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29000000033

第33章 每个人的修行(1)

1.不亢不卑和意料之外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国力急剧下降,中央集权大大削弱,各地节度使拥兵自重。早在建中二年(782年),河朔三镇就曾经自立为王。到9世纪末年,大唐帝国更是江河日下,早已无力控制藩镇割据的局面。

此时,成德节度使(总部镇州,今河北正定)王镕,世据镇州,已经四世五帅。朝廷多次调集大军征讨,均无功而返。李氏皇帝奈何王氏家族不得,只好册封他为赵王。

有一年,自称燕王的卢龙节度使(总部幽州,今北京),为扩充地盘,向成德发动进攻。双方陈重兵于边境,一场惨烈的大战一触即发。

这时,燕王的军师上观天文,下测地气,以测算何时发起攻击。他看到,赵王境内祥云缭绕,紫气冲天,不由得大吃一惊,急忙奏报燕王:"成德境内有大圣人居住,凶兵妄动,不但战必不胜,还会遭到天谴。"燕王无奈,只好鸣金收兵。打不得,总能谈得。燕赵二王俱息交锋,罢战商谈。在赵王的宴会上,燕王问:"赵王,在你的金地上,有何高人居住?"赵王王镕说:"我们镇州城里有一位讲《华严经》的大师,节行孤邈。若遇大旱之年,请他到五台山祈雨,每次大师尚未回来,就已经天降甘露,魃魔〔1〕逃遁。"燕王摇头:"这样的法师,我那儿也有。恐怕他尚不是最神奇的圣人。"赵王又说:"离这镇州一百二十里的赵州观音院,有一位年腊高邈的禅师。

大江南北前来问禅的僧人不绝于途,人称"赵州古佛"。"燕王点点头:"那祥云瑞气肯定是因他而发。"燕、赵二王不顾车马劳顿,向赵州进发,去拜会赵州从谂老和尚。早有燕王手下的先锋使一马当先,提前赶到观音院,通告二王驾临。老赵州无动于衷,既不安排欢迎仪式,也不做任何接待准备,甚至他本人安坐禅床,连屁股都不欠一欠。

专制强横已成习惯的燕王见状大为不满。要知道,连朝廷那孱弱的小皇帝见了他们这些军阀都要礼敬有加,不敢如此怠慢。他一脸愠色,挑衅性地问道:"是人王尊贵,还是法王尊贵?"老赵州不动声色:"若在人王,自然是人王为尊;若在法王,则法王尊。"二王点头称是。随即,他俩请赵州宣讲佛法。赵州说:"大王左右这么多,叫老僧怎么说法?"二王喝令众多随从退下。但是,赵州仍然沉默不语。正在二王茫然之时,侍者文远高声说道:"启禀大王,我师父说的不是这个左右。"不是这个左右,还有什么左右?二王懵懂。文远索性好人做到底,提示说:"二位大王各种尊讳甚多,我师父说法之时,难免有所触犯,怕你们不高兴。"燕、赵二王恍然。原来,赵州嫌他们端着人王的架子不肯放下。到了这个时候,他俩已经被老赵州不亢不卑的风采所折服,双手合十,执弟子之礼,恭恭敬敬说道:"请师父去讳说法。"赵州这才慈悲开示,说法多时。法雨所沾,二王佩服有加,稽首赞叹。

第二天,燕王手下的先锋使,得知赵州老和尚竟敢笑傲王侯,始终未离坐迎送,不由得怒火冲天。不等天明,他就闯进观音院,前来兴师问罪。赵州听说以后,马上走出方丈,毕恭毕敬地迎接先锋使的大驾光临,客客气气请他吃茶用斋。先锋使感到甚为奇怪,不解地问道:"昨天你见到两位大王来,坐着连站都不站起来;今日我一个小小先锋来,你却为何如此隆重欢迎?"赵州意味深长地说:"等你也像大王时,老僧也就不会起身迎接了。"先锋使闻听此言,面红耳赤,再三谢罪而去。从此以后,燕、赵二王均奉赵州为师。赵州以佛法消其骄悍暴戾之气,使他二人化干戈为玉帛,战火熄灭,从而福及苍生,泽被百姓。一次,赵王王镕带领几个儿子又来拜见赵州和尚。这时,赵州正在卧床休息。

他拍拍膝盖,然后问王镕:"大王,会么?"王镕不解其意。赵州说:"自小持斋身已老,见人无力下禅床。"王镕不但不怪罪,反而对赵州更加尊重。第二天,他又派遣一位将军专程送来礼物。赵州一听,一骨碌从禅床上爬起来,马上到客厅迎接将军的到来。事后,文远问道:"和尚你每次见大王来,从不下禅床;为什么见了那些小官,反而都要立刻恭恭敬敬欢迎呢?"赵州道:"你年轻,有所不知,我见客有三种区别:上等人来,我就在禅床上接待;中等人来,我下床到客厅迎接;下等人来,我必须到山门之外隆重恭候他的大驾。"文远灵光一闪,说:"我明白师父的待客之道了:第一等人,您是以本来面目实实在在地接引他;第二等人,您是用礼貌迎接他;第三等人,您是以世俗的应酬对待他。师父,对吧?"赵州一笑,不置可否。俗话说,阎王好说,小鬼难缠。

