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84900000004

第4章 从贫困出发(3)

这是一番出自于一个普通女孩的肺腑之言,不知能否引起你的注意。但对我来说,当你有意打开信封并将其看完,我已经感到无比欣慰。你要是猜疑这封信有所企图的话,我可以老实告诉你,隐藏在我心里已久的心愿,那就是我好想、好想亲眼看你一面,当面叫你一声陈老师!请原谅我这个非分之想。以你为榜样,做一个如你一样成功女性的心愿,将永远是激励我不断挑战自我、战胜困难的动力。

这封长信,出自一位名叫丽娜的湖北女孩。文字虽没有如风、如雪、如歌般的飘逸,但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位远方女子对雪歌品牌的热爱和对陈迷丽本人深深的钦佩。

我们无法知悉这位少女是否实现其成为一位成功女性的心愿。我们知道的是,陈迷丽如信中所言,“在拥有鲜花和掌声的同时”继续前进,攀登上了更高的“山峰”。

她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在服装设计中,色彩扮演的角色无疑是很重要的。作为服装中最直接、最具体、最有视觉冲击力的色彩,在设计中的表现是丰富多彩的。色彩的搭配与运用,能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及审美习惯,与具体消费人群的心理、生理、人文环境、时代特征息息相关。”

“一位服装设计师只有掌握好服装诸色系的关系,并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着装心理,才能设计出时尚、畅销的服装。现今消费者不断成熟,对着装的追求也愈加个性化。设计师惟凭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和独特的市场眼光,去解读消费者的需求,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她把理论运用于实践。“雪歌一直致力于缔造优雅女人,结合原有的浪漫自然、音乐诗歌文化元素,把雪歌、天使的冰清玉洁完美的融入到产品设计之中,制定了以优雅为主体的品牌演绎之路,形成了优雅、时尚、性感而不裸露、帅性而不失优雅的品牌风格。满足28-40岁的崇尚品牌、经济独立、有审美情趣和自我主张的现代知识女性的体验与需求,让雪歌女人在如风、如雪、如歌的岁月里,永远优雅、时尚”。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陈迷丽在创业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实。

“天使画”上的问号

“品牌如人,人如品牌”,这句话一点不假。

作为设计师自创的品牌,其根基和内涵无不反映出原创设计师对其风格和内涵的渗透。陈迷丽把雪歌品牌的风格定位为:优雅、时尚、女人味。在她看来,优雅有很多种,古典的、现代的、魅惑的。而雪歌,集优雅于一身。

陈迷丽爱美,更爱时尚。这种爱好出自她的天性,这种天性从她少年时代就已显露出来。可能正是因为这种天性,使她对服装设计和服装事业的执着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有人问她,十多年埋头做服装设计、办服装企业,是否有感到累的时候?她说,累是不可避免的,但执着于自己喜欢的事业,再苦再累也是一种快乐。

陈迷丽努力把她这种对优雅的追求传递给全体员工,渗透到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她提倡,只有工作的人才是美丽的,只有懂得生活的人才会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传播美。她把她的目标描述为“美丽家园”、“时尚王国”。

她提出:“让世界因我们而更加美丽!”

在雪歌服饰有限公司的办公大楼里,阿玛尼、迪奥、CHANEL、GUCCI等世界奢侈品巨画的旁边,是一幅天使画,上面刻着一个巨大的“?”

陈迷丽说:“希望有一天,雪歌也能与这些国际大牌站在一起。这是雪歌人的百年品牌之梦,雪歌人将以此来激励和鞭策自己。缩短这个距离是需要时间的,或许50年,或许100年,或许更遥远”……

但她坚信,这份追求永远不会改变,奋斗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歇。

如风、如雪、如歌

嘉兴南湖,浩淼烟波。

这里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而名垂青史,并因此成为中国“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成为缅怀先烈、激励后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6年5月3日,共青团浙江省委在这里隆重表彰一批“五四青年创业楷模”,陈迷丽作为唯一的女企业家代表,站到了领奖台上。在她十几年的创业生涯中,曾经有过无数次这样的时刻。不同的是,以往获得的奖项,大多是对她专业造诣的褒奖。而这一次,则是对她的创业精神的肯定。

