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85500000018

第18章 鸷鸟东南飞(2)

其实,朱元璋在最艰难的岁月里,也没少动过受招安的念头,只是他的运气好点,临到最后总能雄起,所以革命意志稍显坚定些。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挡都挡不住。

方家兄弟刚开始作乱的时候,元廷拿着一堆官帽募集兵丁前往镇压,沿海一带的壮士多有应募并立功的。本指望博个封妻荫子,可不承想上边传话下来:“先交钱,再给官帽!”众人这才明白彻底被忽悠了。这比现在那套先交手续费再领百万大奖的骗局,要早上八百多年。

与之鲜明对比的是,人家老方那边说高官厚禄就百分之百兑现。由此,民风彻底败坏,老百姓开始崇拜起方大帅来,追随老方的人也越来越多。

没用几年时间,元廷对江淮地区就失去了控制,京杭大运河告急,大都开始缺粮断炊。元廷只得对老方多加笼络,巴望他手下留情,从海路往大都送点口粮。如此一来,方家兄弟的买卖就更牛气冲天了,连皇帝都得仰仗咱活命!

后来,他们逐渐发展到拥有海船一千三百余艘,部众数万,盘踞浙东一带。因为有背靠大海的独特优势,直到明初,老方余部仍未被彻底剿灭。

当时有一个叫张子善的老兄,属于那种惟恐天下不乱的人。他发现了方国珍这独一无二的优势,觉得机会来了。

一天,这老张跑到方国珍那里,游说老方道:“而今天下分崩,豪杰奋起,方公不若趁此机遇,以舟师溯长江而上取江东,然后再北略青州、徐州,乃至辽海,到时天下大半尽收囊中矣……”

将整个中国东部沿海都据为己有,这是多么诱人的前景!可老方的反应却出乎意料,他只淡淡地说道:“有劳先生费心,愚志不在此!”便拿钱打发老张走路。

放着远大前程不去追求,只愿做个江洋大盗,方国珍怎么想的?!

前些年有一本书名叫《千古文人侠客梦》,这七个字道尽古今文人的梦想:做一个纵横天下,浪荡不羁的侠客。这个拿来解释方国珍之流的心理似乎比较靠谱:什么安邦定国之类都是扯淡,他们想过的只是“大秤分金小秤分银”、“杀人放火受招安”的豪侠兼盗匪生活。

这样的生活热辣辣地刺激着每个造反者的神经,让他们处在一种癫狂状态。

当然,另一方面,也实在是因为继续开拓造反事业的难度太大——既然如此,不如得过且过,把每一天都当作世界末日。

其实,类似的思想,张士诚老兄也有过,尤其是他在经历过事业的反复挫折之后,还有当时割据四川的明玉珍等人也是如此。五代十国时期的君主就是他们的好榜样,割据就是一切。

但分久必合的历史车轮不可抗拒,老方最后投降了朱老大,于洪武七年(1374年)病逝。

从这里,也可以反衬出朱元璋的不凡之处:他有包容心,方国珍之流的江洋大盗最终也拜服在他脚下,甚至得以善终。他也有野心,但这种野心不像老方那样是为逞一时之快,遂个人私欲,而是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相结合,最终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宏业。

不行时就再试试

如果说方国珍是“剽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的话,那张士诚奉行的就是牛皮糖哲学。“不行的时候就再试试,行的时候就不用试了”。

张士诚,小字九四,江苏泰州白驹场亭人,同代人都爱称他张九四。泰州除了盛产哲学家外,另外盛产的就是——盐,这里有巨大的盐场,当地很多人都吃这碗饭。

老张有三个弟弟:张士德、张士信、张士义。

张士诚本人能力一般,做CEO有点勉为其难,但有几个弟弟做部门经理,替他撑着场子,总体上还算不错。

同“朱元璋”一样,“张士诚”这个名字,还有他兄弟们的名字,都是他们变阔后才取的。不过老张的名字是专门找读书人给取的,《孟子》里有一句“士诚小人也”,据说就是一位儒生故意拿来讥讽老张的,但文盲老张却对此名一见倾心,立马就要了。

自古两淮就是中国的产盐基地,张家兄弟就以操舟运盐为业,与方国珍兄弟算是同行。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一个问题:历来那些四处谋食的盐民、游民一类,都是最不安分的。再加之他们跑的路远,见识的事情又多,自然比那些埋头耕地的农夫要乖滑精明得多。比如黄巢就是贩私盐的,刘邦当年不务正业,经常四处游荡,还有李自成是邮差出身,朱重八也是乞丐游民一个。这些人往往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正是基于这一点,商鞅“禁游学”,朱皇帝后来则“禁游民”,戚继光、曾国藩等则只招实诚的农民入伍。

