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85500000026

第26章 西线无战事(2)

经过这么多年的反复争斗和火并,元末群雄割据的地图大致清晰了起来,现在可以对比一下:长江以北,基本为元军所有(也有部分红巾军占领的地区,如山东等地)。而在长江流域,则呈现“三雄”鼎立——陈友谅横跨今皖、赣、湘、鄂、闽五省,长江中游腹地尽被他占据;朱元璋所占地盘大约有一个多省,包括浙江大部及江苏、安徽的一小部分;而作为“长江三蛟”之一的张士诚部,则占据着江苏大半及浙江的一小部,这里是当时全国最富庶的地方。

除开元军不论,“三雄”之中,陈部势力范围最大,所占据的地点也最佳,其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军力也最强,战争潜力基本是朱部的三到四倍,占尽了天时和地利。史书记载,“当是时,(长)江以南惟友谅兵最强”。

而且,老陈的野心也最大,他急于向下游拓展,这便与朱元璋部形成了尖锐对立。

这也是朱元璋为什么放弃与张士诚的争斗,而转头全力对付陈友谅的根本原因。

不过,陈友谅有他致命的弱点,对手朱元璋看得很清楚,那就是:不懂得“养威”、“伺时”。陈友谅政变上台,靠压服而非征服来统帅军队,至于对于战机的选择、进攻的节奏把握以及休战的安排等等,更是不足。

所以,他的部队,顺利时攻势很猛,不顺时溃退也猛,再加上军心不齐,整体战斗力并不像看上去那么强。

这里就隐含着一个军队建设的方向问题:“重质”还是“重量”?

重质就是首先强调军队素质,同时也注意加强根据地的建设和后勤保障;而重量的结果必然是单一迷信武力,强调军队数量,陷于盲目扩张。

所以,朱部与陈部之间的较量,最终就演变成“量”与“质”的博弈。

当然,领导者或军事统帅之间的水平高下,也是不容忽视的。

没有永远的敌人

是对手,总会有短兵相接的时候,这一天终于来了。

至正二十年(1362年)五月,陈友谅部由安庆出发,大举进犯下游的池州,结果被徐达率兵击退。

本来,杀了赵普胜后,陈友谅便有进攻池州的打算。朱老大对于陈部的意图也了然于胸,所以他赶紧把常遇春也调到了池州,以加强那里的防守。池州的重要性,前面已经说过,这里就不再赘述。

在陈部进攻之前,朱老大与众位高参在应天进行了紧急磋商,然后派人快马把商定的看法送达池州,告诫徐、常等同志:陈友谅部朝夕之间攻打池州,你部应以五千人守城,另派精兵万人埋伏于九华山下。待敌兵临城下之际,城上守军即可扬旗鸣鼓、大造声势,而后伏兵杀出,断敌归路,必获大胜。

徐、常照此办理。不久,陈部杀到,其锋甚锐,一路直奔池州城下。城上守军一面坚守,一面扬旗鸣鼓,而后朱部伏兵四起,缘山而出,顺江而下,绝敌归路。这时,城中又出兵夹击。慌乱中,陈部大败,被斩首万余,生擒三千余人。

对于三千战俘,直性子的常遇春建议直接杀掉了事,别留后患了。但徐达不敢擅自做主,立刻快马请示朱元璋。不久得到回话:“战端初开,切勿杀降以绝人望!所擒之敌可悉数放归,以图将来。”

但常遇春已经先斩后奏,等使者来传话时,那些降兵已被杀得只剩下三百来人,并且还被常同志送还了陈老大。显然,这既是挑衅,也是示威。

朱元璋闻听此事,相当不高兴:你常遇春是要砸我朱某的牌子!今后谁还敢来降?

不过面临强敌,朱老大斟酌再三,除给常遇春一次口头警告外,也只能不了了之了。

其实,就朱元璋本人,对于降兵问题,也不是一开始就心存仁厚的。

龙凤三年(1357年)八月,耿炳文生擒张部一千余人,这些人都被押到应天处死;龙凤五年五月,朱老大在浙东也曾将张部降卒五千余人分与帐下,留守婺州,但担心他们心生叛意,欲带回应天,中途又担心他们逃亡,最后“悉斩于双溪上”。

还有,如果他发现有人想利用他的优容政策进行投机,也会毫不手软斩草除根。比如江西不少山寨头目或降或叛,反复无常,他便下令将他们“尽投于水”。

其手段也不可谓不极端。

只是后来,为了进一步瓦解敌人,壮大自己,同时身边谋士也一再提醒他:打仗不是一定需要以杀人来解决问题,仁义之师更能赢得百姓的支持、甚至对手的钦佩,这种杀降的现象才慢慢减少。另一方面,也说明他随着实力的增强,对于降兵复叛的危害足以掌控,对于本部的威慑力也更自信了。

