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55100000033

第33章 在朝鲜至关重要的三天(节选)(1)

(美)唐·怀特黑德

作者简介

唐·怀特黑德(1908-1981),美国战地记者。出生于弗吉尼亚州的因曼。1926年至1928年就读于肯塔基大学,1948年获该校法学博士学位,1930年至1934年任职肯塔基州哈兰《每日企业报》,1935年加入美联社,1944年,他成为第一个报道巴黎解放的美国记者,1956年至1957年入《纽约先驱论坛报》。曾任美联社华盛顿分社社长。此后成为自由撰稿人。

唐·怀特黑德是美联社的第一个特派记者。作为记者、战地记者、特写撰稿人和分社首席记者,他走遍了全球。他一生四次获奖,其中两次是普利策新闻报道奖。第一次获奖是因《联邦调查局内幕》一书,这部书不仅畅销而且被成功地拍成了电影,获得了自由基金奖;第二次获奖是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写的战地报道,获得了自由勋章;第三次获奖是因报道了朝鲜战争,获得了普利策新闻报道奖;第四次获奖是因报道了怀特·艾森豪威尔将军作为当选总统对朝鲜战争前线的巡视,涉及到美国当选总统从纽约至朝鲜途中的安全保卫工作细节问题,获得了当年的普利策新闻报道奖。

事件背景

艾森豪威尔是美国历届总统中服兵役最长的一个。任总统之前,他是陆军参谋长,还是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盟军总司令。

在竞选总统的过程中,艾森豪威尔不得不正视公众反对朝鲜战争的激烈情绪。

1951年5月,陷入军事政治困境的美国,在世界和美国舆论的强大压力下,被迫考虑关于朝鲜停战的谈判。同时,通过各种渠道放风试探。

6月23日,联合国,苏联驻联合国大使马立克表示:苏联政府认为朝鲜交战双方应开始谈判。

两天后,北京,《人民日报》说:中国人民拥护这一建议。

当天下午,美国田纳西州,杜鲁门表示愿意参加朝鲜问题和平解决的谈判。

与此同时,美国国务院训令驻莫斯科大使柯克就马立克的演说询问苏联政府的意见,苏联的答复证明马立克所表达的是苏联官方的意见。

美国国务院以及国务院和国防部官员之间举行了许多次会议,建议下一个步骤应该由李奇微发表一个声明,表示愿意同共产党司令员进行谈判,杜鲁门批准了这个声明。于是,6月29日便把这项声明发给李奇微,并训令他在当日华盛顿时间下午6点钟将声明广播出去:“总统训令你在东京夏季时间星期六上午8点钟将下列电报用无线电指明发给朝鲜共产党军队司令员,井同时向报界发表。”

彭德怀给李奇微的复电同意为“举行停止军事行动和建立和平的谈判”而进行会晤,并建议在三八线附近的开城地区作为谈判地点。

双方联络官于7月7日首次会谈,7月10日代表团举行首次会议。1951年秋天,会议地点从开城移到板门店。

然而,谈判困难重重,直到1952年美国竞选总统开始前,谈判实际上毫无进展。

艾森豪威尔得以利用反战情绪取得选举的胜利。1952年10月24日,艾森豪威尔发表竞选演讲:“新政府的首要任务是尽快地和体面地停止朝鲜战争……为达到此目的,如需要我亲自去朝鲜一趟,我一定前往。”

12月2日至5日,他巡视了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他目睹了美国士兵生活困苦、士气低落,美国力量在前途渺茫、拖延不决的战争中消耗殆尽。回国途中,他在威克岛和“海伦娜”号巡洋舰上连续召开新的内阁成员会议,讨论调整美国对朝鲜和远东的政策。

艾森豪威尔认识到,对中国发动进攻的后果重大而又难以预测。他说:“这一进攻如果终于发动了的话,就很可能不得不在得不到我们主要盟国的支持的情况下进行,因为他们对于任何这种冒险都是反对的……因此,我认为,我们在朝鲜打仗,没有机会打赢这场战争,因为打过鸭绿江就会冒犯国际舆论。”

