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48900000038

第38章 答顾颉刚先生书(1)

《答顾颉刚先生书》一九二三年六月十日初刊于《读书杂志》第十期。

答顾颉刚先生书

颉刚先生:

先生所说“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一个意见,真是精当绝伦。举尧、舜、禹、稷及三皇、五帝、三代相承的传说为证,我看了之后,惟有欢喜赞叹,希望先生用这方法,常常考查,多多发明,廓清云雾,斩尽葛藤,使后来学子不致再被一切伪史所蒙。我从前以为尧舜二人一定是“无是公”、“乌有先生”。尧,高也;舜,借为“俊”,大也(《山海经》的《大荒东经》作“帝俊”),“尧”、“舜”的意义,就和“圣人”、“贤人”、“英雄”、“豪杰”一样,只是理想的人格之名称而已。中国的历史应该从禹说起。各教都有“洪水”的传说,想来是实有其事的,大概洪水以前便全无历史可稽了。尧、舜这两个人,是周人想象洪水以前的情形而造出来的;大约起初是民间的传说,后来那班学者便利用这两个假人来“托古改制”。这类把戏,其实早被韩非戳破了,只因秦汉以后的学者太无见识,糊里糊涂地相信这是真人真史,直到康有为作《孔子改制考》,才把它弄明白了。今读先生之论,证以《长发》和《蹠宫》两诗,方知连禹这个人也是很可疑的了。王静安说《商颂》是西周中叶宋国人的作品,此说我不以为然。王氏不信卫宏《序》以《商颂》为商诗之说,固然不错;以“景山”及人名、地名、用语、称名等等证明它是宋诗,尤为卓识。但王氏所举与《商颂》“语句相袭”的《苌楚》、《隰桑》、《石鼓文》、《云汉》、《烝民》、《常武》、《江汉》、《采芑》诸周诗,虽旧说以为宣幽时代的作品,然我却不敢贸然相信,况王氏又说,“其为《商颂》袭《风雅》,抑《风雅》袭《商颂》,或二者均不相袭而同用当时之成语,皆不可知”,则王氏本未尝以此等词句相像为《商颂》是西周时诗之证。但王氏又说,“《鲁颂》之袭《商颂》,则灼然事实。夫鲁之于周,亲则同姓,尊则王朝,乃其作颂不摹《周颂》而摹《商颂》,盖以与宋同为列国,同用天子之礼乐,且《商颂》之作,时代较近,易于摹拟故也。”因此断定:“《商颂》盖宗周中叶宋人所作以祀其先王,正考父献之于周太师,而太师次之于《周颂》之后,逮《鲁颂》既作,又次之于《鲁》后。”他这种证据是不能成立的。他说《鲁颂》袭《商颂》之为“灼然事实”,大概是根据《法言》“公子奚斯尝睎正考甫矣”一语,所以他断定《鲁颂》“徂徕之松,新甫之柏”是拟《商颂》“陟彼景山,松柏丸丸。”但杨雄这种话实在没有做证据的价值。其他什么“同为列国”,什么“同用天子之礼乐”,什么“时代较近”,更是臆测无据之谈。盖王氏虽不信卫《序》,但极信《国语》“正考甫校(王氏读为‘效’,解为‘献也’)《商颂》于周太师”之说。我却以为《国语》这句话也不可轻信,因为用了“太师”和“校”这些字样,很有汉朝人的色彩。据我看,还是《史记》说《商颂》是宋襄公时的诗的话比较地近情。因为《商颂》中夸大之语甚多,极与《鲁颂》相像。魏源《诗古微》因《鲁颂?蹠宫》有“荆舒是惩”及《商颂?殷武》有“奋伐荆楚”之语,说,“召陵之师,为中夏攘楚第一举,故鲁僖宋襄归侈厥绩,各作颂诗,荐之宗庙”,其说似乎有理。还有一层,《商颂》文笔非常之畅达,实在不像东周以前的作品。我这意见,虽与王氏不同,然对于先生“商族认禹为下凡的天神,周族认禹为最古的人王(有天神性的)”这个意见并无冲突;而且我这种讲法,与先生所说“可见《生民》是西周作品,在《长发》之前,还不曾有禹一个观念”的话尤觉契合。

伯祥兄说禹或是龙,此可备一说。先生据《说文》云“从”,而想到“”训“兽足蹂地”,以为大约是蜥蜴之类,窃谓不然。《说文》中从“”的字,甲文金文中均不从“”(如“禽”、“萬”、“”、“獸”诸字)。那“象形,九声”而义为“兽足蹂地”之“”字,殆汉人据讹文而杜撰的字。

