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21000000008

第8章 文化概论(6)

相传,当时在移民途中,人们仍幻想着能重返故土,为日后便于确认,便把小脚趾甲剪为两瓣。也有说是当时官兵怕移民在途中逃跑而做的记号。时至今日,当下人们的小脚趾上凡属两瓣者,认为都是大槐树移民的后裔,现存有“脱履认亲”之说。中卫方言中有“解手”一词,还有中卫人走路时背手的习惯性动作,据说也源于此。传说,由于移民在押解途中手被连绑着,要大小便就得向押解官禀报老爷,我要撒尿拉屎,请解手!”次数多了,就简化为:“老爷,我要解手!”于是,“解手”就成为当地人大小便的代名词了。

根据《明实录》以及大量家谱、碑文记载,明朝初年从山西洪洞等地迁出的移民,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少部分迁往陕西、甘肃、宁夏地区。据《宣德宁夏志》记载,明朝洪武初年,住在宁夏的居民,“有仕宦者、征戍者,有谪戍者,齐、楚、吴、越、秦、晋之人皆有之。”《万历朔方新志》亦云,洪武年间,朝廷迁“齐、晋、燕、赵、周、楚”之民到宁夏屯驻。晋,就是山西。从山西移民到宁夏的时间,当在洪武九年(1376年)及其以后。

宁夏各市县都有山西移民。据调查考证,中宁县宁安乡殷庄村农民郭凤召家原有家谱,有祠堂。家谱在清朝同治年间因兵祸遗失。听祖辈代代相传和家谱记载,祖籍山西省汾阳府洪洞县北社里村,于明洪武九年由官府强制迁移至此。同时,从社里村迁来的郭姓有十八户,每户先来一人,发给耕牛一头、犁一张,因此人称郭姓住地为“十八犁”。当时迁来户与原洪洞县未迁的郭姓各执铜牌半个,以备日后探亲寻祖时为证。有牌证者,老家的人可招待食宿并供给路费。后来回乡探亲者往往长住不走甚至还多要路费,惹气了祖籍的人们,于是铜牌索性被收回,从此与祖籍洪洞断绝来往。现在,郭姓在中宁县是大户,人丁兴旺,住地分散在多处。

悠悠五百多年沧桑岁月,移民的后代不论走到哪里,都知道“山西大槐树是故乡”,他们喜欢栽种槐树,借以寄托自己对家乡的怀念。在中卫沙坡头区,过去一些有家谱的人家大多认定山西洪洞大槐树为祖籍,常乐镇枣林村的大槐树已有数百年历史,被当作文物加以保护,市区至今还有以槐树命名的巷道,叫作“槐树巷”。这些,都是为寄托思乡之情而留下的凭证。

作为历史的遗迹和见证,古老大槐树昭示着世事的沧桑,也荫庇了无数的生灵。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命新巡抚张锡銮率三镇兵卢永祥部进攻山西革命军。卢军所到之处肆意抢劫,当浩浩荡荡的队伍开来,准备血洗洪洞县城时,部队临近县城外的古大槐树,奇迹发生了,冀鲁豫籍的官兵们纷纷丢盔弃械奔于大槐树下,折槐枝为香,下跪参拜,说是回到大槐树老家了。部队首长无论怎么发号施令,也无法使队伍集合起来。由此,洪洞县城数十万百姓免于一场血洗之灾。后来,为感激大槐树的功德,便在旁边建起一座牌坊,题刻“荫庇九州”四个大字。后来又在原大槐树下修建了碑亭。亭虽不大,但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精巧玲珑。亭中竖立石碑一座,正面篆刻“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书大字,背面刻有叙述移民事略的碑文。

迄今500多年过去了。昔日僧侣济济的广济寺早已风流云散,当年那棵古大槐树也已经干枯,但枝干仍挺立,且生生不息,陆续生出了第二代、第三代大槐树。洪洞县在古大槐树处建设了一个占地22公顷的综合性公园——大槐树公园,立有“迁民遗址”门坊,并在每年的4月1曰至10日举行寻根祭祖节,每年有许多寻根问祖的古槐移民后裔前往参加,这其中包括不少中卫人。