张家兄弟借着自身职业的便利,没少干贩私盐的营生,乘机也捞过不少小利。

盐业是中国古代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之一,利润惊人。张氏兄弟因此有些资财也不稀奇。偏巧这张九四跟宋公明、郭子兴是一路人,轻财好施、广交朋友,很得一帮兄弟之心。

然而,张氏兄弟终究都是一些不起眼的社会底层人物,他们无权无势,没少受别人欺负。这其中既有官衙、富户,也有弓手(管治安的,类似今天的城管)之类的半官府人员,其中一个叫丘义的弓手特别可恶。

后来,张家兄弟终于忍无可忍,好歹是条汉子,这样活着太他妈窝囊了。

于是,至正十三年正月的一天,老张便领着几个弟弟并壮士李伯升、吕珍等十八人举事,史称“十八条扁担起义”(贺龙元帅早年两把菜刀闹革命,当然其思想境界要高得多)。

举事之后,老张要杀的第一个人当然就是公务员丘义,然后又去灭了那些经常欺辱他的富户,还把他们的住宅付之一炬。

随后,他们就打起旗帜,招募兵勇,响应者数千,其中多是受苦最深的盐丁,从此张氏兄弟正式宣布反了。

队伍成立后,最先拿下的就是泰州城,之后高邮的城守李齐好不容易招降了他们,没多久他们又反叛起来。先是杀了行省参政赵琏,又攻陷了兴化,又联结砦德胜湖区的一帮兄弟,至此声威愈壮,有众万余。不过,在这一过程中,老弟张士义却不幸战死。

元廷以万户的职衔招降老张,他没接收,反倒骗杀了李齐,并一举攻占了高邮。然后,张士诚便自称诚王,定国号为大周,建元天祐,过起土皇帝的瘾来。

高邮在今天不过是一普通城市,但在元代,它可是扼南北大运河的要冲,占了高邮,基本等于切断了元朝的大动脉。张九四盘踞在这里,元朝就要脑梗阻,这可不行!

次年,元朝右丞相脱脱亲自挂帅,统领号称百万的大军前往征讨张家兄弟。这次出征,声势十分浩大。沿路的诸王、诸行省,“黜陟予夺,一切庶政,悉听(右丞相)便宜行事;省台院部诸司,听选官属从行,禀受节制”,反正就是由脱脱说了算。

当然,元廷如此兴师动众绝不只是为着一个小小的张士诚,脱脱是打算以人海战术、携胜利的余威一举荡平南方大小贼寇。这次出征,连西域、西番也都发兵来助,“旌旗累千里,金鼓震野,出师之盛,未有过之者”——排场搞得很大,基本算是蒙古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

换了别人,不用打,光这阵势就被吓晕,赶紧逃命或投降算了。但前面说了,张士诚一向奉行牛皮糖哲学,打不赢打不得也要死缠烂打,韧性精神十足。朱元璋后来也拿他没辙儿。

元军仗着人多,数败张士诚,进围高邮,甚至已经杀入外城。老张兄弟还剩下巴掌大的地方,换别人早精神崩溃,拔刀自刎了。可是张九四就不告饶,——估计是早年咸盐吃多了,蒸不熟煮不烂。

眼看张家兄弟就要杀身成仁,上帝在最后关头降临了——元顺帝听信谗言,罢免脱脱一切职务并流放云南。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脱脱去后,元军诸将失去了主心骨,也看穿了朝廷,大干大罪,小干小罪,不干没罪,那咱就放鸭子得了。军队内部开始分裂内讧起来。于是张九四兄弟乘机反攻,元兵终于大败而去。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张家兄弟由此威名远扬。

第二年,老张也遭遇到了和朱同志同样的问题,那就是淮东饥馑,不可作久留之地,于是,老张便派老弟张士德由南通渡江,占领了常熟。

至正十六年,就在朱元璋部席卷金陵一带时,张家兄弟也没闲着,不过他们所瞄准的都是一些富裕的地方。二月,攻陷平江(今苏州),之后又相继攻陷了湖州、松江及常州诸路,基本在江东地区站稳了脚跟。

于是张士诚便改平江为隆平府,并把此地定为了自己的都城。再之后,就是杨宪带着朱老大的书信来这里拜访。接下来,张、朱就结下了梁子。

不得不说,张老大麾下多是些有勇无谋之辈,而朱老大那里却不乏有勇有谋之辈。这其实跟领导者的眼光和喜好有关,正所谓“鱼找鱼,虾找虾,乌龟配王八”。这便预示了双方博弈的最终结果,虽然老张那边要富有得多。

