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5400000022

第22章 名臣·名流(4)

南唐李氏朝廷,对民间多有搜刮。一些小民居住在“国有土地”上,就要缴纳“地房钱”,这也罢了,但有的地方小民居住在江边,江水已经淹没了租住地,也要收“地房钱”;更有甚者,有人租不起地,就编排了大木筏,浮在水上居住,也要榨几个散碎银子出来,巧立名目曰“水场钱”。这些前代的弊政、恶法,到了张齐贤这里,全部割除,免掉。

他还看到一个现象。李氏据有江南时,有一个规定:稍稍有钱的人家,纳税超过三千钱以上的人家,每户都要出一个壮丁,还要在脸上刺字,并要这户人家自备军服盔甲和兵器,然后送到官府代为保管。遇到战事起,就将这些军服盔甲兵器交给壮丁,每天给米两升,组成武装力量,名“义军”。南唐归附大宋后,这些人都被太祖放归,重新务农了。但是到了太宗朝,有人认为这些壮丁过去曾经算行伍之人,恐其不乐于耕种,可以派遣使者挑选一些人重新入伍,并其家属一块都送到京师来。张齐贤反对这个意见。他上言道:

“江南义军,例皆良民,横遭黥配,无所逃避。克复之后,便放归农,久被皇风,并皆乐业。若逐户搜索,不无惊扰。法贵有常,政尚清净,前敕既放营农,不若且仍旧贯。”

江南过去的“义军”,一个个都是良民,不幸横遭刺字,配隶行伍,没有办法逃避。大宋克复江南之后,都放归务农了。多年来已经在皇风之下,安居乐业。如果像这位说的,挨家挨户搜索,去找够得上条件送往京师的壮丁,那是免不了要惊扰地方的。法律,最珍贵的是稳定不变;政制,最崇尚的是清净无为。太祖时既然已经下诏要他们回家务农了,不如不变,“仍旧贯”。

“法贵有常,政尚清净”,这是受过保守主义政治哲学训练的思想者都能理解的正价值。文明邦国的政治家都明白这个道理,以及这个道理的重要性。尤有意味的是“仍旧贯”三个字,这是孔夫子非常赞同的一个意见,是孔子的弟子闵子骞语录。此事重大,值得略略展开。

仍旧贯

《论语·先进》: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鲁国要重建国库。闵子骞说:“仍用旧库的老样子,怎么样?何必一定要改建?”孔子说:“此人很少说话,但一说话就在点子上。”

改作,就要大兴土木,就要劳民伤财。所以不如因袭旧事不动为好。朱熹为《论语》做《集注》说:“言不妄发,发必当理,惟有德者能之。”因袭旧事,是一种“有德者”的保守姿态。动辄求新“改作”,其实是不自爱不自信之表现。从思想背景考察,“改作”往往与激进或激进主义有关。府库翻新,若无必要,即属多事。这类求新在现代市政建设中往往可以概见。一些城市的老建筑,承载着历史的文化信息,凝固为城市的古典音符。古建筑的存在,因为时间参与,具有了四维的性质。它们在寂静中给人的沧桑感,透逸出的古雅之美,是不可再生,不可再创造的。每一栋古建筑,都是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公开破毁这类古建,就是在公开破毁艺术品,与公开焚烧一幅名画没有什么两样。这是比焚琴煮鹤还要煞风景的蠢行。但一栋栋古老的艺术建筑,在“求新”的建设心态(以及利益的追逐)下,已经(并正在,且还将)频频遭遇破毁。这类“改作”行径所透露的就是激进思想。而激进,是与保守完全不同的一种思想理路。

