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64900000061

第61章 重温小学(3)

另一本《十万个为什么》我也常常看,看这本书时,我总是显得很急躁,一目十行。那时我在母亲烧饭的间隙,常常有个任务,就是帮母亲照管另两个小孩。一个小孩叫憨子,是汪老师的儿子,还不到一岁,中午汪老师回家要忙着烧饭洗衣浇园摘菜,常常就将憨子托给我母亲照管,母亲中午也要烧饭,没整时间带,就把澡盆放倒在地上,又把“憨子”抱进澡盆里,任他在澡盆里翻爬滚打,同时嘱咐我在旁边看护着,我和一个还不到一岁的孩子似乎还没什么共同语言,于是就趁机看《十万个为什么》,看人为什么要喝水,看炉子里火旺的时候,为什么呼呼直响……竟能做到看书和执行任务两不误。

还有一个小孩是陈老师的儿子旺生,陈老师下午放学后也是要忙许多家务事,有时托我母亲照看旺生,母亲忙时同样把任务交给我。旺生比憨子大一些,会说话,能满地跑,但与我还是有年龄上的障碍,玩不到一起。但我不必和他交流思想,我的职责只是保证他不要跑到外面去,这很容易,只要把门关紧,我仍可以看我的《十万个为什么》。但旺生虽小,却有他的思想,不甘寂寞,见没人理会他,他会时时制造事情,一会喊肚子痛,一会说要尿尿了。其实这常常都是骗局,显然是对我看护他的“不负责任”而心怀不满。后来天黑下来,旺生实在想他妈妈了,就问他妈妈怎么还不来接他回家。我母亲告诉他,你妈妈马上就来。旺生就问,“马上”是多长时间?这就把我母亲问住了,说不出“马上”到底是多长时间,只好哈哈大笑说,“马上”就是“马上”,反正就是很快了,你懂了没有?

已经说过好几次“马上”了,但旺生的妈妈还是没来接他,于是焦急的旺生对我母亲“马上’就是马上,”的回答一点都不懂,一点都不满意,而在一边看《十万个为什么》的我,对母亲关于“马上”的解释也很不满意,脑子里竟被“十万个为什么”之外的为什么充满着,我在想,为什么“马上”就是“马上”?我这时自然就会想到马,我只在电影上看到过马,但那种虚幻的马还是让我的思维在“为什么”的世界里天马行空般飞行。然而,就是现在,我似乎仍没能搞懂“马上”的问题:“马上”到底是多长时间?四十年又是多长时间?

后院的憨笑

我的视野越来越宽,交往面越来越大了。本来,孤独和安静就并非孩子的天性,我似乎渐渐“野”了许多。与父亲不同,母亲对我的“野”给予了足够的宽容。也许是前河生产队人的爱护给了她一定的心理支撑,还因为我的一股缠劲吧,我那时为了去“野”常常跟母亲发生口头战争,记得夏天我想跟同学去小河里玩水,我说,小英雄雨来要不是会游水,怎么会成为英雄?母亲于是无话可说了,母亲那时常常这样被我说得无话可说。

终于,在一个星期天,我又跟着一个杨姓的同学去了他家的后院。

这个同学比我高几个年级,我该喊他哥哥。有段时间我特亲近他,因他会纳袜子底,他放学后,常常躲在河边的树脚下纳袜子底,一针一线,纳得十分精细,也十分陶醉。这让我崇拜不已。我要他教我,他却说他是他父亲教的,要想学,跟他父亲学去。于是那天我跟随他去了他家。他家在村子西北的一角,隔一条路就是田野,与屋巷深处的人家比,显得更开放旷远,并拥有一个很宽敞的后院。我们进了院子,后院并不怎么干净整洁,一些农具和物事摆着,甚至有些乱七八糟。我对同学说,你家院子太乱了。同学说,他家院子天天都是这样乱,是他父亲弄乱的。我问,你父亲呢?他指着远处的田野说,你看,那里有许多人,都是生产队的人在那拔草,他父亲母亲也在那里。我说,那我们就去看他们拔草吧。同学说,拔草有什么看头?我们就在家玩,一边玩一边等,他们一会就要回来“歇缓”了。

