登陆注册
5085500000030

第30章 丧钟为谁而鸣(2)

很快,朱家军又乘胜包围了江州,此地正是陈皇帝的临时都城,也是白居易当年创作《琵琶行》的地方。江州是江西的门户,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虽然江州城内陈家军兵力甚多,但这里也跟太平城一样,可以从水路发起强攻。

于是,廖永忠在船尾造桥,名曰“天桥”,高与城齐,他命将船顺风倒行,使“天桥”与城墙连接,朱家军战士们攀缘而上,一下子就攻进了城去……陈皇帝一看风紧,连夜带着老婆孩子弃城逃往武昌。

朱家军随即占领江州,又缴获了战马二千余匹,粮数十万石。朱老大还派出徐达领一支水师前往追击陈友谅。

当时的陈家军正在沔阳一带赶造超大型战舰,以期卷土重来。所以,当徐同志听闻敌人要出巨舰来迎战自己时,出于慎重考虑,他只得将部队屯集于汉阳的沌口,以做好进一步应敌的准备。

随后,朱元璋改安庆府为宁江府,以儒士吴去疾任知府事,又立宁江翼;改池州路为九华府,以刘行任为知府。

就这样,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朱家军连破敌人两座重要的城池,其中一座还带有都城的意义,并大量地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致使陈友谅仓皇西逃。

这足以暴露出陈家军外强中干的本质,也为朱老大扫灭陈氏的大汉政权树立了信心。

八百里鄱阳咱的家

自从攻占了江州这座战略重镇之后,革命形势一路看涨,朱家军席卷江西的局面已经非常明朗。

不久,朱老大派兵攻取了南康(南昌北面),接着又有大汉的(行省)平章吴宏献饶州(南昌东北)来降。这年九月,一直处于观望状态的王汉二的老哥王溥也献建昌(南昌东南)投降。

就在朱元璋西线战果继续扩大的时候,东线的张士诚又坐不住了——看来他《三国演义》是没少读,也懂得玩平衡战略。

这年的十月,老张派大将李伯升率兵十余万乘虚进攻长兴,张家军水陆并进,一口气直杀到长兴城下。

守将耿炳文先前就向朱老大诉过苦,他手下现在只有七千来人,要对付十数倍的敌人,几乎没有胜算。

当时,朱元璋人在江州,听闻长兴告急,立马从各处抽调军队前往支援。结果,张家军乘夜劫了朱家援军的营,援军见势头不好,竟一下子溃散了。

敌人加紧围城,耿炳文手下左副元帅刘成率众出西门迎击敌人,虽有小胜,但还是眼睁睁地喂了虎口。张士诚部又建连环寨,还打造楼车俯瞰城中情况,并运土石填护城河,放火船烧水关,攻城更加猛烈。耿炳文率领大伙昼夜应敌,在内外联系完全中断的情况下,足足又坚持了一月有余。

值得一提的是,小耿同志虽一连驻守长兴十年,从无失手,善守固然没错,但也令他荒疏了野战和反攻的本领。专攻“守城专业”限制了他未来事业的提升空间。

这年十一月,朱老大见敌人攻势很猛,不得不派出了常遇春这支王牌增援长兴。

李伯升素闻常同志的威名,一听说他率援军到了,立马弃营逃遁。结果反倒是常同志率兵一路追击,俘斩对方五千余人。

长兴解围后,朱老大命平章吴宏等率兵取抚州(南昌东南)。当时守备抚州的是陈皇帝手下右丞邓克明。吴宏先礼后兵,派人去招降邓克明。

这邓克明鬼得很,他假装同意。当听说邓愈所率领的另一路朱家军也驻兵于不远处,便派人到邓愈处联络,要以其地请降。

邓愈听闻过此人的名声,心里犯了嘀咕:吴平章那里招他,他不去,为何偏要投到自己这边来呢?这里面有名堂。

于是,邓愈一面承应下接洽事宜,一面则率军星夜兼程直扑抚州,待到第二天黎明时分,大军出其不意突然从东、西、北三门闯入城中。

邓克明彻底蒙了,一时间方寸大乱,仓皇上马从南门出逃。但是跑出去没一会儿,他老兄又急急地回来了,因为他又考虑到单枪匹马恐怕很难冲出去,弄不好在乱军中还掉了脑袋。

多了这个心眼,他便乖乖地打马溜回,赶紧亡羊补牢,“遣其员外罗天锡以分省印及所掠抚州、建昌、临江、汀州等四路,南丰、宁都、富三州,临川、乐安等十八县印”,向邓愈正式投降。

