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15600000062

第62章 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的麻醉(1)

围麻醉手术期所面临的最基本问题即凝血与抗凝血这一对矛盾,只有维持凝血与抗凝血(包括纤溶功能)之间的平衡,才能确保在受损血管局部形成止血栓,其他部位无血栓形成,并保证正常的血液循环。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围术期抗凝和促凝血药物研究与应用日臻完善。血液保护(blood-conservation)和血液麻醉(blood-anesthesia)等概念的提出,表明人们对抗凝与促凝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的全面认识,这对于手术的成功与否,以及减少输血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的发生至关重要。

一、围麻醉手术期凝血功能异常的原因

(一)血小板减少或功能不全

临床上血小板小于50×109/L,手术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创面渗血增加,应视为手术禁忌。血小板小于20×109/L,可导致自发性出血,特别是颅内出血。血小板减少症主要见于骨髓生成减少、组织损伤或被激活消耗过多、血液稀释、免疫破坏等。药物对骨髓功能的抑制、脾功能亢进及药物过敏等因素均可使血小板生成减少或破坏增加;病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苯海拉明等药物可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的活性从而抑制TXA2生成,致血小板功能异常。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第三因子缺乏症等影响血小板的功能。采血时血小板的破坏达20%,放置24h后破坏50%,48h后损伤达70%以上。对于血小板缺乏或功能不全的病人可通过输注新鲜血液、浓缩血小板等来提高血小板。

(二)肝功能不全

肝脏是合成几乎所有凝血物质的场所,同时也合成抗凝物质、纤溶酶原。另外肝脏也负责清除激活的凝血因子、纤溶酶原激活物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因此严重的肝病患者可出现凝血障碍:维生素K吸收减少,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减少;纤维蛋白原缺乏;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纤溶亢进;血液中出现抗凝物质;门脉高压和脾功能亢进。因此对于肝功能障碍的病人需准备新鲜血或新鲜冰冻血浆,补充维生素K,必要时应用抗纤溶药物如氨基己酸、抑肽酶等或补充纤维蛋白原。

(三)手术因素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1.体外循环(CPB)

体外循环并发出血的原因较复杂,但主要与血小板、凝血因子和纤溶系统的异常改变有关。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外科创伤及止血;②血小板数量减少;③凝血因子减少;④纤溶活性亢进;⑤肝素拮抗(鱼精蛋白)不完全;⑥其他:低温病人的性别、年龄、手术种类(二次手术)和外科医师的手术熟练程度等也与术后异常出血有关,女性和老年病人异常出血的发生率增加。

2.肝移植术

接受肝移植的病人术前凝血功能障碍;手术中大量失血而输血补液致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无肝期凝血因子合成减少、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清除率下降致纤溶亢进;新肝期释放内源性肝素样物质、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低温、低钙等。

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常见于感染性休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严重的创伤等。如手术过程中发现异常出血,血小板明显减少,无凝血块,同时存在严重的休克,应考虑有DIC的可能。

4.原发性纤溶亢进

多见于严重创伤和外科手术时,尤其见于胸腔、胰腺、子宫、前列腺手术中;亦可见于肝硬化、门脉高压和病理产科(羊水栓塞、胎盘早剥、流产)。因大量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进入血液,使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发生纤溶。与DIC的区别在于该类病人血小板计数正常。

(四)麻醉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1.麻醉药物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麻醉药物可通过干扰凝血过程、扩张末梢血管、升高动脉或静脉压等途径,使手术区出血增加。

(1)全身麻醉药

吸入麻醉对血小板凝集及血小板、血栓素A2受体配对亲和力有影响。长时间乙醚、氟烷、甲氧氟烷及三氯乙烯麻醉过深可引起纤溶亢进,产生低纤维蛋白血症。乙醚、氟烷、甲氧诱发的血氟烷和环丙烷可抑制小板聚集。氟烷氧麻醉可增加出血时间,而恩氟烷、异氟烷麻醉则无此作用。一般认为深麻醉下易致血管扩张、渗血增加,而乙醚、氟烷、硫喷妥钠、甲氧氟烷、东莨菪碱均有扩张血管的作用。静脉普鲁卡因麻醉可使凝血酶时间延长并抑制血小板凝聚功能。

