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5800000021

第21章 隋唐均田制的兴衰与大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地位的重新确立(4)

土地兼并的日益盛行,是均田制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北魏以来各朝均田令中都有对国有土地买卖的禁令,但这个禁令在后来是越来越放宽,北魏时规定“诸桑田皆世为永业”,“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不得卖其分,亦不得买过所足”。土地买卖禁令还非常严格。到北齐时“露田虽复不听卖买,卖买亦无重责”,禁令开始放松。到了唐代,“官人永业田及赐田,欲卖及贴赁者,皆不在禁限”,平民永业田在“身死家贫无以供葬”或流移时可以出卖,或“若从役外任,无人守业者,听贴赁及质”,“凡卖买,皆须经所部官司申牒”,也就是说,平民对永业田的买卖经过官府批准后,就合法化了。同时法令还规定,口分在“乐迁就宽乡”或“卖充住宅、邸店、碾硙者”,也可以出卖。这便逐渐放宽了对受地买卖的限制,从而为地主官僚的兼并打开了方便之门。土地兼并必然改变均田制的国有土地性质,大量农民的土地以隐蔽或公开的形式,合法或违法地被少数地主所占有,国有土地逐渐变为私有土地,从而严重危害到均田制的持续实施。唐朝政府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并未采取实际措施来阻止土地兼并,唐政府虽然多次下诏禁止土地买卖,但均未奏效。在土地兼并的过程中,贵族、官僚、地主和富商成为兼并的主导力量。《册府元龟·田制》说:“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借荒者皆有熟田,田之侵夺;置牧者唯指山谷,不限多少。受及口分永业,违法买卖,或改籍书,或云典贴,致令百姓无处安置。乃别停客户,使其佃食,既夺居人之业,实生浮惰之端。远近皆然,因循亦久。”这些官僚地主还凭借手中的权力,通过“借荒”、“置牧”、“包佃”等办法,将封建国家的公田攫为己有,使国有土地日益减少。另外,寺院僧侣地主也是兼并土地、破坏均田制的一支重要力量。唐初时寺院已经相当发达,寺院“驱策田产,积聚货物,耕织为生,估贩成业”,已俨然成为了地主庄田经济。武则天统治时期,寺院经济进一步发展,“膏腴美业,倍取其多;水碾庄园,数亦非少”。及至唐代宗时,“凡京畿之丰田美利,多归于寺观,吏不能制”。由此寺院成为了土地兼并的重要力量,成为破坏均田制的主力之一。

封建政府的赋役日趋苛重,也促使了均田制的破坏。由于唐租庸调制是将土地、劳动力、赋税三者结合的赋役制度,随着生产的恢复发展,农民的赋役负担不断加重就成为必然趋势。唐高宗时,赋税已相当沉重,裴守真曾上表称:“一夫之耕,才兼数口;一妇之织,不赡一家。赋调所资,军国之急,烦徭细役,并出其中。黠吏因公以贪求,豪强恃私而逼掠,以此取济,民无以堪。”武则天专权时,赋敛益重,为此狄仁杰上疏着重指出:“近缘军机,调发伤重,家道悉破,或至逃亡,剔屋卖田,人不为售,内顾生计,四壁皆空。重以官典侵渔,因事而起,取其髓脑,曾无心愧。修筑池城,缮造兵甲,州县役使,十倍军机。官司不矜,期之必取,枷杖之下,痛切肌肤。”到唐玄宗开元、天宝之际,虽然社会经济繁荣,但赋税负担也达到了顶峰,甚至官府还作奸舞弊,变相加赋于民。《通典·食货六·赋税下》说:“诸州送物,作巧生端,苛欲副于斤两,遂则加其丈尺,有至五丈为匹者。”《新唐书·食货志》也记载:“天子骄于佚乐,而用不知节。大抵用物之数,常过其所入,于是钱谷之臣,始事朘刻。太府卿杨崇礼,勾剥分铢,有欠折渍损者,州县督送,历年不止。其子(杨)慎矜,专知太府,次子(杨)慎名知京仓,亦以苛刻结主恩。王为户口色役使,岁进钱百亿万缗,非租庸正额者,积百宝,大盈库,以供天子燕私。”由于赋税日益苛重,农民无力负担,便纷纷逃亡,以致户籍失实,伪诈甚多,使均田制失去了贯彻执行的依据。唐统治者为了增加财赋收入,还采用“摊逃”的办法,即将逃亡农民所担负的租调由那些未逃亡的农民来分摊征课,其结果引起更多农民逃亡,造成辗转增多的恶性循环。失掉土地的大量农民,或者沦为大地主的隐匿佃户,或者流散逃亡,或者武装起义,以致天下课户愈益减少,国家财政收入来源日蹙。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改行两税法,代替租庸调制,从而宣告了均田制的完全废止。

