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61800000019

第19章 人:同体、共生、圆满、自在(4)

在县城殡仪馆的三天时间里,发现这里每天都有六七个送来火化的人。我又一次距离死亡那么近。而此时我仿佛已经淡漠了生死。佛法告诉我,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什么叫做无常?“常”就是永恒,“无常”就是非永恒,世间一切万物皆无常,找不到永恒不朽者,包括日月星辰。尤其众生的生命更是无常,就像是泡沫一样,在时间的长河里瞬间就没了。

父亲去世已经20多年多了,那时候对生生死死很是懵懂,更不懂得临终关怀的重要性。父亲临死那年的孤独和脆弱,我略微有点体会。只是年龄很小,对死亡没有任何认识。

随着时光的慢慢流逝,亲友中有年轻的、中年的、老年的,甚至不满周岁的孩子,在被病魔折磨得不堪忍受抑或无奈离世时,他们的亲友有为他们念佛,有在院外嚎哭。每当看到这一幕幕,我感到万分恐惧与凄凉!原来,人的生命是如此脆弱,而在面对死亡的时候又是如此彻骨,但又无能为力。

回忆逝去的三十多年,自己显得那样无知与贫乏,心中充满悲伤,那是一种从未有过的可怕的悲伤;更怕自己不知何时也这般难堪地死去,我的亲人又将如何地心痛呢?!我未曾这样深刻地想过。由此,我联想到了这一幕:母亲去世以前,眼见母亲被心思缠绕,我曾手捧佛经对她说要放下,并告诉她我要辞职修行的想法,以往她都是很反对我出外工作的做法,不料母亲在听完我的想法后,沉默了几分钟后说她支持我的想法。我听到后很是钦佩,一向平凡的母亲说出了这伟大的话。大概一个月后,母亲就去世了。

生命是一场聚散,岁月无情、生命易逝,初涉人世的第一声啼哭就拉开了聚的序幕。生命只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鲜花和掌声,也有荆棘和泪水,有欢乐,也有痛苦,而我们为了追求那醇美的欢乐,就必须忍受那酸涩的痛苦。试想:如果生命是无限的,没有了死亡,那么活着又有多大的意义呢?所以,死亡并不可怕,无非是生命的长眠。而在这长眠之前,我们应该珍惜我们拥有的每一天,想清楚到底什么才是我们该追求的,才是能让我们真正快乐的。是物欲?是名利?还是灵魂的安宁?

诚如星云法师所说,佛教旨在帮助人们解决生与死的问题;佛法能指导我们超越生死,达到不生不死、解脱自在的涅槃境界,而这正是佛法的尊贵之处。

生死是佛学中最热点的话题,因为每个人都会关心生死之事,领悟了生死之事才能真正地成佛。关于生死之事,完全不必要担心,该来的终归会来,不会来的追也追不到。但是,大部分人都会陷入生死的执著中。生命就是这样,只要有价值地过完一生就行了。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明白了这一点,对于生死不妨看得达观一些,自然也少掉一些无谓的烦恼。了解生命的无常,就能轻易地面对死亡。以正确的心态来面对死亡,可以给人勇气、宁静并进而了解生命的本质。人,最忌讳的就是浪费生命,最要紧的就是在时空中,运用思想,发挥智慧,将有限的生命活得更加长久。只有敬畏一切生命,才是珍爱人类自身。

一个老和尚得了一种不治的重病,就要去世了,非常痛苦。在他的病床附近,有很多僧人不免哀叹,他那痛苦的呻吟更是引来一片怜悯之声。

看着这样的情景,一个小和尚不自然地问了一句:“不知这老僧迁化之后,归往什么地方呢?”

