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57800000016

第16章 中国古代礼学的集大成著作(2)

《礼经作述源流》所列礼书,当然是考证具体礼制主要依据的资料,但仅限于此还不足以充分反映古代礼制的全貌。秦蕙田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他在《凡例》中指出:

杜氏(指《通典》作者杜佑)、马氏(指《文献通考》作者马端临)所载历代史事,大概专据志书,而本纪、列传不加搜采。然史家记事彼此互见,且二十二史体例各殊。有详于志而不登纪传者,亦有散见纪传而不登于志者,举一废一,不无挂漏。又其采辑之法有时全载,议论一事而辨析千言,有时专提纲领,千言而括成一语,详略不均,指归无据。兹特遍采纪传,参校志书,分次时代,详加考核,凡诸议礼之文,务使异同并载,曲直具存,庶几后之考者得以详其本末。

由于秦蕙田考礼所引资料范围扩大,其成就自然也超过了前人。正如顾栋高《序》中所说:“举两汉以来至前明凡郊祀、礼乐、舆服诸志及纪传之关于五礼者,悉以类相附,详历代之因革,存古今之同然。盖举二十二史悉贯以《周官》、《仪礼》之书,细大不遗,体要备举,余谓是书如女娲之补天……至是而成周之礼始灿然大明于世。”总之,秦蕙田对古代礼制和礼学资料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汇集整理,《五礼通考》多达266卷,实为古代篇幅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礼学著作。

2.系统论述了中国古代礼制发展的历史

为了对古代礼仪制度发展状况有一个清晰地认识,《五礼通考》卷首专写了《礼制因革》两卷,对明代以前的礼制发展史作了简明而系统的论述。

关于五礼的起源,秦蕙田摘引了《尚书》的《舜典》中关于“有能典朕三礼”;《皐陶谟》中“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以及《通典》中“自伏羲以来五礼始彰,尧舜之时五礼咸备”等三段话。对这些说法的具体内容,秦蕙田未加评论,尽管“尧舜之时五礼咸备”之说尚需讨论,但亦可说明礼之起源很早。夏商周三代,秦蕙田摘引了《礼记》、《论语》、《周礼》、《左传》、《国语》、《史记》、《汉书》及其注疏的大段资料,说明“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礼”);周公制礼,吉、凶、军、宾、嘉五礼方具体而完备。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但周代礼制在鲁国得到保存,又有孔子整理,得以流传后世。正如秦蕙田案语所说:“周礼在鲁,汉儒称孔子定礼乐,信矣。”

西汉,首先引《汉书》的《礼乐志》及《叔孙通传》中,叙述汉王“命叔孙通制礼仪,以正君臣之位”的情况;又引《史记》、《汉书》所载文帝、武帝、宣帝、成帝时有关修订礼仪的建议;最后加案语云:“礼莫盛于成周。汉兴三百余年,西京未遑制作。虽有贾谊、董仲舒、王吉、刘向诸人,班志所载仅存议论,惜哉!”至东汉,秦蕙田摘录《后汉书》之《礼仪志》、《祭祀志》、《曹褒传》、《张奋传》及《汉会要》等材料后加案语指出:

班固《志》:叔孙通所撰礼仪,大半袭秦法,则非先王旧矣。河间献王采礼乐古事,增辑至五百余篇,至固时已不能见。肃宗锐意制作,排止群议,委任曹褒,君臣相得,诚一时之嘉会也。惜乎所撰新礼不能依古,损益多杂谶纬,有虚盛美,可胜慨哉!后太尉张鬴、尚书张敏等,奏其破乱圣术。帝虽寝其奏,而汉礼遂不行。

至于汉礼,引《应劭传》及《续汉书》所载,说明献帝时应劭编撰“《汉官仪》及礼仪故事凡十一种百三十一卷,汉制所以不亡者,由劭记之”。

魏晋南北朝时期,引《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隋书》资料,述及魏王粲、卫觊、吴丁孚,蜀孟光、许慈等,晋荀顗、羊祜、任恺、庾峻、应贞、张华、荀崧、刁协等,南朝傅隆、王俭、何佟之、张崖等,北朝董谧、崔光、阳休之、魏收、熊安生等多次修订五礼的情况。并加案语曰:“五礼之书,莫备于梁。天监时经二代撰分,数贤汇古今而为一本,宸断以决疑,卷帙逾百,条目八千,洋洋乎礼志之盛也。世远文湮,逸亡无考,惜哉!”

