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6200000033

第33章 处理中美关系的战略新思维(4)

中美地处太平洋两岸,是影响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的总体形势趋于缓和,并创造了引人注目的经济奇迹,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因此,这一地区是中美两国力量和利益的交汇地带,双方都希望保持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以便为本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维护这一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符合中美双方的共同利益。然而由于政治、经济、历史等各种原因,该地区仍然潜伏着一些容易导致冲突和战争的不稳定因素。消除这些不稳定因素,需要中美双方的协调与合作。美国认识到,在冷战结束后,要解决亚太地区的安全问题,没有中国的建设性参与,将很难解决问题。并且,如果没有中国参加,实现亚太地区贸易和投资体制的自由化将是不可能的。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经指出:“我们并不仅仅因为俄罗斯问题靠拢中国”,而是因为“中国是一个有众多人口的大国。如果它有这个愿望,那它毫无疑问会在下个世纪成为一个经济和军事超级大国。因此,尽管苏联现在已不再存在,俄罗斯也不是一个侵略性国家,同中国保持关系仍然很重要”。前美国总统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也明确指出,没有中美战略协调关系作为美国参与欧亚事务的东部支柱,美国就不可能有亚洲大陆的地缘战略。对中国来说,美国在某些方面也具有同样的重要性。早在1984年,邓小平就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主要是两句话,一句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另一句是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邓小平认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对中国来说,其目的是营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关键是要处理好周边的睦邻友好关系。而在中国周边国家中,日本、韩国、东盟各国等都与美国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也是美国过去围堵苏联与中国的“前哨”阵线。可见,在维护亚太地区安全问题上,美国既是中国斗争的对象,也是中国需要借助的力量,在某些问题上还是需要合作的伙伴。因此,中美必须通过发展积极的双边关系,增加信任,减少摩擦,维护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中美关系的改善和发展的基础是两国利益存在着不少的“交汇点”。尽管这种国家利益的“交汇点”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和存在方式,但归根到底中美关系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世界,同时也有利于中美两国的战略利益。

四、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台湾问题

邓小平认为,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和最敏感的政治问题,是“中美关系中的主要障碍”,它关乎中国主权、领土完整和统一大业,牵动着中国人民的情感。能否妥善处理台湾问题,已成为中美关系能否保持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由于历史的原因,美国在台湾存在一定的利益。两岸的长期隔绝,也使台湾民众对统一问题抱有不信任态度。邓小平从维护和平,促进国家发展大局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这不仅为实现祖国统一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解决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解决台湾问题,推进中美关系的发展,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在“一个中国”

的原则立场上不能让步,在台湾问题上敢于倒退与美国的关系。

邓小平始终认为,台湾问题事关国家主权和祖国统一的重大原则,中国与美国没有妥协的余地,必须与美国直接或间接支持“台独”的活动作针锋相对的斗争。斗争的核心就是牢牢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必须坚定不移地扞卫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发展中美关系不能以牺牲祖国统一为代价。邓小平强调:“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对这一点我们比过去更清楚了。”这一立场明确地表明,台湾问题关系到中国的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中国无论在什么时候和什么情况下,都不会拿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做交易。为了维护自己的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中国永远不会在任何压力下屈服,也不会接受任何违反国际关系准则的行为。

在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前,邓小平就始终坚持这一原则。

1974年11月,邓小平在同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谈判中就曾明确指出:关于台湾问题和中美关系正常化,必须坚持《上海公报》的原则,不能考虑“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或变相的“一中一台”。我们不能在这个内政问题上,在时间和方式上,承担什么义务或许诺。1975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报纸主编协会代表团时说,中美两国之间的关键问题是台湾问题。我们的立场很清楚,要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台湾问题只能采取日本方式解决,具体地说就是美国从台湾撤军,同台湾“废约、断交”。其他方式,我们不能考虑。如果美国政府考虑还不成熟,我们也可以等一等。总之,“两个中国”、“一个半中国”、“一个中国,一个台湾”的立场,我们都是不能接受的,变相形式的这种立场,我们也不能接受。邓小平坚持不要因为为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而在台湾问题上放弃原则立场,必须在“撤军、废约、断交”基础上才能建立正常关系。

