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82400000013

第13章 赖雅:爱又如何(1)

一年之中最猛烈的暴风雪袭击了这一地区,大地苍茫,覆盖所有的路径,没有从前,也没有未来,只有当下,你在我眼前。她说,当他跟我住在纽约时,那城市仿佛是我的,街巷也因此变成活生生的。

1.遇见,在人群中

1956年的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彼得堡,直到3月依旧很冷,有时甚至能达到零下三十四摄氏度,而处于新罕布什尔群山包围中的麦道伟文艺营,更是寒意侵骨。

下午4点之前,文艺家们各自待在自己的工作室,写作、绘画,或者雕塑,等等,这个由著名作曲家爱德华·麦道伟的遗孀麦道伟夫人创办的文艺营地,为他们提供住宿及简单的餐点等,午餐篮子就放在工作室的入口处,4点之后文艺家们才能到大厅里集会。

大厅位于一座别墅式的建筑之中,屋外是大片的草坪,4点之后,人声噪噪,文艺家可以手持一杯鸡尾酒,与自己感兴趣的邻居交谈,张爱玲与赖雅,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遇见的。

我不知道张爱玲哪天来到麦道伟文艺营的,史料上只说她在3月2日得到通知,她来文艺营居住的申请被通过。3月中旬,她结清在纽约那个救世军办的女子宿舍的费用,火车汽车出租车辗转七八个小时,来到文艺营。这个中旬,想来应该在10到12号之间,因为,13号她就遇见了赖雅。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这是张爱玲那篇《爱》的结尾,写这文章,是在她二十几岁的年纪,在上海。如今她已经三十六岁,大概已无心于那样的遇见。和赖雅的第一次见面平淡至极,在文艺营的大厅里,在晃动的人影与声音中,初来乍到的中国女作家和年过花甲的美国老作家友善地打了个招呼。

他们到第二天才有机会交谈。赖雅大致知道她从香港来美国不过半年,此前住在纽约。赖雅对张爱玲印象很好,觉得她既庄重大方,又和蔼可亲。这个印象跟张爱玲留给读者的不同,跟胡兰成第一次见到的她也不同,难道生活教会了张爱玲不再那么清高?似乎也不是,她过去的紧张木讷很大程度上不是倨傲,而是不知所措。

我想张爱玲的放松,应该是来自赖雅的放松,他对她一无所知,就是一个寻常女子,刚刚结识的同行。他按照自己热忱友善的天性,问她一些亲切的问题,如同火车上的陌生男女,萍水相逢,彼此都没有背景,本初的性情凸显出来,她跟他的那些话,也就像丝绵蘸着胭脂,渗到了心里。

很多年后,张爱玲已经开始了离群索居的生涯,哪怕最信任的朋友也是通过电话信件联络,拒绝见面,却很奇怪地会见了一个名叫詹姆士·莱昂的美国人,剧作家布莱希特的研究者,他对张爱玲的文坛声名一无所知,只知道她是布莱希特的朋友赖雅的第二任妻子,便与她联系,想要访问她。

张爱玲答应了,当詹姆士如约前来按响门铃时,却无人应答。假如詹姆士对于张爱玲日常做派有所了解,一定会生出顾虑而却步,但那会儿他完全没想那么多,只以为不凑巧,想通过各种方式找到她,完成访问。

这种莽撞成全了他,他不但找到了张爱玲,还看到了她最为放松的状态,她对这个美国人敞开心扉。事后,还跟他通过好几封坦诚的信。詹姆士对她的印象是谈吐娴雅,怡然自若,热忱又令人舒坦,丝毫不觉她有任何不自在或者有逃避与人接触的想法。

张爱玲的放松也是来自詹姆士的放松,詹姆士把她当成平常人,她便没有盛名之下的矜持、旷世才女的身段,她显得舒缓从容多了。

想要让对方不紧张,首先自己得不紧张,你的严肃矜持,让对方也不得不严阵以待,虽然内中并无武器,但一来一往的试探,足以绷紧双方的神经,谁都会觉得累。所以,适当的鲁莽是受欢迎的,《水浒传》里的李逵、《三国演义》里的张飞最得广大读者的厚爱。

