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51800000017

第17章 对调(3)

客观讲,焦哥的这段经历不算典型,我的亲友中还有很多不相识的迁徙者,他们路途之遥、受苦之重、累及子女之痛、年头之长(还有许许多多人因为人为因素和客观困难至今不能返回城市),焦哥与之相比可谓小巫见大巫。我当年在太行山某“小三线”企业上班时,碰到这样一对夫妇—我们住在一个叫井店的小山村里,我发现他们的言谈举止、装束都不像农民。有一次我们连长跟房东聊天,他说,夫妻俩原都在兰州市上班……说完扼腕长叹。后才了解到,这对夫妇从1952年就是甘肃某报社干部,做会计工作。1962年,领导通知他被确定为精简还乡对象,他哪能同意,领导便发挥思想工作优势,做不通,便停止工作,停发工资,天天关屋里学习,被逼没法子了,只好携妻将雏还乡到老家—河北省涉县这个小山村。他的大儿子长到十八岁知道父母的经历后,非要到兰州闯闯,抱着寻梦的目的去了,中间回过老家两趟,再后来杳无音信了。直到1978年恢复高考我离开当地,他的家人仍未找到他。有的说1983年“严打”时被处理掉了,有的说出车祸没了性命。

于是我想搞清楚:在那个年代,中国的大中城市因工作变故造成两地分居的有多少?我查阅了很多资料,查不到确切数据,有人估计在一千万人以上,总之数量极大。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大饥荒和最严重的“三年困难时期”刚缓解不久,国家第三个五年计划正式提出要“保备战、保援外、保三线、保重点”,为“要准备打仗”伟大战略方针而准备的西南地区大三线建设、华北等地区的小三线建设以及西北地区的工程建设,“调整国民经济”,抽调大批企业从各自的城市迁出,大批职工干部离开城市,“三线建设从1964年至1980年,共投入几百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从各自的故乡出发,来到西南三线地区”(《中国新闻周刊》)。以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天津市为例,“天津市为支援内地建设,1963年至1965年又有近四万职工迁出”(《中国人口·天津分册》)。为解决国民经济困难,精简和动员职工和家属还乡生产,“据统计,1961年至1965年全市还乡职工达到215630万人,而且这部分人基本上是从市区迁出的非农业人口”(《天津简志》《中国人口·天津分册》)。后一资料还载明,“迁移变动人口主要是男性青壮年”。“从1962年至1978年天津市共有415000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天津通志·人事志》)。相当多的知青后因回城、选调等造成夫妻两地分居。

还有缘于政治动因的地富反坏右走资派冤假错案,以“文革”为高潮,成千上万知识分子、干部和所谓有政治问题的人被当做改造对象遣返农村,“仅1968年一年,市区、郊区就遣返了17002人,其中市区占了94.3%”(《天津简志》)。

这庞大的人群中,只身一人从城市迁出有之,举家迁出有之,夫妻同迁出但与子女、与各自年迈父母长期分离更是不可胜数。这种从地域、职业范围、数量上说在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口大迁移,造成徙民者众,造成普罗大众生活之大痛苦—首当其冲的是千千万万职工长期夫妻两地分居。

这种长期夫妻分居,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负效应是巨大的。试列举一二:

夫妻间爱情遭到破坏。夫妻因受空间阻隔长期不能一起生活,无法通过彼此关怀、帮助和爱抚加深爱情,相反与此伴生的诸多外在因素如家务劳动、亲属关系、赡养老人和抚养子女等矛盾,使彼此间心理距离越来越大,隔阂越来越深。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许多长期两地分居夫妻,其爱情就是随着彼此疏离感和陌生感的不断加深而出现危机,危机一旦出现,常常难以逆转。

由于无法满足正当性需求,使婚姻的重要功能失去意义。男女双方因性压抑、性饥饿,从而产生烦恼、焦虑、痛苦。焦哥说的话糙理不糙。基·瓦西列夫说:“长期节制‘下流的’性生活会使人智力停滞,精神受到创伤,如果再有其他因素,就会引起神经官能病症”。

