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4800000045

第45章 综合·贯通·提高

——对新闻业务课程体系一体化的思考

我国的新闻学研究与教育工作,始于20世纪初期。将近100年来,随着新闻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新闻学的学科体系逐渐完备,目前基本上形成了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业务和新闻事业经营管理四大板块,并由此构成了现代高校新闻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模式。在这四大板块的模式中,新闻业务无疑是最为关键的一块。这一方面是因为新闻学的学科性质(属于应用性学科)所规定,加之高校新闻学专业(本、专科段)又是以培养能顺应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强能力的专门化的实用人才为教育宗旨。另一方面则因为在整个新闻学学科体系中,新闻业务作为一种基础性的子学科而存在,关乎着新闻理论、新闻史以及新闻事业经营管理等其他子学科的研究依托和研究结果。没有新闻业务的实践,自然谈不上新闻理论、新闻史以及新闻事业经营管理的研究;前者的实践与发展状况又直接影响乃至左右着后者的研究开展。因此,有学者认为,“新闻业务是新闻学的中坚,是新闻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新闻学中占有重要的、第一的地位”①。这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对高校现时新闻业务课程体系的设置作批判性思考,应该说,对于整个新闻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对于进一步推动新闻教育改革的深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闻业务,是新闻学研究与教育的历史起点。在我国,其开创性人物当数徐宝璜和邵飘萍。1918年10月,北大校长蔡元培发起成立新闻学研究会,并开设“新闻学”作为政治系四年级学生的选修课,由徐宝璜每周讲授《新闻学大意》,这是我国新闻教育与研究的发端。徐氏讲稿后经修改出版,虽定名为《新闻学》,但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部仅6万余字的讲稿,基本上涵盖了现代新闻业务学科的主要内容,既包括了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与新闻评论,甚至也包括了广告与发行业务。与徐宝璜同时代的另一位新闻学拓荒者邵飘萍,其代表作《实际应用新闻学》常被誉为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着,但该书只是邵飘萍计划编写的《新闻学丛书》四编中的一编。第一编为《新闻学总论》,第二编为《实际应用新闻学》,第三编为《新闻编辑法》,第四编为《广告与发行》②。只是由于命运多舛,邵飘萍最终未能完成自己的写作计划。

在这之后,经过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我国新闻业务的学科体系日趋专门化,课程体系相应地明显细分化,初步形成了现代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这种四课并立的课程体系格局,并在我国高校新闻教育中成为一种范式。可以说,从徐宝璜、邵飘萍到现在,新闻业务的研究与教育整体上呈现一种由综合到分散、由混沌到不断精确的发展轨迹。从学术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发展轨迹应该说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有着一定的合理性。“近现代的学术发展往往以一些新学科的自我定位为一种重要标志,而定位的结果就是学科愈分愈细”①。

然而,在肯定学科细分化这一历史趋势的同时,我们也不能不关注到学科细分化的“标尺”(亦即规矩)所在。众所周知,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作为系统的整体存在,学科组成的各子系统之间必定有着互相关联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学科无“标尺”

地随意细分,势必隔断甚至破坏其系统间的相关联系,从而导致学科整体上的科学性的缺失。新闻业务作为新闻学科的子学科,对其作细分化研究自然也应遵循一定的“标尺”进行,这样才合乎科学的规范。而像目前这样,不顾新闻业务活动整体间的联系,简单地抽取业务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作孤立研究是不足为取的。“实际上,如果对新闻报道的基本原理不明晰,对新闻报道的整体驾驭能力不强,越是在细枝末节上花费精力就越难形成完整的新闻观,就越容易犯教条、僵化、狭隘的错误”②。

问题还不仅在于此。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是,学科分类趋于严密和研究课题专业化,是否必然导致出课程体系细分化的合理性的结论?或者说,新闻业务学科分类精确化,是否必然导致出新闻业务课程体系的细分化?