艾森豪威尔被迫采取各种步骤,逐步解决朝鲜问题。

1953年4月11日,双方在板门店达成了关于交换病伤战俘的协议。

5月22日起,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访问印度,同尼赫鲁会谈了3天。杜勒斯希望他的话能通过外交途径传到中国,他告诉尼赫鲁说,美国“愿意光荣地结束战争”。

6月间,当板门店谈判取得进展的时候,李承晚又坚决反对“任何使朝鲜处于分裂状态的协议”。

6月6日,艾森豪威尔写信给李承晚,扼要说明了美国的立场。然而,李承晚拒绝停战的条款。与此同时,韩国国民议会表决“一致反对停战条款”,同时汉城和其他城市到处爆发了所谓“反对停战的示威”。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助理国务卿罗伯逊奉命于6月26日会见了李承晚,耐心地说明了美国的立场,并许诺战后美国帮助韩国重新建设,并使李承晚明白,“在任何情况下美国都要实行停战”。经过两周的会谈和施加压力,李承晚让步了,并且书面答应使他的军队处于“联合国军”的指挥之下。7月11日,他写信给艾森豪威尔说,为了尊重艾森豪威尔的意志,他将不以任何方式阻挠停战的实施,同一天,李承晚写信给杜勒斯说,虽然他对于停战条款心存疑虑,但是他将放弃他的信念而对美国的政策让步。他向杜勒斯提出保证,虽然韩国不同停战发生关系,但是韩国政府将遵守停战协议,以便“给联合国一个通过政治协议来统一朝鲜的机会”。

最终,美国结束了一场它第一次不能宣告胜利的战争。美国人民为朝鲜战争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艾森豪威尔在回忆录中强调指出:“除了国内战争和两次世界大战以外,这次是美国历史上流血最多的一次战争。”美国在朝鲜的伤亡和被俘人数约39.8万人,而美国的所有其他盟国(韩国除外)共损失2.9万人。

美国评论家约瑟夫·格登认为:“在美国不甚愉快的经历中,朝鲜战争算是其中的一个:当它结束之后,大多数美国人都急于从记忆的罅隙中轻轻抹掉。出于某一原因,朝鲜战争是美国第一次没有凯旋班师的战争。美国使朝鲜处于僵持状态,同共产党中国打成了平手。尽管美国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武器,中国则以志愿军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和对国际政治巧妙的纵横捭阖,制伏了美国的现代化军事力量。”

1953年7月26日晚上21时38分(美国时间),白宫接到板门店关于朝鲜停战协议签字的消息。艾森豪威尔准备在22点钟发表广播讲话。他坐在广播室内维多利亚女王赠给白宫的那张雕花橡木大写字台前等候广播的时候,一位摄影记者问道:“你有些什么感想?”

艾森豪威尔微笑着答道:“战争过去了,我希望我的儿子不久就能回家来。”他的儿子正在朝鲜服役。

他对美国听众的演说并不长,他表示对战斗和伤亡的结束非常高兴。他说,对这个国家来说,代价是很高的。对千万个家庭来说,它的代价是无法弥补的。这个代价是以悲剧的形式付出的。然而,他仍认为,有必要提醒美国人民,“我们仅在一个战场上赢得了停战---而不是世界和平。我们现在不能放松警惕,也不能停止我们对和平的追求”。

报道原文

11月29日,星期日,早晨5点30分,两个人从纽约莫宁塞德街60号一幢住宅的门内快步走出,走进了寒冷的、星光照耀的夜色中。他们的大衣领子立了起来,像是为了抵御外面的寒气。他们大步走向停在门口不远处的一辆大轿车,钻进了车里,车开走了。街上又变得空空荡荡,悄无声息。

两个人中一位是美国特工机关的爱德华·格林,另一位是当选的总统艾森豪威尔。

这是艾森豪威尔朝鲜之行的开始,他希望像千百万美国人所希望的---找到一个体面的方式来结束这场血腥的战争,在两年半的时间里,这场战争已造成12.6万名美国人伤亡和失踪。

