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60800000040

第40章 国际政治的基本理论范畴(三)——全球化与国家主权(1)

“全球化”(globalization)作为一种现实运动,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其人民所认同,正如1992年10月24日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在联合国日致词时所说:“第一个真正的全球性的时代已经到来了。”时隔3年,15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参加联合国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共同研讨和参与解决世界上最紧迫的一些问题,包括环境、人口、贩毒与国际犯罪等。这一事件已经表明,居住在“地球村”的人类已经进入全球化时代。

但是,“全球化”作为一种发展趋势与运动,在严格意义上更多尚局限于经济领域,经济全球化已经进入较高发展阶段。冷战后在政治领域与文化领域,尽管也出现了不少全球联系与共存的现象,但是只要民族主权国家仍是国际社会的基本组织单位,独立主权与民族文化认同仍是区别不同国家之间的基本要素,就不能简单地将经济意义上的全球化现象与一般特点照搬到政治、文化领域。全球化问题的讨论,不能泛化。全球联系与共存的政治、文化现象,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政治全球化或文化全球化。

(第一节)“全球化”的基本含义及其主要概念

一、“全球化”的基本含义

何谓“全球化”?一般意义上讲,“全球化”指各个地域国家打破国家地域、经济、文化、民族、制度等障碍束缚,实现国际社会的融合,形成某一种各国认同、全球通行的规制。这种全球认同的规制形成,并发挥作用的状态与发展趋势,又可理解为“全球化”现象。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含义与实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97年5月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曾对经济全球化下过这样的定义:“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一方面,它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要求,是工业革命以后,各国商品和生产跨越国界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各国发展本国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所能依托的外部环境条件。

目前的经济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向全球扩展的产物。

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看,经济全球化同科技革命、信息产业等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到目前为止,经济全球化又是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全球扩张并行。作为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产物,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符合社会生产发展的历史进步性。但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全球的扩张,它又可能包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本质缺陷,并使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加剧。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充分利用其积极因素,走适合本民族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道路,是各国,尤其是不发达国家应着重思考的大问题。

三、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基本特点与起始时间问题

经济全球化基本特点一般有两层含义:人类不断打破地域、民族、制度、文化障碍进行交往的进程;各国经济形成不可分割的全球有机整体的进程与趋势。

国内有学者认为,15世纪地理大发现,“拓展了世界市场,揭开了全球化进程的序幕”,全球化进程应与资本主义进程“属于同一过程”,因为,两者有着“时间上的契合性与历史的同步性”。经济全球化进程究竟在何时起始较合理,争论不少。其实,这应依据客观的历史与经济全球化基本特征的出现而定。如果我们从世界文明史的进展,及以上经济全球化的第一层定义出发,那么很容易得出结论:经济全球化进程并不与资本主义进程同步。

因为世界文明史的进程中,各民族打破地域、民族、制度、文化障碍进行交往,并不是自15世纪地理大发现始。早在资本主义产生之前,不同民族之间就采取各种方式相互交往。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交往,既包括和平方式,例如,不同经济分工的民族间的产品贸易、外交和文化交往;也包括战争方式,例如,掠夺、侵略和征服。马克思曾言,“战争本身还是一种经常的交往形式”,应“被看作是历史的动力”。

如果从以上经济全球化的第二层定义出发,以各国经济形成不可分割的全球有机整体为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启动标志,那么同样可以结论:经济全球化进程与资本主义进程仍不同步。因为各国经济形成不可分割的全球有机整体,只有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时才可能。而统一的商品、劳动力、资本的世界市场,直到工业革命进入高潮之时的19世纪中叶才形成。

而工业革命却是在15世纪地理大发现后两个半世纪的18世纪后期才开始。既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要待19世纪中叶才形成,这时各国经济才初步形成全球有机整体,经济全球化才可启动,那么,15世纪地理大发现,“揭开了全球化进程的序幕”的论点,就差强人意。世界文明史告诉我们,资本主义曾经过两三百年的工场手工业阶段,自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

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商品、劳动力、资本三位一体的世界市场才基本形成,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起始才具备基本条件。