§§§第六节唐代封建地主庄田经济的发展

庄田有各种名称,如“田庄”、“庄园”、“庄宅”、“庄院”、“山庄”、“田园”、“田业”、“别墅”、“别业”、“庄”、“墅”、“园”等。庄田经济是封建大土地私有制的产物,是伴随封建土地私有制的长期土地兼并的必然结果。早在东汉时期,地主田庄经济就开始形成,田庄的主人多为官僚地主和地方豪强。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庄田经济就已经非常发达,其时庄田的主人则多为世族地主,但随着世族地主的衰落与庶族地主的崛起,庶族地主的庄田发展也十分迅速。魏晋以来,由于地主庄田普遍广占田土,荫庇依附民,对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造成较大危害,以致封建政府不得不通过实行屯田、均田等措施抑制兼并,与地主庄田争夺劳动力,并采取“身丁为本”的租调制度以保证国家财税收入,特别是实施均田制以来,国家在恢复发展生产、增加赋税收入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均田制不是地主庄田的对立物,均田制一开始就承认大地主私有制及其表现形态———地主庄田,并且不触及土地私有者的利益,所以地主庄田与均田制是一直并存,其发展也并不因为均田制的推行而有所停滞;相反,官僚地主在均田制下,通过奴婢占田、耕牛占田、官阶占田等方式,获得了扩张田庄土地规模的新的途径,庄田经济还在发展。特别是在均田制后期,由于土地兼并的盛行,以及不堪赋税的逃户的增加,地主庄田的土地和劳动力都因此而迅速增加,大地主在与封建政府争夺土地和劳动力方面逐渐占据上风,地主庄田发展更是达到了高峰。唐玄宗曾在诏书中指出“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吞并”,可见庄田经济已非常盛行。安史之乱后,均田制已经名存实亡,对土地兼并也不再有任何限制,庄园经济更加发达,故陆贽指出:“今制度弛紊,疆理隳坏,恣人相吞,无复畔限,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

唐代的庄园,依土地所有者身份的不同,大致分为皇室庄园、官府庄园、官僚地主庄园和寺院庄园等。

皇室庄园亦称皇庄,是皇帝和皇室所有的土地经营管理形式,其土地来源多为没收罪犯的膏腴良田,由皇室直接占有,设内庄宅使、内园使或内宫苑使等来经营管理,多由宦官充任。皇室庄园的土地多以租佃方式经营;抑或以官奴婢、流犯、罪徒耕作;也有直接雇工耕作的情况。唐代皇室庄园很多,在全国到处都有。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年),“内庄宅使奏:州府没入之田,有租万四千余斛”;唐顺宗即位时(805年)下诏内庄宅使说:“(贞元)二十一年十月已前百姓所欠诸色课利、租赋、钱帛,共五十二万六千八百四十一贯、石、匹、束,并宜除免。”可见皇室庄园规模相当大。