我们就等着,果然,不一会同学的父母亲都回来了,裤腿上都沾着点点泥。他们都认识我,过来摸摸我的头,问我想吃什么不?我羞涩地摇摇头。他们就进屋里了,同学带着我也跟着,进了里屋的一间厢房。这时我看到了纺车。不是一架,有两架,一边各一架。同学的父母各走到一架纺车前,开始了纺线。我看到过纺线的场景,但还是第一次看到两架纺车同时纺线,两架纺车不断发出“嗡嗡嗡”的声音,两双手不停地牵引着沽白的纱线,像是永远都牵不尽,那“嗡嗡嗡”的声音就像美丽的音乐在我耳边不停地环绕。那一刻,我呆住了,一会看着这边,一会看着那边,忽然,我憨憨地笑出了声,甚至想拍起一双小手。我的笑声让同学的父母亲疑惑,抬头问我笑什么?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笑,只觉得有一股既温柔又强劲,像阳光—样的东西将我内心一块懵懂的地方照射着,舒畅透了。后来我又知道,在前河生产队几乎每家都有纺车,有的人家还会有2架,每家的男人和女人几乎都会纺线,每天一大早,赶在队里出工前,或在白天“歇缓”的间隙,都要赶着纺几圈线,晚上更不必说。这在今天看来,简直就是一道奇观了,尤其是男人也纺线。

接下来的那段时间,我就像着了迷,就如当年幼小时的沈从文先生迷恋着凤凰城内外那些平凡而新鲜的事物一样,我常常去那位同学家,看他母亲纺线,纳鞋底和袜子底削麻秆,搓草绳,用草编蒲团,还有拣菜,喂猪喂鸡;看他父亲在后院里修理农具,磨刀,劈柴,扎鬃鞋,磨磨……看他拉开一些古怪的架势,看他用劲的样子;听他用劲时喉咙里发出的怪叫;看他把整个后院弄得乱七八糟的,看他母亲做鞋……当然我也去别的同学家看。我在看他们千那些活计时,常常会发出憨憨的笑声。同学的父亲后来不问我笑什么了,只开心地说,这孩子真有些憨啊!回到母亲身边,我又缠着母亲晚上教我纳袜子底,没想到母亲竟十分高兴,找了针线和布片让我胡乱地纳,母亲甚至教我纳一些简单的花纹。母亲一生没有女儿,我是母亲最小的儿子。许多年以后,母亲与我一同回忆起我学纳袜子底的事时,仍觉得很开心,她说,那时见我纳得那么有模有样,多么希望我真的是个女孩啊!

火把照耀下的桥影那时当然没有电灯,晚上用的是煤油灯。与那只闹钟一样,煤油灯及其灯罩在母亲心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每近黄昏,母亲就开始擦拭煤油灯罩,她无声地擦着,擦得极为认真仔细,擦过一阵之后,往里哈口气再擦,直至把灯罩擦得无一丝阴影。后来母亲点亮了那盏煤油灯,一瞬间,灯光便照亮了屋子。就在母亲这样反复擦拭灯罩的过程中,就在灯光照亮屋子的时候,我对夜有了一种最直观最基本的认识,并且似乎明白,我们无法逃避夜,夜幕会在我们面如一幕一幕地降临,然而,夜幕又会在我们面前一幕一幕地脱落。

在夜里,我和母亲总会有灯光相伴,但母亲有时要去学生家走访,我当然跟随着,于是我和母亲常常有夜行的经历。如今,当我的记忆潜回到那个不同寻常的我们夜行的冬夜时,一支火把依然在我手中熊熊地燃烧,而一座桥的身影则在火光下暴露无遗。

