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61800000013

第13章 心:专注、持戒、慈悲、静寂(8)

“空”是启迪人们空掉一切外在的追逐、攀缘、偏执,破开自己的囚笼,直悟生命的本性或本真。佛教,特别是禅宗的返本归极、明心见性、自识本心、见性成佛之论及一整套修行方法,是要帮助自己或他人寻找心灵家园,启发人内在的自觉,培养伟大的人格。拥有一些佛教的智慧,对于解决我们的现实和心灵问题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弘一法师的“无我”,不是否定我的存在和我的价值。他说:“何谓空及不空?空者是无我,不空者是救世之事业。虽知无我,而能努力作救世之事业,故空而不空。故知所谓空者,即是于常人所执著之我见才会破消灭,一扫而空,然后以无我之精神,努力切实作种种之事业。”

佛陀主张的“无我”就是无主宰、无实体、无灵魂的意思。它与无自性、性空基本同义。佛陀破斥有我,其实只破以并非实常自主者为实常自主之我的执著,未必否定人格意义上的自我和佛性我。所谓“无我”其实就是指世间一切现象皆无独立实常的自体。因此“无我”常被作为“空”的同义语。在这里,佛陀论证“无我说”是以缘起论和无常说为依据的。

常说佛教讲“空”,其实,佛家既讲“空”,又讲“有”。“空”、“有”,不是这两个字的表面意思。所谓“空”,即是“无常”,“常”是永恒的,不变的意思,“无常”即非固定不变的。万物从因缘生,没有固定,也非永恒,故世事无常,不要执著于功名利禄等身外之物,故不要拘泥执著于五蕴。五蕴的真相是无常、苦、空、无我。

佛教《金刚经》中最后有四句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里的“空”,不是没有。按佛家的观点就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生起只是因缘聚合,正因为诸法缘起,所以自性本空。比如,眼前的这本书是如何产生的呢?它是由文字和纸张组合而成,其间经过人的撰述、排版、印刷、装订等过程,“书”只是一个名相,一个观念,本来没有一个叫做书的东西,书没有本体自性,也就是空的。

要用你的妄心去造一个空、一个无。妄念消失,法眼清明,真空自现!那些内心空寂的人,他们的心已脱离了孤独的痛苦,因为他们能亲自见到实相,获得超越时间的东西。

你是谁?我是谁?他又是谁?你在哪里?我在哪里?他又在哪里?我,你,他,都是人幻我空。或许,生命的本质就是如此。来与去,都由不得自己。

我们习惯拥有,却不习惯失去,而事实上,不论我们怎样不习惯,怎样不情愿,我们拥有的一切,财富、恩爱、亲情……最终总有一天都要失去。

若静观其变,会切实体验到身体的生生灭灭,会发现任何妄念均缘生缘灭,了无自性,各种念头如水上浮沤,不断生起,又自行熄灭,如是不断地生起、熄灭,生起、熄灭。无复人我二元、心物二元对立,所有的分别、取舍自然熄灭,诚如六祖大师所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万物皆因缘和合而成,缘聚则生,缘散则灭。那么何谓虚空?那便是实空而非空,所谓虚空,《金刚经》中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正所谓世间万物本是虚空。世事是变幻莫测,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个体,一切事物都是无常、无我的,没有一个定数。既然没有什么是不变的,还有什么可执著的呢?

《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佛说的“色”即“物质”;物质不能离开空性而存在,空性不能离开物质而存在。在微观世界,物质是无常、无我的;在宏观世界,也是无常、无我的;由此推论,在我们所生活的空间,可以触摸到的世界,也应该是无常、无我的,因为既然两端是无常、无我的,中间便不会是恒常不变的了。

铁舟到处参访名师,有一天,他来到相国寺见独园和尚。

为了表达他的悟境,他十分得意地说:“心、佛以及众生,三者皆空,对不对呀?”

独园和尚敲着木鱼没有回答。

铁舟又接着说:“现象真性是空,无悟、无迷,无圣、无凡,无施、无受。”他说完,看着独园和尚,想要得到独园和尚的肯定和夸赞。

谁知,独园和尚不但没有肯定和夸赞他,反而举起敲木鱼的杵,狠狠在他的头上敲了一下。

铁舟一边摸着起了一个大包的头,一边怒气冲冲地质问独园和尚:“你干吗打我呀?”

