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08300000022

第22章 通向世界的文化桥梁(9)

应当看到,五四以后的外国史地研究,对于中国人了解外部世界来说,已不再具有以往那种主渠道的作用。这是因为,在近代前期风气初开之时,西学的渗入尚不足以突破传统学术的运行体制,而往往只能在其原有的知识框架内流动传播。作为旧知识体系中最具影响力的经学,其特定的内涵(以儒家十三经为主)与极为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使之很难或至少在短时期内无法容纳完全异质的西学知识。相比之下,史学则是传统学术中上自天文、下至地理人文无所不包的学问,正是这种内容的广泛兼容性,使之易于成为近代前期西学输入的主要媒介。然而,新文化运动以后,由于现代学术门类及其运行体制的形成,历史学过去兼承的不少社会文化功能,逐渐遭到了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地理学、考古学、民俗学等诸多新兴学科的分解。随着现代史学的学术内涵及其功能的清晰化,外国史的研究也表现出某种学术上的自我回归趋势。

大体来说,自五四至1949年,这种趋势主要仍局限在仿效西方现代学术规范,力求以科学态度开展世界史教学及其相关知识的传播方面,如注重西方史学原著的翻译和现代史学理念的输入等。从此期国内较为流行的世界史或西洋史著作看,大多尚属编译性质的通论或教材,如韦尔斯的《世界史纲》(梁思成等译,1927年商务版)、何炳松编译的《中古欧洲史》和《近世欧洲史》(1924年),以及陈衡哲的《西洋史》(1926年)、王绳祖的《欧洲近代史》(1935年)等,既未能开展系统而有规模的文献翻译和资料建设,也很少有自己独到深入的研究之作。究其原因,除了受到社会动荡、财力拮据和有关专业人才偏少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外,还因近代以来,西方对其自身历史的研究已达到了相当成熟的程度,以当时国内在这方面的薄弱基础而言,一时确难有新的突破。即使在清华大学这样一所比较重视西洋史教学的学校,其专业目标也只定位在正确了解外国和借鉴其理论方法,以推进本国史学的研究上,雷海宗甚至认为,从当时大学的现状看,根本“无能力对西洋史有研究的贡献。所以各种烦琐的课程可以一概不开,只求叫学生对西洋史能得一个整个而比较充分的了解已非容易,也就很够我们努力的了”。更不用说是创建自己的学科体系了。但尽管如此,这一阶段的工作仍为国内日后的世界史研究事业培养了一批人才。

建国以后,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我国的世界史学科始得真正建立起来。只是开始阶段因较多承袭了当时苏联的史学体系,特别是受到苏联科学院主编的多卷本《世界通史》理论框架的影响,在史书编纂实践中,往往把唯物史观简单地理解为五种生产方式的相继更替,只强调历史发展的统一性,而忽略了其多样性,以致未能充分展示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各国历史演变的不平衡及其多彩多姿。与此同时,在“左”的思潮影响之下,对西方史学则采取了简单否定和排斥的态度,使中西史学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随着对外开放的日趋扩大,我国的世界史研究获得了比较长足的进展。这种进展,不仅在于学科队伍的壮大、教学水准的提高、专业机构的增多和资料建设的推进,更主要地还表现在观念的更新和研究层次的逐级深入。二十余年来,我国的世界史研究从原来比较侧重于论述世界历史一般发展规律(即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迭)和亚、非、拉美第三世界国家史,扩展到了世界各地区和各国的众多历史领域;其内容也从以阶级斗争为主线的政治史、军事史、外交史和革命史扩展到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妇女史、人口史、移民史、城市史、企业史、科技史、教育史、环境史等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并出现了一些具有标志性的研究成果,如陈翰笙主编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吴于廑与齐世荣主编的六卷本《世界史》、杨生茂与刘绪贻主编的六卷本《美国史》、艾周昌与陆恩庭等主编的三卷本《非洲通史》、中国国际关系史学会组织编写的十卷本《国际关系史》等。有的还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研究体系。特别是吴于廑在80年代中期提出从整体化角度考察世界史的主张,强调应以探索人类“由原始的各族互相闭塞的历史发展为世界成一整体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作为世界史学科的基本目标,纠正了过去那种以国别史汇编混同于“世界史”的观念,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有力地启发了国内有关世界全球化进程的研究。此后李植枏等主编的《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当代部分)和《20世纪世界史》等,正是这一编纂思想和理论框架的具体贯彻。罗荣渠则从现代化的角度探讨了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史,其理论突破了把西方社会视为现代化唯一模式的观念,将现代化界定为一个世界历史范畴,即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推动力,实现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并引起社会组织与社会行为深刻变革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总趋势、现代化的不同模式、不同道路等重大问题;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提出了以生产力作为社会发展中轴的一元多线历史观;为第三世界后发展国家的现代化作出了历史的定位,对一百多年来近代中国历史变革和现代化进程进行了阐释”。其史学实践在运用跨学科方法,熔理论与历史研究于一炉方面作出了富有新意的探索。

