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6800000028

第28章 余华:肢解的梦魇与人性的复归(4)

余华前期对于作为主题题材的暴力的持久不衰的兴趣与其作品中人物对于暴力的非同寻常的迷恋和沉醉确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十八岁出门远行》直至《偶然事件》,几乎每一篇都和暴力以及施暴的欲望有关。这种暴力常和人物的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意志与残忍联系在一起,更给人以锥心泣血的形象感受。但余华描写暴力不是对暴力作纯自然的展览,尽管从其写法上说多存自然主义的笔法,如写自戕的历史教员用斧头砍自己的骨头时溅出的火星,锯自己的膝盖时锯齿中真实的骨屑等等。从总的艺术倾向来看,余华写暴力而不止于暴力,写暴力而意在暴力之外。一方面,他通过暴力、疯狂这一特殊题材领域将人性切割得支离破碎;另一方面,其最终艺术取向又趋于对暴力的指控与对完整人性的吁求。以反人性开始而以求人性告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余华的一种纯个人的艺术处理,即其小说创作中的“暴力诗情”结构。

具体地说,就是在写暴力时,取一种平静的、诗意的甚至是富于人情味的独特笔法。

刑罚专家指着墙角的屠刀告诉陌生人,就用这把刀将陌生人腰斩成两截,然后迅速将陌生人的上身安放在玻璃上,那时陌生人的血液依然流动,他将慢慢死去。

“那时候你将感到从未有过的宁静,一切声音都将消失,留下的只是色彩,而且色彩的呈现十分缓慢。你可以感觉到血液在体内流得越来越慢,又怎样在玻璃上洋溢开来,然后像你的头发一样千万条流向尘土……”

在引自《历史与刑罚》的这一段里,我们看不到任何与暴力相连的痛苦和血腥气味。所有的痛苦和血腥气味都被诗意化了的平静的叙述掩盖起来了,令人不寒而栗的暴力行为仿佛成了妙不可言的天堂般的享受。这样,一方面是不无扭曲的、变形的惨不忍睹的题材意义上的暴力与疯狂,另一方面是不乏诗意的、宁静的甚至可以说是温情脉脉的叙述,主题题材与文体风格之间事实上就构成了“暴力诗情”之间的“反讽张力”结构,带有抒情和装饰性意味的叙述和经过强化了的、扭曲了的暴力题材被置于同一张力场中,形成了高反差的对比,它们彼此互相突出了对方,又彼此相互批判,相互否定,互为反讽。

从完成了的内容和形式看,余华前期小说中的这种独特结构模式是充分艺术化的,不露丝毫扭合痕迹的,但从发生学的角度看,二者的嵌合又是充满暴力色彩的,是经过作家主观的充分投射和积极介入才强行扭合到一起的。也就是说,余华前期小说中的暴力不属于那种对现实的纯认知性的反映,而是经过作家主观过滤了的、浓缩化了的、变形了的艺术反映。作者取这样一种结构,一方面同他对现代文明结构的认识有关,另一方面也同他所受的卡夫卡、川端康成的影响有关。余华曾直言不讳地说,尽管文明对野蛮已悄悄地做了让步,拳击代替了角斗场上的互相残杀,暴力却依然深入人心,“在暴力和混乱面前,文明只是一个口号,秩序成了装饰”。正如朱苏进从母亲给儿子买的玩具手枪上看到了人类战争命运的一个暗示一样,余华从南方的斗蟋蟀看到了人们内心的一种渴望。在此,我们不想详细讨论这种有关文明与暴力的认识的意义与局限,即使余华自己也说这是一种“极端化想法”,我们感兴趣的是这种认识与余华小说中的“暴力诗情”结构间的关系。

