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156600000035

第35章 西楼后妃夜难眠 月下吟诗心灵通

年轻的萧太后萧绰携圣宗小皇帝,还有渤海妃母女,自辽西郡宁城(后来的中京路)与林一虎护送景宗皇帝的灵柩分道扬镳,在南院大王耶律斜轸的数万大军护卫下,匆匆赶回上京皇城(今巴林左旗即林东镇)。

正是傍晚时分。南院大王的大军驻扎城外。上京皇城的城楼显得影影绰绰,风灯摇曳的灯光增加些许神秘。城门大开,出城迎接的上京留守官耶律除室,带兵副留守官杨延贵(杨四郎)和随行护卫。还有通讯使耶律天哥。

“太后万岁!皇上万岁!”两位上京留守官上前叩拜,这表示他们已接到萧太后摄军国政下达的诏书。信使官耶律天哥忙至前,慰问萧太后一路颠簸辛苦。

总宿卫官韩德让在侧,身后是随行卫队。

“你们辛苦啦!”萧太后安抚地说。然后一行人入城。城门立即紧闭,这是自南院密使韩德让匆匆出城之后,上京留守采取了戒严措施,兵伍禁止出入,防患于未然。

西楼是以在发祥地之西而称。景宗居其父皇世宗耶律阮置建的积庆宫,后朝于太宗置穆宗继之的永兴宫。

永兴宫自由常规卫队把守,积庆宫内宫由女官林一凤镇守,外门仍由景宗皇上的卫队的留守队把守,仍属林一虎辖管。

总宿卫官韩德让一回来便把两宫的卫队接收过来,安排他的亲兵掌控起来。这自然是为了萧太后、小皇帝及其弟弟妹妹,包括渤海妃母女,皇家一家人的安全。

皇太后回到积庆宫接见上京正副留守官、信使官,略问了问上京这边的情况,然后招见留在家里的次子隆庆、三子隆祐,二女儿延寿女,三女儿长寿女。

见到多日不见的母后,孩子们都想得很,欣喜地扑到母亲的怀里。诸个问过之后的萧太后不见长女观音女,心里有些许惆怅,没有表露但也问过,一旁的林一凤告之说,长公主来过,跟弟弟妹妹一起吃过一次饭。

渤海妃古秋月和女儿淑哥刚回西宫,还未来得及收拾好寝宫,便安排一下佣人,带着催她过来的淑哥赶过来,自然也有礼节的成份。

“淑哥非要来见她的两位皇兄和皇姐皇妹。”渤海妃这样说,淑哥已跑到隆庆、隆祐、延寿女、长寿女那边去。

没说多少话,渤海妃见萧太后老是走神,愣愣地想事,知道她肩上担子重,心里的压力大。但不忍打扰,便把女儿淑哥扔下,自己一人回西宫了。

萧太后也没有坚持多一会儿,便把孩子们安排给女官林一凤带出去,她一个人开始想心事。

几日长途跋涉,劳累疲乏,便合衣卧蹋而睡。

天不暗,只是没有阳光,空旷,萧绰看见的长女观音女从她前方走过,她是别人的妻子,但才十五岁,神情抑郁,没有飘过一个眼神,飘然远去。

“孩子,你别埋怨妈呀,妈是没办法,你父皇有病,妈为你父皇处理朝政。朝政是啥呀,各种势力会聚之处,如风浪里行船,时刻都有翻船的危险呀!妈的娘家没有人支撑,你外祖父虽至宰相,但已被仇人杀害。只能,把十三岁的你嫁给大翁帐家族的人,男人比你大那么多,妈只为从大翁帐那里借上一臂之力。亲戚嘛,总会能给我们些帮助。如今,你妈和弟可是孤儿寡母,孩子…孩…”她差一点就急醒了。

她努力翻了个身,其实她纹丝未动,又进入另一页梦境。还是天空很亮,但看不见太阳。一位雍容华贵、慈眉善目的汉族夫人向她走过来,且有画外音传来:“萧绰,我是你表哥耶律贤。你眼前这位夫人就是我父皇的甄妃皇后,她的儿子没只,是我同父异母兄弟。他是被误解了,就同我的娄国叔叔,那是个冤案。你快派人去马古都,把没只兄弟接回来吧。”萧绰高兴听到表哥耶律贤那亲切的声音。她也第一次见到令她尊敬又万分感谢的甄妃皇后。她迎上前恭敬的施礼,说:“二娘,儿媳一定把没只兄弟接回来!”甄妃皇后转身离去,但她的声音留下来:“孩子,你在当姑娘时,我就发现你是个聪慧又善良的姑娘。今后打打杀杀的事是免不了的,为了耶律倍皇族这一支的皇权世袭,你要勇往直前。但你要守住从善如流这个根本……”下面的声音渐渐的消逝了。表哥,景宗皇帝的画外音那也没传过来。