中美建交后,美国虽然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但是,美国仍然是中国统一的最大外部障碍,美国历届当权人士都在明里暗里阻挠中国统一。邓小平认为,在台湾问题上,中国要敢于面对现实,敢于倒退与美国的关系。邓小平认为:美国政府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实际上是在恢复杜勒斯主义。美国把台湾当做亚洲、太平洋地区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实际上把台湾当做美国的基地。在这种战略指导下就不会放弃台湾。这样,同中国的关系就不可能不出现问题。

1982年5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副总统布什时指出,1980年你访华时,我们在交谈中主要谈了中美关系的一些原则,即中美关系不管你们哪个党执政,都应该有一个共同的原则,就是要发展,而不要停滞,更不应该倒退。中美之间的中心问题是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它是检验中美关系稳固性的准则。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才可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两国关系只有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才能发展。《与台湾关系法》是发展中美关系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里根政府多次声称,只有一个中国,美国尊重中国的主权,但这要在实际行动上表现出来,首先是在售台武器问题上表现出来,因为这不仅牵扯十亿人民感情,而且是侵犯中国主权、阻挠中国和平统一的问题。我们确实认为《与台湾关系法》本身就是侵犯中国的主权。如果按照《与台湾关系法》来处理中美关系,只要这个东西存在一天,两国关系就不仅有阴影,而且有遭受破坏的危险,这是发展中美关系的一个关键问题。就中国来说,也是必须回答中国人民的关键问题,对中国这是一个侵犯中国主权和伤害十亿中国人民感情的问题。如果领导人违背人民的意志,即使不打倒,也应该引咎辞职。

改善和发展中美关系,不能跨越“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

台湾问题之所以迟迟得不到解决,本身就是美国插手中国内政、武装侵占台湾造成的历史后果。因此,在寻找解决台湾问题的途径和进行维护中国主权、领土完整的斗争时,必须坚决反对国际反华亲台势力的干涉。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前期,美国对华政策的“双轨制”日益明显,打“对抗牌”和“台湾牌”

逐渐成为其对华政策的基调。80年代初,美国曾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现在有求于美国,美国无求于中国。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美国政府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像台湾这样的问题,中国可以吞下去。1981年1月4日,邓小平在同美国参议院共和党副领袖史蒂文斯和美国总统出口委员会副主席陈香梅的谈话中说,关于台湾问题,中国是吞不下去的,也不会吞下去的。“如果真的出现这样的情况,由于台湾问题迫使中美关系倒退的话,中国不会吞下去。中国肯定要做出相应的反应。我们说中美关系停滞不好,倒退更不好,但是一旦发生某种事情迫使我们的关系倒退的话,我们也只能正视现实。”1981年7月18日,邓小平在会见香港《明报》社长查良镛时再一次明确指出:我们希望中美关系继续发展,不要倒退,但也要告诉他们,就是不发展,停滞了,我们也不怕,后退了也没有什么了不起,顶多退到72年以前,退到那时中国就垮了?搞得不像话,还要中国吞下去?没有必要吞!没有理由吞!顶多再退到延安窑洞时代,困难到延安时代,也没有什么了不得的。

只有解决了台湾问题,才能减少外国干涉中国内政的可能。

邓小平指出,只要台湾不同大陆统一,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地位是没有保障的,不知道哪一天又被别人拿去了。现在国际上有好多人都想在台湾问题上做文章。一旦台湾同大陆统一了,哪怕它实行的制度等等一切都不变,但是形势稳定了,有利于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和发展。中国的发展和统一对美国也是有利的。邓小平认为,解决台湾问题,尤其在抵制外国干涉时,需要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共同努力。“统一祖国是全体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共同愿望。我们关怀台湾同胞,寄希望于台湾广大同胞。我们也寄希望于台湾当局,希望台湾当局以民族大义为重,正视现实,这样,台湾回归祖国就比较能够顺利地实现。”按照邓小平的基本构想,中国人民自己解决台湾问题,主要方式是通过“和平谈判”的途径,用“一国两制”的模式实现祖国统一。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虽然可以在中国统一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但真正实现祖国统一,不能靠外人,更不能寄希望于美国。不能因为改善和发展中美关系,而放弃“一个中国”原则。“一个中国”是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也是直接影响到中美关系能否正常发展的“政策底线”。坚持还是反对、接受还是拒绝“一个中国”原则,不仅影响着台湾问题能否顺利得以解决,而且关系到中美关系的长远发展。

