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39700000035

第35章 靖港惨败(2)

他觉得这段写得很好,很有力量,是自己心中感情的真切流露,也为天下斯文之辈说出了久蓄于胸的义愤。接下去,曾国藩再将洪杨烧学宫、毁孔子木主、污关帝岳王之像、坏佛寺道院城隍社坛等话写了一段,他要以此激起全社会对太平军的仇恨。最后,曾国藩宣布自己“奉天子命,统帅二万,水陆并进,誓将卧薪尝胆,殄此凶逆”,并号召各方人士支持他。对这些人,或以宾师相待,或将奏请优叙,或授官爵,而反戈者将免死。如果谁“甘心从逆,抗拒天诛”,那么“大兵一压,玉石俱焚”。

全文写完后,曾国藩通篇再读一遍,读着读着竟大感失望。这篇写成的文字,与他盘腿坐在床上所想的那篇檄文,相差太远了。无论从气魄上,还是从行文上,都比骆宾王的《讨武曌檄》大为逊色。“超过”云云,从何谈起?既缺乏“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的气势,又没有“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的悲愤,更没有“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那样震烁千古的结尾警句。曾国藩翻来覆去地修改了几遍,一直到鸡叫,仍不能满意。他无可奈何地叹道:“看来这檄文,已让骆宾王登峰造极了,后人竟无可超过。”说罢又摇摇头,不服气地想:世上哪有不能超过的事!昌黎说“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莫非我的气势不如骆宾王?骆宾王不过一文人,自己堂堂三军统帅,反不如他!曾国藩百思不解,直到远远近近的鸡一齐叫起来,天已蒙蒙发亮,他才疲倦地放下笔,动手前的那股激奋情绪已消失大半了。

檄文写好后,曾国藩命大量誊抄,四处张贴,务使闹市僻壤,人人皆知。办好这件事后,他又开始考虑另一件大事。

水陆两支人马,加上夫役在内近两万人,一旦开出衡州,全力以赴的事,必将是行军打仗。曾国藩想,自己的主要精力也将要摆在克敌制胜方面,因而必须建立一个类似朝中内阁那样的机构,处理诸如发放文书、调配粮草银钱、采买军需给养等日常事务。这个机构以供应粮草为主,曾国藩给他取名为粮台。粮台下设八个所:文案所负责处理上下左右往来文书;内银钱所负责调配安排湘勇内部水陆各营的银钱;外银钱所负责收发朝廷及各省各地拨、援、捐等银钱;军械所负责采买随军所用的各种器械,如军服、帐篷、马匹等;火器所专门负责采买以大炮为主的各种火器;侦探所负责情报侦探、军报传递;发审所负责处理勇丁内部及勇丁与百姓之间发生的各种冲突案件;采编所专门采集编辑湘勇官兵忠义孝悌的材料上奏朝廷,以便奖掖忠良,激励士气;粮台委托黄冕、郭昆焘为总管。同时,还在衡州设一捐局,接纳各地绅商的捐助,此事便委托给内兄欧阳秉铨。

不久,衡州、湘潭两处船厂禀报,已建成快蟹四十号、长龙五十号、舢板一百五十号,又建造一艘特大的船,名为拖罟,以五六只船拖着前进,作为曾国藩的座船,同时还改造民船数十号,雇民船二百余号,以载辎重。到了咸丰四年正月底,各个方面的准备工作,在周密的安排下,都大体就绪,曾国藩心里松了一口气。这时,朝廷又下达一道紧急命令,令曾国藩沿湘江北下,兼程赴援武汉,曾国藩决定正月二十八日由衡州启程。

二十七日下午,曾国藩想起明天一早就要誓师北进了,心情无论如何也难以平静。他焚香盘坐在床上,闭目凝神,半个钟点后,心绪渐渐安静,于是他请罗泽南过来品茗对弈。罗泽南前些日子又恢复了一营营官之职,经过那次挫折后,罗泽南变得更加老练深重了。金松龄的营官一缺,则由曾国葆代理。在平时的相处中,曾国藩对罗泽南,与任何人都不同,总以一种亦师亦友的态度对待。空闲时间,二人常在一起谈些学问上的事。在对程朱理学的研究方面,曾国藩常自愧不如罗泽南。

