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92000000015

第15章 李白诗歌中并列式复合词考析(上)(8)

从《说文》对二字(单音词)的释义,可知到汉代,“宾”与“客”词义仍然各有侧重,“宾”常指地位尊贵、受主人敬重的客人,“客”常指寄居他人或旅居他乡的客人。“宾”、“客”二词词义在理性意义上的差异,自然让这两个词在感情色彩上具有明显的不同,导致构词上出现了“嘉宾、来宾”与“客人、过客、食客、门客”相对立的情况。即便有“来宾”和“来客”之称呼,但前者的感情色彩更郑重。“嘉宾”一词,《诗经》里就出现过。《诗经·小雅·鹿鸣》中有“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和“我有嘉宾,德音孔昭”之诗句。但是,随着单音词的使用,“宾”与“客”因色彩意义上的区别突出出来了,于是词的理性意义上的差别则不明显了,总之指客人而已。这样一来,“宾”与“客”作语素构成“宾客”一词时,明显地两个语素的理性意义完全相同;组合成同义并列式复合词之后,两个语素在感情色彩上的差异也不存在了。例如《诗经·小雅·吉日》:“发彼小豝,殪此大兕,以御宾客,且以酌醴。”

“宾客”一词,在李诗中泛指客人。现代汉语中也是这个意义。

№31 a. 交亲

b. 亲友 宾友

【交亲】亲戚朋友。交,朋友;亲,亲戚。

《送侯十一》:余亦不火食,游梁同在陈。空余湛卢剑,赠尔托交亲。

《赠友人三首》其三:弊裘耻妻嫂,长剑托交亲。

“交”,本义为“脚胫相交”,引申为“朋友”。

《说文·交部》:“交,交胫也。”作动词,自然引申出结交、交往的意义。如《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又如《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交”引申为“朋友”,如“至交、知交、旧交”等词。

“交”单用指朋友,《管子·禁藏》:“能移无益之事、无补之费,通币行礼,而党必多,交必亲矣。”

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吴不信前日之盟,弃贡赐之国而灭其交亲。”此例中“交”与“亲”连用成词。

“交”与“亲”在表示“自己信得过的人”这一义项上结合为相关并列式复合词。“交亲”不是短语,因为两个语素结合成词表示更大的一个范畴概念。而且是一个“名素+名素”的名词。

【亲友】(1次)指亲戚朋友。

《古风·泣与亲友别》:泣与亲友别,欲语再三咽。

【宾友】(1次)指宾客朋友。

《东武吟》:一朝去金马,飘落成飞蓬。宾友日疏散,玉樽亦已空。

《战国策·赵策一》:“孟尝君曰:‘文甚不取也。夫所借衣车者,非亲友则兄弟也。夫驰亲友之车,被兄弟之衣,文以为不可。’”此例中“亲友”已凝结为一个并列式复合词。

《晋书·郑褒传》:“魏武帝初封诸子为侯,精选宾友。”此例中“宾亲”已凝结为一个并列式复合词。

“亲”与“友”、“宾”与“友”属于同一类人,那么,“亲”与“友”、“宾”与“友”两两连用成词,它们均属于相关并列式复合词。

№32 伉俪

【伉俪】(1次)妻子,配偶。此指东海勇妇。

《东海有勇妇》(代关中有贞女):斩首掉国门,蹴踏五藏行。豁此伉俪愤,粲然大义明。

“伉”与“俪”连用,早期之例可见于《左传》。

(1)《左传·成公十一年》:“郄犨来聘,求妇于声伯。声伯夺施氏妇以与之。妇人曰:‘鸟兽犹不失俪。子将若何?’曰:‘吾不能死亡。’妇人遂行。生二子于郄氏。郄氏亡,晋人归之施氏。施氏逆诸河,沉其二子。妇人怒曰:‘已不能庇其伉俪而亡之,又不能字人之孤而杀之,将何以终?’遂誓施氏。”杜预注:“俪,耦也。”“伉,敌也。” 唐孔颖达疏:“伉者,相当之言,故为敌也。伉俪者,言是相敌之匹耦。”南朝梁沉约《奏弹王源》:“若乃交二族之合,辨伉合之义。”

(2)《左传·昭公二年》:“晋少姜卒。公如晋,及河,晋侯使士文伯来辞曰:‘非伉俪也,请君无辱。’”孔颖达疏:“言少姜是妾,非敌身对耦之人也。”

