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52000000053

第53章 苏格拉底与商鞅(2)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他一生拥护的民主制判处死刑。这是雅典民主制度永远无法洗刷的污点。对于这个悲惨的结局,一位学者仅用简单的一句话解释:“因为苏格拉底向雅典人传授的知识太快了,超过了当时人们的理解能力。”在文学名著《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大法官对再一次来到人间的耶稣说:为了政治,为了民众我必须打压你!苏格拉底重复的正是这一悲剧。苏格拉底死于自己的同胞——伟大的雅典公民之手。雅典人用自己的双手扼杀了自己本应引以为傲的思想巨子。他们以自己的民主制度特有的五百人陪审团投票表决的方式,以过半约300票的结果宣布这位天才的死刑。

“多数人的暴政”虽然让苏格拉底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源于苏格拉底并贯穿后来整个西方文明史的民主思想,对推动人类思想的进步和政治制度的完善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而反观同一时期商鞅的所作所为,就知道他和苏格拉底的精神距离何止以道里计,简直就是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几千年来,中国人对商鞅基本上都是持肯定态度,如郭沫若在其著名的《十批判书》中曾说“秦王政后来之所以能够统一中国,是商鞅变法的后果”,并说商鞅是一位“重实际的政治家”;当今学者也大多称赞商鞅“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改革家之一”。但商鞅的坏名声似乎也不分伯仲,后世将他归为法家,长期被视为“异端”。在知识阶层,甚至以谈论商鞅为耻,宋代的苏轼就声称“自汉以来,学者耻言商鞅”,甚至讲出这个人的名字都是脏了口舌,写出这个人的名字则是污了纸张——“如蛆蝇粪秽也,言之则污口舌,书之则污简牍。”

商鞅的治国之术堪称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最残酷和严厉的一种,是一种激进的国家主义实验。一般来说,开启民智、富国强兵才是变法的最终目的,可商鞅实行的却是棍棒下的变法。他通过种种愚民措施以高压手段达到尊君强兵的目的,商鞅不像后世的专制统治者那样还需在“内法”的表面披上“外儒”的伪装,而是赤裸裸地指出要达到“富国强兵”的目标,就必须“使民贫”、“使民弱”,“使民不乐”,最终要使“国胜民”而不是“民胜国”。在经济上,他认为“强国”与“富民”是对立的,他极端的认为人民不但不应该有思考能力,而且只能通过强制手段让他们俯首帖耳。这位秦国的变法者一上任就循循善诱的给秦孝公上课说您作为一国之君,同样也是凡夫俗子,并不是在德行、智慧、勇力方面都比凡人高出许多倍的超人。老百姓尽管聪明而且人数众多,但为什么他们却不敢和君主您作对呢?那是因为“权制断于君则威”,只要手操权柄,以“法”治国,老百姓就只有听天由命、赏罚由人的份了!

为了把每个老百姓都关进他设计的铁笼,他设计最残酷的“什伍连坐法”,规定:“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这就等于把“告奸”制度化,严密化。而这种制度是建立在里保户籍制度基础上的。户籍制度从商鞅开始,一直沿用到今天。有了户籍制,秦国的老百姓就都在国家的严密监视之下。商鞅的思路是,只要是人,就是坏的。他们在心中藏了很多秘密,这些秘密对国家是危险的,国王和他都不是神,不可能知道这些人的秘密,所以,必须要有告密者,于是,商鞅把告密写进法律,并特别提倡亲人之间的“告奸”。

为了生存,每个百姓必须要拿出十二分的精神来探听“奸”人“奸”事,包括自己的亲人。而你一旦告密,你得到的奖赏将是一个农夫十年劳动才赚来的钱,而且还有别的好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做妻子的告发了丈夫,那么做妻子的财产可以不被没收,只没收老公的财产。连夫妻之间的财产也公开计算,并用以鼓励告密,这在中国历史上可谓一大空前绝后的发明了。

在告密法实施不久后,秦国的民风就变得非常古怪了。父子见了面,如果没有什么事情从来都不说话;婆婆和媳妇之间没有共同语言,媳妇可以对婆婆大声叫骂。所有人都像防贼似的防着自己身边的人,包括亲人。

为进一步实现富国强兵的政治目标,必须采取单一的重刑手段,只有当人被成功的单一化,都成为思想被完全“统一”的人后,单一的目标方能迅速实现。

商鞅认为国有“五害”,分别是儒家学者、商贾、隐士、手工业者和勇士,在《农战》一文中,他毫不客气地说:“把这些人赶走,敌人不敢来,来了也会被打败。去讨伐别国,一定能战胜,不去讨伐,则一定能富足。”在他主政下,当时活跃于中原各国的那些游侠、歌姬、说客、武士、儒生、商贾、刺客等社会上最活跃的人员,在秦国全都绝迹了,因为这些人是社会上的“五蠹”,必须铲除!