鲜花,掌声,频频响起的照相机快门。

站在台下,笔者的思绪仿佛回到了几年前的青岛之行。夜色下,黄海中,一群人充满激情地奔涌着。看着陈迷丽随风飘动的身影,我的心里,反复回响着雪歌企业那句韵味无穷的广告语:

如风,如雪,如歌……

一个女人的使命

人物名片

陈小冲:香港歌莱特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温州万瓯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

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办企业也同理,成功以后的企业家都是一样的,成功的道路以及成功的背景却各有各的不同。

——陈小冲语

一位朋友向我介绍陈小冲的时候说,她最了不起的不仅是白手起家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而且把一家七姐妹都带出了大山,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

尽管陈小冲的企业规模并不是温州“数一数二”的,但要解读生意场上的温州女人,少了她,会缺少许多真实的成份。

一部关于温州女人的创业故事,也会因为她的缺席而漏掉许多生动的情节……

年幼苦寒

我对陈小冲的采访,约在温州市区的一个茶座进行。

我和朋友先到,陈小冲随后而至。

在等待她的片刻时间里,我在脑海里猜想,一个出自寒门,并拥有七个姐妹女子会是什么模样?即便不是“土哩八叽”,也会是满面沧桑吧,我心里想。以致一个时尚女子款款走来的时候,我压根儿就没想到是她。

“不好意思,我来迟了!”她随和地说。

朋友起身招呼:“这就是陈总!”

眼前的陈小冲,高挑的身材,白皙的脸庞,一身入时的打扮,像极了电视画面中令人羡慕的都市白领。

交谈中得知,她出生在瑞安远郊一个叫做桐岭的山村。母亲是地道的当地人。父亲本是温州市区人,因为家庭成份不好,从小日子过得非常艰难。爷爷去世后,年仅7岁的父亲随奶奶迁到这个村庄定居。她们家一直被当做“外乡人”看待。在按工分计酬的年代,别人出一天工可以得10分,她的父亲出一天工只能得6分,最多7分。分到的粮食不够一家人吃饭,父亲只好利用农闲到街上卖点小菜。她还只有七、八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一起去卖菜。父亲在前面叫价,她在后面算帐,或者帮着称秤。往往客人刚说要买几斤几两,她随口就可以报出价钱。

到了12岁,她索性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独立做起了小生意,卖些小玩艺,运气好的时候,一天能赚到30多块钱。

“我从小对做生意很有兴趣,对数字非常敏感,甚至一看到秤眼睛就发亮!”

由于从小感受着村里人的“歧视”,也由于从小养成的商业嗅觉,注定了她后来的人生之路。

她在七姐妹中排行老二,因为家贫,老大很早就辍学回家。她读完初中二年级,也没能继续升学。但由于她品学兼优,村里又缺乏师资,在班主任老师的极力推荐下,她成了一名小学代课教师。她的代课费每月60元,仅能维持个人最简单的开销,根本帮补不了家用。

她不甘心。她想出人头地,想过更好的生活,想住更好的房子,想有自己的轿车,“还想嫁个优秀的男人”。

她更想承担起改变家庭命运的责任,为父母争口气,为姐妹们争口气。

她觉得,她有一种使命感,她应该为这种使命去努力。

所以,这个代课教师没当多久,她便选择了放弃。

那年她16岁。

16岁的陈小冲,内心澎湃着创业的激情。

路在何方

路在哪里?离开校园的陈小冲有些茫然。

当然不会去卖菜。尽管她从小跟着父亲去卖过菜,尽管菜市场是她启蒙经商的“第一课堂”,但真正要让她去做一辈子“卖菜女”,她打心眼里不愿意。

做服装!她顿悟。

她天性爱美,又生就一副好身材,一副好身材配上一身漂亮衣服,那该是何等惬意。但她没有。在那个吃饭都成问题的年代,在那个吃饭都成问题的家庭里,一个女孩想经常穿得起漂亮的衣服,无疑是一种奢望。如果去做服装生意,做得好的话,可以为自己置办更多漂亮的衣服,可以为同样爱美的女同胞们提供美的享受,还可以从中赚到钱,改变一家人的命运,何乐而不为?

