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65000000002

第2章 学术篇(1)

从社会需要出发,改革语文教学

“从社会需要出发,改革语文教学”这个题目实在太大了。大与空,往往同时俱来。然而,这是上级领导部门命定的题目,我只能按题应试。幸好,自己是个小人物,人微言轻,无足轻重,没有负担不妨姑妄言之。

语文是一门社会性很强的学科。有声语言的出现,促进了人类思想交流,这才形成了人类社会。而文字则是语言的书面形式。可见,从人类社会出现以来,语文与社会需要总是息息相关的,为社会需要而改革语文教学,这是历史的必然。

另外,在2000年实现四个现代化,各行各业都要大干快上,各个学科也要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形势,语文教学自然不能拖后腿。但是,就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是与社会发展不适应的。就以识字来说,1952年,国务院定的扫盲标准是三千五百个,一个文盲大约在两年之内就可以认这么多字。但是,现在我们的初中毕业生甚至高中毕业生认不下三千五百个汉字的大有人在,有的高中生,翻开《新华字典》每一页都有认不得的字。本年高考预选语文题中,有个填空只要求构成“囊括”一词,不少学生知道应该填“囊”字,就是写不上。至于使用拼音文字的国家,如美国、苏联,只要一学期,全部识字任务就完成了。至于阅读,有的中学生高中毕业了,还没有看完过一本课外书籍,大部分高中学生,看不懂电影《屈原》上的字幕。今年高考预选中的那道文言文翻译,得满分的学生很少,那篇文章,解放前初小学生读的《修身》课本就选过,十岁的孩子就能读懂。这么看来,就古文程度而言,今天的高中生,大约相当于文革前的初中生,解放前的小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首先,社会上、教育行政部门舆论上只强调数理化对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作用,忽视语文这一基础学科。数理化年年举行竞赛,优胜者会给予较高的物质奖励,甚至被保送人高一级学校深造,语文则没有这种声势和荣誉。其次,就语文教学本身而言,从理论到实践,从原则到方法,从学科体系到教学具体环节,都存在着许多不科学的东西。举其荦荦大端如下:

(一)目的不明确。

为什么要语文这一学科?它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几十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仅就“语文”这个名称的界说来看,目前至少有四种解释:主张教成工具科的,解释为“语言文字”;主张教成文学课的,解释为“语言文学”;主张教成写作课的,解释为“语言文章”;主张教成混合课的说,以上几种含义兼而有之。甚至于有的人仍然主张把语文课教成“政文课”“政语课”“政治课”。名以举实,名不正,言如何顺?

(二)要求不具体。

各年级,各学期,各阶段教学要求不具体,体现不出从低到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随意性、伸缩性大,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反映在教学上,往往是遇什么讲什么,有什么讲什么,想怎么讲就怎么讲,讲多少算多少。“顺流飘荡,任意东西。”天黑就住店。

(三)内容多而杂。

语文教学的内容很多,诸如字、词、句、篇、语、修、逻、文,而这每一门类,又可以自立门户。就拿逻辑来说,讲词汇涉及概念,讲句法涉及判断,讲篇章涉及推理、证明、反驳。从初一到高二的语文课本中,都涉及了它,持续年限那么长,分布那么广,怎么结合!

现行统编教材,收了二百五十多篇文章,从时间看,有古有今;从地域看,有外有中;从形式看,有诗有文;从内容看,更是天文、地理、兵法、政治、生物、哲理、工艺、建筑……无所不包。名家云集,风格各异,五光十色,美不胜收。各个领域的东西,都想在语文课本中反映出来,弄得教师眼花缭乱,难以驾驭。

(四)传统教法的弊病。

讲一篇课文,总要介绍时代背景、作者生平、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一堂课的教学中,又往往是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作文的指导、批改、讲评上则从审题立意、谋篇布局、材料剪裁、结构层次到开头结尾,过渡照应,行款格式,兼及语言文字、标点符号等等,凡所能讲无所不讲。人人如此,篇篇如此;小学如此,初中如此,高中亦复如此,面面俱到,点点不漏,处处不深。若稍有疏漏,就会招来家长、领导的非议,可怜多少教师有限的精力,投入了无效劳动。

那么,怎样改革呢?