从杜预注和孔颖达疏,我们知道“伉俪”一词中的两个语素,是同义语素,故“伉俪”为同义并列式复合词。

《左传》上“伉俪”一词,本来是指能跟夫君相匹配的妇人,而不是指夫妇双方。

李白此诗所用的“伉俪”,从词形和词义来看,完全遵循上古汉语中“伉俪”的用法。

除李白之外,“伉俪”在全唐诗中还有三位诗人使用过,总计4次:

1.戴叔伦《古意》:云闲虚我心,水清澹吾味。云水俱无心,斯可长伉俪。

2.白居易《闲园独赏》:蝶双知伉俪,蜂分见君臣。

3.白居易《鹤答鸡》:尔争伉俪泥中鬬,吾整羽仪松上栖。

4.高士咏《楚狂接舆夫妻》:接舆耽冲玄,伉俪亦真逸。

以上4首诗中的“伉俪”与李白的用法有所不同:2、4两首诗里的“伉俪”,是指伴侣双方,1、3两首诗句里的“伉俪”只指一方。1、2、3三首诗中“伉俪”不指人而指物,表明唐代“伉俪”一词所指范围扩大。

现代汉语将“伉俪”一词作为书面用语,一般指夫妻双方,而不再用来指物之配偶。

№33 糟糠(附糠糟)

【糟糠】(1次)酒滓、谷皮,喻粗劣的食物。

《古风·燕昭延郭隗》: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糟”,本指带滓的酒。《说文·米部》:“糟,酒滓也。”《段注》:“今之酒,但用泲者,直谓已漉之粕为糟,古则未泲带滓之酒谓之糟。”(第332页)《周礼·天官·浆人》:“供夫人致饮于宾客之礼,清、醴、医、酏、糟,而奉之。”郑玄注:“用柶者糟也,不用柶者清也。”屈原《渔父》:“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

而后世将滤去清酒剩下的酒渣称为“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孚部》:“古以带滓之酒为糟,今谓漉酒所弃之粕为糟。”

“糠”,亦作“穅”,谷皮。《说文·禾部》:“穅,谷之皮也。从禾,从米,庚声。康,穅或省。”《段注》:“云谷者,晐黍稷稻粱麦而言。谷,犹粟也。今人谓已脱于米者为穅。”(第324页)李富孙《辨字正俗》:“穅、康本一字。穅从禾、米,康省从米。今以穅为谷皮字,而以康为康乐、康宁字,画然分为二义。”《庄子·天运》:“夫播穅眯目,则天地四方易位矣。”

两字连用,构成“糠糟”和“糟糠” 这对异序同义词。

《庄子·达生》:“为彘谋,曰不如食以糠糟而错之牢筴之中。”《庄子》此例乃“糠糟”一词的早期用例。

《韩非子·五蠹》:“故糟糠不饱者,不务粱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绣。”《韩非子》此例为“糟糠”一词的早期用例。

全唐诗使用“糟糠”4例,而未使用“糠糟”。

除李诗用“糟糠”之本义外,全唐诗中另外3例见下:

1.卢仝《感古四首》其四:谓言琴与瑟,糟糠结长久。

2.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传衣念褴褛,举案笑糟糠。

3.白居易《二年三月五日斋毕开素偶吟赠妻弘农郡君》:忆同牢卺初,家贫共糟糠。今食且如此,何必烹猪羊。况观姻族间,夫妻半存亡。

第3用例中的“糟糠”与李诗中的“糟糠”词义一样,喻指粗劣食物。两个语素意义已经从相关到相同。故李诗中与此例中的“糟糠”,皆为同义并列式复合词。

1、2用例中“糟糠”为“妻的代称”。此义项出自《后汉书·宋弘传》:“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因以“糟糠”为妻的代称。

现代汉语里保留“糟糠”,多借指贫穷时共患难的妻子。可见,李白诗歌及唐诗中只使用这一对异序词里的“糟糠”,与今一致。

№34 糠粃(附秕糠)