她一急便醒了过来。她心里埋怨景宗说,你同父异母兄弟没只的事好办,可执政问题,你咋不给我指点迷津?我和咱们大儿隆绪咋说也是孤儿寡母。现在舅族势力小翁帐、大翁帐;少父房、大父房;就属少父房、小翁帐两家势力最强,萧排押、萧恒德这两个同母异父兄弟,各霸一班,傲视群雄。萧绰深感受到威胁,无计可施。因为再搞结亲拉笼那一套,她的两个小女又太小,大女儿十三岁就嫁给叶多多的大翁帐的男人,显然婚姻并不幸福,大女儿恨怨她这个母亲,梦中都不理采她了。她的心如针扎般疼痛。还有高勋那仇视她的目光,虽然高勋对景宗有拥举之功,可高勋竟然阴谋杀害她父亲萧丞相,这杀父之仇她不能不报,乐就兴灾乐祸吧,早晚我也会收拾你。连同你们儿子和女婿,如不自检,敢于犯纪,我也不会放过的。可一想到明晨就要临朝称制,她讲些啥,做些啥,她头脑里就有些发胀。她一股身地坐起来。

西宫的渤海妃也在梦里折腾自己。她没把女儿淑哥接过来,估摸是几个孩子玩耍够了,也都趴那儿睡了,有他(她)们的林一凤阿姨照顾着,自也没啥不放心的。左右长途跋涉,也把她折腾累了。与她卿卿我我,恩恩爱爱的景宗皇帝驾崩,灵柩被拉去显州龙岗辽陵厝葬,就等朝廷这边安稳下来,才能正式下葬。只苦了西宫这边冷冷清清,她独守空房。梦境不用说,也是很凄苦的呀。

还有一个人也在总值班里辗转反侧,那就是宫廷总宿卫官韩德让,这是个苦差使。他安置完各处值班,跑的腿都粗胀成棒槌了。

萧太后年轻,可说话刁人:“外人看我是太后,隆绪皇帝,实在是孤儿寡母罢了。景宗已逝,我还靠谁?反正我们母子的安全就交给你韩德让了。如今,除了你,我萧绰还能相信谁?你是我的学长和亲密朋友,别忘了,我们在城南沙河,数看天上的星星发过誓呢。你可不能偷偷跑回家去,把我们娘几个丢在宫里呀!”

“说啥呢?你是摄政太后,还有小皇帝,我是臣子,保护你们母子的安全是我神圣的职责。放心吧,我韩德让对苍天可表,对已逝的景宗帝可丧,虽肝脑涂地,在所不辞!”她发誓地说。“算了,算了,发什么誓呀,至于吗,我只是说说而已。去吧,你一路也够劳累的,安排完了抓紧时间休息。明天还要早朝呢。”萧绰这么说,还人心也有暖流流过的感觉。

萧绰走到窗前,窗外起风了,窗棂有些振动,天上月很朦胧,夜已深,窗外蟋蟀不停的鸣叫,弄得她思绪联翩,便回到八仙桌案,铺展开纸,笔蘸饱墨,挥毫记下一阕词。

词牌名:小重山——萧绰思念景宗耶律贤

今夜寒蟋不住鸣。惊醒宫中梦,已深更。孤灯墙挂旧刀弓。往昔事,并驱率征兵。

忽焦山遗嘱。回京摄国政,担更重。欲将愁心寄明月。月朦胧,明晨临朝冲!

(套用岳飞词《小重山》)

萧绰与岳飞相距约150年,怎么能套用岳飞的词?想事要从民族英雄,爱国者,有作为的皇帝皆有灵犀一点通的相通气质,就不觉着奇怪了。如果萧太后活到南宋高宗那个时代,她定然会:你这个皇帝当得真窝囊,有岳飞这群爱国大将,为何不雪靖康之耻?“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看看岳飞岳武穆,其人其志,何其壮哉?

