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5000000068

第68章 我国舆论监督的理论与建构(1)

写于2003年8月,尚未发表。

“舆论监督”作为党的一个正式文件确认的概念,自从首次出现在1987年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中以后,1992年党的十四大、1997年党的十五大和2002年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中,均重复出现。十三大政治报告指出:“要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新闻和宣传工具,增强对政务和党务活动的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支持群众批评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反对官僚主义,同各种不正之风作斗争。”十六大报告指出:“认真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加强组织监督和民主监督,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鉴于这种情况,各传媒和众多的新闻传播学业务期刊、学术期刊,十几年来发表了无数关于舆论监督的文章。最近两三年,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逐渐从政策宣传层面转向了学术理论研究层面。

一、关于中国舆论监督的性质

现代舆论学研究中的“舆论监督”是一个主谓结构的词组,指的是公众通过舆论这种集合性意见形态,对各种权力组织和其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公众人物(包括着名记者)自由表达看法所产生的一种客观效果。这是一种自然存在的、无形的监督形式。公众表达的意见可以是赞扬、批评,形式和渠道也是多样化的。“人口皆碑”、“人言可畏”,便是正、反两种舆论监督的效果。监督,意味着察看,并非一定是批评。舆论作为一种自在的社会意见形态,它对舆论客体的态度形成一种软性监督。舆论的力量不在于它拥有某种有形的权力,而在于舆论对舆论客体造成的一种精神方面的道德压力。与各种权力组织的监督不同,舆论是公开的、自然形成的公众集合意见,它对客体进行的察看、督促,虽然不具备强制力,但可能对客体造成必须按法律或社会道德行事的精神压力。

舆论监督正常发挥作用的前提,是政府信息公开,公众能够全面地获知足够的各方面的信息,特别是政务信息。在这个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舆论才可能产生监督的效应。舆论监督的真正实行,需要建构公民社会。公民权利意识强的地区,居民为公共事务所吸引,接触传媒率较高,参与监督的动机是集体的公共目标,而非个人化的依赖、恩从关系和私人利益。中国的舆论监督达到这种情形,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党的十三大到十六大政治报告关于舆论监督的论述,其基本思路是一致的。即从党的工作角度,将舆论监督视为一种对党政权力机关和工作人员公开的监督形式,而非指监督其他一般性的社会问题,其具体做法是批评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因而,现在说的“舆论监督”与本来意义的舆论监督内涵有所不同。

鉴于现代社会的公众意见主要通过大众传媒这个渠道来表达,社会观念流通中批评又比赞扬更容易引起关注,因而人们常常把舆论等同于大众传媒,赋予其“舆论界”之称,无形中自然存在的舆论监督,变成了传媒监督,而且主要是指传媒的批评性报道。这里两者的差别主要在于,舆论监督是自然存在的公众集合意见造成的某种效果,而传媒监督就不能不带有媒体自身的主观意图,以及媒体背后政治、经济势力对其的操纵。大众传媒在理论上应代表舆论,但是否真正代表舆论,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即使是传媒监督,它的力量应当在于传媒自身的影响力,这同样是一种软性的监督。传媒的影响力是无形的,不拥有有形的权力。当它代表着舆论的时候,这种监督的力量会显得十分强大,等于“传媒的影响力+现实舆论”在共同作用。

中国的大众传媒都是国有资产,主要媒体由党和政府直接掌控并受到经济扶植,其他媒体也都分属主要媒体或传媒集团、各个党政机构或党领导的团体。它们的重大批评报道,通常得到主管机构的指示。有些重大批评报道是由记者首先发起的,但事后必须得到主管机构的认可才可能继续下去。针对最基层权力组织的批评,针对小型企业和违法事件的批评,媒体拥有一定的自主权。总体上,传媒监督在我国某种程度上是党政权力的延伸或对这种权力的补充。虽然批评者是媒体,但通常被视为某一级政府或党组织的意见,权威性很大。由于这种监督的权力背景,加上传媒反应迅速的职业特征、传媒的公开性,对被批评者造成的精神压力很大,迫使他们必须面对被传媒动员起来的舆论作出回答。

从理论上说,传媒监督只是舆论监督(假定传媒代表了舆论)的一种形式,传媒的批评之所以具有正当性,来自宪法规定的公民的言论出版自由的权利,因为传媒是公民知晓情况和发表意见的公开渠道。如果传媒不承担这种服务职责,得不到公众的承认,批评也就失去了效力。传媒批评的权利不是一种特权,不应成为以传媒面目出现的另一种党政权力。舆论监督本来的意义是公众以“舆论”这种意见形态对舆论客体施加的影响,现在主要由传媒代行这种监督职责,需要防止将公众参与形式化、仪式化。

