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92000000025

第25章 李白诗歌中并列式复合词考析(下)(8)

《庄子·秋水》:“寜于祸福,谨于去就。”晋皇甫谧《<高士传>序》:“身不屈于王公,名不耗于终始,自尧自魏,凡九十余人,虽执节若夷齐,去就若两龚,皆不録也。”

②去留不定,常有离去之意。

《魏书·韩茂传》:“先是,河外未宾,民多去就,故权立东青州为招怀之本。”

“去就”,全唐诗中使用只有10次,李白就用了2次。现代汉语中仍在使用。

№101 因依

【因依】(2次)依靠,依倚。

《树中草》:草木虽无情,因依尚可生。

《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松兰相因依,萧艾徒丰茸。

《说文·□部》:“因,就也。”即“依靠;凭借”。《段注》:“‘就’下曰:‘就,高也。’为高必因丘陵,为大必就基址。故因从囗大,就其区域而扩充之也。”(第278页)

《说文·人部》:“依,倚也。”《国语·郑语》:“其民沓贪而忍,不可因也。”韦昭注:“因,就也。”依靠在物体或人身上。《论语·卫灵公》:“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

“因依”在“依靠”义上构成同义并列式复合词。

三国魏阮嗣宗(籍)《咏怀》:“回风吹四壁,寒鸟相因依。”此例中“因”与“依”连用成词。可见,“因依”在李白诗歌中是一个传承词。

全唐诗中“因依”使用达39次,应看作唐诗中次常用词。但现代汉语中表达这一意义却用“依靠”之类的词,是因为在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中“因”虚化程度高,一般不作动词,也不作动素参与构词了。

№102 a. 咨嗟 咄嗟

b. 嗟称

【咨嗟】(1次)大声感叹。

《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一作令人嗟)。

詹本保留宋蜀本的“一作”,此诗的这个“一作”表明“嗟”单用,亦为“叹息”义。又《早秋赠裴十七仲堪》:“功业若梦里(一作中),抚(一作推)琴发长嗟。”此例中“嗟”为“哀叹;叹息”义。

詹本第300页注释(一):“咨嗟,叹辞。”詹本这一注释欠妥。因为“咨”作叹辞,(1)表赞赏,相当于“啧”。《尚书·尧典》:“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2)作呼唤应答之词。《尚书·尧典》:“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佥曰:‘于!鲧哉!’”旧题汉孔安国传曰:“言民咨嗟忧愁,病水困苦,故问四岳,有能治者将使之。”《尚书》此例中第一个“咨”为叹词,表呼唤;第二个“咨”正为“咨嗟”义,即“哀叹;叹息”义,作动词。李白《蜀道难》里的“咨嗟”或“一作‘嗟’”,皆为动词,乃大声感叹也。

【咄嗟】(2次)叹息。

《古风·三季分战国》:仲尼亦(一作欲)浮海,吾祖之流沙。圣贤共沦没,临歧胡咄嗟。

《金陵歌送别范宣》:扣剑悲吟空咄嗟,梁陈白骨乱如麻。天子龙沉景阳井,谁歌《玉树后庭花》?

晋葛洪《抱朴子·勤求》:“令人怛然心热,不觉咄嗟。”此例中“咄嗟”已经是一个并列式复合词。

《说文·口部》:“咄,相谓也。”《段注》:“谓欲相语而先惊之之词。”(第57页)即发出惊叹声。《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释名·释言语》:“嗟,佐也。言之不足以尽意,故发此声以自佐也。”即叹词,表赞美。《玉篇·口部》:“嗟,嗟叹也。”《诗经·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引申为“感叹;叹惜”。《周易·离》:“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唐崔峒《送冯八将军奏事毕归滑台幕府》:“自叹马卿常带疾,还嗟李广不封侯。”

“咄”与“嗟”为近义词,二者在“感叹;叹息”义上构成同义并列式复合词。

【嗟称】(1次)赞叹称赏。

《赠新平少年》: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

南朝宋鲍照《代白头吟》:“周王日沦惑,汉帝益嗟称。”此例中“嗟称”已经是一个并列式复合词。

“嗟”本“嗟叹;感叹”义,如对好的东西发出感叹,则引申出“赞叹”义。

《说文·禾部》:“称,铨也。”清王筠《说文句读》:“称本动字,谓称量之也。”即称量,测物的轻重。《周易·谦》:“称物平施。”孔颖达疏:“称此物之多少均平而施物之。”“称”借为“偁”而有“颂扬”义。《段注》认为称物之“称”,“俗作秤”。并云:“ ,并举也。偁,扬也。今皆用称。称行而 、偁废矣。”(第327页)《论语·宪问》:“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嗟”与“称”词义相近,故构成同义并列式复合词。

