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48900000043

第43章 古今音韵变迁总论(2)

政府方面既任其自然,不加统一;民间还没有人作韵书,来审定字音。在这种“青黄不接”的时候,韵部混杂,自是意中事。

第三期的音

13.第三期的音,却比第二期要有条理,因为从这一期起有书了。第一部书,是——

魏李登的《声类》。

后来又有——

晋吕静的《韵集》;

南齐周颙的《四声切韵》。

此外见于陆法言《切韵序》和《隋书?经籍志》的,还有好几种。这些书,现在都已亡佚,所以他的内容如何,是不能知道的了。

14.他们定音的标准,还有可考的。北齐颜之推《家训》的《音辞篇》里说:

孙叔然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高贵乡公不解“反语”,以为怪异。自兹厥后,音韵蜂出。各有土风,递相非笑。指马之谕,未知熟是。共以帝王都邑参校方俗,考核古今,为之折衷。

照这段话看来,可以知道这第三期的韵书,是用当时的首都的音作标准的。但这期的中国,分作好几个国:起初是魏、蜀、吴三国鼎立;中间是晋朝和十六国各占一方;后来就是南北朝对峙。当时的百姓,生在那国,就认那国为正统。作韵书的人,就拿他所生在国的首都的音定为标准音了。但是首都的音,其价值本来和各处的方音没有什么高下。要是遇到那些过于俚俗,不能行远的音,就不能完全依用,总得把各处的方音兼取几分。所以颜之推说“共以帝王都邑参校方俗,考核古今,为之折衷”了。

15.这期韵书的分韵分纽,究竟和第四期的《广韵》诸书怎样的不同,现在固然无从断定。但也不是绝无可考的;因为这一期的诗,现在存留的还很多,只要有人把这些诗中用韵的字,照顾炎武、段玉裁他们考《诗经》的韵的方法,排比起来,假定为若干韵部,这不是不可能的事。还有唐初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其中采取这一期的人所作的反切,又是非常之多。如能把他采辑出来,和《广韵》的反切参证,则这期的音,必可发明许多。

第四期的音

16.第四期,是韵书很完备的时期。这期有四部最有名的韵书,就是——

隋陆法言的《切韵》,

唐孙愐的《唐韵》,

宋陈彭年等的《广韵》,

宋丁度等的《集韵》。

17.这四部韵书,后面三部,都是《切韵》的变相,可以并作一起论。现在《切韵》和《唐韵》都已亡佚,就剩了《广韵》和《集韵》了。所以现存的韵书,以《广韵》为最古。

《广韵》卷首,刻有陆法言的《切韵序》和孙愐的《唐韵序》。陆序有云,“因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欲更捃选精切,除削疏缓”。照这两句话看来,知道陆氏审定音韵,是兼采南北之音的,不是以首都之音为标准的。这是和第三期不同的地方。

18.一国之中,语言统一,是很重要的事。所以对于不同的语音;在学理上虽然不能判断他们的是非;在应用上却不能不在这许多不同的音的中间,拣选一个,作为标准音。

这选音的时候,拿什么来作标准呢?我想,这是没有一定的,只能看当时的情形来定夺。所以如周朝的时候,是诸国并立,中国尚未一统。所谓“王室”也者,不过是诸国之中最强大的一国。这一国因为兵力强盛的原故,迫令别国去服从他,尊他为天子,服从他的政教;那么,全国的语音,自然就拿他的来作标准了。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全国又不统一,但是大家都是认己国为正统,目别国为僭伪。彼此既不相下,则定音的标准,只好各从其主。就是颜之推所谓“共以帝王都邑……为之折衷”的办法。所以那时候虽有韵书,虽有标准音,都是不止一个标准音。到了陆法言的时候,在政治上,南北是统一了,但是,南朝从魏晋以来将近四百年,是个独立国,他的文化,程度是很高的,和北朝是不相连络的;兼之对于声音的研究,南朝人又是特别擅长的。要是因为政治上统一于北朝,就定北音为全国的标准音,叫南人完全牺牲他研究了四百年的成绩,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切韵》只能兼采南北之音了。

19.孙愐的《唐韵序》里说:

陆生《切韵》,……随珠书类,虹玉仍瑕,注有差错,文复漏误。若无刊正,何以讨论?