当与官方意识形态不相吻合的“异端邪说”被彻底否定和排斥之后,当人们的思想观念被彻底地纯洁化之后,真正的思想实际上也就随之而消失了。剩下的只是一帮简单愚昧、贫穷安分、柔弱驯服的“人”,并最终被“国”和“政”“所胜”,即被专制政权彻底压服和控制。

商鞅把全国变成一座戒备森严的“思想监狱”,而自己则成为手执鞭子严酷驱打人民的君王家奴。在这种变法思想的指导下,秦国全国上下成了一架运转井然的机器,成为步伐整齐服饰一致的集中营。在这种高压政策下,每个秦国人都变成了国家的工具,宛若后市出土的那些兵马俑,人人面无表情而无比强悍!

商鞅彻底改变了战国乃至后来中国的政治形态。他的基本治国理念被顽强地延续下来,他的核心经济理念被众多的独裁者所沿袭。苏轼曾经叹息说,对于商鞅主义,“世主独甘心焉,皆阳讳其名,而阴用其实,甚者则名实皆宗之”。在秦以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历代统治者实施的窒息整个民族创造力的“愚民政策”,遵循的就是秦制,而秦国的一切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的创立又皆起于商鞅变法。所以,郭沫若说“秦汉以后的中国政治舞台,是由商鞅开的幕”确为不易之论。可惜的是,这是一个黑暗的舞台!

一位是引领人类的先哲,一位是专制愚民的鼻祖

苏格拉底和商鞅最根本的区别,恐怕还在于“智者”与“侍者”之区别。

苏格拉底的一生致力于启发民智。它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他本人则称为“思想的助产术”。而商鞅作为一名政治家则终生致力于巩固维护君主专制,为此不惜闭塞视听,愚弄人民。“开智”的苏格拉底与“侍王”的商鞅,一是人格的健全,一是精神的阉割;一个虽然死于“多数暴政”,但思想永远传承;一个尽管因“侍王”而富贵,却终如晨雨朝露,身死名灭。

苏格拉底说自己“像猎狗追逐食物一样追逐真理”。为此,他疏忽了自己的职业,甚至忽视了自己的家庭。他一生没有工作,从不为生计奔波,也根本不在意衣食住行,甚至连家人的生活也从不过问。他泼悍的妻子赞蒂普如同河东狮吼,无数回对他大发雷霆,可他依然不以为意,我行我素。

在苏格拉底眼中,哲学就是最伟大的艺术,他毕其一生去思考人生的真谛。根据人们当时的记载,他沉思的方式显得特别古怪而有趣,达到了如痴如狂、亦疯亦癫的地步。他时常一个人离群索居,站在路上一动不动,一沉思就是几个小时,不受任何事情影响,这种沉思有时会在特定的地方,比如说在山顶、家中、神庙,有时也会在和别人聊天时突然陷入沉思,如同老僧入定一般。有一天大清早,他遇到一个问题,就在一个地点呆立不动,凝神默想了一天一夜,他“才扯脚走开”。人们对此百思不得其解,好奇的人甚至还搬出铺席睡在露天里,悄悄观察他是否站着过夜。它独特的“沉思方式”俨然成为那个时代最抢眼的“行为艺术”。

苏格拉底是那个时代雅典最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时评家、持不同政见者,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雅典的良心”。他对周围人们奉若神明的东西是持否定态度的,对传统的习俗也不屑一顾。他头发蓬乱,胡子拉碴,体型肥硕,身上的袍子总是又脏又破,还喜欢光着脚。可是雅典人并不反感他,许多人都愿意和他聊上一阵,哪怕是被他调侃。苏格拉底一生都没有办自己的学校,但广场、庙宇、街头、商店、作坊、体育馆等,都是他施教的场所。青年人、老年人,有钱人、穷人,农民、手艺人、贵族、平民,都是他施教的对象。这个温和而有着极大耐性的人,一生的愿望就是将所有的人——无论是国王还是鞋匠都循循善诱于知识的殿堂之上。