官府庄田亦称官庄,为封建政府所掌握的庄田,在司农使和工部屯田郎中下,包括官司的公廨田、职田,以及许多屯田和营田。安史之乱后,这些土地多采取庄田形式经营,京内各官庄由庄宅使、宫使、宫苑使等管理,各州县地方官田则由各地方官府直接管理。官府庄园土地也有许多是由没收私人庄宅而来。如安史之乱中,唐军收复长安后,唐肃宗下诏说:“其近日逆人及隔绝人庄宅,宜即括责,一切官收。”官府庄园除了少数由官奴婢、吏卒、罪徒等直接耕作外,大多招租给佃农耕种,但实际上多是抑配,即强派农民租种,官府收取定额租谷。《唐会要·内外官职田》就说“百司职田,在京畿诸县者,访问本地,多被所由侵隐,抑令贫户佃食蒿荒”,“京百司田,散在畿内诸县,旧制配地出子。岁月已深,佃户至有流亡,官曹多领虚数”,说明官庄田地多是抑配派租给农民耕种。关于官庄佃户的租额,如元稹所说:“其诸色职田,每亩约税粟三斗,草三束,脚钱一百二十文。若是京官上司职田,又须百姓变米雇车船送,比量正税,近于四倍加征。既缘差税至重,州县遂逐年抑配百姓租佃。......其公廨田、官田、驿田等,所税轻重,约与职田相似,亦是抑配百姓租佃,疲人患苦,无过于是。”唐玄宗以后,节度使多兼营田使,进行营田或屯田。唐政府掌握的屯田和营田面积也很大,如楚州的营田,即《通典》所称之“洪泽屯”,营田使由宰相遥领,其下田官就有几百人,占地面积当不会小。又如唐宪宗元和年间(愿园远—愿圆园年),振武的屯田,“东起振武,西逾云州,极于中受降城,凡六百余里,列栅二十,垦田三千八百余里,岁收粟二十万石”。

官僚地主的庄田是贵族、官僚、地主和商人等私有的庄园。这些庄园的土地来源,或者是官僚地主通过请、射等方式将公田据为私有,或是以巧取豪夺的方式从农民手中兼并而来。唐代官僚地主庄田数量众多,占地很广。如郭子仪,“自黄蜂岭洎河池关(今陕西郿县南),中间百余里,皆故汾阳王私田”,他在京城还有“城南别墅”。又如李德裕在洛阳有“平泉庄”,周围十余里,台榭百余所,良田众多。这些田庄不仅占据膏腴美田,而且有亭台楼阁、清泉怪石,风景优雅。如元载在京师“城南膏腴别墅,连疆接畛,凡数十所”。司空图的“司空庄”,据说“司空图侍郎,旧隐三峰,天祐末,移居中条山王官谷。周回十余里,泉石之美,冠于一山。北岩之上,有瀑泉流注谷中,溉良田数十顷。至今子孙犹存,为司空之庄耳”。另外,宋之问的“兰田山庄”、王维的“辋口庄”等也很著名。官僚地主庄田大多设置庄吏或别墅吏进行管理。唐时,中小官吏、一般地主、工商业主也都有庄园,这类不太大的庄园,一般由庄主自己管理。由于唐代规定凡考中进士以上的衣冠户,都可免纳赋税。于是一些没有科名官职的土豪富户,更往往将田地产业寄名托投于衣冠户名下,以规避国家差科,这便是当时所谓的“诡名寄产”。所以时人杨夔就说:那些衣冠户“不惟自置庄田,抑亦广占物产,百姓惧其徭役,悉愿与人,不计货物,只希影覆。富者称物产典贴,永绝差科,贫者以富籍挤排,助须从役”。又说:“今凡称衣冠,罔计顷亩。是奸豪之辈,辐辏其门,但许借名,便曰纳货,既托其权势,遂恣其苞囊”,以致“富贵者既党护有人,贫困者即窜匿无路”。这是唐地主与权势结合的新的方式。

寺院庄田是僧侣地主所有的庄园。这些庄园有属于僧侣个人私有的,亦有属于寺院所有的。属于某个寺院所有的庄园,通常称为常住庄田。如宜春郡的齐觉寺,“其寺常住庄田,孳畜甚多”。寺院占田数相当多,如少林寺有柏谷庄,占地40顷。越州阿育王寺有田10顷,“真陆水膏腴之沃壤”。寺院庄园均设有知庄或知墅的职事僧进行管理经营。每年年终,知庄僧或知墅僧须向寺中报告庄园的收入情况。唐时佛道盛行,因此寺院庄田经济十分发达。由于寺院占田过多,严重影响唐政府的收入,所以玄宗下令:“寺观广占田地及水碾硙,侵损百姓,宜令本州长官检括,依令式以外,及官人百姓将庄田宅舍布施者,在京令司农即收,外州给贫下课户。”然而由于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寺院庄园经济兼并土地和人口的问题,故寺院庄园经济仍然在继续发展,与封建国家争财源和劳动力的矛盾也日趋激化,及至武宗时,终于演成一场大规模的灭佛运动。会昌五年(845年)全国共毁“寺四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收充两税户,拆招提、兰若四万余所,收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收奴婢为两税户十五万人”。可见寺院所占庄田之多。