家庭的诸多功能无法实现。比如抚育幼子和教育青少年的功能—夫妻分居实际成了单亲家庭,即便夫妻同迁者出于教育质量好的动机,多数也选择把孩子留在大城市。但由于得不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子女人生路上缺乏父母双亲的关爱和指导,使他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诸如升学、就业等关键几步,常常处于劣势、被动,与机缘失之交臂,影响贻误了子女的大半生甚至一生。至于举家迁徙的,则更是献了青春献子孙。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文中方才提到住过同院儿的刘婶孙子“一端起书本就头疼”,奶奶气得说他“咋就烂泥扶不上墙”。初中没上完就上班了,进了区修配公司修上下水道。一晃二十多岁了,一表人才,却找不着对象。女方家长都嫌学历太低,说连初中文凭都没有,怎么教育后代。后来母亲终于喜滋滋地告诉我—定亲了。大家都挺高兴,举行婚礼那天我正巧出差,还请母亲替我随了份子。不久却听说离婚了。

我在参加西部某地区散文笔会时,碰到一位天津老乡—确切说是天津老乡的女儿,一位三十多岁的乡村小学非编教师,她父母就是当年从天津和济南迁厂到这里的,她还有一个哥哥在当地上班,下岗了从农村趸点梨骑自行车驮俩筐四处叫卖。她在天津还有姑姑们和叔叔,住在河西区陈塘庄,她只回过一次老家,已经好多年不怎么走动了。她说,爹妈常背着我们,冲着故乡方向抹眼泪。说完望着路上四处乱飞的树叶喃喃道,爹妈就是一片落叶,飘哪是哪—这位小老乡无意间的一句话让我动容,是啊,多少年来一般民众不就是一片片树叶,一阵风刮来,风头把他们刮到哪是哪吗?

“一般民众”这一称谓并非我的发明—最近天津最大的会展中心举办新一届“台湾名品博览会(展销会)”,主办方发布的广告词赫然写着:“×日至×日为一般民众参观日”。偌大的广告设置在一个个公共汽车候车亭内。

“公民还有一般民众、非一般非民众之分吗?”我说。

“‘一般民众’就是老百姓,这有什么可矫情的。”旁边我一哥们嫌我有点不认头发什么神经呢!

夫妻两地分居的大量存在引发和加剧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单亲家庭子女中的刑事犯罪率明显高于健全家庭。1983年集中统一“严打”及其后两次“严打”,其结果证实“从重从快”的对象大部分是青少年,而形成他们犯罪的社会原因,如单亲家庭(包括长期夫妻两地分居家庭)不能对子女进行很好家庭教育当属首要,在缺乏理性分析和关注民生前提下,由于“人治”,“说打就打了”,其教训是深刻的。

北京市某妇女组织1999年调查显示:卖淫女(20岁至29岁)中家庭处于非正常状态,即单亲家庭—单独与母亲或父亲或与其他亲属一起生活的,其比率高达22.3%。这种状况与她们在家庭中缺少亲情交流与行为上的指导,容易产生行为上的偏差不无关系。

夫妻长期两地分居还为婚外性关系、嫖娼卖淫活动提供了一定条件。一是男女容易走上婚外恋道路;二是助长嫖娼、卖淫活动。据一些地区对嫖娼者的调查,一部分人就是离家在外的“寡男”,至于卖淫女,相当多的是丈夫长期离家外出的寡居女人。

两张文化宫活动票

焦哥仍沉浸在对那段经历的回忆中,看得出他心里不是滋味,我想把他思绪岔开,随便问:“除了刚才说的,那些年给你印象最深,最让你忘不了的是什么?”