《广韵》书首,即题“陆法言撰本”数字。那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的敕中说:

旧本既讹,学者多误。……爰择儒臣,……校雠增损,质正刊修。……仍特换于新名,……宜改为大宋重修《广韵》。

《集韵》卷首的《韵例》中说:

先帝(宋真宗)时,令陈彭年、丘雍因法言韵,就为刊益,景祐(宋仁宗)四年(1037),太常博士直史馆宋祁、太常丞直史馆郑戬建言,彭年、雍所定,多用旧文,繁略失当。因诏祁、戬与国子监直讲贾昌朝、王洙同加修定;刑部郎中知制诰丁度、礼部员外郎知制诰李淑为之典领。今所撰集,务从该广。

照此看来,可知《唐韵》、《广韵》和《集韵》,对于《切韵》,不过加若干字,改几个音,于法言定韵的标准,是没有改变的。所以现在《切韵》虽亡,幸而《广韵》书在,我们尽可据了《广韵》当作《切韵》研究(本编所说《切韵》如何如何,都是据《广韵》说的。有时称《广韵》,有时称《切韵》,因为图称说的便利,所以名称不能一律)。

20.《切韵》这部书,因为是“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所以前乎《切韵》的周汉六朝之音,后乎《切韵》的元明清和现代之音,大致都不出《切韵》的范围。我们现在无论考求周汉的古音,或说明现代的国音,都该拿《广韵》作为重要的参考书。

21.唐朝末年,有守温定《三十六字母》这是专门讲“音纽”的。和《广韵》合起来研究,可以明白当时的音纽和韵部。不过《广韵》里的音纽,和守温《字母》不尽相同(《切韵》和《广韵》也有不同),所以守温《字母》,虽然是这第四期中专讲音的东西,但是这一期的音,不能完全拿《字母》来包括。这其间的异同,在第五讲里说明。

第五期的音

22.第五期的标准音,与第四期大不相同。你想,《切韵》这部书,是作于南北初混一的隋朝,历经唐宋两代,七百年间,政治有改变,文学有革新;那么,这标准音自然也发生变迁了。

怎样的变迁呢?就是把隋唐以来兼采南北的标准音,变为偏重北音的标准音了。现在把他分开讲一讲。

23.(ㄅ)政治的改变。自从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以后,直到蒙古可汗统一中国,这三百余年间,外族的势力,一天一天的强盛,起初是割地,中间是分了半个国家去,最后竟灭了中国,进来作中国的皇帝了。这割让的,都是北方的土地;元朝的首都,就是现在的北京。外族对于中国,能由侵略土地而到了占领全国,则势力的雄伟,自不待言。当时中国的百姓,震于他们“长驱直入”之势,俯首投降,又作他们的官吏,则语言的声音,自然就跟着他们改变了。他们的首都,就是他们的势力的中心点。首都的语音,就是他们的官话。汉人仕于其朝者,自以能讲官话为荣。归乡以后,再把官话来夸耀乡里;乡里的人,“情钟势耀”,彼此学习官话,这都是意中所有的事。因为这么一来,首都的官话的音,自然渐渐的成为标准音了。

24.(ㄆ)文学的革新。陆法言作《切韵》,其用意在乎审定声音,并非为作诗者押韵之用。他的序说里说,“欲广文路,自可清浊皆通;若赏知音,即须轻重有异。”因此,他所分的二百六韵,其中有若干韵列字甚少。唐朝以诗赋取士,拿《切韵》作为“诗韵”用,就不得不把那些字少的韵和别的韵合用,以便押韵了。那主张把(切韵)里若干韵合用的人,唐朝有个许敬宗,宋朝有个贾昌朝。二百六韵,经许、贾两人的合并,实际上只有一百七韵了(南宋末年,有个刘渊,他把这合用的各韵,老老实实并合为一百七韵。元朝又有个阴时夫,他把一百七韵中又并了一韵,成为一百六韵。均详第五讲)。这一百七韵的合用,全是卤莽灭裂归并的:尽有母音同的韵不合用,母音异的韵反合用的;于音理上和自然的语音上都说不过去,只有那些爱作律诗和绝句的人遵用他便了。宋朝的词,是当时的新文学。因为其中多用当时的活语言,并且还要合入乐器的原故,就不能用这种不合音理不合自然语音的韵了。所以词的用韵,别有一种面目,和那一百七韵的固然不同,就是和《切韵》也不相同,大概是依着当时的语音用韵的。据此看来,可见宋朝的音已经和《切韵》不尽符合了。到了元朝,北曲大兴。作北曲的人,几乎都是北方人。曲中文句,都是用北方的语言作的,则押韵的字,当然是纯粹用北音,决无再守《切韵》以来的归韵之理。后来北曲作得多了,周德清据了来作《中原音韵》,于是元朝的标准新韵书就出现了。

