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69200000014

第14章 推动文化建设的电视节目(1)

一、文艺节目创新给观众带来欢乐

1979年北京电视台建台时,由于人员少,设备简陋,没有独立制作大型文艺节目的能力。1982年,随着技术设备的改善,北京电视台播出了最早的文艺节目“我的中国心”张明敏演唱会、奚秀兰演唱会、徐小明演唱会、“五月的鲜花”新歌演唱会、舞剧《高山下的花环》、“爱我中华,修我长城”音乐会、刀美兰独舞集锦、谭派京剧艺术等,这些节目很受观众欢迎,但多为剧场录像剪辑播出,原创节目很少。

到80年代中后期,北京电视台原创节目增加,联合全国18家省、市电视台为弘扬中华文化、抢救文化遗产,拍摄了吴作人、徐悲鸿、夏衍、魏喜奎、曹禺等30多位文化名人生平的电视系列片《中华当代文化名人录》;纪录中国工农红军长征50周年的大型艺术片《长征颂》;歌颂改革开放成就的大型电视报告文学《无极之路》(53集)和《深圳之路》(34集)等,并从1992年开始,每年元旦举办新年音乐会,给首都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1984年至1987年间,北京电视台组成了国内第一个拍摄万里长城的摄制组,历时3年,跨越8个省(区、市),历尽艰辛,从老龙头经嘉峪,到玉门关,沿长城往返两次,先后用SONY1英寸带拍摄制作了系列纪录片《长城万里行》、音乐艺术片《长城交响诗》、民族音乐片《长城随想》等大型电视节目。通过诗、歌、画面的精美组合,首次用航拍展现了长城巨龙腾飞般的英姿,赞美了中华民族长城般的伟大精神,发出振兴中华的呼唤。此片1985年3月在北京电视台播出,邓颖超同志观看后,立即让秘书给电视台打来电话,给予表扬,并委托中宣部向世界130多个国家的驻外机构和华人团体发送了录像带,用于爱国主义宣传。198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0周年之际,北京电视台又播出了大型音乐艺术片《长城万岁》,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徐向前元帅亲自题写片名,杨得志、张震等领导同志看了电视片后,给予高度赞扬。此后,全国掀起了“长城热”。

1986年,为了庆祝国际和平年,北京电视台创作了音乐艺术片《为了和平——献给国际和平年》,邓颖超同志为本片题写了片名。该片用纪实与实录相结合的方法,让观众目睹了战争的惨痛,继而转入“‘国际和平年’全国百名歌手演唱会”热烈而沸腾的现场,形成鲜明强烈的反差,通过全国百名歌手同唱《让世界充满爱》,伴随4万只和平鸽飞过天安门广场,飞过万里长城,飞向蓝天的画面,给观众一种全新的艺术享受,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和祝福……

这部电视艺术片1986年8月14日在北京电视台播出后,曾在全国50多家电视台反复播放。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及中央电视台代表中国,选送该片参加了联合国组织的,由米特彻尔电视制作公司录制的世界最大的电视联播节目——纪念“联合国日”和国际和平大联播节目,世界有30亿人收看了这个节目。由陈哲作词、郭峰作曲的《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因电视的播放,名播海内外,荣获了联合国提名奖。

1988年元旦,北京电视台推出了北京地区最早的电视综艺栏目《五彩缤纷》,每周日晚间播出,每次60分钟,大量播出观众喜爱的音乐、舞蹈、戏曲等中外文艺节目,并开辟“观众点播”专栏,颇受首都观众好评。

二、电视晚会年三十百姓守岁重头戏

中国人有年终守岁的习俗。每逢大年三十,不管外出多远,也要赶回家中团聚过年,全家人张灯结彩,欢聚一堂,包饺子,放鞭炮,吃年夜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但是,这个传统习俗到了20世纪的80年代,却发生了稍许变化。由于电视机的增多,电视节目的丰富,特别是中央电视台每年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受到全国电视观众的喜爱,从此,年三十,吃饺子,放鞭炮,看电视春节晚会,成为北京地区的新民俗。

