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61800000015

第15章 心:专注、持戒、慈悲、静寂(10)

人都是有限的个体,必然有先天或后天给他带来的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或缺憾。以有形有限的人生投入世上,每一个个体都要面对无限的时空、无限的知识、无限的意义、无限的价值,这些“无限”也使人不安。

形体带来的情欲、物欲、功名利禄的追逐、攀缘,知识带来的表面的偏见、执著、错误和数不清的自认为是绝对真理的东西,还有社会文化所带来的身份、地位、名誉等,对人来说,都是永远不能摆脱的束缚。所有这些,在佛教看来就是所谓“无明”,即“贪、嗔、痴、慢、疑、恶见”等等。佛教的智慧,就是用否定、遮拔的方法,破除人们对宇宙人生一切表层世界或似是而非的知识系统的执著,使人们获得某种精神的解脱和自由。

佛曾经说过:“与其到神庙去祈祷一百年,还不如在如来那里听一次法。”佛慈悲地告诉我们:真正的吉祥来自佛法智慧,而并不是祈求平安。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善知识难遇。我们应该把最珍贵的生命时光花在寻求真理,而不是追逐世俗的享乐上面。

十一、有因,就有果

弘一法师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欲挽救世道人心,必须于此入手。”大师还说:“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不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可以说,大师深深懂得因果的道理。

一位叫禅海的年轻人在一次冲撞当中误杀了一位高官,于是只能走上流亡的道路。

他到很远的一个寺院出了家,做了一名游方僧人。为了补偿他的罪过,他下定决心要在有生之年完成一件善举。禅海知道某处悬岩上面有条道路非常危险,已断送了不少人的性命。因此,他决心在它下面挖一条隧道,取而代之。

他白天乞食,夜晚挖掘隧道,日日不辍。三十年过去了,一条长达两千多米的隧道,终于挖通了。

在禅海完成这条隧道的前两年,那位大官的儿子已经成了一名剑道高手。他四处寻觅禅海,终于发现了他,要置他于死地。

禅海平静地对他说:“我心甘情愿地把我的生命给你。但是,请让我挖完这条隧道,等到这件工作完成的那天,你就可以杀了我。”

于是这位大官的儿子就耐不住性子等待那一天。时间一天天过去了,禅海仍在不断地挖着。一晃又是几个月,大官的儿子闲等着感到十分无聊,便开始帮禅海挖掘。等他帮了一年后,对禅海的坚强意志十分钦佩。

隧道终于挖成了,人们可以从它里面安全通过。

禅海放下手中的工具,欣慰地长吁一口气说:“隧道完成了,我心愿已了,现在请你砍去我的头吧。”

那位年轻人的复仇者满含眼泪,动情地说道:“你是我的老师呀!我怎能下手砍自己老师的头呢?”

人多施舍多福报施比受更有福。当你能全心地赋予,无条件地舍弃自己以后,你才会得到比你舍弃的更多的回报,充满爱心的慈善,将会给你带来很多令你不可预想的喜悦。

佛陀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为恶得苦,行善得乐。吃苦了苦,苦尽甘来;享福消福,福尽悲来。埋下恶种,吃到恶果。凡有果,必有因。”所有的苦果都是自己种下的。

有人问佛陀:“假若过去作恶很多,现在作出很多的善行也不可能抵消吗?”

佛陀说:“对!因为因果定律是无法抵消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有一定道理的。这好比在一块土地上同时种下瓜种,亦种下豆种,后来瓜种一定生瓜,豆种一定生豆,瓜是不会消灭豆,豆亦不会消灭瓜的。”

可是现在又讲因果可以转变,要怎么转呢?因果可转变,因是非常细致的种子,果是很庞大的事实。我们的一念心就如一粒种子,所谓“因缘果报”,即若要看现在的成果,就必须追究从前播下的那颗种子。