以上表明,李白诗歌中由“嗟”与别的语素所构成的三个并列式复合词,都与嘴上动作有关。并且,充分表明“咨”和“嗟”完全继承了《尚书》中这两个词的词义,“咨嗟”、“咄嗟”和“嗟称”皆是在“咨”和“嗟”的本义上构成的并列式复合词,“咨”和“嗟”在这三个并列式复合词里提供的语素意义即是它们的本义。

№103 揄扬

【揄扬】(1次)宣扬;赞颂。

《玉壶吟》: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

詹本第1004页注释(三):“揄扬,《文选》卷一班固《两都赋序》:‘雍容揄扬,着于后世。’李善注:‘《说文》曰:揄,引也。以珠切。旧题汉孔安国传曰:扬,举也。’此处揄扬有宣扬、赞扬意。”

“揄”有“挥动”义。

《说文·手部》:“揄,引也。”即“引;挥动”。《韩非子·内储说下》:“御者因揄刀而劓美人。”

“扬” 引申为“赞扬;颂扬”义。

《说文·手部》:“扬,飞举也。”朱骏声《说文声通训定声》:“按:举者本义,升者叚借。”《诗经·小雅·沔水》:“鴥彼飞隼,载飞载止。鴥彼飞集,载飞载扬。”引申为“举起”。《广雅·释诂一》:“扬,举也。”《楚辞·九歌·东皇太一》:“扬桴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引申为“振扬;张大”,故含有“宣扬”之义位。《周礼·夏官·环人》:“讼敌国,扬军旅。”郑玄注:“为之威武以观敌。”又引申为“显露;彰明”,即“赞扬;颂扬”。《字汇·手部》:“扬,显也;明也。”《淮南子·览冥训》:“不彰其功,不扬其声,隐真人之道,以从天地之固然。”高诱注:“彰、扬皆明也。”

“揄”和“扬”在“挥动、引举”义项上构成意义相关的并列式复合词。汉刘向《九叹·逢纷》:“揄扬涤荡。”为“挥扬,扬起”义。由此引申为“宣扬”义,见汉班固《两都赋·序》:“雍容揄扬,着于后嗣,抑亦《雅》《颂》之亚也。”再引申为“赞扬;颂扬”义。此为唐诗中产生的新义。如:

明皇帝《鹡鸰颂并序》:夫颂者,所以揄扬德业,褒赞成功。(颂扬)

杜甫《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御札早流传,揄扬非造次。三人并入直,恩泽各不二。(宣扬)

白居易《酬郑侍御多雨春空过诗三十韵》:惠应施浃洽,政岂假揄扬。(宣扬;颂扬)

全唐诗中“揄扬”使用6次,有5次都作“宣扬,赞扬”讲。

《汉语大词典》此用例,晚引自鲁迅《朝花夕拾·无常》:“我的故乡,在汉末虽曾经虞仲翔先生揄扬过,但是那究竟太早了。”

№104 诤讼

【诤讼】(1次)分争辩讼,即今天的民间所说的“打官司”。“诤”通“争”,争辩,诉讼。

《赠刘都使》:铜官几万人,诤讼清玉堂。吐言贵珠玉,落笔回风霜。

《后汉书·徐防传》:“每有策试,辄与诤讼,论议纷错,互相是非。”此例中“诤讼”即为“争辩;争论”义。

“诤”本“直言规劝”义,因假借引申出“争论,争辩”义。

“诤”,谏也。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十七引《字书》曰:“诤,争谏也。”《说苑·臣术》:“有能尽言于君,用则留之,不用则去之,谓之谏;用则可生,不用则死,谓之诤。”故“诤”含有“争论,争辩”的义素。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鼎部》:“诤,叚借为争。” 于是,“诤”当“争论,争辩”讲。如马王堆汉墓帛书甲本《老子·德经》:“天下乐隼而弗猒也,非以其无诤与?故[天下莫能与]诤。”晋葛洪《抱朴子·塞难》:“彼诚以天下之必无仙,而我独以实有而与之诤,诤之弥久,而彼执之弥固。”

