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20200000031

第31章 命题说话训练(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口语表达能力愈来愈重视,信息网络时代和人机对话的来临更是对人们的口语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说话的规范、得体和简洁明确,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尺度,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命题说话”一项就是根据这一需要而产生的。

5.1命题说话的基本要求

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的最后一个题目是“命题说话”。命题说话要求应试者围绕着给出的题目用普通话表达出来,主要考查应试者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在给定的语境与限定的范围内,普通话口语的表达能力。命题说话题目是对应试者普通话真实水平的考查,因为,通常来说,大多数应试者在说话时,用字、用词不像朗读短文那样确定,语音的错误最容易在这部分暴露出来。和朗读相比,说话可以更有效地考查应试者在自然状态下运用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的能力,因为朗读是有文字凭借的说话,应试人并不主动参与词语和句式的选择。所以应试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命题说话训练的重要性。命题说话一项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共占30分(或40分),其中对语音面貌的测查占到了25分(或30分),这就要求应试者在语音准确方面多下工夫。此外,命题说话时间要保证足够3分钟,在测试员示意停止前,或机测时间提示条未提示满三分钟,不要中断说话。

5.1.1如何说话

1.说话需用词得体

现代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基本一致,使用的句式大体也是相同的,但是,从句式使用的经常性来看,口语还是具备一些特点:口语句式松散,短句多;较少使用或干脆不用关联词语;经常使用非主谓句;较多地使用追加和插说的方法,句间关联不紧密;停顿和语气词多。在很多语句中,口语词和书面语词的界限不易分清。一般说来,日常说话用得多的词被称做口语词,书面上用得多的词被称做书面语词。另外,说话中特别要注意规范词语。必须克服方言的影响,不用方言词语。

1)说话时尽量多用口语词,少用书面语词

在说话时,应该尽可能多用口语词。例如,说话题目中有《我的大学生活》,如果考生开始就用“本校……”“本人曾经担任……”等书面用语,而不用“我们学校……”“我曾经做过……”这类的口语。在表达形式上就产生了失误。

有的考生因为专业的原因,会用“之乎者也”之类的古语词或“基本上”、“一般说来”之类的书面语、公文用语。汉语书面语中保留了许多古汉语中的词语。这些词语很典雅,很精炼,使用这些古语词可以使语言有庄重的色彩,但同时也就会使语句减少了生动与亲切,因此尽量不要在说话中使用此类表达方式。例如“诸如”常用在公文里,口头上说,不妨改为“比方说”更好;“无须乎”也不如“不必”来得生动自然;“凌晨时分初醒”就是“早上醒来”的意思,但用在生活描述上,就不如“早上起床后”更为活泼。运用口语词可以使话语显得生动。

2)避免使用“网络语言”与“时髦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种新的媒体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传播,这就是“互联网”。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衍生出一种网络上流行的用语——“网络语言”。但是,这类网络用语属于非正式语言,并不适合运用于日常说话中。例如说话题目《一次购物(消费)的感受》,如果选你取了关于网购的内容,但是在说话过程中,采用网络用语,把卖家说成“亲”,把买来的东西说成“东东”,就会造成对网络不熟悉的听众产生歧义。诸如此类网络用语还有很多,说话时要避免用网络用语。其次,社会上常常流行一种“时髦语”。如:“必须的”是“一定做到”的时髦说法,“很Q”指的是可爱。这些时髦语虽然可以风靡一时,但它们是不规范的,因而也是没有生命力的。时髦语在口语中出现过多,不但会削弱语言的表现力,而且影响传达效果,容易造成歧义。

3)避免使用同音词、近音词

现代汉语中同音词与近音词很多,其含义却大相径庭。而在口语说话中,由于没有文字材料做依托,使用同音或近音的词语,就容易造成误解。例如,“我给大家讲的是故事”

容易理解为“我给大家讲的是股市”,此类可以表达为“我给大家讲一段故事”。又如:

“剧变”、“巨变”二者都有“变化”之意。剧变是指迅速变化;“巨变”是指巨大的变化。

因此人们在说话时,应尽可能避免使用有同音词的词语。

2.说准字音

说准字音是影响说话表达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字音说不准,就会说者滔滔不绝,听者却如坠云雾,或者干脆张冠李戴,闹出笑话。这样的说话绝对不能取得我们需要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多注重说话时发音的准确。另外,汉字中有很多容易说错或容易弄混的文字,我们应多注意这些容易错的地方,平时多做积累,做到出口无误。例如“正中下怀”

的“中”在这里读“og”,不读中国的“og”。

3.自然的表达

说话要做到自然,按照日常口语的语音、语调来说话,避免说话时如同朗读或有背诵的腔调。这个要求并不高,但实际做起来却不容易。在实际测试过程中,很多人通过背诵例文,内容大同小异,听起来如同汇报或朗诵。这也是由于方言区不少人在日常生活中是讲地方话的,只有在背书、读报时才用普通话。而许多人又都是用朗读作为学习普通话的主要手段。再加上方言区的人大多没有机会听到规范的日常口语。久而久之,就把戏剧、朗读的发音拿来仿效。这就造成了不少人在说话时的“朗读腔”。其实,仔细考究起来,说话是一种交流方式,人与人交往时贵在真诚,人们希望听到的是朴实无华、亲切、自然的语音。

4.适当的语速与情绪

语速与情绪对说话的表达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语速过慢或过快,既影响说话的流畅性,又影响情绪的表达。这要求考生要掌握说话的节奏,太快容易导致发音含混不清,太慢则显得不够流畅,两者都是会失分的。

有位心理学家作过一次测试:我们听话的过程中能够精确留在记忆中的大概不超过7~8秒钟。既然是短暂的,那么怎么去评价一个人的口才呢?应该从整体上把握,从语流上把握。语速给我们的启示之一,就是想好了再说,启示之二是说话速度不可太快。一般的发言每分钟200字,最快不能超过280字。如果根据内容、情景、语气的要求偶尔有10来个音节稍快、稍慢,也应视为正常。语速和语言流畅程度是成正比的,一般说来,语速越快,语言越流畅。语速过慢,容易导致语流凝滞,话语不连贯。但语速过快就容易导致发音时口腔打不开、复元音的韵母动程不够和归音不准。有人为了不在声、韵、调上出错,说话时一字一字地往外挤,听起来非常生硬且单调,不利于表达。因而,过快和过慢的语速都应该努力避免。

5.用语流畅

口语表达中,语句流畅与否,对表达效果影响很大。语句流畅的,应如行云流水、滔滔不绝。让人听之,心情舒畅,也不易疲劳。而语句不流畅的,听上去断断续续,语意含混,不但不容易领会,而且容易疲劳或烦躁,效果相差千里。要使语句流畅,我们说话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多用短句,多用单句

在口语中,人们接收信息不如看书可以一目十行,句子长一点也可以一眼扫到。听话时语音信号是按线性次序一个挨一个鱼贯而进入耳朵的。如果句子长了,或者结构复杂了,当句末尾进入脑海中时,句子的开头或许已经印象不深了。在听话人的脑子里,句子便不完整。所以,口语中的句子千万不要太长。能够分拆为单句的,千万不要合成复句,任何复杂的句子在口语表达中都是不受欢迎的,就连长修饰语也要尽可能地避免。

2)冗余适度,避免口头禅

有些人在说话时会出现机械地无意义的重复现象。例如有的人老是重复一句话的末尾几个音节,甚至于不管这几个音节是否成为一个词。这种重复时间长了就会令人生厌,再加上“嗯”、“啊”,就成了官腔。特别是夹在句子中间的“这个”、“的话”、“就是说”、“等等”的口头禅,更是一种毫无积极作用的冗余成分,会使语句断断续续,使听众感到语句很不流畅。听这种讲话不但得不到美的享受,而且有一种受折磨的感觉。因此这种口头语是讲话时应该避免的。

