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66000000008

第8章 市场调节与资源配置(4)

第二,在价格不灵活,即存在着价格刚性的条件下,微观经济单位的资源配置的调整要受到限制。这是因为,价格的刚性并不能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和资源投入的效果,微观经济单位在组合资源时,不可能按照最优的方式来选择所需要的资源。如果个别微观经济单位在价格刚性条件下不能从优化资源组合的角度来利用资源,那么就全社会的范围而言,资源配置过程中的浪费或闲置就是不可避免的。

第三,由于资源供给约束和需求约束的存在,在供求不能平衡的场合要按照短线来配置资源。对微观经济单位来说,实际上是意味着竞争的加剧,即在供给约束的场合,微观经济单位作为需求一方,面临着资源有限的问题,从而不得不为获得供给而投入更多的力量;而在需求约束的场合,微观经济单位作为供给一方,面临着市场有限的问题,从而不得不为实现自己的销售而投入更多的力量。微观经济单位在供给约束和需求约束的场合,为争取货源和销路而投入的更多的力量,对社会而言,就是资源的超正常的使用。对资源的超正常使用是资源配置不当的一种表现。

第一类非均衡对于微观经济单位的交易活动和资源利用方式的上述影响,反映了市场的自我制约作用在第一类非均衡条件下虽然存在,但却受到了限制。

五、第二类非均衡条件下市场的自我制约

资源配置过程中市场自我制约取得效果的两个条件(市场完善和价格灵活,微观经济单位有充分活力),在第二类经济的非均衡状态中都不存在。这样,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市场自我制约作用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前面在谈到第一类非均衡条件下,由于市场不完善和信息不完备、不畅通,由于价格刚性、资源供给约束和需求约束的存在等等而使得资源配置过程中市场自我制约作用受限制的情况,同样存在于第二类非均衡条件之下。但更重要的是,由于微观经济单位没有充分活力,甚至完全缺乏活力,市场自我制约作用所受到的限制就更为突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方面,微观经济单位之所以缺乏活力,主要是由于它并未成为真正的利益主体,生产经营的成果同它的利益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它也不为生产经营的失误或投资的失误而承担应有的经济损失。这样,微观经济单位既缺少动力和刺激,又缺少压力和责任感。明明是有利于自身经济利益的、从而也是有利于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微观经济单位可能无动于衷,不屑去做;明明是不利于自身经济利益的、从而也是促成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下降的,微观经济单位可能照常去做。市场的自我制约作用在微观经济单位这种对资源配置的效率麻木不仁的态度面前显得无能为力,因此也就谈不到如何以效率标准来制约对资源的投入和利用。

另一方面,微观经济单位之所以缺乏活力,并不仅仅由于它对生产经营中的利益与损失关心不够或不予关心,而是由于它的一切生产经营都要受到行政部门的限制,微观经济单位必须按行政部门的命令行事。因此,即使某些微观经济单位关心生产经营的利益与损失,并且希望按照利益原则来调整自己的资源投向和资源使用方式,但它们作为行政机构附属物的地位决定了它们难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利益原则去做。于是资源配置中市场的自我制约作用就无从发挥。

以上这两个方面充分说明,在第二类非均衡条件下,实际上很难使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自我制约作用。这正是第二类经济非均衡与第一类经济非均衡的显著区别。如果说在第一类非均衡条件下,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市场自我制约作用虽然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毕竟存在并起作用的话,那么在第二类非均衡条件下,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市场自我制约作用几乎发挥不出什么作用。

于是在第二类经济非均衡条件下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资源投入不当,资源组合形式不合理,资源使用的效率下降等等情况发生了,市场不可能纠正它们;或者,即使市场会发出警告的信号(某些资源供求缺口的扩大、社会经济效益的降低、价格大幅度变动等等),但微观经济单位接收不到这些信号,或在收到信号之后不可能调整自己的资源投向和资源组合形式,甚至不愿意调整自己的资源投向和资源组合形式。资源配置失调的状况将延续下去,并且越来越严重。那么,最终的结果又将是什么呢?不外乎以下三种情况中的一种:

第一种情况——由于资源配置失调的日趋严重而导致的经济恶化,迫使政府采取非经济的手段来干预经济,扭转资源配置的失调现象。这是一种非市场的制约方式,在第二类非均衡经济中,这种方式的干预(通常被称为“纠偏”、“政策调整”等等)屡见不鲜。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提到的政府,是指最高决策当局而言。只有在最高决策当局察觉到资源配置失调问题的严重性并且下决心“纠偏”、“调整政策”之后,这种非市场的扭转资源配置失调的方式才有可能被运用。从时间上看,等到最高决策当局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并且下决心“纠偏”、“调整政策”时,肯定已有较大的“滞后”,这给经济造成的损失也肯定是相当大的。