由于体制性问题,除了中央级传媒,目前各地传媒监督的报道直接涉及本地的人和具体单位的很少。推进舆论监督的较为有效方式有以下三种:1)得到具体的党政权力机构主要负责人的支持,鼓励传媒积极监督下属机关和工作人员。这种情况下的传媒监督成效明显,可以2003年初以前山西省长治市市委书记吕日周支持传媒监督为代表。2)具体的地方立法机构制定舆论监督的法规,以支持传媒的监督。这种情形,以广东省珠海市1999年在全国最早出台《珠海市新闻监督办法》为代表。

3)跨地区的传媒监督。为了防止直接批评本地的腐败现象而使媒体或记者遭遇各种不测,当地的传媒通常只揭露异地的问题,其他地区的传媒亦然,通过这种无奈的但仍有效的办法达到监督的目的。这种情形以《南方周末》为代表。

传媒监督的职责可以概括为以下内容:保证公共权力的正确行使,促成并维护以法治国的社会机制,遏制腐败的滋生和蔓延。如果我国的舆论监督能够以审视的眼光挑剔“好”的领导的某些失职,监督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不是将某种程度代行行政职能(诸如查检劣质产品)视为舆论监督,那么这种舆论监督是正常的,也会产生较好的效果。在一定意义上,传媒对权力机构和公务员的监督实行的是“有错推定”

(即“怀疑权”)原则,拥有权力的强势一方在舆论面前得承担无错举证的责任。要求公民对权力机构无疑之信,与政治文明是相悖的。

当然,由传媒代表舆论进行的监督,并不是一种传媒的法定权利。舆论监督本质上是由于媒体的新闻活动,自然形成了传媒与其他社会主体之间一种制度性的监督关系,不依媒体的意志而自由解除,不存在一般法律关系在形成上的偶然性。没有任何一个实体能够保证传媒的正义性。权力机构或工作人员对传媒有所顾忌,并不是惧怕某家媒体、某种舆论,而是因为大众传媒整体的报道与批评,让权力机构和工作人员受到经常的、持续的检查和监督。传媒是在群体的意义上,而不是在个体的意义上,成为社会正义的维护者。因而传媒的舆论监督,只具有群体的正义性,而不具备个体的正义性。

二、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

在传媒代表舆论进行的监督中,传媒监督与司法公正之间的关系,一向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在西方法律界,不论是海洋法系还是大陆法系国家,都排斥“舆论监督司法”这样的概念,担心造成公众对司法的不信任,从而损害法律的权威性。而传媒界,则习惯于形式上担当与主流政治制度对抗的角色,司法便是主流政治制度的替身。但是,由于传媒与司法至少在形式上都宣布其价值追求是“公正”,因而法治国家均将新闻自由和司法公正作为基本价值予以肯定。其实,这两者的追求是有差别的,司法追求的是法律公正,而传媒体现的是自身或受众观念上的道德意义的公正。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传媒和司法都是在党的领导下,都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原则上并不处于对立的态势中。但在具体的操作中,出现过传媒对司法施加了不大正确的舆论压力,影响司法公正;也出现了某些司法机关压制正确的舆论监督的事件。矛盾在于两者社会职能和工作性质方面的五项差异:1)

传媒的职业特征在于报道动态的东西、超常的东西,记者们出于职业的追求,多少有些惟恐天下不乱的心态;而司法对待纠纷的态度是消极的,按照法律规定的管辖权限和程序去消弭纠纷。

2)传媒必须在第一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报道任务;而司法审判的时效要宽松得多,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着称。3)新闻语言力求标新立异、扣人心弦;司法的用词极为严谨,要求前后一以贯之。4)传媒所说的“事实”,是指记者所见所闻采访所得;而司法事实是以法律为准绳,有确凿证据的事实。5)传媒对司法的监督表现为一种观察和督促,是软性的;而司法代表着国家的终局裁量权,是硬性的。

同类推荐
  • 民族过程与国家

    民族过程与国家

    本书主要研究人类民族历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问题;民族共同体产生问题和原始社会的民族过程;资本主义以前的阶级社会的民族过程;资产阶级民族的形成和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族过程;现代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族过程;现代发展中国家的民族过程及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过程等;
  • 字里禅心:汉字的另类阐释

    字里禅心:汉字的另类阐释

    本文从民间传说与现代生化的角度,对部分字、词、成语进行个性化的解释,对汉字的来源与本义提出了现代人的一些看法。
  • 西北民族地区生态安全与水资源制度创新研究

    西北民族地区生态安全与水资源制度创新研究

    西北民族地区生态安全与水资源制度创新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西北民族地区生态安全与水资源产权制度创新、西北民族地区生态安全与水价制度创新、西北民族地区生态安全与水资源保护非正式制度创新等。
  • 主持人场景应对技巧

