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8200000032

第32章 《易经》与《黄帝内经》里隐藏的生命未解之谜(15)

1、3500年前,中国有没有发明中医理论的社会基础?

2、3500年前,当时的人们从思维进化的水平上有没有这个能力?

3、为什么印度的古代文明中会有与中医相同的思想?

3500年以前,中国正处于商朝,当时的中国刚刚从陶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生产力落后就不用说了。当时的文化也很落后,目前还没有当时确切的社会文明记载。但中医的理论水平却高于当时的文化总体水平,比如中医的五运六气学说,就高于当时的天文学。在这样的时代里,人们每天都在想如何填饱肚子,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研究经络这样的问题。因此,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上看,当时不太可能发明中医理论。

中医理论相当高深,至今我们都很难理解,那么当时的人是不是比我们更加聪明呢?

文字是文明的标志,是划分人类文明史的唯一标准。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文明的曙光降临中华大地,中华民族成为世界最早使用文字的民族之一。

那么,什么是甲骨文呢?学者们说甲骨文是象形文字,简单说甲骨文上的文字就是图画,比如说表示眼睛,就画一只大大的眼睛;表示人,就会画一个人形;表示小麦,就会画连根拔起的麦苗;表示车就会画上两个车轮,象征马车;表示看,就画一只立起来的眼睛;表示饿,就画一个人靠近了食器……等等。大家如果有时间、有兴趣,学学甲骨文的辨认,挺好玩的。

为什么要使用象形文字呢?

如果我们给一个2岁的孩子一支笔、一张纸,他会用笔在纸上写些什么呢?一般说,他会在纸上画出许多只有他才明白的线条,这些线条偶尔也会组成一幅图画。因为2岁的孩子大脑不能接受抽象的东西,只能接受近于图画的东西。所以老师教刚入学的孩子时,总是用象形的比喻,比如说,他要孩子记住拼音“h”时,总会把这个符号形容成一把椅子。

所以文字反映人们的思维水平。在距今3000多年以前,不但中国人的思维不发达,国外同期的历史文明水平也不发达,人类都使用的是象形文字。比如说埃及、苏美尔、印度,都需要用图画的形式帮助人们思考。在人类的早期,我们还没有发现一种成系统的符号文字体系。目前公认的最早的文字是印度马享佐达摩遗址中的双头蛇印章上的文字,它也是某种无法解读的象形文字。

大家知道,世界文字除中国以外,随着人们的思维水平不断提高,经历了一个从象形到符号的过程,现在的大多数文字都发展成了符号或者拼音,比如英文就由26个基本符号组成拼音文字,日语中的平假名和片假名也是符号类的拼音文字。象形甲骨文的使用,就反映当时人们的思维水平。他们的思维偏重于直观、象形,不可能接受过分抽象的符号。

而中医学从整体上看,它既不直观,也不象形。例如,中医并不是以解剖原型为基础的医学,它的腑脏、经络、气血都与解剖学对不上号,这在全世界都是极为罕见的。有人就将中医的这一特点概括为“思维医学”,强调了高度抽象思维在中医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我们让没有抽象思维能力的祖先,去发明一套完全脱离解剖原型的医学理论系统,是不是有点难为人呢?这就如同我们非要让孔子去发明相对论一样,这种作法是否有些霸道?我们是在研究历史还是在重新创造历史?

正如我们上面看到的那样,在公元前800多年的古印度《奥义书》中,存在大量与中医相似的理论成分记载,这一现象使中医理论的形成问题更加复杂化,我们要从一个更大宽广的范围来理解中医的起源。

综合以上几方面的理由,我们认为,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中国人不可能发明如此高深的医学,当时的中国人既没有发明中医的社会基础,也没有发明中医的思维基础。

那么,是否可能印度人首先发明了中医,而传入中国的呢?回答是否定的。当时的印度同中国一样没有发明中医的基础,而且从记载中看,《奥义书》中的中医理论,十分破碎,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还处于一个雏形阶段,它远不如《列子?汤问》中反映的程度,还没有达到可以实际操作的程度。另一方面,《奥义书》中的医学理论与中医只是相似,并非完全一至,这从印度后来的医疗实践可以证明。

同类推荐
  • 永恒的中国心

    永恒的中国心

    吴大观同志是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品德高尚、报国有成的党员专家。2009年7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做出决定,追授吴大观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之后,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国资委党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向吴大观同志学习的通知》,要求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向吴大观同志学习的活动。吴大观同志还光荣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本书收集了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的演讲稿及中央、地方媒体对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的各类报道,对吴大观同志的先进事迹、高尚品德和崇高精神进行了详尽介绍和深入挖掘,是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的生动教材。
  • 为了折翼的天使

    为了折翼的天使

    《为了折翼的天使:清平教育之全纳教育》一书,由清平小学校长武际金主编,是对清平小学实践全纳教育3年来的一个阶段总结。该书以一所普通学校接纳孤残儿童开展全纳教育的生动教育实例向我们揭示了:只要我们的学校愿意接受并运用全纳教育的理念作指导,只要我们的校长和教师真心实意地将全纳教育理念运用于教育实践,通过长期的坚持和努力,通过不断的教育创新,依托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那么普通的学校也能办成优质的、理想的全纳学校。清平小学的教育实践又一次证明了全纳教育在中国也是可行的。
  •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三卷(1840-1895)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三卷(1840-1895)

