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63200000023

第23章 成语、俗语(11)

水星虽然被称为水星,但是水星上一滴水都没有,是一个死寂的星球。水星是太阳系里最小的一颗行星,个头儿和月球差不多。1974年,人类第一次向水星发射探测器,发现水星像月球那样有大大小小的环形山,还有山脉、平原、盆地和峡谷。

水星离太阳很近,水星本身的大气层又十分稀薄,所以太阳的热量可以长驱直入水星表面,使其温度非常高,达到400℃以上。在这样的高温下,锡、铅等金属会熔化,水则变成水蒸气。

地球绕太阳一周需要365天,而水星只需要88天,水星自转却又极慢,水星上的一昼夜相当于地球上的59天,所以水星接触太阳的时间很长,以至于水星表面的温度在430℃左右。所以水星上没有水存在。

水星上没有水,依然叫它水星,是因为我国古时候用阴阳五行代表日、月、行星,把行星叫成金、木、水、火、土等。水星只不过是给它起的名字,并不是认为上面水多才这样叫的,就像金星上面并不全是金子一样。

土星的光环

土星最让人着迷的便是美丽的土星环,土星光环主要是由无数形状、大小不等的冰块构成的,光环的直径达27万千米,厚度为10千米左右,自东向西自转。由于纯净的冰是白色的,所以天文学们认为,土星光环之所以呈现出各种缤纷的色彩,是因为其中混合了许多其他物质,如岩石或碳化物,而且随着这些物质在光环中聚集密度的不同,土星光环才会显现七彩的颜色。

1675年,意大利天文学家卡西尼发现光环中有一圈空隙,这就是著名的卡西尼环缝。土星环可以划分为7层,而且每一层又可细分成上千条大大小小的小环,即使被认为空无一物的卡西尼环缝也存在几条小环。

陨石

陨石是一种行星际物质碎片,从地球以外其他星球上来到地球的。它们大小不一,有的灰尘般大小,有的直径达数千米,轨道极不稳定,每天有无数颗砸到地球表面。陨石由直径大约为1毫米的硅酸盐橄榄石聚集而成。硅酸盐是球粒结构,在地球上至今没有发现这种结构的物质。

陨石包含着大量丰富的太阳系天体形成演化的信息,人类对它们的实验分析结果有助于探求太阳系演化的奥秘。陨石是由地球上已知的化学元素组成的,在一些陨石中找到了水和多种有机物。这成为“地球上的生命是陨石将生命的种子传播到地球的”这一生命起源假说的一个依据。同时,通过对陨石中各种元素的同位素含量测定,可以推算出陨石的年龄,从而推算太阳系开始形成的时期。因为陨石可能是小行星、行星、大的卫星或彗星分裂后产生的碎块,它能携带来这些天体的原始信息。

著名的陨石有中国吉林陨石,中国新疆大陨铁,美国巴林杰陨石,澳大利亚默其逊碳质陨石等。

银河

银河不是天上的河。天文学家告诉我们,晴朗的夜晚,我们会经常看到一条狭长的闪光的带,像一条大河流过,其实那是由无数密集的小星聚集起来形成的。

所谓小星,只不过我们看起来小,实际上有很多都比太阳还大,只是这些星离我们很远。天文学家把银河所围绕成的空间叫做银河系。就像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员一样,太阳和别的恒星都不过是银河系中的一颗小星。银河系像一个扁平的车轮,直径约8万多光年,而且一直像车轮一样在旋转着,因此其他星都以不同的速度绕着银河系的中心在移动。太阳并不在这个大车轮的中心,与中心的距离大约2。8万光年,所以它和邻近的恒星都以每秒钟约220公里的速度绕着银河系的中心在转动。以这样的速度,也得2。5亿年才转一周。

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自古以来,月球一直是一个神秘的星球。中国古代就有“嫦娥奔月”的传说,人们也一直梦想着登上神秘的月球。终于,在美国东部夏令时间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宇宙飞船阿波罗11号登上了月球,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走下太空舱,率先踏上月球那荒凉而沉寂的土地,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并在月球上行走的人。当时阿姆斯特朗说出了此后在无数场合常被引用的名言:“这是个人迈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的确,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对月球做的最伟大的探险,人类完成了登月的梦想。从此,各国科学家都在进行研究,实现人类定居月球的计划。