从余华对人类现代文明结构的表述中,我们可以推知其作品的“暴力诗情”结构与作家对现实的认知结构之间具有同构关系,即其作品的结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明只是一个口号,秩序成了装饰”的思想,相对于他作品中的暴力来说,“诗情”是装饰性的。当作家把经过自己个人化了的现实结构移诸作品结构形成具体艺术作品时,余华又受到了卡夫卡和川端康成的影响。这一点可以从余华题为《川端康成和卡夫卡的遗产》的文章中看出。川端康成在《禽兽》中写母亲凝视刚死去的女儿时觉得“真像是一位出嫁的新娘”,卡夫卡在《乡村医生》中写医生看到病人的伤口时觉得有点像玫瑰花。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非常规艺术处理深深地吸引了余华。在其前期创作中,这两个前辈作家对余华的影响无处不在。

如:“皮皮扒在那里,望着这摊在阳光下亮晶晶的血,使他想起了某一种鲜艳的果浆”(《现实一种》);再如:“他想像着那把锋利的屠刀如何将他截成两段,他觉得很可能像一双冰冷的手撕断一张白纸一样美妙无比”(《历史与刑罚》)。当然,这里的例子都还只是表现为局部的艺术设计。当余华把这种非常规的艺术处理从局部艺术设计扩大到整体艺术构思时,就形成了他前期小说中的“暴力诗情”结构模式。

以客观艺术效果言,余华前期小说的“暴力诗情”结构可以通过二者的高反差对比,造成充分的陌生化效果和间离效果。作者在这里隐蔽起来了,叙述人那种以喜剧眼光看待人间悲剧、处理人间悲剧的技法让读者感到震惊。读者于震惊之中产生了与文本之间的一段审美距离,因而不是按照审美惯性进行自己的阅读审美活动。以《一九八六年》为例,作家的不介入态度与叙述人的平静的、审美化的叙述使读者警觉而不至于停留于一个自我施暴的故事。通过作家的非常规艺术处理,读者很容易在历史教员的肉体自戕中看到一种自戕精神,而经由这种自戕精神又很容易联想到其精神自戕并上升到某一历史阶段和历史侧面的反思。同伤痕文学充分激情化的叙述召唤读者全身心投入作品不同,《一九八六年》是通过其“暴力诗情”之间的“反讽张力”,引导读者对一段特殊历史的冷静的、理性的批判的。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余华前期小说中从叙述人那里表现出来的对于人性的肢解到了作者和读者那里又衍变成了对完整人性的吁求。

以上从三方面考察了余华前期小说的独特结构模式。其实余华前期小说的独特结构模式的具体表现还不止于这三方面,这里我们只是择其要者进行了讨论。余华前期小说的独特结构模式,概而言之即可称为“反讽张力”结构模式。因为我们觉得这种结构模式暗合于英美新批评所推崇的“反讽张力”诗学。英美新批评所推崇的“反讽张力”诗学追求“有机形式主义”,倾向于把文学作品看成自给自足、相对独立的客观物,强调作家保持不介入的审美观照距离,将互不相容、具有悖反性质的异质在同一作品中进行反常规的嵌合处理,从而使作品本身具备反讽式自我批判的能力,由是产生出艺术张力,反映出复杂共相,造成相辅相成的艺术效果。余华前期小说的独特结构模式的力量,也在于它能将各各异质的、不谐和的因子纳入同一作品之中构成“对话”关系,使它们同时并存又始终互相排斥,在相辅相成的对立关系中达到动态平衡,产生出较大的艺术张力与作品的双重意义,并从中折射出作家对社会、历史、人生的独特思考。

有人将发表于1991年的长篇小说《呼喊与细雨》(后更名为《在细雨中呼喊》)视为余华创作转型的标志性作品。这种意见值得商榷。无论是对文学史的分期还是对具体作家创作的分期,其标准都应当是质变而不是量变,也就是要强调事物的“每个”。

