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82200000011

第11章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3)

有些书试图通过一个村庄看透整个中国,这种方法有问题吗?很难说某个村就代表中国农村,能否令人信服主要看作者的功力。梁鸿是搞文学研究出身的年轻学者,写过很多备受好评的论文,《中国在梁庄》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尝试。她回河南老家“穰县梁庄”[9]待了将近五个月,记录下所见所闻。这本书不是科学的田野调查,近似于纪实文学,未夹杂太多意识形态、学术方法和理论术语,读者较易接受。

去过农村的人可能会觉得中国很多村庄像梁庄一样,弥漫着灰沉感觉。在农村普遍困顿的状况下,出现了一些骇人听闻却又似乎不足为奇的现象。比如2006年1月23日,穰县公安局从镇上高中带走一位少年,因他涉嫌奸杀一名82岁的老太太。2004年4月2日,人们发现老太太朝着门的方向斜躺在床上,脚耷拉在地上,下身赤裸,地上、床上、身上全是血,头部被砸了一个大窟窿。公安局很快确定是强奸案,但不久宣布是一起偶发性案件,可能是过路人所为,于是不了了之。2005年省公安厅要求“命案必破”,老太太的女儿再次告状,县公安局才派人驻村调查。村里有些男人被反复审问,其中两人患上精神病。

公安局经过DNA检测,锁定犯罪嫌疑人王家少年。村民非常震撼,因为这位少年内向斯文,不像干这种事的人。原来有一天晚上,王家少年在DVD机上看了一张黄碟,半夜起来小便时,走到老太太住的小屋,用锄头和砖头将她杀害,然后实施强奸。王家人试图减轻孩子的罪行,找人做假证,说他未满18周岁。但老太太的女儿死活不肯放过他,拼命要求法院判处其死刑。后来梁鸿去见被关押的少年,发现那是一个单纯、善良、内向又有些教养的孩子,顿时崩溃得哭了。

梁庄处于一种精神委顿的状态,有人觉得教育是出路,但现实又如何呢?梁庄原来有一所小学,是一个有围墙的四方大院子,院子中间有一根旗杆,以前每天早晚升降旗。然而小学已关闭将近10年,院子空旷处早被开垦成菜地,不锈钢旗杆被校长卖掉,只剩水泥底座。曾经有村民承包校舍养猪,白天在院里放养,晚上赶进教室。校门口墙上的标语“梁庄小学,教书育人”,被人改成“梁庄猪场,教书育人”。后来教育局认为不雅观,才不让养猪。

梁鸿曾在梁庄生活近20年,回想以前梁庄小学最兴旺时,上学钟声一响,村民的敬重之心油然而生。然而现在大家挣钱第一,虽然也为孩子的学习焦虑,却不会心痛。乡村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淡薄,大家眼睁睁看着学校荒败。有人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像样的工作,最后还得出去打工。“读书无用论”越来越得到认同,很多人觉得与其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不如早点出来打工,起码不用交学费,也不用让家人背一屁股债。

在这种状况下,政府做了些什么呢?穰县有个文化茶馆,原本应该搞远程电视教学,或者像县委书记说的恢复传统戏曲、舞狮等艺术,现在却成了“麻将馆”!基层民主也一直存在问题,从村支书与乡党委书记的关系可见一斑。村支书仰赖乡党委书记得到职位,若不想干了,乡党委书记却拿他没办法。事实上,村支书的身份很暧昧:不是国家干部,却承担着落实国家政策的重责;不是官,却是个大事小事都有人找的“大人物”。如果村里有钱,当干部或许能捞点好处;如果是个穷村,当干部是义务劳动,很少有人愿意当。

中国农民对政治似乎很冷淡,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在农民眼里,他们只是被拯救者,不是主人翁,好与不好只能被动接受。梁鸿指出问题所在:农民并不知道自己拥有什么权利,你要他关心生计以外的事情,首先得给他权利;农民真正拥有东西,才会觉得是主人翁,如果你长期只是给他一点好处,他自然只能当个被喂养的孩子。

(主讲梁文道)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农民素质问题站不住脚

熊培云(1973-),江西永修人。毕业于南开大学、巴黎大学。南开大学传播学系副教授,专栏作家,思想国网站创始人。著有《思想国》《重新发现社会》《自由在高处》等。

当农民被逼下跪,我看到的不是国民性,而是强权不被遏制。

某省电视台拍摄农民聚在一起打麻将的场面,以此反映农民的素质。记者问乡干部,难道你们就没有一点精神追求?乡干部快人快语顶回去,你说我们打麻将没精神追求,你们搞电视的做出什么好东西让我们追求了吗?这话说得太对了!任何歧视农民的人应该反省自己的说法是否客观。