重新构建新闻业务课程体系的问题,与其说是一个理论探讨的问题,不如说是一个教学实践的问题。在新闻业务教学实践中,现有课程体系细分化导致的课程门类过细、过滥的现象,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其一,现有的新闻业务课程设置,容易给初学者造成与新闻实践活动脱节的印象,并且越来越不适应新闻实践的发展。这有两层意思:首先,在新闻工作实践中,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都只是新闻业务工作中相互衔接的环节和手段,它们原本是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和条件,新闻写作是新闻采访的必然结果和体现,而撰写新闻评论则是编辑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新闻采访、写作、评论,最终又都要经编辑工作才得以显现。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应该是能采、会写、精编、善评的多面手,通晓新闻报道的不同环节和手段,并使之融合、贯通、互相促进。现有新闻业务课程体系,完全按照新闻实践的不同环节来设置,割裂了新闻报道整体的不同环节之间的联系,其结果既不利于初学者融会贯通、互相促进,也不利于培养新闻工作多面手。邵华泽同志说过,现在很多记者存在着“重述轻评”的倾向(重视新闻的采写、不愿意和不会写新闻评论)①。究其原因,可能与此有关。其次,现代新闻工作者为了完成自己的崇高使命,迅速、准确、深刻地反映越来越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地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巧、手段、体裁,而媒体本身的发展,特别是电子媒介现场报道等形式的出现和普及,也使得以往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的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

其二,现在新闻业务课程的专门化设置,极易导致教学与研究中的学术分离。长期以来,一直有人认为新闻(新闻业务)“有术无学”,其根源就在于此。这是因为,现有的新闻业务课程设置,“由于完全按照实践的操作环节来划分,每一环节都是十分具体实在的,这就决定了研究的内容的技巧性、操作性强而抽象程度不足,而缺乏抽象的研究很难为理论的发展留下余地”①。反过来,这种“学”“术”分离的结果,又造成了新闻业务教学科研中的如下现象:一方面,现有的新闻业务教材、专着,虽然成果迭出,但大多数尚局限于实践经验总结的层面,难以从理论上加以拓展;另一方面,由于新闻业务的实践性非常强,仅局限于实践经验总结层面的教材、专着,总是比不上新闻实践丰富多彩,它对新闻实践的指导作用就很欠缺。

其三,现有的新闻业务课程设置,容易造成不同课程之间内容重复、交叉。如前所述,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都是新闻业务工作的不同环节,是一个整体。因此,不同的环节(课程),必然会有一些共同的要求,而不同的课程出于自身体系完整的考虑,势必都涉及这些共同的要求,其结果必然导致各门课程之间出现内容重复、交叉的现象。比如,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与倾向性问题、新闻价值的判断与价值取向、新闻工作者的修养等等,这些内容采、写、编、评各门课程似乎都要涉猎。

于是,新闻业务的教学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每一门类新闻业务课程内容愈加完备,则新闻业务整体课程体系愈加难以符合科学的规定性。

其四,现有的业务课程设置,不利于优化课程结构,培养复合型人才。我国的新闻教育长期以来偏重“纵向深入式”的培养法,专业越分越细,专业课程越开越多,其结果是学生根底浅、知识面窄、视野狭小、思路不活,这与时代要求的“厚基础、广适应、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现有的这种培养模式,反映在新闻专业课程设置上,就是必修课比重过大,学生任意选修课比重偏低②。据了解,当前我国高校新闻专业课程设置中,必修课比重一般占70%,选修课为30%。因此,用新闻业务课程体系一体化的设想,取代现有的课程设置过细、过滥的状况,将有助于减少专业课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增加选修课比重,为复合型新闻人才的培养提供条件。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整体大于它的部分之和,系统的整体性,具有其各组成部分在孤立状态中没有的新质。新闻业务课程体系一体化,当然不是现有的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等几门课程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对诸课程内容批判基础上的综合、贯通和提高,进而形成全新的、较为科学的“新闻业务通论”。初步设想,其主要内容将由三大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从理性层面上对新闻业务范畴的总体阐述和把握,或称新闻业务基本理论。这一部分是对一般新闻业务活动规律的再抽象。如果我们把新闻报道(传播)过程加以简化,其传播模式大体如下:

事实→记者→媒体→受众

或者表述为:

客体→主体→媒体→受体

以上“四体”是新闻报道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可视为新闻业务的基本范畴。因此,新闻业务基本理论的具体内容就包括——新闻报道客体研究。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报道归根结底是对事实的一种认识和反映,但并不是所有的事实都能成为新闻报道的对象。事实的内涵与性质,事实的把握与选择,事实所具有的新闻价值判断,等等,将是本部分研究的重点。

