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诫。在表扬过后,耐心地帮助幼儿分析造成过失的原因。告诉幼儿,他这次过失会带来什么不良影响或造成什么危害,产生什么恶果。在幼儿产生了负疚感之后,再告诉他,父母或老师会原谅他的过失的,勇于承认错误、勇于改正错误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希望他今后做事小心,努力学习,以实际行动改正自己的错误,做个品行好、行为好的好孩子。
但是,目前为数不多的父母、教师却存在两种不良的方法:
①孩子承认了错误之后,父母或教师不是好言诱导,而是对孩子的过失大加责难,使孩子惊恐万状,惶惶不安,误认为今后还是不承认错误为好。家长、教师这种做法常常会掐灭幼儿心灵深处十分稚嫩的诚实之苗,使有些幼儿渐渐形成隐瞒事实真相的坏习惯。因而做了错事,家长或教师还蒙在鼓里,浑然不觉。使其恶习逐渐因循下来,积重难返造成恶果。②孩子承认了错误之后,父母或教师无动于衷,认为是“小菜一碟”,何足挂齿,不教育不引导。有些父母出于溺爱,对独生子女视为掌上明珠,娇宠过度,对其过失毫不追究。这样,常常使孩子看不到自己过失的后果,觉得承认与否都无所谓。因而使孩子逐渐分不出是非、美丑、善恶,失去行为准则。
如何培养孩孑的谦让品
独生子女在家中的地位比较优越,有的幼儿根本就不懂得什么叫谦让,怎样去谦让。有的幼儿即使懂得一点谦让,也只是为了得到老师或家长的赞许,并非“心甘情愿”。如让大班孩子自己拿水果,有的孩子见大的就抢,甚至在桶里挑,最后剩下的都是小的。针对这一现象,讲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可使孩子知道谦让是一种美德。
讲道理是培养孩子互相谦让品质的第一步,重要的是让孩子懂得怎样去做,所以,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在各方面都要有意识地为孩子树立榜样,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时时、事事、处处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
培养谦让品质最主要的是造就孩子的自觉性,变要他们做为自己主动做。为了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做到互相谦让,应有目的地在孩子中树立榜样,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孩子互相谦让的良好品质,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老师和家长培养和引导,循循善诱,使他们逐渐养成谦让的美德。
如何教孩孑爱惜物品
爱惜物品是一种美德。要想使幼儿具备这一良好品质,必须及早地培养。日常生活中,孩子往往在吃、喝、穿、玩等方面提出一些物质要求。孩子的要求有些是合理的,有些却是不合理的,要具体分析,适时适量地给予满足。不随意的乱给、多给,这样,孩子便不会轻易地把某种物品扔掉,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
孩子由于无知或认识、控制能力较差,往往出现一些损坏物品的行为。如在桌子上乱刻,
墙上乱画,打碎玻璃,摔破饭盆,扯烂衣物,弄坏玩具等。发现孩子的这些不良行为后,要先弄清原因。孩子若是无意的,便及时给予引导,指出其危害,提醒孩子以后注意。孩子若是有意或以此要挟,则应及时给予严厉的批评,使其认错。在幼儿的不良行为面前,若不能及时地批评纠正,而是釆取迁就、让步的态度,往往易使幼儿一错再错,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幼儿特别喜欢听童话、故事等。针对幼儿这一特点,利用饭后、睡前等空闲时间,有意给幼儿讲一些有关爱惜物品等方面内容的故事,每次讲完都可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幼儿理解与认识。在长时间的熏陶下,对孩子便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为了使孩子形成爱惜物品的良好习惯,家长应严格要求自己,为孩子树立学习与模仿的榜样。如在看书时,家长首先把手洗净擦干。
翻书页时也轻柔小心。若发现有卷、撕之处,立刻展平与粘补;看完后,不乱放乱扔,及时放回书柜等。吃饭时,碗、筷、桌、凳都轻拿轻放,吃完后碗里不剩一粒米。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培养后,孩子在认识与行为方面,便会形成一定的爱惜物品的观念与特点,但往往很不稳定。此时,若放松教育,不注意巩固提高,则很容易使其已形成的观念、行为消退。根据这一原理,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采取不同的活动与形式对孩子进行练习指导,并及时发现和表扬孩子爱惜物品的行为,在不断地练习与指导过程中,孩子爱惜物品的良好习惯便会得到不断地巩固与提高。
