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84000000025

第25章 剑男(2)

爱默生说过,诗人是命名者,是语言创造者。其实,命名也是一种语言的再创造。在谈论诗歌语言,可能对一个诗人的整体创作进行分析更能看出其语言的魅力。比如海子,在命名和创造这个意义上,他确实是无愧于一个优秀诗人称号的,他重新命名了麦子或者说在诗歌意义上直接命名了麦子这一词语,并将它延伸到麦地、村庄、马匹、粮仓、河流、树木等意象系统,几乎涵盖了整个中国农业社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别于前人和同时代诗人的独特语言方式,——整体来看肯定更能彰显出海子诗歌的语言创造性价值。但具体到单首诗歌,怎样鉴赏它的语言却一直是我们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看到很多中学语文教师都在简洁、凝练、准确、优美四个方面谈论现代诗歌的语言,这对古典诗歌而言大致是不错的,但这种概念化的分析对现代诗歌来说显然是有问题的。简洁是种美,但有时候语言的繁复也是一种美;有的诗歌语言用的是宣泄的长句并不见得简练;有的语言反而在模糊中展开更广阔的意义空间;甚至有的诗歌对传统进行颠覆,语言很粗俗。因此对于诗歌的语言分析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具体诗歌中,它通过词语的组合所获得的表现力。

这里以语文教材美国黑人诗人休斯《黑人谈河流》为例:

我熟悉河流

我梦想世界一样的古老的河流。

比奔腾在人类血管里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

我的灵魂已变得似河流般深邃。

我沐浴在幼发拉底河中,在晨光微明的时分

我把小屋盖在刚果河畔,潺潺的水声,诱我进入梦乡。

我观赏尼罗河,在河边建立金字塔。

我听见密西西比河的歌唱,当埃布尔·林肯顺流之下

新奥尔良,我看见

它浑浊的胸膛在夕阳中闪着金光。

我爱河流,

古老苍茫的河流,

我的灵魂已变得似河流般深邃。

这首诗歌肯定不能用简洁、凝练这样的词语来评价。实际上这首诗歌语言特点是它沉郁舒缓像河流的流淌一样。它的语言特点与它要表达或者说描绘的河流有一种高度的契合,我们的中学语文资料在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时,都从语言结构——即长短句的运用入手,谈长短句怎样互相交错、参差起伏,基本上都是表面的泛泛而谈,而没有人分析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建构这条沉郁舒缓的河流的。

这首诗歌语言的沉郁表现在什么地方?沉郁在它深沉浑厚。只要我们细加体会,诗歌中的一些词语就可以领悟:第一节中,我熟悉的河流像世界一样古老,比血管里的血液更古老,灵魂像河流一样深邃,从古老的世界到生命中的血液,就是把人类历史与个人生命的深深结合。这个语言的建构就是深沉浑厚的。

第二节,诗人把我置身于那些见证了人类历史与文明的河流,说他浑浊的胸膛在夕阳中闪着金光,这其实就是讲黑人的历史。浑浊其实包含着屈辱痛苦的血泪,金光则表达了黑人伟大的创造力,这种语言的构建也是深沉浑厚的。

语言的舒缓则可能要好理解一点。第一节前三句的结尾都是河流,语句逐渐由短变长,这是一种舒缓,当然这种舒缓带来的是诗句的越来越凝重。第二节语言的舒缓,同样也可通过语言的分析来获得,在晨光微明时分沐浴,枕着潺潺水声进入梦乡观赏,听歌声,看河流在夕阳中闪着金光——这些均说明诗歌是舒缓而不是急切的。第三节是对第一节的一个照应,其语言的沉郁与舒缓我们也可以通过分析而获得。

诗歌正是在这种沉郁舒缓的语言中,展示出黑人对自己种族的自豪感。黑人种族见证了人类发展的历史,黑人的灵魂里容纳着古老的人类文明和深厚的历史积淀。我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历史自身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深深认同并为之骄傲。