曾国藩与罗泽南一局未终,亲兵进来禀报:门外有个年轻的读书人来访。曾国藩一向谦卑抑己接待来访者,尤其是读书人。他吩咐收起棋盘,传令立即接见。

青年学子王闿运的一番轻言细语,使曾国藩心跳血涌

那人进得门来,在曾国藩面前端端正正地行了一个礼,不卑不亢地自我介绍:“晚生王闿运拜见部堂大人。”

“足下便是王闿运?”曾国藩将王闿运细细地打量一番。见他很是年轻,约在二十岁左右,中等身材,宽长脸,两只眼睛乌亮照人,身穿灰色粗布棉袍,头戴黑布单帽,脚着宽头厚底单梁布鞋。虽穿着朴素,却神采奕奕。曾国藩心中喜欢,亲热地对王闿运说:“久仰,久仰,不必拘礼,请坐。”

曾国藩“久仰”二字,并非寻常文人见面的客套话,他的确早就听说过王闿运其人了。那是王世全对他讲的:一日,一个要饭的老花子,持着“欠食饮泉,白水焉能度日”的上联,来到东洲书院求对,一时难倒了书院那些饱学之士。后来,一年轻士子以“麻石磨粉,分米庶可充饥”的下联对上了,才免去东洲书院之羞,此人便是王闿运。曾国藩欣赏王闿运的聪明,现在,这个聪明的士子自己来了,他自然高兴。王闿运大大方方地坐下后,曾国藩问:“听足下口音,好像是湘潭一带的人。”

王闿运说:“晚生是湘潭云湖桥人,去年来东洲书院求学。昨日在渡口拜读《讨粤匪檄》,知明公即日将挥师北上,荡平巨寇,解民倒悬,故不惮人微位卑,特来明公处祝贺。”

曾国藩见王闿运口齿清爽,谈吐不俗,心想此人果然有些才学,微笑着说:“半年来,湘勇在衡州,多蒙各界父老乡亲支助,现已初具规模。洪杨又转而进犯湖北,践踏湖南。鄙人奉朝廷之命,近日即要出师,灭凶逆而卫家乡,还烦足下代为转达鄙人对衡州父老的感激之情。”

王闿运忙站起,作了一揖,说:“明公在衡州训练士卒,将帅三军,一扫衡州官场疲顽之积习,振作蒸湘士农工商之精神,功在衡清,有口皆碑,尤为我东洲三百学子所倾心景仰。”

“足下过奖了。”

王闿运重新坐下,说:“晚生昨日通读《讨粤匪檄》,此文笔力雄肆,鼓舞人心,其作用当不亚于一支万人劲旅。但愿东南半壁,凭此一纸檄文而定。”

“倘能真如足下所言,则实为国家之福、万民之幸。”

“《讨粤匪檄》好则好矣,然此中有一大失误。不知此文出自明公幕中何人之手,明公可曾注意否?”

曾国藩心里吃了一惊,坐在一旁的罗泽南等人也感到意外。曾国藩素知“十步之泽,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何况眼前这位年轻人是个聪明过人的才子,决不能以世俗观念看待他,他既然敢于进赵家祠堂来当面指出檄文的失误,必然有一番深研。曾国藩不露声色,摸着胡须,和颜悦色地对王闿运说:“《讨粤匪檄》仓促写成,必定多有不妥之处,望足下坦率指出。”

王闿运侃侃而谈:“大军出师,颁发讨伐檄文,以振人心而作士气,向来为统帅所重。故当年汤王伐桀,有《汤誓》传世;武王伐纣,在孟津作《泰誓》,在牧野作《牧誓》。征讨有罪,恭行天罚。徐敬业起兵伐武曌,骆宾王为其作《讨武曌檄》,千古传诵,遂为一代名文。明公出师衡州,此事将永载史册,为当今天下第一等大事。《讨粤匪檄》一文配合此次出师,自张贴之日起,便已传遍衡州城内城外千家万户,日后也定当如《讨武曌檄》一样流传下去。但可惜的是,此文回避了洪杨叛逆的主要意图。明公一定读过长毛的《奉天讨胡檄》。”

