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890700000007

第7章 我记忆中的几个第一次(下)

第八节 我记忆中的几个第一次(下)

七、第一次吃牛肉

J县是汉族人口为主地区,牛羊肉一直比猪肉价格高,普通的汉族老百姓家里是很少吃牛羊肉的。在我的印象中1965年初中毕业之前,除了1962年自家养了一只小山羊,春节前杀了吃羊肉馅了以外,我家从来没从街上买过牛羊肉吃。尤其是农业合作化以后,不许随便屠宰耕畜,牛、驴和骡马肉基本没有卖的,市场上经常卖的只是猪肉和羊肉。

我第一次吃牛肉是在六七岁的时候,也就是合作化之前,是我老叔孟庆宇偷着从屠宰场带回来的酱牛肉。

那时J县县城西关有一个国营屠宰场,是县供销社的下属单位,不仅每天都要杀猪卖猪肉,有时也杀牛、杀驴卖牛肉驴肉。因为那时J县的农户养猪的很多,但没有专门为吃肉而饲养牛和驴的,只有少量干不动农活的老弱残畜才卖给屠宰场,或者是牲畜贩子从口外(NMG)买来牛羊卖给屠宰场。牛驴的货源不多,不是每天都杀牛杀驴。

我老叔孟庆宇从十七八岁开始就在屠宰场做小工,跟着师傅学习屠宰的手艺。我小时候常听他说杀牛的故事。据说杀猪容易杀牛难,而且还有风险。杀牛之前先用很长很粗的麻绳把牛的四肢捆牢拽到,再按住牛头,把尖刀刺进牛的喉咙。因为过去人们都以为只要把喉咙割断就会死的,不懂得割破颈部主动脉血管死亡更快的道理,有时把牛放完血解开捆在四蹄上的绳索后,尚未彻底死亡的大牛会突然站起身来乱冲乱撞,这就需要年轻小伙子们冲上前去,握住牛的犄角与其搏斗,把牠撂倒再捅几刀,把血放净牛就彻底死了。据说牛比诸更通人性,从牛栏中牵出来以后,牠就知道要被屠宰了,一边走一边“哭”,也就是低声的吼叫,并且哗哗的流眼泪。而猪和羊都没有这种表现。

那时的西关屠宰场有时也卖煮熟的大块酱牛肉,一次在很大的锅里煮熟百八十斤,煮肉需要的时间长,晚上也要加班。因为猪肉的工人不多,煮熟后值班的人当场吃些是允许的,但是不许往家里拿。因为这些屠夫们肚子不素,当场吃也吃不多,如果允许往家里拿可就损失大了。有一天晚上,大约九点钟左右,我和母亲已经躺下睡觉,但是还没睡着的时候(那时没有电视机和收音机,也不识字,又怕费灯油,晚上吃完饭没事就躺下睡觉),我老叔下班回家了,到我们窗户外边说:“大嫂子睡着了吗?”我妈说:“没睡着呢,有事吗?”老叔说:“今天晚上酱牛肉出锅了(煮熟),我没舍得吃,偷着给你们娘俩拿来了,你们快赶热吃吧。”我一听很高兴就说:“我给老叔开门去。”老叔说:“别费事了,我给你从窗户塞进去得了。”于是他就抠破一“蹬儿”窗户纸,把用倭瓜叶子包着的酱牛肉从窗户塞进来放在里窗台上,他就回家睡觉去了。当时的天气不太冷,是春天还是秋天记不清了。我们娘俩穿着上衣,点着煤油灯,看见窗台上放着一片已经散张开的洗干净的倭瓜(南瓜)叶子,叶子中间有一块大约10立方厘米的酱牛肉,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我妈说:“留明天晌午就饭吃吧。”

我馋的够呛,那里等得到明天中午饭啊,就说:“老叔说了让咱们赶热吃,凉了就不好吃了。”我妈见状也只好同意了,于是我就两手捧着倭瓜叶的酱牛肉,大吃大嚼起来。当然,也让我妈吃了几口,大部分被我吃掉了。