我们所遭遇到的一切好事与坏事,都有其原因,若不是今生所造之因,必是过去无量世中所造之因。所以遇到好事不必骄傲,遇到坏事也不必恼恨。

人们行善作恶,日积月累,形成业力,深藏在自己的潜意识里,待到因缘成熟之时,产生果报。如同农民春日里播种,秋天收成一样,是不会落空的。

佛家把人行为界定的标准为善行与恶行,这多本出于教义的解释。我们应当看到其中最朴素的一面,用通俗一点话来说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因果报应有三种:现报、生报和后报。现报,就是善恶之报发生在今世;生报,是指来生受报;后报呢,则是经历二世、三世乃至百世千生,方才机缘成熟而受报。由于成熟有迟缓,所以报应有先后。如果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必定受报。”佛教的三报之说,比较合理地回答了今生所见善受恶报、恶受善报的难题。社会上贪官的纷纷落马,就是绝好的证明。而那些尚未露出“庐山真面目”的贪官,是因为恶报的因缘还没有成熟之故,一旦真相大白,他们同样将受到法律的惩处,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有鉴于此,当我们从佛传等文献上看到佛陀受到提婆达多的陷害、风寒而背痛、无故遭女人诽谤、托钵不得食等灾难,以及已证得阿罗汉果的目犍连尊者被人活活打死时,就可以知道是久远的过去世所作业力的结果。伟大的佛陀和罗汉尚且如此,我们一般的普通人又岂能置之度外!

怀德大师带着小徒弟云游四海,到处传法。

一天,师徒两人沿着一条山间小路往前赶,觉得又困又累。突然发现前面一个老人背着一个看起来非常沉重的包袱往前走。

怀德大师忙拉着小和尚赶过去,说:“老人家,我们帮你背一会儿包袱吧。”

怀德大师师徒帮老人背了一段距离的包袱后,适逢老人的儿子赶车来迎接自己的父亲,顺便就让他们师徒搭上了顺路车。

怀德大师教育徒弟说:“有因才有果。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你帮别人提了东西,耗费了自己的体力,耽误了自己的时间,但是你现在不用自己赶路了。”

怀德大师说:“如果你帮助其他人获得他们需要的东西,你也会因此而得到想要的东西,而且你帮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

凡事都处在一定的因果关系中,有其因,必有其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佛讲因果报应,今世的果来自前世的因,今世是为来世修福。

所谓因果,是相互关联的。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的公平,如果你待人以仁,人家也就待你以仁;若你是公正的,你便得到公正;若你是无耻之徒,你也别妄想得到恩泽。

在《净慧优婆塞所问经》里,对因果报应有较详细的描述,正所谓“种下什么善就会得到相应的善报,种下什么恶就会得到相应的恶报。”

杀害生命者,短寿;贪心悭吝者,贫穷。不尊重他人,所得的果报是下贱;损伤了生物,得到的是多病;阻碍了他人的利益,自己得到的是阻滞。因果的报应是很公平的,结果都是自作自受。因此,我们要想得到好报,就开始润泽万物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施恩以恩报,施恶以恶报。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自己不想被别人羞辱,就不要去羞辱别人。生活就是这样,你付出什么,就得到什么;你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

佛经上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就是人与人间的相互关系。人与人之间相敬相爱、相争相逐、相善相恶……的种种关系,就是“因缘”。懂得因缘,就会了悟世间众生的命运浮沉,懂得世间生命的缘起缘灭,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理就会洞然明白了。

其实因果二字只是一个简称,全称是因缘果报。比如种子是因:水土、日光、空气、人工是缘;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果报。有了种子而没有水、土、日光、空气和人工,就生不出果来,所以“因缘”中的缘是十分重要的。不怕因恶只愁缘逆,就是这个道理。

又有人说既有果报,为何不在行为的当时,而非要等待隔世呢?这就是一个力学问题:因为身心的动力,要受力场的限制,不能同时生效。就像以手投石,手停而石飞不停,以杖击轮,杖停而轮转不停是一个道理,因果关系也是如此。果的成熟并不是播种的当时就能得到报的,这种关系称之为异熟果。比如由火力变成蒸汽力,再由蒸汽力变成车船的动力,属于异类而熟。要想知道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想知道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因果是不爽分毫的。儒家认为;“天作孽,犹可为;自作孽,不可活。”又说:“为善降之百祥,为不善降之百殃。”这种自作自受的因果观念,与佛家的因缘果报观点是一致的。“因果”不是宿命论,而是“缘分”的起点。