在文明的推演中,保守或保守主义,是比激进或激进主义,更值得推许的思想价值。原因就在于,保守主义尊重人类往昔的创造,注重经验的累积,不相信世有“能人”可以快速地推进历史进程。这样,在保守主义的文化保守过程中,共同体间的传统得以保存,道德的架构得以保存,文明得以保存。而激进主义不这样。激进主义专以破毁为要务。有意味的是,一些破毁,却是打着建构的旗帜出现的。为了建构一个新世界,必须破毁一个旧世界,就是激进主义的常见模式之一。而破毁的结果是:共同体间的传统也遭遇荼毒,道德架构开始崩塌,文明罹难。文化的浩劫,往往起源于激进或激进主义。激进或激进主义,往往远离文明,这是今天的人们应该反思的精神事件。

孔子和闵子此处讨论的,可能有节俭的观念,但更重要的还是保守精神。这是圣贤的光荣,很珍贵,值得今人记取。

张齐贤对南唐壮丁案,坚持“仍旧贯”思想,已经与“画地十策”时的慷慨激昂,有了距离。

此外,“政尚清净”也是政治治理中的一大关节。

淳化四年(993),太宗赵炅已经接受张齐贤的意见,有此思想。他对宰辅吕蒙正、吕端等人说:

“清静致治,黄、老之深旨也。夫万务自有为以至于无为,无为之道,朕当力行之。至如汲黯卧治淮阳,宓子贱弹琴治单父,此皆行黄、老之道也。”

以清静无为而达到天下大治,这是黄帝、老子非常深奥的道理。天下万物大都从“有为”而走向“无为”。无为之道,朕应当努力施行。从古人经验来看,汉代的汲黯,清静不多事,卧在床上就治理了淮阳;春秋时的宓子贱,清静不多事,每天弹着琴就治理了单父县;这都是在行黄帝、老子的清静之道啊。

参知政事吕端回答说:“国家若行黄、老之道,用这种办法来达致升平之世,效果很快。”宰臣吕蒙正说:“老子称‘治大国若烹小鲜’,就是说那鱼不要一个劲地去翻动搅扰。锅里的鱼来回翻动搅扰就烂了;邦国之民来回翻动搅扰就乱了。现在大臣中,上封事议论制度变更的人很多,陛下可渐行黄老清静之化,来镇定这些议论。”

太宗回应说:“朕不欲塞人言。狂夫言之,贤者择之,古之道也。”朕不想堵塞人的言路。狂人有话让人家说就是,贤者自有选择,这是古来之道。

这一段对话意味深长。

它至少表明了如下几层意思:

一、张齐贤“政尚清净”说,在太宗这里得到肯认。

二、此说来源甚古,与“黄老哲学”相关。而这种不扰民,也即“无为而治”的思想,其实也是儒学的。“无为而治”就是《论语》而不是《老子》中的话头。而这个思想最为接近现代政治哲学哈耶克“自发秩序原理”。

三、大臣们在淳化年间已经有了“上封事”议论更化的意见。这些意见,有的属于折腾。所以吕蒙正主张“镇之”,也即中止他们的进言。

四、太宗认为“人言”不可“塞”。即使是折腾言论,也让他人去说,说话在人,选择在我,是“古之道”。

史称张齐贤做转运使时,周行若干州郡,“勤究民弊,务行宽大,江左人思之不忘”,勤于研究调查民间之弊政,务必行使宽大政策,江南士庶都很思念他,无法忘记。

食料羊

张齐贤,是最优秀的帝国官员之一。

他有很多轶事。据说他长得很美,“姿仪丰硕”,姿态仪表很丰满高大,其实就应该是个大胖子。

据说他在河南尹张全义的门下时,有好几个人的饭量,自己常常说就没有吃过一顿饱饭。遇到村子里有人做祭祀做法事之类,他跟着参与,才能吃个饱饭。有一次到人家做法事,看到人家宰牛后有一张牛皮,他取来煮熟,全部吃掉。甚至还传说,他在“画地十策”时,太祖召他进入行宫,赐给他卫士们吃的工作餐“廊餐”,一份不够他吃的,就在大盘子里,也即公用盘子里,直接用手抓食。太祖好笑,就用柱斧点他的脑袋,让他说那“十策”。他就一边吃一边说,根本不害怕,据说太祖还给了他一束帛。这个记录出自大宋哲学家邵雍的儿子邵伯温,见于《邵氏闻见录》。但此说与“令武士拽出”说不同。变通一下,当时的历史场景可能是:人是拽出去的,但拽出去之后,又给了一束帛。