十黄河农耕文化

黄河孕育了华夏民族,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被炎黄子孙称为“母亲河”,在人类发展史上书写了厚重一笔。然而,在漫长历史岁月中,她曾经汪洋恣肆、横冲直撞,“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频繁改道,灾祸频仍,给流域两岸人民带来了很多灾难。尤其是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农耕时代,人们只能望河兴叹,因此,便有了“黄河百害”之说法,然而地处黄河前套的卫宁平原确是个例外。史载:“黄河百害,唯富一套。”这一套就是黄河前套,即宁夏平原,尤其指卫宁平原。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依赖黄河冲击之功,卫宁地区黄河两岸形成了一马平川的肥沃平原,史称前套平原。

在整个黄河流域之中,宁夏平原往上是山高河低,往下是地低河高,很难利于农业灌溉,只有包括卫宁平原在内宁夏平原几乎与河面平行,且地势与河流一同形成了西高东低的自然落差。于是,勤劳聪慧的祖先们便利用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挖渠引水,自流灌溉,让这片丰饶的土地稻谷稔熟,瓜甜鱼肥,成为名副其实的“塞上江南”,留下了“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美谈。至于卫宁平原水利开发,史料记载应当在2000多年以前的秦、汉时代,西汉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中卫始有灌溉农业。为了保证边疆安全,秦始皇、汉武帝实行屯垦戍边政策,在河西走廊、河套地区修筑工事,引水垦荒,进行耕种开发,现存于黄河北岸的美利渠系、南岸的羚羊渠系,仍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均已成为本地区“无坝引水”古老水利工程的铁证。由于黄河水的利用,卫宁平原沃野纵横,物产丰饶,旱涝保收,成为小农经济时期的富庶之地,以至于清代中期,西部官场上便流传着“金张掖,银武威,打点不到坐中卫”的谚语。

黄河都江堰作为宁夏平原之首的沙坡头区,是千里黄河流入宁夏的第一站,也是宁夏平原引黄灌溉历史最早的地方之一。中卫古有蜘蛛渠,修建于西汉元鼎六年至元封二年(公元前111-前109年),即今美利渠,中卫人以此渠引黄河水灌溉而世享其利。美利渠首就坐落在沙坡头“白马拉缰”被誉为“黄河都江堰”,系黄河水利工程的丰碑。2100多年前,先民们利用黄河水在沙坡头拐了一个310度大湾产生离心力的原理和地势落差较大的特殊构造,在黄河中心抛石筑堤,分水引流,无论在枯水期还是盛水期,都能确保美利渠正常行水灌溉,绝不会造成缺水、滥水之患,年复一年地浇灌着几十万亩良田,使这片大地富甲一方。先民们创造了奇迹,却又不敢相信自己的力量,于是便演绎出了“白马拉缰”神话传说,为厚重的黄河农耕文化增添了神秘色彩。沙坡头区是得天独厚的引黄灌溉之地,土地平展肥沃,排灌通畅,年种年收。因此,“衣食足思礼乐”的先民们有史以来便崇文重教,兴礼仪而求安逸,是西北边陲驰名的文化之邦。

康熙御封文化县距今900年前的南宋时期,当时的应理州已设立官办学校并延师招生,明朝正统四年(1449年)始置宁夏中卫文庙儒学,当地学风蔚然。相传,清朝初年康熙皇帝第三次巡视宁夏时曾到过中卫,无意之中碰见了成群结队的硕鼠,皇帝一下御轿,一群黄老鼠便纷纷肃立,抬起前爪呈作揖状。康熙皇帝见此情景,着实震惊,便脱口而出:这个地方肯定是个“文化县”,连这些小小的畜生都懂得礼仪呀!明代中卫有十大人文景胜,至清代,中卫版图扩大,东北部的青铜峡、牛首山,南部的香山(明代系庆藩王牧马场)皆入中卫县治。清朝乾隆年间,知县黄恩锡将明代中卫十景更标为十二景,即青铜禹迹、河津雁字、香岩登览、星渠流翠、羚羊松风、官桥新水、牛首慈云、黄河泛舟、石空灯火、炭山夜照、黑山晴雪、暖泉春涨。这些都是黄河农耕文化的历史产物,其中蕴含着许多历史、地理、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给昔曰的中卫平添了无限光彩。