听弟弟的话

当张士诚部进攻镇江的消息传到朱元璋那里时,朱老大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就像伍子胥说的:吴、越势不两立。这是必然的。

朱元璋便给前线的徐同志等下达了紧急指示:“张士诚起于负贩,其人谲诈多端,今他来袭镇江,不可轻视之……兄当火速出军以攻毘陵,先机进取,破张部诈谋。”

毘陵是常州的古名,它正好夹在朱、张的势力范围之间,如果可以在南京、常州、苏州三点画一条直线的话,那么南京与常州之间大概有200华里,常州至苏州则大概有150华里。显然,常州是双方重要的战略缓冲地带,谁占了它,都方便下一步的行动。

于是,徐达便受命挥师南下进攻常州。反正是你先打的咱,咱是被迫还击,既然还击,那轻重就没法拿捏了。

在逼近常州一带后,朱家军兵力已稍显不足。常州是张士诚部辖下重镇,老张在此守军自然少不了,这分明是块硬骨头。徐部在扫清常州外围后,准备全力攻城,同时遣使回报朱老大说:“贼已窘迫,请益师以破之”,意思是兵力不够,请求增援。

朱元璋一时也摸不清张家军的战力如何,只得立即调派三万人马前往增援。于是,徐达军于城西北,汤和军于城北,张彪军于城东南,对常州城形成了三面包围之势。显然,网开一面,是因为兵力仍然有所不济。

但张九四也坐不住了,常州一旦有失,日子可就不好过了。于是他便派遣其弟张九六(士德)以数万大军驰援常州。

对此,知己知彼的徐同志对众将道:“张九六狡猾善战,倘使其占据上风,其部必势不可当,当以计谋之。”

这才是真正的名将,知己知彼,看菜下饭。

可怜张士德,自出道以来还没遇上过真正的对手,自然今天也就没兴趣研究这姓徐的,没头没脑就扑了上来。

就在离常州城十八里的地方,徐达已事先设下了埋伏。他命总管王均用率铁骑为奇兵,自己则亲自督师迎战不可一世、来势汹汹的张九六。正当双方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王均用突率骑兵杀出,横冲敌阵——这倒颇有点类似后来满清在山海关大败李自成的招数。

结果,张九六的队伍一下子就被冲乱了。他眼见形势不利,便只好撤退,可在半路又遇上了埋伏,马也尥了蹶子,最终被徐同志麾下的先锋刁国宝等所擒获,另外其部将张、汤二人也一并被拿。

兵家向来倡导“以正合,以奇胜”,被使用在明处或者作主力部队的叫“正兵”,反之就叫“奇兵”。张九六是一向“正”惯了,今天终于被徐达的“奇”给放倒,单就这点就可以说明他远不是徐达的对手。

朱元璋也一向知道张九六枭鸷有谋,是个难得的将才。老哥攻陷诸郡,九六出力最多。

所以,自他被擒以后,张士诚也安分了好多。对此,朱老大不无兴奋地说:“张九四之谋全在张九六,其人智勇非常,今幸被擒,张氏之事,成败可知矣!”张士诚的脑子被朱元璋给挖了,他的红旗还能打多久,就可想而知了。

不过,朱老大想要留着张九六来引诱张九四,没想到这个张九六竟很有骨气,他大概也是咽不下被俘的恶气。在被羁押期间,他居然还偷偷找人送信给哥哥,让哥哥投降元朝,以合兵来诛灭朱同志一伙。

他这种强硬的态度让朱老大很有几分担心,万一哪天他真溜了,就后患无穷了。于是,朱元璋下令将其处死。

另据《明史·赵德胜》记载说,赵德胜“取江阴,攻常熟,擒张士德”,记载是赵德胜擒住了张士德,而张士德的死亡时间往后推了,更有记载说他是绝食而死。但不管怎样,背后徐达的功劳最大是确定无疑了。

能征善战的九六一死,对张家军的实力和士气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果然,在这年的八月(1356年),张士诚部元帅江通海率军来降朱老大。

当然,此举也严重地影响了朱、张的关系。作为一个古典男人,老张最看重的不是苟且的富贵,而是兄弟间的手足情义,老张一向是“听弟弟的话”,现在弟弟没了,这辈子朱重八就是自己不共戴天的仇人。所以,直到临死前,老张还忿忿地向朱同志喷出这么一句:“天日照尔不照我!”

