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53800000030

第30章 1827年(8)

就世事无常这个话题,我们心绪挺好地说笑了几句,随后又拿起库德莱的草图,欣赏他用英国铅笔画下的细腻而有力的线条;它们像是对主人百般顺从,把他的想法不差分毫地在纸上表现出来了。

由此又把话题引向了素描;歌德给我看一位意大利大师的杰作,题材是小耶稣在神庙里被一群学者围在中间。他在旁边摆了一幅按照这素描完成的铜版画,结果一对照观察便发现许多差异,而且无不说明原来的素描更加高明。

“最近一段时间我挺走运,”歌德说,“很便宜地买到了许多著名大师的素描。这样的画作价值难以估量,不只因为它们表现出了艺术家纯粹的精神追求,还因为它们把我们直接带进了艺术家进行创作那一时刻的氛围情绪。神庙里的小耶稣这幅素描,它所有的线条都表现出艺术家心灵的极端宁静、坚定、欢快、明朗,我观赏着这幅画,同样健康有益的情绪便会潜入我们心中。再者,造型艺术有一个大优点,乃是纯客观性的,既能够吸引我们,又不使我们的感情过分激动。这样一幅作品立在我们眼前,它要么一声不响,要么发出坚定鲜明的声音。一首诗则相反,它给人的印象要模糊得多,激起的情感因人而异,随听者气质和禀赋的变化而变化。”

“最近几天我读了一本不错的英国小说,”我接过话头,“斯莫莱特的《罗德里克·兰登》给人的印象近乎于一幅出色的素描画。直截了当地描述,毫无一点多愁善感的痕迹,真实生活原原本本地显现在你面前,常常令人十分反感和厌恶,但整体始终给人明朗的感觉,因为是彻头彻尾的现实。”

“我常听见人夸奖《罗德里克·兰登》,”歌德说,“也相信你对它的评价;不过我从来没读过这本小说。你知道约翰逊的《阿比西尼亚拉塞拉斯王子传》吗?你不妨也读一读,然后告诉我你对它的看法。”

我答应照办。然后告诉歌德:“读拜伦爵士的作品,我也经常发现有这种直截了当的描述,让我们面对事物本身而不挑动我们内心的情感,就像一位大师画的素描。特别是《唐璜》,这样的地方很多。”

“是的,”歌德说,“在这点上拜伦爵士很伟大;他描述事物犹如信手拈来,却又真实到极点。《唐璜》我知道不多;可记住了他别的一些诗里有许多这样的地方,特别是描写大海的片断,蔚蓝色的茫茫远方一叶帆影时隐时现,实在是太美了,叫读者仿佛自己也漂浮在海上。”

“在他的《唐璜》里边,”我说,“我特别欣赏他对伦敦的描写,笔调轻松的不多几行诗,伦敦城恍然间便活现在我眼前。他压根儿没有为什么有诗意什么没诗意伤透脑筋,而是遇见什么就抓住什么,就描写什么,不怕是理发铺窗口边上鬈曲蓬松的假发套,不怕是正在给路灯上油的工人,见到啥就写啥。”

“我们德国的美学家经常谈论题材有诗意和没诗意,”歌德说,“他们在一定意义上尽管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但是归根到底,只要诗人自己能正确处理,就没有任何现实的题材不富有诗意。”

“完全正确!”我应道,“我希望,这一观点能成为大家的座右铭。”

随后谈到拜伦的诗剧《福斯卡里父子》,我认为,拜伦塑造了一些十分杰出的女性。

“他塑造的女性确实不错,”歌德说,“可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她们也是唯一剩下来供我们灌注自己理想的容器。对男人已经一筹莫展;在阿喀琉斯这位最勇敢的战士和尤利西斯这位最聪明的智者身上,荷马已经穷尽男人的所有优秀品格。”

“另外,”我接着说,“《福斯卡里父子》自始至终都有酷刑的描写,颇有些令人恐怖,真难理解为了写这部诗剧,拜伦的内心竟能长时间忍受这样的折磨。”

“这完全是拜伦的气质使然,”歌德道,“他一直有自虐倾向,因此特别爱写这类题材,你看看他所有的作品吧,几乎没有一部内容是轻松愉快的。不过《福斯卡里父子》的艺术手法同样值得称赞,是不是?”