北音在政治上认他为一种很漂亮的官音,在文学上又认他为一种很有价值的新韵。因为这两个原故,渐渐就成为全国的普通语音了。

25.《中原音韵》初出的时候,社会上未必就公认他为一种新韵书,不过当他一种“曲韵”便了。可是大家讲话的声音,于不知不觉之间,早已同化于北音,早已默认北音为标准语音,——不过他们虽然默认,他们自己还没有知道罢了。所以到了明朝,那部奉旨编纂的《洪武正韵》,竟用了《中原音韵》来作蓝本。

26.明清两代的文学,除了几部好的小说以外,简直说不上什么。那班“古典派”的诗人,守住“烧料”的主义,于是排斥《洪武正韵》等书的韵,仍守唐宋的韵——不是《切韵》,就是那阴时夫的韵。他们以为如此,则可以保存旧韵了。然而无聊文人对于旧韵,虽时时争持于纸上,而实则节节失败于口中。不但一般人的口不肯服从他们,就是他们自己的口,也拗不过环境的势力,不能依着阴时夫的韵读书讲话。所以他们虽然“痛斯文之将丧”,终不能“回既倒之狂澜!”到了现在,制定国音,还是沿用《中原音韵》和《洪武正韵》一系的音。

第六期的音

27.第六期,就是现代了。现在的标准音,就是注音字母。

1913年,教育部召集读音统一会,由各省选派代表,并延聘通人,商订全国公用的标准音。结果,即制定三十九个注音字母;并取《音韵阐微》(清雍正时的韵书),于其中选取六千五百余字,审定他的读音,注上注音字母。这注音字母是全国公用的音,也可以称为“国音字母”。

会事既毕,即由会中将审定的六千五百余字,编成《国音字典》,并将《音韵阐微》中未曾审定的六千余字,也比照已审定的注上读音。此外还加上普通应用而为《音韵阐微》所无的六百余字。

28.注音字母定音的标准,虽然本于《中原音韵》以来的韵书,可是这样制造记号以表声音的方法,却为前此所未有。这是中国表音方法的大进步!

以前表音的方法:表明一个字的音,是用反切的;表明许多同母音的字,是用韵书的。这反切所用的字和韵书的韵目,还是汉字。因为不知汉字的音,所以才用反切,才分韵部,乃反切和韵目仍用汉字,则对于不识字的人,毫无用处。这是中国以前表音方法的大缺点。现在有了这种音标的记号,则今后对于文字容易认识,对于音读也容易统一了。

29.从元明以来,虽说因为政治和文学上的关系,北音成了全国的普通语音,但绝不是以纯粹的首都的音为标准。这是因为首都的音不能完全采用的原故(详14节)。《中原音韵》大概就是如此。《洪武正韵》,因为是一代官书,所以更不能不“参校方俗,考核古今”。到了现在的注音字母,还是如此。当读音统一会开会的时候,劳乃宣氏曾经发表过一篇意见书。他主张取全国中最多数和纽韵最简少之音,合于上列二条件之音,就是直隶、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东三省及江苏、安徽北部之音,所以国音应该以此类之音为标准(原文详载第三讲中)。后来审定国音的结果,即从劳氏之说。

30.上面所述的六期,又可以括为四期,就是——

第一第二合为一期,以第二期包括于第一期之中。这期的音,以形声字的“声母”为根据。

第三第四合为一期,以第三期包括于第四期之中。这期的音,以韵书为根据。

第五期的音,还是以韵书为根据,不过这期的韵书,和前期大不相同了。

第六期的音,以音标为根据。

31.本编就这四期,分成四讲。每讲说明那期的音韵和他期不同之点。因为国音字母是今后通用的音标,所以首先讲述。次讲元明之音,次讲三十六字母和《广韵》二百六韵,未了讲近人所假定周秦古音的纽韵。各期的纽目韵目,都用国音字母和他对照,以明其异同。又因为以前的纽韵,有些音为现在所不用的,注音字母中未制字母,所以又列罗马字母,藉以明其音读。

同类推荐
  • 误我浮生,匆匆那年

    误我浮生,匆匆那年

    这是一个与青春用力告别的时代。《致青春》、《后会无期》、《匆匆那年》等电影让多少人热泪盈眶,道出70、80甚至90后的心声;《谁的青春不迷茫》、《你的孤独,虽败犹荣》、《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等书籍又让多少后青春的人们热血沸腾,怀念那些懵懂却又义无反顾的岁月;《误我浮生,匆匆那年》与其说是一本与青春告别的书,不如说是与青春握手言和的书。那些爱恨、纠结、痴恋、欲望、执念、假象,都被岁月洗涤,被温暖相拥,我们终于懂得,匆匆那年的一切皆是机缘巧合,一切也终将妥帖安放。
  • 金紫宰相