(2)阿片类镇痛药

麻醉性镇痛药可待因、哌替啶等通过免疫机制使血小板减少。以芬太尼为主的静脉麻醉亦轻度增加出血时间。

(3)肌松药

筒箭毒碱、琥珀胆碱等肌松药对各种凝血因子无明显影响,亦不使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发生显著改变。

(4)麻醉相关用药

麻醉中常用的一些血管活性药物如硝酸甘油、亚硝酸异戊酯、心得安(普萘洛尔)及硝普钠等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但对出血时间无影响。

虽然体外高浓度的钙通道阻滞剂如异搏停(维拉帕米)、硝苯地平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但临床治疗剂量对出血无明显影响。

2.麻醉方法与麻醉管理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1)硬膜外麻醉

硬膜外麻醉时,当阻滞平面低于T8,可出现体内纤溶活动增强,而平面高于T4即可阻断由于应激引起的皮质激素释放,进而阻断其促进纤溶的反应。

(2)全身麻醉

全麻对止、凝血功能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全身麻醉所选用的药物、全麻期间管理及所采用的特殊措施如低温、体外循环等因素。

气管插管期应激反应引起儿茶酚胺增加,因而增加血小板的凝集,促进血液凝固,对高凝状态病人是不利的。

1)低温对凝血及血液成分的影响受低温程度的影响:

浅低温时血液成分变化不大,当温度降至32℃以下后,表面血管对寒冷转为麻痹后扩张,致皮肤红润,但深部血管仍处于收缩状态,血管阻力仍高。

到28℃时,小动脉开始扩张,而小静脉仍处于收缩状态,因此毛细血管静水压可远超过胶体渗透压,从而使血管内液体往组织间隙外渗,出现血浆容量降低,血液浓缩和黏稠度增高。

随温度进一步降低,还可使血小板减少,各种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原减少,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出血时间延长,创面渗血增多,除此以外,低温时肝素样因素增加,促进出血倾向,并可使血小板结构变形,黏附和聚集功能受抑制,肝脾内扣押血小板增多。

但上述血液成分和凝血功能变化于复温后都能迅速恢复。

2)体外循环(CPB):

CPB过程中由于血液稀释和大量凝血因子的消耗以及纤溶系统的激活,表现为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聚集降低。颗粒、致密颗粒内容物减少以及手术后异常出血。

血小板不仅功能异常,其数量可减少至30%~50%,CPB转流结束后有不同程度回升,需要5~7d后恢复正常水平。而为预防因纤溶系统激活致体外循环后异常出血,近年抗纤溶药物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抗纤溶药物的应用不仅简单、有效,无需昂贵的设备,可预防性应用外,而且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表明抗纤溶药物可有效减少CPB后出血及输血量,常用药物为抑肽酶,抑制CPB中纤溶和内源性凝血系统激活,并有保护血小板的作用。

与CPB致血小板功能异常和纤溶系统激活相反,CPB时即使在有效临床剂量的肝素作用下,也可导致凝血酶的产生。这种产生可能与组织因子/因子Ⅶa依赖的途径及激活的血小板促凝物质(凝血物前体)活性有关。

(3)输液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1)晶体液:晶体液能有效地补充功能性细胞外液以及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在低血容量休克时应用晶体液治疗已取得肯定的效果。晶体液中最常用的乳酸钠林格液还具有血液稀释、减低黏稠度、改善微循环灌注、补充电解质和纠正酸血症的作用,一定程度的血液稀释(HCT30%左右)能改善氧的运送,达到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的目的,防止发生肾衰等并发症。但若短时间内输注大量晶体液超过总血容量50%,或使HCT低于25%,可致凝血因子浓度降低,产生稀释性凝血病。所以,用不含凝血因子的液体进行血液稀释,应以HCT≥30%、血小板计数>50×109/L为准则。

2)胶体液:人工胶体液在扩容治疗、容量复苏、围术期稳定循环功能中起重要作用,理想的胶体液应不引起凝血障碍、溶血、血细胞凝集或影响血液交配试验。但实际上临床常用的人工胶体液或多或少对人体凝血功能产生一些潜在的影响,不同品种人工胶体液对凝血功能影响程度和机制也不尽相同。