另外,口语表达时,有时为了强调某个意思,加深听众的印象,可以采用有目的地重复这种方法。例如孙中山先生在一次演讲中为了强调国人必须觉醒而连续重复了四次“醒、醒、醒、醒!”这是有计划、有目的地重复。

6.表达思路清晰

清晰的思路是保证语句的流畅的前提。说不清楚常常是因为说话者没有想好说什么、表达什么内容。当人们从思维(也有人称为“内部语言”)转换为语言(也有人称为“外部语言”)时,正确的程序应该是:

(1)确定说话的中心;(2)确定最关键的词语;(3)选定句式;(4)选定第一句所使用的词语。

当然,(2)与(3)有时次序会互换。但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确定中心和层次肯定在选定第一句所使用的词语之前。也就是说,人们在开口说第一句话之前,心中应该有了一个讲话大纲。因此,第一句话、第一个词就有了依据,以后的词和句也有了基调。这时,说话的人便可以“胸有成竹”、“出口成章”了。如果说话的人没有按照这个程序行事而是边想边说,并且没有确定一个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想到什么说什么,那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维障碍。这些障碍如不能排除,就会造成说话的中断。即使最后能够排除,也会严重地影响听感,造成语句不流畅的感觉。这是我们应该尽量避免的。

5.1.2关于“说话”的特性

说话具有以下5种特性:

(1)同步性。说话就是将当前所想同时进行思维外化,所以它具有同步性的特点。当人们把内心所思所想的通过语言形式进行同步表达,就形成了说话的过程。所以外部语言表达与内部语言思维是同步进行的。

(2)简散性。说话不像文学上对文理的要求那么严格,可以使用一些短句、散句来表达、抒发情感。所以它具备了文理简单、结构松散的特性。

(3)不可变性。俗话说覆水难收,我们讲话通过声波传播出去,随着瞬间即逝的声波,说出去的话就具有了不可更改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说话前组织好语言,避免说错话。

(4)临场性。说话的地点、场合、时间及受众都会对我们说话的内容有不同的影响。说话时必须符合时间和空间的特定要求,并受其制约。根据现场的氛围和表达的对象,调整不同的说话方式与内容。

(5)综合性。在说话时,语言、声调要综合考虑,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所说的话,包含了这个人的生活体验、文化素质、道德水准,听其言可知其人。同样的话题各人说出来的效果不一样,就是因为各人的生活阅历不同,对生活的理解不同。这要求提高我们自身的综合素质,来提高我们的说话水平。

5.1.3说话的构思

口头表达的效果,除了语音自然、用词恰当、语句流畅之外,说话构思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既然是表达,就必然有审题、选材、结构方面的问题。审题不当、跑题偏题、无的放矢是不可能说好话的。剪裁不当,当详不详就会表达不清,当简不简又会显得烦琐。

结构不完整不行,结构混乱也不符合要求。在说话构思方面,须注意以下三点。

1.审题准确

我们可以把一段话题加以分类,找出它们的类型来。总体来说,可以把话题分为记叙和议论两大类。在各类中又可以按所记、所议的对象不同分为记人、记事、记生活、记所爱的四种。议论可分为论人、论事、论物的三种。由于题目的类型不同,它们的要求也不相同。例如记叙,它要求中心突出、交代清楚、信息丰富。记人的,要有外貌的描述,也要有精神的描述。记事的,时间,地点,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要交代。议论的讲话要求立论明确,发挥充分,结构完整,不能有头无尾或者虎头蛇尾,无论是立论或者驳论,都不能中途偷换话题。

上面的分类只是大致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例如有的话题既可以作为记叙,又可以用来作为议论的中心,如“我的朋友”就是两可的话题。还有一些话题,可以从人的角度,也可以从物的角度去说,例如“我喜爱的动物”可以从自己为什么会喜欢动物说起,也可以从动物的外貌、习性来说,有一定的灵活性。