“非常出色喽,”我回答;“一字一句都铿锵有力,都意味深长,都直奔主题,正如迄今为止,我在拜伦的诗里还未发现过一行败笔。我总是仿佛觉得看见他正从海浪中冲出来,那么神清气爽,那么充满原始的创造力。”

“你说得完全对,”歌德说,“情况正是如此。”

“读他越多,我越钦佩他的伟大天才,”我继续说,“您做得很对,在《海伦》那一幕为他树立了一座不朽的纪念碑。”

“除了拜伦,”歌德说,“我再找不到其他任何人来作近代文学的代表啦;他毫无疑问应被视为本世纪最伟大的天才。再说哩,拜伦既非古典,也非浪漫,而就像是眼前的今日本身。我必需的正是这样一个诗人。还有他永不满足的天性和导致他在密梭隆基毁灭的好斗倾向, 也完全符合我的需要。写一篇论文来纪念拜伦既不可取也不痛快;相反,时不时地对他表示一下敬意,在这里那里顺便提一提他,这样的做法我今后也不会放弃。”

既然已经提到《海伦》,歌德索性就继续谈下去。他说:

“我原本设想的结尾完全是另一个样子,我曾有过各式各样的设计,其中有一个已经很不错;只是现在我不想再泄露给你。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便有了拜伦爵士和密梭隆基,于是其他所有设想都放弃了。你肯定发觉了吧,合唱队在唱挽歌时完全变了调;在此以前是彻底的古典风格,或者说从不隐讳自己的女性气质,一到挽歌却突然严肃、深沉起来了,所唱的内容更是她们从来没想到,也不可能想到。”

“不错,”我回答,“我是发觉了;不过,自从我观赏了鲁本斯有双重阴影的风景画,自从我脑子里形成了虚构这个概念,对这类的手法就不再感到困惑了。这样的小矛盾既然能提高审美效果,就没什么好挑剔的。挽歌照样得唱;既然没有别的合唱队,就只好由姑娘们唱啦。”

“任随德国的评论家们发些什么令我惊讶的高论吧,”歌德笑道,“我怀疑他们有足够的自由精神和勇气,能对此忽略不计。理性之于法国人犹如路上的绊脚石;他们想不到幻想自有其规律,这些规律不可能也不应该受到理性的干预。即使通过幻想产生的事物在理性眼里永远都成问题,幻想也不必太当回事。这就是诗歌有别于散文的地方;散文总是由理性当家,也乐意和应该让理性当家。”

我庆幸能聆听这至理之言,并把它铭记在心。随后我起身告辞,因为已快晚上十点。我们促膝交谈一直没点蜡烛,夏夜的明月越过北边的埃特尔斯山,给我们送来了亮光。

1827年7月9日,星期一晚上

(法国人的婉转优雅和歌德的自由观)

我去歌德家,发现他正一个人在观赏以施托士收藏室的藏品做母本的石膏复制品。他告诉我:

“柏林的人很友好,把他们的全部收藏寄来给我观赏。这些漂亮东西我大部分都见过,不过这儿的却按照温克尔曼确定的顺序编排得有条不紊,很便于观察和学习;同时我还使用他写的说明,一当最近没有把握,就参考他的意见。”

我俩没谈多久,缪勒首相就走进来和我们坐在一起。他给我们讲了一些报纸新闻,提到动物园有一个看守,这老兄想吃狮子肉就把一头狮子杀了,然后给自己煮了一大块精肉。

“我真奇怪,”歌德听了说,“他怎么不杀一只猴子,猴子肉看上去可要细嫩可口得多。”

我们谈论野兽形象的丑陋,认为越是像人的动物,样子看上去越令人心里不舒服。

“我不理解,”缪勒首相说,“国君们怎么能容忍这样的动物在他们身边,不,也许甚至喜欢它们呐。”

“国君们叫那些讨厌的人折腾够了,”歌德说,“所以拿那些讨厌的动物来调剂一下心情,以毒攻毒呗。我们其他人理所当然地讨厌猴子和鹦鹉的叫声,因为我们看见它们待在了原本不该它们待的地方。设若我们骑着大象走在棕榈树下,在那样的情境中,我们就会觉得猴子和鹦鹉的存在理所当然,是的,也许甚至还会觉得它们模样逗人喜爱哩。可我已经说过了,国君们有理由以毒攻毒,用更讨厌的东西驱逐讨厌的东西。”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首诗,”我接过话头,“您本人也可能已经不记得了:

