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这一章节将为您献上一则古代爱情奇话,摇好一盏浓茶,且与我一道细细啜来。
话说京城一位俊朗小生,嗜诗书为命,却屡试不第,馁下气来,自誓不复涉尘世,寻得一幽僻之所在,隐居起来,过着那“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躬耕生活,其间也不忘吟诗作赋,陶冶雅兴,自乐其中,不觉孤寂。
却说这一晚,夜长漫漫,小生倚窗望月,但见月光演漾,不似常时,心里亦泛起漪涟,无心睡眠。步于庭中,只觉身临苏子夜游承天寺之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小生喜,遂出了门户,行至一溪水傍,流水声潺潺汩汩,如乐音般袅袅动听。疏疏淡淡几树枯枝,点缀于溪水两旁。月愈发圆润,水明镜般倒出其影,四下里明亮如昼。
小生临溪而坐,捧来一抔溪水,缓缓饮之,若玉女之仙水,甘之如饴。小生自忖:“若是一生皆饮得此水,人生也无憾事矣。”忽而,小生眼一乜斜,瞥见了一瓣花随水流飘零过来,忙起身拾之,于月光下,竟棱角分明地看清——看清花瓣上镌着一首诗。小生只觉新奇,平生未曾见过,双手湿湿漉漉,口中已将那诗吟了出来:
漂泊无驿旅,默自向东归。
共赏蟾宫色,明日盼君来。
诗也算浅显易懂,只是不知是何人于何处,何缘故以此形式传情达意。
小生亦不知,自那时,第四炉香便浓郁点燃。
小生心中虽惑而不解,却也觉趣味盎然,在信纸上作了一首回诗,竹筒盛之,放入水中,顺流而下矣。未曾有所复回之期许。
二日,小生之大兄来山里看望其弟,年关将至,送来一捆爆竹。晚饭既毕,大兄因事连夜出山,仅留小生一人自赏烟花之绚烂。尽兴过后,饮一抔溪水甘如蜜,再惬意不过。谁承想水面上又漂来的一瓣花,打乱了小生的思绪。
花上又镌有一首小诗,写道:
扬州烟花烬,缥缈载愁移。
今复同君赏,我心君不知。
花的反面亦有一句,曰:“昨夜闻君语,未能喻于怀,已然沐春滋。”
小生一惊,知昨夜之回诗已为花主所阅,然其花料是自上游而下,漂泊至己,小生于原处投送回诗,必顺流愈下矣,居于上流之花主,何故能收到其回诗?小生百思不得解。
小生遂复投一诗,问其姓氏、居所及花中诗之缘故,以望得解。
二日晚,小生再次来到溪傍,微云淡月,疏星点点。往溪水中望去,果泛有一缕红光。以手掇之,果是花瓣,但见其上镌道:
姓字曰孤旅,湖海为我家。
羡君生情骨,因寄牡丹花。
小生又投一句:“本人愚笨,犹是未能悟君之意。”
水流随即又载来牡丹一瓣,镌曰:“吾流水也。”
小生震惊,唇齿欲碎,原以为乃玩笑话,后思除非如此,无法解释。
小生又兢兢问了些许问题,进一步证实此花中诗确乃眼前之溪水所为。久而久之,小生与之话互投机,愈趋谙熟,日夜不离,渐生情愫,不觉异样。
然一日,溪水告诉小生,此山将遇灾,乃今日所谓“泥石流”者是也,让他尽快搬走,免遭祸患。尽管小生万分不舍,却也还是在灾难之前一日离开了这座山。
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离开知己,小生只觉万念俱灰,茶饭不思。他甚至后悔当时懦弱逃离,不管不顾。
小生寂寞难当,终于一日,毅然决然寻死觅活去了。
他将自己拖至海边,海风呼啸,鬼哭狼嚎。他什么都不想,脑里尽是昏沉。
小生想,纵身一跳,万物皆尽;纵身一跳,万物琳琅。
然一阵强风吹来,小生一顿酿跄,待到站稳后,向海面眼一乜斜时,他瞥见、瞥见了——一抹淡微却耀眼异常的朱红色——那是一瓣牡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