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6100000032

第32章 中国大众传媒素养的现状分析(2)

一般来说,衡量城市集中程度使用吉尼(Gini)集中指数。中国城市的吉尼集中指数1953年为0.4976,1995年降至0.3492。尤其是从1984年以来,吉尼集中指数下降得非常迅速,这是因为1984年我国市镇的设置标准发生了变化,使小城镇的数量和比例增加了许多。1993年,我国4城市首位度指数为0.5351,11城市首位度指数为0.4721,都属于较低范围,这说明我国城市的集中程度不高。

3.未来中国城乡人口分布趋势

城市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对我国的城市化程度作一量度,我们用1995年130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作为因变量,用各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作自变量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如下:

Y=43.90881+0.001503×X,Rsquared0.5301

这里X是人均GDP,Y是城市百分比。

按此公式计算,我国期望的城市化水平应是44.84%。因此,我们可以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比来说依然是滞后的。可以预计,21世纪我国城市化将进入加速时期,在继续发挥小城镇的作用的同时,我国的大中城市也将有较快的发展,在一些沿海发达地区,将有大都市带出现并带动全国经济的发展。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1世纪我国人口将进一步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集中而不是相反①。

§§§第二节中国大众的文化科学素养

中国大众的传媒素养是中国大众综合素养的一部分。在分析中国大众传媒素养的时候,我们先对中国大众的综合素养作一个扫描。而中国大众的综合素养,主要是指文化素养及科学素养。

一、中国大众的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是个人综合素养的一个方面。文化素养就是一个人的文化素质指数,就是文化知识和文化能力包括文化理解力、文化应用力和文化创造力的总和。形成个人文化素养的主要条件是个人受教育的水平。诚然,自学成才者在社会上也并不罕见,但就一般来说,受教育的水平较高,文化素养也就较高;受教育的水平较低,文化素养也就较低,两者呈现正比例关系,况且自学成才者同样也接受较高的教育,只是接受教育的方式不同罢了。因此,从中国社会的教育情况,可以基本了解中国大众的文化素养水平。

如果对于中国的教育情况做一个历史的回顾,可以发现中国的教育具有明显的二元特点,就是说在中国历史上,由于深受儒家文化传统的影响,社会一方面非常重视教育,涌现了一批教养极高的大知识分子,另一方面仍有大量的普通百姓无法接收教育,社会的文盲率很高。一方面,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经济原因导致绝大多数民众的文化水平较低。这一点是和中国社会的特点相符合的。目前的中国大众的教育水平也是如此。虽然一般的百姓早就抛弃了“文化革命”时期的“读书无用论”,虽然国家对教育加大了投资,虽然我国近年来高等学校的招生名额大大扩大,虽然我国已经拥有了一支颇具规模的知识分子队伍,但是就整体而言,国民的教育水平仍然不高。社会大力实行希望工程这件事的本身就说明了教育问题的严重性,特别在农村和山区,因家境贫困而失学的少年儿童有增加的趋势。

注释:①参见孟向京.中国人口分布与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

关于现代中国社会大众的文化素养水平问题,我们从历次的人口普查数据中可见一斑。2001年3月28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朱之鑫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记者招待会上公布了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结果:全国总人口为129533万,其中,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的人口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26583万;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678万(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的2000年6月30日的数据);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44万(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的2000年9月30日的数据);台湾省和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人口为2228万(台湾当局公布的2000年12月的数据)。根据这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的粗文盲率(15岁及以上文盲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2%,比1990年普查的15.88%下降了9.16个百分点。同时与1990年普查相比,平均每10万人中具有的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变化较大,具有大学以上程度的由1422人上升为3611人,增长了154%;具有高中程度的由8039人上升为11146人,增长了39%;具有初中程度的由23344人上升为33961人,增长了45%;具有小学程度的由37057人下降为35701人,下降了4%。20世纪90年代我国人口的文化素质提高速度之快是建国以来少有的。这一变化趋势反映了10年来我国落实扫除青壮年文盲,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等措施所取得的成果①。

但是,虽然50多年来,我国的成人文盲率已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80%下降到8.72%。但我国文盲绝对数依然高达8500万。据统计,目前全球成人文盲约为8.6亿,中国约占1/10,即世界上每10个文盲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②。