当艾森豪威尔的车驶向长岛的米切尔空军基地时,城里其他地方也有一些车辆在以同样的方式向米切尔基地集中。夜色中,空军的两架大型“星座”飞机正等在那里。

就在艾森豪威尔离开他莫宁塞德街住宅的前几分钟,当选的国防部长查尔斯·E·威尔逊从沃道尔夫·阿斯托里亚饭店踱出来上了一辆出租车。他告诉司机把他送到第58街和第5街的东南角。这位灰色头发、地位显赫的实业家---通用汽车公司总裁---在指定地点下了车,付了车费,在街拐角站了一会儿。整个城市在这个时候还是一片静寂,偶尔有出租车漫无目的地驶过,几个行人匆匆走在寒冷的街上。一辆汽车在威尔逊先生身边停下来,车门开了,他钻了进去,车子按照安排开走了。

在六个不同的地方,六位记者和摄影师悄悄离开房间,集中到了宾夕法尼亚车站,这里听上去似乎不像个搞秘密行动的地方。

不过这六个人很快就消失在了那些正在候车、闲逛、消磨时间的早班旅客之中。一辆黑色大轿车顺坡开到卸货月台,这六位记者一个接一个地走向这辆由特工埃德·斯维尼驾驶的车。艾森豪威尔的新闻秘书詹姆斯·C·哈格蒂也加入了这支队伍。斯维尼先生迅速将车开出车站,驶向伊斯特河,穿过伊斯特河上的特里巴勒大桥到达长岛,驶上一条和米切尔基地平行的偏僻公路。汽车在一座大门前停了下来,车灯闪了一下,有人对一位少校说了几个有魔力的词“特工”,然后少校按照名字一一核对了车里的人。大门一开,一辆汽车突然掉头进了大门给我们带路,我们跟在这辆车后面。很快,大“星座”就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迎着凛冽的寒风下了车。

……

“星座”有两架,一架给艾森豪威尔将军和七名随行人员。他们中有艾森豪威尔将军的老朋友---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奥马尔·N·布雷德利将军,他是从华盛顿飞过来的;将军的密友威尔逊·B·珀森斯少将(已退休),珀森斯少将是白宫助理;纽约的赫伯特·布劳内尔,他将是共和党政府的司法部长;威尔逊先生;负责白宫事务的特工詹姆斯·罗利以及即将就任艾森豪威尔将军秘书的约翰·戴维斯海军上尉。第二架飞机上是新闻记者;来自罗得岛州伍恩索克特的保罗·T·卡罗尔上校,他被临时安排在这架飞机上;哈格蒂先生;还有特工理查德·弗洛尔。此外,两架飞机都配备了两组机组人员,共22人。飞机上的人数总共是39人。

清晨5点55分,艾森豪威尔的飞机起飞,这时天空刚刚放亮。第二架飞机10分钟后跟着出发。

……

我们的飞机飞行中用的是假身份和代号,不过从旧金山到朝鲜的整个太平洋地区都进行了严密的保护,谨防有人泄露艾森豪威尔将军正在途中。

……

星期一下午3点30分,艾森豪威尔的飞机在硫磺岛降落。艾森豪威尔将军在硫磺岛活动的初步内容之一是参观折钵山上的海军陆战队纪念碑。

1945年2月,一小队英勇的士兵不顾日本人的激烈抵抗,在这个圆形的山顶竖起一面美国国旗。将军站在那里扫视着黑色的沙滩,在进攻这个堡垒的时候,2.1万人或死或伤倒在了这片沙滩上……将军很早就上了床---还不到8点---准备好好休息一个晚上。到硫磺岛之前他一直没下飞机,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听取布雷德利将军的汇报和来自朝鲜战场的报告。