2.剪裁合理

在讲话时,应该选取适量的材料,所选的材料应该紧扣中心。要避免离题万里,也要防止无话可说。我们常常听到有的人说话善于组织材料,从容不迫,有条不紊。但也有的人不善于选取材料,说起话来不得要领。例如有的人讲“我最崇拜的人”,结果说了一堆这个人的缺点或糗事,就成了对某个人的趣事点评了,到最后同学自己也说不明白崇拜他的地方在哪里,只能说“他还是有很多优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就是取材不准确造成的后果。

还有许多人则犯了另外一个错误,他们不善于发挥,说了两三句,就语言匮乏,不知道如何继续,觉得把该说的都说完了。例如:有位学生讲《我向往的地方》,翻来覆去就是“瑞典就是我向往的地方……”教师启发他说“我”,他就说“瑞典就是我向往的地方,这就是我的看法呀”。其实联系到“我”可以讲我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瑞典的,我为什么会向往瑞典,也可以讲述瑞典的自然风光和风俗人情。这就是剪裁毛病中的“贫乏”。

3.结构清晰、完整

无论是记叙或是议论,讲话还有个结构问题。一篇讲话若结构完整,可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否则就会感到残缺不全,影响效果。结构与话题有关,不同的话题有不同的结构。大体说来,议论性的讲话多少有点像即席演讲,它应该有一个小小的开场白,讲清自己所讲的话题,然后进入主体。主体部分应该摆出自己的观点。结论部分应该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并把自己的观点强调一下以使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一位学生谈自然对生活的影响,他选择了森林,说话时在解题部分谈到自然界中最平常然而变化很大、对生命影响极大的森林树木,这就引入了正题。主体部分详述森林的变迁,森林与人类生命的密切关联,甚至人生的哲理。结论部分谈到自己对国内森林环境保护的看法,以及自己对自然事物的一些哲思。这是结构较为成功的例子。

记叙性的讲话也要解题,自然地引入主体后,要详细地交代人物、事件的来龙去脉。

信息要丰富,条理要清楚,结语部分可以用总结方式,也可用感情交流的方法。

5.1.4说话训练

1.避免使用方言特征明显的词语

此类失误表现为在普通话语句中出现地域特征明显的,且也未广泛流行的方言词语,如:

(1)我拿走了他吃饭的盔子。

(2)爸爸总是气火。

(3)我家的吃饭间很小。

例(1)“盔子”是方言词,应改作“盆子”。

例(2)“气火”是海南方言区的人常说的词,实际上是指“生气”。

同类推荐
  • 把学习当做游戏

    把学习当做游戏

    本书包括锻炼读者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对提高读者处理问题的水平和信心有极强的实践性和指导性。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一辑:成语故事
  • 晋商案例精选

    晋商案例精选

    本书从大量晋商史料中选编了部分典型案例,通过历史上晋商的档案、号规、人物、事件、故事、企业变迁等事例,以补充、佐证晋商学的内容观点,深入对晋商文化、晋商精神及晋商成败得失的理解。
  • 教育创新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

    教育创新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

    本书基于浙江万里学院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从致力于教育创新到培育应用型创新人才,分为“教育创新篇”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篇”。“教育创新篇”,集成了浙江万里学院十年教育创新和教学改革之精华,是本书的核心和主体。“以能力为核心,创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所提出的“面向社会,一核心、双符合、三体系、四途径”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思路,树立了范本。
热门推荐
  • 星空仙帅

    星空仙帅

    在距离地球约五十万光年的一处星空中,有着一颗相当于地球1.5倍大小的蓝色行星。除去体积比地球大50%以外,这个星球的形态几乎与地球一般无二。它同样有着浩瀚的大海和被海洋分隔开的陆地,陆地上江河纵横,森林密布,山峦起伏。有时,它晴空万里,阳光普照;有时,它又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星球上有着发达的人类社会,但与地球不同,居住在这里的人类不是普通的人类,而是有着超强能力的仙人。他们飞天遁地,寿命达千年万年。他们是这片星空的护卫者。
  • 灵异与玄学