问题还在于最高决策当局如何“纠偏”。只有在最高决策当局真正认识到资源配置失调现象的产生及其日益严重的原因在于第二类经济非均衡(即市场不完善、价格不灵活和微观经济单位缺乏充分活力),并且决心从消除第二类非均衡的措施着手时,这种“纠偏”才能取得真正的效果。否则,如果最高决策当局只是想用某种非经济的干预方式来扭转资源配置失调状况,而又继续保持第二类非均衡经济,那么至多只能暂时缓和一下资源供求的紧张状态,而使得资源配置失调的问题持久化、复杂化,以至于不得不在间隔一段时间之后,再次“纠偏”,再次“调整政策”。不仅如此,最终的结果必定是:问题越积越多,阻力越来越大,“纠偏”越来越困难,“纠偏”所取得的效果也越来越差。

第二种情况——在资源配置失调日趋严重和由此引起的经济恶化的情况下,政府不采取非经济的手段来干预经济,即政府不准备着手扭转资源配置的失调现象。那么,这种情况的继续发展,可能带来如下的结果:问题越积越多,当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资源供求之间的矛盾充分暴露出来,这时,不仅经济中出现“滞”、“胀”或“滞胀”现象,而且严重的“滞”、“胀”或“滞胀”可能使经济处于濒临瘫痪的境地。到了这个地步,也只有到了这个地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自我制约作用才会比较明显地表现出来。这是指,经济的混乱和经济濒临瘫痪的状况将迫使微观经济单位自谋出路,于是本来缺乏充分活力的微观经济单位在极度困难和几乎绝望的条件下,不得不为了自身的利益 (甚至是为了本单位职工的利益),自行通过交易活动而谋求出路。

在第二类非均衡经济中,这时所出现的微观经济单位之间为自身利益而进行的交易活动,有不少属于地下交易活动。也就是说,地下市场这时将迅速发展起来;而这时迅速发展起来的这些地下市场可能使一些微观经济单位为了进行有利于自己的交易而付出昂贵的代价,还可能使资源配置的方向进一步扭曲。但不管怎样,地下市场毕竟是一种“市场”。在这种“市场”上,供求双方的交易可能摆脱非经济因素的某些干扰,而由商品的稀缺程度以及由此决定的价格(类似于不完全竞争价格)来影响供求双方的交易。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自我制约作用,在这种“市场”上反而能够表现出来,使供求双方在双方都能接受的条件下成交。地下市场的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多多少少起着缓解经济困境的作用,使资源配置的失调不至于严重到使整个经济陷于解体的地步。尽管这一切是带有讽刺意味的,但在第二类非均衡经济中,这种现象却很有可能发生。

第三种情况——在资源配置失调日趋严重和由此引起的经济恶化的情况下,政府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在于经济的非均衡程度加剧,而且认识到经济的非均衡不仅表现于市场的不完善,更重要的是表现于微观经济单位缺少活力,于是政府着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从增加微观经济单位的活力和逐步使市场完善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在宏观经济调节方面也采取一些措施,使政府调节与市场调节较好地结合起来,争取缓和资源配置中的矛盾,使社会的资源投向和资源组合逐渐趋于合理。

毫无疑问,第三种情况的出现并不是很容易的。当经济处于第二类非均衡状态之中时,经济的运动有一种惯性,使最终结果更接近于上述第一种情况。至于第二种情况,通常不是第二类经济的非均衡条件下政府所希望出现的,而很可能是在政府干预无效,对经济的混乱找不到有效的对策时,经济自发地趋向的结果。如果经济趋向第二种情况,那么这也很可能是由于政府既在资源配置严重失调面前无能为力,而又对地下交易活动无能为力的缘故。但第三种情况的出现却需要有一系列前提:

首先,资源配置的严重失调和经济的恶化使政府认识到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特别是认识到通过经济体制改革,使微观经济单位具有充分活力的必要性;

其次,政府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使微观经济单位逐渐摆脱原来作为行政机构附属物的地位,有了内在的动力和外部的压力,关心自己的利益与损失;

再次,与此同时,政府采取适当的宏观经济调节措施,使资源配置的失调状况趋于缓解,使市场的自我制约的作用逐渐发挥出来;

最后,在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经济调节都取得成效的基础上,经济中逐渐形成了由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共同组成的二元机制;在二元机制起作用的情况中,资源配置状况将会逐渐好转。

可见,这一系列前提中的任何一个前提,都不是轻易地能实现的。但在第二类经济非均衡条件下,如果说资源配置的严重失调最终有三种可能的结果的话,那么惟有第三种结果才值得争取实现。而一旦实现了第三种情况,第二类经济非均衡就转变为第一类经济非均衡。如果说经济的均衡缺乏现实性,那么第一类经济非均衡的实现不失为一种次优的选择。

当然,在第一类经济非均衡条件下,由于有市场不完善程度的差别、价格不灵活程度的差别、信息不完备和不畅通的程度的差别、资源供给约束程度和需求约束程度的差别等等,因此按照这些差别,就会有各种程度不等的非均衡。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的研究,正是为了说明在程度不等的非均衡条件下如何运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节来促进资源配置从不合理转向合理。