……

岛上的人头一天就在兴奋地议论纷纷了,那天就开始有飞机降落,卸下一些大人物,一辆汽车,以及军官营房的六台崭新的冰箱。

亚拉巴马州雷德莱弗尔的尤金·G·霍比少尉说,他料定是艾森豪威尔将军要来硫磺岛。“当他们从日本搬来那些冰箱,又运来一辆汽车,”他说,“我看得出来除了艾森豪威尔以外,没有人能让他们这么忙活。我就跟周围的人打赌,看到底是谁要来。”“他们都猜是一次长官会议,我赌60美元是艾克来。”接着又来了一架飞机,拉来了保安警察、专用的厨师和侍者,以及为应付不断到来的到访者而准备的服务人员。这些人都接到通知,要他们一个小时内收拾好行李,准备去一个未知的目的地。

……

艾森豪威尔一行人被安排在一处极为干净的活动房里,房子几英尺远就是当年美军进攻硫磺岛的那片海滩,那是二战中最为惨烈的战斗之一。整个夜晚都有卫兵在房子周围巡逻,特工们和他们一起通宵警戒。

……

整个旅行中记者们第一次见到艾森豪威尔将军,是在第二天---12月2日---早餐时。7点30分左右,他走进军官餐厅,看上去休息得很好,精神焕发的样子。他乐呵呵地向屋里的人招了招手。

“天哪,”他说,“我昨晚7点上床,今天早上4点就醒了,费了好大事才又睡着。”

吃完早餐,将军同意回折钵山一趟,让摄影师们拍摄头一天没拍成的照片。他乘坐一辆雪佛莱轿车到了折钵山脚下,然后爬出来换乘一辆吉普车,准备爬那条依山而修的陡峭的土路。

“那山太陡了,雪佛莱上不去。”司机说。“你肯定吗?”威尔逊先生问。“绝对肯定,先生。”这个年轻人回答。

同类推荐
  • 媒介演化论:历史制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

    媒介演化论:历史制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

    本书聚焦中国媒介制度的变迁与演化过程,史论结合,以论带史,详尽而生动地揭示出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发生学原理;运用历史制度主义整合“行动”与“结构”分析的理论框架,本书构建了一个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四维模型”,以简驭繁,将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清楚地呈现出来。全书理论深厚、内容充实,逻辑严密,新见迭出,具有鲜明的中国媒介研究的本土意识和问题意识,堪称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的扛鼎之作。
  • 泉州湾大讲堂

    泉州湾大讲堂

    内容包括台盟中央常务副主席汪毅夫的“民间信仰与两岸交流”、泉州市副市长陈荣洲的“两岸关系纵横谈”、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鸿阶的“‘三规划两方案’与福建经济发展愿景”、泉州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黄斌的“微博与生活”、福建恒安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刘莹的“企业用人的素质要求与人才培养”、泉州师范学院原院长黄子杰的“领袖素质——卓越人才应当具备的潜质”、泉州师范学院副院长林华东的“国学与中华文化的传承”、参与两次南极科考的戴聪杰教授的“南极科考和海洋文化”等学术报告。这些报告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拓展了学生的人文科学视野,促动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开阔了学生认识社会的眼界。
  • 母语传播概论

    母语传播概论

    在人类跨文化、跨国界的信息传播活动中,存在着一种极为普遍的传播形态——母语传播。由关锐和李智主编的《母语传播概论》从国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双重视角观照母语传播,理论与实践、学理与案例相结合,论述了母语传播的基本内涵和特点、基本模式和作用、语言转换、文化对接及效果评估等基本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母语传播实践为例,介绍了母语传播的两大发展趋势——新媒体化趋势和本土化趋势。
  • 主持人节目驾驭艺术

    主持人节目驾驭艺术

    随着时代的步伐,社会在不断地前进。近年来,国内外的应用主持领域有了长足的发展。本书强化了应用主持的实用性、可操作性,融知识性和实用性为一体,让广大读者可以在主持工作的实践中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从而迅速提高自身的主持能力和素质。
  • 马尔萨斯学说新论

    马尔萨斯学说新论

    本书包含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的重新研究和评价;第二部分是对马尔萨斯经济学理论各个组成部分的研究和评论。
热门推荐
  • 创新世代的野子