在台湾问题上,中美斗争的另一焦点是关于是否使用武力的问题。美国坚持要中国承诺不使用武力,要求中国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反对中国用武力方式实现祖国统一,并长期以此为借口向台湾出售大批武器装备,保持台海两岸的所谓“平衡”。对此,邓小平始终强调,中国不能承诺不使用武力。承诺不使用武力就会捆住自己的手脚,不仅无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还会给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带来灾难。

1975年9月20日,邓小平在会见英国前首相希思时说:美国甩开自己的手,台湾问题我们自己来解决,那是中国自己的内政,别的国家不能干预。这是一个原则问题。美国提出说你们是否可以作出一个不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保证?我们说不行。因为怎么解决,是我们自己的事情,用什么方式来解决,是我们的内政。我们希望和平解决,但如果不能和平解决,怎么办?我们不能答应这样一个条件——尽管我们力图在比较长的一点时间里实行和平解决这个问题。1979年邓小平在访美时也曾对美国参众议员和卡特总统讲过,虽然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方针,力争用和平方式实现台湾回归祖国,但我们不能承担不使用武力的义务。1981年6月,邓小平对来访的美国国务卿黑格说,向台湾出售武器会使蒋经国的尾巴翘到一万公尺高。

这样的问题涉及中国最大的政策之一,就是要统一祖国。过去我们历来讲,对台湾不能承担不使用武力的义务,这个问题我们是公开讲的。如果我们答应承担解决台湾问题不使用武力的义务,连同蒋经国对话都不可能。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一种战略考虑,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保证,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恰恰会使台湾问题难以得到和平解决。在这一问题上,邓小平的态度是坚定和一贯的。他多次表示:中国人不会把自己的手捆起来,因为这有助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我们承担了不使用武力的义务,反而使和平统一成为不可能。我们承担了这个义务,台湾当局就会有恃无恐,就永远不会坐下来和我们谈判,这只能导致武力解决。所以,解决台湾问题不能排除使用武力,我们要记住这一点,我们的下一代要记住这一点。这是一种战略考虑。

促使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有所作为,发挥正面的积极作用。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的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但由于历史原因,正像邓小平说的,在台湾问题上,美国始终是介入的。

台湾问题所以一时难以解决,主要还是美国从中作祟。中美建交之后,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但是美国仍然不肯完全放弃台湾。在台湾问题上现在还不能绕开美国,促使美国在中国统一问题上做些有益的事就成了邓小平相当长时间里考虑的一个问题。在中美建交之初和20世纪80年代的一段时间里,邓小平曾希望美国能促成台湾当局与祖国大陆接触,并认为美国在这方面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一是希望美国放弃台湾。

1978年7月9日,邓小平与美国国会议员代表团的谈话时说:

“台湾问题,如果美国脱身,我们自己可以解决,过去曾有两次国共合作。”二是希望美国推动台湾同大陆谈判。1979年1月30日,邓小平访美期间,曾向美国朝野人士(包括美国参、众两院领袖和美国总统卡特)提出,美国在促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上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在推动台湾当局同中国政府谈判方面作出贡献。三是希望美国不要做妨碍中国和平统一的事。1981年8月27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卡特时明确说,希望美国最低限度不要做妨碍中国解决同台湾统一的事,不要设置一些障碍,迫使我们武力解决。邓小平多次说,美国售台武器,真正妨碍了中国用和平手段解决中国统一的问题,结果和平方式解决不行,倒反要用武力解决。

同类推荐
  • 美国与反共主义: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外交

    美国与反共主义: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外交

    本书从美国特有的民族文化背景谈起,探索美国人为何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如此敌对的态度,美国政治文化为何同马克思主义格格不入。本书还纵论美国在冷战期间和冷战结束之后的反共主义如何表现在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政策之中,指出美国在国家利益受到严重威胁时,意识形态的诉求会让于实际利益的考虑;在国力强盛的状态下,在对手的意识形态诉求也十分强烈的情况下,则在外交中强化意识形态色彩。
  • 政治传播研究:理论、载体、形态、符号

    政治传播研究:理论、载体、形态、符号

    立足政治传播学,梳理评介西方政治传播学的发展历史、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的现状、媒体与政府关系研究概况等。阐述报刊、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大众媒介的政治传播功能及其与政治的关系。分析作为政治传播形态的政治新闻、政治宣传与政治的关联。并从传播符号角度对政治修辞、政治象征、政治形象进行研究。与同类政治传播著作相较有一定的创新性。
  • 中国政情报告(2013-2014)

    中国政情报告(2013-2014)