“讼”,争也。即“争论,争辨”义。

《说文·言部》:“讼,争也。”即“争论;争辩”义。《尚书·盘庚上》:“今汝聒聒,起信险肤,予弗知乃所讼。”

“诤”与“讼”首先在“争论;争辩”义项上为同义词而构成并列式复合词。

“诤”与“讼”又分别引申为“诉讼”义,于是又在这一义项上构成同义并列式复合词。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一引《苍颉篇上》:“诤,讼也。”南朝宋谢灵运《斋中读书》:“虚馆绝诤讼,空庭来鸟雀。”《正字通·言部》:“讼,《六书故》:‘争曲直于官有司也。’”《周礼·秋官·大司宼》:“以两造禁民讼。”郑玄注:“讼,谓以财货相告者。”《礼记·曲礼上》:“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孔颖达疏:“争罪亦曰讼也。”王充《论衡·物势》:“讼必有曲直,论必有是非。”

詹锳《繋年》繋此诗于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并云:“按此诗当是流夜郎归后于宣城作。”此诗里的“刘都使”乃为五品散官,安旗先生定他为文官,县宰。安注按语:

《唐六典》:“都水监,使者二人,正五品上。……掌川泽津梁之政令,总舟楫河渠工署之官蜀。”都使或都水监之省称欤?诗云:“铜官几万人,诤讼清玉堂。”则此刘都使似为县宰之类。唐人有例称前资之习惯。刘或先为都使,后为铜官宰。《宣城送刘副使入秦》之刘副使系武职,此刘都使系文职,故分别以东晋刘琨、三国刘桢拟之。

詹本第1658页注释(六):“铜官,《旧唐书·地理志》:‘宣州南陵,武德四年,隶池州,州废来属,后析置义安县,又废义安为铜官冶。’以秦时尝于此置官采铜,故名。今安徽省铜陵县。”该页注释(七):“玉堂,宫殿的通称,此指县治之堂。”

李白用这四句诗来赞颂刘都使在清玉堂听讼断案。“铜官几万人,诤讼清玉堂”所言即是民事纠纷,所以此诗里的“诤讼”即为“分争辩讼”义。用今天的民间的话来说,就叫“打官司”。

№105 a. 喧呼

b. 啸咤

【喧呼】(3次)喧闹呼叫。

《送族弟凝至晏堌单父三十里》:兔起马足间,苍鹰下平畴。喧呼相驰逐,取乐销人忧。

《翫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歌吹日晚乘醉着紫绮裘乌纱巾与酒客数人棹歌秦淮往石头访崔四侍御》:酒客十数公,崩腾醉中流。谑浪掉海客,喧呼傲阳侯。半道逢吴姬,卷帘出揶歈。我忆君到此,不知狂与羞。

《秋猎孟诸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观妓》:一扫四野空,喧呼鞍马前。归来献所获,炮炙宜霜天。

“喧”,引申为“声音大而嘈杂”。《集韵·元韵》:“吅,《说文》:‘惊嘑也。’亦作喧。”即惊呼。引申为“声音大而嘈杂”。《玉篇·口部》:“喧,大语也。”《尉缭子·治本》:“故如有子十人,不加一饭;有子一人,不损一饭,焉有喧呼酖酒以败善类乎?” “呼”,展转引申为“大声叫喊”。

《说文·口部》:“呼,外息也。”《段注》:“外息,出其息也。”(第56页)即“吐气,使气从口或鼻中出来”。《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吐气而发出声音,引申后词义加重,为“大声叫喊”。《诗经·大雅·荡》:“式号式呼,俾昼作夜。”

故“喧”与“呼”构成相关并列式复合词。此双音词亦见于《尉缭子·治本》:“焉有喧呼酖酒以败善类乎?”