四、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进程与经济全球化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内容十分丰富,贯穿在众多的专著中。但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主义原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代表性著作中有较集中的论述。如果我们完整阅读这些文章,就会发现,马克思在阐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主要在论及大工业的历史作用时,才提出其“世界历史”观的。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论及机器大工业的伟大历史作用时强调,是它引起广泛的社会分工与商品交换,促成了统一世界市场,从而把一切民族与国家联成一体,是“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一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经济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的这段话的主语“它”,应是机器大工业!但是,国内有的学者却认为,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可得出资本主义“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的结论,因此,“世界历史”进程与资本主义进程相同,也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等同。

这种理解与以上《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引文的意思,以及全文内容的原意并不相符,因为资本主义进程,并不能与机器大工业等同,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在机器大工业发生前,已有两三百年的历史。根据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不是资本主义“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而是18世纪后期的工业革命启动了“世界历史”。但是直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高潮中,“世界历史”发展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经济全球化进程才启动。可见,马克思关于由机器大工业启动的“世界历史”进程与资本主义进程,以及全球化进程也并不重合。总之,应依据世界文明史,以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为指导,理顺资本主义进程、“世界历史”进程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全球化问题的讨论,夯实基础。

五、信息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基础。以微电子技术迅速发展为中心的科技革命,使运输和通讯手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喷气机、大型远洋货轮、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卫星、光缆、传真技术的更新,“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形成了全球性的交通运输和信息网络。正如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全球杂谈》中说的,跨国界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使电视、电话、计算机联为一体,使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这一切使全球经济活动的速度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

六、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三个阶段

经济全球化进程作为一种历史性运动,并非在冷战结束以后刚刚启动,它在资本主义早期殖民扩张时代已显端倪。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列强为了输出资本和商品,开始全球性地理大探险与海外扩张运动,逐步形成跨国界的全球交通网络。海洋、陆地与天空的全球性交通工具的发明,进一步加速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在全球的扩张,传统的地域经济向全球经济转化,具备了物质基础。

“二战”以后,全球性经济与市场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尤其是雨后春笋般涌现的跨国公司,在全球化经济联系中发挥了载体的作用,使全球经济联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密切程度,建立了全球性的市场营销网络。

冷战时期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对峙,雅尔塔体系导致的不合理的国际政治及经济秩序,最终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的严重对立,阻碍着全球化进程,一系列全球性问题被搁置或忽视了。冷战结束,东西方对峙消失,尽管世界新格局正在重组,但是人们对日益凸显、日益迫切的全球性问题的重视与关注加强了。冷战后全球化进程显示了加速的特征,在经济领域,一系列全球认同的规制,正在发挥作用,并出现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趋势。

就全球经济的联系与制度安排而言,经济全球化进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世纪中期,工业化进入高潮,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经济全球化开始启动。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商品、劳动力和资本的全球性流动。西方少数工业化国家完全依赖世界市场,大多数非工业化国家仍没有完全依赖世界市场,不少国家仍处于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之中。因此,这一阶段的经济全球化程度较低。

第二阶段,二战以后,新科技革命将工业化进程引向新高潮,20世纪50—6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力进入“黄金发展”时期,经济全球化的程度提高,不但制度安排基本完成,包括国际金融及国际贸易机构与体制建立并完善;而且经济全球化的物质载体已具备,跨国公司大量涌现。但是东西方冷战与“两个平行市场”的存在,使这一阶段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严重受阻,因此,完全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并没出现,充其量只有出现经济“半球化”现象。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新科技革命进入信息革命时代,工业化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型。全球的制度创新与扩散,跨国公司的更大规模的渗透,企业经营国际化程度普遍提高,新自由主义思潮盛行,资本的国际流动,借助因特网而速度空前,规模巨大,经济全球化程度空前提高。

由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及亚洲一些国家仍处在经济全球化的“边缘状态”,因此,至今完全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仍没有实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仍然很漫长。

(第二节)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内容

一、贸易全球化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普及

冷战时期的世界经济,因为意识形态与政治制度的隔阂,被一分为二,出现两个“平行市场”。苏联东欧和亚洲的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采取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分离的形式。

冷战后,国际关系中意识形态淡化,社会主义国家以市场经济为趋向的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也有很大的调整。市场经济体制与对外开放,按国际规则运行,已经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要求和趋势。贸易全球化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的普及,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二、资本流动的全球化