新闻报道主体研究。新闻报道的主体是新闻工作者,其在新闻报道活动中并不是一个消极被动的角色,报道什么、怎样报道都会打上新闻工作者的主观烙印,新闻工作者的认知观、心理、情感、倾向、思维方式以及思想道德修养等便构成了新闻报道主体研究的主要内容。

新闻报道媒体研究。媒体是新闻报道得以实现的中介,是报道活动的组织策划者和物质承载者。新闻媒体对新闻报道活动的制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媒体的性质,通常表现为媒体的定位及相应的编辑方针、新闻政策等;二是媒体的介质,不同介质的媒体(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在新闻报道活动中具有不同的特点。

新闻报道受体研究。受体即受众,是新闻报道的接受者和归宿,从一定意义上说,它也是新闻报道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受众引导、受众需求、受众心理、受众调查等都是新闻报道受体研究的范围。

第二部分是对新闻业务活动基本规律和操作原理的描述,主要揭示新闻报道活动中采访、写作、编辑、评论诸环节的基本规律与操作原理,属于新闻业务中观层面的研究,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新闻报道系统论的角度研究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诸环节的地位、特点及相互关系;二是研究每一环节需要掌握的一般方法与技巧。

第三部分是新闻业务特例研究,主要揭示特殊形态下新闻报道活动的具体操作方法与技巧,它直接来自于新闻实践经验的总结,属于新闻业务微观层面的特例研究。

新闻传播模式(事实→记者→媒体→受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对于记者而言,这一系统里的事实、媒体、受众都是变量,经常会发生变化。其中,受众相对比较稳定,或者说,受众的变化是历时性的,即一定时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事实和媒体的变化则是共时性的,即共生的,也就是说,在记者具体的新闻报道活动中,新闻报道的客体(事实)的形态是无限丰富的,而新闻报道的载体(媒体)种类也是多样的。不同形态的事实、不同形式的媒体会对记者的新闻报道活动提出特殊的要求。

不同事实的特殊的新闻报道技巧,按事实的内容可分为政治新闻采写技巧、经济新闻采写技巧、文教新闻采写技巧等;按事实的形态可分为事件性新闻采写与非事件性新闻采写,等等。

不同的媒体对新闻报道活动也有特殊的要求。不同性质、不同介质的媒体,在新闻报道活动中,在遵循新闻业务基本规律与操作原理的基础上,还有一些特殊的技巧需要掌握。如,报纸版面设计、图片处理;广播电视新闻采写及节目制作、录音报道、现场直播、网络新闻报道等。

对新闻学科现有课程设置而言,新闻业务课程体系一体化的设想,无疑是一项重大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可喜的是,时下国内新闻教育界已有不少同志认识到这一问题,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比如,有的高校已把采、写、编、评合为一体讲授;有的则要求按统一大纲分别讲授;武汉大学新闻系还开设了“新闻实务”的公选课;通论性质的新闻业务教材(专着)也出版了几部。应该说,这一切都在为逐步过渡到新闻业务课程体系一体化积累着经验。

(2001年8月)

同类推荐
  • 童兵自选集

    童兵自选集

    新闻传播学是人文社会科学众多门类中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在中国,新闻学的研究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传播学引起关注和广泛研究,也有近三十年的历史。由于新闻传播学者们的努力,中国的新闻传播学已经由被某些业界人士妄自菲薄的“无学”,变成了“显学”。在国家颁布的学科目录中,从无到有,由附属在中国语言文学之下的二级学科,变成了独立门户的一级学科。
  • 悦读MOOK(第十八卷)

    悦读MOOK(第十八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播音主持艺术论

    播音主持艺术论

    广播电视语言传播,是现实,播音主持艺术、是现实,话筒前,镜头前的有声语言创作,也是现实,如何面对广大的受众,更是现实。我们既然有志于研究中国播音学、那就要专心致志、矢志不移地为此而一往无前、永往直前。播音界公认的继往开来的领军人物,播音主持艺术理论的学术泰斗,中国播音学学科体系的开拓者,他是国家级数学名师,他以“为人师表”而自稁,以“塑造灵魂”为自律,他为电波里,荧屏上的“名人”们培根养心……
  • 生命伦理学:理论与实践探索