青铜禹迹景观述说的是,明代青铜峡黄河段夹于两山之中,两岸山石嵯峨,阳光与河流映照,呈青铜色,由此得青铜峡之名。黄河北岸建有禹王庙,殿宇为石穴,山坡上有108塔。传说中卫古时为泽国,大禹治水至此,用神斧劈开石壁,水流始畅,后人于此建庙祭祀,立塔镇河。暖泉春涨景观表述的是,龙宫庙前有一泉眼,春涌泛水面有车轮之大,长年不竭,冬季不结冰,泉水形成一个湖泊,叫作龙宫湖。官桥新水景观道白的是,世享其利的蜘蛛渠,到了明代中后期,黄河趋南改道,渠口淤高,虽春秋疏浚仍无济于事。于是,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夏,官方调集军工3000余人,向西上延渠口6里,深挖宽劈延长渠身7里许,复人故渠,并将蜘蛛渠易名为美利渠,取“乾始美利之义”。清代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中卫知县黄恩锡于官桥西建成河渠龙神庙,于四月举行迎水之祭,至秋后又举行谢水之祭,往后每年举办两次祭水庙会,约定俗成。羚羊松风景观记载的是,羚羊寺位于中卫黄河之南,今宣和镇西羚羊村。寺之东西有羚羊角、羚羊殿、羚羊夹三渠。寺、渠皆以羚羊命名,源于羚羊打角的传说。其余景观都富有典故和文化内涵,不再赘述。

驻足古长城遗址,一种怀古情愫便油然而生,让人的思绪一下子穿越了时光隧道。据有关史料记载,明朝中叶以后,鞑靼劫掠,不时扰至近郊。自明朝洪武年间起,为防御漠北蒙古人侵扰,沿腾格里沙漠,由官府动用官兵民夫用黄土修筑边墙,派兵把守,规定离边墙60里内不得有蒙古人驻牧。清朝康熙年间重申勘界。自此,以古长城为界形成宁蒙交界,边境安宁。又据宁夏文物专家考证,当下的腾格里湖金沙岛周边的古长城乃秦昭襄王时期所筑,以后秦、汉、隋、明历朝历代都对其进行加固和修葺。离景区不远的长流水、孟家湾村姓孟姓姜者较多,这里同时还演绎着新版孟姜女哭长城而泪眼化作108个泉眼的传说;还有朝廷在马场湖长城脚下设立的边口互市等,加厚了景区内黄河农耕文化的积淀。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卫人民团结奋发,修建北干渠,治理大沙漠、开发南山台子新灌区,建设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打造黄河金岸,创造了震惊世界的治沙奇迹,实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人进沙退”,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治沙造林先进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环境保护五百佳”,为宁夏、为中国赢得了诸多荣誉。得黄河恩泽,今天的中卫,已不单单是稻谷飘香、蛙鼓鱼跃的昔日“塞上江南”风貌。闻名全国的砸砂瓜、绝无仅有的沙漠有机蔬菜,名贯南北的中冶美利纸业、誉满中外的红枸杞、走向世界的中国5A级沙坡头旅游区、水陆空立体交通运输枢纽、美丽现代的市区建设,一幅幅壮美画卷,一个个骄人业绩,已使这座塞上古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黄河泛舟黄河从崇山峻岭中奔腾而下,到中卫市沙坡头后,水流缓慢,宛若长龙,洋洋洒洒地向远方游去。黄河在这一段宽阔河床中,淤起一个个滩头,运输极为困难。木船笨重,容易搁浅,若逆流而上,纤夫们拖一根长绳,沿岸左拐右转,一步一个脚窝地奋力前了,一天也走不了多少行程。