同类推荐
  • 荡不起来的秋千:刘国芳哲理小说

    荡不起来的秋千:刘国芳哲理小说

    刘国芳是我国最有影响力的微型小说作家之一,他的名字和他的经历已和中国大陆的当代微型小说发展史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有人认为,在中国,只要是读书的人,就读过刘国芳的微型小说。《荡不起来的秋千》在创作上昭示了一种微型小说的典型写法和微型小说文体目前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和艺术成就。他对微开型小说这种文体的把握与运用已达驾轻就熟的程度,善于以小见大,平淡中见神奇;注重贴近现实,关注人生;歌颂真善美,鞭鞑假丑恶;讲究构思的精巧,追求艺术的多样,写实的、寓言的、象征的、荒诞的,摇曳多姿,是一本让人百看不厌的精品小说。
  • 幸好,没有在一起

    幸好,没有在一起

    《幸好,没有在一起》收录的是爱而不得的故事,这些故事中有的是W小姐亲身经历的,有的是发生在朋友身上的,有的是陌生人向她吐槽的;故事里你会看到很多熟悉的影子,有你,也有他。你不愿相信的,却是真实存在的,绕不开的。W小姐的文字,有如一记响亮的耳光,扇醒那些不断骗自己的女人,揭穿男人那些欲盖弥彰的真相,让你隐藏多年的情感尽情在她的文字中宣泄。当你读完这些故事后——真正醒来时,一定会带着微笑,给自己一个变得更好的理由,给自己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人类已经迈进了21世纪,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在转瞬即逝的时光里,人们总希望自己在生活中少走些弯路,少做些蠢事,少付出不必要的代价,这就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需要增强和使用自己的智慧。本书正是通过古代那些寓意深广,耐人寻味的哲理故事,让人们在欣赏之后,确实将那些值得吸收的方法和道理转化为个人的素质,从而变得更有智慧,更有能力。本书以古代具有哲理思想的故事为依据,为了突出故事的可读性,故在其基础上重新撰写,使读者的阅读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有趣。同时,每个故事后配以简练的哲理点拨,让读者欣赏、领悟之余,自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达到明智、益心的作用。
  • 女囚档案

    女囚档案

    想要作品好看,足够的文字功夫也是必不可少的。尽管生活远比虚构的故事精彩,但具体到某个案例中,能够把案件故事讲述得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并且讲出点社会意义或者人性特点,这就犹如戴着镣铐跳舞,还要舞出精彩来。深入的采访、独特的角度、深厚的文字功底,是一个纪实作家必备的素质。来自真实的震撼,加上理性的法律思考和人文关怀,正是丁一鹤这套图书的突出特点。本书解密中国女囚鲜为人知的隐秘生活。
  • 中华对联(第九卷)

    中华对联(第九卷)

    中华对联,也称“楹联”、“楹贴”、“对子”,是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的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相传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见《蜀梼杌》),谓之“题桃符”,至宋时推广用在楹柱——厅堂门前的柱子上,后又普遍作为装饰及交际庆吊之用。
热门推荐
  • 半兮烟雨樱

    半兮烟雨樱

    莎士比亚说,相爱过的人分手后,不可以做朋友,因为彼此伤害过。也不可以做敌人,因为彼此相爱过。在高中时期相遇邂逅,在这样一个溢洋着青春的学院,响彻着打动人心的音乐在这样的一个学院,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年少女们正在谱写着华丽的篇章,承诺未来。但结局又如何呢。只有心痛,伤心!
  • 九老图诗

    九老图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仍未长大的我

    仍未长大的我

    她像是在森林里迷失的野丫头,无助,孤独在泪水里包裹住对家人的思念,当一把把锋利的刀刃向着她的胸口刺入,只有流淌的鲜血在虚伪的面罩中述说着真实的一切那在岁月中流失的纯真,在现实里成长的孩童,如果,我仍未长大,你,是否还在?
  • 20几岁要懂得的99条人生经验

