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24400000049

第49章 中国国有企业制度变革的效率分析(9)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理论上说还是从实践中看,国有企业必须确立在竞争性领域的应有地位,才谈得上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这是在对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必须认识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只有坚持这一点,才能真正重振国有企业。

以上论证的是国有企业为什么不能退出竞争性领域,如果退出以后又会给国有企业带来什么危害。但同时又必须指出,主张国有企业退出竞争性领域这一观点的人,其学术观点的立论上存在着两大问题。

其一,主张国有企业退出竞争性领域的观点,其立论是建立在对国有企业抱有极大偏见的基础上的。这一偏见表现为,他们首先认为,国有企业是没有效率的,是搞不好和搞不活的,因而是不适合在竞争性领域中存在的。以此为出发点来讨论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得出的结论当然是要退出竞争性领域。实际上,这一偏见包含着对国有企业的极大不公平,这是明显地违反市场经济原则的。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公平、平等,这里包括公平、平等地对待每一种经济成分的企业。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都应该公平、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因此,有没有效率,是否具有竞争力,这是应该由市场来做出判断的。如果是没有竞争力的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就应该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这就是市场竞争规律,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国有企业也是企业,也是一个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在这一点上与其他企业并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就不能让国有企业参与竞争性领域的竞争呢?为什么国有企业就不能享有与其他经济成分的企业同等的待遇呢?主张“国退民进”观点的人,前提是认为国有企业是没有竞争的,是低效率的,是不适合在竞争性领域中存在的,竞争性领域应该让位给非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并以此为立论的依据,再来论证国有企业退出竞争性领域。显然,主张“国退民进”这一观点的逻辑是有问题的,因为在这一观点中,看不到什么理论上的分析和论证,看到的只是,前提就是结论,即因为国有企业是不适合在竞争性领域中存在的,所以,必须退出竞争性领域。结论就是前提,即国有企业所以要退出竞争性领域,是因为国有企业不适合在竞争性领域中存在。

“国退民进”的观点在反映出对国有企业抱有极大偏见的同时,也体现了对非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的超国民待遇。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这是针对以前没有让非公有制企业享受同等待遇的情况提出的,这对于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就是说,在社会经济的竞争性领域,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应该一视同仁,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都可以进入,也都可以退出。如果不让国有企业进入竞争性领域,实际上是不让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享受一个企业所应该享有的同等待遇。而在竞争性领域中只允许非公有制企业(私营企业)存在和发展,实际上就是给予非公有制企业(私营企业)超国民待遇。所以,主张在竞争性领域中实行“国退民进”的观点,其立场是不公正的,结论是违反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的。

其二,主张“国退民进”的观点,是与国有企业改革和战略性调整要遵循的“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相违背的。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不能只是局限于微观领域中搞好单个企业,同时也要从宏观上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这是我们在二十多年的改革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我们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具体反映。按照这一原则,国有企业不应该把战线拉得太长,分布过于分散,在各产业领域和行业中铺摊子。国有企业也要有选择地退出一些产业和行业领域,不在一般性的产品生产中与其他经济成分的企业比作为。这样的退,是为了国有企业能够更好地进。国有企业要进入高技术、高附加值、支柱产业,在科技竞争和做强、做大产业的过程中“有所为”,发挥对整个社会科技进步的先导作用和影响力。因此,国有企业的退是与进联系在一起的,有所不为是与有所为联系在一起的。这样才能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目标。如果只是退,没有进,只是有所不为,没有有所为,最终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就会消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会变成没有国有企业这一重要的经济主体。如果真是这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命题也就难以成立了。因此,只是说“国退”,而只字不提“国进”,只是要国有企业有所不为,而不要国有企业有所为,这样的片面性显然是不符合中央关于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原则的。

有的学者认为,国有企业并不是盈利的工具,为了解决国有企业财务赤字所带来的财政危机,就必须对国有企业进行民营化改革。对于像中国这样的转型经济国家来说,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的另一层意义,可能也是比盈利更为重要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还将有利于政府转变职能。政企不分是国家建立和管理自己所有的企业之逻辑的必然。只要政府仍然拥有属于自己所有的企业,那么这种企业不管以什么样的组织形式和所有制形态存在,政府就不可能从市场竞争中完全退出,成为一个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和宏观经济的调控者,并相应地承担起社会各种公共职能。因此,“国退民进”并没有错。