    从1945年日本战败到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27年间,中日两国处于无邦交的敌对状态,随着冷战的开始和两大阵营的对立,分属于两大阵营的中国和日本,长期处于“既近又远”的隔绝对立状态。本书对如何把握这一时期的日本对华观,以及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日本的“对华行动选择”,作了系统的梳理。
  •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与剑桥听讲座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与剑桥听讲座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汉英对照)》内容简介:牛津和剑桥是莘莘学子心中神圣的殿堂,这不仅在于它们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更在于它们沉淀下来的那些引人深思的智慧。如今,就让我们走进这两卒思想的殿堂,聆听智慧流淌的声音!?无论你是在校的莘莘学子,还是社会上的“打拼”一族,抑或是经历丰富的成功人士,阅读《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汉英对照)》,将会提升你的品位,启迪你的心智,陶冶你的性情。
  • 中国文化名人谈读书

    中国文化名人谈读书

    书是人类认识的载体。有价值的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表现于这个民族的精神生活中,也储存于这个民族长期流传的典籍书册中。书——人类生命的灯。读书是学,学习前人的经验与知识。在学习的同时还要思,进行独立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在今日看来还是正确的。在读书的过程中勤于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参阅古今中外的名著,这是研究学问的必由之路。
热门推荐
  • 未来光脑

    未来光脑

    一次网购,一台未来光脑进入大脑,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一声惊雷,一股海量能量涌入体内,从此改变了这个世界……(每日12时、20时更新!)让推荐票来得更猛烈些吧!您的支持鼓励,是我最大的动力1
  • 乾隆书院

    乾隆书院

    这是一部献给所有00后的小说,讲述一群00后天才高中生的奇妙人生,在他们中有海归的顶级黑客、华东六省一市最强的武术天才和立志将来当金牌狗仔的小吃货,正所谓年少轻狂,快乐时光。
  • 冥垩

    冥垩

    荀澈站在那泛旧的城门前,世人都说,冥垩城已被翻修,被建的和原来一模一样……外貌可以一样,特有的斑驳也可以被刻意模仿,但是很多东西,却真真实实的失去了……她想回到记忆里冥垩城辉煌的时候,也想亲眼看看那万万年之前,它最初的样子……
  • 铁血兵魂之血刺

    铁血兵魂之血刺

    九年前,一场噩耗,带走了年仅九岁的关汉的笑容。九年后,一个少年,以673的高考成绩,获得了江北七省高考状元的美誉,正在全校师生都在猜测,他会报考什么华夏名校的时候,一纸录取通知书震惊了全校……
  • 人心有鬼之血色圣诞礼物

    人心有鬼之血色圣诞礼物

    一颗人头引出的一起案件,郭为与犯罪大师的较量。
  • 茶道通天

    茶道通天

    废材怎么了,只是我身体不是适合常人的修炼。常人喜欢强势露面,我偏喜欢示弱,在你轻视间灭你丫的。一个小家族的废材少爷,不能修炼真气功法,魔法,术法,偶然得一茶道宝典,用普通的茶组合成能强化身体,增强力量,疗伤,久而久之有了一种神奇的能量,开辟了一种新奇的肉体升仙之道。
  • 我才是正室

    我才是正室

    我才是正室,这个家还由不得她们那么嚣张,即使,即使到最后他还是不爱我……
  • 丑颜乱世:废材大小姐

    丑颜乱世:废材大小姐

    一朝穿越,狂傲杀手竟是穿越到了废材大小姐身上!样貌无盐,痴傻不堪,生生被弃于乱葬岗之中。凤眸初睁,这天下必定会有她墨倾情的一半!丑颜怎样?她有无敌妖灵在身。被弃怎样?她宁愿孤独一世一生人。“墨倾情,不管你爱我恨我厌我还是无视我,喜欢你还是我的权利。”那日,他嘴角带笑。“奉君此生”
  • 半凉星辰昙

    半凉星辰昙

    薛云昙是青丘一族的公主,从小无忧无虑。“昙儿,去赏花吧!”他牵起了她的手,她笑了。那一天,剑架到了她脖子上,透出隐隐血迹。“薛云昙,你为什么动她?”这样的奚霖哥哥是她所陌生的,他的一字一句都刺进了她的心里,成了不可愈合的疤痕。“不是我……”在你心里我就这么的不堪吗?明明你是最了解我的神。“我的亲眼看见了。”他怀里的人儿,冲她胜利一笑。“你不信我。”她渐渐的逼近了剑,他皱眉,收回了剑,“从今往后,我与你再无瓜葛。”往事如烟,转眼千年以后,“你是谁?”他笑了笑,也对,她饮下了忘情,怎么还可能记得他。
  • 雨的味道

    雨的味道

    雨,是一场神圣的仪式;勾起了遐想,也唤起了记忆洗尽了浮沉,却留下了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