焦哥低头想了想:“就是人与人的关系挺简单的。”

老张为我的调动费那么大心,给我说好话,给我多少次的联系上级单位、反映困难,跟踪“对调联系函”卡哪了,却没收过我一分钱,没吃过一次请。

那时我已经回天津上班了,有一天我听别人说老张到天津出差,住在南市一家小旅馆。我去找他,非要请他吃一顿饭,不管怎么说,他就是不同意。我说饭馆都定好了,他就是不去,说不能让我破费,那是他应该做的。我给他买了点水果、两瓶酒,也硬逼着我拿了回来。就这样到今天也没有请上他。

“还遇上好事啦。”焦哥接着说。

我原来是电工,到了北郊区机电配件厂当仓库保管员,因为这个厂电工位置已满。可是厂里管人事的老顾始终惦记这个事。这时候,天津市文化宫恢复重建,需要一个电工、一个木工,请我们厂的上级单位市机电局支持。局里把这个任务派到我们厂,当然我不知内情。我和老顾家住得比较近,都在南市一带,每天上下班经常碰上,道远,骑自行车,在路途往返得用三个小时。那天路上他跟我说:“市文化宫需要一个电工,你要是愿意走,我帮你联系,你要是不愿意走,我正好舍不得放你。”

我求之不得啊,那时我小子才三岁多,闺女刚出生,家务事正多。这样我又调进文化宫,骑自行车十分钟就能到单位。

“行啊,焦哥,喜到门前皆是双。”我笑言。

“是是,这点白的,我全去了。”“这庆祝算是后着补。”我端起一碗啤酒也一气喝下。

焦哥边把一盘杂面下到锅里边说:“要是搁现在,这俩事至少花十万。包括从邯郸调回来,乐子剧团那两口子,帮我穿针引线当红娘,就是诚心诚意帮你。没有那种现在到处都是的骑驴得好处,没有。”焦哥语气肯定。

“就是一种淡如水清如泉的关系。”我自语道。

“对,对!我给老张送条烟,不要,请吃饭,更不去。他说应当的。”

“应当的”,这三字让我回味良久,因为他们心里有做人的标准,精神操守,人性—字典上说,正常的感情和理性—人性使然,为此他们活得内心宁静和坦然。

焦哥接着说:“只是我给他送过两次文化宫的活动票,他带孩子来玩过一次。”

同类推荐
  •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文学理论批评研究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文学理论批评研究

    本丛书探讨中国社会文化转型背景下湖北文学发展的现状及与当代中国文坛的联系、荆楚文化文学传统和地域文化意识在世纪转型期湖北文学中的表现、湖北作家队伍的构成与创作质量的关系、湖北小说诗歌散文创作的基本特色与主要成就等问题。既注意到生活和创作在荆楚大地上的作家的某些与地域文化相关的共性,也充分正视其多元繁杂的特点。充分展示近20年湖北文学成就,指出其某些缺失,分析湖北文学未来的走向并对其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 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

    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

    本书节选不同领域大师的演讲原文,倾听来自世界一流学府的顶尖智慧。史蒂芬·霍金、布莱尔、丘吉尔等科学巨匠、政界要人、文学大师与你进行一场心灵对话。 演讲者的精彩原文,展现智慧的光芒和魅力。
  • 远去的故乡(高平作家丛书)

    远去的故乡(高平作家丛书)

    路遥之后的农村,经过了百年的喧哗,最终沉寂下来。这种变化很让人伤感,但也给后世留下了许许多多可供思索的空间。这时候,在城市的某一个角落,有一批人在思念楼层下覆盖的麦田和田野上刮过的爽风。韩慧就是其中之一。迅速逝去的东西似乎唤醒了身体里沉睡已久的某些东西,这些东西非常熟悉,比方承担、责任、修平治齐这些非常非常传统的意识,同时又是如此陌生。爆炸式汹涌而来的信息,令人眼花缭乱俗世风景,在内心形成的冲突不言而喻。但是,唤醒的东西无疑是急迫的,那就是表达的欲望。
  • 走向春天