“喧呼”一词,全唐诗中使用24次,李诗使用3次,可算作唐诗中的次常用词。

【啸咤】(2次)亦作“啸咤”。

(1)大声呼吼以抒发心中的愤懑之气。

《赠何七判官昌浩》:平明空啸咤,思欲解世纷。

(2)得志的样子。

《赠新平少年》: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一遭龙颜君,啸咤从此兴。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

“啸咤”第一义项见詹本第1335页注释(二):

啸咤,张华《壮士篇》:“啸咤起清风。”朱注:“啸,《说文》云‘吹声也’。咤,《说文》云‘喷也’,皆蹙口出气以作声,舒其愤懑之气也。”

《晋书·简文帝纪论》:“[简文帝]于是西踰剑岫而跨灵山,北振长河而临清洛;荆吴战旅,啸咤成云。”

“啸咤”第二义项见詹本第1424页注释(四):“ 啸咤,同啸咤。朱注:‘啸咤,得志之状。’”《后汉纪·光武帝纪论》:“虽强毅之国不能擅一时之势,豪杰之士无所骋啸咤之心。”此例中“啸咤”即为“得志的样子”。

《说文·口部》:“啸,吹声也。”即“撮口出声”。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长啸》:“激于舌端而清谓之啸。”《诗经·召南·江有汜》:“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郑玄笺:“啸,蹙口而出声。”晋陶渊明《归去来辞》:“登车皐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咤”,《说文·口部》:“咤,喷也,叱怒也。从口,乇声。” “咤”字系于“喷”后。“喷,咤也。从口,贲声。”可见,许书表明“咤”有两个义项。第一个义项与“喷”同训。第二个义项为“叱怒”。可见,“咤”不论“喷”还是“怒”都会发出很大的声音。

“咤”,本作“咤”。《正字通·口部》:“咤,本作咤,经传皆作咤。”《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司马贞索隐:“咤,字或作咤。叱咤,发怒声。”

以上所考,说明“啸咤”有因得志而大声呼叫,有因失意而大声抒发愤懑之气,有因愤怒而大声呵斥,总之,为“大声吼叫”。所以说,“啸”与“咤(咤)”在“大出其声”这一义项上为同义词,二者构成同义并列式复合词。

“啸”与“咤”构词后,在“因得志而大声呼叫”义项上引申出“得志的样子”。

“啸咤风云”与今天所用的成语“叱咤风云” 义相同。

№106 呵吓

【呵吓】(1次)大声呵斥与恐吓。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邀遮相组织,呵吓来煎熬。

“呵”,同“诃”。大声喝叱;斥责。《玉篇·口部》:“呵,责也。与诃同。”

《广韵·歌韵》:“呵,责也,怒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卫嗣公使人伪(过)关市,关市呵难之。”

《玉篇·口部》:“吓,以口距人谓之吓。”即怒叱声;用叱声表示拒绝。清翟灏《通俗篇·语辞》:“(吓)今北方之俗,凡怒人言之不当,辄以一指戳其鼻而作是声。”此词用例很早,如《庄子·秋水》:“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南朝宋鲍照即将“吓”用为动词,见鲍照《芜城赋》:“饥鹰厉吻,寒鸱吓雏。”

故“呵”与“吓”构成相关并列式复合词。

《汉语大词典》“呵吓”一词正收李白此词,但释其义为“【呵吓】(—hè):喧哗。”笔者认为詹本第1514页注释(四)释其义为“大声呵斥与恐吓”,更为准确。

№107 遭逢(附逢遭)

【遭逢】(2次)犹际遇。即人生幸运地碰上。

《书情赠蔡舍人雄》:遭逢圣明主,敢进兴亡言。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遭逢二明主,前后两迁逐。去国愁夜郎,投身窜荒谷。半道雪屯蒙,旷如鸟出笼。遥欣克复美,光武安可同?

《晋书·外戚传论》:“羊琇托肺腑之亲,处多闻之益,遭逢潜跃之际,欲参经始之,故得缱绻恩私,便番任遇。”此例中“遭逢”当“际遇”解。

【逢遭】(1次)李白诗歌中仍为“际遇”义。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非天雨文章,所祖记风骚。苍蓬老壮发,长策未逢遭。

《说文·辵部》:“遭,遇也。”《增韵·豪韵》:“遭,逢也。”《诗经·齐风·还》:“子之还兮,遭我乎峱之闲兮。”

《说文·辵部》:“逢,遇也。”《诗经·王风·兔爰》:“我生之后,逢此百凶,尚寐无聪。”

故“遭”与“逢”为上古同训之词,于是构成同义并列式复合词。

“逢遭”在唐诗中它的常用意义是“际遇”的意思,除李诗用作“际遇”外,此再举2例,如:

沈佺期《自考功员外授给事中》:惠移双管笔,恩降五时衣。出入宜真选,遭逢每滥飞。

贾至《闲居秋怀寄阳翟陆赞府封丘高少府》:信矣草创时,泰阶速贤良。一言顿遭逢,片善蒙恩光。

全唐诗中“遭逢”使用18次,仅有韩愈诗中1例用为“遇到;遭到”的意思。韩愈《病鸱》:“今者命运穷,遭逢巧丸儿。”

“逢遭”与“遭逢”是同素异序词,但全唐诗中“逢遭”,仅见于李白《叙旧赠江阳宰陆调》“长策未逢遭”,这明显地是为了押韵的原因,当然意义也比较具体:李白感叹自己“苍蓬老壮发”之时也没能碰上圣明皇帝,而自己的治国长策终究未能实现。

№108 管辖

【管辖】(1次)此为管束统辖。

《草创大还赠柳官迪》:姹女乘河车,黄金充辕轭。执枢相管辖,摧伏伤羽翮。

詹本第1537页注释(五):“朱注云:‘枢,门所动之机;辖,车所运之机也。’‘执枢相管辖’,谓水在炼丹过程中起管辖作用。”

《说文·车部》:“輨,毂端沓也。”《段注》:“輨,毂端錔也。錔者,以金有所冒也。毂孔之里以金裹之曰釭。毂孔之外以金表之曰輨。輨之言管也。”(第725页)即包裹在车毂上的金属套,截管状圆环形,或作六角形。《方言》卷九:“关之东西曰輨,南楚曰轪,赵、魏之间曰錬 。”钱绎笺疏:“輨之言管也。以铁为管,约毂外两端,以金冒之曰輨。”字常作“管”。《吴子·论将》:“车坚管辖,舟利橹楫,士习战陈,马闲驱驰,是谓力机。”引申为“枢要”。《荀子·儒效》:“圣人也者,道之管也。”杨倞注:“管,枢要也。”

《说文·车部》:“辖,一曰辖,键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巾车脂辖,隶人、牧、圉各瞻其事。”

“管”、“辖”都是车子的重要部件,故用以指重要地位、枢要之所在,或喻指国家的重要人物。如《周书·文帝纪上》:“公首居管辖,恩信着闻,今无小无大,咸愿推奉。”

以上考证表明“管辖”为“名素+名素”的名词,为同义并列式复合词。

同类推荐
  • 饥饿是所有人的耻辱

    饥饿是所有人的耻辱

    本书为绿色散文阅读丛书中的一本,为著名作家鲍尔吉·原野散文新作合集,本册为全套书中的人物卷,书中用细腻的笔法描摹了作者在幼时及青少年时期的所见所闻,作者被选入中小学教材的文章不胜枚举,非常适合中小学生阅读。本丛书包括:1.《一枕河山》2.《蜜色黄昏》3.《水碗倒映整个天空》4.《我们生来就是为了含辛茹苦》5.《饥饿是所有人的耻辱》。
  • 在日本看中国

    在日本看中国

    本书是陈祖芬的中国故事中的《在日本看中国》分册。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寓意深刻。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
  • 年轻时做新鲜事

    年轻时做新鲜事

    本书主要收录:我十五岁那年、托翁的动手能力、“托尔斯泰灯”、静的等级、解剖我自己、享受安宁、慢半拍、对一朵花微笑等等。
  • 风会记得那朵花的香(天下美文哲理卷)

    风会记得那朵花的香(天下美文哲理卷)

    本书为你讲述一段段温暖人心的故事,这些故事贯穿着对人生、对情感、对生活的感悟,折射出世界的简单与复杂。让你能于喧嚣尘世中享受孤独与寂寞,坦然面对得到与缺憾,在世间百态中领略平凡的美,保持一颗释然、宽容的心。
  • 暮鼓晨钟里的安宁岁月:那些渐行渐远的修行者

    暮鼓晨钟里的安宁岁月:那些渐行渐远的修行者

    繁华的世界,是一场宏大的视听盛宴,你在追逐,也在迷失。你不是佛子,却始终在佛家的因果得失中轮回。所以,于众生来说,佛不仅仅是宗教,而是人生。
热门推荐
  • 再婚难逃,总裁步步紧逼