我很喜欢研究所谓“经”也者,但我是很“惑经”的。我在十二年前看了康有为的《伪经考》和崔觯甫师的《史记探源》,知道所谓“古文经”是刘歆这班人伪造的。后来看了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知道经中所记的事实,十有八九是儒家的“托古”,没有信史的价值。近来看叶适的《习学记言》,万斯同的《群书疑辨》,姚际恒的《诗经通论》和《礼记通论》(在杭世骏的《续礼记集说》中),崔述的《考信录》等书,和其他书籍中关于“惑经”的种种议论,乃恍然大悟:知道“六经”固非姬旦的政典,亦非孔丘的“托古”的著作(但其中有后来的儒者“托古”的部分;《论语》中道及尧、舜、文王、周公,这才是孔丘的“托古”),“六经”的大部分固无信史的价值,亦无哲理和政论的价值。我现在以为——

(1)孔丘无删述或制作“六经”之事。

(2)《诗》、《书》、《礼》、《易》、《春秋》本是各不相干的五部书。(《乐经》本无此书)

(3)把各不相干的五部书配成一部而名为“六经”的缘故,我以为是这样的:因为《论语》有“子所雅言,诗、书,执礼”和“兴子诗,立于礼,成于乐”两节,于是生出“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史记?孔子世家》)之说,又因此而造出“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礼记?王制》)之说。这一来,便把《诗经》、《尚书》、《仪礼》三部书配在一起了。因为“乐之原在《诗》三百篇之中,乐之用在《礼》十七篇之中”(邵懿辰《礼经通论》说),故实虽三部,名则四部。又因为孟轲有“孔子作《春秋》”之说,于是又把《春秋》配上。惟何以配入《易经》,我现在还没有明白。先生如其知道,请告诉我。

(4)“六经”的配成,当在战国之末。“六经”之名,最初见于《庄子?天运篇》。又《庄子?天下篇》先说“诗、书、礼、乐、邹鲁之士搢绅先生多能明之”,下又胪举“诗”、“书”、“礼”、“乐”、“易”、“春秋”六个名目而不云“六经”。案,《庄子》中可信为庄周自作者,惟“内篇”七篇而已。《天运》在“外篇”,《天下》在“杂篇”,皆非庄周自作,当出于战国之末。

(5)自从“六经”之名成立,于是《荀子?儒效篇》、《商君书?农战篇》、《礼记?经解》、《春秋繁露?玉杯篇》、《史记》(甚多)、《汉书?艺文志》、《白虎通》等,每一道及,总是六者并举;而且还要瞎扯了什么“五常”、“五行”等等话头来比附了!(到了刘歆等“古文家”出来,又在那五部书外加一部《周礼》。至于《春秋三传》、《小戴礼记》以及《论语》、《孝经》、《尔雅》、《孟子》等书,自来皆认为“传记”,故流俗所谓“七经”、“九经”、“十一经”、“十三经”也者,都可用“六经”之名赅之。)

我们要考孔丘的学说和事迹,我以为只有《论语》比较的最可信据。我现在把《论语》之中与所谓“六经”有关的话分别记出如下:

关于《诗》的有十八则:

A.《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学而》)

B.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

C.“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八佾》)

D.“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八佾》)

E.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八佾》)

F.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述而》)。

G.《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泰伯》)

H.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

I.子曰:“师挚之始,《关睢》之乱,洋洋乎,盈耳哉!”(《泰伯》)

J.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子罕》)

K.“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罕》)

L.“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罕》)

M.南容三复“白圭”。……(《先进》)

N.“诚不以富,亦只以异。”(《颜渊》)

O.子曰:“诵《诗》三百,……”(《子路》)

P.……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季氏》)

Q.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阳货》)

R.子谓伯鱼曰:“汝为《周南》、《召南)矣乎?……”(《阳货》)

关于《书》的有四则:

A.《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为政》)

B.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述而》)

C.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泰伯》)

D.《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宪问》)

关于乐的有六则:

A.子语鲁太师乐,……(《八佾》)

B.子谓《韶》,……谓《武》,……(《八佾》)

C.子在齐闻《韶》,……(《述而》)

D.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

E.子曰,师挚之始,《关睢》之乱,洋洋乎盈耳哉!(《泰伯》)

F.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子罕》)

关于《易》的有三则:

A.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述而》)

B.“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路》)

C.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宪问》)

总说的有三则:

A.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述而》)