如何教孩孑遵卬时间
遵守时间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与工作习惯。心理与教育学家认为:幼儿时期是形成这一良好习惯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对孩子进行这一习惯的培养。
为孩子制订一份家庭作息制度表。孩子生活中的一些不遵守时间行为,往往是由于家中对孩子没有严格的作息时间约束所造成的。如不能按时起床、入睡,玩耍时不能按时回家吃饭等。为了培养孩子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要专门为孩子制订一份家庭作息时间表。如规定早晨7点起床,8点半准时送入幼儿园。晚上8点洗漱,8点半准时上床睡觉。星期日,起床、入睡等时间也和平时要求一样。早、午、晚饭以及午休等时间,都尽量做到与幼儿园保持一致,决不放松对孩子的要求。这样,使孩子初步形成了遵守时间的观念。
严格执行制度,纠正孩子不守时间的行为。如果孩子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已养成一些不遵守时间的行为习惯,制订家庭作息制度后,在执行之初,孩子往往不能按照要求执行。如起床、入睡的时间总是往后拖延,若被催促便会发脾气,甚至哭泣等。每当此时,父母要密切配合,不要妥协和迁就,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耐心地引导教育孩子,有时甚至釆取强制与命令的手段使孩子执行制度。吃饭也是一样,孩子若在外贪玩不能按时回家吃饭,不必多次寻找和等候,可自己先吃。孩子回家后,便清楚地告诉他——因为没有按时回家吃饭,好吃的饭菜都吃完了,只有一点剩饭菜在锅里,孩子以后只好吸取教训。作息制度长时间的严格执行后,孩子不遵守时间的坏习惯慢慢纠正了,逐渐形成了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为孩子做遵守时间的榜样。在对孩子制订作息制度的同时,父母要严格遵守时间的要求。不仅保证每天按时接送孩子,而且在生活、工作、言行等方面都尽量做遵守时间的人。平时,答应孩子到什么地方都一定准时带孩子去,决不拖延、提前或食言。即使有特殊的情况,导致不遵守时间的现象出现,如单位突然有急事走不开,没有按时接孩子等,都一定要向孩子道歉,并说明缘由,使孩子知道不是有意的。
孩孑发生偷窃行为怎么办
偷窃是一种违法行为,幼儿虽少见,但要注意早期纠正。1岁的婴儿自我意识尚未形成,分不清你的我的,看见喜欢的东西就拿,3岁后通过教育知道什么东西是别人的,自己不能随便拿。孩子对自家没有的玩具特别喜爱,因此常常把幼儿园或同伴的玩具拿回家,如果父母认可,或是加以赞许,会养成孩子随便拿人家东西的习惯,久而久之,就会发展到偷窃行为。有时孩子拿了人家的东西后,怕遭到父母和教师的严厉讯问,为了不受惩罚,只好否认。如果从偷盗的物质中能够获益,会强化偷窃行为。早期的偷窃行为与少年违法直接相关,应及时纠正。
偷窃行为的纠正主要是加强教育,从小注意孩子良好品行的培养,防微杜渐。家庭要尽量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对孩子的同伴交往要加以指导,要和幼儿园教师相互合作,要求一致。对已有偷窃行为倾向的幼儿可用相应的行为疗法。
当孩子把幼儿园的玩具带回家时,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不宜打骂,也不要迁就。而应采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首先要了解事情发生经过,问明原因,再作论断。情况了解清楚后,一定要立即停止让孩子玩耍,可通过和孩子谈谈心,讲故事,做游戏,让孩子知道幼儿园的玩具是给大家玩的,把玩具拿回家,幼儿园的玩具就变少了,
好玩具大家玩才有意思。当孩子认识错误后,就要引导孩子自己处理这件事,教给孩子归还玩具的本领和道歉的方法,促使孩子把玩具送回。如果归还时,因某些事动摇了孩子归还的决心,家长应及时给孩子以鼓励,帮助孩子克服动摇心理。这样,循循善诱教育出来的孩子,一定会具有善良、正直、坚定的好品格。
家长在待人接物中,时时处处洁身自好,当好表率,那么孩子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成长,必会受到良好影响。
怎祥对待孩孑的篥一次不良行
孩子“第一次”撒谎有多种情况。有的是孩子分不清幻想与现实,而把幻想当成了现实,无意间撒了谎。这种情况,当父母讲清幻想与现实的区别,加以正面引导以后,孩子便能很快地改正。另一种情况是孩子做错了事,为了使自己避免受罚,便用撒谎来应付大人。如果“第一次”撒谎得逞,孩子尝到了甜头,以后便会用撒谎来应付被动局面,渐渐形成撒谎的不良习惯。当家长发现孩子“第一次”撒谎时,不要粗暴地打骂孩子,而要设法弄清孩子撒谎的原因,然后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有时家长表扬不当,批评不当,也会成为孩子撒谎的诱因。如有的孩子为了受到老师的表扬,故意把自己的钱说成是在路上拾到的交给老师。有的孩子“闯了祸”,说真话受到严厉惩罚,吃了苦头,以后“闯祸”便隐瞒事实真相……家长要认真分析孩子撒谎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耐心教育,因势利导,便能逐渐纠正孩子撒谎的不良习惯。