1956年的3月,在异国他乡,张爱玲与一个性情天真的男子面对面,周围的景物很陌生,这一刻的光阴很恍惚,她突然之间变成了一个寻常女子,只用天性里的单纯与聪慧与他相对,而外面,大雪正在飘下来-史料上说,张爱玲认识赖雅没几天,一年之中最猛烈的暴风雪袭击了这一地区,大地苍茫,覆盖所有的道路。没有从前,也没有未来,只有当下,你在我眼前。

2.赖雅的华丽人生

这里有必要给赖雅也来个大起底,他的全名叫甫德南·赖雅,父母是移居美国的德国人,他按照德国的生活习惯长大。严父慈母,保证了他有一个完美的童年,活泼的性情可以得到舒张,同时,父亲绝不会让他的童年时光白白放空。他的文学天赋被挖掘出来,在亲友的生日或结婚宴上,人们总能看见那个幼小的孩子,站在大庭广众之下,声音朗朗地即席赋诗。

十七岁,他进入宾州大学,修文学,二十岁以前,已经写出不少诗,和至少一部名为《莎乐美》的诗剧。二十三岁,他进入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创作的剧本《青春欲舞》被前辈欣赏,两年后,该剧在麦克道威尔戏剧节上上演-四十二年后,他和张爱玲在这里相遇。

顺利的人,习惯于朝前看,以为还会有更多的精彩等待自己去创造,赖雅的头开得太顺了,自然不会有张爱玲那种惶恐的自省。他的心灵世界如同江河上的朝日,健康充沛,才华时刻奔涌而出,甚至来不及化为文字,就在良朋宴饮间随意地流失了。

中国有句古语,叫“日言百句,其气自伤”,胸怀大志的人都懂得三缄其口,张爱玲也不无调侃地说过,她是一个作家,有什么真知灼见也是要放在文章里卖钱的,怎么会轻易说给人听。赖雅却不管这一套,就像一个身家不凡的富翁,想不起来精打细算,他才气过剩,不用缩手缩脚。

很多人看好他,资深前辈,名流大腕,都看好他,看着他神采飞扬的高谈阔论,妙语如流星般闪烁不尽,旁观者只剩下跟他一道热血沸腾的份,怎么可能怀疑他的前途。

然而,作为后来者,我们可以轻易地翻到最后一页,看到赖雅的终极成就,不得不遗憾地说,他也许算一个出色的作家,却不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他完美的童年及后来的一帆风顺,像一柄双刃剑,让他元气充沛,却没有得到淬火的机会,他的世界是偏明朗的,没有阴影辅助,缺少了张爱玲那种参差对照的层次感。

他对什么都兴致勃勃,做什么都容易成功,时刻处于被诱惑状态,不会死守着一点。他的生命,就这样被淹没在一波接一波的华丽幻影中,丝毫没有感到命运设计的恶作剧-它对他的厚爱并不见得全是好心。

从1931年到1942年,他在好莱坞做了十二年的编剧,干得还不错,不菲的报酬,让他不但能够丰衣足食,还能灯红酒绿。

问题出现在1943年,这一年他不小心摔断了腿,又轻度中风。他向来身体很好,看上去很强壮,但这样的人,一旦出现问题,就是兵败如山倒,在他遇到张爱玲之前,他还中过一次风。

好莱坞抛弃了他,就像一个魅惑但轻浮的女子,对谁也没有长情。一代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总有新人脱颖而出,赖雅又非一线编剧-他就没有做一线编剧的野心,十二年之后才过气,已经很够意思了。

赖雅的生活状态开始走下坡路。他结过一次婚,妻子是一个活跃的女权主义者,两人相处不来而离婚,现在他是孤家寡人。如果手中有钱,单身汉的生活也自有妙处,但赖雅虽挣到过很多钱,却到手就花掉了,他没有吃过没钱的苦,真的视金钱如粪土,都说“汝狄在钱上好”,《小团圆》里这样说。他一向本着有钱大家花的宗旨,后来选择了共产主义。

中年之后的赖雅,变得很弱势,弱势人生不复有浮华遮蔽,视野能够更清晰一些。赖雅回过头,想要重新拾起小说,当他雄心勃勃地想要卷土重来时,却忽略掉了一点,他,还能写出好的小说吗?