B.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

C.曰:“学《诗》乎?”……曰:“学礼乎?”……(《季氏》)

关于礼的话,《论语》中虽然很多,但大都是论礼意的,和《仪礼》全不相干。(“射不主皮”,“揖让而升,下而饮”等语,后人虽可引《仪礼》来附会,但不能说这是孔丘引《仪礼》的证据。)

关于《春秋》的话,简直一句也没有。“答子张问十世”和“答颜渊问为邦”两节,今文家最喜征引,说这是关于《春秋》的微言大义,但我们仔细读这两节话,觉得真是平淡无奇,一点也看不出是什么“非常异义可怪之论”;而且《春秋经》、《公羊传》、《春秋繁露》中也并没有和这两节相同或相近的话。这样一件大事业,《论语》中找不出一点材料来,不是极可疑的吗!

《论语》中说到《诗》的最多。其中P或不足信(崔述说),G远在孔丘之后,将这两则除开不算外,还有十六则之多。这十六则之中,找不出一点删《诗》的材料来。A、B、C、E、I、K、M、N、R所引的诗句或篇名,都在今本《诗经》这中,仅D与L为“逸诗”(D为逸诗,说见后),则孔丘所见的《诗》,实与今本相差不远。(若说完全一样,则亦决无此理;即使数目相当,而经二千余年的写刻,内容的亡逸和增窜是必不能免的。)再看B与O,则孔丘所见的《诗》,原来只有三百篇,并非删存三百篇,这是以前已经有好多人说过的了。只有J中有“乐正,《雅》《颂》得所”的话,但这话是论乐,不是论《诗》;就算是论《诗》,至多也不过说他编定诗篇次序,决不能作为删《诗》的证据。我想孔丘如果曾经删《诗》,则《郑风》必在被删之列,因为他是主张“放《郑》声”的(前人有谓“声”是“乐”,不是“诗”,这是要想曲为弥缝而又强作解人的议论);而且若照秦汉以来的儒者那样用“圣道”、“王化”来论《诗》,则王柏、阎若璩、万斯同的话真是一点不错,因为必须将《诗经》如此删改,然后可以免于邪僻淫乱而合于圣道王化也。

关于《书》的四则,也找不出一点删《书》的材料来。除B以外,都是引《书》。但很古怪:三次引《书》,都不在二十八篇之内。照此看来,现在这二十八篇“今文《尚书》”恐怕与孔丘所见的《书》很不相同。

乐无经,则关于乐的六则似乎不必去讨论它了。但就F看来,倒是这个没有经的乐是经过孔丘的整理的。

关于《易》的虽有三则,但这三则不特不足以证明孔丘曾经赞《易》,而且反足以证明孔丘与《易》无关。A的文句,《鲁论》与《古论》大异。今本出于郑玄,郑于此节从《古论》读。若《鲁论》,则作“五十以学,亦可以无大过矣”(见《经典释文》)。汉《高彪碑》,“恬虚守约,五十以学”,即从《鲁论》。我以为《论语》原文实是“亦”字,因秦汉以来有“孔子赞《易》”的话,故汉人改“亦”为“易”以图附合。《古论》是刘歆伪造的壁中经,固不足信;但此字之改,却并非始于《古论》,因为《史记·孔子世家》已经作《易》了。大概汉人初则改“亦”为“易”;继则将《论语》此节改成《史记》的“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这种改变,原意殆想将《论语》此节作为赞《易》之证。不料偶不经心,留下一个大漏洞:他们说孔丘暮年归鲁以后删订“六经”,其时他已在七十岁左右,于是《论语》中“五十”两字便讲不通了,什么“或五年或十年”,什么“用五用十”,或改作“卒”,或改作“吾”,讲来讲去,终难圆谎!B只引《恒卦》的爻辞,也与赞《易》无涉。至于C的曾参语,在《易》为《艮卦》的《大象》,但多了一个“以”字,作“君子以思不出其位”,这明明是作《大象》者袭曾参语而加一“以”字,使与别卦《大象》的词例一律。崔述曾据此以为《象传》出于孔丘以后之证。这岂非反足以证明孔丘与《易》无关吗?