隋朝,引《隋书》之《礼仪志》、《经籍志》、《高祖本纪》、《辛彦之传》、《刘炫传》、《牛弘传》等材料,详记了牛弘等修订五礼的过程及结果。至唐代,先有房玄龄、魏征等因隋之礼,制定百卷《贞观礼》;又有长孙无忌等增订《显庆礼》一百三十卷。开元时,学士张说奏曰:“礼记不刊之书,去圣久远不可改易,而贞观、显庆礼仪注前后不同,宜加折衷,以为唐礼。”于是先后令徐坚、李锐、萧蒿、王仲丘等撰定《大唐开元礼》一百五十卷。“由是唐世五礼之文大备,而后代用之,虽时小有损益,不能过也。”)秦蕙田还将《唐六典?礼部》所载《开元礼》之类目详细列出,以见其具体内容。开元后至五代,又有几次修订礼仪,秦蕙田亦摘引史著资料作了叙述。

宋初,宋太祖“因太常博士聂崇义上重集《三礼图》,诏太子詹事尹拙集儒学之士详定之。”)开宝四年(971年),“四方渐平,民稍休息,乃命御史中丞刘文叟、中书舍人李昉、兵部员外郎知制诰卢多逊、左司员外郎知制诰扈蒙、太子詹事杨昭俭、左补阙贾黄中、司勋员外郎和岘、太子中舍陈鄂撰《开宝通礼》二百卷,本《唐开元礼》而损益之;既又定《通礼义纂》一百卷。”)之后宋代又有多次修礼活动,但基本是在《开宝通礼》的基础上增补修订。其中以《太常因革礼》一百卷、《政和五礼新仪》二百四十卷较为突出,秦蕙田均详记其事。另秦氏还摘引《辽史?礼志》、《金史?礼志》、《元史?礼乐志》及王圻《续文献通考》、《元典章》中有关内容,简述了辽、金、元修礼情况。

明代,引《明史?礼志》云:“明太祖初定天下,他务未遑,首开礼、乐二局,广征耆儒,分曹究讨。洪武元年,命中书省曁翰林院、太常司,定拟祀典。乃历叙沿革之由,酌定郊社宗庙仪以进。礼官及诸儒臣又编集郊庙山川等仪,及古帝王祭祀感格可垂鉴戒者,名曰《存心录》。二年诏诸儒臣修礼书。明年告成,赐名《大明集礼》。其书准五礼而益冠服、车辂、仪仗、卤薄、字学、音乐,凡升降仪节、制度名数,纤悉毕具。”这即明代礼制的基础。之后屡有增益,“至《大明会典》,自孝宗朝集纂,其于礼制尤详”。)

《礼制因革》内容虽然不多,但简明而系统,可视为中国古代礼制史之纲。如将《五礼通考》正文内容及秦蕙田按语重新整理,分别统属于《礼制因革》各条之下,实为一部完备的明以前礼制发展史。

3.详细考证了古代礼仪的具体内容

中国古代礼学源远流长,“五礼之名肇自《虞书》,五礼之目著于《周官?大宗伯》”),之后著述不断。秦蕙田认为,礼“所以经纬天地,宰制万物,大矣!至矣!”)但其前代学者的礼学著作均不能令人满意。如其《凡例》中所说:

自古礼散轶,汉儒掇拾于煨烬之余,其传于今者惟《仪礼》十七篇、《周官》五篇、《考工记》一篇,文多残缺。《礼记》四十九篇,删自《小戴》及所存《大戴礼》,间有制度可考,而纯驳互见附以注疏。及魏晋诸家,人自为说,益用纷歧。唐宋以来,惟杜氏佑《通典》、陈氏祥道《礼书》、朱子《仪礼经传通解》、马氏端临《文献通考》言礼颇详。今按《通解》所撰五朝邦国诸礼,合三礼诸经传记,荟萃补辑,规模精密,第专录注疏,亦未及史乘,且属未成之书。《礼书》详于名物,略于传注。《通典》、《通考》虽网罗载籍,兼收令典,第五礼仅二书门类之一,未克穷端竟委,详说反约。《宋史?礼志》载,朱子尝欲取《仪礼》、《周官》、《二戴记》为本,编次朝廷公卿大夫士民之礼,尽取汉晋而下及唐诸儒之说,考订辨正,以为当代之典,未及成书。至近代崑山徐氏乾学,著《读礼通考》一百二十卷,古礼则仿经传、《通解》,兼采众说,详加折衷;历代则一本正史,参以《通典》、《通考》,广为搜集。庶几朱子遗意所关经国善俗,厥功甚巨,惜乎吉、嘉、宾、军四礼属草未就。

于是,秦蕙田在总结前人著述的基础上,扬长补缺,因徐乾学《读礼通考》体例,依杜佑《通典》五礼次序,撰成《五礼通考》。其书对五礼“古今沿革、本末源流、异同得失之故咸有考焉。”)其考证不拘一说,注重广泛采纳各种资料。对三礼“经传搜集无遗,冀以补缀万一;至先儒论说及累朝奏议亦广为采取”。)于史著“遍采纪传,参校志书,分次时代,详加考核。凡诸议礼之文,务异事并载,曲直具存,庶几后之考者得以详其本末。”)在排列有关资料后,秦蕙田还加案语分析总结,表明自己的观点。

《五礼通考》对古代礼制及其文献的考证,大体可分为六种类型。

一是归类,即将文献中一条条零散的资料归入相应的礼仪项目中。如吉礼之圜丘祀天类“四代告祭”目中,引用了《尚书?舜典》:“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诗经?周颂?时迈》:“巡守告祭,柴望也”;《礼记?郊特牲》:“天子适四方,先柴”;《礼记?礼器》:“因名山升中于天”等四条材料及其注疏。然后加案语归纳曰:“以上四条巡狩告祭。”

二是说明,即对材料内涵不很明确者如以解说。如吉礼之圜丘祀天类“告庙卜”目中,引《礼记?郊特牲》“卜郊,受命于祖庙,作龟于祢宫,尊祖亲考之义也”一句及其注疏。加案语说:“郊用冬至,无庸卜日,此所言亦鲁礼耳。”秦蕙田这里所说的是,天子南郊祭天固定于冬至日举行,不须事先占卜择日。依周礼,只有周天子有资格祭天,诸侯只能祭域内山川。但因鲁国为周公封地,而周公为周王朝的建立与巩固立下赫赫功劳,被尊为大圣、百世师表。周公死后,周成王为追念周公功劳,以表尊师崇圣、报功崇德之心,特许鲁国郊祀上帝。然而鲁国毕竟不敢与周天子完全等同,不能在冬至行郊天礼,只是在孟春之月辛日祭天。辛日一月有三,须通过占卜选定郊天之日,故《礼记?郊特牲》所说“卜郊”当指鲁礼。

三是分析,即对礼经所记似有矛盾,难以理解者,通过分析疏通其意。如吉礼之圜丘祀天类“牺牲”目中,列举《尚书?召诰》、《礼记?郊特牲》等文献及其注疏中关于郊天用牲的不同说法后,加案语云:

《召诰》:“用牲于郊,牛二”;“社于新邑,牛一羊一豕一”。《特牲》疏云:天神尊重,故止一特。愚谓天神对地祗人鬼,特牲当对羊豕。盖不兼羊豕谓之“特”,非必不可有二谓之“特”也。注疏诸家拘泥只用一牛,而圜丘祀天燔柴实牲体郊事有全脀,用之燔则无以祀,用之祀则无以燔。于是有分牲体供二处所用之说,祭毕燔牲体之说,帝牛稷牛之说,皆牵凿也。不知虽有二牛,一燔一祀,不害其为更有燔牛、瘗牛、稷牛也。如此,则郊礼用牲之说可通矣。

四是纠谬,即对文献中的明显错误加以纠正。如吉礼之圜丘祀天类“郊坛”目中,引《周礼?春官?大司乐》“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其下贾公彦疏云:“圜丘者,按《尔雅》:土之高者曰丘,取自然之丘。圜者,象天圜。旣取丘之自然,则未必要在郊,无问东西与南北方皆可。”对此疏,秦蕙田案语指出:“贾分丘与郊为二,故云未必要在郊,无问东西南北方皆可,斯谬甚矣!”并在引用诸家论述后又强调说:

郊、丘非二地,无二祭。王肃谓:郊即圜丘,圜丘即郊。马氏(晞孟)谓:郊者圜丘之地;圜丘者郊之坛。盖王者于国之南郊因吉土以筑坛。

五是总结,即对各种文献中零散的材料加以综合论述。如吉礼之明堂类“明堂制度”目中,引用了多种前人论述后,在案语中总结道:

明堂制度,五室、九室见《考工记》、《大戴礼》,太室、太庙、左右个见《月令》,四门、应门见《明堂位》,南门之外见《玉藻》。自汉以来,注疏家及历代诸儒言如聚讼。今考其制,外为宫垣,内为庙垣,中央一室曰太室,当太室之南曰明堂太庙,太室之东曰青阳太庙,太室之东曰总章太庙,太室之北曰元堂太庙,是为五室。……

接着以大段篇幅,详细说明了九室、十二室、左右个、九阶、四门、庭深、屋顶、三十六户七十二牖、堂室方广的具体制度以及明堂朝位、名称等内容。

六是存疑,即一事两解且均可通,难以定夺,故两说皆存。如吉礼之圜丘祀天类“燔柴”目中,引《周礼?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注云:“禋之言烟,周人尚臭,烟气之臭闻者积柴实牲体焉。或有玉帛燔柴而升烟,所以报阳也。”疏曰:“按《郊特牲》云:升首于室以报阳。彼论宗庙之祭以首报阳,今天神是阳,烟气上闻,亦是报阳。”此为“禋”的一种解释。另引张子曰:“郑注禋祀,即变为烟,取其尚臭。据《洛诰》曰:明禋。又《国语》曰:精意以享曰禋。遍观书传,皆言禋是精洁致祭之名。凡祀天、日月、星辰、风师雨师皆取烟燎,不言可知。今祀天言禋,祀日月言实柴,祭天礼重故取禋敬之名以别之。郑不明此意,改禋为烟,谬哉!《书》曰:禋于文王武王。又曰:禋于六宗。”又引郑锷曰:“为之禋祀,明在乎致其心齐精明诚一为主而已。”对以上两种不同观点,秦蕙田案曰:“禋祀,注疏与张子、郑氏不同,然升烟达气其精意也,当两存之。”

以上六者仅是粗略划分,未必全面,恰当,但仅此亦可看出秦蕙田考证的功力和治学之严谨。

当然,《五礼通考》亦有不尽如人意处。如全书以文字为主,图表甚少,使某些礼仪制度理解起来颇为困难。另外,受阶级和时代局限,一些观点封建等级色彩过浓,亦欠妥当。不过,瑕不掩瑜,其成就是主要的,且非常突出。

综上所述,《五礼通考》在资料汇集、体系建立、具体论证等方面都能博采众长,其成就远远超过了前人的礼学成果,确可谓中国古代礼学的集大成著作。在礼学文献方面,称其为“数千百年来所绝无而仅有之书”),亦不为过。因而,《五礼通考》无疑是我们研究古代礼学列于首位的必读书。

(原载【韩国】《东洋礼学》第5辑,2000年12月出版。)

同类推荐
  • 听说

    听说

    本书作者宏玖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主持《读书俱乐部》节目已经八年。在这八年的时间里,他遇到过形形色色的人,有留守儿童,有顽强战胜癌症的女心理咨询师,有微笑面对白血病的花季少女……作者用真挚的语言将这些人的故事写成《听说》这本书,给人以鼓舞,向读者和社会传递正能量。
  • 九零后公民

    九零后公民

    这是作者出版的第一本诗集,分为爱情篇、社论篇、闲情篇、自我篇、校园篇,全程记录了作者近年来在校园生活中的一些见闻与感悟。
  • 世纪回声

    世纪回声

    《世纪回声》内容简介:中国巨轮,乘风破浪,高歌猛进,短短六十载,已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成为人类文明史的一个伟大奇迹。中国文学,风起云涌,蒸蒸日上,流派异彩纷呈,名家力作迭出,同样令世人瞩目。为庆祝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我社启动“共和国作家文库”大型文学工程,力图囊括当代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以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文学价值观上的人民立场,展示东方文明古国的和平崛起、历史进程、社会变迁与现实图画,表现中华民族的艰辛求索、勇敢实践、创新思想及生存智慧。
  • 社会底蕴