针对前文所讲的陈保二等降将复叛的问题,也引起了朱元璋的思考和重视,他认为诸将不能一视同仁、给降将小鞋穿,正是导致这一恶果的主因。

于是他便传谕道:“陈保二之所以复叛,全因诸将不约束手下士卒,以致彼等向陈保二肆意勒索,乃致怨而叛。”下令以后诸将再另眼看待降兵降将者,定斩不饶!

再加上常州久攻不下,于是朱老大怒了,他命“自徐达以下,皆降一官”。

接着,他又写信批评徐同志等人“虐降致叛,老(劳)师无功”,命令他们反思己过,以求将功赎罪,否则,必罚无赦!这有点激将法的味道。

这年的九月,朱老大驾临镇江的江淮府。他先是入城拜谒了孔子庙,又分遣儒士们告谕各乡邑,以劝耕农桑、筑城开堑,加强守备。又命总管徐忠设置了金山水寨,以阻遏南北寇兵。不久,他就回到了应天。

其实像拜孔、尊儒一类的举动,朱同志一向热心,这正是他拉拢士子们的用心所在。对于读书人而言,他们往往是一个家族、一个聚落甚至一个阶层的主脑,有学问的人也总是受乡邻的尊敬。因此,只要笼络住了他们,也就等于把其家族、聚落甚至某个阶层都给笼络住了。

这年的十月,常遇春被晋升为带军总管,不久又被晋升为了统军大元帅,成了未来挑大梁的人物。

常州既被严密围困,张九六又挂了,张九四显然是怕了。

他只能暂时压住对朱元璋的刻骨仇恨,派部下孙君寿带来书信请和。这封信写得冠冕堂皇,文言太多,这里翻译一下,大意是:我兄弟几人刚开始的时候,小心翼翼地活在淮东一带,对于乡野生活已经很满足了。偏巧这时元政府混蛋,老百姓没法活了,哥几个为了活命,就在泰州造反,不久又取了高邮,向东一直发展到大海。那靼子们都一齐来攻,咱兄弟于是杀了他们的狗官赵伯器等人,这样也就和元朝结下了梁子。元廷派人来招安,咱兄弟没搭理。后来占了姑苏,想着若无名号就不能服众,因此我才勉强称了王,这实在是迫不得已。

接着,老张又开始给朱同志灌起迷魂汤来:早就听说您英明神武,起兵淮右以来,一路势如破竹,而今又占据了这帝王之都的金陵,我在这里向您道喜了!先前我不小心拿住了你部的詹、李二将,照顾不周,是兄弟的疏忽!

后来您遣使来通好,全怪兄弟我一时鬼迷心窍……眼下常州这个事儿,当然怪不得别人,全是兄弟我做的孽!总之,您大人大量,只要您提出和解,兄弟我以后每年可以输粮二十万石、黄金五百两、白银三百斤,以作为您犒赏兵士的资财。从今往后,咱一定安分守己,决再不冒犯!

同类推荐
  • 努尔哈赤传

    努尔哈赤传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即清太祖,大清帝国的开山始祖,八旗兵创建者和统帅,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努尔哈赤的一生波诡云谲,野心、杀戮、权谋、奇情交织,既是骑马弯弓的塞外英雄,又是攻无不取的常胜帝王。本书将努尔哈赤的一生客观地一一呈现出来。
  • 颜元、李塨评传

    颜元、李塨评传

    本书对在中国思想史上独树一帜的颜李学派代表——颜元、李塨的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较为深入的剖析。作为启蒙学者的颜元,在对宋明理学的全面清算与批判基础上,构筑了“以事功为首”的功利论为宗旨的思想体系。这不仅达到了中国古代功利论的高峰,并对后世尤其是近代中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李塨作为颜元的学生,对颜学的发扬与光大作出了巨大贡献。本书在颜元对“孔颜乐处”的希求以及颜李二人浓郁的圣人崇拜观念等以往学术界很少涉及的内容方面,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 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本书记叙了世界上第一辆木炭汽车发明过程及其发明人的传奇人生。包括脱颖而出、异国求学、初展才华、大展宏图等章节。
  • 沈从文:湘西之蛊

    沈从文:湘西之蛊

    本书作者陶方宣追寻着沈从文的生命轨迹,以细腻浪漫的文笔描绘湘西的奇异风情:神秘的赶尸与罡仙、痴情的苗女与水手、多情的却又杀人如麻的土匪——奇情异事与妩媚山水交织在一起,勾勒出沈从文曲折而又动荡的一生。
  • 李鸿章全传:2

