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890700000004

第4章 母子二人苦熬岁月

第五节 母子二人苦熬岁月

我们娘俩与我二叔二婶分家之后,搬到西院的三间西厢房去住,从居住条件看不如以前了。

我们孟家的四层房屋虽说都是草房,但是房顶覆盖茅草的形式是不同的。我在本书第一章《古城旧貌》第五节《老县城的宅院和房屋》中介绍过,最好的草房是草根“拍的”,其次是“打马镫”,最差的是“倒插茅”。我家东院那层祖传的三间正房是草根“拍的”,每隔多年才更新一次,西小院我二爷孟宪增那层西厢房是“打马镫”,也要好几年才更新一次,这两种草房不怕风,只要房坡不走形就不容易漏雨。西院我家住的西厢房和我曾祖母住的东厢房,都是“倒插茅”,不仅需要每年“苫房”加盖一层新稻草,而且就怕刮大风。因为“倒插茅”的稻草是平铺在房坡上的,虽有秫秸网罩住,也不像“拍的”和“打马镫”用泥土固定在房坡上那么牢固。平时刮三四级以下的小风,秫秸网子还可稳住茅草,只要刮四五级以上的大风,就会把稻草卷起来,堆积在秫秸网子内,露出一块块泥土房背,若是刮六七级七八级的大风,则会把秫秸网子的草绳刮断,把茅草从房顶上吹跑。所以,居住在“倒插茅”草房的屋子里,“外边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外边雨停了,屋里还滴答”的现象是常见的。

我小时候,我们住的西厢房就经常漏雨,那年代华北地区雨水也多,经常连阴天。屋里是纸糊的顶棚,一看那个地方的纸被浸湿了,就赶忙把洗脸盆放在下面,接着滴答下来的雨水。漏雨的地方多了,就用洗菜盆、盛饭盆,盆不够用了,再用大碗。碗接满了倒进大盆里。总之,每逢雨天屋里漏雨时,大盆小碗摆满了炕上地下。有时霹雳闪电,风雨交加,令人胆战心惊。那时我母亲迷信,一遇到连风带雨的时候,就让我和她一起跪在炕上,向北作揖磕头,嘴里央求说:“老天爷行行好吧,别再下雨了。”又说:“老天爷,可怜可怜穷人吧,别再下雨了。”那时候我也不懂科学道理,也认为真的是老天爷派遣雷公电母和龙王爷在作法,也以为老天爷能听到我们的祈祷声,也就虔诚的跪拜磕头,祈求老天爷别下雨了。因为暴风雨总是一阵子就结束,所以有时就以为我们的祷告起了作用,下一次再遇到暴风雨时还要跪在炕上朝北磕头。直到上学以后,才知道这些都是迷信做法。

为什么我们那时害怕漏雨呢?如果是现在的砖瓦房或是水泥屋顶,即便漏雨了,也没什么可怕的,因为现在的房屋都是整砖和砂灰砌的,不会因为屋顶漏雨而倒塌。我们住的那层茅草房可不行,那时的草房都是用碎砖头或土坯砌的墙,使用黄土泥做馅泥。因为古代城内建筑经过战火,形成许多瓦砾,不同历史时期的粘土砖,大小薄厚都不同,那些砖头碎块很不规格,垒墙时全凭馅泥找平,俗称“齐不齐一把泥”。如果房山漏雨,墙里的馅泥变成泥汤子流出来了,里面的碎砖头就失去支撑,时间长了,墙体就会坍塌,人在屋里就可能被闷在倒塌的房屋里。