20世纪80年代初,中央电视台引进了先进设备,整体创作实力明显加强,在广大观众对新节目的期盼中,中央电视台文艺部的几位导演,提出除夕夜能不能搞一台大型现场直播晚会的想法。这个想法得到了台、部领导的支持,认为可以试一试,于是他们情绪高涨地搞了起来。

搞春节电视晚会不像办“堂会”那么简单,搭个台子,搬些桌椅,东拼西凑些节目就行了。电视春节晚会讲究的是精心策划、主题鲜明、明星荟萃、节目精彩、社会瞩目、观众叫好。因此,改革开放后1983年的春节晚会,主题定为“团结、欢乐、希望”,精心挑选了演员,编排了节目,舞台设在复兴门外2号旧台址的600平方米演播厅内,首创了当场点播、猜谜节目。李谷一演唱了《拜年歌》等6支歌曲,创了最高纪录;袁世海、李谷一、姜昆合演了对歌《刘三姐》;斯琴高娃、严顺开合演了小品《虎妞和阿Q逛厂甸》;马季、姜昆表演了相声《猜谜语》,晚会以古彩戏法《吉庆有余》结束,突出了传统节目特色。由于节目精彩,现场气氛热烈,电视机前观众看得开心,一炮打响,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从此,电视晚会作为春节的特定节目被固定下来。

正当观众把春节晚会作为春节必看电视节目的时候,1987年,已故评论家钟惦棐发表了一篇文章,建议电视台不要再搞春节晚会了,理由是人们被吸引到电视机前,集中精力看电视,会破坏传统的家庭过节气氛。此文一发,立即引起了观众的讨论。其中,虽有倾向于钟先生建议的,但绝大多数观众表示反对,认为在当今时代,如果没有春节晚会,过节就没有气氛和色彩,“春节晚会是全民的精神会餐,它和年夜饭一样不可缺少。”讨论的结果,要求办下去的呼声压过了主张不办的建议,晚会又年复一年地办下去,观众的期待仍然是编导们最大的动力和压力。

初步统计,1983年到1992年的十年中,中央电视台在春节文艺晚会中共播出400多个节目,其中歌曲上百首,有一半以上是专门创作或改编的;小品、相声50多个;各种形式的节目几十个,平均每台春节晚会有30多个节目,每年都有好几个节目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春节晚会成为演员一举成名的最好平台。

北京电视台播出电视晚会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尽管建台不久,条件有限,但应社会要求,北京电视台文艺部的编导们想方设法制作电视晚会,丰富荧屏,满足首都观众的需求。1982年,北京电视台播出了最早的一台晚会节目《迎春歌声寄深情——春节华侨大联欢》。此后,从1983年至1988年,北京电视台又播出春节京、津、沪、浙、粤五省市大联播、华北五省市国庆联播晚会、江南塞北喜迎春、春节有奖猜谜晚会、“古城新春”文艺晚会、“竞美迎春”文艺晚会、仲夏夜化妆晚会、“民族魂”大型文艺晚会、“十月狂响曲”文艺晚会、献给劳动者的歌“五一”晚会、峥嵘岁月军旅情文艺晚会、科教兴国文艺晚会和“友谊之桥”文艺晚会等近百台晚会节目,宣传了改革开放的成果,丰富了首都人民的生活。从此,电视文艺晚会也成为北京电视台的拿手节目。首都观众每年年三十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初一晚上收看北京电视台的春节晚会,逐渐形成了习惯。

自1989年起,北京电视台技术设备条件明显改善,文艺晚会开始向多样化发展。一类是春节、元旦、中秋节等传统佳节和“五一”、“十一”重要纪念日的文艺晚会,例如1989年播出的北京人春节大联欢文艺晚会、1990年播出的京腔京韵自多情春节文艺晚会、1991年的祝您吉祥春节文艺晚会、1992年的京城春色春节文艺晚会均以主题鲜明,突出喜庆、祥和、欢乐的气氛,场面大、节目多、明星表演出众见长。