清晨,太后萧绰毕竟身轻气盛,携其昨夜偶得之词,过到西宫来找渤海妃古秋月,将词稿递给她说:“姊妹,我昨夜没睡好,添得一首词,请你提提意见。”

古秋月接过来,认真地看两遍,咂咂称赞道:“好词,好词!皇后确实非同凡响,思想境界之高,今人叹为观止!相比之下,我添的词真是拿不出手!”说着把她自己昨夜添写的同一词牌《小重山》拿给萧绰看。

萧绰没想到渤海妃昨夜也添一首词。认真读阅:

小重山

——西楼思夫曲

昨夜寒蟋不住鸣。妾游千里梦,已深更,起身秉烛到前庭。窗风动,窗外月朦胧。伴君驾崩停。回京西宫空,半生情。欲将思念付瑶琴,阴阳隔,弦鸣哽咽声。

看过后,萧绰说秋月,你这首词情真意切,也可称是一首好词。本想加上一句,意境好,但多了些许缠绵悱恻,但又把话收回去了,说:“当前处境很艰难,你和我,都属于孤儿寡母,我们应该振作起精神,共同面对!”

“皇后说得对,大辽全靠太后支撑,我尽所能就是。”渤海妃古秋月表示说。

“淑哥呢,昨夜未回来?”

“是的,有林一凤照看她(他)们兄妹,我没招呼她回来。”

“在对待子女这件事上,我自觉得不如你,我不是一位称职的好母亲,整天忙于政务,忽略了儿女们!”

“放心吧,以后多照看点孩子们,为太后分担些忧愁。”

两姊妹谈话到这儿,萧绰没忘收回加添的词,走出之后才想,古秋月咋也套用岳飞的词《小重山》?真凑巧了。又一想,英雄所见略相同,这有啥奇怪的呢?再又一想,心说:我明白了。这都是作者安排的,管他是哪朝哪代人,姓氏名谁,他既然称赞岳飞其人其作,把我们同岳飞联系在一起,对我萧绰包括渤海妃的评价也会是给以赞扬的。我定当努力!

我需要回宫收拾收拾,陪隆绪吃饭,然后穿上皇帝的服装,准备上朝。他是皇帝,我是摄政太后,临朝称制,这可马虎不得……

昨夜里星辰,人们有着多么相似的共同感受。

当上总宿卫官的韩德让也不例外。一场酣畅淋漓的美梦把他带回十三年前,在城南沙河畔,与他心爱姑娘萧绰席地而坐,畅谈他们的理想,仰望星空,心里甜甜地带着梦想一颗一颗地数着星星……

为了铭记月下相会,他曾在萧绰被选入皇宫成为皇妃、皇后,他的心都要被绞碎了,整宿整宿地睡不好觉。甚至常跑去积庆宫门口张望,希望能见见萧绰一面,问个明白。

“孩子,你着魔了!是你的跑不了,不是你的争也得不到,放手吧,你争不过命,别把一家人的前程搭上啊!天下何处无芳草?”老爸,上京留守官韩匡嗣一番话,如一瓢凉水把他这只抱窝的母鸡给浇得打个冷战,他把心放下来了。改了自己,他开始帮助心爱过的她——萧绰去实现她的理想,并也得到景宗皇帝的信任和重用……

不知怎的,是什么事又勾起他对往事的回忆,而且洋洋洒洒地反映十三年前那时心态的一阕词。又以他读书过目不忘的天赋,或者说是特异功能,他醒来,又一字不差的记写了出来。

《念奴娇?过城南沙河岸》

沙河岸绿,又柳丝青青,清明时节。无端东风惊吾梦,依稀记得梦境。曲岸柳笛,垂杨系马,情浓河边坐。唯今旷野,旧游鸳鸯仍在。

汝去红楼深宫,封后难见,宝辇匆匆过。旧情春水流不尽,新怨层云增多。命运弄人,相见无语,只对镜影说。黯然空叹:咫尺重山阻隔!

(套用辛弃疾词:《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墨迹干了,他把那页纸精心地折叠两叠,揣在衣兜里。又觉不妥,不能带在身上,带到朝廷上去,万一露失,会让人误解,自己轻狂,不仁不义,便把它藏在书案之下。

他洗漱完毕,吃过早餐,便去准备车辇,准备护送太后和皇上去永兴宫参加早朝……

同类推荐
  • 紫雪梦华录

    紫雪梦华录

    一个高中生,穿越古代,去探索历史的秘密,去结交历史名人,思索中华兴衰成败的故事。数古今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观华夏史事,以鉴时势。
  • 三国风云之天下霸业

    三国风云之天下霸业

    一样的东汉末年,不一样的三国历史;一样的热血时代,不一样的英雄人物;不平凡的经历,改变平凡的人生;都说时代造就英雄,那么请看英雄如何扭转乾坤,改变历史……。
  • 帝国的新生