人们要是愿意变成野兽,

那就尽管把畜生领进门,

野兽慢慢不再令人讨厌,

咱们毕竟都是亚当子孙。”

歌德听得笑了,说:

“是的,确实是这样。一种粗鄙只能用另一种更加厉害的粗鄙驱赶走。我回忆起了早年的一段往事,那时候在贵族中确实还不时能碰见几个粗野得够戗的人,记得在一次优雅的聚会上,一位富有的贵族竟当着女士们的面满嘴脏话,搞得不能不听他大放厥词的同席宾客很不舒服,很是恼火。对他这种人好言相劝不起任何作用。于是坐在对面的一位先生采取了相反的手段,也放开嗓门儿吼了他一声粗话,把大家包括那个粗鲁家伙全都吓了一跳,他感觉给憋了气儿,从此没再开口。席间的谈话转而为优雅愉快,令在座诸君无不高兴;大伙儿心里明白,全靠那位行事果断的先生勇敢地扭转了局面,因此暗暗对他感激不尽。”

大伙儿拿这好笑的逸事开心了一阵子,然后缪勒首相就谈起巴黎的反对派和政府之间的争斗来。他几乎是逐字逐句地背诵出了一篇强有力的演说——一位勇敢无畏的民主党人在法庭上面对政府部长们为自己做的辩护。我们抓住机会,再一次对首相惊人的记忆力表示钦佩。歌德和缪勒首相就上述事件,特别是对限制新闻自由的立法问题,交谈和争论了很久。这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话题;在争论过程中,歌德始终表现得像一位温文尔雅的贵族,他的朋友则一如既往地坚定站在民众一边。

“我压根儿不替法国人担心,”歌德说,“他们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上,精神决不可能再被压制。带限制性的法律只会起好作用,何况限制又不涉及任何根本性的东西,而只针对某些个人。不着边际地反对一切,将乏味而无意义。限制却会迫使反对派变得聪明起来,这可太好啦。要是谁绝对正确,那他直率而粗鲁地发表意见尚可原谅。然而一派并非绝对正确,因为只是一派嘛,那么采用法国人历来擅长的婉转方式便更好些。我对自己的用人直截了当地讲:‘汉斯,帮我把靴子脱了!’他想得通。可要是面对一位朋友,我希望他帮我办这件事,我就不能这么直通通地讲出来,而必须以婉转而友善的方式打动他,使他心甘情愿替我效这个劳。强制能振奋精神,归根到底,我已说过了,对自由的限制我看甚至还可取哩。法国民族一直享有聪明机智的美誉,也配继续被视为这样一个民族。咱们德国人却有意见都喜欢直通通地讲出来,在婉转优雅方面还欠火候喽。

“巴黎的那些党派也许会比现在更伟大,”歌德继续说,“如果它们更加自由和自由主义一些,彼此之间更加尊重一些。他们有比英国人更高的世界历史眼光;英国人的议会只为对立的党派提供角力场,结果它们相互削弱,个别人纵有真知灼见也难成气候,肯宁这位伟大政治家所遭遇的刁难掣肘就是显著的例子。”

我们起身告辞,歌德却精神抖擞,谈兴不减,于是站着继续聊了一会儿。然后他才亲切地送别我们,我呢则陪着首相返回他的府邸。那天晚上夜色很美,我们边走边聊,谈了许多歌德的事情。我们特别津津乐道他那句“不着边际地反对一切,将乏味而无意义”。

1827年7月15日,星期日

(曼佐尼、卡莱尔、福凯和世界文学)

今晚八点去见歌德,发现他刚从花园别墅回来。他一见我就嚷道:

“你快瞧瞧,那儿摆着什么!一部三卷本的小说,而且是谁写的?曼佐尼!”

我翻阅这些装帧精美的书,读了里边给歌德题的词。我说:

“曼佐尼很勤奋啊。”

“是的,是挺勤奋,”歌德应道。

“对曼佐尼我一无所知,”我说,“只是最近再读了一次他写给拿破仑的颂歌的翻译,对它高度赞赏。每一节都是一幅画!”