平时听汉族人说牛肉是腥的,羊肉是膻的,不如猪肉好吃,所以大家平时才不买牛羊肉吃。可这次我并没有吃出牛肉的腥气味来,也可能是平时连猪肉也很少吃的缘故,所以才无法比较吧。这次吃的牛肉却是我终生难忘的,因为它是我在15岁以前唯一的一次,因为过去我家不仅没吃过牛肉馅,更没吃过炖牛肉和酱牛肉。

八、第一次看电影:

第一次看电影是在猪市(现在的影剧院后面,当时的集贸市场)的空场上,哪一年记不清了,什么季节也记不清了,估计我当时也就四五岁或者五六岁。虽然BJTJ等大城市早在民国初年就有了电影院,但是J县城里建立电影院卖票放映电影却是解放后过了好几年才开始的。解放初期,J县城里还没有营业性质的电影院,放电影是一种政治宣传,在各地组织老百姓白看。放电影前,县里给各村下通知,有村公所的值班员敲着铜锣,在大街小巷边走边喊:“今天晚上猪市演电影啦,大伙可以去看电影啦。”人们在屋里听不清的,可以出院来问清楚。那年代,召开群众大会也是这样子通知的。

这天晚上吃晚饭以后,我和妈妈到猪市去看电影。我们到那里时已经开演了,电影幕布(地上埋两根立杆,中间挂一幅四五米长三四米宽的白布,四角拴在两侧的木杆上)两侧都有不少人观看。从幕布的两面观看,效果是相通的,只是从背面看到的文字是反的。幕布的底下没人看,因为那里视线不好,两面的观众人群呈现前低后高的半圆形。距离幕布近些的人们都是蹲着或坐在小凳子上的,中间的人们是坐在椅子或凳子上的,后边的人们是站着看的。

我们到那里时,人已经很多了。只看到幕布上的影像都是黑白的,没有色彩。声音很大,可夹杂找沙沙的响声,不如现在的音响效果好。我们正看到一个农民打扮的老头,在夜晚顶着大雨,敲了好几家老百姓家的门,大家都不给开。后来到一户门外敲门,屋里有老两口躲在门后边。外边的老头说:“老乡开门吧,我是老刘,刘拐子啊。”屋里的老两口说:“我们不认识老刘,也不知道刘拐子。”不开门。我们问先来的观众这“刘拐子”是啥人,他们说是八路军的区委书记。屏幕上外面的人不说话了,瘫坐在屋檐下。过了一会儿,屋里的老两口听不见动静了,打开门到外边查看,发现门外的老头说:“真是老刘啊,快进屋。”进屋后,老两口说是汉奸特务经常在夜里冒充八路军来敲门,真的一开门就倒霉了,所以大家不敢轻易开门。问别人这是什么电影,人家说是抗日故事片《五更寒》。

由于我是小孩子,站在人群后边什么也看不到,我妈抱起我看一会,当然很累,就放下我,领着我四下转,找“得看”的地方。我们有时站到前面或者后面的远处看,感觉不如近处看的清楚,有时站在幕布的杆子左近看,发现距离太近更不清楚,还晃眼。那时我年纪小,对电影的内容还看不太明白,也不大感兴趣。倒是对那个放电影的机器很好奇,也很注意看。我见到在人群外边东北面比较远的地方,有一个哒哒响的机器(当时不知道这机器的名称,后来见的次数多了,才知这叫发电机,也不知是汽油还是柴油的发电机),一根很长的电缆线通到电影放映机处。放映机是个长方形的黑色匣子,伸出两根支架,架着两个圆盘(卡轮),放电影时,两个圆盘(卡轮)都在转。

这天晚上的电影究竟看完没看完,我也记不清了,《五更寒》片子里的其他内容我也没记住,只记得这么一点故事情节。可是演电影用的发电机、放映机的形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九、第一次看评剧:

第一次看评剧看的是《张羽煮海》,地址是在文成宫的戏台处,也就是现在的东大街邮政局对面,华能集团门市楼的东半部。过去这个路口叫新鼓楼,因为在街道的正中间曾经有过一座新鼓楼,鼓楼基座的门洞是十字型的,现在的文昌街和府东路都从新鼓楼门洞中穿过。新鼓楼的西北角是文成宫(道士修行的地方),清朝皇帝去东陵上坟时,这里也和独乐寺、广福寺(J县一中处)一样,是接待“皇差”的地方。辛亥革命后,道士没有了,宫殿也拆毁了,只剩下一个戏台和一片空地。

过去J县有一个评戏班子(国营后改名J县评剧团),女主角有筱金兰和刘玉兰,男主角有大小生和二小生,胡生是冯晓坡。他们到处巡回演出,自己搭台子、围场子卖票。有时在J县城里演出,就在新鼓楼戏台处。因为戏台本身只有高台和前后台之间的小门,上面没有顶盖和帷幕,演戏时也要临时“搭台子”,台上要挂几道帷幕和汽灯,还要有“布景”等装饰。那时候戏台上的“布景”是名副其实的布幔上的风景画,不是后来用幻灯片照射出来的“灯光布景”。场地外围还要用苇席(绑在木桩上)圈起来,只留一个检票的门口。场地里面没有座位,在近处有几十条木杠子,横放在地面上供大家坐着。观众自己也可以自带座椅、板凳、马扎、铺垫等,总的要求是低矮的坐前边,高凳椅子坐后边,最后边的人站着看。同时,场子里边还有卖花生瓜子的,卖冰糖葫芦的,卖烧饼麻花的,反正里面很热闹。

我第一次看戏是跟我母亲、姑姑、三姨奶奶一起去的。可能是一天的下午,哪一年记不清了,也就是四五岁的时候,就是我已经会走了,可是有时还要用大人抱着的年龄。我三姨奶奶家住城南卢新庄(原李明庄乡),我姑姑家住城东仓上屯(原逯庄子乡),她们都爱看评剧,一听说J县城里“唱大戏”了,就走来看戏,每次都要住在我们家。这次我妈也带找我一起去看了,主场演的是《张羽煮海》,“帽戏”(主场戏前加演的一小段折子戏俗称帽戏)是什么记不清了。据说门票是三千元(三角)一张,小孩子(我)不要票。当时我姑姑搬了一个方凳,到剧场里先让我三姨奶奶坐方凳,她和我妈站着看,我有时被妈妈和姑姑轮流抱着看,有时放下我在地上玩。我那时还小,也看不懂戏的内容,对唱腔听不进去,就爱看老龙王带着手持兵器的虾兵蟹将和头戴雉鸡翎腰挎宝剑的龙宫太子。还记得当时剧场里那些卖小吃的对我也没有吸引力,我也没要求大人给我买什么吃。这并不是因为我不嘴馋,而是因为我小时候从来没吃过那些东西,也不知道这些花生瓜子烧饼麻花和冰糖葫芦是什么滋味。只因为自己肚子不饿,就不想吃什么,所以看见别人吃我也不觉得嘴馋。

因为我小时候在新鼓楼这个露天剧场只看过这一次评剧,所以记忆犹新。后来县里建了大礼堂,评剧团要卖票就到礼堂去演戏,买票之后要对号入座,而且剧场里边也不许卖零食了。有时五一节和国庆节,评剧团要公演几场,不卖票,就在北操场搭戏台公演,大家随便看。

十、第一次看到棺罩:

过去,发丧老人雇佣吹鼓手(乐队)吹吹打打和用棺罩是不常见的,普通老百姓家都用不起,我第一次看见棺罩是在南大街的刘家老店。

公私合营之前,J县城里只有三家大车店,西大街独乐寺对面有何家店(现在的独乐寺影壁墙南侧),东大街新鼓楼东面有沈家店(现在的恒信金店对面的黄金珠宝城处),南大街中街口西北把角处有刘家店(现在的鼓楼广场南侧牌楼西北角)。这些大车店都是大门口,里边有空院,可以停放大马车,店里房屋较多,既有客房也有牲畜棚。