    帝国的新生

    文明与野蛮不可并存那么是野蛮踏破文明还是光明照耀黑暗且看一无名小卒引领历史潮流。重振皇汉荣光。
  • 修人九世

    修人九世

    仙人的一缕神念,到世间九转轮回。九世当中历经人间,九个相对独立的故事,一条主线相联系,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中他是改变历史的小人物,徐福东渡的队伍里他是大弟子开创菊花王朝,三国纷争的乱世里她是纷纷飘零的柔弱女子......几千年的轮回只为了体会人间各种情义,经历无数次生离死别,不论仙人,神人都是凡人的延续,修行就是修人。没有种马的男主角,没有基情四射的情节,有的是在真实故事下的演绎戏说,讲一个不一样的故事,不按照网络小说的套路出牌,只为了给喜欢看书的人一点点不同味道。欢迎收藏,欢迎砸红包
  • 民国那些年

    民国那些年

    民国,战乱纷纷,他何去何从?抗战八年,他如何选择?一统,还是死亡?
热门推荐
  • 枫落木凉

    枫落木凉

    一起枫尘,飘飘坠潇。一叶花落,念念知晓。枫飘叶落,花赤条萧。凉木花冷,夜幕轻悄。枫飘叶落,花木皆凉。人走影沫,惆断心殇。心似秋凉,等待初夏。花夏年华,繁衍赋夏花落盛沫,流殇折画。花开花落,转念心霞。那是个花落季节,路边的枫树随着微风轻轻摇摆,几片枫叶在空中跳着华尔兹,优雅旋转随后飘落在地。女主名为花叶,她一直深爱着那片红色枫树林,只因是他陪她看过一场枫花飘落的红色雨,为她写过的唯美诗句。只可惜,女主是个莽撞少女,能打能骂,能屈能伸,恶搞男主也是她的乐趣之一。青春校园待续……
  • 他叫夏晨希

    他叫夏晨希

    他是夏晨希,是初二78班的班长她是林初浅,是初一86班的班长两人都是学校学生会的,不同的是夏晨希是学生会副主席,而林初浅只是个会员。夏晨希成绩好,打篮球也打得好,人长得也帅。可林初浅唯一能引起人注意的就是成绩了
  • 定制幸福

    定制幸福

    该剧讲述了赛车手展望与时尚圈设计师田晓妮,围绕事业与恋爱,从而发生的故事
  • 无限之斗

    无限之斗

    天才少年杨羽,家族不幸没落,后经过一番艰苦历练,终于重振家族昔日风采,更突破了位面,向更强大的力量前进
  • 夏末初凉I你依旧在

    夏末初凉I你依旧在

    她,是一个平凡的学生。如果硬要说有哪里特别的话,就只是脸蛋可爱了点罢了。他,是学校的校草,亦是她的青梅竹马,成绩名列前茅。就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喜欢上她这一个小丫头片子——成绩平平,身材平平,也就长相可爱了那么一丢丢。他,是一个人见人怕的坏学生,性格淡漠,从小就是自己一人长大,无父无母,若不是被人收养,只怕现在世界上早已没有这一个人了。如今,养父也走了,他便放纵自己。他救了她,而她让他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恩人!脚下留情!”“喂。不要对我这么好。”“她很善良,也很单纯。如果你的举动会给她带来什么危险,我与你不死不休。”“是你唤醒我的心,让我真正地苏醒了。”
  • 金锁玉关

    金锁玉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王者凡人

    王者凡人

    人生来就要承受苦难,只是方式不同。红尘俗世.平凡人走不凡的人生。苦也随缘.福也随缘。(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巧合。)
  • 寻仙大传

    寻仙大传

    叙写仙侠世界,浅尝冷暖人情。交流群:548508272
  • 品行不良

    品行不良

    一所异能高校卧虎藏龙,主角面临毕业却因为品行不良被开除,祸不单行还查出患了不治绝症,机缘巧合进入少林寺修行,练就绝世神功脱胎换骨,杀回学校复读横行霸道却惊讶的发现这里远不是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 清鸢蔻

    清鸢蔻

    她被封为‘格格’赐予胤慎。本文陈述了女主‘钮祜禄凌璃茉’从婢女变成‘格格’后,被四阿哥胤禛纳为妾侍。她历经‘九子夺嫡’,从雍王府到景仁宫,她步步为营,颠覆了传统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