另一个和尚说道:“人死之后,如冰归水。”

小和尚听了,他猛然醒觉,居然有一个悟道的禅师就在身旁,暗责自己陷入了生死的执著。

后来,和尚们谈论生死的领悟,小和尚就说出了这段公案。一个老和尚听后,沉思片刻说:“这样说当然也无不可,只是还不够好。”

“师父会怎么说?”小和尚接着就问。

“我会说:人死之后,如水归水。”

《大涅经》上说:“诸行无常,生灭为性。有生必有灭,其静乃是安乐。”人生在世,恍如草生一秋,匆忙而短暂。无论是名人世家,还是平平淡淡的普通人士,都是这舞台的匆匆演员和看客。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执著。生命是很短暂的过程,可能你我都会在不经意间离世人远去。但是,人生怎样才能活得坦然而自在?这是一个问题。

《圣经》上说:“生有时,死有时;栽种有时,拔出所栽种的也有时。”人,是宇宙间千千万万种动物中之一种,仍然无法突破自然法则。有生必有死,生生不息、死死无歇,这一大循环,形成事有本末,物有终始,生命轮回不息之道。

佛教讲生命的流转是无始无终,人类既来到这婆娑世界里,就有生命,有生命就有生死。又因一切法空、无常之故,世界有成、住、坏、空,自然界有寒、暑、冷、热,人类有生、老、病、死,山河大地及一切自然现象,都离不开生、住、异、灭的过程。

陶渊明有诗云:“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要真能做到“不喜亦不惧”那可就太难得了。可惜即使如陶渊明这样的所谓旷达者,面对死亡,也是满怀忧虑,借酒浇愁,“从古皆有没,念之心中焦。”貌似旷达的人生观,其实背后藏着的,仍然是绝望。

星云法师说,不只人有生命,凡是有用的、活动的、成长的,可以说宇宙万物都有生命。从更广义的层面来说,大自然里到处都有生命,一片菜叶有生命,一滴水也有生命,都要爱惜。山川日月,苍松翠柏,几千年、几万年,时间就是生命。

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学佛的目的是出轮回,了生死,这是我们的大目的。要了生死、出轮回,必须心空荡荡的,一切不住。究竟讲来,根本没有生死。我们的本性本来就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动不摇的,根本没有生死。执著于生死就是我们妄心乱动,取境著物。

青年时期的悉达多王子,性喜清净。他对子宫庭中的声色喧嚣生活,甚感厌烦,常思出门游赏大自然景物。

一日,他乘坐七宝轮车,从东门出游,看见一老人,伛偻曲背,手扶竹杖,举步艰难,有如蚁行。悉达多王子顿时有感于人生老苦,心生忧郁。

又一日,他从南门出游,见一病人,面色萎黄,形容枯槁,气喘呻吟,痛苦万状。悉达多王子怜悯病人,内心痛苦。

太子出了王宫,到了城外的花园,见到一群人,穿着杂色衣服,在进行火葬,便让随行的车夫把车驶近,清楚地看到了那个死人,太子在宫里从未见过这样的人,就问车夫:

“为什么称他为死人?”

“因为他的父母和亲友再也不能见到他,他也不再能看见我们。”

“我也会死去吗?我的父母和亲友也会再也看不见我吗?我也会永远见不到他们吗?”

“太子啊,你和我们都会死,无法避免。”

悉达多王子又有感于心,惶恐苦闷。

又一日,悉达多王子出北门游玩,看见一出家之人,圆顶缁袍,相貌不俗,精神朗澈,威仪有度。那出家人告诉他修行解脱之道,王子听后,决计弃绝富贵享乐,刻意修行,以求解脱“老”、“病”、“死”苦。

故世界上一切事物,皆由因缘和合而生,既是因缘所生,自不免有迁流变化。因此,人生的生老病死,万物的生住异灭,世间的时序流转,宇宙的成住坏空,这一切都逃不脱无常的范围。人生无常,一切皆苦,要想离苦得乐,只有逃出“无常”的圈子,在空寂清静的涅槃境界中解脱这痛苦的人生。

人生只有几十年,过得再风光,也只是时间长河中的一个片断,死后均会化为尘土。个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时,一无所有,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也是两手空空。儿女、财富、事业、我们哪一样也带不走。世间的富贵荣华是虚幻不实的,人生的吉凶祸福更是变化无常。而伴随着我们生命的,只有一样东西,那就是业力,为来世留下的是善业还是恶业。佛陀教导众生将眼光放远一点,不仅着眼现世的生命,更考虑到未来的命运。看淡生死,着眼对自己生命的安顿,也是对自己灵魂的升华,让自己更自由更坦然。