邓克明被邓愈留在军中监视,邓愈又命其弟志明前往新淦,去收罗旧部。邓克明借口说要到九江去面见朱老大,邓愈便派兵护送他前往。可就在途中,狡猾的邓克明伺机逃走了。

一个多月后,当南昌及其附近地区都被朱家军攻占后,邓克明惶恐不安,这一回他是真想投降了,可是又害怕朱老大会报复他。最后,他化装成一小商人乘小舟来到了南昌城下,想先找个算卦的卜上一卦,让老天帮他拿拿主意。

结果,卦还没算完,被人抓了个现形。朱老大指斥其为人反复,于是姓邓的终被囚送应天。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爹死娘嫁人,各人顾各人”。

眼见陈皇帝那边风水不行,江西大势已去,大汉江西行省丞相胡廷瑞、平章祝宗等便遣使到江州去面见朱老大,谈判龙兴(即南昌)等地的投降事宜。

使节郑仁杰带来了胡廷瑞的意思:“明公英武盖世,海内豪杰皆延颈倾心,乐为任使。廷瑞等欲归命久矣,然无路以请,今特遣仁杰输款。但所领将校,久居部曲,人情相安,恐既降,而以此辈属之他人则非所愿,故预陈本意。”说了一堆,无非就是投降可以,但前提是不得拆散旧部,不接受改编,也最好别换统帅。

这个条件很苛刻,朱老大一时犹豫难决。

就在这时,刘半仙儿从后面轻轻地踢了一下他坐的胡床。

朱老大于是醒悟过来,便爽快地答应了对方的请求。管他呢,先答应下来再说,以后再想对策。就算是颗定时炸弹,只要先搬回来,然后再花点心思慢慢拆掉引线也可以——这种想法是对的,当然,也可能会有意料不到的隐患。

为了表明诚意,朱老大还专门致信胡廷瑞同志,信誓旦旦,以期能够消除胡、祝等人的疑虑。

信很长,就不具体念了,大致意思就是:老兄你明白事理,前来投靠,这算选择对了。至于你担心手下兄弟的前程,这个放心,咱自起兵以来已有十年了,四方的奇士英才前来投靠的多得很。咱都一律以赤心相待,量才纳用,要兵给兵,要钱给钱,大伙一视同仁。

接下来,朱老大还用赵普胜被陈皇帝杀害,而张志雄投靠自己受到重用为例,加以证明。他甚至说,自己对张志雄等人尚且如此,更何况胡廷瑞这样以完整城池、部队来归附的。

次年(1362年)正月,胡廷瑞等终于向朱老大投降。

为表重视,朱老大由九江出发亲至南昌,以高规格仪式接受对方的投诚。当朱老大等一行人将至龙兴时,胡廷瑞等大班官员出城相迎,朱老大慰劳了他们一番,并当众再次承诺“各仍旧官”。

入城之后,军令肃然,民皆安定,一切如常。朱老大先是拜谒了一下孔子庙,接着又参拜了道家著名宫观铁柱观,然后开城摆宴,在滕王阁与当地名流儒士赋诗为乐,以这种附庸风雅的方式来笼络士大夫之心。

第二天,又下令抚恤全城孤弱百姓,并于西山放生了陈皇帝之前所蓄养的一群鹿。

最后,筑台于城北龙沙之上,朱老大特意召集城中父老乡亲集会,告谕众人:“自古攻城略地,刀枪弓箭之下,老百姓多受其祸。现在你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托丞相胡廷瑞之福而得以保全!姓陈的当初占据这里,苛捐杂税,百姓们的负担很重。现在,我宣布把这些统统去掉,军队供应不须拖累百姓。你们各自从事本业,不要游走懒惰,不要纠缠诉讼,不要交结权贵,各自好好做个良民吧……”

大伙听完这番话后,心里都暖洋洋的,真个“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随后,朱元璋改龙兴路为洪都府(今江西南昌市),以“浙东四先生”之一的叶琛出任知府。

自打占领了南昌后,江西的北部已基本落入朱家军之手。

这一年多的西线作战中,朱家军得分很多,陈家军的命运也如当初的张家军一般,被压得始终没能抬起头来。

至此,战略主动权已经完全为朱元璋所掌握,“先南后北、先西后东”的战略决策不再只是一个设想——陈友谅已经开始居于守势了。

但是,朱老大的事业震荡期却悄然来临。

就在刘基将要回乡守孝时,朱元璋特意询问老刘还有什么想交代的。刘半仙儿说:“如今,陈友谅、张士诚一时半会儿都不会有什么大动作,我所担心的,一是浙东投诚的苗兵,一是洪都新附的降将。因为他们各有自己的将校部曲,一有疑惧和机会,就可能酿成祸乱……”