    李鸿章全传:2

    李鸿章,最具争议的晚清重臣之一,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许多屈辱条约的签字者,然而中国近代化的许多“第一”又都与他的名字联在一起,如中国第一家近代化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中国第一条自己修筑的商业铁路、中国人自行架设的最早的电报线、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中国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等等。国人骂他,是因为觉得他与晚清的许多耻辱有直接关系;西方人敬他,因为认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杰出外交家。
热门推荐
  • 九天青云录

    九天青云录

    我本无所愿,只求生而平安。平凡于农田,奉二老于身边。奈何九界怨灵尽加我身,无边怨,乡亲邻里尽皆因我魂断。瑶山路难,师尊引我入仙。亘古匆匆弹指间,越往事,已千年,花仙谷中旧红颜,白骨堆,血红染,真假幻空终有边。何以至此,青云路上,回头已无岸。
  • 我的男朋友来自火星

    我的男朋友来自火星

    许荦荦是一个沉迷于网络世界的腐女,从来没有想过真真实实的找个男朋友谈一场恋爱,因为对于一个宅女来说,人选是有限的,虽然她也憧憬着会有个白马王子从天而降来解救她的单身生活,但是当真的出现这一幕的时候,许荦荦觉得自己应该是撞邪了,没错,就是撞邪了!
  • 翻海

    翻海

    我想写的是一个繁杂的玄幻故事。故事中有我最欢喜的魔,有最深刻的佛,更不会少了一个别样的道。这是一片庞大地域,有最繁华的国都,有着复杂的权弄,有着斗智斗勇的商战,更少不了指点江山,捍卫江河的气概。这里有一位金贵的少年,却没有一个富贵的命。少年一路高歌嬉笑唱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 帝国二少之妈咪,快点逃

    帝国二少之妈咪,快点逃

    某萌宝:麻麻,粑粑在哪?某女:他翘辫子了!某萌宝:哦哦哦一天,萌宝见到了一个麻麻说的粑粑“遗照”一摸一样的人:粑粑,你的辫子咧?某男脸一黑:丫头!这是怎么回事!
  • 孤独没有归途

    孤独没有归途

    ——你相信爱情吗?既然相信,那你足够勇敢吗?姜忻十六岁时遇到这个问题,二十六岁时解开这个问题。爱情到来时,每个人都是披荆斩棘的战士,哪怕挫骨扬灰,也要勇往直前。年少时她渴望轰轰烈烈的爱情和天长地久的陪伴,长大后她趋于安稳渴望平和。如果傅辞是她的在所不辞,那周冕就是她的心之所往。她挣扎过也后悔过,但在时光的洪流下,一切的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她虽然是个胆小鬼,但面对爱情时,能鼓起勇气就好。
  • 绝世小人物在都市

    绝世小人物在都市

    他是一个小人物,更是一个王牌特种兵。他本嚣张,但甘为普通人。奈何龙终归是龙,就算隐去锋芒,也非池中之物。看小人物如何风流于都市之中。新设书友群QQ:105405002欢迎大家踊跃加入,你们的支持是我的动力!!!
  • 醉丹仙

    醉丹仙

    人道渺渺,天道茫茫,何处是道?何处又不是道?众生皆道,万物皆道。人道渺渺,众生道,人世道,世间道。仙道茫茫,大道,天道,万物道。人道可揽,天道可期。——醉丹仙.——半轮弦月.
  • 龙烈

    龙烈

    一个现代的太空育种基地的实验“小白鼠”穿越到了一个修真世界,看他是如何纵横这个大陆的。修真路途,艰辛无比。斩妖除魔,纵横天下。阴谋诡计,多诈修真。我在恒一,化身道天。《龙烈》书友会已建,有兴趣的可以加:161358788
  • 回忆中的城隅三秋

    回忆中的城隅三秋

    看着她好像哭了,顾以峰有点急了,连忙问:“丫头,你怎么哭了?”说完就伸出一只手来替她擦去了泪水。她这个时候也没有太在意他的动作,只是像一个迷了路的孩子终于找到了家长一样委屈的哭了一样,然后一边抽泣着一边对他说:“我...你刚刚不在,我迷路了...我有点害怕!”“对不起,我不知道你不太识路,不是故意的。”说完就把背在身后的手伸了出来,笑着对她说:“呐~送给你的!”周媛看着他手里的那朵白百合呆住了,没有说话,也没有任何动作。
  • 都市渡魂人

    都市渡魂人

    有人用邪恶的符咒减肥...意外死亡的双胞胎之一为何徘徊人世不入轮回...穿红衣女鬼为何复仇深爱她的男人...体质特异少女经历过的每一个故事都给你意想不到的结局。最黑暗的永远是人性...求收藏呀亲爱的们。求推荐啊亲亲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