余光中的《乡愁》好像没什么特别的,为什么这么容易被人记住?是因为这首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了,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吗?这好像也不错,乡愁具体化也似乎抓到点子上,但对于结论,我觉得是很滑稽的,这种机械的表现论和反映论是最害人的,前苏联那儿学来的一套,已经残害我们语文教学几十年了。比如学古代描写山川景物的诗,每首诗老师都说通过对什么什么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上小学时老师这样讲,上中学老师这样讲,上大学老师还这样讲,东西没学到,倒把我们的惰性都激活了。因为有模式嘛,只需要套用,不需要动脑筋。我们都不愿去探究活生生的语言。对于余光中这首诗,我们只要细细品味它的语言,就会发现其实是它呈现的这样四个场景击中了我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幼小离家,新婚离别,生死两隔,故土难回。而这四个场景贯穿了人生一些最艰难的时刻。

第三个关键词是直觉,直觉为什么重要?因为它在诗歌写作和诗歌鉴赏中都显得非常重要。我们都熟悉了一个概念是:直觉是指在对客观事物的感受上,不通过抽象思维程序而洞悉客观现象,直接把握它的本质,这概念有个陷阱,那就是很多人认为直觉没有理性参与,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我们从直觉概念中洞悉和把握两个词就可以看出,它实际上也是一种理性活动,只不过直觉的产生往往需要个人长期丰厚的积淀。只有通过对各种事物包括诗歌长期丰富的感知积淀,才能透过现象把握它的本质,苏珊·朗格对直觉也有过一个描述,他说:“所谓直觉就是一项基本的理性活动,它包括对诸种形式特征、关系、意味、抽象形式和具体实例的洞察和认识。”也就是说直觉过程中,感知、情感、观察、分析、思维和理解都贯穿其中,它对诗歌创作和诗歌鉴赏来说都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对于我们的诗歌鉴赏来说,我们需要的是经过阅读和其他诸如生活阅历情感经历等的积淀而形成的对文本的直觉能力,不唯书本,不唯权威,要相信自己对文本的直观感受。比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它描绘了一种美好的自由理想的生活,寄予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我们老师没有具体讲述之前,很多学生都能凭直觉比较准确地把握这首诗,但是老师按照教学要求讲述之后,学生们都糊涂了,面对自己的理解能力产生了深深的怀疑。老师说,郭沫若这首诗通过对天上街市理想生活的描述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反映了第二次革命失败以后作者苦闷彷惶的心情。学生说啊啊,原来这首诗歌这么深刻,原来我们的认识是这样肤浅。老师就这样深深地把学生的直觉能力给扼杀了,反过来学生对诗歌就产生了一种畏惧心理。

朱光潜先生说过,读一首诗和作一首诗都常常经过艰辛的思索,思索之后一旦豁然贯通,全诗的境界于是像灵光一现似的突现在眼前,使人心旷神怡,忘怀一切,这种现象就是直觉,也就是禅家所谓的悟。其实在很多时候,直觉往往是最能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意义的。当然这种直觉需要我们对诗歌有一定的阅读及生活情感积累。

我们不妨看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饱受争议的海子的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蔬菜和粮食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我曾听一位中学老师讲过这首诗,他说这首诗表达了海子对尘世幸福生活的向往,他还说,海子写完这首诗后两个月就在山海关卧轨自杀了。一个诗人在两个月前,用一首诗表达了对尘世幸福生活的向往,两个月后却选择卧枕这样一种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多少有点令人怀疑。

我丝毫不怀疑中学语文教材编写人员的水平,但在海子这首诗的解读上是有问题的。问题在哪儿?问题就在于我们的阅读理解体验,这种阅读理解经验是什么?那就是我们多年的阅读体验告诉我们,进入中学语文课文的作品都应该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假设我们是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歌,也认为是表达了海子对尘世幸福生活的向往吗?我曾在一些老师和诗人中作了一个小范围的调查,有很多人都说这首诗歌真的很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可能是每个人心中的一个梦想,就像桃花源。桃花源是个什么地方,就是和世俗生活相对立的一个理想国。可见,它并不是表达对尘世幸福生活的向往。同时,我们也可以依赖自己的直觉进行阅读——诗歌在很多时候是借助感性的东西表达理性的思考,这首诗中,我们首先感知的东西,即客观对象是什么?是大海,大海是一个什么样的意象呢?大海是自由,是包容,是归宿,大海的背后是什么?是尘世,是尘世中生活的人们,单从大海这个意象而言,海子就是背对