“你说得对,”歌德接过话头,“颂歌真是精彩。可你发现德国有谁评价过它吗?简直就像根本不存在一样,然而它却是同类题材的诗歌中最好的一首。”

歌德继续读英国报纸,我刚才进屋时把他给打断了。我拿起一卷卡莱尔翻译的德国小说集,而且刚好是选收有穆塞乌斯和福凯作品的那卷。这位通晓德国文学的英国人,他总是亲笔替自己的译作撰写序言,介绍作家的生平,批评作家的创作。我读他替福凯写的译序,很高兴地发现他写的福凯生平既富有见地又相当深刻,批评的立足点则表现出对这位广受爱戴的作家高度理解,以及对其文学贡献细致而冷静的洞察。这位聪明的英国人一会儿把咱们的福凯比作一位歌手的嗓音,说他尽管音域不宽只能唱几个音,但这不多的几个音却至纯至美。随后为了继续发挥自己的思想,卡莱尔又从教会找来比喻,说福凯在文学教会中尽管不占有大主教或其他高级教士的位置,只满足于当一名乡村神甫,但是虽说职位不高,他却表现优异。

在我读卡莱尔的这篇译序的时候,歌德自己退进他在后面的房间去了。他派用人来邀请我跟着也过去一下,我照办了。

“来我这儿坐一会儿,”他说,“咱们再谈一谈。这里也刚收到一部索福克勒斯的翻译,读起来挺好,看样子是很不错的;我想拿它跟索尔格的译文对照一下。喏,你对卡莱尔有什么说的?”

我告诉他我读了卡莱尔写福凯的那篇文章。

“是不是非常棒?”歌德问。

“是的,海峡那边也有一些了解和重视咱们的聪明人。”

“还有,”歌德继续说,“在其他专业里咱们德国人也有不少大家。我在《柏林年鉴》读到一篇某位历史学家关于施罗塞的评论,写得好极了。作者署名亨利希·勒奥,对他我一点没听说过,咱们必须打听出来。他站得比法国人还高,以历史的眼光看这就了不起。法国人过分执著于现实,有碍脑子进行思维;这位德国人呢在驰骋思想方面却全然无所拘束。对于印度的种姓制度,他提出了一些精辟的观点。人们总是对贵族制和民主制喋喋不休,其实是蛮简单:年轻的时候,我们一无所有,或者不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就是民主主义者;可当我们在漫长的一生中获得了财富,那我们就不只希望确保这财产的安全,而且还希望我们的儿子孙子同样能安享我们这奋斗的成果。因此到了晚年,我们毫无例外都变成了贵族世袭制度的拥护者,尽管年轻的时候我们曾倾心于别的制度。勒奥的这一说法可谓真知灼见。

“在美学领域,我们的情形无疑最差劲儿不过;我们可以长久地等待,总会等到一个像卡莱尔那样的人。不过好在眼下法国人、英国人和德国人之间交往密切,可以相互取长补短。这就是世界文学带来的一大好处,这样的好处将越来越明显。卡莱尔写过一本席勒传,从总体上高度评价了席勒,相反却很难有一个德国人会给席勒这样的评价。另一方面,我们则对莎士比亚和拜伦了如指掌,也许比英国人自己更懂得珍视他们的功绩。”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幻想性的童话故事(3)

    世界最具幻想性的童话故事(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中外笑话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中外笑话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为了全面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阅读的兴趣和爱好,这套课外读物收编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广博知识,把阅读名著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扩大阅读的深度和范围,这正是设计本套读物的最大特色。因此,本套课外读物有着极强的广泛性、知识性、阅读性、趣味性和基础性,是广大中小学生阅读和收藏的最佳版本。
  • 小学生枕边书:激励小学生的100个寓言故事

    小学生枕边书:激励小学生的100个寓言故事

    本书包含的100个故事,通俗易懂又妙趣横生。有小朋友们感兴趣的生活在神秘大森林中各种动物故事,也有王国里国王、王子和大臣们的故事,还有许多非常贴近我们生活的,也许就是发生在你周围的故事。这些看似短小、简单的故事里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宝藏,正等着你去挖掘呢。
  • 启迪人生(中华美德)

    启迪人生(中华美德)

    中华美德的形成和发展历经五千年,内容博大而精深。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重德行、贵礼仪。自古以来,中华传统美德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动力。青少年时期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以后的道德观的树立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从青少年时期就要给他们正确的引导,使之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本书通过故事告诉青少年孝、义、节、礼等传统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重新认识了“中国的美”。这对外来文化充斥审美和阅读的今天,有着一种增强民族自豪感,了解中华文化,从浮躁到宁静的“回归”的意义。
  • 班级趣事