    生命伦理学:理论与实践探索

    全书共分十章,第一、二章涉及对生命伦理学原理、基本理念及重要范畴的理论思考,其他章节则分别从临床治疗、人体研究、疾病与健康、生育控制与生殖技术、器官移植、人类基因组研究、临终与死亡等方面介绍或探讨相关的伦理原则、规范及问题,最后一章粗略地阐述了卫生政策制订中的伦理影响与选择。作者通过对最新的生命伦理学理论的阐述,对上述问题加以探讨,试图找到能适合于中国国情、哲理的道路。
  • 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

    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

    本书奉献给读者的是作者对于当今广播电视艺术的审美创造、文化传播、艺术功能、产业理念及实践等诸多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本书是一本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基本理论著作,书中对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进行了准确界定,研究分析广播电视艺术的构成要素、功能及其属性,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建构起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概念范畴及知识体系。
热门推荐
  • 超能风云

    超能风云

    一次意外,一位少年与笔记本电脑相之融合,导致异变!他就如同是披着血肉之躯,并拥有超高智商的人体电脑!他的思维就像操作系统,思考速度达到不可思议的地步!他能够吸收各种电器设配的能量,将其功能变为己有!他的眼睛可以发射紫外线,激光,也可是验钞机、扫描仪!他的嘴可以是雷达,能发出波动频率,也能吹出冷气、热气!至于嗅觉、听力、感知——相信我,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做不到的!----好不好,请看完三章再说……
  • 古剑奇谭之生死契约

    古剑奇谭之生死契约

    晴雪为了救屠苏自己的生命只剩3年,屠苏怎么挽回,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
  • 后悔药,你只有一粒

    后悔药,你只有一粒

    死了之后,看见了所有事情的真相。想见的人再一次回到你的身边,很遗憾,你无法去触摸他们,只能看见他们走过来,再从自己的身体穿过,后悔吗?结束自己的生命再给你一次机会,保护好你爱的人
  • 腹黑魔尊杀手妃

    腹黑魔尊杀手妃

    说好的帅气小伙伴呢?为毛不是技术男,就是腹黑男,唯一正常的还是个面瘫?说好的无敌小伙伴呢?为毛全是一群逗比?这些都算了,最重要的,说好的英雄救美呢?为毛英雄一个个的都跑去当大爷了?说好的君临天下,神马时候才能成真啊!
  • 我的阎罗大人

    我的阎罗大人

    少年,我看你骨骼惊奇必定会有奇遇,喂,别走啊!!!“确定是他?”“是的,阎罗大人,我跟踪他很长时间了,就是他”。。。。喂,他是男的,我可是女的。看小小少年如何斩妖除魔,一路封神。
  • 对抗僵尸

    对抗僵尸

    在第N次世界大战后,布鲁斯迫于国内压力,就在华夏国的一个边境小镇过着平凡的日子,可是,一天夜晚,一群僵尸攻击了他的镇子,可是他却没有被僵尸杀死,他逃了出来。之后他又遇到了许多有志之士,一起查明真相,对抗僵尸!
  • 仙灵迷踪

    仙灵迷踪

    天道有常,或因人势而迟,然终不误庄生恨透了天,怀着仇视之心踏上逆天之路,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却是……
  • 兵荒马乱之回首青春

    兵荒马乱之回首青春

    人生是一场永不休止的旅程,我们被人海裹挟着向前,不能回头。每个人回忆起青春,回忆起匆匆那年,都会想起一些人。即便受过再多伤,经历再多事,这些人都是不会变的。无论在何时何地在干什么,在面对谁,一想起他们浑身都充满神奇的力量
  • 芮戏之玉幻

    芮戏之玉幻

    因接到一部熟悉而奇妙的戏,关雨芮恍惚中得到了玉石,而恍惚中得到的玉石你是谁?去找芷仙前辈?谁敢动她。好玩吗?哪一张是你真正的脸?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谁写的?我知道未来?如果你知道未来,怎么改变?我想回去。本身婚约?我是演员,怕什么。这紫色的花,又是一年花季。我的体质特别?这是回去的方法?邪魅冷艳散发出威震天下的王者之气的他,清雅脱俗散发出水灵活泼淡淡仙气的她二十一世纪的规则。你的规则,我来抉择。我那里是不可以的,我不可以接受。愿不念,但为幻欲不恋,但为愿
  • 红杏出墙记3:剪不断,理还乱

    红杏出墙记3:剪不断,理还乱

    本书讲的是一个20世纪30年代发生在江南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峰回路转,语言流畅自如,灵动传神,体现了作家高超的技巧和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