朱元璋对此先是一惊,但继之以一笑——他觉得老刘是太过谨慎了。

最近革命事业顺风顺水,胜利一个接一个,他完全沉浸在一种豪迈的情绪中,对于一些被顺境掩盖的问题和矛盾,有意无意就忽视了。

丧钟为谁而鸣

就在朱老大与陈皇帝斗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北方形势却出现了大变——一代强人、红巾军的死对头察罕帖木儿竟然被人刺杀了,这是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六月的事。

这件事,对于朱老大而言是有喜有忧,喜的是李察罕这个潜在的对手就这么“神奇”地消失了,他姓朱的可以松口气了;忧的则是北方的形势不明朗,不知将来会出现何种变数。

察罕帖木儿这位元末枭雄虽然挂了,但毕竟他在当时的历史中也扮演过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所以,还得交代一下。

老察的祖先是畏兀儿人,一说是乃蛮人,他汉姓李,字廷瑞。所以,当时也有叫他李察罕的。

元初,其曾祖阔阔台曾追随蒙古大军平定过河南之地,到了他的祖父、父亲这两代,便把家安在了河南行省的颍州沈丘,也就是今天的安徽阜阳一带。不是冤家不聚头,这李察罕正好和刘福通是同乡。

李、刘二人似乎天生就是对头,因为一个是出生于色目家庭的“探马赤军户”,属于统治阶级的鹰犬;而另一个则是汉人,属于被统治阶级。利害背道而驰,自然是水火不容。

李察罕虽然是色目人,但他颇受汉文化濡染,自幼笃学,并曾参加过进士科考试,尽管成绩不理想,但也因此在当地有点小名声。

传说李察罕身长七尺,修眉覆目,左颊上还有三根毫毛,他有时候发怒甚至会毫毛直指,甚是威严。

汉书当然不是白读的,儒家那一套究竟也不是儿戏,所以李察罕也时常渴望着建功立业,“居常慨然有当世之志”,是个具有强烈上进心的热血青年。

只是他的这种志向是以武力“治国平天下”,基本不考虑仁义的问题。看来,他是把儒家的那一套为我所用了,没彻底变成书呆子。

至正十一年时,刘福通等人在汝宁、颍州一带发动了起义。未出数月,江淮诸郡大多已沦于红巾军之手。

元廷发兵征讨义军,但成效不大。次年,早已蠢蠢欲动的李察罕于是愤然起兵,开始组织起地主武装对红巾军进行镇压。

起初,李察罕手下不过只有沈丘子弟数百人,战斗力很有限。但后来,他与信阳(今河南汝南)的李思齐合兵一处,并出奇计袭取了原为红巾军所占据的罗山,由此开始有了一定声威。元廷听到这一喜讯,为表嘉奖,特授予李察罕中顺大夫、汝宁府达鲁花赤之职。

“达鲁花赤”差不多相当于今天的地委书记,正厅级干部,本来只有蒙古人才够格被封的,如今李察罕官一个二等的色目人居然能得此官职,可见朝廷恩遇非常。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小李子决定玩命跟着政府混。

经过几次大大小小的胜仗,李察罕的名声慢慢出去了,四方的地主武装纷纷来投。很快,他手下就拥有了一支上万人的军队,屯于沈丘一带。

因为没有汉族人的书呆子气,李察罕打起仗来蛮气十足,也灵活性十足,对阵红巾军,几乎是屡战屡胜!

至正十五年,红巾军已经席卷了大半个河南(行省)。此时,李察罕仿佛置身于群羊中的恶虎,左打右杀,吃得那个欢快,简直无法言表,发展势头那是相当的猛。

于是,他率军向北转战,驻屯于洛阳以东的虎牢关,以阻止红巾军向西发展。等到红巾军北渡黄河,进军河北,李察罕又迅疾率军赶往河北,并很快就将这里的红巾军镇压了下去。

朝廷对李察罕再次予以重奖,“除中书刑部侍郎,阶中议大夫”。随后,李察罕结营屯于中牟。

为了消灭这个镇压红巾军的刽子手,红巾军集中了三十万主力准备直捣中牟大营。

危急时刻,李察罕没有选择逃亡,而是沉着应对。他“以死生利害谕士卒”,一番鼓劲后,士兵们斗志焕发,人人无不以一当百!最后,借着风沙之利,反倒将红巾军打得溃不成军。由此,他的威名迅速传遍了整个大元帝国。