总之,收服降兵,优待俘虏,总是利大于弊的。

对于池州之败,陈老大感到了极大的羞辱,但他却将仇埋藏在了心里。对于三百战俘的被释放,他还专门派出了使者向徐、常致谢。

另外,他还派使者到应天向朱老大解释说:“此战非我意,乃巡边者偶战耳。”那意思就是,这次冲突不是我的意思,是兄弟之间误会了。

老陈这招诡诈,他在积极备战,但又想麻痹对方,以图出其不意,报这一箭之仇。

闰五月,不甘失败的陈老大突然亲率水师绕过池州,直攻下游的太平。当时的太平守将是枢密院判花云及朱老大的养子朱文逊,由于兵力太过单薄,结果朱文逊战死。

即使是这样,但有猛将花云坐镇,陈友谅部几万人马猛攻了三天愣是没能破城。这时,陈家军中有人献上了登城的好主意:由于他们的战船非常高大,所以当船停泊在太平城西南时,船尾就跟城头基本齐平了。陈家军就凭借着战船的独特优势由西南方登城而入,结果太平很快就陷落了。

花云虽勇猛,但好虎难搏群狼,最终力尽被擒。敌人将他捆得很紧,但他骂声不绝。骂着骂着,花云“奋跃大呼而起”,居然一使劲把捆绑的绳子给生生挣断了!

他夺过一把大刀,一连砍翻了五六人,才终又被制伏。

这时老陈彻底怒了,他命人把花云吊在桅杆上,然后用乱箭将其射死。一代悍将花云就此壮烈。

院判王鼎、知府许瑗等也一并被陈家军俘获,他们同样抗骂不屈而死。

这里补充一下花云同志生平。因为作为忠烈的代表,其故事在后世被改编成著名京剧《战太平》,影响了好几代人。

花云是常遇春的怀远同乡,这二位很有几分相似。小花打小死了父亲,后随母亲改嫁到一户姓张的人家,他天生异禀,“体长大,面铁色,骁勇绝人”。

花云属于最早投奔朱老大的一批人,因此立下的功劳也不少。打横涧山、攻滁州,都是他一马当先。有一回,当敌人把朱老大团团围住的时候,又是花云横冲直撞地解了围。渡江以后,朱老大觉得他“材勇重厚,可属以事”,是位忠实可靠的同志,所以才命他经常护卫左右,类似曹操帐下的典韦、许褚等。

攻克集庆时,花同志得兵千人,被升为总管。后来,他又随军从征镇江、丹阳、丹徒、金坛诸县,皆有战功。后来,他又率军驻防于常州附近。太平设立行枢密院后,花云则被授为院判,升安远大将军。

后来,他又随军攻克常熟,收编部众上万人。有一次,他奉命带领三千人马赶往宁国,当时有不少匪盗啸聚山泽,所以路上并不太平。花同志见此情形,乃提刀在前,遇敌即斗,遇寨就拔,一路上斩首数百级,而自己毫发未损,堪称奇迹!

花云牺牲时,只有三十九岁,正当壮年。

其夫人郜氏在城破之时,将幼子花炜托付给侍女孙氏,自己亦投河自尽。

后来,朱元璋亲率大军收复太平,孙氏携花炜来见。

朱元璋在感慨之余,抱花炜于膝上,叹曰:“此花云子,将种也!”将其留在身边,抚养长大。

有没有人告诉你

在攻破太平之后,陈友谅打算集中全力,直下应天,以捣毁朱家军的老巢。这一招“猛虎掏心”且不说难度多大,但的确挺吓人。

不过在此之前,陈老大还有一件事情顺带也想办了。

在进攻太平时,徐皇帝也被一同胁迫了来。打下太平后,陈老大开始志得意满起来,他觉得徐皇帝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于是,陈友谅终于迈出了最大胆,也最无厘头的一步。

当时,陈家军的水师停泊在采石矶附近。他便派人去把徐皇帝叫来。待到徐皇帝坐定之后,老陈一边跟徐皇帝亲切交流,一边暗示“壮士持铁槌自后击碎其首”……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更血腥的恳谈会了!