二类是知名栏目办的电视晚会,往往围绕栏目宗旨,以扩大栏目影响为目的。例如1990年青少部播出的七色光新年文艺晚会,以新颖别致的少儿歌曲联唱和一组50年代脍炙人口的老歌,受到老少观众的欢迎。1991年5月,专题部《今日京华》栏目创办一周年播出的大型专题晚会《捧起明天的太阳》,通过台上台下呼应,场内场外切换的手法,展现了改革开放后首都城乡的新发展、新变化,受到北京18区、县观众的称赞。

三类是配合重大活动制作播出的大型晚会。例如1989年9月6日,在北京首届国际电视周闭幕式上演出的大型文艺晚会《母亲河》,由800多名演员演出。艺术精湛、气势磅礴,歌颂黄河、歌颂中华,给中外来宾留下深刻印象。又如1991年2月,电视专题片《大白菜的诉说》播出后,社会反响强烈,为进一步引导市民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理解,北京电视台创作播出“大白菜”文艺晚会,同年9月播出“一盆水”文艺晚会等。

四类是应社会有关行业需要拍摄的电视晚会。例如1987年播出的保险知识文艺晚会和“中华之光”体育晚会。

据记载,1992年北京电视台仅在春节期间(正月初一到初十五)就播出了22台大型文艺晚会,全年播出各种电视文艺晚会近150台。文艺晚会丰富了首都荧屏,给京城百姓增添了欢乐,同时也使一大批新老演员和电视节目主持人展露才华,共同创建了首都百花齐放的文艺舞台。

在制作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晚会方面,北京电视台1990年春节期间播出的大型春节联欢晚会《京腔京韵自多情》,具有代表性。这台晚会选用了风车、华灯、扇子、糖葫芦等具有浓郁北京特色的舞台设计元素,形成了新颖别致的“京味”风格,不仅贴近了北京人的审美情趣,而且展现了北京的风土人情、文化传统、时代风貌和生活变化。晚会的主题歌《京腔京韵自多情》,歌曲《北京的桥》、《前门情思大碗茶》、《说唱脸谱》、《外国人喝豆汁》、《北京老艺人》,以及《故乡是北京》等歌曲情深味浓,没几天就唱响了北京城。整台晚会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在首都产生了轰动效应,春节过后许多观众一再要求重播,香港报纸也称赞这台晚会“令人惊叹”。

三、电视剧成为老百姓每晚最大的期盼

1978年,我国电视界在经历“文革”的干扰之后,开始恢复电视剧的制作和播出。5月22日,中央电视台制作播出了由许欢子、蔡晓晴根据同名锡剧改编导演的“文革”后的第一部电视剧《三家亲》,主要表现农村反对铺张浪费,提倡勤俭节约办喜事的新风尚。后又播出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窗口》、《教授和他的女儿》等,全年共制作播出了8部电视剧。这些电视剧发挥了便携式摄像机和录像设备的技术优势,全剧在室外拍摄制作,真实的环境、多变的场景、丰富的剧情和灵活的镜头处理,让观众耳目一新。

正在电视剧复苏和发展的时候,一向与电视密切合作,为电视节目播出提供影片和戏曲实况转播的影院剧场,与电视产生了矛盾。有资料显示,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由于电视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电影和戏曲受到了冲击。1979年全国有485万台电视机,到1982年电视机增加到2761万台。三年间,每年以几百万台,甚至上千万台的速度增长。同时,电视吸收了大批原本属于电影和戏曲的观众,自1979年开始,全国电影的各项发行放映指标都明显地下降,仅1982年全国的电影放映就比1981年减少了51万场次,观众减少了9.4亿人次。为此,文化部门酝酿改革,实行经济核算等经营措施,提高了向电视台供片的收费标准。这使当时靠国家拨款运行,大部分播出靠电影、戏剧支撑的电视台,一时面临困境和严重“断粮”的风险。