我小时候就遇到了一次险情,哪一年记不清了。那是在我没上小学之前的一个夏季的夜里,因不是狂风暴雨,而是和风细雨,所以也没害怕,也没用祷告。前半夜下雨时发现屋里漏雨,用盆子接着水,我们娘俩就放心的睡觉了。我妈睡在炕头(南面)我睡在炕中间,天热也不用盖被子。第二天早晨醒来,发现北房山“透天了”,有两三块砖头就掉在距离我头部和胸部一尺远处。原来是北房山上部坍塌了一大块,外墙皮脱落大约三四平方米的样子,内墙顶部只掉下来几块砖头,形成一个脸盆大小的墙窟窿。幸亏有“贴山柁”和“贴山柱”(房山墙体包裹的房柁和柱子),不然的话房子就塌了。那天夜里,我如果躺在炕脚(火炕靠近锅灶的一方俗称炕头,靠近房山墙烟筒道的一方俗称炕脚)睡觉的话,那就要被掉下的砖头砸中,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那年代的我们居住的茅草房,就是这种经不住风吹雨打的危房。我曾祖母那层东厢房,归我二爷孟宪增后,就是因为不及时苫房,后来被雨水浇坍了,改建成了一间白灰封顶的小平房,那是后话了。在初中读书时,学了唐诗中杜甫写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歌中的“卷我庐上三重茅”的情景,就是对“倒插茅”草房的描述。因为我有过住在这种茅草房里,遇到暴风雨就提心吊胆的亲身经历,以致使我对杜甫的这首诗一直牢记在心。

从土地生产方面看,我家也属于贫困之家。土改时西南隅村人均土地三亩,我家差了一半,娘俩才三亩地。除了城南冀庄的稻田与人家种分收,不用自己去干活外,园子的活和城西北大坨子的土地都是我母亲经管的。春天耕地时需要雇套,既要管一顿中午饭,还要给工钱。我记的有一次雇一个西井峪(城北府君山后)姓周的农民用驴驾耠子给我家“串地”,中午吃完饭后,他就躺在我们西院大门道里我曾祖母备用的棺材盖上睡午觉(棺材盖是翻过来放置在棺材斗上面的,棺材盖是弧形的,凹面正好躺下一个人)。我家园田里菜畦春季的菠菜和秋季的白菜也要浇水(夏季的蔬菜主要靠雨水),要雇我二爷孟宪增摇辘轳用大罐打水,我母亲看畦口(浇完前面的一畦,把畦口挡上,水就流进后面的畦里)。我二爷给我家浇园子只吃饭不要工钱,因为平时拆做棉衣等针线活,是我母亲帮他们爷仨做的。其它农活都是我母亲自己来干的。种玉米、高粱、豆子自己刨垵、点种,种谷子自己搂沟、撒种。那时家里没有小推车,往地里送粪,往家里运庄稼,都是我母亲用挑筐挑的。

从吃的方面来看,由于我家没有麦地,很少吃白面。那一百三四十斤稻谷,可碾成的稻米也不过百八十斤,其余都是粗粮。冬季天短,一天吃两顿饭,其他季节一日三餐,早饭晚饭都是玉米粥,中午有时吃小米干饭、高粱米干饭、玉米面饼子或馅饼子。有时也吃杂豆面菜馅“懒龙”(薄皮大馅菜卷子)。过去的玉米面菜馅饼子,使用粗玉米面(细面出面率低,吃不起)掺榆树皮做的。玉米面本身粘性小,人们就从榆树上剥下嫩皮(不是外面黑色表皮,而是里面粘性大的白色纤维部分)晒干后,用碾子轧成面,与玉米面或高粱面掺在一起包菜馅饼子,做馅用的菜多是季节性的“大路菜”(白菜、菠菜等高产菜)或者野菜,基本上没有油和五味十三香等调料,只有咸味没有香味。这样粗糙清淡的菜馅饼子,与现在街上卖的相比,可是不容易咽下去的。

那年代猪肉每斤五角四分,鱼两三角钱一斤,鸡蛋三角多钱一斤,可是普通老百姓家很少买鱼肉吃。我家只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三个节日才买肉吃,其他小节日没买过肉,那几年我家除了买猪肉吃以外,没吃过其他禽畜鱼类的肉食。我母亲过生日和我过生日,都是只吃顿大米粥几个煮鸡蛋,因为稻米和鸡蛋不用花钱买。而且不过节也不吃炒菜,因为炒菜费油,做菜汤和熬菜只在里面放一点荤油(猪油),比炒菜省油。那年代二两香油可以吃一年,一小坛荤油(二三斤猪油)也吃一年。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出生在贫困家庭,也是我从小受到了锻炼。我从五六岁开始,也学着干一些家务活和农活。