次年,李察罕又被提升为(行省)兵部尚书、嘉议大夫。这一年,红巾军西下陕州,断殽、函,大有进占秦、晋的架势。受朝廷调派,李察罕与李思齐率军前往镇压,结果红巾军再次失利,李察罕以功加中奉大夫、佥河北行枢密院事。

至正十七年,红巾军一路由陕西南面的武关攻入关中,准备夺取长安,三秦大地为之震撼。在接到陕西省台的告急后,李察罕即领大军入潼关拒敌,结果红巾军一败涂地,李察罕又因功授资善大夫、陕西行省左丞。

至正十八年,红巾军的北伐战争已经开始。李察罕遂受诏亲率一军屯驻于涿州以拱卫元大都,其他军队仍驻留关中一带。东路红巾北伐军被击溃后,李察罕又受命前往镇压中路北伐军。等河东之地被基本平定后,李察罕被晋升为陕西行省右丞,兼陕西行台侍御史、同知河南行枢密院事。

此时,大元的正规军早已拉稀,而李察罕俨然成为帝国的柱石。

为了便于指挥军队协同作战,元顺帝下诏,命李察罕守御关陕、晋、冀,抚镇汉、沔、荆、襄(即西系红巾军的地盘),“便宜行阃外事”。

如此一来,李察罕基本等同于今天的方面军总司令。于是他更加紧练兵训农,并以平定四方为己责。

就在至正十八年,刘福通所部攻克了中原重镇——元北宋都城汴梁。他们大造宫阙,更改正朔,正式建都于此,以号召诸路红巾军。

为了占据有利地形,李察罕于是北塞太行山,南守巩、洛一带,与红巾军展开对峙。不久,他又被加封了陕西行省平章政事,仍兼同知行枢密院事,便宜行事。

次年,李察罕欲图收复汴梁。他部署诸军,步步紧逼,对汴梁展开越来越紧的围攻。到这年八月,汴梁城已是粮尽援绝,终于被李察罕所率领的元军攻破,而刘福通等则带数百骑掩护着小明王从东门突围而去。

河南之地皆被平定,李察罕于是派人前往京师报捷。元廷是“欢声动中外”,大小官儿们在为李大将军的胜利欢呼的同时,更为自己的官位得保而激动。

李察罕之所以能对红巾军招招致命,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看清了红巾军的死穴:游民思想和流寇主义,从来不重视根据地的建设和巩固。经常是“数攻下城邑,元兵亦从后复之,不能守”。除了朱元璋外,东系红巾军只有毛贵略有点头脑,把山东根据地经营得很稳固。

针对红巾军的这点,李察罕痛下猛药,采取了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方法,重在消灭起义军的有生力量,就像后来戚继光对付倭寇的“大创尽歼”的法子。一股又一股的起义军队伍就这样倒在了李察罕部的屠刀之下。而且,“诸将在外,刘福通不能制”,红巾军的各自为阵更是给了李察罕逐个消灭的良机。

几年下来,李察罕一部,基本把河南、陕西、河北等地的红巾军赶尽杀绝了。

河南被平定,江浙的方国珍、张士诚又都被招安,此时,大元颇有点站稳了脚跟的迹象。

同类推荐
  • 林海音:城南依稀梦寻

    林海音:城南依稀梦寻

    本书以林海音的一生为背景,来扫描、透视人们最感兴趣,也最能凸现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某些片断,有传主的自述、他人的评点、图片说明。
  • 井冈英豪

    井冈英豪

    为了弘扬伟大的井冈山精神,继承井冈山的优良革命传统,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将革命先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使广大青年特别是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组织编写了本书。本书中记写的英烈,是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优秀代表,他们多数是共青团员,他们的事迹生动而又壮烈。本书的出版,不仅能充实井冈山斗争历史读物的内容,而且成为广大青年特别是广大学生的一份精神食粮。
  • 孤负青山心共知:白居易

    孤负青山心共知:白居易

    本书是“大唐才子诗传”中的一本,全书共分八章,按照时间的维度记述了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坎坷曲折的一生,他出身官宦世家,却屡遭战火摧残和亲人离世之苦,但是他凭借绝世才华和坚强意志,用诗歌倾吐着自己对命运的思考和对生命苦难的抗争,最终佳作迭出,成就了千古诗名。
  • 历史上最著名的女间谍

    历史上最著名的女间谍

    也许是无情的战争造就了他们,也许是特殊的职业为她们戴上了神秘的光环,她们大多集美丽。狡黠。勇敢、坚毅、敏捷的物质于一身,她们擅长用最有效的方式诱捕“捕物”,而采用的武器的智慧与美貌,曾肩负过艳谍使命的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这样说过:“秘密战争不能没有女人,除非这个世界只剩下了男人。”
  • 林散之