曾国藩想起被太平军俘虏的那天夜里,罗大纲要他抄的那份告示,于是点了点头。

“不怕明公怪罪,恕晚生直言,洪杨的《奉天讨胡檄》虽然胆大妄为,罪不可赦,但就文论文,在蛊惑人心、欺蒙世人这点上,却有它的独到之处。文章开头几句就极富煽动性,其中如‘用夏变夷,斩邪留正,誓扫胡尘,拓开疆土。此诚千古难逢之际,正宜建万世不朽之勋。是以不时智谋之士、英杰之俦,无不瞻云就日,望风影从。诚深明去逆效顺之理,以共建夫敬天勤王之绩也’等也能打动那些急功近利之辈。洪杨叛逆用来煽动人心的正是所谓‘用夏变夷’‘誓扫胡尘’,此中祸心,恶毒至极,厉害至极。窃以为《讨粤匪檄》正要从此等地方驳斥起。然则遗憾的是,檄文绕过了它,使人读后,觉得明公的军队不是勤王之师,倒是一支卫道之师、护教之师。”

曾国藩的扫帚眉微微皱了起来,王闿运似乎没有觉察到,继续高谈阔论:“其实,洪杨檄文不值一驳,说什么满人是夷狄、是胡人,纯是一派胡言。若说夷狄,洪杨自己就是夷狄,我们都是夷狄。荆楚一带,在春秋时为蛮夷之地,我们不都是夷狄的后人吗?满洲早在唐代,便已列入华夏版图,明代还受过朝廷封爵,怎么能说满人不是中国人呢?”

王闿运这几句话,如同石破天惊般震动了曾国藩和罗泽南等人。曾国藩坐在椅子上,斜眯着眼睛,将眼前这位刚过弱冠的后生刮目相看。自己在执笔为文时,不是没有想到要批驳洪杨的夷夏之论,只是不好措辞,故有意回避这个问题,着重在维护君臣人伦、孔孟礼义上作文章。难怪檄文力量不足,看来不是气势不够,而是识见不高的缘故。“有志不在年高”,诚哉斯言!曾国藩微笑着说:“足下高见。足下年纪轻轻,便有如此见识,将来前程不可限量!”

王闿运起身答谢:“明公夸奖,晚生荣幸至极。请屏退左右,晚生尚有几句心腹话要禀告明公。”

“请足下随我到书房来。”

进书房后,王闿运自己关好门窗,压低声音对曾国藩说:“晚生愚见,《讨粤匪檄》不宜再张贴,以免有人从中挑刺,议论长短。满人入关二百年来,历代都对汉人防范甚严。明公今有水陆万众,且皆为明公一人所招,兵强马壮,训练有素,此为我朝从未有过的事。朝廷对此,将会一喜一惧。望明公师出以后,于此等处时时加以检点注意,免遭不测。”

曾国藩轻轻点了一下头,王闿运把声音再压低:“明公治军严明,礼贤下士,衡州有识之士咸以为,明公乃当今扭转乾坤之人物。秦无道,遂有各路诸侯逐鹿中原。来日鹿死谁手,尚未可预料,愿明公留意。”

王闿运这两句轻细得只有曾国藩一人听得到的话,却如千钧炸雷,使曾国藩为之心跳血涌。他本想大声斥责一句“狂妄荒谬”,但他看出王闿运纯是一片好心,且又喜爱他的才识过人。对这种初次相见的有为青年,他优加宽容。曾国藩采取回避的态度,不予回答,说:“今日天色已晚,足下不必回东洲了,就在我这里留宿一夜如何?”

