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24100000021

第21章 干姜类方

提起姜,是无人不晓的。姜与中国人乃至日本、印度等亚洲人的日常生活关系太密切了。作为香辛调味料,生姜能解腥除腻、增味健胃,无论烧鱼烧肉,还是凉拌热炒,清蒸炖汤,生姜是绝对缺少不了的。生姜能散寒发汗、温胃,若着凉感寒后,只要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生姜红糖汤,便能使周身微微汗出,暖乎乎的,十分舒适。若将生姜晒干或焙干,便是中医常用的温中散寒的药物——干姜。

干姜味辛性热,是治疗呕吐、腹泻腹痛、肢厥冷汗、关节冷痛、咳喘痰多、食欲不振、吐血便血等病症的主要药物。《千金方》治“中寒水泻”,用炮干姜研末内服;又吐血不止,用童便调服干姜末治之。《补缺肘后方》用单味干姜治“卒心痛”与“寒痢青色”。清代名医王孟英曾用干姜救治虚脱亡阳。干姜配合甘草、附子、白术等药物,则其治疗的范围更大。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姜对胃酸与胃液的分泌有双向性调节作用,对消化道有轻度刺激作用,对肠管的张力、节律及蠕动也有双向性调节作用,通过刺激消化道黏膜,姜可以兴奋血管运动中枢及呼吸中枢,对心脏也有直接兴奋作用。

干姜证

干姜证属于里寒证。里指临床表现以胃肠症状为主,如呕吐、腹痛、腹胀、腹泻等,也有呼吸道症状的咳喘等。寒指机体新陈代谢低下,内脏副交感神经兴奋、血压低下、机体反应性迟钝等,临床表现为呕吐物、泻下物清稀无臭,痰液如水样。患者恶寒喜热、面色青黄、肢冷身寒、声低气微、舌淡白、苔白腻等。所谓干姜温中散寒,便是针对以上症候而言的。临床所见,凡素体阳虚,或素有寒饮者,在感寒受凉、疲劳、久病及暴食冷饮、过服寒凉药等诱因的促动下,往往出现干姜证。

1.呕吐物、唾液、痰液、大便、尿液清稀,无恶臭;

2.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或咳喘;

3.口不干渴,恶寒喜热,精神萎靡;

4.舌质淡或淡红,舌上有腻苔,苔多白腻,或灰黑腻,或白滑。

(干姜舌)

与里热实证的大黄证相反,干姜证虽然有腹胀、腹痛,但大便溏薄如鸭粪、泻下物往往清稀无恶臭。大黄证口干舌燥、恶热喜凉,而干姜证口不干渴,畏寒喜热。大黄舌质红苔焦黄,干姜舌质淡苔白腻。两者的性质恰好相反。

笔者经验,干姜证舌象的诊断意义很大,笔者有“干姜舌”之称。苔白主寒,腻主湿,临床见舌苔白腻者,使用干姜剂,可以使厚苔褪去,症状也随之减轻或消失。若舌质红或暗红,苔少或无苔光红者,皆主热主阴虚,与干姜证的性质相反。干姜辛热,误用可致患者口干舌燥,使热证、阴虚证的程度更为严重。所以,笔者在决定使用大量干姜之前,是必定要看一看舌象的。干姜舌的舌面往往白滑,患者口不渴、甚或口中常有冷唾。若口渴喜饮、舌面干燥,虽然精神萎靡,也不可以认作干姜证。

干姜证临床相当多见,常与麻黄证、桂枝证、柴胡证、附子证、黄连证、半夏证等同时出现,因而干姜不仅单独使用,更多的是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如麻黄类方的小青龙汤、柴胡类方的柴胡桂枝干姜汤、黄连类方的半夏泻心汤等。下面介绍的干姜类方是以干姜为主要药物组成的代表方剂。

理中汤

人参三两(15g)白术三两(15g)干姜三两(15g)甘草三两(15g)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干姜配上人参、白术、甘草,便是有名的理中汤。中医治疗腹中虚寒的疾病,用药不离此方。用理中汤治疗发热头痛、身痛、恶寒、吐利,亦治大病后、喜唾。《千金方》用治霍乱吐下、胀满、食不消化、心腹痛。《赤水玄珠》用治小儿吐泻后,脾胃虚弱、四肢渐冷,或面有浮气、四肢虚肿、目合不开。《三因方》用治伤胃吐血。相传宋徽宗食冰太过,病脾疾,国医不效,后召名医杨介,以冰水煎理中汤而愈。