明胶:佳乐施又名血定安,只有当血液稀释>50%时,才引起显著改变。临床上可以较大剂量应用不受限制。海脉素,体外试验发现增加海脉素用量复钙时间缩短,使凝血功能变化显著,又因副作用及产生过敏反应率较高缺点,目前其在临床上应用受到限制。

右旋糖酐:低分子和中分子右旋糖酐能抑制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降低血液黏滞性,并对凝血因子有抑制作用,因而能防止血栓形成和改善微循环。

羟乙基淀粉:输注不同制剂类型的羟乙基淀粉引起凝血功能的改变与分子量/取代级有关。HKS(480/0.7)输入剂量超过血浆总容量25%时,可致血小板数量减少,血小板体积肿胀,血小板黏附性降低,凝血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凝块形成缓慢。HES(200/0.5)比HKS对凝血影响较少,故用量无特殊限制,但考虑到的扩容效力较强,为防止过度血液稀释作用引起凝血功能的改变,24小时用量一般不超过33ml/kg。新型的HES(万汶,130/0.4)是目前对凝血功能影响较小并唯一被批准每日应用剂量最大可达50mk/kg体重的羟乙基淀粉,并可连续应用数日。但严重肝脏疾病或严重凝血功能紊乱的病人应慎用,如严重Willebrand病的患者。

(4)血液稀释和大量输血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可能的机制包括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丢失和稀释;休克对肝脏和骨髓的影响,凝血因子合成减少,释放的血小板缺乏凝血功能;库存血中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少;发生DIC和纤溶亢进;抗凝血酶Ⅲ、纤溶酶和蛋白C抑制物等调节物质不足;枸橼酸中毒;库存血中2,3二磷酸甘油酸减少、高钾、低钙、pH值下降;低温。

二、麻醉前评估与准备

(一)术前评估

1.病史回顾

包括先天性或获得性疾病,如Ⅷ因子缺乏、镰状细胞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肝病等。

2.病人本人或其亲属述说——是否存在相关危险因素

(1)器官缺血如心肺疾病,可影响红细胞转运。

(2)凝血功能障碍如应用华法林、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可影响非红细胞成分的转运。

(3)是否应用维生素及中草药。

(4)是否用过抑肽酶等药物(再次应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3.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和凝血测定,可估测输血需求和大量失血可能。如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还应进一步评估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

4.告知病人输血利弊

(二)术前准备

1.调整或终止抗凝治疗

择期手术前停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手术延期至抗凝药作用消失。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作用时间大约1周。华法林作用持续几天,逆转药物有维生素K、凝血酶原复合物、重组活化Ⅶ因子和新鲜冰冻血浆。改变抗凝状态减少血栓形成会同时增加失血,应权衡利弊。

2.预防性应用药物

术前应用抗纤溶药物(如抑肽酶、6氨基己酸、氨甲环酸)可改善凝血功能,减少手术失血。但是应用抗纤溶药物应考虑到潜在的不良预后,如移植物血栓形成或栓塞以及罕见的大块血栓形成。而再次应用抑肽酶可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抗纤溶药物适用于大量失血病人,但是不应作为常规治疗。术前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可避免或减少特殊人群(如肾功能不全、慢性病贫血或拒绝输血病人)的异体血输入。但促红细胞生成素价格昂贵,而且起效慢,使血红蛋白浓度明显增加需要几周时间。

3.术前收集自体血

在需要时回输收集的自体血,可减少或避免异体血输入。但这样可引起术前贫血,并使术中自体血或异体血需要量增加,费用也相应增加,其可行性尚待探讨。

4.预计出血量大而需输血时应确保病人及时获得血液和血液成分。

三、术中术后失血和输血的管理

(一)红细胞输入

1.监测失血量

定时观察术野,与术者沟通,及时发现DIC(凝血功能障碍)。应用常规方法计算失血量(如统计吸引器吸引血液量和纱布吸血量)。

2.监测重要器官灌注和氧合

常规监测包括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尿量和心电图。必要时应用特殊监测,如超声心动图、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