徐皇帝一死,老陈就借用新占的地盘,着手办登基之事。

采石矶上有座五通庙,陈友谅命人将庙中的神像都搬到门外,然后便在庙中举行登基大典。

他宣布国号为“汉”,改元“大义”,仍以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张定边为太尉。因为庙太小,群下们只得跪在江滩上行礼。偏不巧,当时正值盛夏,一场瓢泼大雨不期而至,把大伙都浇得七荤八素,人心惶惶的,仪式只得草草结束……在当时不少人看来,这也许正有某种上天警示的意味。

需要说明的是:陈友谅这么急不可待地登基,符合他一贯的智商和性格,但他这么一做,也就把自己置于“名不正言不顺”的火炉上了。

孔夫子有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名分”这玩意儿,表面上看很虚,在很多强权者比如陈友谅等人眼中,它连屁都不算,但在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普通人心中,它又是高于一切的。

究其实质,是因为“名分”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信誉,有“名分”去争取当属天经地义,没“名分”而去强夺,在大家看来基本就等于强盗行为,做人的信誉将全无。这样的人,迟早会有玩不转的一天。

且不说让老陈学学曹操,单就他这一昏招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徐皇帝死后,割据四川的明玉珍就不再买他的账,而是自立为陇蜀王,成了公孙述、刘备式的人物。相反,明玉珍还追尊老徐为应天启运献武皇帝,庙号世宗,既收取了人心,也昭示了自己的正统地位。

试想:陈友谅要是能够得到巴蜀这块宝地的鼎立支持,那么,他雄霸江南、甚至攻取天下的底气将会有多足?将来与朱元璋对决起来,鹿死谁手,还真的未可料知。

登基这一年陈友谅整四十周岁。而第二年,朱元璋才被小明王正式册封为吴国公。到了他四十周年的时候,他也摇身一变成了朱皇帝。

陈皇帝在完成了登基仪式之后,一面继续抽调后方兵力到太平、采石一带集结,一面便派人到张士诚处知会,并请求老张能够在东线积极配合一下。

老张在心里只是一笑了之,最后象征性地表示了一下。他的算盘其实打得很精,这个后面会专门说到。

再看朱老大这边,眼看战争的巨大阴云就要遮盖到应天上空,坐镇应天的不少人都慌了。

当时,很多人都认为应该立刻把太平给夺回来,然后从侧后方牵制进攻应天的汉军。可朱老大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太平乃是新近加固过的堡垒,堑深濠阔,敌人若只是从陆地来攻,必不能破它!偏他们有巨舰的优势,这才让他们把城给攻破了。而今敌人既占据了上流,顺势来侵袭应天,其水军十倍于我们,仓促之间实难应敌。

一句话:陆路咱夺不回太平,水路咱反倒还有危险。

朱元璋进一步告诉大家:汉军既然占领了太平,肯定就准备好了你去攻打。你如果真的出兵,他们只需半路派兵截击,就能让你首尾难顾,进退两难。然后再派水师顺江直下,攻打应天。到那时,估计太平没拿下,应天也不保了。

其实,还有一点估计他没敢说出,那就是:你坐以待毙更不行,因为汉军随时可能从水路发动对应天的攻击。主动权完全在人家那里,你无可选择。

总之,是打也不行,不打更不行!

于是,大家开始慌了。有人建议干脆放弃应天,退守他城,避敌锋芒以保存实力;有人则说钟山有帝王之气,可以退据钟山之上以期自保。还有一部分人甚至都在盘算是不是该投降。

对于一向自信满满的朱家军,出现这些近乎荒唐的建议和想法,只能说明一个事实:灭顶之灾似乎真的来临了!

就在朱老大愁眉不展,而众人七嘴八舌之际,一个面容清瘦却神采奕奕的老头站了起来。此人就是刘基,时人称其“活神仙”,今年正是他的知天命之年。

就在刚才,朱元璋无意中看到了老刘那副神态:闭目养神,仿佛周围的纷扰都跟他无关,他纯粹是一打酱油的。朱老大心里颇有几分不悦。

而今见老刘从容出列,朱老大心里才突然一惊,我怎么忘记了他?

于是,他请众人暂时退下,单留下了老刘。

其实,老刘刚来归附时,就献上了著名的“时务十八策”,朱老大便发觉这刘伯温是人中龙凤,才识非同一般。只是老刘从此就沉默了下去,朱元璋便渐渐把他忘在了一边。

“敢问先生,计将安出?”朱元璋没时间再客套了,开门见山就问。

老刘也不再客套,他向朱老大力陈数策:

首先,宣示拼死抗击敌人的决心——“主降及奔者,可斩也。”那些主张投降和逃跑的人,都应该杀掉,以此来表志在必战。

这话固然有一定道理。不过,再仔细想想:这些人真的就该都杀吗?杀了就能完事吗?显然,老刘有其智慧的一面,但也有点偏激和清高。后来,朱老大就很讨厌老刘的这点,说他“峻隘”,肚量太小,太过耿直,难当大位。