关于农村教育问题,有一则故事在汶川大地震后常被提及。1939年,中国纪实摄影先行者孙明经[10]骑马入川康科考。他发现西康地区的校舍大都宽敞明亮,学生衣着整齐,有些县政府却破烂不堪。他好奇地问一位县长:“为什么县政府的房子总是不如学校?”县长的回答是:“刘主席说了,如果县政府的房子比学校好,县长就地正法!”县长口中的“刘主席”,是著名大地主刘文彩[11]的弟弟刘文辉[12]。这话有点野蛮,然而今昔对比,不能不令人慨叹。

这两则故事出自《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这本书,作者是经常撰写评论文章的熊培云。这本书相当受欢迎,风头跟《中国在梁庄》一样劲。两本书都试图以小见大,《中国在梁庄》谈华中地区河南某村,《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谈华东地区江西某村。相较而言,熊培云做了更大范围的思考,整合古今关于农民的说法,尤其是民国知识分子对农民问题的看法。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农民的权利。当年可以分地,于是农民高高兴兴参加革命。然而农民拥有地权只是昙花一现,1953年就迎来了农业合作化浪潮,几年间又悉数交公。当时就算拥有私人土地也没有出路,因为统购统销政策让你无法在市场里自由交换,连给自己产品定价的权利都丧失了。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消失,他们有了新称呼——社员。改革开放后搞起了承包制,土地也没有真正回到农民手中。

熊培云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昔日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今日则是“普天之下,莫非国土”,二者是土地所有制的两个极端。“莫非王土”意即天下的土地只属于王一人,“莫非国土”则是天下的土地属于所有人,然而不属于具体的个人,属于抽象的集体,终究不是“普天之下,莫非民土”。当农民失去土地而又不能自由流向城市时,他们面临着双重尴尬。严格的户籍制度将农民捆绑在土地上,农民即使流入城市也不是市民,回到农村后又不真正拥有土地。熊培云认为,这不是“农民拥有土地”,而是“土地拥有农民”。

过去60多年,农村不断被牺牲,连一棵树都不放过。为了绿化城市,很多乡镇的古树被树贩子盗走或买走,有些则直接被政府拔走。大城市在建设“森林型生态城市”的口号下,热衷于“大树进城”,挪来深山老林里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大树。房地产商以百年古树为卖点,标榜所建楼盘是生态小区的典范。然而“人挪活,树挪死”,即使24小时不间断喷水,仍有70%的大树变成干柴。每当熊培云看到城里某处突然多了一棵古树,他想到的是:“这是谁的故乡被拐卖到了这个角落?”

有一年,熊培云回县城参加图书馆开馆仪式,发现沿途田地种了很多树。为何农田还要搞绿化?原来是省里要求种的,叫作“一大四小”工程[13]。当时江西省森林覆盖率已超过60%,全国名列第二,哪里用得着搞绿化工程?后来新闻调查说,江西强占耕地建225亿元绿化林,砍大树种小树,有些杨树已有一二十年树龄也被砍掉。老百姓戏谑说,“一大四小”工程就是“砍一棵大树种四棵小树”。

不仅省级决策机制有问题,基层政治同样问题多多。熊培云遇到一位开明的镇党委书记,这个人很大胆地说,“党政分开”喊了很多年,但目前来看不如不分开,因为大事由书记拍板、政府执行,出了问题则由政府负责,作为决策者的书记却没有责任,这种权责不统一的制度设计不就是为了保护书记吗?这位镇党委书记还谈到乡镇政权的尴尬:乡镇名义上是一级政权,实际上有名无实,什么也决定不了,现实是上面决策、下面执行,出了事由乡干部背黑锅,乡镇干部有点像“人体盾牌”。

城里人常常横加指责,说农民素质不好,没有精神追求,甚至不太爱国。抗战之初,有人呼吁农民从军报国,结果发现很多人不愿意,要么花钱躲兵役,要么外逃,要么谎报年龄。日本鬼子来了,农民为何这么“不爱国”?熊培云认为,晚清以来中国兵祸连连,农民对战争已经麻木。据统计,1929年中国兵额达220多万,军费开支占全国支出的92%,而世界五大强国的合计兵额仅206.6万。在这种状况下,武昌发生过村民殴打大学生宣传员的事件,说你们是帮政府压迫我们,我们先打死你们再去打日本人。

到底农民的素质有没有问题?熊培云认为,没必要去讨论子虚乌有的农民性或者国民性问题,农民并不愚昧,只是艰辛,而这应归咎于时代。“明明是制度性的批评,为何要异化为对国民性的批评?

