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这样辞职,按当时礼法等于“抗上”,张浚得知后怒不可遏,连续上奏告岳飞想抓军权,辞职“意在要君”。“要君”即威胁皇帝,按当时王法是莫大罪名,可以杀头的。张浚建议宋高宗就此收回兵权。在这个问题上,他得到秦桧的坚决支持。岳飞辞职表面是跟张浚没法儿合作,但宋高宗心里跟明镜儿似的:那是骂他不守信用呢。因此宋高宗深怪岳飞“骄横”:娘的,天下的兵都是我的,让你带你就带,不让你带你就回家带孙子,没见人家刘光世在家过得好好的?一气之下他批准张浚推荐的张宗元任湖北、京西路宣抚判官前去鄂州,准备就此夺了岳飞军权。几天后召见左司谏陈公辅,宋高宗气犹未息,怒指岳飞跋扈。这陈公辅是主战派,与李纲交好,听了后却对岳飞“要当以十万众横截金境”的壮志大为赞赏,劝奏说:“岳飞是个粗人,受不得委屈,下官见过的人都说岳飞忠义可用,这回应当没什么异心,只是意见不同而已。”
玩政治,宋高宗远比大他十岁、志大才疏的张浚娴熟得多。他发完脾气回到寝阁一琢磨,马上知道自己生气不是时候。此时秦桧跟金人还没接上头,他跟金人议和八字儿没一撇,岳飞是他“以战乞和”最大的筹码。更要命的是,岳家军真要举旗反了,宋高宗这天下还真就悬了。于是他强按怒火退回岳飞三份辞职书,命岳飞副手王贵和参议官李若虚带着第二道圣旨赶往庐山强力慰留,行前宣布,他们如果劝不回岳飞就砍他们的头。
此时张宗元已到鄂州。这岳家军乃天下第一雄师,骤然失帅,全军耸动,代理指挥岳家军的张宪乃岳飞亲信,岳飞一上庐山,他也马上告病,摆明与岳飞共进退,一时间岳家军谣言满天飞,都说张宗元是朝廷派来取代岳飞的。薛弼见兵心汹汹,赶紧作揖打躬请张宪出来主持军务,下令传谣信谣者斩,并宣布“张宗元是岳帅请来的。岳帅刚走几天你们就不听军令,岳帅听说后很不满意。现在皇上已派人去请岳帅回营,张宗元不会久留”。岳家军方稍稍安定。张宗元到营后目睹岳家军“旗甲精明,卒乘辑睦”,厉兵秣马,准备“深入中原,横行漠北”,对岳飞肃然起敬,因此也并不热心执行张浚指示急着上任。
这边厢王贵和李若虚携圣旨到庐山东林寺,说了五天岳飞还不肯下山,李若虚急得大骂:“你还真想造反吗?你不过河北一农民,皇上把十万雄师托付给你,你倒想以此跟皇上对峙吗?你如果不下山皇上就要砍我们的头。我们没有对不起你岳飞。等我们死了,你岳飞就对不起我们了!”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岳飞担不起这个骂名,加上他辞职只是发泄不满,并非真想回家,于是第六天终于下山前往建康向宋高宗请罪。宋高宗话里有话地说:“我要真生气就没这么简单了。你记住太祖的话:‘犯我法者,唯有剑耳!’”
名曰“慰留”,杀气冲天。
那时请辞是君臣博弈常用手法,大臣用它来试探皇帝对自己是否信任,皇帝靠它来考察大臣是否忠心,宋高宗手下大将请辞的并非只有岳飞,岳飞也并非只请辞过一次。文武大臣请辞照准,后来被重新起用的也很多。刘光世这次被免,三年后金军围攻顺昌,宋高宗再起用他率兵,还升为太保(三公)呢。
然而,岳飞这次请辞,等于从此告辞宋高宗。因为,宋高宗发现岳飞请辞跟刘光世请辞完全两样:首先,刘光世辞职,天下没一个人觉得可惜,王德、郦琼、张浚和吕祉为争抢淮西军兵权差点打破脑袋;而岳飞请辞,天下居然没有一个将领敢站出来觊觎岳家军,连奉宋高宗命令前去的张宗元也不接兵权,而最可能继承岳飞职权的王贵和张宪,更是忠心耿耿,一副与岳飞同进退的样子。
也就是说,他们眼中只有岳飞,并无宋高宗。
其次,多数文武官员虽然未必知道“寝阁之议”,但似乎都判定岳飞没错儿,是他当皇帝的不对。
特别是,岳飞请辞,岳家军兵将汹汹,险些弹压不住。苗刘兵变已让宋高宗断子绝孙,岳家军真要兵变,宋高宗天下倒悬!当时虽然还有张家军、韩家军和吴家军等,但路人皆知岳家军乃宋军第一精锐,真要反了,其他几家军联合起来也未必是对手。
这极度刺激了宋高宗的政治神经。天下姓赵,军队却姓岳,那这天下到底是谁的天下?你岳飞已手握天下第一雄师,还拼命要求增兵,你到底想干吗?当年宋太祖赵匡胤也是借口辽和北汉入侵,从后周宰相范质那里讹到全国兵马指挥权,然后在河南封丘陈桥镇“黄袍加身”,夺了后周天下。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啊。
宋高宗一夜之间突然明白,他差不多已经不是皇帝啦!因为,他的军队根本不属于他。
这才是他一夜之间收回成命,不让淮西军划归岳飞的根本原因。岳鹏举,从此由宋高宗的心腹大将变成心腹大患。
然而,不谙官场的岳飞完全没看到他在自己与宋高宗之间挖下的这道鸿沟,丝毫不知自己已从打工仔变成了竞争对手,回到鄂州后居然再度上奏要求北伐,而且这回连增兵也不要了,只要求率岳家军本部北伐,还认真提醒宋高宗当初“寝阁之命,圣断已坚”,如今却“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搞得宋高宗下不了台,只好回手诏检讨,表扬岳飞“备见忠诚,深用嘉叹”,同时赌咒发誓伐金光复之事“未尝一日敢忘于心,正赖卿等乘机料敌,以图大功。如卿一军士马精锐,纪律修明,鼓而用之,可保全胜,卿其勉之,副朕注意”。
你把领导搞得天天向你检讨,领导会爱你吗?