其次,“倾府库,开至诚,以固士心。”这和孙美女的建议如出一辙。

毫不吝惜地把平时所积攒的财物都拿出来,让军民都得些甜头,这样大家才肯戮力同心,拼死效力。总之,该放点血的时候就不要心疼了。

再次,便是拒敌的具体军事策略,即“诱之深入而伏兵邀取之”。

强敌犯境,若是一味固守肯定不行,不如采取诱敌深入的办法,以逸待劳,伺机将敌人邀而歼之。举个例子:你去打太平,敌人或许会半路截击你,现在你把身份转换一下,敌人来攻应天,你同样也可以半路截击他们。

另外,关键的一点是:敌人大兵来犯,如果是分散攻击,应天这边必然顾此失彼,防不胜防。所以,必须将来犯之敌引诱到一个固定的地点,集中歼灭。这样才能化被动为主动,以主场优势击败之。

听完这一席话,朱元璋拍案而起,对,就这么办!

最后,老刘还不忘鼓励朱老大一番,他说:“主公尽可放宽心,今贼势骄矣,用计取之,易耳!天道后举者胜,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在此一举矣。”

等到朱老大与老刘把众人重新请进大厅,大家这才发现,他们老大的脸上已经一扫阴霾,满面春风了。

朱元璋告诉大家:已经有了破敌之策。

随后便把刚才商谈的内容告诉了大家。众人虽将信将疑,但事到如今,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

一封熟悉男人的来信

“来信了!老康给咱来信了。”当一封老相识的来信交到陈皇帝手上时,他显得非常兴奋。

送信的人陈皇帝也很熟悉,他曾给老陈家打过杂,如今自报说是康大帅家的门房。陈皇帝见了他,自然倍感亲切。

能让故人看到自己今日的飞黄腾达,也算是人生一大美事,不亚于衣锦还乡,对于陈友谅,更是一了夙愿。

那么写信的“老康”又是谁呢?

他就是在朱元璋攻打应天时来降的水寨元帅、后来的营田使康茂才。

康茂才,字寿卿,蕲县人,“医圣”李时珍的同乡。其人颇通经史大义,事母甚孝。元末乱兵攻陷了蕲县,他便召集义兵保卫乡里,跟冯氏兄弟一样。但他后来又投靠了当地势力最大的地主武装,并因镇压之功累迁淮西宣慰司、都元帅。

古云“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老康为人甚孝,元朝对他也不薄。

但当朱元璋攻破应天后,他投降了。因为古语还有一句:“识时务者为俊杰”,顺势而为很重要,愚忠并不可取。

对于康茂才的来信,陈皇帝一接便自忖已知道三分。

等到打开一看,虽然笔法颇为婉曲,但意思还是在那里:鉴于眼下形势,我有意投靠故人您!

同类推荐
  • 莫里哀(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莫里哀(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在巴黎热闹的大市场附近,耸立着一幢古老的建筑。这里居住着一对新婚夫妇。丈夫叫做约翰·波克兰,是一位有名的室内陈设商。他在大市场开设了一个店铺,另外,在巴黎其他地区还有几处铺面和作坊。在当时,他算是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人物。
  • 盛世囚徒李世民

    盛世囚徒李世民

    李世民,是一位“稍逊风骚”的开国皇帝,也是公认的英明君主。他当上皇帝,并非名正言顺,“玄武门之变”是他人生中最大污点。从弑兄夺位,到贞观之治,李世民是如何成为明君的?他是如何打造出一个盛世大唐,从而名垂千古的?本书深入挖掘史料,描述大唐从玄武门之变到去世这一时期的历史,着力刻画了李世民以及诸位贞观名臣,反映了他们治理天下之道。
  • 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上册)

    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上册)

    本书是一部描述毛主席人际关系,反映毛主席与湖南家乡父老交往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我曾读过一部分,感到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作者通过长期深入采访和研究,掌握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并以庄重的笔触描写了一代伟人毛主席与父老乡亲水乳交融的关系,歌颂了毛主席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体察民情、大公无私、情系桑梓、,忧天下的高尚品质和伟人风范。我曾在毛主席身边工作,1959年随毛主席回过韶山,亲身感受到毛主席浓郁的乡情亲情友情。
  • 柯南·道尔的一生