当农民被逼下跪,我看到的不是国民性,而是强权不被遏制;当市民不排队,我看到的不是国民性,而是公民教育缺失;当一位老人摔倒在街上却没有人敢去扶起他,我看到的不是国民性,而是法院此前的裁决没有守住社会正义的底线;当海选出现混乱,我看到的不是国民性,而是民主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在我眼里,从来没有什么国民性,有的只是人性、观念与权力的作为。”

(主讲梁文道)

[1]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Bourdieu,1930-2002),法国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曾开展历时三年的大规模调查,主要以社会底层为访谈对象,展现普通人的社会疾苦并揭示背后根源。著有《世界的苦难》(TheWeightoftheWorld:SocialSufferinginContemporarySociety)。

[2]费孝通(1910-2005),江苏吴江人,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一生实地调查与总结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著有《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等。

[3]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W.Schultz,1902-1998),美国经济学家。曾任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1979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4]威廉·阿瑟·刘易斯(WilliamArthurLewis,1915-1991),英国经济学家,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先驱。1979年与西奥多·舒尔茨同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5]应星认为传统德治主要靠士大夫的自我修行,新德治则面向人民,试图在去自我、去家庭、去血缘的基础上建立以“人民”概念为核心的政治共同体。新德治彻底颠覆传统的社会地位结构,将原本最边缘的群体(比如农民)塑造为国家政治的主体,这就需要一整套“塑造新人”的治理技术。

[6]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认为,西方社会像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会乱的。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而中国社会像是“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与西方个人主义不同,中国是自我主义,以“己”为中心,讲究推己及人。

[7]1997年,费孝通在《反思·对话·文化自觉》一文中认为:“场就是一种能量从中心向四周辐射所构成的覆盖面。在这一片面积里,所受不同强度只有程度上的差别、深浅、浓淡等等。但是划不出一条有和无的界线。”

[8]“差序场”的两颗“石子”,指家庭和职业。萧楼认为,“差序场”是个人家庭生活空间和职业行为空间的复合体,超越了血缘和地缘关系。“差序场”的稳定运行,取决于家庭和职业关系的平衡。

[9]“穰县梁庄”是个虚构的地名,“穰县”为邓州市的旧称,梁鸿家乡为邓州市张村镇宋庄。

[10]孙明经(1911-1992),祖籍山东,生于南京。摄影家,被蔡元培誉为”拿摄影机写游记的今日徐霞客“。1936年于金陵大学开创中国电影与播音高等教育,1937年至1944年有过四次行程超万里的科考拍摄,1952年参与创建中央电影学校(今北京电影学院)。

[11]刘文彩(1887-1949),四川大邑县安仁镇人,仰仗弟弟刘文辉的权势发家致富。

[12]刘文辉(1895-1976),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曾任国民政府四川省政府主席、西康省政府主席,1949年年底投诚共产党。

[13]在200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0.05%的基础上,江西省2008年提出建设“一大四小”工程:“一大”即抓好宜林荒山造林,确保到201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四小”即抓好县城和市政府所在地的绿化,抓好乡镇政府所在地的绿化,抓好农村自然村的绿化,抓好基础设施、工业园区、矿山裸露地的绿化。

同类推荐
  • 听面包唱歌

    听面包唱歌

    收录了尤今20则在袅袅炊烟里完成的美食散文,与读者一起分享蕴藏在袅袅炊烟里的人生智慧和生活哲学,让我们大家感受——烹饪,是艺术的创造、也是快乐的源泉。 尤今把书名定为《听面包唱歌》,是希望人人都能听到发自食物那宛如天籁的美妙声响,感受它、享受它;珍惜它、爱惜它。最重要的是,让这种圆融的幸福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 鲁迅作品集(4)(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鲁迅作品集(4)(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自从中华民国建国二十有二年五月二十五日《自由谈》的编者刊出了“吁请海内文豪,从兹多谈风月”的启事以来,很使老牌风月文豪摇头晃脑的高兴了一大阵,讲冷话的也有,说俏皮话的也有,连只会做“文探”的叭儿们也翘起了它尊贵的尾巴。但有趣的是谈风云的人,风月也谈得,谈风月就谈风月罢,虽然仍旧不能正如尊意。
  • 流淌的心声哲思的殿堂