理中汤是治疗呈现里虚寒证的消化道疾病的主要方剂。其中干姜与甘草,名甘草干姜汤,用于治疗里寒证的烦躁、吐逆及肺中冷、眩晕、多涎唾。所以加人参、白术者,想必因吐泻之后,胃肠道的功能受到损伤,出现消化力低下、营养不良的状态,如食欲不振、心下痞硬、大便稀溏、肌肉松软及精神萎靡、声低气馁等。这种状态,中医称为里虚寒证。这里的里,主要指脾胃,即消化吸收功能。见里虚寒证的患者,全身状态比较差,或病程比较长,年老体弱者多见。理中汤证如下:

1.腹满腹胀、呕吐下利、大便稀溏、食欲不振、心下痞硬、或涎唾多而清稀;

2.畏寒喜温、精神萎靡、口不干渴或口干而不思饮;

3.舌质淡红、苔白或厚或腻、或滑。

——本方证多见于消化道疾患。临床报道本方及加减方对慢性菌痢、慢性肠炎、过敏性结肠炎、急性吐泻呈虚寒者、婴儿腹泻、消化不良、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幽门痉挛、妊娠恶阻、胆道蛔虫、胆道术后胆汁分泌过多、慢性肝炎、顽固性腹胀、小儿肠痉挛、上消化道出血、便血等有效。如慢性胃炎常表现为胃痛隐隐,口淡乏味,喜温喜按,受凉或进食生冷,劳累易诱发,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无力等,空军某医院内科认为此为虚寒证,用本方加减治疗慢性胃炎40例,结果治愈(胃酸恢复正常,自觉症状消失)21例,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胃酸不同程度改善)16例(1)。有报道治疗1例胆道术后T管引流量过多的病例。患者胆石症合并化脓性胆管炎术后,T管引流量过多,24小时5000~6000ml,经抗菌治疗不减。患者消瘦、面色青黄、神疲、鼾睡懒言、肢冷便溏、口淡食少、胸脘痞满、舌暗苔白、脉沉迟细,诊断为理中汤证,与理中汤加砂仁,2剂后胆汁顿减为24小时500ml,精神食欲也明显好转(2)。

——急性传染病一般表现为热证实证,但也有表现为虚寒证的。有人报告1例麻疹合并肺炎,体温一直不退,嗜睡,躁动,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并出现全身颤抖,以手足为明显,复经抗生素、输液等对症处理终不见效,体温波动在38℃上下。医者根据虽然有体温不退但口鼻气冷,便溏尿清,脉象虚缓,判断属真寒假热,以理中汤合地黄丸,数剂而治愈(3)。

——一些出血性疾患也有见理中汤证者,如功能性子宫出血、鼻衄、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失血性休克、消化道出血等。其出血量均不多,且血色暗淡。这种情况可以用炮姜换干姜。传统经验,治疗出血,干姜须炒黑用之。

——小儿疾患多见本方证。如虚热不退、小儿慢惊风、小儿肺炎肺不张、小儿消化不良、小儿口疮等病多伴消化道症状。笔者曾治疗1例疱疹性口腔炎患儿,初起发热,继而口腔黏膜出现多个溃疡,患儿哭闹不安,整日淌涎,半月不愈。视其面色黄浮、舌质淡红、苔白,询得大便不成形,粪中有不消化物。遂予理中汤加附子、黄连5剂而愈。

临床应用理中汤经常加味。呕吐者加半夏,黄疸加茵陈蒿,脐下动气加桂枝,心悸眩晕加茯苓,腹痛加木香。又本方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汤,治疗理中汤证兼见四肢厥冷、精神萎靡、脉微弱者。有报告治疗婴儿乳块不化,大便呈青色,由乳母哺乳前45分钟左右服用本方(制附子10~12g,先煎半小时,党参20g,白术10g,干姜6g,甘草6g)的药液200~300毫升,日二三次,服1~2日即可治愈(4)。尚有报道本方加味治疗过敏性紫癜呈虚寒证者(5)。