对于这一个严重的问题,许多专家表示了忧虑。香港一家周刊载文指出,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虽然中国在短短10年间,给近5000万人摘掉了“文盲”帽子,成人文盲率下降到8.72%,取得了世界公认的成就。但8500万文盲人口和每年50万新生文盲的出现,再次说明,中国在积极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提升全民族文化素质,仍是任重道远。贫困是导致文盲现象的主要根源,因贫困产生文盲,又因文盲再导致贫困,已形成恶性怪圈。中国在新世纪的扫盲工作,不能又是单一的运动和口号,必须从根本消除贫困现象入手,这是彻底泯除文盲现象的治本之道。除了大力发展贫困地区经济,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外,还必须公平对待不断涌入大中城市的外地民工及其子女,给他们读书就学的机会。人口的加速流动,使辍学现象屡禁不绝,之所以反复出现复盲、迁移性文盲现象,其实就是社会对弱势族群起码的生存权利和正当权益长期忽视的必然折射。8500万文盲,意味着每15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文盲,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也是中国希望从小康社会走向全面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主要滞后因素之一。彻底摘除文盲帽子,适度超前发展全民教育,看来已是迫在眉睫,势在必行①。

注释:①历史上的今天-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网易网,2005.3.28

②中国有8500万文盲.新华社,2004.9.7讯

我国的文盲划分标准还是比较低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就开始扫盲工作,当时扫盲的标准是识字1500个,能阅读简单浅显的报刊,记简单的生活账目。这一标准和国际上的通行标准差距很大。现在,联合国对于文盲做了重新定义,即:第一类,不能读书识字的人,这是传统意义上的老文盲;第二类,不能识别现代社会符号的人;第三类,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的人。后两类被认为是功能型文盲,他们虽然受过教育,但在现代科技常识方面,却往往如“文盲”般贫乏。专家估计,如果按照联合国目前三类文盲的划分,即使像北京这样的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文盲数量也会超过百万人。其实文盲在不同国家的定义也是不同的,一些欧洲发达国家的标准还要高。这一方面说明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也说明在国际上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在全面提高。据了解,“十五”期间,我国在巩固扫盲工作成果的同时,重点也将放在扫除功能型文盲上,努力在全社会推广普及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学习现代社会符号。目前扫除功能型文盲的具体措施、标准正在制定之中①。

注释:①中国扫除文盲提升全民素质仍任重道远.香港:亚洲周刊,2002.9.24

一方面,教育是文化素养的基础,从中国大众的整体教育水平可以了解文化素养水平;另一方面,我们从大众文化即流行文化的角度,也可以窥见中国大众文化素养的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高雅文化和流行文化的权重比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高雅文化有下降的趋势,流行文化有上升的趋势。特别是中国社会实行市场经济以后,文化的商业色彩越来越浓,比较浮躁的快餐文化在社会上越来越流行。从这一意义上来讲,大众的文化素养也发生了某些嬗变。对于大众文化要做比较全面的分析。首先,我们应承认大众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出现是一种文化进步,这不仅在于它的出现是适应了工业文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且大众文化所蕴含的现代文化意识在总体上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在中国社会转型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从社会全面发展的角度对大众文化进行历史的分析,我们就会清醒地看到,大众文化所蕴含的工业文化精神、商业文化意识、世俗文化追求,恰恰是对农业文明的超越和批判,是对现代工业文明的结晶。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肯定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出现是一种文化进步。但是,我们肯定大众文化的这种进步性,并不意味着可以放弃对大众文化深刻内在矛盾的分析,不意味着可以漠视大众文化的弊端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从发达国家大众文化的经验和教训中看到,大众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造就了文化工业。文化工业的出现,使文化生产从少数人手中解放出来获得了飞跃性的发展。文化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成为多数人可以参与的文化运动。这就不仅使人们对文化的享受带有更大的普遍性,同时也使人们对文化的制作带有更大的普遍性。但是,正像德国法兰克福学派所批评的那样,文化工业的生产是按一定标准和程序进行的复制与拷贝,这势必扼杀文化创造的个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因为,大众文化和现代社会的市场经济中的任何商品一样,把消费大众奉为上帝,只要适合大众消费需求,不管什么样的东西都可以进行批量生产,根本不在乎文化产品是否是人类本性的自然流露,根本不在乎文化产品是否具有精神意义。评价文化产品的标准是商业机制,而不是人性准绳。这必然造成对高雅文化的排挤,导致理想和信仰的失落。高雅文化的真正价值不是以购买者的多少来衡量的,而在于对真善美的追求,为社会增加文化积累,为人类提供精神导向。它是极富有个性的创造,是严肃而精致的文化制作,是长期磨炼的智慧结晶,因此很难进入文化工业的运作程序,在文化工业的侵袭下,未免在商业的战场上落败。它通常所体现的英雄情绪、悲剧意识、崇高品格、理想境界、学术价值,在社会上因受大众文化的冲击而淡化,甚至失落。高雅文化因受文化工业的排挤而失落,对整个社会来说是一种文化的损失。另一方面,现代资本主义的商业机器也适时地选择一些有独创性的高雅文化纳入自己的商业运作中,在很大程度上又使独创性消泯于朝生暮死的商业时尚,形成文化的“泡沫”。长此以往,商业化的文化必然会改变人的文化素养,使文化素养几乎等同于商业素养,或者沦为商业素养的附庸。