王闿运学的是帝王之学,本想以这番主意作为投靠曾国藩的进身之阶,见他对此毫无兴趣,亦不便再谈下去。他极想在曾国藩身边待一段时间,伺机再进言,于是高兴地说:“谢明公美意。晚生拟近日到省城走一趟,不知大军几日启程?”

“明日一早出发。”

王闿运大喜:“倘蒙明公允许晚生随军同行,则感激不尽!”

曾国藩满口答应:“明日就请足下和粮台众委员同船吧!”

王闿运拜谢。

曾国藩踌躇满志,血祭出师;一道上谕,使他从头寒到脚

第二天一早,石鼓嘴到演武坪一带沸腾了。五千陆勇全部穿上一色的新装,什长以上的官员都配上了马,刀枪晃动,战马嘶鸣。全体陆勇聚集在演武坪上,等待出征的炮响。五千水勇全部登上新船,这些新船整齐地停泊在石鼓嘴下湘江水面上。近三百座西洋大炮已安装在快蟹、长龙上。一个多月前还只是些不起眼的船民农夫们,现在神气十足地站在洋炮边,仿佛已变成了勇士似的。从桑园街渡口到石鼓嘴渡口一段的蒸水上,则停泊着临时雇来的两百多号民船,六七千夫役忙着装上最后一批粮草煤盐。

三声炮响后,塔齐布、罗泽南等人率领陆营官兵从演武坪出发,走过青草桥,向北前进。曾国藩带着郭嵩焘、刘蓉、陈士杰、黄冕等一批人来到石鼓嘴江边,他们将在此乘船随同水师顺流北下。

江边早已竖起一根两丈多高的旗杆,旗杆用白漆刷得发亮,杆顶端挂着一面杏黄旗,旗上用黑丝线绣着斗大一个“曾”字。江风吹动着旗帜哗哗作响,吸引石鼓嘴上上下下成千上万看热闹的百姓。旗杆旁边摆着一张大方桌,桌上满是点燃了的蜡烛、线香,桌边有一只空木盘。离方桌十余丈处,临时搭起了一个帐篷,衡州知府陆传应带领衡阳、清泉两县县令和各衙门官员,在这里为曾国藩等置酒饯行。

曾国藩在众人簇拥下,来到石鼓嘴边。因为尚在丧期中,他仍着往日常穿的黑布旧棉袍,只是由于过度兴奋,脸上泛着红光,显得神采焕发。他双手抱拳,向四方围观人群不停地拱手,算是对他们表示问候、答谢。山上山下发出一阵阵轰动,许多人在高喊:“曾大人!曾大人!”曾国藩径直向旗杆边的方桌走去,方桌前早已铺好一块蒲垫,曾国藩跪在蒲垫上,望天拜了三拜。

这时,一个团丁牵了一头水牛过来。这水牛虽然骨架庞大,但皮褐肉瘦、步履蹒跚,显然是一头已精疲力竭的老牛了。昨天,曾国藩临时决定,要在湘江边举行隆重的血祭仪式,吩咐国葆买一头牛来。国葆懂得血祭仪式的重要,在附近农家用高价买来一头油光水亮、高大精壮的水牛。当国葆将牛牵到大哥面前时,曾国藩抚摸着牛背,很是满意,随后叹了一口气,对国葆说:“换一头不能耕田的老牛吧!它还在出力之时,杀了可惜。”

于是换成了现在的这头羸牛。昨夜,这头牛被清水洗了三遍,又喂了些精饲料。清早起来,脖子上又套上一条彩绸。这头老牛并不明白此行是在奔赴杀场,因受过昨夜的精心款待,今晨一反平日奄奄待毙的神态,居然扬起四蹄,欢快地走到石鼓嘴下。队伍中走出十个穿戴鲜艳、年轻力壮的团丁,他们来到老牛身边。八个人蹲下去,二人一组,分成四组,都用手捉住牛的四只脚,前面两人,一人捏住一只角。只听见牵牛的团丁发出一声口哨,十个人同时一声吆喝,将老牛掀翻在地。牵牛的团丁迅速从腰中拔出一把短刀来,朝老牛的喉管猛地一刺,鲜血从喉管喷出。一个小团丁赶快跑过来,用木盆将血接住。老牛在地上四蹄乱踢,全身痛苦地抽搐着,两只榛色大眼珠鼓鼓地望着苍天,嘴里发出一声声悲惨凄厉的吼叫。它挣扎一番,慢慢地气竭力尽,终于平静地躺在沙砾上,再也不动弹了。