【糠粃】(1次)本指谷皮和瘪谷,李诗中喻指微薄的俸禄。

《空城雀》:食君糠粃余,常恐乌鸢逐。

“ 糠粃”,亦作“糠秕”。

“秕”,瘪谷。《说文·禾部》:“秕,不成粟也。从禾,比声。”《段注》:“按不成粟之字从禾,恶米之字从米,而皆比声,此其别也。”(第326页)章炳麟《新方言·释植物》:“今谓不成粟者为秕谷。俗字作瘪。”《尚书·仲虺之诰》:“若苗之有莠,若粟之有秕。”“秕”字,经典有作“粃”者。如《墨虺之诰》:“若苗之有莠,若粟之有秕。”“秕”字,经典有作“粃”者。如《墨子·备城门》:“灰、康(糠)、粃、杯(秠)、马矢,皆谨收藏之。”“粃”同“秕”。《玉篇·米部》:“粃,不成谷也。俗作秕字。”那么,“糠粃”亦作“糠秕”。詹本李白《空城雀》作“糠粃”,王本作“糠秕”。

《正字通·米部》:“粃,糠属;又粟不成粒。”此“糠属”意即与“糠”

同类的瘪谷,皆为人不能吃的谷物。故“糠粃”一词由两个近义语素构成。《管子·禁藏》:“果蓏素食当十石,糠粃六畜当十石。”

“糠秕”,全唐诗使用共3次,除李诗用例外,还有2例见下:

黄滔《秋久贫居》:豪门腐粱肉,穷巷思糠秕。

贯休《读唐史》:大簸怕清风,糠秕缭乱飞。

这2例中的“糠秕”皆用本义。而李诗中“糠秕”含有“轻、薄”的意思。

另外,全唐诗中还使用了“糠秕”的异序词“秕糠”,共2次,如下:

沈佺期《答魑魅代书寄家人》:戚属甘胡越,声名任秕糠。

贾岛《题岸上郡内闲居》:金玉重四句,秕糠轻九流。

这2例中的“秕糠”与“糠秕”同义,所以,它们算一对异序词。但这2例中的“秕糠”更含有“轻、不重要”的意义。所以,现代汉语中保留了这对异序词,多用来比喻没有价值的东西。

№35 枝叶

【枝叶】(5次):(1)枝条和树叶。

《上云乐》:西海栽若木,东溟植扶桑。别来几多时,枝叶万里长。

《树中草》:草木虽无情,因依尚可生。如何同枝叶,各自有枯荣?

《寄东鲁二稚子》:楼东一株桃,枝叶拂清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其水边处处有茗草罗生,枝叶如碧玉,惟玉泉真公常采而饮之。

(2)喻同宗的旁支。

《寄上吴王三首》其一:小子添枝叶,亦攀丹桂丛。谬以词赋重,而将枚马同。

“枝”与“叶”连用,在《诗经》中可见其例。如《诗经·大雅·荡》:“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拔。”此例里“枝叶”属于相关并列式复合词。

“枝”与“叶”在同根所生的义项上比喻引申指宗室,《左传 ·文公七年》:“公族,公室之枝叶也;若去之,则本根无所庇荫矣。”李白诗句“小子忝枝叶”中“枝叶”谓与吴王同宗。诗人一直肯定他是李唐宗族。

“枝”与“叶”连用成词,两个语素的意义从相关到相同时,皆含有“同根生长出来的”意思,可见并列式复合词两个语素的意义由相关发展到相同,由该并列式复合词词义引申而促成两个语素的意义越来越紧密。

№36 仁爱

【仁爱】(1次)友爱;情谊。

《赠从弟宣州长史昭》:摇笔起风霜,推诚结仁爱。

《墨子·经说下》:“仁,仁爱也。”

“仁”,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其核心是爱人,与人相亲。《论语·子张》:“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说文·人部》:“仁,亲也。”“仁”的核心内容就是对人相亲、对人友爱。

“爱”,惠;仁爱。《广雅·释诂四》:“爱,仁也。”《左传·昭公二十年》:“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爱”与“仁”能互相训释,单音词词义相同,于是构成同义并列式复合词“仁爱”。

李诗所用的“仁爱”正是“对人相亲、对人友爱”这一意义。

“仁爱”为“名素+名素”的名词。

№37 商贾(附商人 贾人)

【商贾】(2次)

《丁都护歌》: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江夏行》:为言嫁夫婿,得免长相思。谁知嫁商贾,令人却愁苦。自从为夫妻,何曾在乡土?