注释:①联合国颁布的新标准,北京文盲将超百万.2001.12.10.新华网

大众的文化素养对于社会来说,诚然是一种社会现象;但是对于个人来说,毕竟是人格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文化素养应该具有个性特点。而文化工业的出现,不仅使文化产品本身的个性和创造性受到扼杀,同时也会导致阅读文本的大众的独立性的丧失,也就是导致文化素养的个性的丧失。大众文化的商品性决定其主要的价值就在娱乐消遣。本来,娱乐消遣也是人类一种正常的精神生活。马克思把这种精神生活称作“享乐的合理性”的满足,并不认为这种精神生活与社会主义相抵触。但是,大众文化的商业追求把娱乐消遣推向极致,便造成了固定化的消费模式,这不仅会把文化推向单调平庸,也会把大众推向单调平庸。人们穿同一潮流的时装,唱同一首流行歌曲,看同一个电视剧,跳同一个节奏的舞蹈,竞相模仿,竞相复制。这就使本来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单向变化,造成了人格、趣味、时尚的惊人趋同。所以说,大众创造了大众文化,大众文化也在塑造大众。更值得注意的是,大众文化的这种娱乐消遣特质的盲目扩张,还导致某种程度的低俗化倾向,甚至是反文化的出现。大众文化的生产完全服从市场经济法则的支配,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而享受这种文化的大众又多是文化层次不高的市民,其中青年又是主要的消费者。为赚钱而迎合这些消费者的需求,一些凶杀暴力、色情淫秽、愚昧迷信等文化垃圾,经过包装或者不经包装,也寻机上市了。针对这些反文化的东西,国家采取了行政和法律的措施加以解决,但又屡禁不绝,这就是大众文化盲目性的负效应造成的恶果。因此,流行文化也改变了对于文化作品的审美趣味,同时也改变了大众的文化素养。

由此可见,从中国教育的整体水平和现代快餐文化的流行状况来看,大众的文化素养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整体水平还有待于大大提高。

二、中国大众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个人综合素养的又一个方面。科学素养就是一个人的科学素质指数,就是科学知识和科学能力包括科学理解力、科学应用力和科学创造力的总和。能否实事求是地认知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能否敢于怀疑前人形成的固有结论,能否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掌握技术技能以创造新的物质财富,被认为是科学素养的基本内容。科学素养是大众整体素养的又一个组成部分。中国大众科学素养的程度如何,也可以体现一定的传媒素养。

同类推荐
  • 国际传播策划

    国际传播策划

    新世纪以来,国际传播政策、责令及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提高国际传播效果、优化国际传播策略重要途径的国际传播策划日益受到关注。由张艳秋和刘素云主编的《国际传播策划》由学界和业界专家联手打造,是国内第一本关于国际传播策划的综合性研究著作,采用了理论梳理及案例分析相呼应的编写方式,以求深入浅出、举一反三。《国际传播策划》既可以作为国际传播人才的培训教材,亦可作为媒体从业及研究人员开展国际传播策划与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 中国新时期新闻传播学术史研究

    中国新时期新闻传播学术史研究

    本书总结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新闻传播学术发展状况,以发展阶段、研究主体、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效果等五个方面为主要专题,以群体为线、个体为点,勾画出了这一时期我国新闻传播学在各领域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走向作了初步且大胆的预测。
  • 一线教师的修炼之道

    一线教师的修炼之道

    本书内容涉及心理修炼、自我修炼、课堂修炼、教学修炼、真爱修炼和创新修炼六个方面。具体内容包括:永存阳光心态、让微笑伴随左右、优秀教师的三大特质、组织管理好课堂等。
  • 电视文艺生态批评论

    电视文艺生态批评论

    本书是一本从理论创新角度探究电视文艺批评方法的专著。将自然生态学与人文生态学研究的系列成果引入到电视中来,对与电视文艺相关的节目、现状具体考察,在借鉴中西方文化批评的相关理论资源的基础上,建立电视文艺生态批评方法,通过整体关注电视文艺与精神生态、文化生态、社会生态的内在关系,以“生态中心”的价值尺度,把完善电视文化,建立以人为目的当代传媒体系作为自己的重要目标。
  • 阳光的轨迹

    阳光的轨迹

    本书收录了44篇文章,记录了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的点点滴滴,包括《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成长》、《汗水洒绿了校园》、《六位中学校长搭建起来的数学系》、《赛仓教授与合作民族师专》等。
热门推荐
  • 情绪波动与健康