从前人们发明了牛皮筏子,往后便进化为羊皮筏子,用以在浅水区和河道狭窄处航运。这种古老而奇特的水运工具,由“浑脱”排列组合而成。唐代李筌《太白阴经》中记载:“浮囊以浑脱羊皮,吹气令满,紧缚其孔,缚于肋下,可以渡也。”缚浑脱“于肋下”乘渡,只是一人而为。为了使它能够方便、安全和吃重,后来人们又把单个的浑脱缚在木排上,排列出一个长方形来,即运用20根2米来长的木杆绑上十几个浑脱,制作成一个“筏子”,只需一人手持木桨划行,一般用于黄河两岸摆渡,或是顺流而下运货。筏子顺流而下时,筏子匠躺在筏子上,头上扣一顶草帽,悠悠然,任筏子顺流而行。若遇漩流,匠人则挥桨划动几下,有惊无险,依然优哉。

羊皮筏子在黄河文化史上作为主要交通工具,东漂内蒙古包头,西行甘肃、青海,开通了宁夏河运的大门。外地的木料,金银铜铁,布匹针线等物什大多从黄河航道上运输进来;当地物产枸杞、发菜、食盐、甘草、毛皮、烟煤和陶瓷等,也能及时便捷运送出去。

在黄河黑山峡河道乘筏,两岸山崖嵯峨,怪石嶙峋,湍流如箭,险滩暗礁,荡魂摄魄。在黄河南岸的峭壁悬崖上,突兀一尊巨石,形似观音面河打坐,名曰“小观音”;河流不远处有七块硕大礁石,人称“七姊妹”;往下500米河中心便可见两块大礁石相互依偎,酷似两位老人,被称为“老两口”;顺流而下,卧于河心的三块巨礁,又被称为“三兄弟”。还有洋人招手、龙王炕、将军肚、黄石漩、一窝猪、红毛牛、阎王砭等等。每一个名称都是一处险幽奇绝的景点,而每一个景点又都有一段凄婉壮美的故事与传说。在黑山峡弄筏,全靠筏匠的高超技艺和豪迈胆略,稍有差池,必将筏毁人亡。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铁路、公路交相发达,黄河之中漂筏渐渐少了,于是羊皮筏子便蜕变为游客觅乐的工具。坐在羊皮筏子上,可将长河风光、大漠奇观、层峦叠嶂等景观尽收眼底,美不胜收。黄河弄筏,在清代为中卫一景,“河边柳色依人绿,岸上桃花照水红。”坐在皮筏子上飘摇,水中有景,景中有情,正如清人魏修德所吟咏的:“前村隐约皆如画,缓棹回舟兴未穷。”如今,羊皮筏子漂流黄河,已成为品牌旅游项目而享誉中外,并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十一汉族年俗文化

春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卫人叫作“过年”。春节前后的腊月、正月,都是当地过年的热闹日子。

腊八是过年的前奏。男人们在这天夜里要起得比鸡还早,争先恐后地去挑水,寓意为要挑回一年的好运气;女人则提早动手,用米、面、花豆、扁豆、肉、蔬菜等做成美味可口的“和和饭”,也叫“腊八饭”,以期盼来年五谷丰登。“腊八”也是当地农历数九天最寒冷之时,当地民读说:“腊八的雪,老鼠的药。”大姑娘、小媳妇在这一天则用冰块麻木耳垂扎耳朵眼,穿线戴耳环。如果这天降了雪,预示着来年丰收。谚语:“吃了腊八饭,汉子跟上婆姨转。”此后,过年的活动也就开始了。过年所用衣物食品,全由家庭主妇操劳安排,男人碾米磨面、置办年货、请香买表,扫尘布新,女人扯布买线、拆洗被褥、缝制衣服、烙馍生菜。可谓“宁穷一年,不穷一节”。