1979年至1981年,中央广播事业局连续召开了三次全国电视节目会议,号召全国有条件的电视台大力制作电视剧,同时尽力购买一些国外电影、电视片、电视剧自行译制,以解燃眉之急。

1979年第一次全国电视节目会议后,中央电视台当年播出了《神圣的使命》、《有一个青年》、《选择》等18部电视剧,1980年播出了103部(集)电视剧,1981年播出了128部(集),1982年播出277部(集),1983年播出382部(集),播出数量迅速增长。其中由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含合作):《新岸》、《大地的深情》、《敌营十八年》、《蹉跎岁月》、《赤橙黄绿青蓝紫》、《大鸟在中国》、《红叶在山那边》等时代特征鲜明,至今给人留下深刻印象;1980年,中央电视台拍摄的8集电视剧《敌营十八年》开启了我国电视连续剧创作的新历程。同时期,中央电视台还译制和播出了大量外国影视节目,如《大西洋底来的人》、《我们的过去》、《红与黑》、《达尔文》、《大卫·科波菲尔》、《老古玩店》、《鲁宾逊漂流记》、《安娜·卡列尼娜》、《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加里森敢死队》、《动物世界》等。到1981年,中央电视台每周都可以播出1部新的影视译制片了。这使封闭已久的北京观众大开眼界、格外欣喜。当年“大西洋底来的人”——麦克颇受一些青年人的推崇,戴贴着商标的“麦克”眼镜,曾风靡一时。

北京电视台成立较晚,电视剧的制作和译制却不落后。1980年,即北京电视台诞生的第二年,台内成立了电视剧组和译制组,同年生产了《结婚现场会》、《莲莲》、《盛情》等3部电视剧,译制了24集朝鲜系列故事片《无名英雄》;1981年,北京电视台拍摄了5部电视剧,译制了1部外国影视片。《无名英雄》除在北京电视台播放外,还在全国20家电视台播放。1982年4月,北京电视台引进播出了26集日本电视剧《姿三四郎》,每周六和周日播出时,街道上车辆、行人明显减少,许多影院和剧场不在此时放映影片和演出戏曲。当时,北京的电力供应还有些不足,有时会发生局部停电的现象,在群众的强烈要求下,北京市供电局做出决定,在北京电视台播放《姿三四郎》时,北京城区不许拉闸停电,保证观众收看。在当时娱乐节目相对较少的年代,首都观众收看《姿三四郎》形成了热潮,各报刊发表了40多篇评论文章,引起了“怎么看《姿三四郎》”的讨论。

同类推荐
  • 校园安全与危机处理

    校园安全与危机处理

    校园安全与危机处理校园安全与危机处理校园安全与危机处理校园安全与危机处理校园安全与危机处理
  • 国际传播受众研究

    国际传播受众研究

    《国际传播受众研究》是国内第一本系统探讨国际传播受众理论、方法和实务的专门著作,也是一本综合性、理论性和实用性较强的专业教材。《国际传播受众研究》有三大特点:一、对中外国际传播受众的概念、特点、研究演进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二、详细介绍定量与定性受众调研方法,并对互联网受众测量和调研方法进行了创新性探讨;三、总结归纳国际传播媒体受众工作的特点、原则和反馈等管理机制,并对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动向进行了前瞻性分析。对于从事或有志于从事受众研究、国际传播受众研究、国际传播研究或相关领域工作的研究人员、实务工作者,以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均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 说文解字全鉴(第2版)

    说文解字全鉴(第2版)

    《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文字学方面最具权威的古典著作,是我们研究中国汉字、了解中国文化的必备工具书。这本《说文解字全鉴》收录了大量生活中常见常用的汉字,并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力求以全新的视角解读汉字,将汉字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深入浅出地呈献给广大读者。
  • 中国策:新世纪、大视野与我们的治国方略