生命偶然来到人间,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都不能永存、永恒,而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利用有限的生命,为众生服务,做一个对自己负责,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完整的、健全的生命,应该利用他的素质修养,真挚的感情,健康的体魄和顽强的毅力来帮助他实现生命的过程。

其实生死只是一个因缘和合的过程。坦然面对,生死一如,善用其心,善待一切。要免生死,就索性不生死,那就连人也免了。人自空而生,死了又归空而去,了悟这一点,便不惧生死。生,就踏踏实实,抓紧时间做人做事;死,就轻轻松松,安然而去,又免它作什么?这才是达观者的生死观。

要了解生命的真正目的,人必须了解生命的实质。了解生命,必须面对和了解死亡。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明白了这一点,对于生死不妨看得达观一些,自然也少掉一些无谓的烦恼。了解生命的无常,就能轻易地面对死亡。以正确的心态来面对死亡,可以给人勇气,宁静并进而了解生命的本质。

人从呱呱坠地到老死病榻最多不过百年,这在历史长河里只不过是短暂一瞬。人的一生无时不与痛苦相伴,少时有少时的痛苦,青年有青年的痛苦,中年有中年的痛苦,老年有老年的痛苦,人的一生就是在痛苦中挣扎。回顾人生,真可谓是“人生苦短”。

世间没有常驻不灭的东西,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遵循着神秘无常的道理在运行;春天,百花盛开,树木抽芽;到了秋天,树叶飘落,乃至草木枯萎,这就是无常相。人也是一样的,有生必有死,谁也不能避免生、老、病、死、苦。人生如四季,逃脱不了生老病死的规律。生命的结束,意味着一切的消失。人也是一样的,有生必有死,谁也不能避免生、老、病、死,并不是只有你心爱的儿子才经历这变化无常的过程啊!所以,你又何必执迷不悟,一心寻死呢?能活着,就要珍惜可贵的生命,运用这个人身来修行,体悟无常的真理,从苦中解脱。

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间。”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思索活着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过生活的。《法华经》上所讲:“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什么大事呢?生死大事。佛教修行就是为了“了生死”。佛教则注重解脱,既关注人生痛苦,又要进行改变,将人从痛苦、不觉悟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达到更高层次、更加理想的生存状态。

人来到世上是偶然的,走向死亡却是必然的。感慨生命的短暂,不是学曹孟德“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叹息,也不是拾苏东坡“人生如梦”的无奈,更不是看破红尘的消极颓唐。而是想,人生苦短,生命易逝,今天能健康、自在、安乐地活着,我们就没有什么理由不去珍重生命、热爱生活、好好活着,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人是不可能超越生死的,但人的精神境界则是可以超越生死的。在中国哲学中,对生死问题的注重莫过于庄子。

死亡是生命最后一个过程,有它的存在,生命才得以完整。我们不是要挑战死亡,而是要接纳死亡,这种认识不是凭空而来的,也不是宗教上的认识,而是对文化的重新认识。死亡并不可怕,积极的人,生而乐观,面临死亡也会把它看做一件好事。

在古老的中国,对生死的追问稍晚了些,一直到汉末至魏晋之际,才成为一个时代的强音。那是因为,在那个战乱频仍、外辱内乱的年代,人口锐减80%,人命危浅,令人无法回避死亡。诗人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唱出这样的生死咏叹调:“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这就是中国人对死亡的想像:“人死如灯灭”。死,在这里,完全等同于灭亡,让人全然没有指望。

六祖慧能知道自己尘缘已尽,将不久于人世,便召集门人,把这一消息告诉他们。在场的弟子都放声大哭,唯独弟子神会面色依然如故,也不哭泣。

六祖道:“只有神会超越了善恶的观念,达到了毁誉不动、哀乐不生的境界。其余的人跟随我这么多年,求的是什么道?今天哭泣究竟是为了谁?我很清楚自己要去哪里,才能预先告诉你们。要知道,真如佛性是不生不灭、不去不来的。你们哭泣是因为不知道我死后往哪里去,如果知道的话,便不会哭泣了。”

几乎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要遭受类似失去亲人的不幸,我们要冷静客观地看待这种境遇,生老病死、聚散离合都是自然规律,我们要以一颗竖忍的心忍受自然带来的悲痛。要因此而盲目怨天尤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无大喜,亦无大悲。