家务活主要是协助母亲做饭,那时用柴灶做饭,熬粥时一个人就可以连烧火带搅合粥锅,贴饼子时如果烧劈柴,一个人也行,因为大块劈柴燃烧时间长,把锅烧热后,把饼子贴完再舔火也不迟。可是烧茅柴(茅草)就不行,必须一人在锅上贴饼子,一人在灶下舔火。因此,我从四五岁就学会了“烧火”。我们在东院住时就会往灶膛里舔火了,到西院住后,自然要帮着母亲烧火做饭了。五六岁时不仅会烧火,还学会了抱柴禾,就是把柴禾垛上的柴草撕下来,凑够“一铺”(J县人把成人用双手卡住的一束柴草称为“一铺”,把两臂环抱的大堆柴草称为“一抱”)就抱进堂屋来。还有听到老母鸡叫唤就跑出去捡鸡蛋,还有早晨撒鸡窝(打开挡在鸡窝门外的石块和木板,放鸡出窝),晚上挡鸡窝(天一黑散跑的鸡自动进入鸡窝,要把鸡窝门挡好防止黄鼠狼拉鸡)。七八岁时,刷锅洗碗,用泔水和鸡食,傍晚从外边往屋里拿尿盆,上炕铺被窝,早晨往外端尿盆,在炕上叠被子,垛被垛,扫炕等小孩子能干的家务活,母亲都教我干。

农活如摘豆角、摘黄瓜、剥玉米皮、码玉米光(把剥掉外皮的玉米棒棒整齐的堆放,以便风干后脱粒)、搓玉米粒(用手把玉米粒从玉米骨上抠下来)等,到七八岁拿得动小铁锨了,就可以在浇园子时看畦口了,在园子的玉米地里掰玉米等轻体力农活了。可是在我八岁(虚岁)之前母亲一直不让我跟她到地里去,她到地里去干活,就让我在家里玩。

有一天下午我母亲又去城外大坨子地里干活,我要跟着去,她不让我去,我就在后面远远的跟着她。从我们林家胡同往北向西拐,到对庙胡同,又向北经过西门南马道(现在的塔西胡同北段),出西城门洞子和瓮城门洞子,再往外走我就看不到母亲的身影了。那时土城门洞子还没拆,瓮城门洞朝南开,向西有护城河的石板桥,桥西边是西关了市场,西关市场的北面是一个大土岗子(位于现在的独乐寺西侧停车场西侧公路及北侧的利顺源饭店处,修津围公路时土岗子被改造),土岗子顶上有人家,土岗子下边有人行小道,土岗子西面是娘娘庙(也称仙女宫,位于现在的东风宾馆北面),娘娘庙墙外有一条往北通下营和XL县的大道。因为母亲走得快,我到了护城河外边,就看不到母亲的身影,也不知她往那边走了。喊了几声妈妈,也没有回应,就哭了。那时城里的人口也不多,在城门外也没碰见别人,只好自己哭着原路返回来了。走到西门南马道时,碰见一位三十多岁的妇女,看见我哭了就问我:“这时谁家的小闺女啊?为啥哭呀?”我说:“我妈下地干活,我找不到我妈了。”她说:“你妈下地干活,你就在家玩吧,认识家吗?”我说:“认识”。她就劝我:“别哭了,快回家吧。”我就自己回家了。因为我们小时候舍不得花钱去理发馆理发,许多家的男孩都剃光头。我母亲希望我长大后成个“做事的”(过去,J县人对挣工资的体力劳动的俗称“做工的”,脑力劳动者俗称“做事的”,发型习惯是乡下农民和城里“做工的”剃光头,当官的和城里“做事的”留分头),从小就给我留分头。平时都是母亲用剪刀给我剪的,留的头发茬比较长。因为头发长,那个大娘把我当成女孩了,所以我印象很深。