    灵异与玄学

    本书介绍各种民间怪事和人物经历,譬如出马仙,养小鬼,鬼挡墙,各种科学无法解释事物都会在本书中介绍,但本书的目的并不是让读者盲目的去学习而是去探索,未知事物的根本,同时让读者更好的了解作者对佛道之间的认识,
  • 反狗血联盟

    反狗血联盟

    由于某位大小姐狗血想当总裁的秘书,而我被辞了。我不得不捡起大学时靠的律师资格证,进了YM律师事务所。同事说:“boss有特殊癖好,专打狗血的官司,所以事务所也称为《反狗血联盟》”boss说:“上下级的办公室恋情就是打着爱情名号的潜规则。拒绝。”我:呵呵,突然发现来了这里就是最大的狗血。ps:故事没有科幻,讲述的是当小说里的狗血爱情故事发生在现实后后呈现的后果。浪漫,还是残酷,敬请期待。
  • 丧尸堆里的幸存者

    丧尸堆里的幸存者

    一个初三少年和他的青梅竹马对抗丧尸的故事
  • 孤星授命:浮喧又此生

    孤星授命:浮喧又此生

    前世她是扰乱天庭盛宴的小桃妖,倾城一笑毁了仙姿卓越的花仙万载修为。她甘愿受罚,却被投胎的魂魄推入皇后腹中。她降生一瞬,皇后难产而死,皇城兵临城下。从此,她成了前朝遗孤,占了孤星命格,有一双可视五界众生的天眼,有一个默默守护的高冷帅…“我好冷,抱抱我好吗?”十岁的她坐在肮脏的地牢里,对离自己半丈远的少年撒娇。“最远的距离不是阴阳生死,而是我跨不过与她的这半丈。”月光下,貌似无所不能的冷傲少年独自喃喃。“他去哪了?我好想他!”十七岁的少女寻不见与她日夜相伴的少年哭闹道。“他去找离你更近一点的机会……”转世的花仙痴痴看向少女,笑叹着。“这身体为什么……我竟与她……”少年仰天长啸。
  • 绝色凰女:天才炼丹师

    绝色凰女:天才炼丹师

    她是惊才艳艳的占星人,五行之术,占运解读,预言算命样样精通。一朝穿越,成了十二岁傻小姐,她怒。资质愚钝,无法修炼,样貌丑陋,天煞孤星?姨娘嫁祸,母亲早逝,姐妹耻笑,耻辱退婚?好!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看她如何翻云覆雨!契神兽,炼神丹,修灵力……当她捧着大把金数钱时,却不料惹上了天上地下头号无耻之徒!遇到这般无赖的他,她一脸慌乱:喂!哥们儿,说好的高冷呢?他直盯她,嘴角勾起弧度:被狗吃了。
  • 清崖纪

    清崖纪

    盘古开天辟地后,世间分为神魔人三界,魔界当道,后羿射下的九个太阳转生之子就是改变局势的关键。
  • 恶魔少爷的萌丫头

    恶魔少爷的萌丫头

    她是应家千金,他是死灵少主,她和他从小就认识,在一次火灾中,她变成了普通家庭的一个孩子,在偶然她成了他的女佣……
  • 地藏菩萨十斋日

    地藏菩萨十斋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只想陪你看星星:聆听的猫

    只想陪你看星星:聆听的猫

    小黑猫无忧从小就因为毛色与同伴们不同而被欺负,被冷落,幸亏千金主人仇桉桉偏袒她,她才可以成长为一只优美高雅,毛如锦缎的波斯猫,当它在那个神秘的树洞里无意中获得了可以利用原子转化变成人类的能力与堪比人类的寿命,它会狠狠地报复那些曾经轻蔑的白毛兄弟,还是永远守护着曾经保护自己的千金仇氏?请走进那只曾经孤独被冷落的猫,目睹你们曾经为朋友做出的或大或小的牺牲,在最美的别墅花园中打滚晒太阳,在生命中实现温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