    走向春天

    本诗集继续延续熊明修田园风格,保持了清新、俏皮的诗风,此外加入诗人一些乡村之外的感受,融入城市和工业文明的气息,这是诗人有意在诗歌抒情领域的探索,非常可贵。
  •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楚辞)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楚辞)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热门推荐
  • 东道主宰

    东道主宰

    大千世界,武立天下。少年在五岁那年,被生父以隔千山万水转送他人照养,封其记忆,断了来往。成年之日,流传功法,牵了姻缘,因果相伴。少年踏入武道之途,炼器炼丹皆为手段。少年踏入五洲大陆,寻找故人只为儿伴。男儿当顶天立地,武者当无所畏惧。看少年如何主宰人生,看少年如何东道成主……
  • 韵殇

    韵殇

    本篇小说是根据自身所见所闻所感而写,希望你看见后,能为你的心灵带来一点感动。愿你和我一样,经历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仍能继续对生活充满了希望的阳光。
  • 公主闯樱寒

    公主闯樱寒

    因为仇恨,让她7岁那年,本应无忧无虑,在妈妈的怀抱里撒娇的年纪,却走上了复仇这条路。十年之久,仇人相见,他霸道的爱,究竟能不能让她放下仇恨,重新开始享受生活?
  • 鬼兽神

    鬼兽神

    六道轮回被毁冥界大乱叶尘回阳间捉鬼但不久鬼王复活和叶尘会有什么战争呢?
  • 代天巡守

    代天巡守

    让我如何找回那该得到的自我
  • 凌天剑魂

    凌天剑魂

    如果说这世上只有一个剑道天才,那么他的名字一定叫做凌羽!任何阻拦在他面前的障碍,都会被他一剑扫平!
  • 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研究:认知和情绪加工

    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研究:认知和情绪加工

    本书内容主要涉及:网络成瘾者的外显和内隐认知加工机制;成瘾者对情绪信息的初级认知评估和加工机制;成瘾者对信息的注意和记忆加工特点等部分。
  • 冷公主遇上霸道王子

    冷公主遇上霸道王子

    她,国色天香的小丫头,却是冰山一个,她是皇室公主,自己的母亲被养父杀害,她决心报仇。她,同样是一座冰山,可是却有时候可爱至极,也是皇室公主,决心一起报仇。他是冰山,帅气的王子,却已经有了喜欢的人,但是自己会如何选择?他,暖男一个,只是被别人控制自己的幸福。当冰山遇到幸福,又会怎么做?
  • 杨力讲人体营养调节

    杨力讲人体营养调节

    如何吃出美味?吃得健康?《杨力讲人体营养调节》来告诉你。《杨力讲人体营养调节》内容涉猎广泛,不仅涉及有生命各阶段、职业分工、四季、提升机体状态、疾病,还有中华八大菜系、地方特色小吃、国外美食名吃等方面的营养调配、美食特点等,相信该书是不可多得的保健类图书。《杨力讲人体营养调节》还策划全面。每个小板块,不仅涉及有营养需求、膳食原则,而且还着重介绍烹调要点、饮食宜忌、美食推荐。
  • 都市之血脉传奇

    都市之血脉传奇

    都市中学生贺强幸运的拥有了来自远古时期的兽族血脉,成为了血脉传承者中的一员。。虽然血脉中的法力大不如前,但是经过血脉改造过的身体以及拥有的传承能力,贺强开始迈向了人生中的新的开始。那他的未来之路是什么样的呢?还有其他与贺强一样幸运的血脉传承者都有哪些人呢?未知的敌人都有谁?如何靠着实力一步步的在夹缝中生存,是该热血的争霸,还是该偷偷扮猪吃老虎。兄弟齐心,夹杂着爱恨情仇。是所向无敌,还是恰逢敌手。看贺强如何带领着血脉传承者们站在世界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