所谓命运其实就是因果的相续,在荣辱毁誉、成败得失中都有它的原因。正所谓幸福是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所以要得善果,要得健康、幸福、快乐,要得财富、智慧、长寿,就要先种善因,并且要为将来得到善果创造必要的条件。所以因果报应正是为了改造命运而存在。

万物都由缘起相关,宇宙间没有一件事物可以离开别的事物而单独存在,社会上也没有谁可以离开其他的人而单独生存。让一切来自群众的缘还归贡献给群众,不要把个人的利益看得太重,而忘记了我所依存的社会。要将个人融入在社会群众中,去为社会群众谋福利,明白缘起的道理,才能真正地“无我为人”,互助合作。因为每个人都需要社会群众的助力才能生存,在社会中人人也都要贡献自己的能力为社会群众,去帮助别人的生存。正所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因缘生万法是佛法中重要的理论,由于有因缘所以有果报。因是万事的本源,缘是一种助力或条件,果报是最后的结局,由因得果全是在缘的力量下借助而成的。佛教倡导的人生观是积极、快乐的,绝无悲观厌世消极之感。因此,佛家讲因果并不是落宿命,而是改善命运的理论基石,是缘起论。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顿悟一切万有都是从因缘所生起的,没有例外。

所以“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缘起性空,性空缘起”成为一条永久不变的定律,佛叫这定律为“起”。这正是佛家的善巧与智慧所在,这也是佛家对人类的最大贡献。

除此以外,因果的定律还有两个要点值得大家关注。一是因果不会消灭,除非你不做因。只要做了的事,不论好恶,种子永留在那里,不会坏灭,遇缘就会现行招受果报。如果做了恶因,就不许受恶报。只有修习佛法、求生净土、断尽三界烦恼、成就佛果,才可免除受报的痛苦。二是善恶不相抵消,已种恶因,分受其报。这是说不要以为再做点好事,就可把这应得的罪给抵消了。但是多做善事、多增善缘,让恶报由重转轻是可以的,正所谓“重报轻受”。善缘的增多,恶缘的渐减,是让善果迅速成熟的最好办法。所以说欲从好的因缘,得到好的果报,人生在世,多做善事是极为重要的。

同类推荐
  • 重读《周易》智慧

    重读《周易》智慧

    解读周易古经,开发先贤智慧!继承优秀传统,光大中华文化!《重读周易智慧》从对中华元典——《周易》的认识入手,集中介绍了《周易》中的崇尚自然、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发明创造、彰往察来、循序渐进、革故鼎新、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等哲理。《重读周易智慧》作者刘明武从微小处入手,阐发出做人、做事的道理,具前人所未见,道前人所未道,是当今人们认识中华文化、学习中华经典时的入门之书。
  • 孝道

    孝道

    考虑到孝道文化在青少年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编者从《孝经》、《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续神童诗》等古代蒙学经典读物里撷取了有关孝的精华内容,并辅以古代和现代关于孝的一些典故、文学作品等,对孝进行了梳理和解读,希望能让广大青少年对孝有一个新的认识,使孝道精华的思想得以发扬光大。
  • 厚黑学(全集)

    厚黑学(全集)

    “厚如城墙”,岿然不动,静观其变,一旦时机来到,就需断,“黑如煤炭”,决然出击,勇猛果决。“厚”在伺机,“黑”在决胜,一件事要成功,二者缺一不可。
  • 培根智慧录

    培根智慧录

    本书精心选编了培根关于人类与自然,人生与命运,宗教与信仰,真理与哲理,读书与学习,道德与情操,友谊与爱情,成功与成才等方面的智慧语录。
  • 论语新读

    论语新读

    本书是对儒家经典著作《论语》的翻译和解读,依《论语》二十篇结集而成。该书力求在现代历史语境下,解读并还原依赖于个人的道德修养而统治的古代权力-道德型社会,既有对传统文化的理性反思,又有对当下现实的智性关照。
热门推荐
  • 半生愿