冷战后,经济贸易的全球化浪潮推动资本流通的全球化。扩大国际投资已经成为各国之间加强经济联系和发展国际分工的重要渠道。1991—1996年世界资本流通,仅对外直接投资,平均年增长率为11.8%,而同期世界出口贸易额年均增长率为7%,后者大大低于前者。

国际投资不仅表现为直接投资,还表现为间接投资。战后以来,西方国家日益放宽了对金融的管制,不仅取消了外汇管制,减免或取消外国投资者的税收,而且允许银行从事证券和保险业务,允许外国公司进入本国的证券市场,并放宽了国内“结构投资基金”(包括退休基金、保险基金、互惠投资基金等)对外投资的限制。通讯卫星与电脑网络在世界各金融中心和交易市场的建立,使全球范围内的资金流动更加迅速和便捷。国际金融活动和国际金融服务已经全球化。

随着世界经济进一步全球化,各国外汇管制的放宽和“电子货币”(信用卡)的流行,货币的国际交换和流动的规模日益扩大。1992年全球外汇市场的每日平均成交额达1.2万亿美元,而当年4月世界各国银行外汇储备的总额为5556亿美元,日交易额几乎比全部储备多一倍。20世纪80年代流行起来的信用卡,进一步推动了货币流通的全球化。

三、跨国公司全球扩展

跨国公司以国际市场为中心、以优化资源要素配置,降低成本、增强竞争能力、增加利润为存在目标。它们发挥了优化配置世界各地的资源、资金、劳动力,组织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和销售的功能,而使生产和经营全球化,跨国公司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主要的载体。1998年全球已有跨国公司53000家,子公司达28万家,在世界各地的雇员已达到7000多万人。

跨国公司国外分支机构的销售额高达5万亿美元,其内部贸易占世界贸易的50%左右,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0%,国外直接投资占世界跨国直接投资总额的70%以上,技术转让占75%以上。跨国公司大大地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特别是商品和资本在全球的流通,促进了生产在国家间的水平分工和垂直分工。

四、人才流动全球化

随着经贸的全球化的发展,人才流动出现世界性的特征。以全球化、高速化、个体化为特征的多媒体网络正在覆盖全球,出现了经济生活和贸易文化的全球密切联系的现象,“国际型人才”开始走俏,全球性的共同发展目标已形成。为了在经济竞争中取胜,培养“国际型人才”,寻找“国际型人才”已成为世界性的人才战略潮流。人才流动与使用的全球化,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五、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的规制

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经济全球化赖以发展的信息技术基础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基本掌握了全球经济网络,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发达国家占据世界金融中心,主控全球金融网络。全球经济活动使用的货币是美元、欧元、日元等发达国家的货币;发达国家是全球经济自由化与经济全球化“游戏规则”的主要推动者与制定者。

同类推荐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

    在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的日子里,这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终于最后完稿了。跨越了三度寒暑、数易其稿的历程,当画上本书最后一个句号时,我们的心情是难以言说的,既有一些欣慰,更有许多遗憾。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实在还有太多不满意的地方,比如有些应当深入探究的问题没有来得及深入研究,有些章节风格上难以完全统一。但是,这本书的问世,毕竟是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理论的一次努力,同时也为以后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了一种参考。 这本书是集体创作的成果,是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设计、分工写作、统一定稿的产物。
  • 王朝间的对话:朝鲜领选使天津来往日记导读

    王朝间的对话:朝鲜领选使天津来往日记导读

    古代出使中国的高丽、朝鲜使节以及他们的随行人员,写下了大量有关中国的文字。这些书统称《燕行录》。《燕行录》的写作持续了700年之久,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外国文人记录中国的超大型文库。金允植的《阴晴史》是最后一批《燕行录》,也是朝鲜封建文人的千古绝唱。
  • 红色的起点:中国共产党建党始末

    红色的起点:中国共产党建党始末

    不论你的政见如何,任何人都不能不承认这样的一个事实:九十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不过只有五十多名党员。然而,如今它已是拥有八千多万党员的世界最大政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并且深度影响了现代中国的进程。中国共产党当初是怎样诞生,成为一个众所关注的话题。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本书作者以“地利优势”,在沪作了长时间细致采访,又专程赴北京及嘉兴南湖访问,历经十余年考证,以客观的笔调,创新的“T”字型结构,即既以写横剖面为主──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断代史,也写纵剖面──中共“一大”代表们的后来命运。
  • 做一个合格的党支部书记