她把自己的打算告诉父母。父母虽觉得有些幼稚,但还是尊重她的选择。父母想的是,即使女儿赚不到钱,能学到一门学艺也好。

需要说明的是,陈小冲在姐妹中尽管排行老二,但她风风火火的性格深得父母喜欢。因此,在这个没有男孩的家庭里,她一向是被父母当作男孩子来看待和培养的。而她自己,也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当成了“老大”,一心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姐妹们带动起来。

父亲把她送到温州一家培训机构学习裁缝技术。但毕竟只有一个月的时间,除了简单的裁裁剪剪,并未真正拿得起一件衣服的整体制作。

她对父亲说,人家正规去学裁缝,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我才一个月的时间,太短了。

父亲告诉她,学一年的时间,白给师傅干活,拿不到一分钱,除了你自己的生活费用,还要给师傅学费,家里供不起啊。你真要学的话,我给你找个本地的师傅,跟班学习三个月,三个月学不会就不要学了。

她爽快地答应。

立下“军令状”,她学得非常认真,三个月里废寝忘食,终于顺利“出师”。

独闯宁夏

这年夏天,陈小冲正在家里盘算着如何开店的事情。远在宁夏工作的伯父到温州采购货物。

陈小冲想,宁夏那个地方经济落后,消费水平不高,人们对衣服款式的要求不像内地那样新潮,这对于她这样刚刚出道的“小裁缝”来说,也许更容易立足。

更重要的是,她想离家远一点,锻炼一下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她的想法得到了父母和伯父的支持。于是,带着一辆旧式的缝纫机和一些比较便宜的布料,她坐上伯父开来的一辆大货车,在路上颠簸了14天后,终于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

“刚到宁夏好艰难啊!”陈小冲感叹。

首先难在没有资金,租不起好的门面。她的伯父是个国有修理厂的工人,住的是公房,公房下面有一个小院子,院子里面有一间小屋子。陈小冲在小屋子里摆上一张床,床的两端有两根木头,她把一块宽木板放上去,作为自己的裁剪板。白天把板放上去,晚上把板放下来。因陋就简,弄成了自己的卧室兼工作室。

其次难在不懂行情,不谙风俗。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不一样,风俗习惯也不一样。她刚开始设计的款式并不适合当地群众的“口味”,甚至连带去的布料也因为“老土”而不被当地人接受,只好当缝制口袋的布来用。

但困难没有让她却步。

她入乡随俗,努力适应当地的风土人情,认真研究当地人的穿着特点,千方百计满足当地人的消费需要。

慢慢地,她有了一些客户,她的生意渐渐上路。在宁夏两年的时间里,她有了4000多元的积蓄。

这算是她创业人生中获取的“第一桶金”。

百折不回

她打算回温州重新开始。

临别的时候,她从自己的积蓄里拿出1000元给伯母买了一条项链,以示对老人家两年关心照顾的回报。尽管伯父责怪她乱花钱,但她觉得还是很开心。

回到老家桐岭村呆了一段时间,陈小冲听说有个表伯父在温州市区做服装生意,她让父亲帮忙,到那里做一名裁缝。可干了半年,看到表伯父家生意兴隆,赚钱很多,陈小冲“眼红”得不得了。

她决心单干。

她只身到了温州瓯海区的潘桥镇,租了个小小的店面,从卖布料和做衣服开始。按她的想法,她进一些布料来卖,客户买了布料又在她那里做衣服,这样她就可以赚两次的钱。

如她所愿,半年的时间里,她赚了一万多元。

事也凑巧,不久,她的隔壁建起了一个商场。但因为她信息不灵,等她反应过来的时候,所有店面都已售馨。随后,她打听到有个人想把自己买到的店面原价转让,她毫不犹豫地接了过来。而且不再自己做衣服,直接去批发成衣。

在自己经营的两个店里,一个卖男装,一个卖女装,兼营一些鞋子之类的东西。结果,这一年她净赚6万多元。这让她喜不自禁!