还有一次,大概是过了一年的初秋,白露节已过,谷子割完了,高粱还没熟,也是一天下午(早晨母亲下地去得早,我睡懒觉不知道),我正在当街玩,看母亲下地干活,我就在后边悄悄地跟着她。可能是我长的大些走的也快了,这次母亲没把我甩掉,出了西城门的瓮城,见她是从大土坨子边上的羊肠小道往北走的,我也就跟着去了。到了地里见母亲正在“找高粱”,就是把先成熟的高粱穗用“把心”(一种我握在手掌里的单刃刀)掐高粱穗,见我光着脚丫子到地里来了,她也很担心我被“谷茬”扎脚,就埋怨我不该到地里来,让我别动,站在一边看她干活。又过一会母亲问我认识家吗,我说认识,她就让我自己回家了。我们这里割谷子是用镰刀贴近地面向怀里搂的,每棵谷子根部都会形成一个“斜茬”,这时我已看到成垄的小谷茬,刀尖似的很危险,走路时也就注意了。再有就是我们小时候,除了冬季穿袜子穿棉鞋以外,春秋季节只穿夹鞋,不穿袜子,到了雨季,为了省鞋,小孩子都光脚丫,晚上上炕睡觉之前把脚洗净就行了。那时光脚习惯了,脚底板一层老茧,踩泥踩水踩碎石子都很平常,穿鞋反倒觉得别扭,所以我这次到地里来也是光着脚丫子来的。到地里一看,我这个小孩子还真的给母亲帮不上忙,所以后来我也就不到地里去了。

于是就想帮母亲做饭,让她从地里回来吃现成饭。我家没有麦地,平时基本不吃白面,常吃的是玉米面饼子豆面汤。玉米面饼子贴一锅可以吃两三顿,豆面汤是现吃现做。农闲时吃豆面面条,农忙时来不及擀面条,就在锅里轮面片,或者是扒拉面嘎达。扒拉嘎达的大小不易掌握,轮面片比较简单,就是和一碗豆面浆糊,在大锅里放小半锅水和青菜及油盐,把锅烧“花边”(锅边水冒气泡了锅中的水尚未沸腾),把豆面浆糊贴着上半截锅沿轮撒开,在锅沿上形成一层面片,再用锅里的菜汤把面碗涮净。过一小会儿,待面片八分熟,用铲子从上往下,一铲一铲的把面片铲入下面的菜汤里,锅开了就都熟了。这种做法看起来很简单,我经常看母亲这么做,也就把“套路”记住了。于是,在一天中午,因为有剩饼子,我就想做一顿豆面汤,让我母亲从地里回来吃顿现成饭。这次我提前把面糊糊和好了,抱来柴禾(是烧的豆秸子)点火做饭。一切都是按照大人的“套路”来的,前半截进展顺利,到锅边上的面片八分熟该往下铲时,问题来了,原来看母亲铲面片很省劲,可是我是小孩子,力气小,铲不下来。那时的铁锅吃的油水少,不光滑(而且也不能让铁锅太光滑,唯恐贴饼子站不住),面片站在锅上很牢固,我铲不下来,而且灶里的火还在燃烧,锅边上的面片很快就糊了。我可没办法了,只好半途而废。我又后悔又害怕,后悔的是这个面片汤看着容易做着难,不如做扒拉豆面“嘎达”汤了,担心的母亲回来责备我,插上堂屋前门,回到里屋呜呜的哭起来了。时间不大,我母亲回来了,见插着门,听见我在屋里哭,就问我怎么回事。我告诉我亲后,她不但没责备我,还夸我有出息,知道帮助大人干活了。还说面片糊了不要紧,照样吃。于是我才不哭了,打开门让母亲看锅里的状况。母亲让我点着火,她用铲子把那些彻底熟透了的糊面片铲到菜汤里,开锅后照常吃了。