3.监测血红蛋白或红细胞压积

贫血病人的麻醉关键不是麻醉本身,而是贫血原因的纠正及恰当的术前准备。血红蛋白超过70g/L者,各种麻醉方式均可考虑采用。围麻醉手术期患者大量失血或出现器官缺血征象时监测血红蛋白或红细胞压积。

WHO诊断贫血的Hb标准为:成年男性<130g/L,成年女性<120g/L,孕妇<110g/L。贫血症状的有无及轻重,除原发疾病的性质外,更主要的是取决于贫血的程度及其发展速度,同时也与病人年龄、有无其他心肺疾病及心血管系统的代偿能力有关。无论慢性失血性贫血或其他原因的贫血病人,其血浆容量可有代偿性增加,并通过心排出量增加,以改善组织氧供。

ASA《2006成分输血指南》主要针对手术患者或因操作而大量出血的患者,包括:①体外循环或心脏手术、急诊、产科、器官移植以及非心脏大手术病人;②血液病及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继发大出血病人;③危重病人;④拒绝输血病人。

指南指出:Hb≤60g/L特别是急性贫血须输入红细胞,Hb≥100g/L则不必输注。Hb60~100g/L时,根据氧合不良危险的严重程度而决定。

(1)若病人年龄大,有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或合并有呼吸功能不全,则为满足组织氧供需量,减少机体氧耗,可输注红细胞。

(2)若存在进行性器官缺血、进行性出血、血管内容量不足和氧合不佳等危险因素也应尽快决定输血,而不是单一参照值决定。

为节约血液资源,减少异体输血的并发症,卫生部在2000年制定了我国的输血指南:Hb低于70g/L特别是急性贫血须输入红细胞,Hb大于100g/L则不必输注。Hb70~100g/L根据病人代偿能力、一般情况和其他脏器器质性病变决定,急性大出血出血量>30%血容量,可输入全血。

4.异体红细胞或自体血输入

在输红细胞之前先应用晶体或胶体维持充分的血管内容量和血压,再输入足量的红细胞维持器官灌注。如果需要输入自体血,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和术中(或术后)红细胞回输是较好的选择,可减少异体血输入量。

同类推荐
  • 黄帝内经通释

    黄帝内经通释

    本书共收载中医学经典名著《黄帝内经》原文162篇,对每篇原文均有通俗译文,直译与意译并用。
  • 金匮要略(中华实用方剂大典)

    金匮要略(中华实用方剂大典)

    《金匮要略》用方遣药法圆机活,出神入化。其一方中药物或增或减,只在一味两味,而方义主治则别于天壤。尤其用一方治多病,或治一病选数方,更是该书运用方剂之显著特点。如八味肾气丸一方,既治虚劳腰痛,又治痰饮之“短气有微饮”;既治消渴,又治妇人转胞不得溺,此一方之治多病也。再如,胸痹心痛,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痰饮病痛“短气有微饮”,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病溢饮者,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等,此一病之用数方也。象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 实用妇科医学

    实用妇科医学

    科疾病长期困扰广大妇女。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医疗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妇科学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这在帮助我们提高诊疗水平的同时,也对妇科医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医疗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广大妇科医务人员实际工作的需要,我们编写了这本《实用妇科医学》。全书共十章,系统地介绍了妇科炎症、妇科胂癌、妇科内分泌疾病、妇科急症等常见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对妇科介入和妇科微创等新技术和新理论也做了简要的说明。本书内容丰富翔实,具有科学性、先进性、操作性强的鲜明特点。本书可作为妇科临床工作者日常的参考书,可供各级妇科医师、临床研究生、进修生及其他相关专业医师参考。
  • 儿童意外伤害救治指南

    儿童意外伤害救治指南

    本书全面介绍各年龄段儿童常见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社会性和特殊性意外伤害共150余种。就每一种意外伤害的发生原因、主要表现、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做了深入浅出的论述。内容丰富、观点新颖、简明扼要、条理分明,突出干预方法和防范措施,提供实用的自救互救技术。是家长、教师、各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开展儿童安全宣教、防范和救治儿童意外伤害的重要参考读物。
热门推荐
  • 紫陌泪