另一个野史,宋人周辉的《清波杂志》,还记录了张齐贤的一个梦,说他“布衣”时,在嵩山游历,醉了卧在一块大石头上,梦到有人驱赶一群羊到他跟前说:“此张相公食料羊也。”这是张相公您这一生要吃的食料羊啊。等到他富贵之后,每一顿饭都要吃好几斤羊肉,还往往不够饱。史称“健啖世无与比”,他的能吃,世上几乎无人能比。

看来张齐贤乃是大宋第一吃货,天下头牌饕客,应该没有问题。说张齐贤曾经知安陆州。安陆在今天的湖北,此地比较偏僻,一般人没有见过大官,张齐贤带着京官的身份下放地方,人们听到、知道他的能吃以后,感到此公不类常人,史称“举郡惊骇”,整个州郡都很惊奇咋舌。结果就有一个好事者——在一次与宾客的会宴中,厨房的一个小吏就准备了一个金漆大木桶,放在大厅旁边,偷偷地盯着张公吃什么,只要张公吃一样东西,他就将同样类型同样分量的东西投入大木桶内。等到晚上,又喝酒,就连酒也倒进去,最后连酒水带食品,将整个木桶都装满了。史称“郡人嗟愕”,州郡之人都很感叹吃惊,认为“享富贵者必有异于人”之处。记录这事的乃是欧阳修,就在他的笔记《归田录》里。

张齐贤因功得到提升,到了淳化二年(991)的夏天,他已经做到了参知政事,这是正式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职务,不久,又拜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是宰相正职。此时,他已经富贵。太宗知道他少年时代家庭贫寒,由母亲带大,这样的母亲带出这样的儿子,应该不是简单人物,就同时封赏了他的八十岁母亲孙氏为晋国夫人。按例,命官夫人可以到宫中来与皇后聚会,这类活动略相当于当时流行于欧洲的贵族沙龙。孙氏年老但身体康强,有时就到宫中来。太宗每次见到这个老太太,都要慨叹她有福、有寿、有令子。经常亲笔写诗、写诏书慰问老人家,另给赏赐,待她犹如家人。就像欧洲贵族得到国王恩赏,视为荣耀一样,大宋当时的“缙绅”也都认为这是个很大的光荣。

记录这事的大宋“缙绅”名流叶梦得,曾与张齐贤后人有来往,他在张府亲眼见到太宗写给孙氏的诗和诏书。诗云:“往日贫儒母,年高寿太平。齐贤行孝侍,神理甚分明。”手诏云:“张齐贤拜相,不是今生,(乃是)宿世遭逢。本性于家孝,事君忠。婆婆老福,见儿荣贵。”太宗诗文都有“简质”的特点,叶梦得认为“简质”,也即简易、质朴,也是太祖太宗历来待臣之道。故实见叶梦得《石林燕语》。

张齐贤嫉恶如仇,但对仆役下人又有优容的一面。

他在做江南转运使时,一日家宴,有一个仆人某甲偷偷地窃取了几只银器,放到怀里。恰好被张齐贤在帘子后面看到。他盯着他看,但一句话也不说。当时不说,三十年也不说,跟任何人都不说。后来他三次出任宰相之职,门下的仆役们也都有提升,而某甲的位置却一直没有动。一日,某甲瞅了个机会,对张齐贤说:“某服侍相公您时间最久,但是比我后来到府上的,都得到了一个官职,相公您独独把我遗落,这是怎么回事啊?”说着眼泪都下来了。张齐贤说:“我本来不想说,你却来埋怨我。你还记得在江南时,某日,你偷盗我银器那事吗?我带着这个往事三十年,不告诉任何人。我现在做国家宰相,推荐百官,哪里敢以盗贼来蒙羞受辱?这样,念你服侍我多年,我给你三十万钱,你离开我门下,另外去选择一个安身之地吧。我现在揭发了你过去的糗事,你应该有愧,此地不可再留你啦!”某甲闻言,又震惊又害怕,哭着离开了张府。