雷电的产生

雷电是一种常见的大气放电现象。雷电的产生实际上是带电的积雨云发出的声音和强光。地面的热空气携带大量的水汽不断地上升到高空,形成大范围的积雨云,积雨云的不同部位聚集着大量的正电荷或负电荷,形成雷雨云,而地面因受到近地面雷雨云的电荷感应,也会带上与云底相反符号的电荷。当聚集的电荷达到一定的数量时,在云内不同部位之间或云与地面之间就形成了很强的电场。电场达到一定强度时,就会把空气击穿,打开一条狭窄的通道强行放电。当云层放电时,由于云中的电流很强,通道上的空气瞬间被烧得灼热,温度高达6000~20000℃,所以发出耀眼的强光,这就是闪电,而闪道上的高温会使空气急剧膨胀,同时也会使水滴汽化膨胀,从而产生冲击波,这种强烈的冲击波活动形成了强烈的轰鸣声这就是雷声。

雷电发生放电现象,产生巨大的电火花,可以产生永生态氧原子。永生态氧具有强氧化作用,能起到净化空气与杀菌的作用。因此雷雨后人们感到空气特别新鲜。

季节的变化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地变化着。其中的玄机和奥妙,我们的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同时,也在绕自身的地轴自转,不过地轴并不垂直于公转轨道面,而是有一个23度27分的倾角。

大家知道,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当太阳光直射到地球表面的时候,温度升高,地球表面就表现为炎热的夏季。当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地球表面只受到太阳光的斜射时,地球表面接受到的热量减少,就表现为冬季。

当北半球接受太阳光的直射而处在盛夏时,南半球则面对太阳光的斜照而正值隆冬。北半球的春天又对应着南半球的秋天,两半球得到了同样多的阳光。这便是四季的由来。我们把北纬23度27分的纬圈叫北回归线,南纬23度27分的纬圈叫南回归线,意思是太阳的直射到此为界,然后便开始掉头转向,打道返回了。而北极圈、南极圈则会有半年时间照耀着不落的太阳,另外半年陷入漫长的黑夜。由于地球绕日轨道不是一个标准的正圆,因此南半球比北半球的夏天更热,冬天更冷。

南极比北极更加寒冷

大家知道,在地球的两极覆盖着大量的冰川,那里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但是北极比南极相对暖和,因为南极巨大的冰盖是地球上第一大“冷源”,终日散发着寒气,使空气迅速冷却。由于纬度高,太阳入射角最低,斜射的阳光热量很弱。地面吸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本来就很少,而白色冰盖又把吸收到的少量热能的绝大部分反射回空中,这是南极天气寒冷的一个主要因素。

在南极夏季太阳24小时不落的白昼期间,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能较多,天气可能会暖和得多。实际情况是,南极夏季月平均气温确实比冬季要高一些,但是,南极夏季的天空云量大,太阳辐射能量的大部分被云层反射回去,所以,夏季还是比较冷的。

围绕着南极洲的南大洋的封冻海冰,有些常年不化,阻碍了海水同空气之间的热量交换,使南极四周的海面始终保持低温。南大洋洋面上,终年刮着强劲的西风,它包括了南极大陆,影响着来自北方的暖温空气顺利到达南极洲。

实际上,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要低12℃。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南极和北极的海陆分布不同。南极地区是海洋包围着大陆,北极却是陆地包围着大洋。

白天黑夜的交替

我们的地球像一只陀螺,绕着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这就是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周需要23小时56分4秒。虽然太阳一直都在照耀着地球,但是因为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阳光就只能照亮半个球的面积,被阳光照到的一面为白天,而阳光照不到的一面为黑夜。也就是说,地球总有一面是向着太阳,另一面背着太阳,于是就有了,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昼夜恰好相反。而昼夜交替的产生就是由于地球的自转使原本照到阳光的一面渐渐背离阳光,直到不再被阳光所照射而变成黑夜;而原本没有阳光照射的一面则渐渐接近阳光,直到被阳光照而成为白天。于是,我们便有了白天黑夜的轮番交替。

日食

月亮围绕地球转动,而地球是围绕太阳转动的。地球和月亮都是不发光的球体,它们在太阳的照射下,在背向太阳的一面必然发生黑影。当月亮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如果太阳、月亮和地球正好位于或接近同一直线,月影延伸到了地球的表面,被月影扫过的地带以及区域,就形成日食的现象。月球在农历的每月初一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因此日食肯定会发生在朔日(即农历初一)。

不过并非每逢朔日都会有日食现象的发生。由于月球与地球两者的轨道之间有5度左右的夹角,导致在大多数的朔日里,月球尽管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可是这三个天体并没有处在一条直线上。日食能分为日全食、日偏食以及日环食三种。不同类型的日食主要和日、地、月三者的距离以及近似成一线的程度有很大关系。

月食

月食是月亮运动到了地球背对着太阳的阴影区内的时候,月亮被地球的阴影遮掩时产生的天文现象。出现月食的时候地球位于太阳与月亮之间,所以,月食肯定会发生在望月的位置上,就是每个月的农历十五、十六。不过因为地球公转轨道面与月亮公转轨道面并不在同一个平面上,月亮并非每个望月都会进入地球的阴影区域,在一般情况下,月亮不是从地球本影的上方通过,就是在下方离去,很少穿过或部分通过地球本影,所以不可能每个望月都出现月食。每年月食最多发生3次,有时一次也不发生。