还是张爱玲看得真切,她对那个布莱希特的研究者这样说:作为一名好莱坞的编剧,他知道该耍什么公式、用哪些窍门,正是这些把戏破坏了他成为一个严肃作家的资质。她认为他这个人之所以迷人(甚至是太过迷人),在于他是一个聪明过人的写作者(太过聪明以至于变得世故圆滑);在于他缺乏一种固执,一种撑过冗长、严肃计划的忍耐力。用她的话来说,他少的正是“勇气和毅力”。

张爱玲揭示了赖雅的问题所在。她的说法里也透露了两点,第一,她懂他很深;第二,他在她眼里是“迷人”的,尽管她懂得“迷人”背后的问题,但她的口气,分明是爱而知其恶的。

3.兵荒马乱中奔向一个人

胡兰成曾说张爱玲取人,首先要看聪明不聪明,其实张爱玲对于温度,亦有需求。当初刚映入她眼中的胡兰成,未必显得很聪明,只是他热情,她遂把他所有的言语,朝聪明上拽,笨嘴拙舌也成了微言大义,她着急贴近于那温度,变成了一个自说自话的诠释者。

也难怪,张爱玲的母亲和姑姑都太冷了,她们喜欢清洁,冰清玉洁,冰和玉都是冷的。张爱玲也喜欢清洁,她最怕的是虱子,但她没有母亲和姑姑那股“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的劲头,对温暖,有种向往。

她在关于苏青的文章里写道:杨贵妃的热闹,我想是像一种陶瓷的汤壶,温润如玉的,在脚头,里面的水渐渐冷去的时候,令人感到温柔的惆怅。苏青却是个红泥小火炉,有它自己独立的火,看得见红焰焰的光,听得见哔哩剥落的爆炸,可是比较难伺候,添煤添柴,烟气呛人。我又想起胡金人的一幅画,画着个老女仆,伸手向火。惨淡的隆冬的色调,灰褐,紫褐。她弯腰坐着,庞大的人把小小的火炉四面八方包围起来,围裙底下,她身上各处都发出凄凄的冷气,就像要把火炉吹灭了。由此我想到苏青。整个的社会到苏青那里去取暖,扑出一阵阵的冷风-真是寒冷的天气呀,从来没这么冷过!遇到赖雅的那一年,就是那样的寒冷。1952年7月,张爱玲持一纸香港大学同意复学证明从上海来到香港,她曾在这里读过三年书,发表的第一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也是以这个城市为背景。但这次,她并不打算在这里定居,左翼的压力使她余悸未消,香港离内地太近,也不安全,她的终极目标是去美国,离中国越远越好。

她又在香港待了三年,中间去了趟日本,炎樱在那里;另一方面,也是想从那儿寻求一条去美国的路。从她后来还是回到香港看,这愿望落空了。

为了生计,张爱玲写剧本,做翻译,译名著。她姑姑曾赞她连英文的物理化学课本拿过来都能看,干这份工作自然不在话下。但张爱玲深恶痛绝,她说,我逼着自己译爱默生,实在是没办法,即使是关于牙医的书,我也照样会硬着头皮去做的。她讨厌欧文,说翻译他的书,像是同自己不喜欢的人谈话,无可奈何,逃又逃不掉。她唯独对海明威有好感。

虽然一时赴美无望,但张爱玲仍然时刻准备着,1953年她就开始尝试用英文写作。1955年,她的英文小说《秧歌》在美国出版,得到评论界的极大赞赏,这应该给张爱玲注入了信心。同年,她终于得到赴美的机会:美国当时有个难民法令,允许少数学有所长的人士赴美,取得永久居住资格,日后也可成为美国公民。