    流淌的心声哲思的殿堂

    这本著作共挑选了八位19—20世纪初期最具代表性的俄罗斯著名诗人的优秀抒情诗篇,特别是以讴歌大自然、祖国、爱情等题材为主的诗歌作品,从欣赏的角度对蕴涵其中的诗人情感进行了较为深入、透彻的分析与探讨。意在挖掘诗人的内心世界,研究诗人的哲学思想、美学观念,捕捉作者心中的所思、所想与所感,研究蕴藏流淌于诗歌中的情感活质。本书适合于所有文学爱好者,特别是广大诗歌爱好者及俄罗斯语言文学学习者与研究者阅读欣赏。
  • 走向“经典”之路:《古诗十九首》阐释史研究

    走向“经典”之路:《古诗十九首》阐释史研究

    本书将《古诗十九首》放置于其所属文化传统与中国古代诗歌批评所构建的诗歌经典谱系中进行动态考察,重点与历代《古诗十九首》阐释文本为研究对象,围绕《古诗十九首》作为经学的诗歌经典与文学的诗歌经典的价值进行研究。
  • 人性寓言全集

    人性寓言全集

    触摸真实的人生,解读成功的密码,改变千万人命运的人性读本,成就大事者必备的成功指南,在轻松的阅读中,洞悉人性弱点,领悟生存方略,在丰富的哲理中,提升人生境界,赢取成功智慧。本书在独特阐释人性的同时,将可读性、趣味性、思想性、哲理性等融为一炉,让我们在融会贯通之后获得成功的心法!
热门推荐
  • 私生女的非正常生活

    私生女的非正常生活

    4——我一定是一个没有过去的人。——为什么没有过去?——因为过去已经万劫不复。
  • 我梦幻想乡

    我梦幻想乡

    (我梦幻想乡)写的是一个非宅男意外穿越到幻想乡、他不懂日语、而且对人情世故看的太清性格且脆弱又坚强别扭的幻想乡生活并非纯属搞笑日常类具体看了就明白了注意不是后宫番
  • 天极七星剑

    天极七星剑

    少年明风以武入修真之途,靠着自己坚定的毅力和努力一步一步从懵懂稚子到的证大道的故事。一把神剑,镇压着魔道先祖,天极剑宗开山祖师清风剑尊登仙时预言:七星出,鬼神惊,天机落,乾坤乱!亲情,爱情,友情,兄弟情尽在其中!!!
  • 魔焰倾天

    魔焰倾天

    什么是魔?不为正统所容?行事乖张狠戾?手段残忍毒辣?不!成即天,败即魔!不为天,便倾天!
  • 网王:阳光的尘埃

    网王:阳光的尘埃

    很多年以后,我驻足无名地,回头遥望自己走过的那一段路程。在道路的尽头,我仍看到了那个少年。不管我走得多远他都会站在原地对我微笑吧??
  • 霸道总裁诡异妻

    霸道总裁诡异妻

    他皇甫枫,皇甫国际的掌门人,黑暗世界的主宰者。遇上了神秘柔弱妻彦颜。误会连连,几度分离,几度重逢。
  • 影木

    影木

    在表面阳光实际暗沼涌动的海纳斯高中里,有着不为人知过去的吴醒,热爱推理的学霸苏子琪,话唠关沐林,天然呆脱线田沁园组成了“影木部”,被卷入名为“风雨”的游戏中,从而开始了一段不平凡的校园路程。“我想带你逃离现实的囚牢,可我不曾拥有过翅膀。”
  • 超能悬赏猎手

    超能悬赏猎手

    从小无父无母的高中混子刘子皓,手机上莫名其妙出现了一个名为“悬赏”的网络链接。从此作为一名猎人开始了追逐赏金的人生......被怀疑是偷情生出来的孩子,在冰大陆的一角过着下人的生活。而突如其来的变故,改变了弗雷本该平静的一生,踏上了寻找希望旅行......沈家的公子哥每天在众多女友之间周旋,机智多金又帅气好运的他,在人生的迷茫期,遇到了改变自己人生的那个人......本该毫无交集的三人,在大学碰面,本该平淡美好的大学生活,却因为一场变故,走入了世界的黑暗......
  • 第一娇妻:总裁你真霸道

    第一娇妻:总裁你真霸道

    嫁给他三年,她从来不知道他的心里还藏着另外一个女人。当小三光明正大拥着她的老公出现在公众场合里,为了家族的利益,她只能默默忍受!三个月后,一场意外,让她怀孕,他却辗转在别的女人身边,她心如死灰!“离婚吧,我只要孩子。”她笑的大方迷人,逼他离婚。
  • 时光静止

    时光静止

    世界上存在一种无法割舍的感情,那是一种生命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