苏格拉底也特别乐意充当一个“口头评论家的”角色,他总能在第一时间知道雅典发生的新鲜事,总能拿出一针见血的评论,特别是对那些以社会良心和民众喉舌自诩的政客,他总能一桩桩一件件地剥去他们的伪装和矫饰,让街头百姓听得津津有味。因此苏格拉底的敌人并不比他的朋友少。把那些自我标榜为雅典社会支柱人的思想骗术揭露于光天化日之下,甚至成为他的一种癖好。久而久之,他的名字在希腊家喻户晓。他在上午谈到的一些趣事,到了晚上全城人便无人不晓了,有人为他编演了戏剧。他被捕入狱时,全希腊没有一人不对他一生的大小琐事了如指掌。

苏格拉底是西方古典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因为他的出现,哲学变得和过去截然不同。他把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对苏格拉底来说,了解自己才是哲学的真正目的。他提出的“认识你自己”的主张,至今还镌刻在德尔斐神庙的入口处。这句话和这座神庙本身,坐落在高高的城堡上,仿佛两个历经沧桑的老人,在天气好的时候,出出来晒晒太阳,安详、不言不语,却让见者无不心里一震。

苏格拉底和商鞅生活的时代不过相聚短短的几十年,但人文精神的差别竟然如此之大。他们虽然一位侧重于思想领域,一位投身于政治,但其迥然有别行为观念背后,却隐藏着东西方不同的思想萌芽。当苏格拉底苦心孤诣奔波在开启民智、慧度众生的路上时,商鞅却煞费心机地控制社会、愚国弱民;当苏格拉底真心实意地引导人们独立思考、争取思想自由时,商鞅干的却是钳制言论、制造“顺民”的勾当。

在春秋战国诸子中,商鞅和韩非子的愚民主张,是最为明确、最有系统的,对后世的影响也最大。在《商君书定分篇》中,商鞅指出;“民愚则易治也。”此语直截了当地道出他积极推行愚民之治的真谛所在。在他的观念中,“民强国若,民弱国强”,“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而弱民的根本手段则是使民“朴”,也就是愚民。他认为,人民“朴则弱,淫则强;弱则轨,淫则越志;弱则有用,越志则强”。只有使广大人民愚昧无知、朴实忠厚,人民才不易结成强大的力量,来对抗国家和君主,而只能老老实实地听从统治阶级的摆布。这样国家就会容易治理,君主的地位也就会更加牢固。

商鞅变法中的愚民思想,具体有几个方面:一、去礼乐,尚法制。二、禁《诗》《书》,贱学问。三、废好恶,去享乐。四、遗闲去智,按功行赏。

这其中最恶劣的就是第二条“禁《诗》《书》,贱学问”。商鞅认为《诗》、《书》对于国家有百害而无一益,其唯一的作用就是扰乱蛊惑民心,破坏国家法令制度的推行。因此他将礼、乐、《诗》、《书》列于国家“六虱”之首,是“亡国之俗”。他认为一个国家如果好用《诗》,《书》,人们就会把精力放在学习《诗》、《书》上,最终必定会导致“上无使战,必贫至削”的局面;相反,如果不用《诗》、《书》,则“敌不敢至,虽至必却;兴兵而伐必取,按兵不发必富”。

在商鞅的心目中人民的“淫”是老百姓强大的重要原因,而他所说的“淫”,就是指人们好学问、有知识、用智巧。关于这一点,商鞅在《商君书外内篇》中,讲得一清二楚。他说:“奚为淫道?为辨智者贵,游宦者任,文文学私名显之谓也。”也就说,他最害怕的就是人们利用自己的才学思想立身处世,显达成名。因此为了弱民,他必须禁《诗》、《书》、废学问,他认为,“国去言,民则朴,民朴则不淫”(《商君书农战》),只有这样,才能禁除人民的智巧,更好的削弱人民的抗异力量,增强国家的实力,达到“国必无敌”的效果。

那么怎样才能使人们轻视学问、废弃《诗》、《书》呢?商鞅认为仅靠国家命令强制燔烧《诗》、《书》是不够的,还必须采用一些相应的策略与手段,让人们自觉地、心甘情愿地鄙视学问。为此商鞅提出:“无以外权爵任与官,则民不贵学问,又不贱农。民不贵学则愚,愚则无外交,无外交则勉民不偷:民不贱农则国家不殆。国家不殆,勉农不偷,则草必垦焉。”同时他还提出禁止儒生、大臣、诸大夫游学、游仕、闭塞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尽可能让人民愚昧无知,不好学问,使他们专心务农。