同类推荐
  • 一世珍藏的诗歌200首

    一世珍藏的诗歌200首

    中外诗歌浩如烟海,古史诗、叙事诗、抒情诗种类繁多,争奇斗艳。本书仅选录了文艺复兴以来并经过了数代读者检验的部分中外诗歌名篇(不含中国清代以前诗歌)。在长长的诗歌长河中,这些诗歌名篇是语言的精华,智慧的结晶,思想的花朵,情绪的珍珠。它沉淀着人类的苦难与欢乐、幻灭与梦想、挫折与成功,折射着人类精神结构中永恒的尊严和美丽,体现了人类追求真善美、扬弃假恶丑的执着意念和高尚情怀。人,寄居在大地之上,处身于喧嚣的世界,需要这甘甜的蜜汁滋养。中外诗歌遗产需要继承和发展,首先就需要阅读。阅读是一种感悟心灵的精神活动。
  •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凡尘清唱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凡尘清唱

    收录了多位名家的山水游记和旅行随笔,他们对遥远的故乡有无限眷恋,他们对壮美河山有无限热爱,他们在晨曦中聆听乌儿的鸣唱,他们在夕阳下眺望凡尘都市……他们一路行走,留下一路芬芳美文,让我们沉浸其中,呼吸一下江南潮湿温润的空气,感受一下北方人的豪爽气魄!
  • 与诗人对话

    与诗人对话

    一名真正的作家、学者在我的心里是神圣的、崇高的,那种敬意用我平实的文章是难以言表的。或许在准诗人的眼里,网络诗歌也许算不上真正的诗歌,但就这样不成熟的诗歌在网络里却有自己的流行的速度和市场。它不讲究诗歌的倾向,只为了心灵和心灵的碰撞,这就是诗人心理情绪的发泄,或许就是真情实感自然流露的那种。虽然大多数的诗歌写得很不正规,但一定是真实心情的表达,正如当年席慕容和汪国真的白话诗,那时候每个青年都喜欢,现代人都喜欢用这种简单的诗文抒发自己的情感。而网络诗歌实质的效应,说到家就是它的实用性和交谊性。
  • 荒凉的白纸

    荒凉的白纸

    《荒凉的白纸》收到高维生发来的10卷《独立文丛》电子版,我躲在峨眉山七里坪连续阅读了三天。三天的白天都是阴雨,三天的夜晚却是星光熠熠。我在山林散步,回想起散文和散文家们的缤纷意象,不是雾,而是山径一般的韵致。
  • 丁玲精选集

    丁玲精选集

    20世纪是一个不寻常的世纪。20世纪的社会生活风云激荡,沧桑巨变,20世纪的华文文学也波澜壮阔,气象万千。上承19世纪,下启21世纪的20世纪华文文学,在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连接和与时代情绪的遥相呼应中,积极地开拓进取和不断地自我革新,以其大起大伏、大开大阖的自身演进,书写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华彩乐章中光辉灿烂的一页。这是一个古老民族焕发出青春活力的精神写照,更是一笔浓墨重彩、彪炳史册的文化财富。20世纪的华文文学必将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的重要构成为后世所传承,20世纪的那些杰出的华文文学作品必将作为经典为后人所记取。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迭天纪

    迭天纪

    世界既然有创世神,自然,也就有灭世神。既然,你可以创造这个世界,我,就可以毁灭这个世界。既然,这个世界容不下我,那我,就毁灭这个世界。
  • 青梅竹马之温一壶月光下酒

    青梅竹马之温一壶月光下酒

    我从来不知道我会如此爱你,从刚看到你那时起,一眼便是一生。余生,我来陪你好不好?
  • 一曲浮生

    一曲浮生

    沐白栀,曾经世称罗刹妖刀。死而复生,为看破红尘而踏入盛世。但是等等,说好的看破红尘呢?一个两个是想干嘛?
  • 蓝颜

    蓝颜

    就是一个孤独症女生喜欢上了个富二代,富二代喜欢白富美,有一天孤独症女生遇到了富二代的双胞胎哥哥。
  • 外道之王

    外道之王

    已暂停更新,自会有缘再见。新书正在撰写之中,希望各位朋友大力支持。
  • 最强仙府系统

    最强仙府系统

    【超级系统爽文】脚下是七彩祥云,手中是诛仙剑身上是金甲圣衣,后背是诸天神佛有了最强仙府系统的江天,从商店模式买到了吃下第一口,就能给人带去超能力的【恶魔果实】。身怀【九头尾兽】一念之间变身【死神,白一护,头牛一护】!脚踏九天十地,打怪升级!
  • 杂纂二续

    杂纂二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之异国爱

    重生之异国爱

    一名现代杀手,在一次任务中为救和自己命运很像的一个孩子牺牲生命,误穿到一个未知的国度,想要知道会发生什么,就加入书架,慢慢看。
  • 涅槃宗要

    涅槃宗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