君子、小人,永远会有。世界没有希望成为君子国,因此,这类故实就总有警世、醒世、喻世的意味。懂此理者,小人可以戒惕,君子可以守恒。

张齐贤读圣贤书,但他不是循循儒者,不是那种可以唾面自干的人物。

大宋言论自由,但很多人不大珍惜这种格局,借着可以自由说话的机会,多行诽谤之事。

“居官弛慢”与“清净之理”

张齐贤曾经以吏部尚书的朝官身份知青州,长达六年。治理地方很是“安静”,这是儒学和现代政治哲学肯认的较好治理模式,既不轰轰烈烈做泼天的政绩,也不绞尽脑汁做搜刮的恶事,地方诉诸民间自治,在“自发秩序原理”下,推演“无为而治”。但好大喜功之徒不喜欢这种“安静”模式,总要折腾点“动静”出来,于是与张齐贤有龃龉。有人就诽谤他“居官弛慢”,做官很懈怠,啥事也不管;很傲慢,啥话也不听。朝廷听说后,就将他从青州召回,免了知州之职。张齐贤对人发牢骚:“向作宰相,幸无大过。今典一郡,乃招物议。正是监御厨三十年,临老反煮粥不了!”过去做宰相,还好没有大的过错;现在执掌一个州郡,却遭到非议。这真是管理御厨三十年,到老了,反而不会煮粥了。张齐贤这话肯定是正话反说,他对“弛慢”说并不买账。

懂得“清净之理”,懂得“无为而治”的士大夫们听说这话后,对“弛慢”之说也甚为不满,认为持此说的人纯粹是对张相公的诋毁,史称“士大夫闻之,深罪谤者”。

张齐贤一生富贵,虽有起落,但不碍平安。晚年退休,不想再参与政事,做一个江湖散人。他在洛阳购得大唐中兴之臣裴度留下的午桥庄,一大片园林。这里曾经是裴度与白居易、刘禹锡等名流宴饮盘桓的居所。张齐贤得到后,很愉快,经常在院子里与老朋友乘坐一小车,带着酒具,游玩,垂钓。他还另外造一卧辇,可以坐在上面,让人抬着,一边吃酒,一边看园子里庄稼的长势,醉了,就栖息在树荫下。他还写了一首诗给人看,诗云:

午桥今得晋公庐,花竹烟云兴有余,

师亮白头心已足,四登两府九尚书。

裴度曾被大唐封赏为晋公;师亮,是张齐贤的名字。《续资治通鉴》说他“四践两府”,四次到两府,也即枢密院、中书省工作,一个是武职,一个是文职;“九居八座”,九次兼任八个要职,也即仆射、枢密使、六部尚书。

他对自己俗世的一生似乎很满意,但仍有内心的孤独。他似乎很明白当朝显宦们没有补天浴日的大手笔,甚至连寇准这样一等一的人物,他也不愿意再多来往。真宗朝大搞“封禅”“天书”,虽然有试图以此震慑蛮夷的隐衷,但读圣贤书的张齐贤视此为“怪力乱神”,不认为是治国正途。他给真宗上疏,没有得到肯认,于是有了退隐之念。所以午桥庄大门上题写着他的一个榜文:

老夫已毁裂轩冕,或公绶垂访,不敢拜见。

老汉我已经毁弃了官服官乘,如果有当朝名公来访,老汉实在不敢相见。

他内心孤独,可能一生没有知音。

愿得制度狭小

沈伦,原名沈义伦,因为名字中的“义”与“赵光义”重合,避讳,所以改名为沈伦。

他在太祖时奉使到吴越,路过扬州、泗州时,因为“民饥”,饿死很多。沈伦回到朝廷,就说服太祖将当地的军粮储备拿出来赈济饥民。王师伐蜀,他做转运使,王全斌等将领竞相搜取民间财货子女,沈伦独居与佛寺“饭疏食”,吃粗粮素食。转运使,也是一方大员,有人就拿了搜取而来的珍异奇巧献给他,沈伦一概拒绝。东归汴梁时,他的囊中,只有图书数卷而已。

沈伦信佛。他的居处很卑陋,但他“处之晏如”,很泰然,无所谓。当时权要们都在设法冒着朝廷禁令,到陕西甘肃去购置大型木料,用来营造私宅。等到事情败露了,只好向太宗检讨。沈伦也曾为母亲购买西部的木料营建佛舍,于是也来检讨自首。太祖看见他一笑,说:“你不是破坏纪律的人。”太祖更知道他私宅还从未修过,就派遣中使带了图纸,为他营建。沈伦私下告诉使者说:“愿得制度狭小”,希望房屋构造不要太大,小一点。使者告诉太祖,太祖同意,史称“不违其志”,不违背他廉节之志。

太宗时,编《太祖实录》,沈伦为监修,李昉、扈蒙等人修撰。

他与卢多逊私交不错,卢多逊事情败露之前,沈伦已经上表请求退休;等到卢多逊事情败露,因为沈伦与卢多逊为“同列”而不能察觉其“阴谋”,太宗狠狠地斥责了他。

同类推荐
  • 重生之超级秦始皇

    重生之超级秦始皇

    一个普通学生意外成为秦王嬴政,看他如何笑傲战国,横扫天下!
  • 水浒小捕快

    水浒小捕快

    现代刑警重生东京知名泼皮牛二,阴差阳错成了一个小捕快。小捕快,有本领,醉打蒋门神,火烧快活林,生擒张都监;一脚踢爆高衙内的卵蛋,还让高俅那厮声说不得有没有?只身敢上水泊梁山,智破晁盖被杀案,逼得黑厮宋江让位有没有?小捕快,有造化,扈三娘,李师师,一个个如花似玉,但谁才是他真正的红颜知己?小捕快,有霸气,什么高俅引军十万来犯,谈笑间让其丢盔卸甲有没有?什么金兵入侵中原,让其来得去不得有没有……水浒小捕快,铸就大精彩!
  • 带张彩照回明末

    带张彩照回明末

    序言:明末崇祯年间,烽烟四起,内有流寇,外有强虏,无数饥民为求一饱,投身从贼。历经了二百五十多年风雨的大明朝已经摇摇欲坠,值此危难之际,三百多年后的一个现役军人无意中来到了大明,面对困局,他凭借身上几张惊艳大明的彩照,和一番真假难辨的说辞,忽悠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 三国演义长诗原创

    三国演义长诗原创

    本人尝试把历史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以诗歌的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国内首创!
  • 二十四史在三国

    二十四史在三国

    你有想过携带一本《二十四史》穿越至三国,里面的人物随便你怎么召唤吗?这天,冯瑞经历了这么一件事情,他穿越到了三国,携带了一个叫做二十四史的系统,但是他却还需要慢慢解锁章节来召唤人物。且看冯瑞如何在三国事情壮大自己,成就霸业,且看《二十四史在三国》。
热门推荐
  • 腹黑王爷:贴身婢女要出墙