理中汤加黄连,名连理汤,治疗理中汤证兼见烦躁、心下痞痛、舌红苔黄腻、唇暗红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口腔溃疡等多见此证。加桂枝,名桂枝人参汤,治疗理中汤证兼见自汗、身痛、恶风者。本方加枳实、茯苓,名枳实理中丸,治理中汤证伴见腹胀满拒按者。加青皮、陈皮,名治中汤,治疗理中汤证伴见胃脘胀气者。理中汤去干姜,换茯苓,名四君子汤,适用于脾胃虚弱的食欲不振、面色萎黄、大便溏薄等症,因没有干姜,故方证中无明显的恶寒、吐清水、腹泻、苔白腻等表现。

桂枝人参汤

桂枝四两(20g)甘草四两(20g)白术三两(15g)人参三两(15g)干姜三两(15g)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纳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理中汤亦称人参汤,理中汤加桂枝故名桂枝人参汤。理中汤证为里证,桂枝证为表证,这种表里同病的情况是经常见到的。规定:“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桂枝人参汤主之。”是说在表证未除的情况下,而误用泻下的药物,致利下不止,心下痞硬,导致表里俱虚,用桂枝人参汤温里又解表。可见,本方证的形成,并不是因为误下,凡素体阳气不足者感冒风寒,或感冒发热期间过度疲劳,均可出现本方证。尤其是桂枝体质患者的慢性胃肠疾病,多见此方证。

桂枝人参汤证如下:

1.理中汤证;

2.发热自汗,或腹痛,心下痞硬;

3.舌质淡红或嫩红,偏暗,脉浮大。

本方证除理中汤证以外,伴见桂枝证是其特征。其临床表现不一,有发热、关节痛、自汗、恶风者,有心悸、脐动失眠者,也有心下痞硬、腹痛者,还有头痛、身痛者。自汗、恶风一证是常见的。自汗中有一动即汗出者,也有入夜汗出者,还有仅见恶风而无明显出汗者。自汗者大多恶风,对风冷过敏。

本方证可见于上消化道溃疡、慢性肠炎、过敏性肠炎以及以腹痛、腹泻、低热、自汗等为表现的患者。笔者曾治一老妪,主诉便秘5日,前医给服大黄剂无效。患者精神极度萎靡,周身发冷,入夜则身热有汗,汗后又冷,食欲不振,每日仅食粥少许。视体格瘦小,面色青黄,舌质淡红,苔白厚,腹诊见腹部扁平、肌肉拘急,患者自觉胃脘部痞硬不适。诊断为桂枝体质的理中汤证,投本方3剂,1剂即感全身舒适,得软便,3剂后出汗止,身冷除。又治疗1例肝硬化患者,经常腹泻、腹痛,腹水经常出现,且有入夜常腓肠肌痉挛,伴有自汗。处方用桂枝人参汤加白芍、山药、大枣、当归等,服药30余剂,大便成形,食欲增进,面色红润,腹水亦未再出现。

本方需与黄连汤证相鉴别。两方皆有自汗、腹泻、心下痞硬等症,但有寒热虚实的不同。本方证属虚寒,故泻下物无恶臭且清稀,虽然有汗而恶风肢冷,患者精神萎靡,声低气馁;黄连汤证属寒热夹杂,故有腹痛腹胀、身热多汗、烦躁不安等。此外,黄连汤有黄连、半夏,能除痞泄热和胃止呕,所主在胸中,在上消化道;本方有白术,能利水止泻,配桂枝、干姜、人参、甘草能温中健脾,所主在大腹,在下消化道。两方所主有上下的不同。

大建中汤

《金匮要略》

干姜四两(20g)蜀椒二合(10g)人参二两(10g)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胶饴一升(30g),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一炊顷,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复之。

本方是干姜类方中的镇痛剂,适用于脘腹部冷痛的病症。《金匮要略》用于治疗“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这样一种病证。现在看来,很像胃肠骤然发生的逆蠕动。慢性胃炎、胃溃疡、胃肠神经症、胃扩张、胃下垂、胆道蛔虫、肠黏连、肠梗阻等应用本方的机会较多。

大建中汤证如下:

1.腹痛腹胀较剧,呈阵发性,或见有肠形,或闻及腹鸣,多伴呕吐;

2.手足逆冷,或有冷汗,口内清唾;