总的来说,就是要使语文教学适应社会需要,适应四个现代化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的需要。为此,首先要明确语文科的目的、任务。建国初期的语文教材,认为语文就是语言和文章,语文课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和语文教学两方面的任务。这套教材偏重思想内容,编排缺少系统性,特别缺少比较系统的语言知识内容。1956年实行汉语和文学分科,认为语言是科学,汉语课就是要进行系统的汉语知识教学;文学是艺术,文学课就是要进行系统的文学教学。1958年恢复语文课,教材又偏重思想政治教育。1959年以后,课本增加分量,提高了程度,继续强调政治思想教育。1961年新编的十年制中学语文教材,规定教学的目的任务是培养读写能力,提高思想认识和丰富文化知识三个方面,选材多为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1963年新编的语文教材,明确提出语文是工具,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教材内容包括各类文章和一般写作知识,编排以培养读写能力的顺序为主要线索。这是在1958年以后语文教材基础上又一次较大的改革。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和“四人帮”妄图以他们反动的帮政治取代语文课,使语文课变成了“政治课”“政文课”“政语课”。打倒“四人帮”以后,新编的全国通用语文教材提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学习课文和必要的语文知识,进行严格的读写训练,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写作能力。这套教材正在试用,还存在一些需要研究的问题。

语文课的目的、任务所以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反映了语文课性质的复杂情况。语文课的内容是综合的,有“文”也有“道”,有文学也有科学,有语文知识还有其他知识。语文课的性质是复杂的,不仅具有工具性,也有思想性、文学性和知识性。尽管如此,但作为中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它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这是确定教学目的、任务的主要依据。语文课其他方面的性质也是存在的,但都处于次要的、从属的地位,应当服从于培养读写能力的需要。

作为工具课的语文,还有它的特点,就是表现一定的思想内容,这是它不同于匠工的斧凿之类的工具的地方。因此,对某些同志提出的语文课只讲词、句、篇的结构形式,不讲思想内容的过激之论,不敢苟同。字,是语文的最小单位了,也还有音、形、义,这个义,不就是内容吗?但是,我们也不能同意讲每一篇课文都要贯串政治思想内容。思想内容与政治思想内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比如《活板》这样的科学说明文,是有思想内容的,但是不能说有什么政治思想内容。至于一个词,那就连思想内容都不好说了,只能说有内容,即含义。语文教材是由独立成篇的课文组成的,它的思想内容是分散的,不成系统的,因此,也就不能要求有个完整的政治思想教育体系。语文课讲字、词、句和篇章结构,必须结合思想内容;但讲思想内容,主要还是为了学习这些思想内容是怎样表达的。同时,课文的思想内容,主要是通过阅读和讲解对学生的思想感情和品德情操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不是要抓住一个思想观点,架空发挥或另讲一套。

但是“习惯势力”是可怕的。近几年来盛行着一种“分析风”。讲课文的人,把课类型分为起始课、分析课、结束课等等。起始课扫清文字障碍,为分析课铺平道路,听课的人,也认为分析课有听头,教者认为分析课有唱头。我们不清楚,语文课扫掉字、词、句,还有多少看头、唱头。无非是旁征博引,上纲上线,望文生义,穿凿附会,思想性挖深挖透。思想性讲不深,挖不透,听讲者,特别是某些领导和外行就认为思想境界不高,“不过瘾”。至于字、词、句讲清了没有,人们倒是不闻不问,不议不论。

