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52000000027

第27章 心灯与明月

郭文斌

点亮心灯

近年来,国家倡导恢复传统节日,非常英明。因为差不多所有的传统节日,都有唤醒自性的功能。火在点燃的时刻,打火机刚打着的那一刹那,如果我们有足够的细心,就会发现那一刻,你的心中是没有杂念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传统节日都有香火出现的原因。

在民间,一些地方还保留着一种很古老的元宵节仪式,点明心灯。

小院里,月光融融,一家人围着一个小供桌,把一盏盏荞面灯从梦中唤醒。

在没点燃之前,灯是睡着的,随着种灯走过,就有一束火焰从梦中伸着懒腰,打着呵欠,睡眼惺忪地醒来。在那个过程中,你的心灵进入天然,进入纯粹,成为一盏灯。这时,火不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个生命,一种精神。那一刻,你会觉得它是活着的,有生命的,呼吸的。

点灯之后是守灯,守灯之后是落灯。

守灯时分,家长会有一个要求,绝对沉默,不能说话,不能想事。那么干吗?静静地守着灯头,看灯捻上的灯花是如何结起来的,如何盛开的。

那是一种神如止水的境界,你的心和眼前的灯合二为一,一种纯粹的幸福汪洋开来。

事实上,在当时,你的心中就连幸福这个概念都没有,那是一个近乎纯粹的“忘”的境界,正大、光明。它来自当下,来自无数的“这一刻”。

这,就是明心灯。

元宵节的灯必须要用荞面做,当我知道荞面有活血降火的功能的时候,心里就生出一个赞叹,古人真是太聪明了,他们居然早就知道荞麦可以让人的血液静下来。古人认为只有你的血液先静下来,你的气才能静下来,只有当你的气静下来,你的心才能静下来,而心静下来就是健康,就是安详,就是幸福。

到最后你会看到灯捻上确实会有一个花蕾,非常神妙,黑色的花蕾,老家把它叫灯花。又是一个赞叹,灯花,灯就是花,花就是灯。这时,你才理解古人为什么要燃灯敬佛,因为这时候灯已变成一种花,一个生命,一种植物;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古人要设计点明心灯这样的仪式,它无疑是祖先精心设计的,它是一条回家的路。而现在城里的花灯和灯会,已经变成了一种气氛的营造,一种竞技,一种规模型的文化活动,就是说它原来的那种心灵学的、原始的、点明心灯的意义丧失了。

古人把腊月初八作为大年的开始,把正月十五点明心灯作为大年的结束,具有非常强烈的象征意义。腊八演绎的是“难得糊涂”,是让人们从生活中回来,回到当下,享受生命,进入时间,而点明心灯是让你带着一种智慧,一种光明,一种明明白白的、当下的、现场的、天人合一的状态去生活。

因此中国古人是最能教他的孩子在当下去享受生活的。

点灯,这个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却成了值得我们深究,需要我们从哲学层面、心学层面好好探寻的事情。可见古人对他的子孙后代是如何慈悲,如何爱护,他把我们的心灵叫做心灯,他以灯喻心,你就会明白心灯这个词,它事实上包含了对人的一种巨大关怀。

一团荞面,做成小茶盅形状,上面有个核桃大的小碗儿,可盛一勺油,其中有一个捻子,就能变成一个灯。如果没有人去点燃它,它就永远沉睡,但当有一个种灯走过,它就变成了一个活性的生命体。这时候你就会想,如果人是一盏灯,那么又是谁点燃的呢?你就不能不进入一种敬畏,思索宇宙的奥秘,生命的奥秘。

它会把你带到原点,那个原点就是老家。

小偷之所以光顾你的家,是因为你的家里灭着灯,没有灯光。如果你的屋子里是亮着灯的,小偷是不敢光顾的。

这,也许就是点明心灯的意义所在。

所以元宵节,在我理解它其实是古人的一种精神象征。古人常说元气、元精、元阳、元神,都不离一个“元”,其实“元”,就是源头原点。道家视“元”为创造宇宙的第一位神,太乙神,也叫元始天尊。由此可知,元宵的“元”它其实已经是一个暗示了。说明灯和元有关,心和元有关。我们再看汉朝的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后元,等等,都有一个“元”,同样是一个期许。