五、决定自己命运的主人,只能是你自己

人是自己命运的唯一主宰,在心灵之上没有更高的总裁。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心理上的失败,实际上并不存在其他失败。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里,所谓的痛苦、悲伤、忧虑、烦闷皆是你自心对这些问题的一种执著,别人无法左右你心灵的选择,苦与乐完全在你一念之间,选择权在你,别人根本无能为力。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

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

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

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在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己找伞去!说完便去了。

第二天,这个人遇到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走进庙里,才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

人问:你是观音吗?

那人答道:我正是观音。

这人又问:那你为何还拜自己?观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自己。

人生最大的成就在于不断反思,人生需要反思,人生必须反思。反思昨天为明天;反思失败为了成功。很难想像,没有反思的人生是多么可怕。反思是一种品质使我们清醒,不断地反思,我们会拒绝重复性错误。反思让我们走在时代的前列。把握自己前进的方向,发挥自己的特长,自己的个性牢牢抓主自己的人生方向,不要盲目崇拜他人。

一个人整天抱怨生活对他不公平,抱怨自己的才能不被人赏识,终于这件事让上帝知道了。

上帝来到这个人的身边,捡起地上的一颗石子扔到了石堆里,说:如果石子就是你,把自己找出来。那人找了好久也没找到,上帝又往石堆里扔了块金子,说:如果金子就是你,把自己找出来。

结果当然是那人一眼就认出了代表自己的金子。

是做石子还是做金子,选择权在自己手中。每个人都要正确认识自身,在石子堆里,金子很容易被发现,要让别人发现自己,就要努力把自己变成金子。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自己的生命,就要自己做主。学会为自己做主,你会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快乐。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

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

小蜗牛:毛虫妹妹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毛虫姐姐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大地会保护他啊。

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

同类推荐
  • 孟子原来这样说

    孟子原来这样说

    经典本是前人鲜活的生命体验,虽经历了千百年,对今天的生活仍具指导意义。《孟子原来这样说》分孟子的经典名句、注释以及对后人的启发三个部分解读孟子,为读者生动地解读了孟子关于王道、用人、仁爱、伦理、挫折、气节、谋略、创新、变通等几个方面的重要思想,帮助读者轻松品味经典的魅力,也为读者深人思考人生指引了一条门径。《孟子原来这样说》是“诸子如是说系列”丛书之一,由姜正成编写。
  • 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思维决定成败。思维控制着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了人的视野和成就。正确的思维方式,让你事半功倍,青云直上;错误的思维方式,让你茫无头绪,劳而无功。然而正确的思维方式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它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提高。本书概括总结了12种思维方式、精选了54道思维名题,多角度、多层次地引导你如何正确地思考和选择,让你在一筹莫展中找到突破,在乱七八糟中理出头绪,在山穷水尽时峰回路转,从而增强你的思维能力,激发你的大脑潜能,在现代社会中脱颖而出。"
  • 庄子全书

    庄子全书

    本书除了介绍《庄子》原文中的一些经典寓言故事,还列举了古今中外很多富有借鉴意义的小故事或人生实例,几乎涵盖了职场、营销、教育、友情、爱情、婚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等方方面面,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让您在轻松中获得智慧,愉悦中体味哲理!
  • 商人也要懂点哲学

    商人也要懂点哲学

    准确地把握了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到当代的发展演变线索和历程,立足于揭示当代 中国人的价值观概貌,对中国人在生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维度上的价值观内容进行发掘,重点突出当代中国人的“生”、“和”、“礼” 、“义”、“惠”、“进”、“美”的核心价值观,展示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
  • 老子著经大传

    老子著经大传

    《老子著经大传(上下册)》中国第一位哲学家是老子,被称为“哲学之父”;他著的《道德经》,被尊为“万经之王”,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建立了相当完整的哲学体系,处于主干地位。当年的老子是怎样著这部博大精深的《道德经》呢?尽管《道德经》的注释本不下几百种,但没有一本能解开老子是怎样著经之谜的。这部书的出版,正好填补了这个历史空白,对研究道家学说是有益处的。
热门推荐
  • 名震秦淮董小宛之尘埃何处