独园和尚看到他这个样子,说:“既然一切皆空,为什么又会有这么大的脾气?”

铁舟呆住了。

“三界无他,唯有一心”,佛教认为,这个世界只存在一个不动的心,也就是不动的精神世界,而物质世界则不存在。

在佛教看来,整个世界其实不存一法,一切都是空的:花是空的,芥子是空的,须弥是空的,世界也是空的!空和空在一起,当然无所谓谁能存下谁了。唯有佛性才是真实的存在,而这佛性就是我们的心。

“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空,一直是佛教大力宣传的一种生存理念,因此,很多禅诗里都有“空”字出现。佛教认为“空”与“无”是宇宙的本质,也是真如佛性的所在,在禅诗里,空的最高境界当数六祖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琉璃,是一种有色的半透明的矿石。那些精美华丽,的辞藻在虚空的境界里,忽明忽灭,好像多彩的琉璃一样在闪烁。似有非有。

“悟灭心非尽,求虚见后生。”灭,指涅槃,圆寂的境界。虚,指虚空无为,说一切有所谓无边无际,永不变易、无任何障碍而容纳一切色法的空隙、空间。领悟空净的境界,追求内与外的见性知真的虚空无为。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水泡性空。但性空是什么呢?既然空不是什么都没有,却为什么又否定一切,说一切皆空?因为所谓一切,都是留不住的。那么,一切全有就只有依空而立才办得到。依空而立,无你我的分别,无你们我们的分别,无你所有和我所有的区别。一点可以包含全部,全部可以包含一点,这才是完整。依空而立,随时随地超越自己的执著!

《庄子·山木》篇中记载一则寓言:

鲁国有个隐士叫熊宜僚,因住在城市南郊,故号市南。市南先生应国王之邀,进宫拜见鲁国侯王。见鲁侯满脸忧色,市南先生问道:“君王面带忧色,是何缘故?”

鲁侯说:“我自即位以来,效仿先王的治国之道,继承先辈的事业,敬鬼神,尊贤士,凡事都亲身打理,不敢稍有懈怠,一心一意想把鲁国治理好。可是事与愿违,政局仍难免动荡,闹得我五心不定、寝食难安。”

市南先生说:“君王您那一套除患术太浅了,不足以从根本消除动乱。那肥狐花豹,栖身在山林,躲藏在岩洞,多么宁静啊;夜里出来活动,白天待在洞里,多么警惕啊;即使饥渴难耐,仍然不去人烟稠密的地方觅食,多么坚定啊。尽管如此,还是难逃网罗、机关的祸害。它们有什么罪呢?为何会有杀身之祸?原因就在于它们那一身漂亮珍贵的皮毛啊!而今的鲁国君位,不就是你的漂亮皮毛吗?我希望君王剥掉这身皮毛,洗心去欲,忘己忘国,然后逃到那人迹罕至的荒野去。”

市南先生接着说:“南越有个建德之国,那儿的百姓憨厚纯朴,私心很少,物欲淡薄;他们只知辛勤劳作,不知收获储藏;只知给予,不求报偿;不知道仁义是什么样,也不知道礼法的框框;随心所欲,却又彼此无妨;他们活着很快乐,死了有人安葬。我奉劝君王放弃鲁国,抛掉世俗的欲望,投奔那建德之国,伴随那大道走四方。”

鲁侯说:“去那儿山高路远,相隔着万水千山;没有舟车,我如何上路呢?”

市南先生说:“放下君王的架子,就是您的车骑;放弃君王的高位,就是您的舟楫。”

鲁侯说:“你说的那条路幽静无人,我与准为伴?一路上谁押运粮草,准供应御膳?一个人孤孤单单,如何能走到终点?”

市南先生说:“节省费用,清心寡欲,即使不带一粒粮食,一路上也会感到充足。到那时,您渡过长江,漂向南海,向前望去,无边无际,越往前走越看不到尽头。送您的人都从岸边回去了,您从此远离人世了!”