    做一个合格的党支部书记

    党支部书记是党的基层组织的主要领导者,是党支部全体党员的带头人,是支委会“一班人”的“班长”。实践证明,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关键因素之一是要有一个合格的党支部书记。面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对支部书记的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基层工会干部如何做好工会工作

    基层工会干部如何做好工会工作

    为了把广大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贯彻落实工会十五大精神落实到基层、落实到行动中,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干部培训与日常工作业务指导,使得基层工会能够不断推出新举措,指导基层工会工作在各方面的创新发展。
热门推荐
  • 灵武天星

    灵武天星

    本应是富甲一方的商家下任家主,可却被奸人所害,落得家败,在机缘巧合下踏入灵武的世界,从此遨游在这奇异的世界中。炼灵术,学灵武。报家仇,降魔妖,看少年如何在这风起云涌的世界中一步步成为一名旷世灵武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EXO梦想爱的逆袭

    EXO梦想爱的逆袭

    梦中,我们相遇日久生情成了情侣却又分离。匆匆来来,我们能否回到原点?
  • 伤诔

    伤诔

    她们是最妖艳的花,彼岸,妖姬,十年前的那场灾难使她们万劫不复,心中的仇恨,何时能化解。遇到他们,她们的生活有了色彩,不再那么孤独。。。。。。鲜艳的血液汇成最美丽的彼岸花,同时也透露出她们心底的那份孤寂与寒冷,世界如此对她们,她们就如此对世界,她们要让彼岸和妖姬这两个名字响遍世界。。。。。。
  • 辰心夜未眠

    辰心夜未眠

    他是如此的爱她,爱到侵蚀到骨里哪怕是初见的时候她是如此的不堪七岁时,他初见她六岁的薇眠跪在雨里,泪水混着雨水流下酒鬼父亲在一旁瞪着她失去了母亲的薇眠,对于父亲有着不言的厌恶对人也有一种拒人的冰冷一种不符合年龄的坚强直到,夜辰一步一步走进她的世界才发现,黑暗狭窄的空间,只有她自己“眠眠,我在呢”他很温柔的说我在呢。我一直都会在。
  • 成神的道路

    成神的道路

    复仇是他唯一想做的事,还没杀了一个人,自己却先碎成了渣。附身开始了自己的逃亡之路。
  • 异界冥神乃痞子

    异界冥神乃痞子

    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流氓会法术呢?“嘿嘿,你们只有跑的份!”“跑?”“你们这群异界土包子,知道这是什么吗?”“枪啊,科技产物,英雄,跑一个!”“哟,一下跑十万里啊,照样一枪爆头,二货,没看到枪上有瞄准器吗?活该你死,切!”“咦,没打死啊,好吧,一枪送你进地狱。”“忘了告诉各位,地狱归我管。”刘茫甩甩手,身后飘着一团代表冥界的乌光扬长而去!书友群53166092,有兴趣得朋友可以加一下!
  • 狂龙引

    狂龙引

    元突皇朝末年,天灾人祸民不聊生。看一个难民遗孤如何在群雄并起的时代杀出血路,扭转乾坤掌控河山。铁汉柔情泪,红粉美人哭。一个草莽狂龙的故事,一个绝代天骄的故事。
  • 雪妖皇

    雪妖皇

    雪兔成人,争锋世间,鲜血铺成英雄路,白骨塑成向前梯,可叹,已是尸骨成山,微微一笑看周天,谁能俯瞰世间?
  • 网王之鸢然

    网王之鸢然

    她,依夜紫鸢。他,幸村精市。两个性格极其相似的人,在一起会碰撞出怎样的花火?腹黑是ta们的本性;笑容是ta们的伪装;护短更是ta们的写照。鸢然鸢然,相思尽染。市,遇见你。三生有幸!如有来生,定与你相伴。
  • 杀马特一去不返的日子

    杀马特一去不返的日子

    当杀马特哥哥们卸下酷炫的装备,以最简单的自己独自面对世界,重新开始“称霸一方”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