我们听一位同行讲《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一段。他抓住了“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一句,大加发挥,从严复、孙中山讲到历次党代会,头头是道,可谓渊博。但是,讲完了,学生还不懂“可歌可泣”这个成语,看不出“深刻与肤浅”“贫乏与丰富”是反义词。这还是没讲好,讲成政史课了。有位同志讲《窦娥冤》,兴致所至,不由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绘声绘色地表演起来。分析中,大谈典型形象,时代背景,作家的创作道路。下来一问,学生连课文也读不下去。这也成问题,教成文学课了,还是要教成工具课。

其次,要求要具体。谈到怎样提高语文水平,不少同志总要说“多读多写”。从总体上说,这确实不失为传统经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是,现在的中学生,课程门类繁多,数理化就占去了大半时间,学生对语文课本都没有时间翻,哪有时间读万卷?两周一次作文都按时交不了,多写只能是个美好的愿望。要想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达到特定阶段的培养目标,就得使教学要求具体、明确,即规格化。

数理化的各阶段要求规格化是无可怀疑的。语文教学要求能否规格化?应该说也是可以的,英语教学有《九百句》就是规格化。最讲究创造性的艺术学科如书法、戏剧等,它们的教学在基本功训练上据说也是规格化的,汉语文为什么不行呢?

比如识字,小学要求总共识多少字,识哪些字?分到各学期,再具体分到课文中。写字能力可以用在规定的时间内听写文章来测定,文章有长短、难易,各年级要确定出具体篇目若干,定好评分标准,保证学生具有一定的记录能力。

阅读能力的要求,可以这样定:把各年级选的文章分为三类,第一类精讲课文,第二类略讲课文,第三类阅读课文。经过前两类课文的教学,学生应能独立读懂第三类课文。这样,在下一阶段,精讲的课文,难度就要大了。类似上一阶段一类程度的课文(精讲课),降为二类(略讲),类似上一阶段二类程度的课文(略讲课),降为三类(要求学生自己能独立阅读下去)。学生达到了,就表明学生语文程度提高了一个等级。那么,怎样算读懂呢?各阶段应有具体要求,比如高二课本中的《送东阳马生序》是阅读课,就可以提出:借助字典能正确朗读全文,无读错的字。能讲出嗜、无以、走等字词。能正确译出“弗之怠”等文言特殊句式等等。

写作能力的要求,先区别为两个阶段。初中学简单的记叙文(包括记人、记事、写景、状物、抒情)、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高中,学复杂的记叙文(记人记事、写景抒情、议论综合表达)、科学说明文、较复杂的立论和驳论文。然后,把这些要求具体落实到课文中。讲完那篇课文,就出类似的题目,介绍有关的课外读物,写出文章。比如讲《松树的风格》要求学习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介绍陶铸的《理想·精神·情操》。作文题:《路》《桥》《粉笔赞》《蜡烛的风格》任选一题。讲《天山景物记》重点讲《夏季的牧场》一段,学习由外到内和景随时变的空间、时间两线交织的复杂的记叙、写景方法。介绍课外读《杨朔散文选》,复习学过的有关写景为主的散文《荷塘月色》《绿》等。作文命题:《可爱的故乡》《江山如此多娇》。这样,每一册根据本阶段要求,确定几篇必讲课、必作题。一学期六篇作文,其中至少有三篇作文的题目是根据特定要求,模仿范文作的,每一级学生都得过这几关。减少那些即兴命题或紧跟形势的应景文章,减少命题的任意性、盲目性,就可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在中学阶段,把一些常见文章体裁,常用写作方法,必要的课外书籍眼中手中至少要过一遍,以保证达到起码的要求。这种方法,我们曾经尝试过,在这几年升学辅导中,为了在短时间内学会常见文体或章法,我们就选了二十篇不同文体、作法的课文作为范文,从章法着眼,具体指出一两点学习要点,提出接近范文的命题,让学生练习。结果凡是认真做了的效果都不错。

