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4400000013

第13章 家长与青少年的人格塑造(2)

妹妹用力往岸边扒,眼看就要逃出危险水域了,姐姐却用力把她推了下去。妹妹挣扎了几下,还是无济于事,最终河面平静了。

姐姐呢,不但没有获得父母的疼爱,却进了少管所。这看上去是在某一部电影中才会出现的片断却在现实的生活中上演。这对夫妇就在湖南长沙市郊,他们都是从事教育事业的民办教师。而此时这两位老人吞下了自己一手栽种的苦果。

我们说,偏爱与溺爱是一棵病态树上结下的一对苦果,这一点都不过分。上面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过于偏爱子女。而当今很多父母都只有一个孩子,这就要说到溺爱这个问题了。

爱孩子是每个父母的天性,但溺爱却是孩子成长的最大毒药,是形成很多种人格障碍的直接原因,父母过度溺爱孩子不仅给孩子,也给整个家庭埋下隐形的忧患。

由于长期的溺爱,许多青少年缺乏生活锻炼,缺乏吃苦耐劳的品质,缺乏责任心。这种责任心的缺乏既表现在对国家、社会、他人,也表现在对家庭和自己。

一方面是严重的依赖性,另一方面是很少有责任意识,不知道个人应该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和在人际关系中的责任。这不仅是一个思想品德问题,也是一个心理健康问题,并且首先是个心理健康问题。

父母过度的溺爱往往表现在对于孩子的很多不正确的行为不加以纠正,对孩子的种种过分的要求不加以制止,不教给孩子们如何给予和承担的义务而是一味地教他们如何索取。

我们的家长倾其所有付出了全部的爱,却常常困惑地问自己:我给孩子创造了这么好的学习条件,生活环境,为什么孩子总是不努力学习,成绩不理想呢?为什么还会出现出走、犯罪甚至自杀、杀人,酿成悲剧呢?

其实做一个好的家长,不完全在于你是不是为孩子辛苦了,是不是为孩子操心了,也不在于你文化程度的高低,能否辅导自己孩子的功课,而在于你是否了解孩子心中真正所需,并经常用简单、明了、有效、健康的方法引导、发展这种需求。事实上,每一个孩子的天性都有其向上的、自信的、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一面。

而我们的一些家长对孩子是热爱有余,了解不足,从而很容易陷入溺爱的误区。

在北京中关村,一对教授夫妇苦心育子,一直想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大学生。就是由于爱孩子又不理解孩子,引起儿子强烈的逆反情绪,夫妻竟被儿子用刀活活砍死!儿子在法庭上是这样说的:“父母是很疼我,但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知道我到底需要什么!”

一名年仅6岁的儿童,竟用菜刀在母亲的后脑上连砍两刀。被砍的母亲是从湖南到广东做建筑小工的。平日里对孩子百依百顺,儿子在母亲的娇惯下胆子比天还大,常常早出晚归,进出游戏机室和不健康的娱乐场所。在她的溺爱下,发生了自己意想不到的悲剧。酿成这些悲剧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溺爱,根本的问题就是父母不懂得爱。

前不久,在成都发生了一桩令人啼笑皆非的“爱到尽头”的溺爱故事。一位18岁的花季少女准备就读卫生学校。她为了今后能找到一个好工作,决定对自己进行全面整容来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由于自己手头的钱远远不够,她首先想到的却是让她一贫如洗的父亲去“卖肾”,这位父亲居然毫不犹豫答应了女儿的要求。此事幸好被人知晓后及时阻止,才使得这则举世无双的“溺爱经典”没能继续上演下去。

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娇生惯养,百般宠爱,从小种下自私、任性、随心所欲的祸根;有的家长用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来尽自己做父母的责任;有的家长是专横的爱,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对待孩子缺乏民主、平等、人道的态度,而是一味的责备,像对待物品一样缺乏温情,挫伤了子女做个好孩子的心愿,使得孩子从小变得粗暴冷酷缺乏同情心。

而在这些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任性,自制力差,在他们看来,只要自己开口,要求都会得到满足,在进入社会后如果遇到挫折,假如别人不听他的,他就会觉得别人对他不公平,而把自己封闭起来。最终的结果使得一些孩子只知道享受别人的爱却不知道爱别人,自私、冷漠、依赖、懒惰、软弱吞噬了他们爱的心灵。要么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要么形成反社会人格。