鲁侯经市南先生这么一说,不禁喜笑颜开,一副很神往的样子。

市南先生总结说:“所以说,统治人很累,被人统治很烦。尧帝时代的人既不统治人,也不被人统治,人人平等。我愿去君之累,除君之忧,让您与大道同游,逍遥在广漠无人的国度。”

这则寓言,旨在启示我们: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披着一张皮。这张皮有的很寒酸,有的很华丽。披着寒酸之皮的人,不一定就觉得心里有多苦;披着华丽之皮的人,不一定就觉得心里有多美,就像鲁侯。因为披着的皮太过荣华,成了人人贪图的东西,反而成了一种拖累。

有些人常常感叹:“活得好累!”为什么会累呢?试想,当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时,赤条条一无所有,随着年阅历的丰富,我们背上的负担却是越来越沉。

为什么?因为我们被名声、财富、家庭、地位……通通要往自己的背篓里装!能不累吗?再想想,当我们要离开这个红尘时,这些“身外之物”是一样也不能带走。因此,要想活得轻松,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背篓里的那些东西一件件拿出来扔掉,直到和我们当初来到世上时一样,老子说“为道日损”——要想得道,就必须“损”,即减少欲外之物。

摆脱外在的束缚,灵魂就会得到净化,才能“空”,才能“淡”;取掉一些贪、嗔、痴、爱,种种杂乱的念头,万缘俱寂,有空灵澄澈的境界才能拥有“平淡素雅”之风格。人,曾对快乐自由,花几十年时光苦苦追求。

在每一天的生活中,人们感到压力太大、心情烦躁、心乱如麻,并被各种各样的烦恼所束缚着,无自由可言。也许人们并不是有太多的烦恼,而是习惯于将种种负面的情绪与观念都统统背在身上,而不知道,原来放下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人生短暂几十年,对于大千世界来说,不过匆匆一过客,没有什么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古诗十九首》云:“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世人总是被是非、得失、利害所围绕,一天到晚感到莫名其妙的压力,展现在脸上都是满面愁容。然而解脱者则深深明白世间是“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他们了解人生的现象为实有,根本是种错觉,所以他们能够“安贫乐道,知足常乐”,在面对生活的顺逆境界时,自然知道“人生如戏”,随缘尽力扮好自己的角色。

修佛的人不会为利、衰、苦、乐、称、讥、毁、誉八风所动。然而世人却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人的生活越简单就越幸福,这个道理并不是人人都懂。悟道者早已远离文字相、语言相、心缘相;对于任何顺逆境界毫不动心。世人的不快乐都起于我心的执著,甚至到了生死关头,还在想着没有机会得到的某件东西。

禅宗最讲究的是一个“空”字,所谓“空一切相”,“目中无人,永绝我人,毕竟空寂”等等,都是强调无我之空的重要性。

也就是说,现象世界中的一切都没有“自性”,只是种种因缘和合而成的幻象,没有实在的本体,它本身就是“空”。我们在因缘和合而生的世界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触摸到的、所感知到的一切都不是真实的存在,唯一存在的,是没有“自性”的“空”。生灭的当下瞬间处无境无心,心随境而灭,境随心而无,因此心境得以冥合,清寂空灵,是谓“真心实境合一”。

我们常言“心为境缚”,其实是将外境看实的结果。我们常言“心为境缚”,其实是将外境看实的结果。境就不单纯是外界对象化的世界,而是空境的呈现,境即是心境。

“空”是指“因”和“缘”相聚而成的事物没有实在的本体。“空”掉主体内心的“妄念”以及外在的“万相”。妄念为空才能抛弃执著之心,万相为空才能“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空”与“灵”结合在一起,便是指在纯净、虚静、空荡的气氛中时时透露出生命灵气的那种艺术境界。

色空观念是印度大乘佛学的一个重要思想,佛教经典《心经》和《大智度论》等都有“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表述。佛家认为人的本性洁净,由于后天遭六尘污垢的覆盖、淤积,经久迷性,使人的本觉智慧不能显性,空灵之美的灵感就不灵了。因此,需要以般若之智来观照,照破五蕴,照破十八界,我们才会心量扩大如虚空,才会达到涵盖宇宙的境地。

禅者得到真正的解脱,精神得到彻底的自由,宇宙河汉,日月星辰,山川大地,水光云影,都不分彼此地融为一体,都显得那样永恒宁静,和谐自然,这便使人突然感到这一瞬间似乎超越了一切时空、因果,过去、未来、现在似乎融在一起,不可分辨,也不去分辨。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夜静山空、桂花飘落,诗人点染出了一个极其幽静的境界。“空”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什么也没有”。山深入静,空山深夜显得格外空寂。万籁仿佛都沉醉在这种夜的色调,夜的静谧之中。钱钟书先生《管锥篇》中说:“寂静之幽深者,每得声衬托而愈觉其深。”