刘家店老东家叫什么名字我不知道,他有七个儿子,分别叫刘芬、刘存、刘云、刘雨、刘海、刘江、刘河。其中刘河与我是同班同学,刘江是我上两届的校友。

刘河他父亲病故时还没有农业合作化,他们家还开着大车店。因为家里有些钱,给老东家大办丧事,店里的业务暂停,就在大院内搭灵棚,大棺材停放在灵棚内,儿孙们白衣白帽,跪拜行礼,吹吹打打热闹好几天(J县的习俗是“小发送”停尸三天,“大发送”停尸七天,这次刘家可能是停七天),出殡那天好多人都去看,我和小伙伴们也去看了。

以前我们看的“出殡”都是把棺材绑在杠(专门用来抬棺材的框架工具,俗称为杠,是由长短粗细不一的圆木经绳索捆绑组合而成的,拆开后是单根的木杠子,出租这种工具的俗称杠房)上,八个人抬着走。抬棺材的杠是长方形的木架,要头前脚后顺着(竖着)前行,两个人抬不动,四个人抬起来横着走可以,顺着走不方便,所以都是八个人,也就是棺材的四角每角上两个人抬,俗称“八杠”,据说也有十六杠、三十二杠、最多的是六十四杠。当然用杠多的不是一般老百姓了,应该是帝王将相之家了,他们的陵墓选择离家较远,又是有棺有椁,甚至一棺多椁,体积重量都比较大,用的人少了是抬不动的。

这次刘家出殡不是普通的八杠了,抬杠的人很多,至少是十六杠,也有的人说是三十二杠,杠上面看不见棺材,而是样子和城门楼子似的一座二层斗拱飞檐的棺罩,棺罩的框架是木头的,外面蒙着几块布围子,上面画着砖墙、门窗、房顶上的房脊、瓦垄和雕梁画柱的挑檐柁檩等形状。棺材放在“一层楼”的里面,从敞开的“一楼大门”处,可以看见里面的棺材脸,看到这口棺材的棺材板要有五六寸厚,比起那种一寸厚的“薄斗子”(低档棺材的俗称)要重的多,所以抬杠的人也多。

因为这种棺罩比较宽大,从刘家店的大车门(只有两侧的门垛和两扇大门扇,没有下门槛和上门框及门楼的门)经过时,因为棺罩的“楼房飞檐”的宽度超出了大门的宽度,很多人用力把棺材杠往高举,使棺罩底层的飞檐从门垛上面过去的。在托举的过程中由于不小心还刮掉了北侧门垛上的几块砖,砸在了托举棺材杠的人身上。因为当时人们穿的衣服比较多(不是夏天穿单衣的季节),也没有受伤。把棺罩托举过大门后,就是牌楼和十字路口了,大家就把棺材杠放在板凳上(为了保持棺材的高度),由孝子们烧纸和跪拜(J县的习俗,每过一次路口都要焚烧纸钱,孝子们要跪拜一次)。然后,大家平稳的抬起杠来,向城外坟地去了。出殡的队伍是从哪个方向出城的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从刘家老店大院里出来的情形了。

这次是我在1980年之前唯一的一次见到出殡用的棺罩,所以在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从1956年农村合作化之后,到1980年改革开放之前,J县农村移风易俗,红白喜事从简,再也看不到那种大办丧事和使用棺罩的现象了。

同类推荐
  • 血洒一生

    血洒一生

    活着就是为了征服,挑战,看着敌人临死前那恐惧,绝望的眼神,那才是我的最爱!当一个家族足以影响大局的时候,势必会遭到围攻,可惜盘根错节的关系,终究是功亏一篑,然而人的欲望毕竟是无限的,就在他们出手之际,主角强势插入。。。。。。
  • 大学之爱情往事