更为荒谬的是,商鞅竟主张用奸民治国,说:“国以善民治奸民者,必乱至削;国以奸民治善民者,必治至强。”(《商君书去强》)这无异于用坏人治良民,其荒谬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中西上古社会完全不同的政治改革道路,决定了苏格拉底和商鞅的不同思想观念和个人作为。审判苏格拉底时,他争辩说:“世界上谁也无权命令别人信仰什么,或剥夺别人随心所欲思考的权利。”宽容原本是社会进步、国家繁荣的根本条件,而人类的历史到处是触目惊心的,由于不宽容犯下的骇人听闻的暴行,他几乎充塞了人类文明的全部时空领域。从阿那克萨哥拉的被囚禁到苏格拉底的被毒死;从基督徒大批的被尼禄皇帝处死,到十字军血腥的东征;从赛维图斯的被烧死,到再洗礼教徒的被剿灭;从布鲁诺被宗教法庭捆在火刑柱上烧死到犹太人被希特勒送进毒气室——专制残暴的思想恶魔似乎永无止境地徘徊在人类的头顶。人类究竟何以这样愚蠢而冷酷,竟对种种惨剧熟视无睹,屡屡重犯。

这样做的恶果,是专制之下必定盛产愚民,其实这正是专制的需要,愚民永远是独裁者的社会基础。专制者就是要用各种方式炮制出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的愚民。谁若不愚,就要消灭。“君临天下”决定一切,就是人们期望“明君贤相”。学者刘泽华精辟地指出,秦以后的中国发展模式是先秦的“圣贤”培养出来的“一棵难噬的酸菜”,这些先秦的圣贤当中,就有商鞅。

选自《随笔》2011年第4期

同类推荐
  • 中华歇后语(第八卷)

    中华歇后语(第八卷)

    歇后语是俗语的一种,也称俏皮话。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是一种具体的描述,或为现实生活、自然界的现象,或为历史上、文学中的典型人物,或纯粹是一种离奇的想象;后一部分则是从前一部分引申而出的、作者要表达的对事物的看法。它运用比喻、想象、夸张、借代、转义、谐音等手法,构思巧妙,生动形象,幽默俏皮,运用得当,常常会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在平时的言谈或文学创作中,如果能够使用恰当的歇后语,就会有助于交流思想、传达感情,使语言充满生活情趣,产生很强的感染力。
  • 长城之外的草香

    长城之外的草香

    在北国,风雨过后,霜雪前后,极目望去,蔚蓝色天空下是蔚蓝色的故乡,但是,无论往昔或现在,人们的生活都是多色彩的。《蔚蓝色的故乡:长城之外的草香》作者以不同文本、从不同视角书写着这片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辽阔美丽的故土,且都写得很有个性;审美视野一直延伸开去,博大而深邃,却又平易而质朴,绝非只适合文学爱好人士阅读,而是真正的雅俗共赏,老少咸宜。
  • 欧阳修文集1

    欧阳修文集1

    本书为欧阳修的诗、词、文精选集。其中收录了:古诗三十八首、古诗二十首、古诗二十四首、律诗六十首、律诗五十七首、律诗五十六首、赋五首等。
  • 王安石集

    王安石集

    本书选择了王安石的诗歌88首,词12首,文(包括赋)20篇,共计120首(篇)。内容着重于王安石变法革新的思想、言论及主张等。
  • 太原诗钞

    太原诗钞

    本书是太原市委宣传部组织整理出版的歌咏太原人、事、物等相关诗歌的结集出版。本书上起上古歌谣,下至当代诗人的现代诗,精选300首,纵横二千多年,是一部展示太原历史和人文的优秀作品。诗集为了方便读者阅读,附有作者简介、题解以及简要的注释。
热门推荐
  • 霸道少爷轻轻宠

    霸道少爷轻轻宠

    一场意外,林清欢“害死”了她的男友,本想平平淡淡过一生却不曾想遇到了一个霸道少爷,签了一纸契约,一步步掉进他的温柔陷阱……在外人面前他是高冷尊贵的宸少,在她面前,他是霸道温暖的少爷,.....几年后,林清欢又出现在他面前,某男坏坏一笑,将她禁锢在身边一辈子……
  • 穿越末世有空间