孩子“第一次”发脾气,如果家长只是一味哄劝、迁就,孩子便以为胡闹是正确的,并以此作为“制服”大人的手段。长此以往,孩子便形成爱发脾气的坏习惯。还有的家长面对孩子爱发脾气的现象,常常简单化地以“打”来对付。其实,这样的后果,或是孩子屈服于棍棒,或是产生逆反心理,甚至诱发过激行为,酿成严重后果。孩子“第一次”发脾气时,家长最好用“冷处理”的方法暂时不理他,而去干别的事。这时孩子由闭着眼哭闹到偷偷地睁开眼看看,见父母不理他,便会慢慢地停止哭闹,情绪也会渐渐平静下来。当孩子“发泄”够了以后,家长再以适当的方式同孩子讲道理,指出其错误,孩子便比较容易接受,以后再也不乱发脾气了。
当孩子“第一次”拿别人东西时,家长一定要查清原因。有的孩子是把别人的东西错当成自己的了,比如同样的手帕、玩具。如果是这样,家长要把孩子自己的东西拿出来让他看,让孩子明白他现在拿的是别人的东西,是拿错了,应把东西还给人家,并向人家道歉。如果孩子因喜欢、好奇而要拿别人的东西,父母应当告诉孩子别人的东西不可以私自去拿,必须事前得到别人的同意才可以拿。做父母的千万不能用“偷”这个字眼去训斥孩子,因为孩子是天真、无知才这样做的,不是故意的。
如何教育孩孑不讲脏话
孩子喜欢并善于模仿,只要听见有人骂人或开一些低级的玩笑,就会跟着学,开始并不知道是好是坏!只是从家长赞成或反对的态度中才明白自己该不该说这些话。当他生气或不高兴时,就会说出这些脏话来。
家长和幼儿园老师要以身作则,讲究语言美,这是至关重要的。
孩子说脏话是学来的,家长和老师说话文明,教育幼儿不说脏话才有力量、有效果。如发现孩子说脏话,家长可流露出厌恶的表情,冷淡孩子,也会有效地抑制孩子说脏话的坏习惯。还可通过儿歌、故事、游戏的形式学会使用文明语言。
对偶尔说脏话的孩子,成人应以文明的语言把孩子所需要表达的重复说一遍。如孩子经常津津乐道重复一些脏话,家长应严肃地告诉孩子那些话不文明,爸爸、妈妈和所有的人都不喜欢听,并和孩子一起分析孩子所尊敬的成人及小英雄们是怎样说话的。在此基础上,教育孩子学会使用表达气愤、激动情绪的文明用语。和他人发生争执时可以说:“请你住口!”、“你快走开!”、“你不讲理,我很不高兴。”或自己先走开等。
如何纠芘孩孑的自私行
现代家庭对子女生活的过分溺爱和照顾?使幼儿形成了“自我中为心”的概念?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自私、任性、娇气、懒惰、唯我独、尊等不良的性格特点。如果不及时防止与纠正,将会影响他们将来的发展。
(1)学会尊重别人。现代家庭中。兄弟姐妹关系很少存在了。应把这种关系推广到祖孙、父子、母子之间。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不给孩子特殊待遇,合理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消除其“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要让孩子学会享受时应首先考虑长辈,就餐时,好菜要先挟给长辈吃,舒服的位置让给长辈坐。别人为自己服务要表示感谢。别人不便时。应尽可能提供帮助,逐步体会到帮助、关心别人是愉快的。千万不要一听到幼儿的吆喝,就心急火燎地赶到幼儿身边。久而久之,幼儿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坏毛病。成人倒是应把一部分业余时间留给自己,不要围着幼儿转,要让幼儿学会博爱。
(2)平等对待朋友。为孩子创造经常与小伙伴交往的机会,鼓励孩子将自己的玩具、图书借给小朋友们玩和看,学会与小朋友团结友爱,养成互相谦让的好品德。让孩子尽早合群,接纳别人、承认别人、尊重别人,这是每个正常人从小就有的心理需要。现在有的家长,总怕自己的小孩吃亏,怀有这种心理怎能使孩子健康成长?家长要把幼儿送进幼儿园,使他尽早懂得与人平等友好相处的重要性。如果幼儿在幼儿园里一味地想独占、独吞,那么他就会被孤立、排挤。让孩子在拥有众多伙伴的环境里学会友爱、团结。
让孩子知理。“知理”就是要让孩子懂得与人分享的道理。让孩子产生关心人、同情人的良好心理。如给孩子提供为家长分食物的机会,孩子如果分得合理,就应进行表扬。如在人潮拥挤的公共汽车上、地铁里主动将座位让给孕妇和老人,这可以在孩子心里种下“知理”的种子。让孩子学会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家长应指导孩子从小学会自己穿衣、洗手帕、整理玩具等,给爸爸妈妈倒茶水等,让他体验父母劳动的艰辛,懂得要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以便将来为家庭和社会多作奉献。对孩子提出的不切实际、无理的要求,父母必须坚决而明确地加以拒绝,并说明拒绝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