月食分为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月食出现的时间比日食长,月食的全食阶段比日全食要长许多。日全食的全食阶段仅为7分半(全过程多达2小时),可是月全食的全食阶段时间为1小时以上(全过程多达3个小时)。

深蓝色的地球

经常会在看电视或听广播的时候,都会听到深蓝色的地球一说。从宇航员拍下的照片可以看到,地球之所以被称作蓝色星球,那是因为地球上有2/3是海洋、湖泊和河流,仅太平洋就占据了半个地球表面。地球上近97%的水都是咸水。海洋主宰着世界的气候系统,同时“包容”了大量的生命:从地球上最大的动物——蓝鲸,到最小的浮游生物。

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源于远古的水体中。就在上个世纪,重大的科学新发现已使我们对海洋有了更多的了解,但海洋95%的部分仍有待研究。换句话说,海洋是我们最后的未开发领域。了解和呵护海洋,就是珍爱人类的最后家园。

北极星

地球的自转轴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很稳定的,人们就把地球自转轴在空中所指的方向定为南和北。北极星恰恰就在地球自转轴的方向,所以古时人们在大海中航行,在沙漠、森林、旷野上跋涉,总是求助于它来指示方向。因此人们非常敬仰它,我国古时甚至将它视为帝王的象征。就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北极星在天文测量、定位等许多方面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

其实,北极星并不正好在北极点上,它和北极点还有1°的距离,只不过再没有别的星比它更接近北极点了,所以它就近似地被人们视为北极点。如果我们站在地球的北极,这时北极星就在我们头顶的正上方。在北半球其他地方,人们看到北极星永远在正北方的那个位置上不动。而且,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北天的星座看上去每天、每年都绕北极星转一圈。尤其是北斗,勺口指向北极星,并绕着它旋转,不知倦怠,永不停歇。

太阳也“刮风”

太阳风是一种连续存在,来自太阳并以超音速运动的等离子体流。太阳风的存在,给我们研究太阳以及太阳与地球的关系提供了方便。为了能够清楚地表述太阳风是怎样形成的,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太阳大气的分层情况。

一般情况下,我们把太阳大气分为六层,由内往外依次命名为:日核,辐射区,对流层,光球,色球,日冕。日核的半径占太阳半径的1/4左右,它集中了太阳质量的大部分,并且是太阳99%以上的能量的发生地。光球是我们平常所见的明亮的太阳圆面,太阳的可见光全部是由光球面发出的。

而日冕位于太阳的最外层,属于太阳的外层大气。太阳风就是在这里形成并发射出去的。冕洞是太阳磁场的开放区域,这里的磁力线向宇宙空间扩散,大量的等离子体顺着磁力线跑出去,形成高速运动的粒子流。粒子流在冕洞底部速度为每秒16千米左右,当到达地球轨道附近时,速度可达每秒800千米以上。这种高速运动的等离子体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太阳风。

最亮的星星

冬春两季的上半夜,在偏南方向的天空中,可以看到一颗全天最亮的恒星——天狼星。天狼星是一个双星系统,呈蓝白色,但是科学家指出,在1400年之前,他还是红色的,后来由于一些无法知道的原因变成了现在的蓝白色。天狼星的质量、体积大约太阳的2倍,温度比太阳高得多,亮度是太阳的亮度20多倍。但是因为天狼星距离地球仅8.7光年,所以在地球上看,天狼星就是最亮的星星。

天狼星的伴星是1862年美国天文学家最先发现的,它的发光量仅是主星的万分之一。尽管亮星光芒四射,用大望远镜还是能看到伴星的。伴星的质量与太阳差不多,而半径比地球小,密度比太阳大得多,而且这是第一颗被发现的白矮星。

太阳黑子

太阳黑子是人们最熟悉的一种太阳的表面活动。通过一般光学望远镜就可以看到太阳光球上有许多黑色斑点,这就是太阳黑子。一般认为,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巨大的漩涡状气流产生的。太阳黑子并不黑,只是因为漩涡状气流的温度到4600°C,比太阳表面的正常温度低1400多°C,所以看起来是黑的。太阳黑子的大小、多少、位置和形态等,并不是固定的,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层活动的重要标志,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有时甚至几天,几十天日面上都没有黑子。1843年,德国的一名天文学家发现太阳黑子每11年会达到一个最高点,这11年的时间就被称之为一个太阳黑子周期。天文学家把太阳黑子最多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峰年”,太阳黑子最少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宁静年”。