关于国有企业是不是盈利的工具的问题,实际上是如何看待国有企业的问题。如果认为国有企业本身是不应该盈利的,国有企业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企业,它只能存在于社会的一些非盈利领域,只能为社会提供基础性服务、提供公共产品,只能追求社会效益,而不能去追求经济效益。如果对国有企业只能是这样定位的话,那么,国有企业当然在根本上就不应该盈利。但是,如果把国有企业也看作是一个企业,看作是和其他经济成分的企业一样,都是企业的话,那么国有企业就应该盈利,而且也应该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作为企业的目标。这是由企业的性质决定的,与其财产是不是国有的没有直接的关系。当然,在一些比较特殊的领域和行业,其他经济成分的企业不愿意去经营,或者无力去经营,但社会经济的发展又要求这些领域和行业要得到很好的发展,对于这样的一些领域和行业,国有企业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发展这些领域和行业,即使是不盈利的,其他企业可以不去经营,但国有企业则必须要去经营和发展,因为这样做,才能够给社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好处。所以,国有企业是不是盈利工具的问题,不能做绝对的回答,国有企业在主要为社会承担提供公共产品的责任时,它可以不盈利,可以不是盈利的工具。但是,国有企业作为一个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并为社会提供竞争性产品时,它必须要有盈利,如果没有盈利,国有企业就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企业。从这一意义上说,发展国有企业,就是要让国有企业为国家创造更多的利润,就是要使国有企业成为国家的盈利工具。我们对国有企业20多年的改革探索,就是要使国有企业能够成为一个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能力的真正的企业。如果不是以此为立足点来谈国有企业的改革,那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如果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结果都把国有企业卖掉了,国有企业没有了,那么,搞好国有企业也就成了一句空话。这样,对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也就永远完成了。不过,这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上的“中国特色”也就在相当程度上消失了。

关于只要有国有企业存在,就解决不好政企分开的问题。应该承认,政企不分与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不清晰有直接的关系,在产权关系不清、权责不明的情况下,政企是难以真正分开的。因此,必须深化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好政企分开的问题,这是一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即政府对自己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对于应该做哪些事情和不应该做哪些事情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从自身的角度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界定,凡是市场能做到的,就应该让市场去做,真正使自己成为一个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和宏观经济的调控者。所以,这里就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来讲,因为国有企业是政府自己的企业,就始终存在一个政企分开的问题,就始终有一个如何深化改革、更好地做到政企分开的问题。应该看到,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们在政企分开的问题上已经取得了极大的进展,随着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政企分开的问题一定能够得到更好地解决。但是,就整个社会来讲,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问题不只是仅仅存在于国有企业之间,政府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之间同样也存在着一个怎样处理好关系的问题。例如,政府制定的政策怎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政府该怎样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环境,以及政府该怎样调控企业的行为,等等。因此,不能简单地说只要有国有企业存在,就解决不好政企分开的问题。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按此逻辑得出的结论就是,要真正地解决好政企分开的问题,就必须首先要消灭国有企业,或者说,国有企业没有了,政企分开的问题也就自然解决了。由此得出的另一个结论是,目前政府职能之所以还没有明显转变,政府之所以还存在着种种的问题,其根源就是还存在着国有企业。概而言之,国有企业真是成了“万恶之源”。我想,任何一个对国有企业不抱有偏见的学者都是不能赞同这样的结论的。

5.关于股份制成为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的问题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就把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股份制提高到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的高度来认识。毫无疑问,按照这一思路加快改革,混合经济将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经济成分,股份制将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在公有制经济股份化改革的过程中,科学地把握公有制经济性质与股份制这一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就成为正确、有效地推进公有制经济改革的前提。

首先,必须科学认识和把握股份制这一形式。股份制就其内涵来说,它是企业财产的一种组织形式。股份制这一形式是伴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它对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企业制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之所以能够发挥这些重要的作用,是由股份制这一形式本身具有的优势决定的。具体说,以下的几方面优势在股份制这一形式中是非常显著的。