那是一座水泥石桥,横跨在学校附近的那条小河上,它有一米多宽,刚好能行得一辆手扶拖拉机。这种桥在上世纪70年代曾风行一时。那时,那座桥无疑是架在我心中的一道美丽风景,夏天,往往在放学过后,我就会和一群孩子跑到桥上去,让桥下清澈的河水照亮自己,又用自己的眼睛照亮着河水深处的沙、水草和鱼。而后脱光身子,纵身下跳,跌入温温的河水和柔柔的河沙之中……而到秋天,我们又会在桥边河堤上玩起另一种游戏:深秋的河堤干燥清爽,我们在那段空旷的堤段,擦一根火柴将堤上的枯草点燃,很快,热烘烘的火苗便在河堤上燃烧起来,蔓延开来,我们则围着这团野火欢呼着跳跃着……

那一年的秋天很快就过去了,冬天来了,夜幕这时会降临得更早一些,就在这个冬季,一个不同寻常的夜晚闯进我和母亲的生命历程。那天下午放学之后,我正准备又往那桥上跑,母亲喊住了我。后来,我就跟着母亲走过了那座桥,去河那边一个村子的学生家走访,那晚,那位好客的学生家长留我们吃了晚饭,而后,我和母亲在村口拐了一个弯,在漆黑的乡间小道上依仗着手电筒的光亮朝学校走去。很快,我们就走上了河堤,再走过那座桥我们就该回到学校了,然而奇怪的是,我们在河堤上来回走了几遭却都未能找着那座桥!母亲把手电筒调整到最大亮度,带着我继续找桥,但找了几圈仍没找到。突然母亲抬脚撞上了一个坟堆,她惊叫了一声,拉着我迅速跑开,但后来我们走着走着,又奇怪地走回到那座坟堆旁。惶恐中,母亲开始大声喊人,但冬夜寒风的吼叫声将我们的喊声吞没.....

同类推荐
  • 阮义忠欧洲旅行手札:行·影不离

    阮义忠欧洲旅行手札:行·影不离

    阮义忠是位百分之百的人文主义者,顽固地坚持着报导摄影。他还有一项在摄影家身上很难见到的特质,那是能以批评的态度来整理、编辑自己的作品。这本书是阮义忠以及夫人一起旅行欧亚的摄影随笔。他用独特的视角记录了欧亚一些小城市的人情冷暖、风土民风。语言平实朴素却渗透着深刻的力量。通过他的文字读懂一代摄影大家的情怀。
  • 天上之山(王铁男登山探险笔记)

    天上之山(王铁男登山探险笔记)

    他被称为“天山派野蛮登山家”、迷恋探险的疯子,他曾经7次登上博格达峰、10余次进入昆仑山和藏北地区探险,他就是中国登上博格达峰的第一人王铁男。本书是王铁男对自己组织并参加的一系列新疆探险、登山活动的梳理和提炼——抬着行军锅挑战博格达峰、拴着绳子夜宿“魔鬼5080”、慕士塔格冰缝中的漫漫长夜、露营天格尔峰之巅、木扎尔特河畔恐怖夜……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鲜为人知的新疆探险登山过程,也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对自然的探索是无穷尽、无止境的。探险精神,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之一。
  • 畅游台湾

    畅游台湾

    书是作者到台湾实地旅游考察而完成的一本旅游指南书,是即将奔赴台湾或者已经到达台湾的旅行人员必备的手册。
  • 从此旅游不吃亏:游客维权与防骗指南

    从此旅游不吃亏:游客维权与防骗指南

    外出旅游、观光休闲本是一件轻松愉悦的事情,可由于一些商家和旅行社受利益驱动,在旅游服务、购物等方面使用一些不正当手段,侵犯消费者利益,使得一些游客受骗上当,高兴而去却扫兴而归,不仅没得到旅游之趣,还闹得满肚子是气。发展旅游业不能忽视旅游者权益的保护,只有充分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旅游业才能健康发展。
  • 伦敦郊外漫笔