当我们明白了灯的意义后,感恩自然在心里发生。因为你要追想是谁点亮了我们的第一盏灯,又是谁不断地给我们灯中添油。因此,元宵节它最后会启发你去思考宇宙和生命的第一推动力,思考最初的那一盏灯是从哪里来的,谁点燃的,那才是真正的“种灯”。

讲一段小时候的经历。那时候家里很穷,元宵节只能给灯碗里添一次油,但是看着灯碗里的油快没了,感觉着灯就要咽气的时候,马上就要蔫下去的时候,我就急得扑过去抢油碗给灯添油,不想却就被父亲抓住。父亲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说见死不救非君子!父亲说天下没有不灭的灯。我说见死不救非君子!在小时的我看来,灯其实就是一个生命,一个人对生命的珍惜和珍重,就从这里生发了。它还让你明白,既然有灯,就有灯灭,正因为灯总归要灭,我们就要更加珍惜,敬畏就从这里生发了。同时,忧伤也从这里生发了。而惋惜和忧伤又反过来促使你善待生命,善待缘分,从而更加珍重亮着的灯。

因此古人教孩子点灯其实就是教孩子学会尊敬,学会感恩,学会珍惜,学会守护。

“十万人家火烛光,门门开处见红妆”。“游人多昼日,明月让灯光”。这是唐朝的灯节,也是唐人的幸福。

另外,如果我们懂得了灯节的精神,还可以教孩子在生活中的任何一种场景体会到灯。比如说在点燃煤气灶的那一刹那,在打火机啪的一下燃起来的那一刹那,等等。

这时,我们就会明白,《弟子规》所讲的113件事,也是113盏灯。我们用心生活,用心工作,用心待人,就是一种灯的状态。因为古人理解我们的心本来就是一盏灯,所以叫心灯。而如果你把心理解成一盏灯,那么这一盏灯其实是伴随我们一生的,它不单单是正月十五在亮着,它是日日夜夜时时刻刻都在亮着,如果一刻不亮,那就有麻烦了。所以古人启发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守护心灯。这就是古人讲的护善念,其实就是护灯,就是不要叫狂风吹灭了我们心中的那盏明灯,只要这一盏灯亮着小偷就进不来,强盗就进不来。只要这一盏灯亮着,那么凡是发生于黑暗中的一切错误就会避免。

由此,我们的脑海里就会出现一条长长的传灯之路。

明月是一个手势

我们再看汤圆的制作过程。先有一个核,然后把这个核放在糯米粉上,用箩不断地摇摆,让核不停地去黏糯米粉,到一定程度,洒水再黏,如此反复,最后的成果就是汤圆。我觉得这个过程它更是一个象征,象征道家对宇宙形成的理解。古人为什么把这样一种食品叫汤圆,我觉得它同样是暗喻“元”。这个过程跟太乙神的诞辰直接促成了元宵节的被法定、被约定俗成,有着一种逻辑上的关系。“元”是意义,“圆”是形态。元者,第一也;圆者,圆满也。元用圆来演义,既是宇宙初开的意象,太极图。这个“元”,显然是太极的文字符号,所以它可以互相借指。可见元宵节的食品不单单是食品,它本身和节日有一定的互指性。

这个汤圆我们还可以把它看成大地上的一个又一个月亮,就像无数的月亮仔儿一样,它是一个一个摆在你面前的月亮。

它是满月的一种象征,明月的一种象征。

而真正的明月在民间。如果你有幸在一个万籁俱寂的乡村欣赏过月亮,跟月亮有过神交,体会过那个伸手能触的月亮,有过那个体验,那么你再回到城市,看到城里的月亮,你就会想到,月亮呀,你怎么会沦落到这种地步,显得这么尴尬。

现在你要和明月进行一次神交,只能在乡间。每一次回到老家后,只要有明月,晚上我都会一个人到山头上去。想想看,你一伸手,月亮就在你的手心里。这时你就会想,什么叫自然,什么叫万籁俱寂,什么叫手可摘星辰,什么叫真正的宁静。

同样,民间的点明心灯,摇汤圆,有点像这时候的清和静。

世界上还有比这更棒的意象组合吗?天上一轮明月,地上一桌明灯。它是明月唤灯火,而不是“明月让灯火”。

由此可知,古人是活在一种如何的诗意当中。

现代性在消灭传统的过程中也消灭了这种大美,也把人带离了家园。

你看那个暖气片呀,地热呀,它可能给你提供了很多方便和舒适,但是你感觉它是冰冷的,而小时候记忆中的那个红泥小火炉,它可能提供不了像暖气片这样的热量,但当你看着那一束火苗的时候,你觉得心里是温暖的。