岳飞说别人接淮西军搞不定,张浚压根儿就当他是争权:不就是当官儿么,谁来不一样?他按宋高宗授意强行任命王德为都统制,接掌淮西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说领军打仗张浚差岳飞八百里地,还真不是我这个手不缚鸡的深度近视教授见识短浅,感情上向着岳飞,而是由实践证明的。王德接管淮西军,终于“爬上去啦”,自此官气冲天,以势欺人。有天众将拜见王德,郦琼卑词谄媚道“以前服侍您多有不周之处,今天想求您赏床锦被遮遮羞”,王德却跟没听见一样,上马扬长而去。这郦琼本是河北流寇,建炎四年(1130年)二月围攻固始县时降顺刘光世,一直跟王德平级,现在当众自矮巴结,等于下跪哀求投靠,可王德竟不屑一顾,相当于把他的脸扔到地上乱踩再拉一泡屎。郦琼恼羞成怒,转而发动淮西军众将联名揭发,结果王德上任没几天双方就大告黑状,打得不可开交,岳飞当初说提拔王德必致郦琼相争,不幸而言中。
将不服帅,统军大忌。张浚如有宗泽胸怀,此时本应悬崖勒马,将淮西军按“寝阁之议”交岳飞统领,天下马上太平,北伐复国也指日可待。可世界上哪有下台之前愿意承认自己错了的上司呢?张浚干脆再出一招,提拔郦琼为副都统制,派兵部尚书兼都督府参谋军事吕祉前去监军,把王德及他的八千人马调驻建康。眼不见心不烦,脱离接触不就打不起来了吗?此乃官场政治第一要诀:和稀泥。南宋向尊文官,吕祉虽然只是“节制”淮西军,其实相当于“政委”,本来就是一把手,现在二把手王德搞不定,让吕祉出面很合情理。
你岳飞狂什么狂?就是不用你!真没听说过“地球少了谁都能转”?
地球确实少了谁都能转。不过宋朝那会儿全中国人民都不知道地球在转。而且事实也说明,淮西军少了岳飞还真玩不转。当初岳飞说文人吕祉无法慑服土匪部队淮西军,不幸再次言中。风雅吕祉根本学不会军人之间大块吃肉、大碗喝酒、骂骂咧咧的那种哥们儿义气,高高在上,无法跟大家打成一片,感觉被冷落的中低将领跟郦琼打得火热。吕祉见势大急,密奏宋高宗派大将前来罢免郦琼,结果他的秘书是郦琼派的,密奏被郦琼截获,众将一看当然大怒。
宋高宗也是倒霉催的,恰好此时发布张俊为淮西宣抚使,杨沂中为淮西制置使,刘锜为副使,全面接管淮西军政事务,郦琼等人赴“行在”另有任用。郦琼认为这是朝廷向自己下手了,于是绍兴七年(1137年)八月八日升帐召集众将,拿出吕祉密奏怒问:“诸官兵何罪?”吕祉大惊,“欲走不及”,被郦琼拿下,当场斩杀朝廷派来的中军统制张璟等将领,率全军渡淮河投刘豫。这吕祉虽是个误事书生,却也是个读圣贤书长大的,并不怕死,离淮河三十里他从马上滚下来死活不走,大喊:“死则死此,终不作叛贼!”又对大家高呼:“刘豫乃朝廷逆臣,军中岂无英雄,而随郦琼降贼乎!”结果“众颇感动,几千余人环立不行”,郦琼大惊,生怕部队被吕祉说反,忙令手下亲兵乱刀砍死吕祉,裹挟淮西军四万余人投降,只剩下王德的八千多人。要知道当时全国宋军不过四十来万,现在前沿四大军区之一瓦解,全国九分之一的主力野战军一夜之间变成敌人,宋廷朝野震惊,乱成一团,张浚这才后悔没听岳飞的话,宋高宗也慌忙给岳飞发手诏让他写信争取郦琼回归,许愿封更大的官儿。郦琼是相州临漳县人,跟岳飞算大同乡,当年岳飞第一次北伐襄汉之战结束后九天郦琼才率五千援军赶到,虽已无仗可打,但岳飞仍向朝廷要求奖赏郦琼,免伤友军和气,郦琼对此颇为感谢。但此时的郦琼王八吃秤砣——铁了心,已非岳飞一封信所能打动。
淮西兵变,在宋高宗与岳飞君臣之间留下深不可测的裂痕。然而,有裂痕并不等于岳飞一定得死。靖康二年(1127年)张邦昌接受金人安排在开封当了傀儡政权“大楚”皇帝,等于夺了赵家天下,那裂痕不比这个更深?可后来在国人皆曰可杀的情况下,宋高宗还对张邦昌百般袒护,不忍下手呢。
宋高宗杀岳飞,并非仅仅因为淮西兵变。
(《当代》201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