    柯南·道尔的一生

    本书详实地描述了一个因小说人物成功得享名利却又对这个虚构人物恨之欲其死的作家柯南·道尔的一生。
  • 天纵神武:李渊

    天纵神武:李渊

    李渊是中国封建制时期功业卓著的有为帝王,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毁誉参半的帝王之一。他奠定了彪炳千秋的二百九十余年的盛唐霸业,并因之得到了后人的褒扬;他也因无力阻止亲生骨肉的相互残杀,无奈地被其子李世民“请”下了丹墀,而令后人悲叹与哂笑。李渊是唐朝开国创业的军事统帅,善于决断、既富远见、又善施行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纵观李渊的一生,他有着因势借力、先取关中、后图天下的兴兵起事思想;军政兼施、各个歼灭群雄、统一全国的战略指导思想;正确料敌、集智用长、先胜后战的作战指导思想;因势定制、严明赏罚、用人所长的建军思想。
热门推荐
  • 夜魔士

    夜魔士

    在人类颠覆命运的时候...........................烮神族也在战斗...........................十二子,米娅身负重命。大战夜幽灵幽生.....................解救了所有人。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聚宝斋

    聚宝斋

    一步错,步步错。世间哪儿来的那么多无缘无故的喜欢,不过是打着喜欢的借口,图他所想。而我只不过是那呆呆受骗的傻子而已,而我这样的傻子竟然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 EXO此生之恋

    EXO此生之恋

    “我很喜欢白玫瑰,它有着纯白卷边的花瓣,如同一位亭亭玉立的女子,纯洁无暇,天真,与这个两面的世界好像,没有关系,而我多想像它一样啊······”
  • 墨书一世缘

    墨书一世缘

    前世的她,身为无魂之魄,违逆天道,以世世不得好死为代价再入轮回,只为寻找他的转世;前世的他,自斩神魂,只为要她脱离永世无魂的悲剧……前世原以为是美好的结局,结果发现只是悲惨的开始,那么,今生呢?
  • 误入豪门:辰少的契约新娘

    误入豪门:辰少的契约新娘

    三次见面,霉都倒到姥姥家去了,你说说看,我拿个情报容易吗我,又是演戏又是打婊中婊战斗的,钢铁侠美国队长都没我这么忙的。“哎哎,某男,说好了演戏,怎么还动手动脚呢?”某男邪笑道,“不动手动脚难到你希望我动别的地方,嗯?”某女一愣,随之惊叫,“我卖艺卖萌就是不卖贞操啊!”“没事,人给我就行。”【南有乔心,瑾年沐时——致NX】
  • 夙世红妆

    夙世红妆

    西汉汉武帝晚年,方术盛行,佞臣江充作乱。她莫名被迫穿越而来,皇家恩怨、家宅情仇无故缠身,却只是为了给一对宿世鸳鸯牵红线,还有比这更糟心的事情吗?!后来她才知道,为什么那个红娘,偏偏而且只能是自己。只是有没有人告诉她,如果她这个红娘爱上了那人,要怎么办?
  • 最后一个吻

    最后一个吻

    爱是恨的影子,我给你的吻是彼此的毒药一沾便上瘾,从此深陷其中苦苦纠缠,我们到底要牺牲多少才能携手游出这片爱情的沼泽之地?有一个人一段故事仿佛在她生命中从来没出现过,可是她还是不停地在脑海中里闪现,在安静的教室里看着外面清澈的天空,微笑着流泪,她坚强的告诉所有人,她叫朱献。
  • 郡主嫁到:王爷快接驾

    郡主嫁到:王爷快接驾

    穿越时空,只为遇见你。跨越千年,只为寻找你。当废材变成天才,命运会如何轮转?爱妃,逃婚是不好的,某妖孽一步一步地将某女逼到墙角。爱妃,我们一起暖被窝吧,某妖孽不管某女的挣扎将其抱回床上。初到异世,本只想找回去的方法,却没想到一旨赐婚,从此绑定了她的人生。
  • 漫漫修神录

    漫漫修神录

    苍茫宇宙其实并非无边无际,我们所在的宇宙整体呈三角形,最下层为凡人界,第二层为修真界,第三层为仙界,第四层为神界。凡人界相当于整个宇宙的根基,所以凡人界的稳定直接影响到整个宇宙的牢固。为了整个宇宙,凡人界不允许出现超过人的存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仙界一位天仙下到了凡人界并在凡人界一颗名叫前蓝星的星球上自爆。仙人自爆之后浅蓝星便有了灵气,而这仙人遗留下的修真功法竟被凡人得到,于是凡人界便出现了只有修真界才有的修真者。修真者,无限超越凡人的存在,若凡人界的修真者过多,整个宇宙将会塌方,所以浅蓝星上修真者的命运注定是被扼杀。本来最高的神界对此事还不知晓,但南宫殉,这个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终于让神界察觉到凡人界出现了修真者。浅蓝星上的修真者面对真正的神,当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