尘世生活的。从诗歌语言传达出来的信息也可指证这一点,开始海子还希望在尘世找到一个世外桃源,过着简单、自由的,没有复杂人际关系的生活,但接着他又马上否定掉了,认为那幸福如闪电——是转瞬即逝,虚无缥缈的,给河流山川重新命名,其实是对日常司空见惯的事物进行重新审视,这种审视结果是什么呢?——是那灿烂的前程,及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尘世幸福生活都不是他想要的,他只愿独自一人,看海市蜃楼上的春暖花开。愿你们——我只愿,这实际上是一个二元对立的结构,它和我不愿——我只愿是同构的。如果我们对诗歌阅读有较丰厚的积淀的话,除了把大海作为一种归宿,我们还可以把他看做是一个充满自由的、纯洁的精神世界。海子就是通过对这种形而下的,感性的尘世幸福生活的描绘来表达自己对洁净的精神世界的向往,无论是想象中的、还是现实中的尘世幸福,海子都不在其中,他渴望的是生活在诗歌理想中,过一种充满诗意的生活。比如海子在昌平喝酒时受到羞辱,现实中哪有不受物质羁绊的、单纯的精神生活和诗歌王国呢?无疑这首诗歌表达的是海子对洁净精神世界的向往。

可见诗歌鉴赏是离不开直觉的,而这种直觉正像苏珊·朗格所说,它包含着对诸种形式特征、关系、意味、抽象形式和具体实例的洞察和认识,并且其中潜藏着读者各种长期丰富的阅读积淀,这种积淀也不玄奥,它往往和我们的阅读经验,个人生活阅历及情感体验密切相关,也就是诗歌要通过词语的表达,或者说语言来唤起我们相似的生活经验,情感经验,或者说思想认识上的共鸣。

同类推荐
  • 徐志摩文集4

    徐志摩文集4

    《徐志摩文集:扫荡着无际的青空》收录了徐志摩经典力作,分为散文、书信和诗歌三部分。
  • 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杜牧诗选

    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杜牧诗选

    本书选编杜牧诗作167题共185首,大抵以《文集》为主,其馀各集,凡能断定确为杜牧所作者,酌量选人。编选体例分编年与未编年两部分,以《独酌》为界。编年部分按年代排列,未编年部分则按原集顺序排列,先《文集》,后《外集》,再《别集》。入选的作品,一般有题解,具体说明每首诗的作年、写作背景、作品之特色、后人之评价等,但不求面面俱到,视作品的具体情况而定。注释重点是解决字词难点,说明典故含意,有时略作串讲,对于人名地名,尽量注释清楚。注释文字力求简明精当。
  • 一灯如豆

    一灯如豆

    本书是短文集,收集了作者近年的小品、散文八十多篇。作者以清丽、细致、沉思的笔触写出对寻常生活的点滴感悟。视角独特,耐人寻味。作者为自己的文字画了二十余幅插图。尽管稚拙,与文配合读来仍能感到更为亲切动人。
  • 燕台随笔

    燕台随笔

    这是一本别具一格又不同凡响的随笔。它只有八章、六十篇短文,但它的题材是多样的,有政治随笔、思想随笔、研究随笔,也有传统的游记和亲情文章。它的写法是多变的,有的是一泻千里的滔滔政论,有的是心思缜密的论说,有的又是潺潺流淌的美文。而不论是何种题材和笔法都是照亮人心的一束阳光。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书生才子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书生才子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热门推荐
  • 生活窍门一本通