    紫陌泪

    刚开始的时候是一往情深,可是到了最后却只能是匆匆那年,我们究竟是在不懂爱的年龄错遇到了那个自以为对的人,还是在爱情面前我们最终中的最终只是那个别人眼中的戏子只能演着别人的故事留着知己的泪,多年以后时过境迁,我们猛然发现故事在一开始就是一个错误,那个在错误的时间教会我们懂得爱情的人却早已不在我们身边。我最终成了你插在花瓶的一株哭泣的百合花,错误的时间遇到你我究竟是对是错,曾今那些自以为快乐浪漫的事没想到在多年以后却成为泪水的源泉。曾为你我努力的让自己变强,努力的改变自己,去做一个优秀的人可是最后的最后我还是输了,输给时间和距离。一部属于学霸也是学渣的爱情故事,再现原版校园爱情故事。
  • 翠雨凉风

    翠雨凉风

    这部作品是一部合集,由多个古风小说构成,是我之前在大学的获奖作品。主线元素来自中国传统文化,赋予想象,形势天成。
  • 谨防人生陷阱(人生高起点)

    谨防人生陷阱(人生高起点)

    本书主要从告诫大家如何预防人生陷阱:别让自我优势遮住了双眼,别让空幻欲望夺去了快乐,别让消极情绪毁掉了人生,别让弱者心态扼杀了斗志,不要因迷信运气而迷失了自我,别让生活贫穷禁锢了精神,别让生理缺陷阻挡了追求,别让拖延恶习使自己远离成功,别让挫折失败吓倒了自己。
  • 传奇游侠

    传奇游侠

    游侠,他不像牧师,可以为队友疗伤也不像战士,可以挡在队友身前更没有法师那绚丽的法术可是,他却像是个舞者一般的在战斗仿佛是一个优雅而孤傲的舞者【希望】真实感90%这款游戏如斯如恐看回归的辰影如何玩转嘿嘿,职业打金者非我莫属啊
  • 乡村的记忆

    乡村的记忆

    仿佛回忆温暖的往事,融化心头的郁结和焦渴。让人化作随水漂游的树 叶,悠然又悠然,听一路泉水叮咚的天簌之音,惬意间魂归故事。 《乡村的记忆》收录了《乡村的音符》、《老骡》、《城市旁边是乡村 》、《芦苇》、《大烩菜》、《普通话》、《耳朵是用来听音乐的》、《自 己的风景》等散文作品。
  • 逆生:拐妃二嫁

    逆生:拐妃二嫁

    正值少女年华的柳倾竟重生于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妃身上,更为惊悚的是她还是逆生长。看着镜中的小女孩,柳倾不禁扬天长啸:我这是造了什么孽呀!
  • 忘川之黑白魂渡情

    忘川之黑白魂渡情

    她是地府让人让鬼闻风丧胆的白无常专门收集最凶恶之人的灵魂。美丽高傲,长发飘飘,地狱之花曼珠沙华,蕴意为美丽而且危险直到有一天,阎王带来了一个新的黑无常她这才发现,自己遇到了劲敌。可是这个被整个地狱界敬仰的男人,传闻不会轻易动嘴动心的男人,却时常能和她扯些有的没的,对她时而温柔,危难时刻出手相救。她心动了,不可收拾……
  • 神风记

    神风记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火、融万物、风、快如闪电、铸就了小人物林风的传奇。。。。
  • 樱花树旁的贵族学院

    樱花树旁的贵族学院

    我第一次写小说,如果写得不好!请大家要说出来!谢谢大家!
  • 学生要懂心理学

    学生要懂心理学

    优秀的同学为什么总是知而不言?为什么学习越努力成绩越差?怎样避免学习中的眉毛胡子一把抓?怎样解决学习中的“高原现象”?怎样才能跳出书中的框框?怎样才能克服“马虎”的毛病?如何克服考试怯场心理?如何在考试中超水平发挥?如果落榜应该如何对待?女孩子真的就比男孩子笨吗?……在学生的心里,可能存在着很多这样的问题,因为没有得到合理的解答,他们备感迷茫。不是孩子不努力,而是心灵被上了锁。本书列举了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各种典型问题,并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深刻分析,相信可以拉直莘莘学子心中的诸多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