    中国策:新世纪、大视野与我们的治国方略

    本部著作对新世纪中国在战略部署、民主政治、经济发展、民生问题、领土主权、人文社会、生态环境、外交格局和改革方向等领域面对的种种成就和挑战进行了全景式扫描与透析,对中国在新世纪面临的成就与挑战逐个进行客观理性地梳理,是一部对中国当前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进行集中分析解读的战略性、前瞻性、可读性、全面性和针对性的战略性著作。
  • 中国文学大作(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中国文学大作(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本文主要从中国古代文学精品和中国现代文学精品两大分类阐述中国文学大作。
热门推荐
  • 鬼文密录

    鬼文密录

    鬼文预梦,摸金盗墓。神妖鬼族,阴阳变术。大劫之下开启武则天万年寿域,她竟容颜不老还……
  • 超神学院之筑梦起航

    超神学院之筑梦起航

    本书为超神学院粉准备...当洪荒时代巨神复苏此刻为超神时代会发生什么?护我长城护我河山击退外星魔神划破恐惧,助你飞翔!
  • 猫眼蓝

    猫眼蓝

    最为人生撸sir的蓝离一直都知道自己的与众不同,这能力给了他无限可能,也给了他无限的痛苦,生存的意义仿佛已经消失......直到他遇到了一只来自异界的猫,伴随着确定的她,接踵而来的是困难、死亡、入侵,是否还要保护这个残破的世界,是否要去追求自己的身世之谜,他与她究竟还有怎样的悲欢离合。本故事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本故事内的所有人、事、物不与现世挂钩!
  • 领导不可不知的经济学常识

    领导不可不知的经济学常识

    本书精选了十二个不同领域的经济学知识,加以深入浅出的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帮助领导者在工作中顺利地做出经济决策和选择,出色地领导所辖事业取得更大的成功,赢得下属的敬佩和上级的尊重。
  • 命天道书

    命天道书

    他再次回到这里,自甘沉沦六十年……命运的长河被他掌控,但他的心中反而满是疲累……亘古一瞬,他恍然醒悟,命运之上,还有天命,可又由谁,执笔命天?
  • 蓦然锦年

    蓦然锦年

    她说:“小爹地,我喜欢你!”他只笑笑,将她说的话当做是孩子撒娇的话语。五年前,她对她说:“小爹地,我真的爱你!”他如墨的眼里是冰封的寒冷,说:“我不爱你。”她在懂得喜欢时便带着她最纯真的感情喜欢他。她在明白爱情的时候便用最倔强的感情爱着他。四年后,她二十二岁,他却说:“宋宝贝,我爱你。”而她说:“宋哲谦,我不会相信你。”爱情不是离开了,只是爱的太深刻,伤的太彻底。爱情只是变得脆弱了,失去了相信的勇气。
  • 魅华绝代:倾世妖姬

    魅华绝代:倾世妖姬

    女主因爱情穿越异界大陆,在这里实力堪称为尊。某一天,一位老者预言她所朝思夜想的人,魂魄分散在各个异界的角落中,她为复活男主,开始了成神之旅。“无论你远在何方我都会找到你,哪怕复活后的你,功力尽失,容颜尽毁,我也无悔!若成神无门,我便坠入魔道与天帝为敌,只为你能复活。”柏陌雨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暗图

    暗图

    一个身上隐藏着无数秘密的少年,因为某些原因而被封印灵魂,将其天赋完全压制。因而多年来他都是一直表现平平。直到家遭血案,直觉告诉他血手与南方的精神象征武宗有关,他开始隐忍意志而追求力量,雪仇,救母。借着小公主赠送的神秘功法,他更是慢慢接触到神秘的领域——道,他的力量继而突飞猛进,于学院中横扫八方,所向披靡,深得无数美女的青眯。更是从此展开了他的帝神之旅……
  • 弃妃,大翻身!

    弃妃,大翻身!

    在皇上面前,她是那么的不堪入目,那么的低贱。白芷柔听见身体主人的内心独白:请你帮帮我……帮我报仇……千万不要爱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