同类推荐
  • 工作革命:透视未来工作世界

    工作革命:透视未来工作世界

    未来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随着人类自身的解放逐步开始形成了工作,人们发现自然的秘密,发展文化的力量。在现代社会里工作已成为文明的中心。从历史角度看来,在我们现实生活和意识里,工作世界的作用几乎已无法继续上升。
  • 魅力经济学

    魅力经济学

    经济学是简单的,一杯咖啡、一辆汽车就可以解释它。经济学是迷人的,它的理论充满智慧,也不乏诗意的想象。经济学是体贴的,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形影不离。经济学是实用的,从柴米油盐到经营管理无所不包。经济学是精彩的,从温莎公爵的旷世恋情到惊心动魄的货币战争。
  • 财富羊皮卷

    财富羊皮卷

    上帝赋予每个人的灵魂和生命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致富的权利,但只有勤奋和有智慧的人才能得到幸运女神的眷顾。在本书中,富兰克林通过虎构角色亚伯拉罕大爷,汇总了他所出版过的作品中有关如何在生意上成功并获得财富的思想,经久不衰。
  • 零售经营实务

    零售经营实务

    从百货商店到超级市场,从专卖店到自动售货机,零售业的每一次变化都带来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革,随着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本土化进程的深入,零售业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魅力。全书共分九章论述了零售业的概况、零售战略规划、零售区位选择和店铺设计、零售经营的商品管理、零售销售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连锁商店的经营管理、超级市场的经营与管理等。
  • 市场、核心能力与企业持续发展

    市场、核心能力与企业持续发展

    本书试图在产业组织理论与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基础上,构建融通经济学与管理学与企业持续发展的一个新的分析框架。提出并论述了企业持续发展是在异质性的基点上市场与核心能力匹配互动的结果的观点。
热门推荐
  • 加油!魔法继承人

    加油!魔法继承人

    有六位命中注定的魔法师,三位男的三位女的。他们主要任务是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 都市月盅

    都市月盅

    我叫李诺,是bz市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每天幻想着自己拥有超乎常人的能力来解决自己的温饱和其他问题。一次研究院的探访,让我拥有了某种特殊的能力。本以为整个世界只有我有这种特殊的能力,以为可以一飞冲天…拳打富二代脚踢白富美…而此时我发现,这些并不和我的想象一样……都市月盅交流QQ群:97786555
  • 中国行会制度史

    中国行会制度史

    本书介绍了行会的起源,萌芽时代,隋唐时代的行会,宋代的行会,元明时代的行会,会馆,近代手工业行会,近代商业行会等。
  • 天才魔女误惹妖孽王爷

    天才魔女误惹妖孽王爷

    天生废材,软弱可欺?此苏云非彼苏云!外室之女,出身卑贱?拳头才是硬道理!嫡母心性狠毒,谋我性命。撕了你的慈母嘴脸,让你作茧自缚!嫡姐自诩天才,不可一世。让你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绝世天才!庶妹口出恶言,设计陷害。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斩草除根!看一代惊世天才少女,如何称霸擎天大陆,盛世风华,却栽到在身娇腹黑易推倒的一代邪王手里!本文一对一,女强男更强!
  • 夜色天穹

    夜色天穹

    夜晚的天空,浩瀚神秘。真实的黑暗,扑朔迷离。月牙的印记,携带诅咒。黑色的传承,冲破封印。被光明青睐的少年,却被迫印上黑暗的烙印。当光明和黑暗碰撞之时,等待他的是宿命之中注定的破碎毁灭,还是挣脱命运枷锁来铸就的不朽传奇。一切的一切,都将展现在这片深邃的夜色天空之中,敬请期待!
  • 易烊千玺:万丈光芒

    易烊千玺:万丈光芒

    柠檬千楠,易烊千玺。玺楠之恋,情投意合。
  • 风逐者

    风逐者

    林风是一个即将高考的学生,不知道因为什么来到了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林风没有功能强大的金手指,没有势力遮天的后台,没有成千上万的后宫,有的只是脚踏实地,不懈努力,步步成神。
  • 阴火虫

    阴火虫

    我是一名当代的大学生,一次求仙途中被道士追杀,误入虫洞,灵魂穿越到了明朝万历年间的一个位于沙漠中的国家,当上了大王。这个国家受到丝绸之路上的异邦和沙漠土匪的欺负,国势积弱积贫。我登基以后,一方面要解决国家遇到的金钱、水源、匪患、政敌、异形物种这四个方面的问题,另外要弄清我到底是谁......《五印石》月牙潭水涨三尺,盐碱滩地深两丈。阴阳界开神鬼出,五印石现乾坤定。
  • 钟爱于姜

    钟爱于姜

    因为迷恋一个人,而忽略那个一直站在自己身后,替自己默默守护,默默付出,默默关心的他,如果不是因为他够爱自己,他是不是也和其它的世家子弟一样,将自己的婚姻当做政治的一种牺牲品。他可以拥有如花美眷无数,可为何偏偏选中了自己?
  • 《福建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条例》释义

    《福建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条例》释义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而发展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环节和途径。2010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强调要加强环境保护,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开发低碳技术,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散装水泥的推广和运用,有关的制度政策也得以相继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