    半生愿

    皇权没落,天下大乱,各部纷争。她是段部居次,聪慧姝丽;他是大族后裔,谋略过人。她和他因为家族利益相知相识,却又因为家族利益而两相分隔。她是两族之女,肩负重担;他是一方霸主,指点江山。本应是天作之合,却怎奈红线未牵,徒生半腔情愫。这家国天下,这锦衣华服,谁人能与她分享。这辛酸血泪,这悲欢荣辱,谁人能听她倾诉。“今日一别,愿君从此相忘。”“他日相逢,愿你音容如旧。”(故事情节纯属虚构,但为博君一笑尔)
  • 浅夏似秋之不负如来不负卿

    浅夏似秋之不负如来不负卿

    一个如浅秋微风般沁人心脾的女孩,从青涩内敛到才气超然,当在感情的世界里,与神秘的飞行员相遇,当爱情与事业相碰撞,她该何去何从?在坎坷与收获中不断成长的她,是否能终得世间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 神奇宝贝之我是新小智

    神奇宝贝之我是新小智

    一个高中生穿越到神奇宝贝的世界,成为超神的人物
  • tfboys守护她的一生

    tfboys守护她的一生

    那一瞬间,你不在是他,她也不是她自己,这十年来,直到那一年,才遇到彼此,而这十年来,你过着他的生活,他过着你的生活。雪花纷飞,梅香阵阵。你们。。。。。。心如雨落桃花片片凋零;你清泪洒落,痛在心间纠结,情在风雪中凝成一片片晶莹
  • 半世谜离

    半世谜离

    她们本可以无忧无虑,怎奈飞来横祸,明明近在咫尺却碰不到,摸不着。即使再次相遇也是天人永隔...会不会也有一天,我也能在幸福中度过
  • 我的衰史妖孽人生

    我的衰史妖孽人生

    天空飘来五个字:我咋这么衰。衰神体秦帅被号称井冈山散修门第一传人的关世隐强收为徒引发了一系列爆笑事情。
  • 青妖一世

    青妖一世

    绿神经,你要拿我之心换她之命?算我今生深情付错人,来生定生死与你做对。
  • 爷的千面王妃

    爷的千面王妃

    她是明艳如花的女特务,擅长以媚诱人,以色醉人,套取绝密。一朝穿越,被迫嫁人,本以为安分低调,就可以风轻云淡,却不想越是不争的人,越容易被推到剑锋上。小片段“爱妃,公然闯入金銮殿,所谓何事?”“告御状”“为何?”“失窃”“何物?”“休皇上的书”他说:凝茱有千面绝色容颜,万般魅惑风情,却独独没有留给他最真的一面。她淡淡一笑,殊不知,千种神情,万种心情,就如城墙瓦砾般层层包裹她那早已沦陷的心,她怕,一旦有任何裂缝,便会万劫不复。他曾以为,只要屠尽知情之人,堵住幽幽之嘴,就可以将她留下,生生世世不分离。她曾假想,穿越至此,得夫如此,此生无憾,然而当真相揭开之时,她怎么能接受如此不堪的事实。
  • 跟我说爱我

    跟我说爱我

    在异乡的城市街头,一对多年不见的师生意外重逢,岁月把一切固有的秩序打乱,甚至颠覆了师生关系。《跟我说爱我》交叉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命途。一个务虚的诗人。一个务实的商人。他们一同成长,彼此有个约定,一个求学,一个求财,看谁跑得更快。这注定是一场无法等值换算的比赛,而三位女性的出现,使得原本泾渭分明的命途不断博弈,两败俱伤,三位女性也先后沦为牺牲品。而新的背叛与救赎还在上演,直至殊途同归。
  • 等待青春年华

    等待青春年华

    13岁的魏杰转到了一所公立学校,班里面有着一个美丽却又冷冰冰的班花,他一和班花坐就捉弄人家,在人家午睡时把青蛙放在人家的桌子上,上课时把死掉的小蛇放在人家的抽屉里,趁人家不注意把椅子拿开……等等。他和班花在一起坐了三年,捉弄人家了一年,伤害了人家两年,“为什么,你为什么不喜欢我却还要追求我?”,“呵呵,我的心里不止只有你一个人”……最终女孩终于死心了,男孩也终于知道自己最爱的人是谁了,但是那时已经晚了,因为女孩已经是别人的了……十年后,男孩和女孩再次相遇,但是女孩却在一次意外中遭受了车祸,最终由于抢救无效,女孩离开了男孩……男孩最后伤痛欲绝,离开了这个城市,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