一是股份制有力地推动了资本的社会化,使资本的组织形式能够更好地适应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要求。股份制通过向社会发行股票,从社会范围内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本,这就完全突破了个人资本对企业发展的局限和制约,使企业能够在短期内集中起巨额的资本以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正是因为股份制这一形式能够使社会资本转化为企业资本,因而这时候的企业资本也就具有了社会化的属性。这种资本的社会化属性表现为它已经部分地改变了资本个人私有的性质,而取得了社会资本的形式。因此,通过股份制这一载体,有效地提高了资本的社会化程度,就这一点说,股份制是与生产社会化相联系的企业财产的组织形式。

二是股份制有效地实现了资本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资本的两权分离是资本社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因为资本社会化的发展是指资本来源的多元化,而不是资本实际使用的多元化。也就是说,资本社会化发展必然产生的一个现象是资本的所有权是由众多的经济主体所掌握,但资本的使用权却是由单一的主体所掌握,这实际上也就是要求实现资本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作为投资主体的资本所有者只是单纯的所有者,不再是资本的实际使用者,而资本的实际使用者,可以不是资本的所有者。因此,股份制这一形式在实现资本社会化的同时,也使资本的两权实现了分离。资本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其实质意义在于资本的所有者不再实际使用自己的资本,而是把资本的使用权交给了别人或者社会使用,资本的实际使用者虽然自己没有资本,但却可以使用众多人的资本,或者可以使用社会的资本。也就是说,资本的两权分离使资本使用权具有了社会性。

其次,必须科学认识股份制与公有制之间的关系。股份制作为企业财产的一种组织形式,其本身并不具有经济成分的性质。就股份制这一形式来说,不存在具有公有性质或私有性质的问题,它是一种混合经济成分构成的一个经济实体。从股份制的这一特点看,要说股份制反映了经济成分的性质,其实是指构成股份制的经济成分的性质。如果构成股份制的经济成分是公有制经济,或者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要经济成分,那么,这样的股份制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如果构成股份制的经济成分是私有制经济,或者是以私有制经济为主要经济成分,那么,这样的股份制就具有明显的私有性。因此,股份制与公有制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既不能把股份制与公有制划等号,也不能把股份制与私有制划等号。或者说,股份制既可以是由公有制经济构成的,也可以是由私有制经济构成的。因此,把股份制等同于公有制的看法是难以成立的,这样的观点既不符合股份制这一形式本身的内涵,同时也无法解释经济生活中的现实现象。

同类推荐
  • 谁妨碍我们更加富有

    谁妨碍我们更加富有

    从宏观经济到金融世界,从股票市场到房地产市场,所有的市场都打下了市场化发轫初期计划经济与自由市场胶着的深刻印迹。数百年来形成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和数千年形成的民族性格成为制约中国人更加富有的阻碍。突破它,需要强大的中产阶层。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中产之前先要树立中产意识。这是物质上富有之前先必须做好的精神准备。
  • 我国房地产交易税和保有税对房价的影响

    我国房地产交易税和保有税对房价的影响

    《我国房地产交易税和保有税对房价的影响》分析了房地产交易税收和保有税收的作用机理以及房地产税负转嫁与归宿,探讨了房产交易税收和保有税收对房地产市场供求的影响;然后通过实证研究来证明房地产交易环节的税收政策的作用等;最后,提出了我国房地产税改革的切实可行的措施。
  • 最神奇的经济学定律

    最神奇的经济学定律

    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从事着怎样的职业,生活在怎样的人生状态里,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然,也总有针对各种问题总结出的原理或定律。本书介绍了80个神奇的定律,从生活化的场景出发,从经济学家的视角分类解读,力图为读者呈现浅显易懂的经济学定律。
  • 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

    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

    本书分“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论”、“关于收入分配”、“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综合经济问题”四个部分,收入《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五次会议》上的论文近百篇。
  • 共和国的村庄

    共和国的村庄

    本书用图文结合的形式,以具体的村落为切入点,反映新中国60年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历史。记述了新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历史影响的五个村庄,间接反映了建国60年的历史风云。
热门推荐
  • 对你说谎

    对你说谎

    又名《侦探历险记》,讲述了梦想成为侦探的赖小琳与呆萌少年艾洛阳的相遇、冒险……亲人被害、朋友离世…第一次相见,她说:“喂,小女生!你是谁派来的?”他说:“我是男生!”后来,他与她在同一屋檐下生活,他成了她的华生……再后来,他奋不顾身只为救她于水火;她大病一场只因他的离世……最终,他的苏醒,真正的真相才水落石出…原来,一切的一切只不过是一个又一个的谎言交织而成……她对他亦爱亦恨,她绝望的说:“我们的爱情,本就是情殇,我们的邂逅就是一场错误。”他背对着她,涣散的目光满满的哀殇:“背叛我们的是命运,也是命运让我们之间有了一条不可跨越的鸿沟……”
  • 邪王追妻倾世无双