    伦敦郊外漫笔

    本书无疑是关于19世纪末伦敦周边自然环境的最经典读物之一,无论是花朵在风中起舞还是鲑鱼在水中谨慎前行,理查德·杰弗里斯都能用最为动人的笔触对他眼下 最为细枝末节的事物进行最为精致的描绘。诗人托马斯因此而赞叹:“没有任何一个其他的作家能够以如此这般和蔼可亲的手法来表述这种广博的知识,甚至连一个 对所述事物毫不了解的人都能从中得到乐趣。”作者最终登上了去往布莱顿的火车,而对人本身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描绘更是使本书富含哲思。当然,在一百多年之后 的今日,杰弗里斯对城市化无情扩张的警惕以及如何在城市周边重造自然生态,也许更具实际价值和意义。《伦敦郊外漫笔》中之所绘,亦正是今日人类之所失。
热门推荐
  • 清朝宫廷秘史(上)

    清朝宫廷秘史(上)

    清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皇朝,随着它的结束,中国连绵两千多年的封建皇朝终于告终。本书取材于正史、野史和民间传说的内容,不仅深刻地描写了帝王的感情世界,而且对宫闱生活也做了细致地刻画。既有助于读者了解深宫密地的帝后生活,也对读者熟知各朝的历史线索有一定的帮助。
  • 最是年少轻狂

    最是年少轻狂

    高中时代对每个人来说都可能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在一个偏远的小镇,生活着一群洋溢着青春与活力的年轻人,他们热血沸腾,激情澎湃,以至于在学校打架斗殴,情情爱爱,他们一路欢笑一路歌,从高三直到高四......
  • 宠妻难寻:冷王溺宠倾城妃

    宠妻难寻:冷王溺宠倾城妃

    身为考古学家的她一朝穿越,成为镇远王府失踪三年的嫡长女,怎知回府后才发现上有恶毒庶母下有阴狠庶妹。但是庶母庶妹算什么,只是会耍阴招的女人而已,她打的过要狠打。妖孽算什么,就只会欺负她武功比他低而已,她打不过跑还不行嘛!可是……“喂喂喂,妖孽我跑我的你干嘛一脸怨妇样?”问。“娘子都要红杏出墙了,为夫难道不该这个样?”答。“可是……你说归说,靠这么近做什么?”问。“娘子,你说呢?说罢直接扑倒。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神选榜

    神选榜

    秦始皇陵深处的无尸馆葬着什么?极北之地万年不化的冰川下,那奇怪声音是否来自另一个世界?沙漠腹地为何闪电肆虐?巨型风暴的中心那模糊的身影是谁?这个世界,究竟隐藏了多少秘密?神秘的世间种群,恢弘的三千位面,动乱与杀伐,某一日当他们插刀驻足放眼四顾,前方的巍巍绝峰会否只有宇宙星空?
  • 宇宙大流氓

    宇宙大流氓

    这是一个生与死的较量,在这里他们只有永无之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了生存下去,他们永无止境反复不停的做着相同的事情。
  • 写一封信给你

    写一封信给你

    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来,生死就在一瞬间,今晚睡下去,不知明晨还能不能醒来;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灾难和明天哪一个先来,人生如梦,活好当下,别等到失去时才懂得珍惜;人生很短,趁现在还来得及,去见想见的人,做想做的事,过想要的生活,爱想爱的人。
  • 非诚勿扰

    非诚勿扰

    大龄女儿家与而立金龟男的一见钟情版,爱情黑白分明没有余地,童话主角以外都是炮灰。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人间漂流

    人间漂流

    在这里我会讲一些边缘地带的人群和他们的生活。当然,还有我自己的生活。我用着最干净悲悯的心看见这世上的一些东西,然后把它记录下来。所以,只适合默默地安静地阅读。或许你怅然,或许你厌恶。然而只要有人看见,就已经足够。
  • 新编糖尿病配餐宜忌

    新编糖尿病配餐宜忌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关注自身的营养、健康问题。药补不如食补,一日三餐不仅仅只是为了充饥果腹,“怎样才能吃得可口?怎样才能吃出健康?”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