3.干姜舌。

若腹痛较剧,而大便秘结、身热有汗、舌苔焦黄者,则与本方证完全相反,证属热痛,用大黄类方才对证。

甘姜苓术汤

《金匮要略》

干姜四两(20g)茯苓四两(20g)白术二两(10g)甘草二两(10g)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如果将理中汤中的人参换成茯苓,便是治疗寒湿腰痛的甘姜苓术汤。《金匮要略》对本方所治的腰痛作了如下的描述:“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可见这种腰痛的特点是“冷痛”与“重痛”。冷表示有寒,重表示有湿。不用人参,当无消瘦枯憔、心下痞硬、食欲不振等;茯苓、白术同用,必有身体困重、小便不利、浮肿。

甘姜苓术汤证如下:

1.腰以下有冷感、重压感、酸痛感;

2.浮肿或平素好发浮肿,全身倦怠感;

3.口中多清涎,干姜舌。

——甘姜苓术汤主治腰痛。有报告用本方治疗1例关节痛年余的患者,因疲劳后腰背浸湿感寒,全身大小关节疼痛,腰亦胀痛,下肢沉重怕冷,予本方6剂即疼痛消失(6)。笔者曾治疗1例腰部冷痛的中年女性,体型肥胖,腰痛半月,针灸推拿无效,视其舌苔白腻,下肢浮肿,遂以本方加苍术、苡仁,5剂症状即缓解。

——甘姜苓术汤也治腰腿无力沉重,小便频数。日本古方家尾台榕堂的经验:“老人平日苦小便频数,吐涎短气,眩晕难起步者,宜此方”(《类聚方广义》)。现代有用本方治尿失禁的报道。

——此外,妇人带下清稀量多,小腹松坠无力者也可使用本方。

本方证多见于体型肥胖及久居阴冷潮湿环境的患者,平素身困体重,关节肌肉易于酸重,易浮肿便溏,舌苔白。这种体质,即属于前面介绍的“麻黄体质”、“黄芪体质”,即所谓湿性体质。一旦发病,多有眩晕、腰痛体痛、腹泻腹满、浮肿、动悸等症。故本方临床除用于治疗寒湿腰痛以外,还治疗浮肿、关节痛、腹泻等症,并多与麻黄类方、黄芪类方、附子类方等合用。如配黄芪防己汤治疗浮肿,配麻黄加术汤治疗恶寒无汗、关节痛,配四逆汤治疗恶寒、腹泻、四肢厥冷。《外台秘要》肾着散,为本方加杜仲、桂枝、牛膝、泽泻,主治相同,而疗效较佳。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医院内科.新医药杂志,1977,(7):30

2.刁本恕.四川中医,1986,(3):25

3.张岫云.中医杂志,1966,(2):23

4.陈其五.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8,(2):21

5.马蜀生.新医药学杂志,1976,(2):39

6.聂季南.浙江中医杂志,1980,(2):77

同类推荐
  • 农村常见病防治

    农村常见病防治

    《农村常见病防治》详细介绍了农村常见病症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包括急救常识、传染病寄生虫防治、三高防治、骨头病防治、精神疾病防治等内容。
  • 不孕不育中医治疗学

    不孕不育中医治疗学

    本书分为三篇16章。上篇简要介绍了中医治疗不孕不育经典理论著作的主要内容;中篇和下篇分别系统论述了不孕不育的中医发病机制、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法,其中的方药大多是作者30余年从事不孕不育临床工作与研究的经验总结,立方遣药平允而无偏颇,疗效显著。现代研究进展部分介绍了国内许多著名中医学家治疗不孕不育的宝贵经验。本书的特点是突出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一部临床实用性很强的参考书,可供中医临床医师、中医院校师生及专业科研人员和不孕不育的患者阅读参考。
  • 便秘奇效良方

    便秘奇效良方

    本书是“奇效良方”系列丛书中的便秘分册,是一本较为系统地总结运用中医药方法治疗便秘的临床参考书。全书共有良方近300首,包括中药内服方、中药外用方、针灸疗法、推拿疗法、综合疗法等,反映了10余年来中医临床治疗便秘的新进展和新成果,内容翔实、易学易懂,适合中医临床工作者、研究人员和中医院校学生学习参考,也可供广大患者及其家属阅读。
  • 不孕不育