她来到纽约,那时纽约不但是世界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还是出版中心,她孑然一身而又雄心勃勃地来了,梦想着在这里实现少年时的梦想:要比林语堂还出风头。

然而现实离她更近,因为经济原因,她搬进了救世军办的带有慈善性质的女子宿舍。服务员是街上无家可归的酒鬼,邻居们是落魄的打算老死此地的胖太太,那种环境的可怕不在于条件简陋,而是,出来进去之间,它总有办法提醒你,你已经沦落到社会的最底层。

就是在简陋的女子宿舍里,张爱玲接待了她少年时代的偶像-胡适。

初识胡适,是在那个已经过去的繁华时代里,不,应该说是繁华时代的尾声里。那时,张爱玲还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千金大小姐,成天朝父亲书房里跑,把书一本本拖出去看,但那套《胡适文存》,她是坐在书桌前看完的。

又按照他的推荐,去读《海上花》《醒世姻缘传》,阅读记忆里,有着她对于一大段好时光的依恋。她还记得战后胡适回国时的照片,笑得像个猫脸的小孩儿,她姑姑看着笑了起来说:“胡适之这样年轻!”-他们一桌打过牌。

记忆点点滴滴,便是初见,亦恍如别后经年。在这异国他乡,昔日一呼百应的文化领袖,曾经名噪一时的旷世才女,相见于如此不堪的地方。张爱玲无可奈何地笑,胡适却四面看着,满口说好。

张爱玲之前给胡适寄过自己的小说,他的高度评价令她十分振奋,然而,出现在她眼前的胡先生也有落魄之态,一次说起自己给美国某杂志写文章,不好意思地笑笑,说,他们这里都是要改的。这里是美国,胡适的赞赏,不能让她东山再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她来到了麦道伟文艺营,与一个温暖的、放松的、对她一无所知的男人不期而遇。他们都是此地的过客,那相遇也是萍与水的相遇,仿佛是寂寞的旅途中,他们被命运安排在对面,还没来得及开口,已透过车窗玻璃,发现对方是一个可爱的人。

4.奉子成婚事件

当大雪终于落下来时,他们已经像朋友那样相处了。4月1日,张爱玲和赖雅并肩坐在大厅里共享复活节正餐。几天后,张爱玲把自己的小说《秧歌》拿给他看,这说明她已经对他不设防,他对她的文笔表示赞赏。

反过来,赖雅跟她讲述自己的过往,那些传奇的故事对她是有吸引力的,能够把三十六岁的女人,变成一个睁大眼睛听故事的小女孩,张爱玲那被阻滞了的恋父情结,在她每一段恋情里都发挥了魔力。《小团圆》里,燕山对盛九莉说,你大概是喜欢老的人。盛九莉在心里回道:他们至少生活过。而赖雅,不但活过,还轰轰烈烈地活过,曾经的“活过”,让他此刻的“老”,也别具意味。

又是一段闪电式恋爱,不到两个月,张爱玲便以身相许。“以身相许”这个词用在这里似乎不准确,它东方色彩太浓,柔婉的语气背后未尝没有一点儿讹诈意味-我从此是你的人了,你要对我负责任。

美国人赖雅是负不了这个责任的,他说他总是点着火就跑掉;张爱玲也不见得就想让他负这个责任,且不说她的自尊和精神洁癖等,就从他也在这免费的文艺营里暂且存身看,他的状态不比她好多少。同是天涯沦落人,不同的是,他比她更老,身体也不好。胸有大志的人,不可以背负太多的包袱。