一般人生意做到这种程度就满足了,可她不满足。

有人告诉她,有个较大的服装批发市场叫“动力头”,那里客源多,生意旺,更有利于发展。她索性转掉自己的店面,转战动力头,开始了自己服装批发业务的营生。但由于心太高,也不知道服装行业的“深浅”,刚到动力头就跌了一跤,把前面赚到的钱赔个精光。

“到了那一年的腊月二十八,我没剩下一分钱,仓库里却积压了很多服装,心里焦急万分。我过年都没有心思,就坐在那里静静地反思。”

反思的结果,她认为自己的失误是因为不懂服装行业的规律,没有找到最好的经营模式。

她一边观察,一边摸索。她发现有一位老阿婆的服装生意非常火爆,就注意去研究人家的款式。凭借自己学过裁缝,懂得服装设计的优势,她先“仿版”,然后在此基础上有所改进,把设计好的款式拿到别人的工厂代工,批量生产。人家的批发价是28元一件,她的批发价是25元一件;人家每件衣服赚5元钱,她每件衣服只赚2元钱。薄利多销,她很快赢得了客户,并因此赚了十几万元。

但靠“仿版”,跟在别人屁股后头,辛辛苦苦赚点微薄的利润,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要想立足市场,必须形成自己的特色。通过调查,她发现当时的服装市场,做上衣的多,做裤子的少,能把裤子做得很好的更少。她于是决定做裤子,而且专做女裤。

为增强实力,扩大规模,尤其是为了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她动员大姐、姐夫出来,并帮助他们开了一个小厂,专门为她加工女裤。她自己则带着老三、老四两个妹妹,抓设计、搞批发,弄得风生水起。很快,她们成了动力头市场上裤业批发的“老大”。

由于她们的批发店是由三个姐妹经营的,人们习惯称她们为“三姐妹”。久而久之,很少有人记住她们的店名,但一提“三姐妹”,尽人皆知。

不光是大姐,不光是“三姐妹”。在这期间,她们家的老五、老六、老七,也都在她的带动和扶持下,先后投身商海,各自成了生意场上的好手。

而就在事业“渐入佳境”的时候,陈小冲经历了创业以来最大的一次失败。

那年,她动员几位朋友一起,投资五、六百万元,建立自己的生产线。由于缺乏经验,物流管理失控,导致货物大量积压,资金收不回来,经营出现前所未有的困难。几位朋友怕最后赔得血本无归,把怨气发在她的身上,而且打起了“退堂鼓”。

陈小冲表现了常人难以做到的大度,没有让合作伙伴跟着赔钱,而是一个人把责任揽了过来,承担了所有的损失。

她曾一度十分绝望,绝望的不是金钱的损失,而是友情的失落。

2她打起背包,一个人到了广东。一方面当然是想散散心,一方面也是顺便考察一下市场,寻找下一步的出路。一天晚上出门,遭遇歹徒打劫,抢走了身上所有的现金、信用卡,乃至身份证。

“那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她感慨。

这次“南方之行”虽损失惨重,却也让陈小冲更理智和冷静。

广东回来,她已胸有成竹。

品牌立市

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

再好的模式也会有到头的时候。

同类推荐
  • 影响世界的犹太巨人

    影响世界的犹太巨人

    张箭,男,1955年生于成都。1978年夏考入四川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读本科,1982年夏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应届考取川大世界中世纪史硕士研究生,1985年夏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分配在川大历史系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教研室(今合并为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史教研室)工作。
  • 莫言评传

    莫言评传

    莫言说自己小时候之所以想当一个作家,就是想一日三餐都吃上香喷喷的饺子,就是想取石匠女儿当老婆。这种理想,现在看来比较“低级”,在当时那个连过年都吃不上饺子的年代,却无疑已经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想象力了。一个安分守己的、对自己一辈子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逆来顺受的普通青年农民,谁会像他这么狂妄呢?
  • 告诉你一个爱迪生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爱迪生的故事