其他如词汇、语法、修辞、逻辑要求上都能体现出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具体说,就是把语言能力解剖为若干类型,又把每一类型解剖为若干阶段,每一阶段解剖为若干单元,每一单元解剖为若干“得”,让学生在语言能力上上一课,有一“得”,分类集中。这样做有许多好处:各阶段的要求,师生事先心中有数,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努力完成“定额”,考核也有了一定标准。使教学质量有了基本保证,使读写能力稳步提高。适合班级教学的形式。班级教学制度并非古已有之,它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应运而生的。大规模的机器生产造成产品规格化,要求掌握机器的人才规格化。为培养合格人才,知识方面的要求也就得有个规格。上述那些统一要求的规格,是面向全班学生的,要求普遍能达到,反对放任自流,保证每节课形成有效积累。一课一得,不追求独到而强调都会。讲求效率,而不增加师生负担。当然,这种做法近似乎“一刀齐”“一锅煮”,不利于因材施教培养人才。实际上,无须多虑,自从班级教学制出现之日起,“一刀齐”就是不可避免的了,分三个年级就是三刀齐为三块,分五个年级就是五刀齐为五块,数、理、化的教学不也是“一刀齐”吗?但并不妨碍出人才。“一刀齐”正是标准化、规格化、科学化,考虑到了大多数。至于少数劣等或优等生的吃不了或吃不饱的问题,通过课内外个别辅导来弥补就可以了。

同类推荐
  • 中国电影的历史审思与当下观察

    中国电影的历史审思与当下观察

    作者多年研究中国电影历史、追踪电影产业发展和理论动态的成果。深入考察中国电影研究国际化、学院化和跨文化趋势及不同媒体间整合对电影产业的深刻影响。对上海电影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留给今人哪些启示;作为产业发展与电影文化现象的“华语电影”运动路在何方等问题进行探讨。
  • 拉封丹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

    拉封丹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

    拉封丹的寓言诗虽然大都取材千古代希腊、罗马和印度的寓言以及中世纪和17世纪的民间故事,但是它成功地塑造了贵族、教士、法官、商人、医生和农民等的典型形象,涉及各个阶层和行业,描绘了人类的各种思想和情欲,因此是一面生动地反映17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的镜子。
  • 芝麻开花节节高

    芝麻开花节节高

    站在生命的起跑线上,开始一场人生的马拉松赛跑,为什么起点相同,结局却迥然不同?秘诀就在于学习。学习能够点石成金、削璞为玉。提高学习能力,会让你从平庸中脱颖而出,踏上人生闪光大道,奔赴心中远大前程。
  • 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

    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

    《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凝聚男女情爱离 别的悲喜剧)》为“青少年成长必读经典书系”之一 。《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凝聚男女情爱离别 的悲喜剧)》收录根据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罗密欧与 朱丽叶》、《威尼斯商人》改编缩写的两篇故事。
  • 亲情故事 (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亲情故事 (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本套书全部精选中华典故故事,并根据具体思想内涵进行相应归类,主要包括《亲情故事》、《感恩故事》、《美德故事》、《爱心故事》、《心灵故事》、《修养故事》、《勤俭故事》、《习惯故事》、《处世故事》、《交际故事》、《读书故事》、《学习故事》、《成长故事》、《哲理故事》、《励志故事》、《爱国故事》、《军事故事》、《英雄故事》、《智慧故事》、《谋略故事》,每个典故包括诠释、出处和故事等内容,简单明了,短小精炼,具有很强的启迪性、智慧性和内涵性,非常适合青少年用于话题作文的论据,也对青少年的人生成长以及知识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青少年阅读和收藏的良好版本。
热门推荐
  • 我是一个僧

    我是一个僧

    男主为学艺报仇北上少林,开始了一系列的搞笑故事。二百多年来,每隔二十年江湖举办一次武林盟主竞标赛,最终演化成佛道两派之争。而比赛结果,将直接影响太子位的选择。男主被少林定为参赛选手,因犯错,被方丈罚下山行善一年。男主初下山便遇到少林宿敌武当的大小姐,两人会产生怎样的火花呢?-------------------------------------------------------------------本书已签约,每日保持3000~4000字更新,阅读后请放入书架收藏。由于本人家事原因,需暂停更新一段时间,请收藏的朋友不要放弃,本文一定会完结。
  • 蛇蝎魔妃:扑倒妖孽圣君