    不孕不育

    不孕不育分为不孕症和不育症。育龄夫妇同居一年以上,有正常性生活,在没有采用任何避孕措施的情况下,未能成功怀孕称不孕症。虽能受孕但因种种原因导致流产、死胎而不能获得存活婴儿的称为不育症。因男性原因导致配偶不孕者,称男性不孕症或男性不育症,习惯称男性不育。
  • 精选妙用中草药

    精选妙用中草药

    本书从浩如烟海的中草药宝库中精选出八十多种中草药,分别从简介、表源、采收加工,性味功用、功效主治、保健膳、验方精选等方面,对精选出的中草药进行了全方位介绍。
热门推荐
  • 易烊千玺之爱你到尽头

    易烊千玺之爱你到尽头

    突如其来的一通电话,改变了我的生活。那个谁,叫易烊什么的,就是你!快来教我这道题啊喂!那个易烊××,快来煮饭啊喂,我饿了!偶然得到一个既高冷逗逼有暖心哥哥的学神男票,感觉真是棒棒哒!(丢丢完结文:《易烊千玺的冰公主》,放心入坑,坑品有保证。PS:本文偶有小虐,男女主身心健康。)
  • 礼运

    礼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斑走天下

    斑走天下

    这个世上不会事事如你所愿,活得越久…越是能体会现实里只充斥着无奈痛苦以及空虚…听好…世间万物…有光的地方必定有阴影,若有胜者这一概念,必定同时存在着败者。若心生维持和平这种自私的想法,就会挑起战争。若想守护,爱必会衍生出恨,他们彼此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无法被分离,这就是现实…
  • 焚天神主

    焚天神主

    【免费爽文】天域世界,万族林立。群雄荟萃,大道争锋。这里有百鸟朝凤,这里有万鲤朝龙,有上古神兽吞灭苍穹,也有至高强者焚噬天地...三万年前自天域败退的域外魔族再入天域,一场焚天之战开启,诸强陨落的破碎天域谁人可敌?少年自天云帝国而出,携绝世神秘符纹,踏入那精彩纷争的天域世界,搅动那埋葬无数强者的焚天魔劫...
  • 代宋者

    代宋者

    这是一个寻常的故事,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大事。北宋末年,天子失德,六贼当道,内忧外患,看柴氏后人如何在这英雄辈出的年代完成复国大业!这也是一个不寻常的故事,讲述一个普通人,受环境的影响,在命运的推动下,慢慢成长,变得成熟,一步步改变历史走向。这是时势造英雄,更是英雄铸就时势!(有人认为宋朝是华夏文明最巅峰的时代,同时也是最憋屈的年代。书会尽量符合宋末的时代背景,希望能带领大家走近宋末,去感受那个时代)
  • 秦王霸爱:神偷狂妃

    秦王霸爱:神偷狂妃

    二十一世纪世界博物馆内惊现千年前的一块血红色的碧玉,而为了在师傅面前表现自己的楚云只身去盗取这块宝玉却阴差阳错的穿越了。竟然还是穿越到了一片荒野,荒野就算了,可是为什么还让她遇见一只身中春药的男人……
  • 只属于你的世界

    只属于你的世界

    献给我最爱的你,献给最爱我的你,愿你能够永远活下去,活在我为你搭建的世界里。
  • 世界边缘

    世界边缘

    问:假如小明以光速御剑飞行一天一夜,能飞出太阳系吗?答:早飞出去了,但如果他有女朋友,一定会后悔的。问:哦?答:因为地球上已经过去了一百三十二年。
  • 浴血之魂

    浴血之魂

    一个战士,作为整个世界唯一一个战士,灵奇感觉到了天堂在左,战士向右的惨痛事实,直到有一天他才发现,原来这句话自己理解错了,真正的战士要把背后的天堂留给队友。一个废物追求一个美女,需要跨越多少坎坷?战魂怎样才能发挥到极致,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是否是一个笑话。游戏透露着人生的哲理,灵奇最深的感悟——————援护。当美女到手,发现自己仍然很废物的灵奇受尽屈辱,将发生怎么样的改变。本书以魔兽世界作为背景,废材爬向顶峰作为道路。
  • 用血液灌溉的玫瑰

    用血液灌溉的玫瑰

    玫瑰本不会滴血,究竟为什么玫瑰会滴血呢?又为什么要用血液去灌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