国葆过来,双手捧着牛血,走向跪在方桌边的大哥身边。曾国藩站起来,神色异常庄重地接过血盆,将它举过头顶,缓缓地走到旗杆边,跪下,默默地祷告,然后站起,将牛血淋在旗杆上,看着暗红色的鲜血顺着洁白的旗杆流向土中。最后,他将木盆猛地一摔。随着木盆落地声,锣鼓声、军号声、鞭炮声一齐响起,直震得地动山摇,水波晃荡。

陆传应率领文武官员们走过来,向曾国藩敬献美酒一杯。曾国藩接过酒杯,用手指弹出几滴落在地上,然后一饮而尽。随之一阵欢快的唢呐声响起,陆传应后面,两个大汉抬着一面黑底金字横匾走过来,那匾上漆着八个大字:“国之干城,民之瞩望”。曾国藩喜出望外,双手捧过,立即有亲兵过来接了去。曾国藩拱手向陆传应道谢:“陆太守,衡州父老所送的金匾,国藩担当不起,请太守转达一万湘勇的谢意。国藩亦将勉力为之,不负众望。”

陆传应说:“祝大人此去旗开得胜,早净逆氛,造福社稷。”

同类推荐
  • 羊的门

    羊的门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得主李佩甫的沉雄大作!本书以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为基本结构框架,塑造了呼家堡“四十年不倒”的当家人呼天成的形象。他无疑是中原大地上的智者和行动家。他在村中君临天下、舍我其谁的优越感是基于他对“土地”与“人民”原初而真切的认识,基于他对“父老乡亲”有计划的“修理”,他成功地把村人控制在掌股之间的胆识,与他以远大的眼光经营“人场”紧密相连;他用四十年的时间,营建了一个从乡到县、从省城到首都的巨大的关系网。作者在呼天成身上寄聚了中国社会近四十年的风云。作品通过人物在官场、情场上没有硝烟的搏杀,以现实主义的冷峻,洞透了这块古老大地的精神内核,具有极强的现实冲击力。它的深刻的批判力度,足令世人震惊。
  • 命运之星

    命运之星

    《谢尔顿作品:命运之星》讲述昔日的小镇姑娘,怎样变身纽约地产王国的女皇?她是大众膜拜的偶像,是不择手段的商人,是迷,是传奇,也是渴望爱的女人。稳重可靠的男助手、横跨黑白两道的保护神,究竟是她的坚强后盾还是引发毁灭的导火索?不堪回首的童年,早已为她的人生埋下了最大伏笔。当获得完美的爱情时,她的世界也悄悄滑向了前所未有的险境……
  • 心腹

    心腹

    杨登科为了实现自己登科转干的梦想,极尽钻营之能事,几经波折终于梦想成真,由边缘人至局长司机、局长心腹,再至办公室主任。正当其春风得意、踌躇满志之际,却因为自己受贿和替局长顶罪而锒铛入狱。出狱后,杨登科发现了妻子已投进了自己的顶头上司董志良的怀抱。杨登科翻然悔悟,毅然决定撕破董志良道貌岸然的面皮,检举其贪污受贿的罪行……
  • 蹉跎政绩

    蹉跎政绩

    本书是长篇小说。《蹉跎政绩》是继《官场风月录》三部曲后的第四部官场小说。小说围绕河阳市官场百态展开描绘,真实反映了官场上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汹涌的政治斗争。
  • 城市狩猎