    创新世代的野子

    手握几十亿元的基金大佬级人物杨远方,历经十年的如过山车般的股市牛熊,以及波折的人生经历,悟道投资和人生的真谛。在2016年最火爆的社交互动直播平台上,偶遇电影学院大一女生许小歌,两人最后,打破爱与不爱的常规爱情结局,出现了一种以往所有文学作品未呈现过的结局。此作品涵盖资本市场大戏、互联网场景、新炫科技应用、音乐剧之优美、佛学之深遂,尤其最后结局,带给你新的视角,观察爱情,观察人生。
  • 白色微昰

    白色微昰

    红-兵级橙-士级黄-将级绿-王级青-皇级蓝-帝级紫-神级黑-尊级白色-垃级有一个种族有的颜色斗气永远都是白色的他们等级的鉴定方法是右耳的背面
  • 大明圣国师

    大明圣国师

    天启七年,圣国师从天而降,开启了大明新时代的篇章。带着木匠皇帝搞发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没有圣国师哪有大明这个日不落帝国
  • 谢谢风把你吹来我身边

    谢谢风把你吹来我身边

    “我会努力给你幸福,你要相信我吗?”看着他伸出的手,眼里满满的浓的化不开的柔情。“嗯!我要相信你!因为我爱你!”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漓澈

    漓澈

    她从小被父母抛弃,因一双异于常人的紫眸被世界四大家族之一的暗夜家族收为大小姐,给予她百般宠爱,但她却一心要变强,五年的杀手生活,让她冷漠无情,当冷血的她遇到邪魅的他时......永夜君王的誓言,血族血脉的觉醒......这一切,究竟隐藏着什么。。。
  • 洗仙奇闻录

    洗仙奇闻录

    本书名<<洗仙奇闻录>>名字的由来"洗"意为:"洗去大众所共识的,还一个原原本本."那'洗'说的是什么呢?"仙".这个仙亦非大众所熟知的"王母,玉帝"这些已经在神位的仙家,书中"仙"乃是人事达成者,所谓大成也就是天命修得圆满.超离人道进入仙踪.本书记载了这些"仙家"的异闻趣事.因果交待罢,故事就此开始.注释:本故事多视角,多人物讲述当今天下恩怨情仇,奇闻异事,并非单主角打怪练级.
  • 千年之红绳

    千年之红绳

    身世扑朔迷离的红绳会太子赵粤惨遭黑手,与嘉兴路大哥陆婷一同命丧现代,却因为一股神奇的力量穿越到了四千年前的亚特兰蒂斯大陆,遇到了将要献给海神波塞冬的大将军之女鞠婧袆,两个女孩之间会发生怎样的爱恨情仇呢?请和中二的作者高呼百合大法好!!!(本文CP“粤鞠”“马鹿”卡黄““戴莫”“熊湾”,出场人物还有超绝可爱王子杰,八岁花瓶曾艳芬,从不撩人小解解......)作者文笔如ID很小学生,此文说不定会很水,请大家抱着宽容之心阅读,那么请好好享用,爱你们哦!!!
  • 极品小太监hold住:美人来自何方

    极品小太监hold住:美人来自何方

    腹黑YD的皇上说:朕可以让你成为大明朝第一宠妃。多变诡异的九千岁说:我可以为你举兵围皇城,将来你就是皇后。俊逸不凡的锦衣卫统领说:什么大明朝江山,生生死死与我无关,统统及不上你的安危。风流倜傥的御剑门堂主说:跟了我,你就是当今的武林盟主……一个倾国倾城的第一美人变身假太监再度倾城倾国,一段前世今生的姻缘轮回,爱恨情仇,恩怨纠葛跨越时空再续前缘……看极品小太监如何将你们hold住吧!
  • 魔焰遮天

    魔焰遮天

    那一年,年幼的他带着一条大黄狗。为了报杀母之仇,独自踏上了魔宗,他天资愚钝,却异常顽强;他心思缜密,却目无一切。这天这地这人,都让他厌恶。那么他不介意,捅破这天,撕裂这地,屠杀这人。让鬼神都知道,他陆晨,要颠倒这个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