她是喜欢他的,温度之外,还“饱藏强烈能量”-许多年之后张爱玲这样形容他,他永远生机勃勃,困境中也能给身边人以安全感,而这,正是张爱玲所需要的。

就在两人有“同房之好”(赖雅日记语)的两天之后,赖雅在文艺营的居住期限已到,张爱玲去车站送他。最后的半小时,她吐露了对他的感情,亦说到自我发展和经济上的困境,却不是想要他承担自己,相反,她还送了他一些现金作为临别礼物,她深知他的处境,除了精神上,她并不想依赖他更多。

同类推荐
  • 大风思猛士:吴佩孚传

    大风思猛士:吴佩孚传

    《大风思猛士:吴佩孚传》记述了军阀吴佩孚光辉而又跌宕起伏的一生。起初,他只是一个落魄的秀才,后来竟成了直系统帅,成为北洋军阀操纵政局的首要人物。军阀混战时,他将段祺瑞赶下了台,把张作霖赶出了山海关。他还作为封面人物登上了美国的《时代》杂志,被誉为“中国最强者”。曾经,他也被视为最有希望统一中国的不二人选。他有“三不主义”——不住租界、不积私财、不举外债,对此一生不违;他坚持“不卖国”的主张,临终前仍告诫后人“不准当汉奸”;他还有“不纳妾”的美名,一位德国小姐爱上了他,他却在送来的情书上挥毫阅示——老妻尚在!
  • 忍辱膑足:孙膑

    忍辱膑足:孙膑

    孙膑是我国战国时期出现的一位身残志坚、独步千古的著名军事家。他是兵圣孙武的后代子孙,因受奸人所害,膝盖骨被剔掉,造成了终身残废,所以被人们称为孙膑。后来孙膑逃回齐国担任齐国的军师。在齐、魏争雄的过程中,他指挥齐军取得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两次大捷,使齐国成为东方强国。他在作战中运用避实击虚、攻其必救的原则,创造了著名的围魏救赵战法,为古往今来兵家所效法。《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忍辱膑足:孙膑》展现了孙膑在军事方面的卓越成就,以及他经历残酷刑罚,曲折坚毅的一生。
  • 乱世文宗洪迈

    乱世文宗洪迈

    本书应该说是一部洪迈传论。其前七章是以洪迈的生平为纲,阐述洪迈生命的各个重要时期最为重大的事迹,涉及时代、文学审美观、治世观念、历史观,可说是一部内容丰富而清晰的洪迈评传;其后二章《容斋随笔》、《夷坚志》则是对洪迈在文化史上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的综合评价了。如果有人想对洪迈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读一读此书必定会得到很大的满足。
  • 汉月天骄:不败战神霍去病

    汉月天骄:不败战神霍去病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天之骄子霍去病!出版社与秦汉史学家力荐:这是迄今为止,将文学创作与真实历史结合最完美的有关霍去病的历史小说,历史底蕴深,文学造诣高。作者倾情八年创作,参考了正史、大量民间传说以及巨量的匈奴、游牧民族、西域等史料和著作,把关键重大历史事件自然巧妙融入故事,积极正面反映霍去病短暂而辉煌的一生。当汉帝国向匈奴发起反击战之时,匈奴内部亦发生夺位之乱,身有月氏王族血统的月歌在流亡中被关中大侠郭解之子郭允和汉廷贵族霍去病所救,三人机缘巧合结为异姓兄弟,并相约一起投身从戎保疆卫国。曾经同生共死的三兄弟却因各自人生际遇和立场不同,最终决裂,并在汉帝国对匈奴用兵的舞台上,相互扶持或斗争着。
  • 人物百科知识博览

    人物百科知识博览

    一本丰富的百科字典,一座有创造力的知识乐园,一部健康成长的智慧圣经。精美的图片,有趣的文字,活泼的版式,将科学性和趣味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一同领略和感受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阅读文库·我的第一本百科书:人物百科知识博览》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丰富多彩。它既是人们认识世界、感知历史、触摸时空和未来的组合工具,又是聆听历史和探索未来的一条捷径,同时也是家长引领孩子成长的教育指南。
热门推荐
  • 北风吹