“贾”,《说文·贝部》:“贾,贾市也。从贝,襾声。一曰坐卖售也。”段玉裁以为“一曰坐卖售也”此“六字葢浅人妄增。”又注云:“《司市》注:通物曰商。居卖物曰贾。居卖物,谓居积物亦兼卖之也。”(第282页)

“商”字下边应从“贝”,《说文·贝部》:“行贾也。从贝,商省声。”《段注》:“《白虎通》曰:商贾何谓也?商之为言章也,章其远近,度其有亡,通四方之物,故谓之商。贾之为言固也,固其有用之物,以待民来,以求其利者也。通物曰商,居卖曰贾。按《白虎通》,古本如是。……浑言之,则商贾可互称;析言之,则行贾曰商。行贾者,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第282页)《段注》把“商”与“贾”的区别和相通之处,解说得非常明白。

到了汉代,这种区分已经不严格了。如西汉贾谊《论积贮疏》:“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再如,《史记》里“商”与“贾”的区分也不严格。

管锡华对《史记》里的“商”、“贾”进行了考察,这里将他从《史记》里所得到的情况概括如下:

(1)《史记》里“商”与“贾”单用,有时有区分,有时没有区别。如《史记·货殖列传》:“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2)《史记》里“商贾”结合为复词有16例,其中有15例作名词,指人11例。其意义是泛指各种做买卖的人。如《史记·平准书》:“商贾以币之变,多积货逐利。”

当然,到了唐代“商贾”更不在乎“行商”、“处贾”之区别。可以称“商人”,也可以称“贾人”,同时也叫“商贾”。它们在李诗中和唐诗中的使用情况是:

第一、“商贾”一词是泛指概念,“商贾”中的“商”与“贾”是同义语素,而不是近义语素。全唐诗里的“商贾”11例,“商”与“贾”完全同义,从初唐到盛唐、再到中唐、晚唐皆是这样。如:

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二:务光让天下,商贾竞刀锥。

卢仝《寄赠含曦上人》:商贾女郎辈,不曾道生死。纵遇强礼拜,雅语不露齿。

姚合《庄居野行》: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官家不税商,税农服作苦。(“商”即前一句里的“商贾”)

孙合《句》:仕官类商贾,终日常东西

第二、李白诗歌中使用“商人”, 白居易等诗人使用“贾人”。 “商人”和“贾人”词义等同于“商贾”。

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序》中所称“贾人”即是他诗中所称的“商人”。

《琵琶行并序》:“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琵琶行》:“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而元稹与白居易在唱和诗里,都把“商人”称作“贾人”。如下:

白居易《江楼夜吟元九律诗成三十韵》:交流迁客泪,停住贾人船。

元稹《酬乐天江楼夜吟稹诗因成三十韵》:改张思妇锦,腾跃贾人笺。

初唐张九龄诗中也用“贾人”一词,《江上使风呈裴宣州耀卿》:“报恩非殉禄,还逐贾人船。”

李白诗歌中有“商人”,也有“商贾”,却没有“贾人”。李白诗歌中使用“商人”2次:

《长干行二首》其二:自怜十五余,颜色桃李红。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江夏行》:悔作商人妇,青春长别离。

第三、在唐诗中,这三个词的使用次数,经本书统计,“商人”为30次,“贾人”为7次,“商贾”为12次。“商人”和“商贾”的使用频率比“贾人”高,透露出“商”与“贾”构词能力从汉代到唐代已经在发生转变。

第四、就并列式复合词而言,除“商贾”外,由“贾”与其他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复合词,唐诗中没有出现。而唐诗中由“商”与“旅”构成的“商旅” 这个并列式复合词,使用达6次。“商旅”虽为传承之词,李诗中却没有使用“商旅”,而杜诗中没有使用“商贾”、“商人”这两个常用词,但使用“商旅”2次。如下:

杜甫《客居》:蜀麻久不来,吴盐拥荆门。西南失大将,商旅自星奔。

杜甫《最能行》: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旅。

第五、在唐诗中,“商”还能构成“渔商”、“盐商”两个偏正式复合词,和“行商”(经商之意)一个支配式复合词。前两个为唐诗中产生的新词,后一个为新义。而“贾”除保留成词“商贾”和“贾人”之外,没有出现由“贾”构成的新词。其具体情况如下:

1.渔商(全唐诗出现13次)

王维《早入荥阳界》:渔商波上客,鸡犬岸旁村。

杜甫《寄近呈苏涣侍御》:药物楚老渔商市,市北肩舆每联袂。

2.盐商(全唐诗出现1次)

白居易《盐商妇恶幸人也》:盐商妇,多金帛,不事田农与蚕绩。

3.行商(全唐诗出现2次)