    班级趣事

    班长翁小文在一次阴差阳错中,被选为“班花”,她为此洋洋得意。谁知高兴劲还没过,漂亮的外表就惹了一大堆麻烦,恼人的纸条让她应接不暇、老师的数落更是让她心烦、家长的误会、同学的流言……在“天使”的帮助下,她终于战胜了所有的困难。
热门推荐
  • 异世之无良贵公子

    异世之无良贵公子

    人可以散漫的活着,放下一切也就拥有了自由,但是自由等于快乐吗?异世重生后的楚天是魏国边关大将的小公子,整天在莺莺燕燕的包围中过着游手好闲地纨绔生活,“偶然”遇到一个花仙子一般的少女,定下三年之约,从此走上修炼之路。家族背后地阴影,忽然没落地剑道,尘封千年地历史,一个个巨大地谜团,强烈地危机感促使本性疲懒地他在修炼之路上不断前行,阴差阳错地铸就了一个逆天强者传奇般崛起地故事。
  • 魔与夜

    魔与夜

    夜是如此美好,而每一个不眠人,心里都睡着一个可爱的人。
  • 曼珠沙华:倾城之恋

    曼珠沙华:倾城之恋

    她是曼珠沙华花妖,她是妖神。他是蜀山长老,他是上仙。一妖、一仙,本应是死对头,却阴差阳错相爱。“倾城,你可愿意放下一切跟我走?”“我愿意。”
  • 那日月影

    那日月影

    母亲生她时难产而死,因此她被人嫌弃说她克人,后来去了玄龙门,师父在她十八岁去世又被赶出玄龙门遇到狼孩。小秘因叮了狼孩瞬间变人形
  • 忘尘轩

    忘尘轩

    一生一念一笔墨.一山一水一梦牵.一琴一曲一心醉.一俯一仰一流连.一回首,一思量.墨痕过处,青花盛放.忘尘轩里有位天赋异禀的奇女子,没人知道她的身份,传说她能让世人得到他们最想要的东西。然,要想得到所渴望的,就要失去所拥有的……
  • 忆翎轩

    忆翎轩

    三月桃花林里流连纤指玉腕扑蝶忘返巧遇皇君微服俊颜心想不知谁家少年明眸皓齿俊美难言温雅如玉君子之谈他说姑娘安等月圆我许佳人似锦流年圣旨一下选入宫苑彼时后宫只她一员普天同庆帝后美满谁料好景不过两年他说皇后大度温婉为延子嗣秀女大选彼时美人三宫六院初心已改流苏纷乱憔悴怎比佳丽三千谁还能道情深不变怕许了另一人缱绻举白绫孤身赴黄泉by慕血【你道情深,怪我当真】
  • 无限动漫控

    无限动漫控

    罗天是一名宅男,因为一次电脑事故导致意外获得了可以在动漫和现实之间的二次元穿越系统,从此,他的人生变得有趣了呢!《火影忍者》《学院默示录》《东京食尸鬼》《海贼王》《七龙珠》
  • 总裁宝贝小小后妈养成记

    总裁宝贝小小后妈养成记

    一纸婚约,把俩个平行线上的恨婚人绑到了一起.她韩暄妍23岁,貌美如花,才高八斗,大学老师,一失足成了六岁孩子的妈.他楚凌睿33岁玉树临风,雷厉风行冰男人一枚.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趣事呢?"儿子,起床上学了""不许这么叫""我有叫你么?跟那冰山一个德行""你在说谁""谁在说话就在说谁喽""你,,,,"这每天都有新鲜事出现,“后妈,你说你又没有前又没有后,怎么勾引我爹地?怪不得,我爹地不回家”“你儿子说我没前没后,,”"是吗?我来摸摸,好证实一下,,""啊,,,流氓"
  • 五少单恋五公主

    五少单恋五公主

    【本文:新书+青春+逗比+校园+言情】女主角恶斗女炮灰,女主角大战男主角,卧槽!不小心陷入男主们的蜜糖世界,谁来救救我们。【本书再次友好提醒:本文前面逗比,后面撒狗粮?(????)】
  • 神女控

    神女控

    在未知的宇宙中,几乎处于食物链低端的人类,只能在拥有巨大身躯的神女脚下苟延残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