    北风吹

    这是一部光影陆离的书?其中不只是一类而是一个方面,总体来说是个四不像。她是批判是讽刺是科幻是一般的小说文是唯美文。这是一部我用心写的现实批判主义的书!额。。。。
  • 武仙霸世

    武仙霸世

    《降龙十八掌》到底能不能降龙?《龙象般若功》真能练出龙象巨力?《长生诀》真的能问道长生?……谁说武道不可成仙?我叫张洛,嚣张的张,我为神功代言。PS:张洛带着武学光脑穿越了,从此开始了吊打修真土著的日常生活。
  • 仇犹国史通考

    仇犹国史通考

    本书将自元代以来的碑文石刻、传说以及相关摄影和各类文章等一览无余地呈现给世人,内容上分为游记、文论、诗词、楹联和碑碣五篇。
  • 我不是玛丽苏

    我不是玛丽苏

    暗夜的曼陀罗悄然绽放,幕后黑手一步步操纵,平静的校园开始风云暗涌。一场前世旧梦,重逢邂逅,矛盾激化,仇恨的种子逐渐深埋。玛丽苏之光苏醒,权位更替,信任与背弃交错,何谈孰是孰非。纵使面对真神,纵使挫骨扬灰,为了你,又有何惧?我只愿当我隐于重重黑障,你决绝离去之时,转角处,还能回眸再看一眼我绽放时的模样。(纯属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非快穿,慎入)
  • BOSS的私宠:辣妻,太撩火

    BOSS的私宠:辣妻,太撩火

    “老公,我有孕了!”是夜,乔安然霸气将验孕棒拍在桌上!男人黑着脸扣上皮带……次日,大姨妈准时报到,全城药店统统倒闭,某太太关门避客三天!一个月后,席太太惊喜将化验单捧到某人的眼前,“老公,我真有孕了!”Boss大人危险眯眼,下一秒就将她果断压倒在床上!“乔安然,我今天要是不办了你,都对不起你这张嘴!”世人都说,席先生是一个高冷矜贵的公子,席太太是抢到宝了,可只有乔安然知道,她得到的是一只喂不饱的狼!
  • 浮尘辞落

    浮尘辞落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是谢辞第一次见到浮尘的感受。而当谢辞踏入落尘楼时也着实被惊艳了一把。台上,一女子一袭淡色长衫,罗袖轻舞。回首翘足中透露出的媚态纵观整个樊城也是找不出几个人能与之相媲的。
  • 孤星求生

    孤星求生

    2216年,拥有高度文明的地球,遭到不明生物的入侵,一支护卫队前往外太空抵挡,结果时空扭曲,他们来到了另一个……宇宙。最爱的事物有……家人,朋友和……地球!我们为他们而战!不到最后,绝不放弃!他们的飞船毁在一颗孤星上,这里有……阳光,氧气,生物……我们一直寻找的星球,找到了!然而这里却有那些入侵地球的怪物,到底怎么回事?我们能回去吗?!
  • 双生晓梦

    双生晓梦

    苏晓,绝色无双,倾国倾城。见过苏晓的人无不为其容貌所折服。苏晓天真的以为上了初中就能交到好朋友了,苏晓天真的以为上了高中就能交到好朋友了,苏晓天真的以为上了大学就能交到好朋友了。然而苏晓错了,从始至终陪伴苏晓的只有那么几个好基友。“为什么啊!为什么是这样子啊!”“谁让你是个男孩子了...”没错,这就是一个关于倾国倾城的男孩子的调教故事...慎入
  • 唐鍾馗平鬼傳

    唐鍾馗平鬼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fboys之邂逅她

    tfboys之邂逅她

    讲述了,女主和男主是青梅竹马,女主小时候走了去韩国找哥哥了三年时间里女主出了一场车祸忘了男主-----------作者大大第一次写哦!===============以上是第一段的==================以下是第二段的=======我们遇见的时刻,没能第一眼认出你,希望以后的日子,我们陪伴着彼此。【因为本文有许多歌词请略过,我本来想删,但是只可以删除三天内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