    生活窍门一本通

    本书涵盖了人们最需要知道的知识领域,书中采用了最简明易懂的语言,最经典的生活经验,为读者提供方便。减少麻烦,是一本最实用的综合性生活指南。
  • 别云涧

    别云涧

    背景:明朝末年主线:江湖人士救国反清支线:穿插明史,爱恨情仇
  • 失心冷公主的葬心恋

    失心冷公主的葬心恋

    大雪纷飞。一个少女狼狈的走在街上,脸上充满了自嘲的笑。笑的疯狂。因为她的爱人走了。到现在她还依稀记得那句冰冷而又绝情的话。机场门口“冷梦雪,我们,分手吧。”听到这句话冷梦雪顿时愣了,跌倒在地上。“不,墨,不要离开我好不好,我不想你离开我。”冷梦雪苦苦地哀求。换来的却是他的沉默。她缓缓地站起来有些梗咽的说“为什么?”“我,不爱你了”他犹豫的说出口。“不,你说谎,你曾说过爱我的,不离不弃的,难道就不算数了么?”梦雪问。萧辰墨再次沉默。少女继续漫无目的的地走着,她的背影渐渐的消失在了那个十字路口。。。三年后,他们再次相遇,而面对命运无情,他们之间的爱又会何去何从?
  • 这鬼哪来的

    这鬼哪来的

    我是个孤儿,从小被个叫江大树的老神棍收养;他说女孩儿叫漓心好听又好命,我不信。以前我以为老神棍抓鬼什么的都是忽悠傻叉的,直到有一天我跟一只鬼做交易,不,应该说是我单方面成为他的奴隶......
  • 我们逝去的时代

    我们逝去的时代

    讲述在一个大时代背景下,一个班的几位本来十分亲密好友,由于各自的信仰和立场分崩离析,这个时代的人们用他们的人生书写着新的一段历史。青盟439年,在青盟国风雨飘摇之际,青盟国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和叛乱,其中位于南方的青盟革命党的力量最为强大,后来农工党与之合作建立了统一战线。在这个时候,故事的主人公们,都是一群热血的青年,他们在大学毕业后,随着革命的浪潮,考入了军校,并分别加入了两个党派,从此本来关系很好的朋友出现了裂缝。
  • 漓倾天下

    漓倾天下

    废材逆袭,睥睨天下,惊才绝艳!一不小心穿越成丑八怪了,没事儿,一双鬼手治愈,原来以前是个绝色佳人。没有灵力和玄力被当成怪物一般对待,结果一解开封印,才发现原来自己是鬼才呀!任人欺辱受人鄙视,没事儿,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必定双倍奉还!可是谁能告诉我身后这个“大尾巴灰狼”是怎么回事嘛?
  • 予你深拥:幸好你从未离开

    予你深拥:幸好你从未离开

    顾心然一直都不知道,有一个人默默地等了她那么多年。他宠她,护她,爱她,多年如一,可是迟钝的她却一直没发现。自从初中开始,他的眼睛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她。多年之后,她终于后知后觉地知道了自己的心意,鼓起勇气跟他告白:“陆梓辰我喜欢你。”“不巧,我爱你。”多年的陪伴没有白费,他们终究是没有错过。陆梓辰,幸好你从未离开
  • 画圣

    画圣

    “画一片云在手心,就拥有了整片天空。”这是神卷大陆对强大的画师作出的评价。相传,太始元年,有神卷携氤氲之光自天而降,分散落在人间。大陆各族因观神卷之雅韵有所得而获天地之力认可。自此,画道成。多年以后,人族一代画圣于画师陵陨落,随后重生到了一个身份神秘的少年身上,也由此,开启了一个逆天画师的崛起征程!
  • 烛笔

    烛笔

    莽荒大道,九天笔仙,妙笔生花,神妖伏地?修仙的道途,全凭一杆笔,便要诸神尽灭!雾山的少年,气海尽碎,且看他如何转生灵屠,九天封仙!最热血的笔仙修行,最宏伟的莽荒世界,《烛笔》便要说尽这样一个故事!
  • 戏子奋斗日常

    戏子奋斗日常

    在现代,秦明月混了十年的演艺圈,还是个死跑龙套的。一朝穿越,却成了个下九流的戏子。手持一副烂牌:戏班濒临解散,即将流落街头,孪生哥哥被‘贵人请去喝茶’自此失了踪影。为了活命,她顶着哥哥的名号立于世,好不容易凭借现代演戏的手段将局面打开,哪知各路妖魔鬼怪接连等场,还有个傲娇别扭嘴贱的奇葩男主动缠上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