所谓“空”,是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虚幻不实。佛教否定客观世界的真实性,为的是把他们所虚构的“涅槃”彼岸世界说成是真实的,以引导人们看破红尘,从幻想中寻找安慰;涅槃之门,号称“空门”;众生归命佛法,归依佛教,谓为“遁入空门”;诸佛被尊为“空王”;入佛门出家者,被称为“空门子”。

佛经里常有“真空妙有”之说,认为“空”是“有”的可能和前提,“空”是“有”的最初因缘,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成,住,坏,空,人生如梦如幻,这是佛学讲的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过程。一切来由,皆有定数。茫茫宇宙,无数星体,微尘。人,就是这微尘之中的一粒。

《金刚经》里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其实是在告诉我们,我们如今所遇到的一切因缘,皆是过去之因,今日之因,皆是未来之果。一切都是缘起缘灭、有生有灭的无常之法,因此,应当以一颗顺应万缘、随缘不变的心,对外面一切境界不生起烦恼、爱憎、分别。说白了,外面的世界对我不起任何作用,但我对任何事情都了了分明。正所谓“定慧双修”,也就是这个了。

在佛经《波罗蜜多心经》中多次谈到“空”,当然,这里所谓的“空”并不是我们通常所消极地认为的一无所有,而是包涵子极其深刻的意义在其中,一方面,“空”是指万事万物都是随时处在永恒的变化之中,因此,要求我们达到一种无我的境界。而另一方面,“空”也是“不空”,因为佛法讲究普度众生,因此,它是一份救世的事业。其实,佛法中的“空”的意义便在于让我们以无我的精神去从事世间的种种事业。

一切事物,山河大地,森罗万象,情与无情,都是缘生缘灭、无有自性,无有实我,因此将其称为性空无我。它是佛教探讨宇宙真相的基本原则,也是佛教的本体论和宇宙观。

空是宇宙中一切能量的源泉,一切智慧之母,一切生命、物质、行为的根源。空,不是一无所有,而是所有一切。世人只执著于“有”,而不知道“空”的无穷妙用;总是被外在的、有形的东西所迷惑,而“看不见”内在的、无形的本性和生活,其实那才是更宝贵的“无我”,就是断除尘世间一切烦恼,舍弃一切不该追逐的东西。无我法,即无畏、牺牲、奉献,因为“无我”,在你奉献的时候,感到自然、身心安乐。

禅主张“空”,但这里的“空”的真正含义并非是消极、避世、无为的本质。禅在看似消极的背后,有着与现实紧密相连的积极意义。禅主张坚定信仰,积极努力;禅主张自强自立,奋斗不息;禅主张专心不二,坚持到底;禅主张拥有自信,寻找真谛。

同类推荐
  • 鬼谷子全书(第六卷)

    鬼谷子全书(第六卷)

    《鬼谷子》作为一部谋略学的巨著,一直为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读,在今天,它的思想精髓仍被广泛应用于内政、外交、军事、商务及公关等领域,为当代政界、商界等领域人士所追捧的智慧法宝。
  • 道德情感论

    道德情感论

    在本书中,作者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感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
  • 鬼谷子一日一谋

    鬼谷子一日一谋

    产生于战国中期的《鬼谷子》是一部由鬼谷子讲授,后经苏秦、张仪等人补充、修改而成的集纵横家、兵家、道家、阴阳家等思想于一体的政治理论著作。鬼谷子的生平已无确考,最早提到他的《史记》认为鬼谷子是苏秦、张仪的老师,那么鬼谷子与苏秦、张仪同时代而稍前是可以肯定的。本书在对《鬼谷子》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不同的观点,多角度、全方位地对这部奇书进行了较为精确的诠释和解析,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系统而详尽的阐述,使我们能更轻松地领略到《鬼谷子》谋略的精髓,用最简单的方式知晓成功的哲理。事实上,也只有拨开人生的迷雾,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远。
  • 周末读点美学(文化周末丛书)

    周末读点美学(文化周末丛书)