    主持人场景应对技巧

    即兴发挥、临场应变是主持人的基本素质要求。在简要介绍了几种临场应变的综合技巧之后,全书从开场导入、话题进行、即兴采访、受众交流、嘉宾把握、困境解围等方面列出了节目主持中可能出现的50种场景,并通过大量实例来说明应对技巧和处理原则。
  • 实用公文写作一本通

    实用公文写作一本通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以现行党和国家的公文法规的规定作为依据,积极体现当前公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效用。本书没有一开篇就介绍各类具体公文的写作与格式要求,而是用比较多的文字讲述了公文的含义、作用以及特点、类型、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问题。阅读了这些文字,学习了这些内容以后,可以理清思路,更新观念,夯实公文写作的基础。具备了较高的专业素质之后,再进一步掌握公文写作的基本技巧与起草格式,写出高质量的公文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热门推荐
  • 冰山总裁溺爱独宠小萌妻

    冰山总裁溺爱独宠小萌妻

    他们是青梅竹马从小有着婚约小时候每天黏在一起因为一次意外他们分离了,几年后他们再次相见感情还是和从前一样但却经历了种种磨难最后他们还能在一起吗?
  • 错婚

    错婚

    故事描写的是婚姻生活,写实的手法让整部小说尽显世态本色;虽然是家长里短,却充满了生存哲学;故事感人,一波三折,情节丰富:矛盾时,令人紧张;叙述时,催人泪下;疑问时,令人感慨!小说集情感、婚姻、官场、反腐四类题材于一身,是现实生活的缩影,令读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 夫君,不要太废柴

    夫君,不要太废柴

    孟清尤死都没有想到自己追星竟然穿越到古代了。摇身一变,变成一名废柴,虽说她没女尊王朝里的女主那么大的志气,做什么逆天的天才,她只想平平淡淡的生活。可是有些人偏偏不如她意。“孟清尤,你给我滚出孟家!”“孟清尤,你这废物活着干嘛?”老虎不发威你tm当本小姐是病猫?知不知道本小姐专注打脸三百年!从此,便有了传闻。“有人嚼孟清尤舌根,被孟清尤割掉了舌头”“有人欺负孟清尤的丫鬟,被孟清尤挑短手筋”
  • 都市之重生霸图

    都市之重生霸图

    因为一次意外而引发的车祸,腹黑郑枫神奇的回到了高中时期,并发现自己拥有了一个神秘而又强大的系统
  • 总裁一抱误终身

    总裁一抱误终身

    一夜醉酒,几乎全城都知道一个来历不明的女人把江城最有权有钱有颜的男人给睡了。所以他亲自上门美其名曰要她负责:要么赔人要么赔钱!他捧她上天宠她入骨,只有她知道他的无耻程度究竟有多深:“知道自己在吃软饭,那晚上干活就卖力点!”她一脸无辜,假装自己听不懂的样子:“卖力干活,是不是发工钱?”“嗯。把我发给你了。”呜,请问霍大少我能嫌弃你吗?
  • 神宇苍穹

    神宇苍穹

    时空镜像、善恶同体、是重新翻开的篇章,还是被设计的人生?在尔虞我诈中求生存,在欺骗与背叛中成长,爱与恨倾世的纠缠,魔与道宿命的对决,神宇之力,苍穹之威,诛天伐地,主宰万生……
  • 罚神之地

    罚神之地

    修炼一途,艰难无比;与天征、与地比,逆天改命。韩天从踏出紫荆城的那一刻起,就做好了;天要亡我,我就要踏破这天;地要阻我,我就要踏破这地。我诺成神,天下从此无魔;我诺成魔,天下从此无神。记住了,我叫,韩……天……
  • 快穿之恶毒女配打脸系统

    快穿之恶毒女配打脸系统

    天之骄女洛清歌发现自己居然是被操控的恶毒女配,一路脑残的作死。打破枷锁之后,绑定了恶毒女配打脸系统,开始穿梭于各个世界,开启打脸的征途。完成恶毒女配的愿望,赚属性分和能量的同时,无意间收获忠犬一枚。带着忠犬一起向幕后黑手主神挑战,揭开身世神秘的面纱。PS:主角不纯善,不喜勿喷!
  • 曙光纪

    曙光纪

    看着眼前杂草丛生的坟碑,男子神色平静,墓前放着几个包子、一只烧鸡、几个草果,无酒。她不喜欢酒。背靠墓碑,看着山下的车水马龙,仿佛自言自语道:“当年我们坐在这儿,当时你问我:你以后想做什么?记得当时我回答的是,吃好喝好睡好。”说到这里,男子有些自嘲,想起这些年的经历,看着墓碑,眼神柔软:“直到多年以后我才明白,我的梦想跟你一样,都是天下太平。”
  • 挽风为你

    挽风为你

    只是因为一个梦,所以出现一个你我想挽住穿过你的风,是不是这样就可以拥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