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三,灶老爷上了天。”这一天是祭灶神的日子,也叫小年。家家杀猪宰羊,把旧灶神像取下,换成新的。灶神左首是坐骑,右首是一侍者抱粮禾,脚下伏着牛、马、羊、鸡、犬、猪六畜。灶神的对联是“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横额为“一家之主”。无钱人家只供牌位。供品中必须有几块糖果,说是灶神吃了嘴甜,上天尽说好话。这一天夜幕降临,上过香,祭过神,便将旧灶神像和灶马子烧了,纸灰送出院外,将糠麸、谷草、清水一路洒出院外,就算是把灶神送上天了。到大年三十,灶神自然与其他神一块返回人间享受香火。有俗语说灶神上天,来回七天。”

同类推荐
  • 穿越晋江

    穿越晋江

    晨曦,当第一缕阳光洒向晋江大地,一群晋江人从岩洞里走出,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这是一个春寒料峭的季节,可他们并不怕冷,不管男女老少,都清一色裸露着身子。他们的模样有些奇怪,前额很低,嘴巴前突,个头也不高,最高的也不过1.6米。他们来到离岩洞不远的一个空地上,地上堆满了前一天吃剩的鱼虾、贝壳以及用来生火的木柴。他们围坐一圈,一边生火,一边用一种我们听不懂的语言说话。说到动情处,他们会手舞足蹈起来,原来是正在安排新一天的工作。一起来翻阅本书吧!
  • 斯文在兹:《论语》讲读

    斯文在兹:《论语》讲读

    如果找一位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人,自然就是孔子;如果找一本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书,自然就是《论语》。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孔子大学堂》主讲李文文,倾情奉献,带你一起品读《论语》,与孔子一起同行,深入性情,长养生命!
  • 典章制度(中国文化史丛书)

    典章制度(中国文化史丛书)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盛唐见证:大明宫(文化之美)

    盛唐见证:大明宫(文化之美)

    在大唐几百年的历史洪流中,大明宫始终巍然屹立。王维曾写道“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足以窥见当时之盛况。作为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这里曾经充满了后宫的勾心斗角,朝廷的尔虞我诈,也见证了一代代帝王的文才武略,感受到黎民百姓的悲苦与安康。推开大明宫的斑驳城门,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朝代的恢弘盛世。
  • 世界文化未解之谜

    世界文化未解之谜

    文化是人类历史的产物,是全世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无穷无尽又无处不在,它耐人寻味且令人陶醉。文化孕育了大千世界,并影响着人类的未来。在人类文化漫长而辉煌的进程中,至今还存在着众多悬而未决的未解之谜,它们所散发的神秘魅力,像磁石般吸引着人们好奇的目光。破译和解析这些文化谜题,不仅能启迪我们的智慧,传承和普及人类文化的精华及其有关的知识,而且还可以从中获得愉悦的精神体验,锻炼思辩能力和培养探索精神。
热门推荐
  • 影后难当:总裁让我潜一潜

    影后难当:总裁让我潜一潜

    一见钟情,上了他。拔刀相助,踢了蛋。某女尴尬:那个我们去医院看看,如果不举。。。如果不举,那我就。。。勉强以身相许吧。她是艺术学院未出道的学生。他是A市上流社会龙头老大。本该不会有交集的两个人相遇两次,相爱两次。童谣觉得她喜欢,那就尽力得到。第一次她直接将他扑倒。第二次她赖在他家吃他的住他的,靠他的。某男:你什么时候走?某女厚脸道:我不会走,你不爱我,我不走,等到你爱上我。你爱上我,那我就不用走了。某男“……”且看一名披着小白兔外皮的狼如何追上披着狼皮的小白兔。啊喂!童谣你拿错剧本了!
  • 邪帝冷妻

    邪帝冷妻

    天生异象,奇才盾出,辅佐君王,俯视天下!她,冰冷的邪惑美人,这辈子,宁我负尽天下众人,不叫他们负我一分!他,逍遥闲散的冷酷邪君!我型我素的性格,心狠手辣的手段!世人皆知,宁得罪小人,勿得罪邪王!那一日,倾城的邪惑美人嫁给了逍遥闲散的冷酷邪君,是悲是喜,是恩是怨?无人得知。
  • 青春似酒