    本书是一本关于美学的普及读物,通过通俗易懂的文字,对美学进行了介绍和解读,带领我们走进美学的神秘殿堂。对于何为美学,如何认识美,美感来自何处这些令人倍感困惑的问题,作者并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而是通过与读者促膝闲谈的方式,使读者学会审美地观看世界,学会以独特的方式领域生活中的美好,让审美照亮人生前进的方向。
  • 读哲学

    读哲学

    本书是解读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经典力作,内容涵盖中外著名哲学大师的传世力作,所传达的哲学思想和指导意义可谓是最权威、最丰富的。书中以国内外众多哲学家的著作为主,深入分析人性、生活、事业、社会等几方面的意义与精神,本书虽讲哲学,但并不枯燥乏味,书中语言生动质朴,逻辑性极强,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其中的理论指导意义是通俗易懂,很容易使读者产生共鸣的。本书可谓是集众家哲学理论为一身,读者每天阅读一篇,久而久之必能获益匪浅。
热门推荐
  • 妖娆毒祖

    妖娆毒祖

    她,在二十世纪的全能boss,十八般武器,二十般【舞】武艺那样不是玩得流油,在古代,万毒在手·;万兽在旁;万桃花精身边逛。等等,后面那个死不要脸滴刷锅是谁?某妖孽道{哎呀,讨厌,把人吃干抹净都不负责任,反正我跟定你了,还有你身边的桃花真多,窝帮你打理打理]【滚犊子,老娘跟你是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嘞,滚不滚,再不滚,小心我毒死你】```不要脸将军pk腹黑小毒娘
  • 败家子修仙传

    败家子修仙传

    赢乾的座右铭是:我败家我修仙,上天入地屠神仙!败家子:挥霍无度一样修仙,纨绔杀敌:一掷千金不孝发威:声色犬马啃老一族:纸醉金迷败族一怒:挥金如土祸国驾到:酒池肉林,伏尸百万看我败家子如何一路败家屠仙……
  • 四月时

    四月时

    青春就是这样,当时毫不在意,无所畏惧,正是那份冲动和莽撞,让青春精彩,让我们回忆。曾经有人对我说,当时年少做了很多错事,但喜欢你一直都是真的。我最爱林徽因的那句诗词----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 初恋了那么多年

    初恋了那么多年

    本书共有十三章:第一章爱,是一把肆意焚烧心脏的火,时而火热,时而伤痛;第二章 暗恋,是孤身一人的华尔兹,那么寂寞,那么美;第三章 自己选择的单恋,你悲伤给谁看?第四章 何时才能在提起你的时候,心中不痛,不痒,不喜,不悲;第五章 永远等不到的等待,称之为自取灭亡;第六章 狂奔着,呐喊着,甩乱了头发,犹如走兽。她,爱疯了;第七章 是谁宣誓了会永远爱谁,永垂不朽;第八章 青春是真爱的饕餮盛宴,过了年纪,真爱就很少见了;第九章 全世界最暖的地方,是有你的城市;第十章 他在我心里,猫一样地酣睡着;第十一章 曾痛彻心扉哭过的眼睛,才能够更为清楚地看清世界等等。
  • 琴韵成泪酌酒月下

    琴韵成泪酌酒月下

    江南一带赫赫有名的畅音楼名妓陶慕月竟阴差阳错的摇身一变成为堂堂郡主。她的身份之谜鲜为人知从一个微贱的名伶成为了一代母仪天下之人。她的亲人,离她而去;她的爱人;离她而去充满仇恨的她,入了宫,誓要报此仇......看陶慕月悲惨而又坚强的,仇恨的一生、看陶慕月从一个清纯的女孩变为充满心机的腹黑女、香消玉损,重遇故人......
  • 本宫怎生就是女人了

    本宫怎生就是女人了

    作为一朝穿成失宠贵妃的唐泽表示:与命运的玩笑坚决斗争到底,将直男的精神一路发挥淋漓。系统:不刷好感就狗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穷世界

    无穷世界

    只有到了世界尽头,才会明白自己的渺小,既然这世界空间无限,那么我就用一生去穷极。
  • 魔族史记白话

    魔族史记白话

    太鬼公曰:索靡靡混沌,拈一殿妖魔。天道邪,坐北,不易探文,易泽雨。写得不是小说,是无聊的夜与咖啡。
  • 南宋奇案录

    南宋奇案录

    一宗又一宗的神秘的案件,一个又一个的阴险的阴谋,道出南宋数十年的兴衰。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