黎明前的黑暗

同类推荐
  • 新乡土中国:新农村建设武义模式研究

    新乡土中国:新农村建设武义模式研究

    新乡土中国是什么样的呢?浙江省武义县县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经验闯入了笔者的眼帘,刻入了笔者的脑中。笔者在为武义的惊人变化感到震撼之时,认定这就是笔者心中的新乡土中国。新农村建设武义经验提升为武义模式,其结构大而分之可分为人与自然的关联在协调中平衡,人与人的关联在沟通中和谐两大基本元素。
  • 中国择吉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择吉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内容包括:择吉文化——祝福求祥良辰同庆——节日择吉衣食住行——日常择吉建房搭屋——建筑择吉比翼齐飞——婚姻择吉等。
  • 日本论日本人

    日本论日本人

    《日本论日本人》由戴季陶、蒋百里所著,对日本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原始信仰、皇权崇拜、社会阶级的演变、武士和町人的性格、政党的形成、民族主义向军国主义的演变、社会风气、生活习惯、家庭成员的关系等,一一作了分析。《日本论日本人》从日本的自然条件、历史渊源说起,通过分析近代日本的国际局势、经济困境、政党矛盾、阶级隔阂等,综观了日本社会的变迁,指出了日本民族精神上的空虚与矛盾。这两部作品被学界视为中国人研究日本的标杆性的著作,其思想价值经久不衰,在今天天对于中国读者了解日本的民族性格仍有重要作用。
  • 世界文化博览4

    世界文化博览4

    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20几岁要知道点国学常识

    20几岁要知道点国学常识

    本书立足于经、史、子、集的各个方面,对国学的整个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从中摘取精华、剔除糟粕,将国学的一些基本常识集中呈现出来,为广大读者了解国学打开了一扇便捷之门。
热门推荐
  • 卡莫之印

    卡莫之印

    沉迷于金钱与权力的王公贵族们践踏着先帝的遗志,却不知祸根深重。少年固执的追求是为了什么,这个混乱的时代究竟是谁在操弄,少女手中的寒锋又为了谁而挥舞。以火与铁浇筑的新的英雄传说即将被人所传颂。
  • 替天

    替天

    他,是一个孤儿,一个强者的孤儿,为何被遗弃。在他寻找父母的情况下又牵连出一段什么样的经历。何为天,我,凌浩就是天,天道不平,我便踏了这天。这地下不公我便覆了这地
  • 毒尊天下

    毒尊天下

    废物严琦被修炼无情道的堂兄以身试毒,十年造就坚韧毅力,仙族太子陨落后,残魂欲将其夺舍,却反被吞噬,于是,一段传奇开始了。仙王为儿子安排的造化,还有仙王之子那美艳无双的未婚妻……哼,都是我严琦的。翻手为毒,覆手为火,杀之是我没动真怒,否则毒尊一啸,世界为坟……
  • 残阳如风

    残阳如风

    描写主人翁王震人生奋斗历程,困难是人前进的阶梯。感受人间冷暖,体味人生感悟。
  • 唯我天魔

    唯我天魔

    修真界魔道巨擘异界重生,撕裂诸神的虚伪,践踏龙族的骄傲,比深渊更恐怖,比恶魔更黑暗。“若是不想和凡人一样,被欺凌,被践踏,被掠夺。踏上了强者之径,你的一生将充满杀戮!”血月暴君·诸神之敌·深渊主宰·古云。
  • 伦理学概论

    伦理学概论

    本书作者以中国传统伦理学的研究思路为逻辑依据, 从人性问题开始探讨伦理学何以必要和何以可能的问题, 在经过对道德起源、道德本质和道德修养等诸问题的探讨之后, 以理想人格的塑造作为理论的逻辑归宿, 其理论显示了相当的完整性与独创性。
  • 萌宠娇妻:遇上总裁请爱我

    萌宠娇妻:遇上总裁请爱我

    “你既然想玩,我今晚让你玩个够。”他在床上翻云覆雨,她在旁边喊加油。“喂这次我做攻。”夏珊挑起千凌傲的下巴。“只要你明天能让我腿发软,随你。”总裁夜夜好心情。“夜生活如此多娇。”
  • 活着的秘密

    活着的秘密

    《活着的秘密》为短篇小说合集,语言通俗易懂,故事贴近现实,让人印象深刻。
  • 末世之红警崛起

    末世之红警崛起

    陆阳本是一个小快递员,偶然间得到一个神奇的基地车,可以来回穿梭于末世和现实世界。从此,埋藏在人性深处的野心勃起,世界,开始暴走……注:(本书内容属于伪科学,攀科技树的文,以红警为模板,但不能单纯看做红警书,不玩红警的也可以无障碍阅读。)本书粉丝群:131911845。
  • 知实篇

    知实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