    城市狩猎

    《圣经》上说人有七宗罪,骄傲、嫉妒、愤怒、怠慢、贪婪、饕餮、淫欲。当这些罪恶被这座浮躁的城市掩盖之后,人们活在浮躁和罪恶之中。一群生活在城市之中的鲜为人知的罪兽,就像是地狱使者一般出现了。它们再不是神话,再不是鬼魅,而就活生生地生活在我们的身边。荒废的老屋、破旧的楼房、潮湿的下水道、阴暗的地铁隧道,这些都是他们的栖息地。
热门推荐
  • 英雄联盟之冒险者的故事

    英雄联盟之冒险者的故事

    英雄联盟各英雄背景故事改编,不喜勿喷,欢迎提建议哦!额,更精确的说应该是个人对LOL个英雄的大胆想想,主要以官方为主,向下延伸,不知道会不会侵权,呵呵。
  • 奇遇之乱世

    奇遇之乱世

    死后又在另一个世界生存,在这个灵力盛行的时代,我将怎么生存。灵力?法器?魔派?兽派?有人要复活?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只想知道下顿饭吃什么啊。
  • 月华天

    月华天

    她是常国皇族最精炼的杀手,却被皇帝为了一己私欲而作为祭天贡品。为了报仇,她以魂魄做了筹码,换来了重生。她被迫寄生在宰相女儿身上,白日她装成千金大小姐,夜里乘着月光杀人。她被迫嫁给仇人之子,在朝夕相处之下,对他产生了感情。仇恨与爱情交织,该选择什么?当历史重演,又会否有人相救?
  • 只要你在我身边就好

    只要你在我身边就好

    “我的人生是虚幻的,我不存在于任何地方——”失去信念的少年,因一场灾祸离开了人世......“孤独的微笑。”命运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当一切重新开始时。他终于找到了信念,活着的信念......“不愿逃避,不愿失去生存的意义。”“是你告诉了我活着的理由,并让我找到了它。”然而,当他遇到了心中的羁绊时,却失去了她。“生命消失的意义。我的幸福全部被夺走了。”他哭了————“与神对抗的少年。”......命运轮回
  • 孤星尘剑

    孤星尘剑

    这条路,是你自己选择的,就算你双脚已断,也要爬下去。没有人会一生在你身旁扶持着你,你就是你,也只有你,纵使千山万水,也要自己咬牙坚持下去。
  • 争夺天运

    争夺天运

    坚韧的品格与意志造就历史系学生争霸异界。称霸异界靠什么?人脉。基础。班底。一个人的成功不算成功。一群人的成功才算成功。
  • TFBOYS之尘埃未落定

    TFBOYS之尘埃未落定

    一对发小闺蜜,家境不同,性格不同,这注定了俩人不同的命运。但是,她们遇上了当红组合TFBOYS……一切都变得开始不一样了……
  • 少年术士的魔法之旅

    少年术士的魔法之旅

    三分魔幻,三分冒险,三分耽美(雾,明明是感情深的亲兄弟)和一分搞笑。
  • 终极一家的伪傻妞

    终极一家的伪傻妞

    苏拉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变成终极一家里面一个电视上原本没有的人物,夏宇的双胞胎妹妹夏季。长相是重生前的明星蔡宜臻的样子,打扮是她演的萌学园里面乌拉拉的样子,所以可以说她是金时空五熊的分身。当了一辈子杀手没办法左右自己人生的苏拉突然很喜欢现在这个身份,原主就是一个只有五岁思维但是成绩很到的女孩子。苏拉成为夏季的生活开始了......
  • 调皮校草的专属小跟班

    调皮校草的专属小跟班

    "妈咪,我可以换个身份进学校吗?”芊儿对着妈妈说。“不行!”席玥大吼道,“如果你换个身份进去,不得被别人欺负啊,不行,我不放心。”芊儿撅着嘴,走进屋子里。“不行,我必须换个身份,不然我就没有朋友了!”第二天,芊儿早早的起来,拿着行李箱,在桌子上留下了一封信,走了。可是没想到,落芊儿到樱花学院的第一天,初吻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