    本书以深度剖析、专题研究等方式,梳理和回顾2013年以来中国政坛动态,为读者提供透视中国政治动向、社会发展脉络的独特视角。特别是围绕各级政府、决策者比较关心的典型问题,对当下中国政治生活中出现的新动向、新趋势进行深入透视和解析,并辅之以鲜活的典型案例,为各界把握中央新精神、了解各地新动态提供资政借鉴。
  • 山城论剑:“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电视辩论赛实录

    山城论剑:“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电视辩论赛实录

    本书收录了“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电视辩论赛从初赛、复赛、半决赛到决赛的全部辩论赛。
  • 奥克肖特的公民联合体理论研究

    奥克肖特的公民联合体理论研究

    公民联合体理论是迈克尔·奥克肖特(Michael Oakeshott,1901—1990)政治思想的内核,经验及其模式是公民联合体理论的哲学基础。不同模式在经验中具有特定的前提和界限,它们是不可混淆的。个人总是追求经验的统一性,只是在不同时刻统一的具体程度不同而已。政治哲学与现实始终保持距离才能丰富思想源泉,规避利益驱使与诱惑。哲学追求从整体上理解经验,而政治活动的目标是改变短暂的条件。如果政治哲学仅限于思考政治问题,就会沦为政治的奴隶。
热门推荐
  • 黑玫瑰联盟

    黑玫瑰联盟

    一个无心之举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世界的命运。
  • 锦绣红颜

    锦绣红颜

    异世醒来,贵为嫡女。薛敏表示,她只求安稳生活!谁却知,继母、渣奶、小白花……个个来挑衅!!真当薛敏是小白菜儿地里黄了是吧?!喵了个咪的!来来来~~排好队!咱就跟你好好玩玩、逐个攻克!嫡女金贵,岂容他人轻视?!看薛敏如何挥手斩荆棘,除万难,觅得良人,一生顺遂……
  • 安待星辰向南飞

    安待星辰向南飞

    恩星,请你帮我把这个转交给安学长!”一个长相十分甜美的女生递给南恩星一个粉色的礼物盒,随后又拿出一盒巧克力:“马卡龙是给安学长的,这个是给你的!”
  • 校园幽默亭

    校园幽默亭

    故事主人公大多为青少年,讲述小动物、同学之间发生的有趣小故事。
  • 我的23岁未婚妻

    我的23岁未婚妻

    因为自己被人陷害,意外获得修真传承,从懦弱废柴蜕变成都市王者!
  • 习惯离开就好了

    习惯离开就好了

    平凡的个人经历,却比玛丽苏女主的情节还要曲折。
  • 亲亲闺蜜和霸道男友

    亲亲闺蜜和霸道男友

    “先生,你可不可以让让座,我们还少一个位置,求你了。”周欣雨说。何子熙说:为什么,我还有玩游戏。噔噔噔蹬陈静静:子熙你就陪陪我啦!就你啦!周欣雨说:对!你要多陪陪你的女朋友。何子熙,好啦好啦,吵死啦,走走走,我陪你去玩。
  • 韶华清音

    韶华清音

    她,从小看尽人心险恶,势力的,邪恶的,又或是刻薄的,她用坚硬的外壳将自己包裹,脸上写着生人勿近;他,傲宇集团的总裁,腹黑缜密,好似月影中的狼,梦幻而难以接近,他算天算地,却算漏了自己的心。谁说没有一见倾心,谁说春水融不了寒冰?!
  • 全民枪战之血舞战瑰

    全民枪战之血舞战瑰

    前世的她,被最信赖的人背叛。再一次睁眼:穿越火线,出生入死。究竟,是生?是死?是祸?是福?
  • 小妖不轻城

    小妖不轻城

    他霸道地抓起她的手,在她的手心上从一点出发,一瓣,再一瓣,两瓣的点相互连接,成了一个‘心’,她抽回手:“你的手是抠鼻子来了?”他眯着眼睛笑了笑,没有搭话。就算,你不喜欢我了,就算,你要离开了,也请你不要丢下我的心,就让我卑微到,因为你的一个笑容而欢喜不已。这是围绕一个有情绪障碍的女生所发生的故事,一个好朋友的故事,听她说完她的事,我心碎得连哭泣都觉得无力,我借鉴她的故事用了将近一年时间写出这本书,不能完全真实,却尊重了她。人心诡测,老谋深算,厚颜薄彼,她自以为自己心计了得,最后浮出的真相让她不得不再次思量周围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