这以后,母亲有时就让我在家热些剩饭,等她从地里回来一起吃。早晨母亲走时,把剩饼子,小米稀饭,或者菜汤一类的,在锅里放好,告诉我傍晌午时只管点着火,烧开锅(锅里冒热气)就可以了。这既省事也没危险,我虽然年龄小,也是可以做到的。在我读小学以后,土地入社了,家里也分了小麦了,夏季也吃包饺子、烙盒子、蒸大菜饺子了,在做这些馅饭时,母亲就让我学擀面皮和包饺子了。

同类推荐
  • 球宝

    球宝

    主人公凭借三个球宝,达到了人生巅峰。因为球宝的到来,他的命运彻底被改变。因为球宝,他知道了他所不知道的秘密。
  • 电影狂魔

    电影狂魔

    这是一个黄金配角重生平行世界崛起的故事。他是最佳流行的才子歌手,东西方乐坛皆有他一席之位;他是最具才华的鬼才编剧,诸多奇思妙想屡屡震撼世界;他是最畅销书的青年作家,作品销量常年占据畅销书榜首;他是最会赚钱的天才导演,以小博大的能力让诸多导演艳羡不已;他是最年轻的亿万富翁,也是最慷慨的慈善家,他的名字响起的角落,都会比其他地方多出一丝美好与希望。
  • 我是逃犯

    我是逃犯

    我,赵一甲,原本是贫困农民家的孩子,品学兼优,目标是上大学,当警察,但因为家境贫寒,父亲去世,我不得不放下大学梦,外出打工。谁知又碰上了工头拖欠工钱,由此而引发我和另外两人一起不小心打死了工头,开始了逃亡生活。被判刑后,我也想做个好犯人,努力履行,早点回家,但又碰上监狱经济困难,管理混乱的时期,我不得不再一次逃跑。从此开始了我颠沛流离和充满传奇的生活,我一再被公安抓住,又一再逃脱,我成功洗白了身份,成为一名小老板,看起来我过上了成功人士的生活,但我没法真正让自己完全走向阳光。为此,我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再次陷入惶恐与不安之中。
  • 今天开始扮恶魔

    今天开始扮恶魔

    面对身材劲爆的恶魔姐姐,面对成熟风韵的恶魔母亲,徐飞将如何面对同居一室的恶魔们?人类的肉体、恶魔的心灵,当肉体的欲望吞噬了理智的堤防,黑暗的笼罩就将渗入人心。他能摆脱恶魔的吞噬吗?他能脱离恶魔的蛊惑吗?他能在恶魔的笼罩中苟且偷生卧薪尝胆吗?他能救赎自己的家人吗?
  • 星辰大海我为王

    星辰大海我为王

    一次奇遇,一场命运的转折......带领着人类,建设自己的家乡......一统六合,雄霸天下......探索星辰大海,完成儿时的梦想......寻找宇宙的真相.
热门推荐
  • 影响中学生成长的60篇微型小说

    影响中学生成长的60篇微型小说

    这60篇微型小说及其阐释的道理,会使他们爱得博大深沉,活得充满激情;会使他们更有信心和勇气地去追求梦想与憧憬在面临挑战、遭受挫折和感到无望时,从中汲取力量;在惶惑、烦恼、痛苦和失落时,从中获取慰藉;在青春的冷淡与叛逆情绪中,被生活的真善美所感动……
  • 密爱狂妻:总统大人么么啪

    密爱狂妻:总统大人么么啪

    作为一名优秀的杀手和活华佗军医,池胜歌在去继承家业的路上死了。重生成为帝国总统不受宠的病娇夫人?NO!她要回家,总统夫人她不稀罕!可是……总统不许?杀了他!杀了他!陆自衡表示,自从娶了妻,家里每天都跟拍谍战一样刺激。娇妻总会时不时腿咚,壁咚,地咚,刀咚他一下,一个小心,咖啡里就是毒药,被子里就是刺刀。
  • 随你千年:望帝金沙