    本书从爱迪生儿时的生活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所创造出来的伟大发明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再现了爱迪生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发明大王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学习他那种对理想坚持不懈、对困难百折不挠的坚毅精神。
  • 冰心自述

    冰心自述

    本书由冰心向读者讲述自己的人生。内容包括:童年与故乡、北京的色彩、文学生活、天涯行旅、往事与家。
  • 苦命皇帝:明思宗

    苦命皇帝:明思宗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苦命皇帝明思宗》生动介绍了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的凄惨一生。本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秦春吻痕——倾城之吻

    秦春吻痕——倾城之吻

    谁的青春不迷茫,谁的青春不惆怅。追忆校园时光,回忆青春过往。想想曾经做过的傻事,和活在对未来充满幻想的我们,重义气,讲感情的我们,让我们回忆做过的那些啥事......
  • 北风吹

    北风吹

    这是一部光影陆离的书?其中不只是一类而是一个方面,总体来说是个四不像。她是批判是讽刺是科幻是一般的小说文是唯美文。这是一部我用心写的现实批判主义的书!额。。。。
  • 我只想给你宠爱

    我只想给你宠爱

    第一次写,不喜勿喷,谢谢。我个人认为还是蛮好看的。我不会写什么主要内容啦。反正就是看就好啦
  • 瑞雪缘相随

    瑞雪缘相随

    只要是为了她好,就算她恨他,他也无所谓,更别说连续四十九天,每日以自身的一碗血熬药了,然而他没想到,她完全不领情,伸手就打翻了药,更以死来报复他,抱着她冷冰冰的尸体,他觉得人生再无趣。他放弃了一切,回到那充满他们两人回忆的地方,准备陪她的坟墓过完余生,夜里,雷电交加,他想起她最怕打雷,于是到她坟前陪了她一夜,也因此他染上风寒,半梦半醒间,却又看到了她,那个叫他心心念念,刻入骨髓的人儿
  • TFboys之奇缘不断

    TFboys之奇缘不断

    三个不同的女孩,遇上三个不同的人。三篇之内,让你回味无穷。
  • 如果未遇见

    如果未遇见

    5年前的相遇,是她青春中一场最美的舞曲,谱出她青春的开始和结束;是他青春末尾的一场美梦,只是结局不美。5年后,再度相遇,她因为儿子和他结合,成为一家人,可是他,却没有表示一点点对她的在乎。当她终于决定放手,他又该要如何?
  • 关羽在都市

    关羽在都市

    简介不多说了,任你说得天花乱坠,有个屁用。关羽重生现代,灵魂被一少年混混胡来掌控,融为一体。二人同心誓要杀尽天下忘恩负义之辈,现代法制社会允许关二哥义气用事么?......义气...何解?...哈哈看吾《武圣关云长》....厮,你出卖兄弟,看吾青龙偃月刀...如何扬我中华国威!!!
  • 大叔太过分

    大叔太过分

    天灾还是人祸,上班第一天就发现老板居然是跟自己结怨不久的专车司机!办公室内,他甩来一纸契约,“没问题就签个字,不然就去自谋生路。”他居高临下,傲睨一切。承诺给她万般宠爱,却在家人对她百般刁难时无动于衷。既然只是利用,那就坚决离开!永不再见。却不曾想,别后两年,订婚宴上不期而遇。
  • 醉爱那些年

    醉爱那些年

    你有后悔的事吗,你有难忘的人吗,我穿越而来,只为那醉生梦死里醉爱的那些年的那些人。
  • 东方幻想乡同人大异变

    东方幻想乡同人大异变

    跟新就不用期待了蕾米莉亚成了一面BOSS!幽幽子成了西行妖!!灵梦小队全灭?!罪魁祸首竟然是燐!!!⑨竟是幻想乡最强——————————吐槽吧!文中无数的吐槽点我不会自己吐的,你边看书边吐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