一方面我们爱孩子,为孩子的成长和学习省吃俭用,节衣缩食,昼夜操劳,奉献爱心。在笔者的家乡,走在街上到处都会看到背着一个小包给人擦皮鞋的中年人,大家可千万不要小看他们,说不定坐在重点高校附近的麦当劳吃着快餐,和同学聊着网络游戏的天之骄子,就是他们的孩子。

在中国有一种社会现象是很多西方心理学家都无法解释的,我们戏称作“擦皮鞋老少倒挂”。在看来该享福的50岁这一代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擦皮鞋来供养大学生的,而在其他很多国家里,像擦皮鞋、送快餐这一类社会底层劳动却是很多大学生进入社会的第一堂社会实践课。这种不对称被我们称作“老少倒挂”。

我们呼吁,父母不要给子女太多的溺爱,而把这种溺爱转移给自己的父母,把颠倒的孝敬重新颠倒过来。

把对自己子女的那种爱用来对自己的父母吧!

(第二节)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塑造的黄金时节

人格及其人格障碍

人格是指在个人的生理基础上,受到家庭、伴侣、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等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气质、能力、兴趣、爱好、习惯和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具有社会意义的各种特性的统一体,各种特性的配合形式;是由体格上的特性、精神上的特性、特殊能力、经验、气质、意志、品质等特性构成的有机整体。

所谓人格健康,是指每个人在自身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保持良好的认识水平、平稳的情绪情感、恰当的行为方式和正常的社交与职业功能。

青春期是人格形成的一个关键时期。人格的发育与环境因素,尤其是家庭因素的关系一直受到精神病学、心理学和社会各界的重视。而对于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及其动力机制问题,我国的心理学工作者大多是采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加以考察的。

先天遗传素质是人格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但只能是为人格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可能性,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在一定条件下对人格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人格的发展又是通过在儿童和青少年的活动中产生的矛盾运动之中实现的。

儿童和青少年人格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依赖一定的前提。儿童和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为了反映和适应客观要求而产生了新的需要,这一新的需要与其原有的心理状态之间便产生了矛盾,对这一矛盾的处理与解决,推进了他们人格的发展。随后新的矛盾又产生出来,伴随着矛盾的不断产生与合理解决,儿童和青少年的人格就会在此矛盾运动过程中完成了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和飞跃。

人格障碍则是指从童年或少年时期开始,并持续终生的显着偏离常态的人格。它是一种介于精神疾病于正常人之间的行为特征。常常表现为怪僻、反常、固执、情绪不稳定、不通人情、不易与人相处、常损人利己甚至损人不利己、以自己的恶作剧取乐,常给周围人带来痛苦或憎恶等,但它又不能归属于精神病范畴。

人格障碍常常分为偏执型、情感型、分裂样、暴发型、强迫型、癔症型、反社会型等。较多见的有偏执型、强迫型、情感型人格障碍等。让我们对此作进一步的认识。

1.偏执型人格障碍

它是以多疑敏感为主要表现的人格障碍。

其特点是:多疑敏感,不信任别人,易把别人的好意当作恶意、敌意;妒忌心强,对别人的成就、荣誉等感到紧张不安、挑衅、指责和抱怨;易感到委屈、挫折、怀才不遇,常常产生攻击、报复之心;骄傲自大,自命不凡,自尊心强,要求别人重视自己,追求权势;主观固执,好诡辩,经常抗议、反对他人的意见,不易被说服,即使面对事实证据也是如此;对别人缺乏同情心和热情,从不开玩笑,警惕性很高,常怕被人欺骗、暗算,处处提防他人;等等。

2.强迫型人格障碍

指因刻意追求完美而过分自我关注,带有不完善感的人格障碍。

表现为:遇事犹豫不决,优柔寡断,忧虑重重,谨小慎微,拘泥于烦琐细节之中;做事要求十全十美,追求完美无缺,反复检查、修改,直到自己完全满意,否则会感到焦虑、紧张;过于严格认真,具有强烈的自制心理和自控行为,对自己过于克制与关注,责任感过强,怕犯错误,思想得不到放松,按自己的想法要求别人,妨碍他人自由;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墨守成规,不思变通,遇到新情况不能灵活处理,显得束手无策,呆板,缺乏兴趣爱好和幽默感,没有创新精神;心里总是笼罩着一种不安全感,常处于莫名其妙的紧张和焦虑状态,平时焦虑、悔恨的情绪多,愉快、满意的情绪少。