    穿越末世有空间

    溺水死亡,什么?穿越重生了!据说还是个大明星,只是名声有点臭??病愈刚要出院,准备体验一下重生后的美好生活.....什么?丧尸大爆发!被困,厮杀,还是抵不过被咬的命运,难不成最终还是一命呜呼?再一次睁开眼睛,李小颜决定即使在丧尸横行、变异植物逆天的世界也要活出自己的精彩。古玉空间异能,开挂设定不能停。冷男暖男好闺蜜,末世真情队友难寻,何不携手一起闯天涯。
  • 最想过的浪漫生活

    最想过的浪漫生活

    [文艺青年可点,没有任何的所谓都市文标配火爆因素,就只是平平凡凡的简单生活。]每一只胡蝶,都是从前的一朵花的鬼魂,回来寻找自己……而我将用独特的三个第一人称视角写作叙事,叙写这注定是一场现实与幻想的矛盾,羞涩,单纯还有开放的情感描绘,平凡,真实,尿性而又讽刺的现代生活投影。于是有人问我,你有点上进心吗?你不觉得你应该去努力挣钱,买车买房吗?别在那整天想着没用的心思。我不去听取他们的繁杂,我一直都走在我想过的浪漫生活之中。……可加作者QQ:1504294428。探讨剧情!
  • 凤霓炊烟寒涵声

    凤霓炊烟寒涵声

    实力强悍怎样?天下无敌又如何?世间万物终究敌不过一个“情”字,灰飞烟灭,遍体鳞伤。再次醒来时,竟一朝穿越成玥府废材三小姐。殊不知,这又是一场骗局?不就是泡温泉时不小心将他看光光了嘛?还让我对他负责,有比这更荒谬的事吗?“您是漪澜国堂堂逸王殿下,我惹不起,惹不起还躲不起吗?哼哼!”风华绝代,倾世红尘,人气爆棚?我呸!简直就是一无赖痞子……姐姐我天赋异禀,只手撑天算什么?前世,我遇人不淑;此生,我定将璀璨怒放,成为那株生长在陡壁上最美丽的曼珠沙华。一个又一个的麻烦?姐姐我不怕,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 光暗进行曲

    光暗进行曲

    两千年前,《所罗门之钥》这本上古魔法书,再次重现人间,持有者将书中恶魔的力量给予了他的追随者,同时从地狱这个位面召唤出恶魔军团。在恶魔军团面前,大陆西部人类城市纷纷沦陷。居住东方的群山之巅的天使们,终于发现来自地狱恶魔的威胁,决定和人类结盟,建立了光明联盟。有了天使的加入,人类对付恶魔,再不像以往那样呈一边倒局面,反而这两大势力慢慢变得旗鼓相当。而本书也就是讲述光明和黑暗两大势力的斗争。
  • 男神大人,温柔宠

    男神大人,温柔宠

    钟念念的男神对于钟念念来说那就是命啊,唯一的爱好就是,了解男神的一切,男神喜欢的她喜欢,男神讨厌的她讨厌。第一次相遇就仓促表白。第二次为她男神打架晕倒。……结果到最后她却被占了便宜。面对钟念念时的顾瑾然:老婆,我要亲亲~面对众人的顾瑾然:怎么样,羡慕吧?你没有这样的老婆吧?【这是一个追求者被一个被追求者反追求的故事,男主腹黑毒舌,女主护短可爱,帅时帅,萌时萌】
  • 维辰世界

    维辰世界

    这是一本布满了坑的小说,喜欢推导的孩子就来看看,结合了玄幻与推理的小说,一个个小故事贯穿全文,布满了一个个疑点。鱼天一个失去武者的能力为你简述了这个世界的奇特,还有人性的考验。在这没有傻子,要知道在这个世界活下去,靠的不仅仅是武力,还有智商
  • 九龙神天书

    九龙神天书

    剑指苍穹莫问道,笑谈宇内凭谁嘲。心系红颜风云怒,怒斩八方任逍遥。天书被毁,轮回传承,造就一代传奇,全职天才的诞生,炼丹,炼器,阵法,御灵。
  • 活人勿近

    活人勿近

    现在的年轻人,动不动就喜欢蹭个网,可我要告诉你,有些地方的WiFi,最好别乱蹭,搞不好,是会要人命的。或许你觉得我的话有些危言耸听,但是,我却是亲身经历过......
  • 天魂大陆之特种兵

    天魂大陆之特种兵

    他是特种兵中的王者也是华夏古武界公认的天才娇子因在执行任务是被上级出卖,而死亡。却意外的重生在天魂大陆。看他如何走上这个世界的巅峰,如何在这里弱肉强食的世界展现自己的风采。让我们一起陪他走这惊心动魄的旅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