    社会底蕴

    《哲理美文·社会底蕴》荟萃了近百年来中外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成功家等有关社会的哲理美文,深刻揭示了社会的真正涵义,闪烁着思想的光辉,是指引我们为人处世的耀眼航灯。这些名篇佳作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代表了世界的最高成就,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极具收藏价值。这些作品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欣赏、学习和研究世界哲理美文的范本,更使我们站到了巨人的肩上,展望未来,不断加深对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 旁观者清(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旁观者清(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集中外名家美文之精粹,好书是来自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让我们的精神生命得以延续更生。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只有那些历史上最具天赋的作家才能使我们的灵魂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只有那些超越了时空的经典文字才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我们,指引着我们远离浮华虚空。
热门推荐
  • 大龄剩女之初恋难忘

    大龄剩女之初恋难忘

    七年后,在婚礼宴会上重逢,他温柔地扶着怀有身孕的妻子。她想,或许她一个人生活也不错!第二次相遇,是代替好友相亲,她离开后不小心摔倒了。于是,他抛弃身孕的妻子送她去医院,她说,别做对不起你妻子的事。第三次相遇,才知道他没有结婚。他说,简易,你是我戒不掉的毒。啊!!!不会写简介,不喜勿喷!!
  • 统领火影

    统领火影

    穿越到火影、一步步做着任务最终达到称霸!!
  • 万古龙尊

    万古龙尊

    一个没有武魂的少年林尘,意外获取龙魂之后,一步步走向逆天通神之路,也走上复仇之路,最终诛神杀魔,成就无上神尊。
  • 闪婚老公太凶猛

    闪婚老公太凶猛

    婚后第一天:某男严肃状:“林小姐,我不认为今天晚上适合行周公之礼。”婚后三个月:中校无赖状:“媳妇儿,我还想要……”婚后两年:上校愤怒状:“老婆,请你认真的回答我的问题!如果我和儿子同时掉进水里,你先救谁?”某女大眼一瞪,“老婆,我去给儿子洗尿片。”威风凛凛的首长,遁了……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山神祭

    山神祭

    大兴安岭,零下二十多度的气温,齐膝盖的雪。黄皮子躲在树上,眼睛里映着戴着狐皮帽子、端着枪的猎人在雪地里缓缓前进。如果这个猎人死了,肉归藏木隐雾的禽兽精魄,魂则归出云风雨的山神爷。自踏进林海雪原的第一步,猎人的命,就不再是自己的。
  • 爱情是命是混混的年纪

    爱情是命是混混的年纪

    她说“我身体里就是流着这种血液,你有种换了我全身上下的血啊...”他说“好,我特么就给你全换了”
  • 不梦龙族

    不梦龙族

    人,要么永不做梦,要么梦的有趣;人,也必须学会清醒,要么永不清醒,要么清醒的有趣。
  • 恋爱狂想

    恋爱狂想

    枫:你认为这都是我装出来的?可惜猜错了,注视你,靠近你,触碰你,不过都是单纯地顺应内心罢了。流渊:将我变成你的使魔吧,这样一来我就能为你所用——从此以后,只属于你一个人。东见月:人类对我们来说是最致命的毒药,但遗憾即使心知肚明,却也甘愿飞蛾扑火。鸣音:…大家的朋友?真讨厌这种无法据为己有的感觉。完全不浪漫,丝毫不青春,少女向恋爱冒险系小说,与非人类间的诙谐日常。
  • 若不相逢当如何

    若不相逢当如何

    命运相错的两个人,早已被太多的情感羁绊,只能顺着那股势向前走,哪怕前方已经没有出路。既然是错误的开始,那能否有一正确的结局,可是又错了,在生命的这场洪流中,每个错乱的人都是那般拼命地想要往回游,有的早已被浪头淹没,有的,却只能是与那源头越来越远,生生错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