总之,这类患者的个性常常表现为刻板、固执、拘谨、单调、惰性、犹豫、克制,易发展为强迫型神经症。

3.情感型人格障碍

它是指情绪始终高涨,或始终低落,或时而高涨时而低落。

表现为:情绪高涨性人格障碍,其主要表现为:情绪高涨,精力充沛,精神振奋,喜好交往,善于谈笑,给人乐观、诙谐的感觉,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高,对周围环境的困难估计太低,做事常有大量的计划和设想,但缺乏深思熟虑,不够实际,有始无终,有时有明显的躁狂表现,因而又称为躁狂型人格障碍。

4.抑郁性人格障碍

其主要表现是:情绪低落,精力不济,精神不振,多愁善感,闷闷不乐,沉默寡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周围环境困难估计过高,对自己丧失信心,总是内疚自责,对一切不感兴趣,对生活充满悲观色彩,总是抱怨命运不好等。

5.双向(或称环性)情绪人格障碍

其主要表现是情绪变化不稳定,时而高涨时而低落,在一定时期内交替出现,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两极性。情绪高涨时表现为情绪高涨性人格障碍的异常人格特征;情绪低落时则表现为抑郁性人格障碍的异常人格特征。

以上我们对人格的健康与障碍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对于青年期的身心发展问题愈来愈为心理学家们所重视。

青年期的身心统合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担负直接、完全社会责任的成年期的发展。

青年期,一般认为为13-20岁,其发展重点为认知发展,人格渐独立,两性关系建立。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探讨青年期的自我发展,即如何重新认识自己、肯定自己等一系列的问题。此外为什么人格的塑造对于青少年成长过程非常关键,人格塑造最关键的又是什么?我们的家长在人格的培养上怎么做才是最有效的呢?对于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接下来也会逐渐涉及。

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研究个体的身心发展,是现代心理学的重要主题之一。

心理学家们把人生全过程分为若干个时期或阶段,而每一阶段在身心发展上,又各自有代表性的特征。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埃里克森(E.H.Erikson)是美国着名精神病医师,在他看来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

阶段理论。在他的理论中,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

埃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发展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它也告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我们认为这一理论对于正确认识人格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此特别提出。

1.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此时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饱不哭就行,这就大错特错了。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

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埃里克森把希望定义为:“对自己愿望的可实现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势力、标志生命诞生的怒吼。”

2.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

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感到羞耻,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反之,若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保护或惩罚不当,儿童就会产生怀疑,并感到害羞。因此,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埃里克森把意志定义为:

“不顾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怀疑心理而坚定地自由选择或自我抑制的决心。”

3.学龄初期(3-6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如果成人讥笑幼儿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那么幼儿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

当儿童的主动感超过内疚感时,他们就有了“目的”的品质。埃里克森把目的定义为:“一种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目标的勇气,这种勇气不为幼儿想象的失利、罪疚感和惩罚的恐惧所限制。”

4.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这一阶段的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教育。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地方。

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反之,就会产生自卑。

另外,如果儿童养成了过分看重自己的工作的态度,而对其他方面麻木,这种人的生活是可悲的。埃里克森说:

“如果他把工作当成他惟一的任务,把做什么工作看成是惟一的价值标准,那他就可能成为自己工作技能和老板们最驯服和最无思想的奴隶。”

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们就会获得有“能力”的品质。埃里克森说:“能力是不受儿童自卑感削弱的,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是自由操作的熟练技能和智慧。”

同类推荐
  • 人类梦境排行榜

    人类梦境排行榜

    科学研究显示,尽管全世界有60多亿人,但大家常做的梦却只有12种!人类的梦境,听起来千奇百怪,实际上大同小异,不论你昨晚的梦多么离奇古怪,在当时,就至少有5亿人在做相似的梦!通过将这些在梦中频繁出现的情节和主题(比如梦见被人追赶而逃跑,梦见自己身患重病,梦见遭遇车祸)分门别类、归纳排序,心理学家整理出了这份神奇的“人类梦境排行榜”。本书作者王彻,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在开设心理工作室、为数千人解梦释梦之后,他想要告诉你:梦,其实是了解自己最好的工具,不同的梦境背后,其实隐藏着不同的内心诉求和心理暗示。
  • 受益一生的60个心理学实验