    名震秦淮董小宛之尘埃何处

    从这一刻开始,董小宛才知道,即便董家不落没,即便大明不灭亡,即便自己没落入青楼的风尘,自己也不能真正拴住哪怕一个男人的心。如今容颜消陨,也许只能在图中看玉肌冰清,小宛恨不得把这图化成灰烬……
  • 人怒天怨

    人怒天怨

    命运总是飘渺不可捉摸。人们就像角斗场的勇士,总认为能通过战斗获得救赎,改变命运。殊不知命运早已经为每个人都写下了一个结局。每个人都有一个开始亦有一个结局。开始林林总总各不相同,结局却大同小异,无非是死亡或是永生。
  • 宝贝别逃:吸血鬼殿下的狸猫公主

    宝贝别逃:吸血鬼殿下的狸猫公主

    我本是狸猫族的公主,一朝狸猫族被灭,我流落血族,可谁曾想到,一群血族美男竟是我的“爸爸”们,还是我未来的丈夫……这世道乱了,还是让我继续睡我的觉吧……
  • 末世冰雪女王

    末世冰雪女王

    冷雪作为国之利刃在一次任务中牺牲,死前还在感叹自己没有谈过恋爱。没想到上天给了她一次重生的机会,A级的冰系异能让她笑傲末世,面对形形色色的危险,她的爱情之路和拼搏之路注定不会平凡。这是一个在末世界披荆斩棘的故事,我的爱情需要用力量去捍卫。
  • 废材:逆天五小姐

    废材:逆天五小姐

    她21世纪的第一杀手冷月。却不想应为朋友送的一件礼物。竟然她穿越了。当冷月睁开眼时,她成了玄灵大陆的废材五小姐——幕雪琪!!听说废材五小姐,父亲不疼,母亲不爱,还被自己家的人欺负。穿越前,二姐强抢她的未婚夫,忍!被家族驱逐,忍!被人欺负,忍!就因为她是什么都不会的废材五小姐!现在,冷月冷笑,若姐现在还是废物,那世界上就没有天才了!父亲不疼?母亲不爱?没事,他们不配做父母!抢未婚夫?没事,渣男一个,姐不要,姐让渣男变太监!家族驱逐?没事,姐还不稀罕!被人欺负?没事,姐分分钟让姐的神兽大军压死你!神级丹药?姐当糖豆吃。神级武器?姐一天换一件。姐的后宫?美男众多,天才众多。
  • 萌系少女的校园故事

    萌系少女的校园故事

    很多年后,沈暮再一次忆起那个唤作“凉昔”的女孩,却发现自己怎么也记不起她的容貌。只记得她那与常人不同的眸子。
  • 爱无需对不起

    爱无需对不起

    一个古代的丫鬟与主人一起穿越到了现代,在这个陌生的时代里,他们会遇到怎么的人,遇到怎么的事呢?现在的生活他们又能不能适应呢?
  • 龙凤玦

    龙凤玦

    江湖从不缺少纷争,或是为名,或是为利,那看似平静的湖面下面永远是暗流涌动,而龙凤玦的传说无疑是给这表面平静的江湖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龙腾九霄,凤养万物,龙凤合鸣,天地反覆。”这十六字的预言不知何时起响彻了江湖,江湖中人纷纷猜测其意,流言四起。且看父母惨死,身怀龙形玦的孤儿薛柏如何在这纷乱的江湖中拨开层层迷雾,搅乱天下风云。
  • 戏如画,言似锦

    戏如画,言似锦

    平静的日子被打破,前世今朝,是否有你无法自拔的爱情?是前世的记忆还是后世的续缘?戏子无情却也坚强和软弱的一面…等待他的发掘…
  • 千山万水而已

    千山万水而已

    一个天使,一个战神。可是她们之间间隔的不只是青春,更多的是千山万水。但是幸好,她一辈子终于勇敢一次。努力的跨越。故事就是这样,我们猜不中开头,也猜不中结尾。除去道德的束缚,或许这就是个机会,真爱如果横刀夺爱也是可以被原谅的吧。希望我们都可以幸福,说不定三生石上你们就是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