    情绪波动与健康

    本书从情绪调节是心理健康的基础;情绪波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保持正面情绪的处事方法;影响情绪的主要因素;情绪波动与自我调节;调节情绪的奇方妙法等六个方面,对情绪波动与健康的关系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和阐述,旨在帮助人们正确认识情绪波动对健康的危害,并掌握自我调节情绪的一些方法。
  • 高冷千金嗜血回归

    高冷千金嗜血回归

    她们的知己,却把她们推向地狱。七年后,她们带着仇恨,霸气归来,给她们的‘知己’送一送礼物。今天,她们带着仇恨,强势归来,而促成今天这一切的,不是别人,正是那所谓的朋友,亲手将她们推向了这无尽的深渊,推向这充满着鲜血的世界,今日,她带着仇恨归来,她能否在复仇的同时,收获来之不易的幸福。
  • 诛灵之神剑

    诛灵之神剑

    上古世家少爷血脉不凡,却是不爱修炼,耽于享乐!一次偶然机遇得到最强上古神剑,惹来杀身之祸!举族被灭,一人独活!山脉流离,乞丐偷生,只为活下去,报灭族之仇!铸就不屈之志!诛灵剑宗,助天灵殿,开启复仇之路!焚尽血剑门,终成复仇之志!
  • 暗魔之罪恶之都

    暗魔之罪恶之都

    一场罪恶死亡的审判,一场人性弱点的拷问,一场光明黑暗的博弈,这个真实而又虚假的世界,总有这样一种人,他们生活在邪恶与正义的边缘钻着法律的空子蚕食着世人的灵魂。真正的罪恶是隐匿在人深处的邪恶人性。一次巧合,我作为目击者被卷入惊天阴谋。暗藏在深处的罪恶无时无刻不存在我的生活中,我无法承受每日被恐惧笼罩的压力决定抽丝剥茧找出罪恶的根源。可是事情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我陷入了一场人性的迷局,一场场死亡游戏活生生地死裂着我的价值观。让我看清了一些真实可怕的东西,我痛苦地在善与恶之间进行抉择……
  • 探墓特遣队

    探墓特遣队

    神秘的商汤遗迹,未知的上古文明,凶险的浮云神兵,诡异的暗湖魅影,远古的天火族人,,身为当代大学生的我,因为老家一个奇异的青铜碎片,和几个神秘铭文,我的生活从此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之旅即将展开,,诸位且看我慢慢讲述我一生之中,所遇到的匪夷所思,离奇古怪的诸般事迹。
  • 三分管理,七分领导

    三分管理,七分领导

    世纪的领导力不仅仅是领导的方法和技能,也不仅仅适用于领导者,它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或实践的一种优雅而精妙的艺术。如果非要给这门艺术加上一个皇冠的话,那么,《三分管理七分领导:打造卓越领导力的13堂课》将给您三个启示:1.领导力能完成更多管理科学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2.具有领导魅力的人拥有优秀人才的追随:3.管理者需要授权,而领导者跟职位没有关系。如果您想摆脱刻板的管理者形象,成为一个形象鲜活、拥有更多追随者的魅力领导,请您将《三分管理七分领导:打造卓越领导力的13堂课》作为您的智囊宝典。
  • 混沌本诀

    混沌本诀

    因为某些原因,秋风决定将《混沌本诀》进行删除重做(主要人物不会改变),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再更新。另外还会删除原书的评论记录
  • 蛮荒志异

    蛮荒志异

    这里有奇异的种族,吞云吐雾,控水御火;这里还有莫测的神通,摘星拿月,飞天遁地;这里同样有痴情的人,流传的事,我有无数世界,惟愿于君共入梦摘星拿月不是梦,腾云驾雾也能行
  • 魔神之弈

    魔神之弈

    天地有善谓之神,天地有恶谓之魔。自古善恶不两立,魔与神的争斗也从未停止......
  • 忆青春:回归之复仇女神

    忆青春:回归之复仇女神

    “咚……”夏沫曦的手机掉到地上也不自知。她现在眼里只有两人激情舌吻的画面。吴轩炎似乎听到了声响,转头,看到了夏沫曦。“轩炎…这不是真的!为什么!”夏沫曦的声音颤抖的道。李若琳可谓是声泪俱下的说道:“沫曦,对…对不起,我无法制止我对轩炎的爱,都是我的错!”李若琳低下头,心底冷笑。夏沫曦,你凭什么比我高贵!不就是投胎投得比我好吗!你长得比我好看,女人嫉妒起来可是很可怕的。夏沫曦!你挡住了我的光芒,我必须除去你这个绊脚石!“你们!你们很好!等着,待我归来之时,便是你们万劫不复之日!”夏沫曦冷笑,决然离去。突然,画风突变,优雅学妹变成腹黑学妹!逗整男主!可谁知她腹黑外表却藏了一颗纯洁善良孤独脆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