我国的世界史学科建设之所以二十年来能取得如此显著的进步,最根本的原因,乃在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历史和现实视野。它不仅使学术界走出了过去相对封闭的圈子,通过大批人员的出国留学、进修、开展学术交流和实地考察,及时了解或掌握国外的信息资料、现代技术手段、理论方法和最新研究成果,有效地缩短了我国世界史研究与国际间的某些隔阂和距离,还对整个学术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正是在新视野、新方法和新材料的触动下,不少学者开始重新检视过去国内世界史研究中的某些观念、方法和结论,并得以突破那种带有公式化倾向的世界历史发展模式,对世界各地区和各民族国家社会发展的不同类型、国际共运和各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复杂性、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演变的新特点,以及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实质和不同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更为实事求是的思索、分析和判断,从而使世界历史自身具有的丰富多彩性得到了更为细致深入的体现。此外,从社会实践层面看,二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实际上是我国自觉融入国际社会和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过程,期间遇到的许多新问题,都需社会科学工作者及时从理论上进行相应的研究和解释。历史学作为各门社会科学的基础,自应对此作出必要的回应。而这,也正是此期我国世界史学科获得较快发展的现实动力所在。近年来我国世界史研究中出现的诸如当代资本主义再认识、现代化与全球化进程、战后国际关系和冷战、东南亚文化背景与其当代经济起飞的关系、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的多元化趋势等热点的讨论,以及有关中外文化比较与交流、国际关系史、城市史、华侨史和环境史等专题的研究,无不反映出其对当代世界现实问题的敏感特征。就此意义上说,外国史或世界史学科在我国的发展,不仅有其自身演变的学术理路,同时也是中国人认识世界、走向世界和融入国际社会程度的一种反映。

当然,就总体学术水准而言,目前我国的世界史学科仍处于逐步建设和完善的过程中,不少领域的研究与国际学术界尚存在着明显的距离。要使我国的世界史研究从整体上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真正建立起足以自立于世界学术之林的中国式世界史学科体系,除了加强学科队伍建设,系统输入和翻译出版外文原始资料,不断更新和改进研究方法等纯专业层面的工作外,我们还必须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把握并处理好以下二个问题。

首先,在学科建设中,应进一步重视做好与国际学术接轨的工作。如前所说,世界史学科的发展离不开整个社会“走向世界”的大前提。这里所说的“走向世界”,不但是指一般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层面的对外开放交流,也包括学术自身正在经历的走向国际化趋势,对于世界史这样一门面向国际的学科来说,尤须注意与国际学术界“接轨”的问题。应当看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外学术交流虽日见频繁,“但由于中国学术在领域、话语、规范、水平方面都与西方存在差异”,两者之间仍“无法进行真正的和实质性的对话”。因此,要使我国的世界史研究站在高起点上,真正地“走向世界”,就必须在资料运用、学术运作机制,乃至成果的某些评价尺度(此就学术范围而言)上,建立起符合国际学术发展趋势的规范。而在研究的方向上,我们也不能满足于对世界历史作一些宏观框架的理论“创新”或体系构筑,而应将眼光逐步扩展到原先因国内文献不足而比较薄弱的“中观”与微观研究层次,以拓宽双方的对话基础。只有这样,才“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地掌握国外同行的选题焦点的流向;他们学术前沿的动向;他们最新提出的观点、最新发掘的资料,从而大大促进我们研究的深化,扩大我们与国际学术界交流的机会”。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把“与国际接轨”简单地理解为照搬照抄国外的一切,而应结合自己的国情,取人之长,去己之短,力求“既不自闭,也不盲从,对国际学术界抱着吸取精华,扬弃谬误的态度;更要逐步走向主动出击,进入国际学术论坛的主流,真正做到互动式的接轨”。对于西方现代史学理论和方法的输入与消化,尤应发扬这样一种理性的精神。