    大学之爱情往事

    灰蒙蒙的天空下,动荡的人流匆匆穿过站台,又急匆匆的离去,不知道哪里才是尽头。雨下个不停,青春的印记在这朦胧的雨雾中飘飞着。四年前,他就是在这里,遇到了那个女孩。那逝去的、停留过的的记忆碎片像雪花一样从他的脑海中闪过,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他的大学,只是在心底默默道:别了,我的大学!别了,我的青春!
  • 小草根的纯情校花

    小草根的纯情校花

    绝色校花很纯情,“眼睛往哪看呢?”妩媚女护士很撩人,“轻一点,把人家都弄疼了。”妖娆女总裁很霸道,“给我暖暖床。”艳丽警花很成熟,“坐沙发上,教你个姿势。”火辣女明星很暧昧,“你好坏坏。”……莫然,南山一枚小草根,在获得超级雷人系统之后,从此美女环绕、技能超群、金钱滚滚……校花很纯情,看极品小草根如何在风卷云舒的大都市中战出不一样的人生。
  • 魔修狂徒

    魔修狂徒

    修仙界一代魔道巨擎御鬼老祖转世到都市。大爷心态,魔头本性,杀伐果断,报仇不过夜,坚信在绝对力量面前,什么阴谋都是无用的。唯一不会的,就是追妹子,前世师父没教过,这咋会?
  • 少年药王

    少年药王

    他是东大最破落专业——草业科学的学生,却得到了古仙术神农仙草诀的传承。于是,他种灵草,制灵药,在这个中药没落、西药横行的时代,横扫药品市场,成为一代灵药之王。
热门推荐
  • EXO繁星之我的手机男友

    EXO繁星之我的手机男友

    某天张艺兴突然发现自己买的手机竟然会变成人,预知后事如何,请看此书~(本文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谢谢~)
  • The Black Tulip

    The Black Tulip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勋爸爸的鹿宝宝

    勋爸爸的鹿宝宝

    吴世勋莫名捡到一个人,从此以后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 溺亡的星星

    溺亡的星星

    这部作品是作者经历的特殊的爱情与奇特的感情冒险。原来在每个人的小世界里,同一件事情也可以有这么不同的情绪。于是,我在这些看似平行的世界中穿梭,记录下那些我真实的心情和故事。希望和陌生的你们一起分享人生与青春的万千种可能性。
  • 答大学堂校长蔡鹤卿太史书

    答大学堂校长蔡鹤卿太史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战神联盟之永恒信念

    战神联盟之永恒信念

    一群奇怪的精灵出现,和战神联盟成为伙伴。新精灵的加入,邪灵组织的复活,王族的艰辛秘录,伙伴接连背叛。是选择友情?还是选择正义?只在一念之间
  • 撒旦总裁的前妻

    撒旦总裁的前妻

    十年前他赐给她的痛,她早已埋进心间。本以为早已忘却的疼,在面对他时却又时时撕扯她的心。为何不能忘啊,忘了不是会更好吗?嫁他非她所愿,当知晓他就是那个他时,她默然。新婚之夜,他给她立了三条规矩,让她签下一份协议。不许出门,不许和别的男人来往,不许管他的事。七年之内如果她主动提出离婚,她将一分钱也得不到。她答应,因为,本来她就没有想在他身上得到什么。小心翼翼收起自己的心,不想与他有一丝的纠缠。
  • 餐馆赢在决策

    餐馆赢在决策

    本书分为理念篇、实务篇、误区篇。采用了先讲案例,再做画龙点睛似的精辟短评,然后配以漫画加深读者印象的表达形式,力求生动形象地、深入浅出地把决定成败的道理娓娓道来。
  • 必用的好词好句

    必用的好词好句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语言工具。取舍得当,对学生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对教师教学有很好的参考价值,非常适合广大青少年阅读和收藏。
  • 繁华落尽梦已千年

    繁华落尽梦已千年

    千年前,千年后,原来经过的只是时间,爱,执念,责任,都未消逝。千年前的悲剧,千年后会否上演?他路途迢迢,只为觅她,与她共赴一场决绝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