    再婚难逃,总裁步步紧逼

    “和我在一起生不如死?我怎么瞧不出来,只听见你叫的很享受呢……”说完,他就俯身朝着我压下来!他狠狠的碾上我的唇瓣,我的心像被匕首狠狠刮过……他是我老公,可是我每次和他亲热的时候,他非但不会顾忌我的感受,甚至在看到我痛楚难耐的表情,会露出冷冷的讥笑。一切只因为……
  • 喜乐农家

    喜乐农家

    好吃懒做的汤小圆因为心上人娶了别人,一时想不开投河自尽,大难不死的她醒来后发现自己的“尸体”已经卖给了个病秧子当媳妇,有家难回,汤小圆把婆家折腾的鸡飞狗跳了之后觉得,等着爹娘来赎自己还是不靠谱,钱嘛,还得靠自己的双手去挣。婆婆不喜欢自己,没关系,日久见人心;二婶不喜欢自己,无所谓,欺我一尺,还我一丈;药罐子相公不喜欢自己,他敢?快拿本姑娘的杀猪刀来!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无上圣殿

    无上圣殿

    这里,势力如繁星一般众多,弱肉强食的法则被演绎得淋漓尽致。那紫云之国,一代女皇,倾国倾城,屹立于亿万人之巅,掌控天下生死。而在那小小的城镇里,一名为许叶的少年,遥望着广场之上美貌与威严共存的女皇雕像时,他的心中,一股凌云壮志之情顿时萌生:“尊敬的女皇陛下,终有一日,我会超越你,让你臣服。”
  • 重生星际之病娇女王

    重生星际之病娇女王

    从人到机器人,只需要一眨眼的时间,什么?我只是个替代品,要听主人的话,我才不会按照你的方式来过呢,要活就活自己的人生。你说什么,我是病娇?拜托,我是女王好不好。
  • 钢琴恋曲

    钢琴恋曲

    为什么?为什么?我已经想要过平静的生活乐,你们几个却闯入了我的世界。你为什么要追着我不放?不会就是因为我在钢琴的舞台上夺走你的第一吧。我不干,我不干。我不会再弹钢琴了你别再来烦我。55555为什么一下子我身边多了这么多奇怪的人?甚至还有人长得酷似我死去的哥哥。不公平,我离开这里还不行吗?当然,当我再回到这里时。你们还能认出我吗?
  • 天乾记

    天乾记

    茫茫寰宇,太极开化。朗朗乾坤,巍巍华夏。圣降八卦,格物天下。包罗万象,佑我中华。女娲神皇座下,八卦神将之乾圣将守护华夏、快意恩仇,保卫神仙界,做到“乾坤合力,神界无敌”,成为“慧灵新神仙界”至尊守护神。
  • EXO之妹妹驾到

    EXO之妹妹驾到

    我会一直一直爱你,尽管再多的流言蜚语,也无法阻挡我的心。我不想过没有你的日子,你是我的一切,我的心永远属于你——吴亦凡待你长发及腰我定会娶你,我是你的白马王子。——鹿晗如果你不嫁给我我就给你做buingbuing,我会一辈子粘着你——吴世勋错过你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只要你幸福就好——张艺兴
  • 升级神器

    升级神器

    万年前,神武大陆,天现冥洞,武道法则缺失,邪神入侵。当时,人魔妖三族,力抗邪神,补合苍天缺口,并重铸武道法则。邪神之祸平定后,三族内讧,武道相争,亦是纷乱不止。但,神武大陆终是人与妖的天下,人、妖二族,合力共创魔界,魔帝陨,魔界太子林辰,被魔帝施展大神通,传送消失。林辰再次重生之际,却已过万载时光,物是人非。昔日威震苍天的魔界太子,如今虽变为一弱势少年,但灭族之仇,不共戴天。那曾经的诸神,所铸下的恶果,令他立下重誓,必平旧怨,重定乾坤。这一世,林辰应运而生。这一世,他手掌至尊神器‘杀人书’,注定横扫六合
  • 中国研发与经济增长的空间统计分析

    中国研发与经济增长的空间统计分析

    本书主要探讨R&D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空间关系,涉及到经济内生增长、R&D溢出和知识生产等理论,共分8章,包括: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R&D活动的ESDA分析、R&D空间溢出的CSDA实证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