其次,在制定科研规划时,既要立足现实,更须拓宽胸襟,从未来的发展战略着眼。我国近代以来的外国史和世界史研究,原本就是在时事的刺激下起步发展起来的,因而始终带有很强的时事化或政策化倾向。这种倾向,既是传统学术经世意识的继承,也是近代社会大变动的时局使然。其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固然为学科的发展直接提供了现实动力,但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学科自身的某些长线建设工作。此种学术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如不加以纠正,最终势必制约整个世界史学科的良性发展。当前的改革开放形势,为我国的世界史研究提供了大好机遇,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一现实条件,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这种规划,不仅要关注现实,努力解决国际局势变化和时代提出的新问题;还应对一些看去并不直接关系现实的学科内在要素建设,如学科专业理论与方法的完善、学科体系的构筑和治学范式的现代化、学术运作体制(包括科研条件的提供、项目的组织实施、成果的发布和传播引用等)的科学化等,投入相当的学术力量和资源,为学科的长期发展做好内在的基础性铺垫。与此同时,在科研的方向上,不仅要注意那些在学科领域有重大影响和现实意义的课题或社会“热点”,还应从学科的长远发展着眼,对某些被视为“冷点”的国家、地区和世界史问题保持一定的研究力量,并长期坚持下去。切忌一窝蜂地奔“热点”、赶浪头,把有限的学术资源重复使用在雷同的课题上,造成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事实上,学术研究的“热点”和“冷点”只是相对而言的,眼下的“热点”,日后完全可能成为“冷点”;现在的“冷点”,将来也许会变成“热点”。学术研究的重心因时势变化或某种社会“热点”的出现而发生转移,这是完全正常的,有时也是必要的。但这类“急就章”式的研究往往有一个通病,即因缺乏长期的学术积累准备而一时难以达到深入的境地,有的甚至只能成为替现实政策作简单注释的伪科学。而当一个“热点”出现时,如果有其作为“冷点”时期的学术积累(哪怕过去研究者和成果并不多)作铺垫,情形便会大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的科研规划在布局上保持一定的平衡,在选题和学术力量的配置上逐步形成短期需要和长线目标相结合,个人专长与社会总体研究水平相默契的良性学术发展机制,以适应社会各方面与不断变化的形势需要。

同类推荐
  • 悦读MOOK(第二十一卷)

    悦读MOOK(第二十一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中国党政公文写作要领与范例

    中国党政公文写作要领与范例

    《中国党政公文写作要领与范例》——以写作的基础知识为主线,以其艺术性、技巧性为点,实例佐证为辅,选例准确,讲明要领。
  • 中国的现实与超现实

    中国的现实与超现实

    “中国的现实”即中国成长道路上的种种坎坷和怪现象。“超现实”即中国今后发展方向和如何实现改革。这是一本时政普及读物,核心为点评当今各色社会问题,专注于点评当代中国各色现象与事件,也有对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的解读。“把历史作为现实参考”的著名近代史专家雷颐,通过通俗的讲解、评论、分析,使读者了解是什么样的力量使政府改革的努力与期望落空,什么样的力量使某些事件像轮回一般在中国历史上反复演出。
  • 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

    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

    本书奉献给读者的是作者对于当今广播电视艺术的审美创造、文化传播、艺术功能、产业理念及实践等诸多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本书是一本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基本理论著作,书中对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进行了准确界定,研究分析广播电视艺术的构成要素、功能及其属性,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建构起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概念范畴及知识体系。
  • 中国传媒产业效益评价研究