    金紫宰相

    《金紫宰相》主要表现了晚唐文宗、武宗时期,灵州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保障“丝绸之路”畅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金紫宰相裴度、李德裕、宋中锡,以及义士张议潮等人,在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的错综复杂的斗争中,所展示出的个人风采。
  • 中西文学与哲学宗教

    中西文学与哲学宗教

    该书是一部全面系统地论述文学与哲学宗教关系的专著,是比较文学跨学科与跨文化研究的新收获,对于文艺学、中国现代文学和鲁迅研究等相关学科都提出了新颖独到的见解。作者在探讨文学与哲学宗教关系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的热点讨论之中,该书中有相当长的篇幅是与另一位学者刘小枫就基督教在中国的文化位置展开的对话讨论。收入书中的相关文章在著名的“文化研究”网站连载后在学术界引起了较为广泛的争论,光明日报等报刊也先后发表有关此书的访谈。
  • 燕台随笔

    燕台随笔

    这是一本别具一格又不同凡响的随笔。它只有八章、六十篇短文,但它的题材是多样的,有政治随笔、思想随笔、研究随笔,也有传统的游记和亲情文章。它的写法是多变的,有的是一泻千里的滔滔政论,有的是心思缜密的论说,有的又是潺潺流淌的美文。而不论是何种题材和笔法都是照亮人心的一束阳光。
  • 山野的月色

    山野的月色

    《山野的月色》是“中国新锐作家当代文学典藏”系列之一。《山野的月色》收录了黄忠龙多年来创作发表的散文作品,内容包括《瓦房的天空》、《乡村戏台》 、《老堡子》、《老作坊》、《老井》、《粮食》、 《灰骡子》、《补丁》、《统销粮》、《土屋》、《 手推车》、《购货证》、《老广播》等。
热门推荐
  • 亿万首席追妻令

    亿万首席追妻令

    她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千金大小姐,结果就因为她保守、不爱打扮,被男友抛弃。一气之下,童依琳让母亲安排了宴会,不就是进入上流社会嘛,她会让他知道什么叫悔不当初。可是,这个莫名冒出来的男人是闹哪样?腹黑、霸道、毒舌、花心,明明一无是处,为什么她就是对他讨厌不起来?“奶牛妹,既然你这么急于求嫁,哥可以勉强收了你,你又何必找那么猥琐的男人。”“他再猥琐也比你这色狼强。居然连对配奶牛种都擅长。”“哈……要不然怎么会对奶牛妹你了如指掌呢?”
  • 许以晴深

    许以晴深

    祁邵川是许晴心头的一根刺......当那天,这根刺扎穿了许晴的心脏,让她鲜血淋漓的时候,她就彻底失去了爱一个人的能力。但如果所有的一切重新来过,许晴兴许还是会这么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三国不相信眼泪

    三国不相信眼泪

    看三国,分与合。为野心连年烽火,拆家破国。屠刀起,人头落。
  • 夫复不何求

    夫复不何求

    她,是来自二十一世纪名校高材生,然而,却落得穿越的命运,成为高官世家千金,沦落为政治棋子。他,是战无不胜,军功赫赫,英姿卓越,威风凛凛的将军,是无数闺中少女梦寐以求的夫君。战场上他运筹帷幄,决战千里。却偏偏对她毫无办法。她,是皇上最为宠爱的掌上明珠,却因为父亲是皇上,不能爱及所爱,却又不甘于命运,势要争取属于自已的幸福。他,家世显赫,文彩风雅,当朝最为年轻最为有学问的太傅,饱读诗书,自以为能看透一切,却看不透一个情字。
  • 非你不爱:总裁的独家盛宠

    非你不爱:总裁的独家盛宠

    林依依觉得此生再没有这么丢人过的了!本是被迫去陷害姐姐的老板,却没成想自己的二百五眼睛认错了人,饿虎扑食般搂着个陌生男人的脖子不撒手!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这下糟了,她摊上事了,摊上大事了!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清微玄枢奏告仪

    清微玄枢奏告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魔族启示录

    魔族启示录

    摊上个奇怪的监护人,对于身无长处的丁铭晨来讲已经够受的了,然而面对监护人的突然失踪,快递上门的美女黑天使,突然出现的各种魔族,丁铭晨这个平凡男不得不成长起来。身具魔族血脉,是堕落,还是掌控。面度魔神的苏醒,是臣服,还是反抗。他为了守护身边的一切,将不断战斗下去。
  • 元灵之巅

    元灵之巅

    元灵大陆,这是一个神秘的大陆,自从当年圣战过后,就隐世于茫茫宇宙,销声匿迹,唯有坚强不屈的人类活了下来。
  • 美女总裁老婆

    美女总裁老婆

    获得魔神传承,从此开启争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