    受益一生的60个心理学实验

    《受益一生的60个心理学实验》集合了60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涵盖几十位心理学大师,哈佛、耶鲁、斯坦福等数十所世界名校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并将心理学经典理论、心理学实验、心理测试和心理小贴士结合起来,内容十分丰富,适合心理学爱好者和大众读者阅读。在读完本书之后,读者不仅能对心理学的理论有一个广泛的了解,还能在好玩、有趣的心理学实验和心理测试中弄明白自己,看清楚他人,用心理学知识武装自己,指导生活。
  • 智者的洞察:心理学经典名言的智慧

    智者的洞察:心理学经典名言的智慧

    这世界上,最难的理解,恐怕还不是外向的,而是内向的;也就是说,最困难的,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而是人对自己的理解——不断地去触摸重重表象下的心理暗流,这个过程是困难的、充满了危险的,但也是引人入胜、饶有趣味而叫人欲罢不能的。
  • 心理学与读心术

    心理学与读心术

    本书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日常工作、生活中,教读者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灵活运用心理学的方法,用眼睛洞察一切,“读”懂他人的微妙心思,并对之作出精准的判断,使自己成为人际关系的赢家,进而在事业上取得进一步的成就。
  • 心理孙权

    心理孙权

    碧眼紫髯、生性谨慎,在豪迈奔放的孙氏儿郎中他是异类;临危即位、枭雄环伺,父兄留下的大业在他肩上分外沉重;知人善任,示弱克强,终于赢来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的胜利——孙权是三国时代是最好命的君主,但有谁知道他内心深处的恐惧?
热门推荐
  • 惹上邪魅冷殿下

    惹上邪魅冷殿下

    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我被一个邪魅冷帅哥给强吻了,而他正是冥界的殿下单北漠,而我则是魔界魔君的唯一继承人魔漩儿,我们曾经宣誓要携手走过一生,然而我却失忆了,忘记了他,也忘记了我们曾经的一切,为唤醒我的记忆,他想尽一切办法,他说:“漩儿,你是我的女人,这辈子、下辈子,下下辈子,乃至生生世世你都是我的女人……”
  • 天赐谷雨

    天赐谷雨

    为啥叫她谷小钱呢,因为这小妮子是个从小就“不认命,只认钱“的主儿,只要跟钱没什么关系,她一向是心如止水。可自从步入了大学的小社会,圆了年少时的梦,她却从始至终都觉得缺了点什么。直到大二的下半学期,大约在秋季,那个阳光明媚的清晨~一个人的出现,她才顿然醒悟,原来缺少的是。。。‘心动’。。。原来她谷小钱除了爱钱之外,呵呵~还爱“美人”……“无知未成年少女”对话“极品妖孽”:“您这么优秀,怎么会看上小女~”“因为可以互补,”……“你怎么什么都会!?”“因为你什么都不会!”……
  • 帝少的双面娇妻

    帝少的双面娇妻

    当龙倾付出自己所以的真心时,傻傻的认为轩辕城一定会被自己打动的。可最后龙倾才知道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十年的陪伴和暗恋还不如“初恋情人”回来的一瞬间。。。。。他的“幸福”回来了,自己的幸福就是他幸福就够了,轩辕城,祝你幸福
  • Legends and Tales

    Legends and Tal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狼牙雇佣部队

    狼牙雇佣部队

    一支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部队,却在烽火的后,慢慢成了一支尖刀部队
  • 哥,我可以爱你吗

    哥,我可以爱你吗

    故事发生在都市生活中,17岁的主人公因为母亲过世,刚从老家办完葬礼,在坐火车回到学校的途中巧遇和他同样遭遇的9少女零,阴差阳错中把这个幼女像妹妹一样照顾着,随着零长成一个美丽的少女,这个美丽少女的秘密慢慢浮出,他们会发生什么?
  • 花影渐凉:人去楼空

    花影渐凉:人去楼空

    她,一个懵懂的少女,周边一派祥和,殊不知在这温和的外表下还有另一派景象,暗潮涌动,危机四伏……在没有人可以依靠的情况下,她不得不成长,不得不学会自保……他,叱诧风云的他,杀伐果断,心狠手辣,冷漠无情,关心他,爱护他的人,却是多年潜伏在身边的敌人,只为了某一刻杀了他,为了什么呢?
  • 炮炙大法

    炮炙大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此生有过你

    此生有过你

    曾经过去了多少年我已记不清。,不过直到今天我还记得我们的初次见面,那是我们彼此,那样青涩,那样单纯。那时我还不知道,我愿意为了他付出我所有可付出的代价。你相信一见钟情吗?
  • 末世之白骨阎罗

    末世之白骨阎罗

    生命凋零,异族乱世,白骨加身,阎罗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