    蛇蝎魔妃:扑倒妖孽圣君

    九州之界,神坻消失。魔族一夕全灭,九州消逝于三界。千年之后,一名以蛇蝎著称的凡人少女误入神秘之地无意唤醒了被封印的男子,从此三界再起一场浩劫。九州横空出世,妖魔重现人间。某女一脸猥琐:你看,你美的惨绝人寰,我丑起来,人神共愤,咱,咱一看就不合适。某男一身淡然:既然不合适,那就这样好了。素手一挥,刹那生灵灰飞烟灭。某女欲哭无泪,妈蛋,还能不能愉快的谈话了。(本文强强+慢热+宠文+搞笑,有欢笑有泪水)
  • 赵人说赵

    赵人说赵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们中华民族以自己独有的东方式智慧,创造出灿烂的文化,而“赵文化”就是她灿烂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历史比喻成一副五彩斑斓的画卷,那么,赵国文化就是这画卷中最精彩、也最具特色的一段落。笔者希望,朋友们通过读故事增加对那段历史的兴趣和了解,同时,也从这些历史故事中感觉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更好地继承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并以此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修养。
  • 青春再爱我一次

    青春再爱我一次

    当我走进那个世界,遇见你们,似乎注定我们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一起哭,一起笑,一起疯,一起痛美好短暂的青春我们爱过,伤过,也放弃过,可是我从不后悔遇见你们的那一刻,它是我最灿烂的回忆,最紧抓的过去
  • 我就是大师

    我就是大师

    意外的融合神秘传承,让许丁以为自己开启前世宿慧,从此走上了装神弄鬼,改善生活的道路。
  • 豪门契约:总裁大人请入局

    豪门契约:总裁大人请入局

    他是A市邪魅帝王,冷酷无情心狠手辣!对待女人如同玩具,玩厌了就扔!面对外表毒舌的小白兔却偏偏没有一点办法!次日,大boss从浴室出来穿着倒三角,八块腹肌,没有一丝赘肉。“哇~”“我知道我身材好,以后天天给你看个够。”苏子冉不屑“我只是觉得内裤很好看。”宋翊宸嘴角上扬“喜欢的话我现在脱下来送给你收藏?”……
  • 凤逆天下:狂妃的娇夫

    凤逆天下:狂妃的娇夫

    一朝穿越,变成软蛋天才嫡女。杀皇帝,斩公主,本以掌控天下,却不料遇上腹黑加无赖的帝王。“我有病,你不要跟这我”“原来惜惜这么关心我啊”我忍。“我不喜欢你,你可以滚了”“惜惜,这是病,我必须给你治。”我忍。“苍天,谁来把这个无赖抱走。”“惜惜,求你抱走。”我忍,额,“我忍无可忍了”“惜惜,那就重新再忍”……
  • 五天同耀

    五天同耀

    主角来自于一个凌驾于九天的大家族,却因为贪玩擅自离开族中,通过一个秘境来到了人间。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穿越-春秋大梦

    穿越-春秋大梦

    博士生女博士生化学女博士生留洋化学女博士生这就是孟奚除了实验室图书室寝室三室之外便不知世界为何的纯书呆。化学事故勇救同伴,跨时空穿越至春秋时代,老天眷顾还是真主惩罚?灵魂附体,身份却无从知晓。高尖端的科学研究用不上,吃霸王餐被逼做杂役,遭解救却被唤某人贴身小厮,那厢又看上她作顽劣霸王的伴读,接着逛窑子,上战场...偏偏女扮男装,不但美女心动,连各样美男都…书呆,当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