    邪王追妻倾世无双

    身为魔族最尊贵的公主,魔宗教主唯一的义女,虽然被外人称为“妖女”,性子从来都是冷漠无比,拒所有人与千里之外,遇上意外出现的男孩,却出手相助,这个男孩到底是谁?失去的记忆,肩负的使命,一切迷雾渐渐拨开,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 我是男友小霸王

    我是男友小霸王

    梦巧巧被母亲一场突如其来的病魔缠身,从此梦巧巧的生活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四处打工,却一次又一次使鬼神差的遇见他。另一个她和他的到来让他们误会越来越深距离越来越远..她究竟是不是属于他的灰姑娘?永生永世的陪着他?上天是否又会眷顾着他们躲过重重坎坷的命运呢..?
  • 战魔天帝

    战魔天帝

    地点:宇宙。宇,乃空间。即前后左右上下,四面八方。宙,乃时间,即过去现在未来。这一片强者为尊的宇宙。这里,高手云聚,位面交错。有天界,人界。各界面都有着各自的强者主宰。魔界有万魔之祖……魔祖。还有着天魔,地煞。接下来就是东酒,西色,南财,西淫。中邪五魔。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阳之极尽便是阴,阴之极尽便是阳。在这里没有什么绝对的事,要的只是自身的力量。只要你有足够的力量便可化阴为阳,逆转乾坤。宇宙中有春夏秋冬,有时间流逝。
  • 妃常完美之捕捉手册

    妃常完美之捕捉手册

    世界上一晚挑战四百精英的特工怪物漓血,有一天,也会春心萌动赖上某个男人,而且开启了疯狂追求模式,男主也表示很无奈。。只能娶了这个小妖精了。漓血笑嘻嘻地说“看来我运气好到可以拯救世界啊!”仙御尘无语地拍了拍衣服“我这运气差到可以引诱拯救世界的你犯罪啊”本书因某些原因暂停更新,感谢大家的支持
  • 魔之时神之日

    魔之时神之日

    一个失去记忆的人,一个屠杀者,一位手握重兵的元帅,一位嗜血魔,当魔跪在星空中,道:“我不愿杀害任何一条生命,我是否又能成神?我不愿刺破这美好的乾坤,我是否又能成神?”
  • 绝世玄阁

    绝世玄阁

    人算不如天算,一代热血宅男带着神秘的玄阁莫名其妙误入异世,以一股王者之势凌驾于异世。仙?魔?神?那算什么?我TM才是王道。。。。。。
  • EXO后知后觉爱上你

    EXO后知后觉爱上你

    在逛街的时候被星探发现,加入sm这个大家庭
  • 终极恶女钟声幸福

    终极恶女钟声幸福

    当某女睁开眼发现自己在医院,然后听到一阵乱动,脑子里面一大堆记忆出现,晕倒了。她有终极一家跟终极宿舍里面夏美的全部记忆,然后记忆里面的女孩发现自己变成小孩了,就顶着两岁的身体离家出走,遇到跟修长得一样的唯一就赖上,然后唯一带回去后被啊天王喜欢上变成王查理的双胞胎姐姐,啊天王收下的女儿。后来又有了终极恶女凯特的记忆,发现这就是凯特小时候的长相,再次离家出走。现在又多了一点记忆,就是某女醒来后的记忆,发现自己居然穿越到终极系列的凯特身体里,只是这个凯特的脑袋里面记忆太多了。
  • 千年诅咒:倒转五芒星

    千年诅咒:倒转五芒星

    传说,“666”是魔鬼的符号,出生在三个6交汇之时的人,是撒旦的化身。而她朴倾儿便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出身在六月六日阴历五月初六的女生。一个有着“倒五芒星”记号、只会给家人不断带来厄运的魔鬼之子。5岁那年,爸爸妈妈在孤儿院遗弃了她。他是传说中的索罗门王,冷酷邪魅。一直寻找着有着“倒五芒星”记号的人,他想要杀了她,结束这样的命格。可却是一时的犹豫,想要都弄她,最后竟知自己爱上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