    随你千年:望帝金沙

    古老的蜀国,神秘的金沙,流传千年的文化。美妙绝伦的太阳神鸟究竟有着怎样力量,瞩世腾飞的那一刻意味着什么?是什么让石人替代了残忍的活人祭,大祭司的背后有着怎样的阴谋?一个叫金丹的女孩偶然间穿越到2700多年前的部落,开始了匪夷所思的人生之旅。在历史的漩涡里金丹彰显着自认为平凡却在远古时代遥不可及的力量,见证了一个王朝的形成、兴盛直至篡位衰败。归来吧,是谁在睡梦里声声呼唤?我的妻,是谁在灵魂深处苦苦纠结?一段痴缠的感情贯穿一个伟大男人的一生,从少年的蒲卑到成年的杜宇再到年迈的望帝,金丹一次又一次徘徊在现代与古蜀之间,情归何处?
  • 天价少夫人:先生,借个种

    天价少夫人:先生,借个种

    她为他守身如玉二十一年,到今天才发现他的真面目。她要退婚,他不愿意?好!几日后,她顶着个大肚子出现在他面前,指着隆起的肚子道:“萧林天,这样你还不退婚?”好不容易把婚给退了,可她却后悔了……孩子的爹,是谁?
  • DOTA之异世传说

    DOTA之异世传说

    以往的队友都转型成为了LOL的玩家胖子独自守着平台的服务器感伤,突然,他穿越到了DOTA的大陆看他在异世怎样坚持着DOTA的梦想,书写自己的传奇吧!因为DOTA给你带来过欢乐的各位,请你们进来看一看吧!让我们一起缅怀过去的青春
  • 我的22岁美女主播

    我的22岁美女主播

    我只是一个穷屌丝,但从那晚发生了那些事之后,一向高高在上的校花秦晓叶竟然和我......
  • 三界狱警

    三界狱警

    摩罗界,魔兽的屠杀使一岁的铁濛失去了一切!报仇雪恨的神念就此扎根在心头!历经种种磨难,他的修为还仅仅能够把仇敌困囚在“封丘之狱”,成为“狱警”的他日夜修炼,只待手刃仇敌的那一刻!不料,仇敌突破封丘逃到凡界,他追随而来,穿越而来的他们依旧是罪犯与狱警,这现实中的高墙电网下又会上演怎样的离奇搏杀?高墙下又有着怎样的另一面?穿越到银汉时代修罗界,战神铁濛能够成功么?一名狱警,以特异而另类的角度写监狱、写警察、写囚犯!玄中藏真,幻中射实。
  • 公元纪

    公元纪

    一个物种相对于一个纪元来说是短暂的,当我捧起《山海经》这一类的古代书籍时,我很难想象古人究竟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人类到了今天真的只有短短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吗?还是内中别有隐情?或许,我们眼前的世界绝不是我们眼中这么简单……
  • 总裁烈爱:小仙,蜜汁爱!!!

    总裁烈爱:小仙,蜜汁爱!!!

    简介:她,是天宫中有名的冷美人九尾狐仙,而她的名字也仿佛是为了配合她清冷的性子——冷倾儿,只因为拒绝了一个恶心渣男的追求,不想却被报复、诬陷以至于被贬下凡在人间渡劫百世好不容易熬过了九十九世,眼看就可以回到天庭,本想就这样再平平凡凡度过一世便好,可谁能告诉我,这个半路跑出来的西装男是谁?!!!别看台在人前人模人样,可是,在她面前就是个禽兽!!!会读心术又怎样?不还是敌不过他那臭不要脸的精神!!!
  • 女王归位:男人,小心点

    女王归位:男人,小心点

    【一夜迷~情】怀了他的孩子,一碗红花咽下。“慢点喝,别呛到了。”他面带温柔,轻轻扶着她喝下一碗红花。失子之痛,剜心之感。他伤害她的,日后,她要加倍奉还!【蜕变】青涩少女蜕变华丽女王?炼狱中的煎熬,终究没有白费。登上王者之位,做一个世界的主宰也没什么不好。和他平分天下?凭什么!当年的伤害,她都要一点一滴的还给他!【为她单膝下跪】后来,他愿意为她弯腰,愿意为她单膝下跪,“余生,请多指教。”欢迎光临隔壁《开天眼:美美妖孽男缠上元气少女》《青春,一场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