    青春似酒

    青春美好而阴晴不定,我们都曾经历,用文字,把它定格下来,我们就成了追逐阳光、露出灿烂笑脸的向日葵。这本书是余红人生经历和生活美景最真实的记录,像一扇扇门窗,每一篇都带你走进一个诗情画意的世界,和你分享青春的秘密,带你游历美不胜收的大自然,一起感悟生命不可多得的智慧和哲理。余红用书写留驻了青春,将生命变成一条潺潺流淌、浅吟低唱的小溪,让我们在阅读中获益匪浅。
  • 幸孕甜妻:总裁宠妻成瘾

    幸孕甜妻:总裁宠妻成瘾

    “你这是流氓你知道吗?你吻我你问过我意见吗你就吻?你知道不知道我的初吻2吻3吻都给你了,你知道不知道初吻对于女人是很宝贵的,你干嘛吻我啊,你有病啊?”“你有药吗?”“我有药也不给你。”金芃芃傲娇的说道。“金芃芃”“干嘛,男神....经”金芃芃故意把话拖得老长。但这不影响男人接下来说的话。“做我的女人吧!”
  • 锦凤倾城

    锦凤倾城

    江湖红衣杀手隐退江湖,大婚当天被新郎算计被杀,穿越为异世废柴九小姐。他,离境大陆的天才少年,同辈之间,无人能敌,无数的少女仰慕与他,最后,只有她入了他的眼。谁知道,她还不愿意。他看上的人,岂能逃掉。
  • 在天地死去之后

    在天地死去之后

    老人:“你宗在何处?”尘醉:“天下处处为我宗。”老人:“宗名为何?”独孤求真:“四步神宗。”老人:“因何而建?”方岳:“想把地狱换苍穹。”老人:“这,很难,你确定你要去做?”风流云:“难不难关你屌事啊,咋们老大枪打四海游龙,脚震八荒猛虎的时候,你不知道还在哪里和泥呢。”老人:“……”一干兄弟:“老大,前有千万雄狮,怎么办?”方岳:“杀!”一干兄弟:“老大,诸天神佛来了,怎么办?”方岳:“杀!”一干兄弟:“老大,地狱空了,我们接下来干嘛?”方岳:“不,还有我们。”这是一个关于解救的故事,解救爱人,解救亲人,解救苍生的故事。世界已成,诸君请入。.
  • 三生三世倾城歌

    三生三世倾城歌

    他名东方,东方升日的东方。她唤朝颜,朝颜花开的朝颜。她曾是一舞名动天下的朝颜公主。亡国当日,心爱之人枉死,亲人子女死于非命,从城墙上一跃而下,却在十年后盗墓者撬开棺木之时。从棺木中爬出,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她本已死,却被人用禁术复活,而活下去的唯一方法便是饮活人之血。她是魔是魅,嗜杀成狂,倾城绝色却又勾魂夺魄。他追赶她整整十年,只为问一句:“你为何总是执迷不悟?”累世情深,岁月荒唐,当他手中的剑滴落她的最后一滴鲜血,我愿与你相遇在最好的年华里,再续一场三生三世的缘分,可好?
  • 英雄联盟之亚索与锐雯的爱情故事

    英雄联盟之亚索与锐雯的爱情故事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咯,本文虽然逗比情节特别多,但是逗得温馨!所有的英雄联盟人物都能写到,但是主角还是只有锐雯和亚索啦-----锤石:“叫你什么名字好呢?”纳尔:“……纳尔,喳啦~”锤石:“我的钩子是一位巫师的儿子给我锻造的,那就叫你儿子吧!”纳尔:WTF?
  •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杭城合租记

    杭城合租记

    柳飘飘最大的愿望是能够勇敢地站在人前,自信而自立。王弟最大的愿望就是摆脱架在背上的枷锁,真正地为自己而活。但生活的压力,让她们只能把愿望当做奢望。但在方沁出现后,一层不变的生活开始发生微妙而不可阻止的变化。对于这个新来的租友,柳飘飘渐渐崇拜起她,开始向她靠拢,但王弟至始至终只有一个评论:脑子有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