    中国传媒产业效益评价研究

    本书撰写力求从我国传媒产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各传媒集团产业化进程的差距,系统阐述各传媒集团产业化的重要意义;产业化的现状和问题;各传媒集团加快产业化步伐的对策和措施;产业化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等。本书的创新点体现在产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加强传媒产业化进程的对策和措施;建立评价传媒产业综合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三个方面。
热门推荐
  • 耶路泽尔

    耶路泽尔

    遥远而庞大的耶路泽尔大陆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天赋异禀,恍若神的使者,他们以睥睨天下的姿态协助统治着这片大陆,然而却鲜有人知道他们高贵的身份背后,欺瞒背叛,杀机四起。他们脚踏鲜血一路走来,究竟迎来的是友情、忠诚、荣耀万千,还是浩瀚大陆上渺小而卑微的宿命......
  • 奉旨成婚

    奉旨成婚

    奉旨成婚?小王爷聪明绝顶,天资极高,这皇位本是属于他的。奈何皇兄太想当皇帝了,那可是小王爷的亲哥哥。总不成弄得家破人亡吧。小王爷为了顾全大局只得放弃皇位,可是举国上下哪个不知道小王爷才是传位之人。为了栓住小王爷,也只有这么个招,赐婚。可是小王爷个性非凡,逃婚了……
  • 幻殇如影

    幻殇如影

    我是一个怪物被人们所讨厌我有还有一个温馨的家直到我变成令人讨厌的怪物的那一天父母也开始讨厌我直到那一天我终于被世界抛弃......
  • 邪魅boss:蜜宠失忆小小妻

    邪魅boss:蜜宠失忆小小妻

    粘人?缠人?这两年真心付出只得到这两词形容,真的心伤了。为毛在她伤心欲绝,已经放弃时,他却死缠烂打上来……“她是我的女人!”某傲娇的大boss向一群对她虎视眈眈的男人宣告着,就他们也敢肖想他的东西,也不看看他是谁。
  • 在你耳边轻声说爱你

    在你耳边轻声说爱你

    不敢轻言我爱你,是我怕幸福就像林花,谢春红时太匆匆
  • 小百通的江湖

    小百通的江湖

    一个山谷里出来的少年,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刺客,一个号称要偷尽天下武学的小偷,几个原本不相干的人物,却因命运的牵扯,意外的走在了一起。就看看白桐将如何书写他的江湖吧。本人第一次写作,写的不是特别好,望见谅。
  • 毒妃快到怀里来

    毒妃快到怀里来

    天才俏美毒医一朝穿越,竟成左丞相府嫡小姐。奈何原主貌比无盐,卑微可欺,软弱无能,被庶妹害死。卷土重来,她已不是昔日的那个她。原本她是要在这个世界大展拳脚时,一道圣旨下来,打乱她的计划,将她赐婚与冷面战神王。某脸痴女:咦?为毛这萧王有点眼熟捏?某次他要化身为狼,某女杏眸圆睁,急忙躲闪,“亲!我好歹也救过你的是不是?”某王慢慢地解开腰带,邪魅一笑,“那岂不是要本王一身相许?准了!”某女“……”殿下,你的高冷全掉地儿了。
  • 九道珠

    九道珠

    自九道大战以来,天地间就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九道珠现,天地崩。九道珠合,大道成。在九道大战的九百九九万年后,修真界惊闻九道珠再现,一场围绕九道珠的争斗开始了,一场追寻大道的路途启程了。
  • 风华占星师

    风华占星师

    她经常抄着手眯着眼睛坐在府里的大石头上太阳,天气暖的时候一坐便是一天。某一日里,阳光大好,师父终于看不过去了,走过来顺手脱了鞋抽了她一鞋底子,“小王八犊子,你当为师让你颐养天年来了!”她睁开眼老气横秋的问他,“师父,人这一生到底有多长呢?”她带着记忆再世为人,原本孩童,却有颗百年苍老的心。很多年后,当她隐于纷扰,她仍记得当时师父像个成了精的猴子捻着花白的胡须道,“向循啊,这世界太大,生命太短,与其烦恼不如趁着大好时光找点好玩的事情做。”好玩?什么好玩?那就是把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且看她如何以天下为局,运筹帷幄,得一人白首不相离。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