庄园经济所经营的项目十分广泛。除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外,还经营手工业生产,从事商业活动等,庄园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非常显著。如柳谋在江陵的一个中等庄园,也“有宅一区,环之以桑,有僮指三百,有田五百亩,树之谷,艺之麻,养有牲,出有车,无求于人”。由于庄园本身也从事工商业经营,所以庄园经济并非完全自给自足,其生产的部分产品还要用于市场交换,因此庄园经济与市场也有一定的联系。安史之乱以后,不仅农业经济还有进一步的发展,而且工商业在庄园经济发达的基础上,也得到了发展。

庄田的土地大多租给农民耕种,庄田主收取田租,致使唐中后期租佃制大为盛行。耕种庄田的佃农都是失去土地、投附庄园主的破产农民,有庄客、庄户、佃户、客户等多种称呼。这些庄客所受地租的剥削是很沉重的,陆贽说:“今京畿之内,每田一亩,官税五升,而私家收租,殆有亩至一石者,是二十倍于官税也;降及中等,租犹半之,是十倍于官税也。......官取其一,私取其十,穑人安得不困。”尽管私庄剥削重于官庄,但因私庄客受庄园主荫庇,可免去封建国家的差徭杂役等,故破产农民,很多还是依附于私庄。

唐高宗、武后以后,均田制渐趋废弛,故地主庄田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安史之乱以后,均田制完全崩坏,大地主土地私有制发展再也不受限制,地主庄田经济发展更为迅猛。庄田经济大多采取租佃制方式经营,租佃制也就成为唐以后我国土地经营的主要形式,成为我国封建土地私有制最主要的实现形式。

§§§第七节唐的两税法改革

同类推荐
  • 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名著32种

    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名著32种

    本书介绍和评价了魁奈、杜尔哥、斯密、马尔萨斯、哈耶克、科尔内、熊彼特、刘易斯、谢林等32位名人的经济学思想和著作。
  • 2014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2014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本书作为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每一年度发布的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白皮书,已连续多年在我社出版。2013年白皮书主要内容包括:宏观政策和发展环境、社会和谐和人民生活、项目建设和改革创新,以及2014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等。
  • 现代促销理论与实务

    现代促销理论与实务

    促销是企业向消费者或用户传递产品或服务信息的一系列说服活动。本书对促销组合的四个方面进行了综合阐述。包括总论、人员推销篇、广告篇、公共关系篇、销售促进篇五部分共十八章内容。
  • 解放思想:浙江改革发展的根本经验

    解放思想:浙江改革发展的根本经验

    中国土地广袤、疆域辽阔,不同区域间因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建构了不同的区域文化。区域文化如同百川归海,共同汇聚成中国文化的大传统,这种大传统如同春风化雨,渗透于各种区域文化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区域文化如同清溪山泉潺潺不息,在中国文化的共同价值取向下,以自己的独特个性支撑着、引领着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 网上购物小常识

    网上购物小常识

    本书针对农民朋友初次使用互联网购物可能遇到的典型问题,按照网上购物的基本流程编写,以通俗易懂、简洁实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讲解。
热门推荐
  • 我老婆是高手

    我老婆是高手

    “我很低调,但也不喜欢别人装逼装到我头上”新人写作小白第一个作品,欢迎大家来指导。作者一定会听取意见,但作者不喜欢粗口。
  • 斩妖之魂

    斩妖之魂

    三界之战,谁为胜者?段天涯为了成为一代天骄斩妖士,历尽千辛,踏上了巅峰之路。仇恨,友情,爱情,亲情一个个浑浊他的双眼,不能自拔,又是谁帮他指点迷津,又是谁为他指引道路。一切精彩内容尽在斩妖之魂!
  • 道彻天下