    林散之

    本书包括:奋发的青壮年时代、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七年流浪、高潮和衰退、灿烂晚年等篇章,介绍了林散之的一生。
热门推荐
  • 云阙

    云阙

    乱世民国中的爱情,相遇中,离别时,是缘还是劫,如何分的清楚!本文分为上卷云之霖下卷朝之翎剧情慢热,整体偏虐,但保证圆满!
  • 弓也长青无聊散文集

    弓也长青无聊散文集

    多是我无聊之作或者贴吧转发我觉得不错的作品
  • 全地形大冒险

    全地形大冒险

    单人,组队,跨区域,全地形,大冒险。山川河流,湖泊海洋,丛林沼泽,沙漠雪地应有尽有。野兽,异兽,凶兽,妖兽满世界跑。
  • 医宠成欢:御兽狂后

    医宠成欢:御兽狂后

    作为现代军医,她苏槿安的小日子,不是在调戏帅气的兵哥哥跟救死扶伤中度过咩?可是悬崖跌落,瞬间就被打成了干瘪小萝莉的人生是个啥?哇咧?被退婚的傻妞?还被家里的庶妹当猪做马?这简直就是个小可怜的悲剧人生嘛!扭转的人生,愣是被她活出了个轰轰烈烈。斗姨娘!惩恶妹!玩转乾坤!颠覆江山!最后,勾勾手指,找了个全天下最帅的男人当相公。啥?这男人早就看上她了?那她又是表白,又是为他打天下究竟是为了啥?嗯?江山都能拱手相送,还一生一世只宠着她一个?好吧,那她就勉为其难的收下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皇极巅峰

    皇极巅峰

    绵延了无数纪元的极道大世,于朝夕间倾覆消失,却在今世仙道繁荣极致的时候崛起重生,跨域纪元万古的碰撞,道与道之间的文明火花,修仙,修圣,修皇,诸天万界的隐秘,将于今世浮出水面。
  • 当地球科技与修真界共存

    当地球科技与修真界共存

    地球之外有着无数的星辰,那么宇宙之外是否又有着浩瀚如海的未知宇宙呢?当充满了奇异体质的修真世界和科技纵横的现代世界碰撞到了一起又会发生什么么?什么!修道者竟然拿着激光枪打怪兽?什么!科技武士竟然能够元识传音?当科技世界的元素掌控师遇上修真世界的道术巫师;当现代的科技武士碰上修真世界的御剑仙人;当修真世界的奇异体质拥有者对上科技世界的超能进化体;这一切会是怎样呢?这样的环境之下,阎落又该何去何从呢?
  • 秦朝高手现都市

    秦朝高手现都市

    原是第一世界的剑豪赵阳在与秦皇的手下蒙括战斗中牺牲。转世到了第三世界,开启了一段高中生的不平凡生活。什么?校花喜欢我?没办法,人帅就是爱!什么?隔壁牛人又来挑衅?看小爷我一拳打回去!......真正的修仙现在开始!
  • 千年女尸案

    千年女尸案

    一口干枯了若干年的古井一夜之间冒出了水,而水上,居然浮着一具女尸。两个失踪的男人出现在小城。一个,在停尸房内,一个,在停尸房外。二日早晨,女尸不翼而飞。一起跟随主人公探寻奇妙生世,感悟一路上的艰辛与欢乐,儿女柔情。
  • 不是所有的青春都会放弃等待

    不是所有的青春都会放弃等待

    “韩雨悠,你站住。”“啪。“一个巴掌托在我的脸上,我脑袋一片空白,脸上滚烫烫火辣辣的。这一辈子十几年的青春是将会怎么过呢?她对我也是不冷不热的态度,我们说好的旅行呢?说好的一辈子呢?还会出现吗?最后却只有和自己一起从小到大的莫筱凌的陪伴,她会给我安慰支持我去寻找自己的陪伴。青春,我们会一起上学,我们会一起上厕所,会一起去玩,会一起疯。这个青春,侮辱,讽刺都在我身上出现过。当然,贱人小三等也出现过在我身上。告诉我我做错了什么?这个初中生涯,这个青春的始初,这就是挫折吗?他的出现,我开始陷入了早恋思想,但是,我又该如何熬下去面对这一切呢?
  • 洛家娇妻快快跑

    洛家娇妻快快跑

    小时候的楼婷婷和洛辰宇,在一个公园遇见过,成年以后的洛宇辰和楼婷婷第一次见面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第二次见面,是洛宇辰故意安排的,而楼婷婷并没有认出洛宇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