    20几岁要懂得的99条人生经验

    是否想要获得茅塞顿开的感觉呢?时常觉得自己不比人差。到头来却往往落于人后、屈居下风?时常感慨生不逢时。恨不能如鱼得水、左右逢源。时常嗟叹仕途多舛,不解为何不能一路顺风?不要着急,本书为你揭示了生活、工作、交往中的99条经验。
  • 心魂炼天

    心魂炼天

    一个赤手空拳的小小少年,在风雪夜里,报了血仇,亦是葬送了自己。孤魂悠悠,少年在一个山洞内醒来,却面对着被抛弃的残忍和决然。···这是一个未知的世界,这里有一个面瘫的狼性少年和一只喜欢吐槽卖萌的魂兽。何为心,何为魔?历尽磨难,却终是不懂。那就只以我心,炼葬了这片天地吧!
  • 百生祭

    百生祭

    死,意味着生;生,则意味着希望。只要天上的星星还在闪烁,就说明希望不会败给绝望,光明终将吞噬黑暗……
  • 乾坤秘

    乾坤秘

    揖逊干戈两不知,巢居穴处各熙熙。无端凿破乾坤秘,祸始羲皇一画时。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娼门庶色

    娼门庶色

    【官斗】【宅斗】【权谋】【兵韬】【女强】郁华生养于娼门,十一岁被接进高门。三年后,郁华设计假死意欲离开高门。哪知毒妹继母有心戏她,连她尸身也不放过,给她办了一场:冥婚丧嫁!他是低贱勾栏,倚门卖笑,无名无姓的小倌倌。那一日——人烟阜盛的燕京,他抱着冰冷的牌位,从郁府至倌阁,让燕地高官们看尽了笑话!世人欺他若刍狗,却不见他低垂眉目,清明睿智。万事皆有变数。他亡妻非亡且貌美,只是并不安分,一心想着进京寻父。弃夫而去、初入长安的郁华成为时大儒、七皇子暮阳王燕祗门下弟子。长安三载,当年只知胭脂水粉的郁华,褪红装,弃丝弦;学海苦行,博闻强识。殊不知,当年让燕京清贵公子们唾弃轻鄙的秦楼歌姬,从尘埃之中一跃而上——“不愧是本王教出来的,朝堂之上也敢当众拒婚,好大的胆子。”修竹俊逸,却残疾失势的暮阳王对眼前“孽徒”说道。郁华挑眉,勾唇:“我待您如父。”尊师脸色难看,咬牙道:“本王才二十四,令尊他三十八了……”“……”郁华抚额,二十四尚无人敢嫁的老处男。尊师眯眼:“要为师将自己辛苦教好的丫头送给别个为妻?这九州宇内为师管不得,庙堂之上也插不得半句,但你郁华之事我燕祗大抵还是管得!”——燕祗,这九州宇内,你雄才伟略铺就于诗画之中,真甘心只为一个从三品国子祭酒?郁华正沉思,未曾听他道:“那时你要走我由着你,如今我断不会放手……”——郁华,为庶出者心不狠便永无出头之日,如你所见我的心是黑的,不玩弄权术会死,不玩弄你会死的更快……※※※原来兜兜转转她还是转不出他的五指山!便是命运安排他们来祸害世人的!============================================◆古代版另类师生恋,也许这是一对不玩弄权术会死的庶出子女一段缱绻旖旎风云路,也许这只是一段山河悲壮之后细致温暖的寻常恋情……喜欢请收藏。◆一对一,强强联手,男女主都干净,男女主同是庶出,书名取双关之意。◆科场官斗,宦海沉浮;悬疑推理,官官相斗。◆原创简介严禁盗用。============================================
  • 星际奇幻之与自己互换身份

    星际奇幻之与自己互换身份

    两个科学狂人与一个想改变现状的普通人。偶然机遇下他穿越时空,与另一个自己互换身份,屌丝秒变男神,结果却是,原来自己只是科学狂人手里的一个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