无疑,一个人心中有这样一团火苗,有这样一个月夜,你就会发现你十分富有,你走到哪儿哪儿都有一盏灯在照耀着你,你就觉得不再贫穷。不管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你都会觉得生命是富足的,活跃的,灿烂的。

因为它会不时提醒你回到性,因为那是安详和幸福的源头所在。

选自《阅读》2011年第5期

同类推荐
  • 天那边有颗明亮的星

    天那边有颗明亮的星

    本文用温婉的笔锋向我们展示了不一样的生活意境,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满满的温情与感动。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万物戏说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万物戏说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 丰子恺散文精选

    丰子恺散文精选

    小读者们,相信你们对丰子恺的漫画都不会陌生吧。他的漫画往往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而且内涵丰富的意蕴,让人在会心一笑之余又忍不住思绪万千。在中国二十世纪的画坛上独树一帜。《丰子恺画集代自序》中作家自己曾写道:“最喜小中能见大,还求弦外有余音。”这可以说是丰子恺一以贯之的创作理想,不仅体现在其漫画创作上,在他的文学实践上;也是如此。
  •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青春呓语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青春呓语

    收录了多位名家的散文佳作。他们或在菲菲细雨中孤自吟唱,或在浪漫的暮春时节做着一帘幽梦,他们对匆匆流逝的时间充满无奈与惋惜,他们对一去不复返的青春怀着无限眷恋,他们遥想他乡的朋友,他们思念远方的双亲……他们的笔调或轻灵,或俏皮,或沉着,还或者富有哲理,无论如何,总有些油盐酱醋蕴含其中,让人几多回味,几多思索。
  • 冰鉴(中华国学经典)

    冰鉴(中华国学经典)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热门推荐
  • 我是西门庆

    我是西门庆

    一个都市少年,意外穿越成西门庆,开始了北宋风流暧昧生活,潘金莲、李瓶、蔡倩等一个个风华绝代的美女先后走进他的生活,武大郎、武松也来凑热闹,这下麻烦可来了,是选择做个风流快活的纨绔子弟,还是做个-----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灵世彼岸

    灵世彼岸

    有种花,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无茎无叶炫灿绯红。生于溺水彼岸。神说那是彼岸花。有人说,彼岸花乃绝情之花,花叶永不相见。开落各一千年。神亦云,看似无情却有情,花凋忘川溉叶万日,叶落彼岸养花千年。彼岸开灵世,是无情还是有情,灵世彼岸!
  • 小儿唇口齿舌喉病胸背手足病门

    小儿唇口齿舌喉病胸背手足病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水浒系列之行者武松

    水浒系列之行者武松

    一身虎胆、武艺高超、急侠好义、刚猛不屈、敢作敢当、嫉恶如仇!这是人们对武松这个文学形象的普遍看法或期待。本书在武松这个人物形象的构划上,又有新特点、新发现、新突破,以期使得武松这个人物不仅是历史的、文学的,更具有现实的、平民偶像的寓义。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踏破云霄

    踏破云霄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王者留其名!这是一个废柴少年一步步成长为神境高手的故事!
  • 姐弟恋情缘

    姐弟恋情缘

    这对姐弟本来是很单纯的,后来经过一步步的发展,这对姐弟终于在一起!
  • 校花校草的那儿些事

    校花校草的那儿些事

    小时候就见过,并且很熟悉。因为一场大病,女孩忘记了一切。
  • 我对于生活如此认真:梁漱溟问答录

    我对于生活如此认真:梁漱溟问答录

    梁漱溟称作者是“多年相识的晚辈朋友”,在本书初版时亲自审定书稿并作序介绍。这是唯一一部经梁先生亲自审定的关于自己的传记作品。作者在特殊年代里记录整理了梁漱溟在当时的各次发言以及受批判斗争的情况,在文中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记录了梁漱溟所经历的时代变化和各种重大历史事件,独家披露了包括1953年梁漱溟与毛泽东之争、“文革”中拒绝“批林批孔”等重大历史内容在内的1949年以后梁漱溟先生39年人生轨迹,为海内外梁漱溟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档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