    道彻天下

    苍茫大陆,超然世家,天才,奇遇,会造就怎样的无敌神话?所谓’清心出,百世过,劫难历,九天还‘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真相?纵然经历百世轮回,也难以磨灭对感情的追逐与渴望。萧彻是温柔的亦是冷酷的,是有情有义的,也是断心绝情的。天上地下只有一个萧彻。
  • 唐诗宋词元曲(第一卷)

    唐诗宋词元曲(第一卷)

    唐诗、宋词是中国诗歌史上流芳百世的不朽丰碑,将我国的诗词艺术推向了最高峰。警句名篇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吟咏,以至名人评说“唐后无诗,宋后无词。”为了更好的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本着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兼顾,信达雅并重的原则,重新校订注释编纂了这部《唐诗宋词》,并配以清晰线描图,以飨读者。可谓“吟一首如遍品天下之敬醴,诵一句若尽阅华夏之圣观”! 本书采取最为脍炙人口的经典选本,融合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作品,生动形象地阐发文学的主旨和意境,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 凤擒凰

    凤擒凰

    大越朝少将军傅华昔回京述职第一天,就干下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抢了自己妹妹的未婚夫婿,强迫人跟自己拜堂!可是,洞房之夜,傅华昔却发现,抢错人了,抢了个妖孽狐狸回来。退货吧,可是请神容易送神难,抢来的人却按着傅华昔入洞房去了。稀里糊涂之下,威武霸气的少将军成了那人的亲亲小娘子。某人则表示,吃到嘴里的肉才放心,不用担心她跑了,无论少将军如何威逼利诱,那人就是甩不掉。而且,那人身份显贵,背靠皇上皇后两大靠山,自己也不能下狠手往死里整啊。于是,傅华昔泪流满面,默默扛着夫君这座大山帮夫君打江山。少将军表示:抢人的勾当要谨慎呐!
  • 人类和异虫

    人类和异虫

    在人类还依赖于魔法的时代,地球上同时生存着两类具有高等智慧的生命体,人类和异虫。两个种族为了各自的利益,资源,地盘,不断爆发着各种规模的战争。由于双方势力大致均衡,最终导致了各占半壁江山的局面。战争终究是残酷的,两方死伤无数,人类联邦政府为了和平发展,和异虫签订了永久互不侵犯条约。而后虽然时不时还会在边境附近发生小规模冲突,但大体上相安无事,各自繁衍生息。可是在这表面的和平景象下,却隐藏着一个天大的危机,有古老的传说,每隔三千年,虫族的女王就会复活一次,女王拥有强大的黑暗魔法和恐怖力量,届时虫族会乘势消灭人类,成为地球上唯一的霸主。距离传说中的女王复活期还剩下最后十年,人类真的会就此灭亡吗?
  • 于冰传

    于冰传

    本书改编自清代作家李百川作品,喜欢古典文学就来看看。本书讲的是明代书生成仙的故事,有鬼、有妖、有仙。
  • 神一样的穿越时光

    神一样的穿越时光

    这是一片未知的混沌领域,这是一群坚毅不拔的热血勇士,为了梦想,我们抛头颅,洒……好吧,编不下去了,这其实是一群逗逼穿越到一个混乱的游戏世界里的搞笑日常,开启一段万万没想到的新奇异世之旅。注:很尴尬的,主角是一只玉树临风的……地精,身为一个外貌协会的天枰座全钻金牌会员,我真是深感羞愧,多年的魔兽生涯扭曲了我的审美,请见谅。
  • 气妖绝尊之路

    气妖绝尊之路

    一名绝品妖族强者在一间图书馆时被时空隧道所召唤,然而这一转,就转到了人类世界,脑子懵逼的无颜,不懂汉语,不知所有东西,他该如何在这世界闯荡呢?
  • 随笔随心

    随笔随心

    匆匆那年。时光荏苒。往事,随着时间不停地飞驰,在记忆中渐渐模糊,但是始终记得,曾经有你!回首向来,曾经年少轻狂梦。也许长歌当哭,但是我想笑笑。——致老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