    腹黑王爷:贴身婢女要出墙

    她一代毒医却意外穿越成了冷宫弃妃,为了赚钱,她当了她的贴身婢女。他是人人敬畏的摄政王,不曾想,他和她的私底下是这样的—“王爷~有人欺负我。”“本王帮你欺负回去!”“王爷~有人骂我。”“本王打烂她的嘴!”世人知知她嚣张,却不知这都是被他惯出来的!某天,某王突然出现在她面前,“晴儿,本王对你这么好,是不是该以身相许?”某女以为是玩笑话,当时就回:“该!”没想到某王竟真的娶了她!而她之前一直以为的禁y系男神,婚后却大蜕变!“王爷,我要…”“别急,本王来了。”过后,某女扶着腰,“我……休夫!”某王妖孽一笑,“乖,别淘气。”……PS:本文一对一!
  •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1)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拽少们的逆天萝莉

    拽少们的逆天萝莉

    普通的两位女生,撞上了两位校草,还被好朋友叫来同居,谁能想到他们住一起,慢慢的喜欢上了对方,三位男女主角擦出的爱情火花。
  • 牛女传奇

    牛女传奇

    作品主要以西周前期为背景,以牛郎织女爱情为主线,写牛郎号令百兽,织女因织成仙等各种神奇经历。杂糅各种远古神话故事于西周大的历史背景中,天上人间,虚实结合,情节跌宕。求推荐票,顺手收藏一下,本作品坚守古韵古香之味,谢谢!
  • 吸血鬼之吻·亲吻棺木

    吸血鬼之吻·亲吻棺木

    十六岁的瑞文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周围也是一群普通人,她唯有以独特的哥特风格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她还有一个小秘密,就是梦想着与英俊的吸血鬼来一场惊天动地的恋爱。神秘的新邻居亚历山大具备了瑞文想象中吸血鬼的一切特征——风度翩翩、神秘、忧郁,他就是瑞文等待的那个人吗?亚历山大突然消失,瑞文不顾一切踏上了寻找亚历山大的危险旅程,然而亚历山大的宿敌贾格尔紧随其后,阴险地注视着瑞文……
  • 傻瓜,你知道我爱你吗

    傻瓜,你知道我爱你吗

    “哼,本姑娘就是这么嚣张。”颜涵嫣霸道的对冷言道。“你看我,你看我,你还在看我,你再看我我就把你吃掉!”冷言同样不甘示弱。笨姑娘和霸道总裁的爱情就这么开始了.....(编编解释下,所有姓颜的都是颜涵嫣,颜涵曦和颜芷姗是忘记改回来的,宝宝们谅解)
  • 古剑狼心

    古剑狼心

    一个被野狼喂养长大的狼孩儿,倚靠自身所获的“狼之力”,成功拜入了冠绝江湖的遨山派习武,开始了他的不凡侠路。从此之后,庙堂之高,江湖之远,遨山之巅,再无宁日,只剩下有关“冰狼公子”的不朽传说……一身苍狼胆,百里听声,千关渡马,醉眼睥睨,看破多少琉璃碎;一把冰潭剑,空如潭影,澈若玄冰,遁形弥踪,斩尽世间恶人头!————————————构建一个全新的江湖,看腻了同人武侠的不妨前来一读。
  • 悲权之颂

    悲权之颂

    令人世间向往的权利,在权利的背后又隐藏着多少当权者的阴谋?在你死我活的处境下,又擦出了怎样的爱情火花?这不是一场故事,而是一次漫长的权利之旅。
  • 圣剑魔灵

    圣剑魔灵

    圣剑有灵,其灵为魔,乾坤变幻,正邪无常,看其斩玄仙,杀魔王,其剑所指,风起云涌。。。。。。
  • 医女重生之千金嫡妃

    医女重生之千金嫡妃

    人说重生是一个有冤报冤有仇报仇和上一世的仇家撕逼的大好时机?边儿去!这样勾心斗角的多累,她凤澄欢偏不这一世她傍着亲亲相公,做着买卖,拉把着仇人做姐妹喝着小酒听着曲儿,看着昔日的仇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相互撕逼不用自己出手,就拥有了绝妙人生真是一出美哉妙哉的大戏。完美!(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