白居易《朱陈村》: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商”在唐诗中表现出较强的构词能力,这与管锡华先生在《史记》里发现的“商”与“贾”的构词能力刚好相反 ,而与今天的使用情况一致。即使用“商”构成的成词超过使用“贾”构成的成词,由“商”构成的新词多于由“贾”构成的新词。这两点都表明唐诗中“商”的构词能力增强,而“贾”的构词能力减弱。不过,唐诗中无“奸商”、“客商”。

李白诗歌中有“商贾”和“商人”,使用各2次,却没有“贾人”,透露出唐代“商”的使用率超过了“贾”。而且,李诗中“商贾”和“商人”都是泛指,反映出唐诗中的“商”与“贾”已经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商贾”为同义并列式复合词。

№38 丝桐

【丝桐】(3次)代指琴。

《怨歌行》:寒苦不忍言,为君奏丝桐。

《东武吟》:依岩望松雪,对酒鸣丝桐。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况之秦》:丝桐感人弦亦(一作已)绝,满堂送客皆惜别。

“丝桐”,指琴。古人削桐为琴,练丝为弦,故称。可见,用构成琴的二种不可或缺的材料来指代构成之物。这是由代称方式形成的相关并列式复合词。

“丝桐”一词,早已出现在《史记》里。《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若夫治国家而弭人民,又何为夫丝桐之间?”后世沿用。如汉王粲《七哀诗》:“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

同类推荐
  • 耕余遗穗

    耕余遗穗

    本书收录作者在各媒体的“千百年眼”、“海外生活”、“专题研究”、“校园走笔”等栏目刊载的文化小品、域外见闻、生活杂感等。这些随笔既包括王日根教授个人的治学从教之道,还包括他对一些社会现象和文化问题的思考与评论。随笔以悠闲的心态,轻松的笔调漫谈厚重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域外风情。文如心,这种静谧、恬淡的文风大致反映出王日根教授淡定的心境,淡泊的心志,淡雅的心智。
  • 夏丏尊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夏丏尊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唐诗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唐诗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唐诗是汉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汉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周边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唐代被视为中国各朝代旧诗最丰富的朝代,因此有唐诗、宋词之说。《唐诗精品鉴赏》所选诗歌都是唐诗中脍炙人口、妇孺能详之作,诗是好诗,赏析亦高雅成趣,相信会给读者带来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上的无限美感。
  • 鸢尾几度花

    鸢尾几度花

    本书是作者的散文集,书中内容从作者的高中黄金时代开始,一年一年追溯下去,到轻狂时代,到竹马时代。有柔情有硬气,有怜悯有叛逆,有含蓄有锋利。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过程,看文字由青涩稚嫩的学生腔蜕变成成熟历练,又看着复杂纠缠的文字回归到最初的天真与纯粹。在这里,疯狂与无邪并存。厚厚一叠,没有形式只有真实。在这里,有无数等待证实的梦想。厚厚一叠,没有形式,只有真实。在这里,可以听到笔锋划破纸张的声音,是情感的颠簸。厚厚一叠,没有形式只有真实。时光会在记忆回溯中开出鲜艳的花朵吗?鸢尾花开在春天,梦想启程在春天,这一切都同青春一般美好。
  • 灵魂笑忘书:水浒人物心灵探秘

    灵魂笑忘书:水浒人物心灵探秘

    本书对《水浒传》的人物形象进行了研究,包括《从官场到江湖》、《别无选择》、《从教授到军师》、《钱财于我如粪土》、《鱼与熊掌可否得兼》等文。
热门推荐
  • 王前

    王前

    一百年前,八大家族听信妖孽红孩儿之言,倾尽家财,打造了四座能聚集天下气运的王座,以期他日问鼎天下。然而,王座铸成之日,南王穆神衣亦同时洗劫了明珠桃山,四方王座从此沉入战火,不知所踪……百年之后,一个意气风发的状元郎,却在一前朝遗老口中得知,那妖魔红孩儿,竟然偷偷打造了第五王座,名曰:杀戮王座
  • 玥舞九天

    玥舞九天

    她,凌玥绯璃,古武宗门少主,杀手界传奇,能力超强。淡漠洒脱,自在如风,腹黑至极。她,凌绯璃,凌家直系七小姐,与三皇子定下婚约,却天生废材,丑颜懦弱。为情所伤离开帝都,途中身亡。睁眼那刹,她已非她,却才是真正的她。陷害设计接踵而来,阴谋阳谋浮出水面!次次进阶,步步走向巅峰,缔造专属于她的传奇篇章!且看她魂魄回归,重回大陆,是凤凰涅槃?亦是王者归来!(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暗夜嗜血之黎明

    暗夜嗜血之黎明

    身份奇特的尹浩出生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杀尽这个世界上的吸血鬼,杀光这个世界上该杀的人。二十五岁的他,用了十九年练习杀人,用了六年杀人。手下已有无数亡魂的他,却被自己的师父派去杀一个普普通通的少女。尹浩无法下手,才得知少女慕容晓雪体内流着的是千年一遇的圣洁之血。吸血鬼要是喝了此血,便可以不再受日光的束缚,可以再日光下任意行走。但是却要等到慕容晓雪第二个本命年的时候,在满月之下,用圣洁之杯盛血,才会起作用;圣洁之血不只是对吸血鬼有用,对习武之人,只要谁得到她,功力便会提升百年
  • 美漫世界的太阳神

    美漫世界的太阳神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不...能力越大,权利越大。握于手中的能力,权利...是让众生臣服于你,或是利用这种力量来维护众生。人人生而不等?不对,人人生而不平等。有着毁天灭地的力量,轻易将地球打穿,顷刻之间就可以将人类从世间抹去的你,是选择俯瞰于天际,高于众生,亦是行走于地上,维护众生?
  • 白猴纪事

    白猴纪事

    我一手撩起头顶的喜帕,一手揭来了震荡的帘子,未探出头看清外面是什么情况,就被红娘轻拍了手,微斥道,“新人不入门不能随意乱动!”。我咂了舌,默默把手伸了回去,又将喜帕盖下。眼前一片红晕。没有锣鼓喧天的喜乐,也没有热闹的看亲群众。一顶简单的红色方桥将我送进了穆府的清园。
  • 夜与莺

    夜与莺

    盈盈月光,她立于梧桐树下,望着空中那轮皎月,回首这十年来的风雨,曾经深深爱过,痴痴等过,傻傻恨过,年少轻狂与好友潇洒,仗剑江湖嫉恶如仇,往事种种,那些曾经的相遇与离别都在眼前浮现,那些笑脸与眼泪都还依稀记得,不禁出神了许久。“起风了,回屋吧。”温柔的声音自身后响起,落入一个温暖的怀抱她转过头,看到那温暖的面容,微微一笑。这一生,因为有这一个人,便值得了。
  • 碧海云洲记

    碧海云洲记

    碧水蓝天,云雾缭绕。海之中央,几十片岛屿如繁星罗布,承受日光雨露,形成美丽的大洲,名为“云洲”,所立之海,唤曰“碧海”。碧海云洲记,述说这一片灵地的侠义柔肠之人,千奇百怪之事,和动人心弦之情。
  • 重生女巫,少将大人狠狠爱

    重生女巫,少将大人狠狠爱

    前世,她拥一生荣耀,却被渣男贱女害死,她不甘心,生为一代女巫,她用尽死前最后的精神力,凤凰涅槃,再次回生!又意外获得至尊空间!里边上古灵书数不胜数,最最重要的是,她又获灵眼,灵眼乃是进入空间的第一层通道!那么,前世害过她的人,你们准备好了么?某男:没准备,也不想某女:(砸)你还想被砸胸?某男:想啊!
  • 阴界巡阳使

    阴界巡阳使

    投胎前我是孟婆,死掉后我回归阴界,做了这阴界巡阳使,维持阴阳两界平衡。问我为啥?我天上有仙!原本吧我以为这是个混吃等死的清闲活儿,可是阎王说我得积攒功德。积攒功德我懂,阴界死的鬼魂装不下了我去阳界阻止杀戮悬壶济世是积攒功德。尼玛阴界鬼魂太少,导致不够轮回,也要让我去阳界解决?真是说多了都是累,还不让辞职?……(女主文女主文女主文,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起名废的我起不出萌萌哒的名字,只好在这里声明这真心是女主文啊……)
  • 青春期的我,喜欢过你

    青春期的我,喜欢过你

    唐宛,林沐不一样的爱情故事。唐宛,林沐,小宗,小微,老先生的故事......琴谱的诅咒,林沐转世,恋生池,凶案,泰国人皮风筝,盗墓......待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