王镕问赵州:"师父,你偌大年纪了,还剩几颗牙齿?"赵州伸出一根手指头。

王镕无不惋惜地说:"只有一颗牙,怎么咬食物啊?"赵州说:"牙齿虽然只有一颗,却每下都能咬着。"赵州又在借机说禅。王镕若有所悟:牙不在多寡,只有咬上才是正招!赵州禅师虽然道誉盛隆,又有燕、赵二王的护法供养,但他的生活十分清贫。

他的禅床断了一条腿,就用木柴、绳子捆上凑合着用。赵王王镕看到他在赵州的日子过于简朴,多次请他到镇州住锡,也好就近供养,每次都被他称病拒绝。后来,王镕见他年事已高,乞求愈加恳切。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年),赵州看到临济大师迁化之后,北方佛教重镇--镇州的禅风不复往日的兴盛,便决定造访镇府。王镕不胜庆幸,急忙营造规模宏大的寺庙供他居住。赵州说:"莫说建寺,只要是专门为我动一根草,我立即离去!"王镕深知师父说到做到,就把工程停了下来。他手下一位姓窦的将军把自家的一处果园贡献了出来,请赵州住了进去。

赵州在镇府传禅两年,知道自己世缘已尽,令文远将一支拂尘送给赵王,传话说:"这是老僧一生用不尽的。"乾宁四年,岁在戊午,十一月十日,赵州大师于窦家园端坐而终。是年,高寿一百有廿。王镕为师父镂石画像,并题赞曰:碧溪之月,清镜中头;我师我化,天下赵州。

景深

清代初期的几位皇帝都很精通佛法,开国皇帝顺治迷恋佛法,曾经设想舍弃帝位出家,康熙大帝被称为"老佛爷",而雍正皇帝更是修禅而开了悟。有了这样的祖先,乾隆皇帝自然也懂得佛法。他数次下江南,到扬州必到高禅寺,游镇江首先来江天寺(因康熙题字,金山寺改名为"江天寺")。乾隆是位喜好排场的帝王,因此,他所到寺院,都必须张灯结彩,幢幡高挂;全体僧众到山门外排班列队,恭迎圣驾;住持和尚登上高台,演说佛法……然而,当乾隆皇帝一行车水马龙,旌旗蔽日,浩浩荡荡来到常州天宁禅寺时,山门前一片静悄悄,只有一个小沙弥站立在那里。

沙弥,是寺院地位最低的人。让这样一个不懂事的半大孩子,来迎接自己这个人世间最为尊贵的大人物,乾隆皇帝当然不高兴了。他脸拉得老长,问:"你们方丈和其他禅僧呢?"小沙弥用童声说:"陛下,我们方丈与两序〔2〕大众都在禅堂里坐香迎接您的圣驾呢。"当时,天宁寺方丈是眼开禅师。当得知乾隆要来寺里,一大早,他便对东、西两序僧众说:"皇帝陛下要来光临鄙寺。佛陀说过,诸供养中,法供养最为第一。我们出家人别无长物,就以坐禅来迎接圣驾吧。"乾隆听了小沙弥的话,更不高兴了。但他知道禅堂的规矩:禅僧坐禅之时,任何人都不能以任何理由打扰,否则,就是毁坏禅僧的慧命!所以,尽管有些恼怒,却也无可奈何,只好说:"既然如此,朕就先到大殿去上香吧。"乾隆在释迦牟尼佛像前供了三支香,小沙弥轻轻撞了三下钟。烧香之后,乾隆一行悄悄来到客堂,一杯茶水喝完,禅堂那边还是毫无动静。又等了一会儿,和尚们还不出来。小沙弥说:"他们一定是在坐长香。"一支长香,时间长达两个时辰(四个小时)。到时候,连中午饭都凉了!乾隆一甩袖子,气呼呼地走了。直到回了北京,他仍然怒气难消,忍不住与几个精通禅学的大臣如三朝元老、总理事务大臣张廷玉、刑部尚书张照(天瓶居士)叙说了一番。大臣们说:"哎呀,陛下,您真是福慧齐天,遇到了这样一位有道高僧!其他和尚都在拍你的马屁,而眼开禅师实实在在给您修福德。佛经中说,成就一人的慧命,具有无上功德。因此,您应该将眼开禅师请到京城,来做国师。"于是,乾隆皇帝下了一道圣谕,礼请眼开禅师为大清国师。眼开禅师接到诏书,笑道:"山僧本来不想招惹烦恼,谁知却招惹来了更大的烦恼!有了皇帝老子这一纸诏书,老僧的麻烦可就大了,今后算是没了清闲日子。算了,算了,我要走了。"临走之前,眼开禅师必须为寺院选出一位明眼的方丈。他法眼如炬,将所有的禅僧都看了一遍,最终选中了一位名叫川海的大老粗饭头--伙头军〔3〕师父。眼开老和尚来到斋堂,问川海:"饭熟了吗?"川海刚刚在炉膛里生着火,但他却说:"饭早就熟了。"眼开和尚直视着他的眼睛,又问:"什么是万法归一?"川海将烧火棍从炉膛里拔出来,说:"喏!"眼开和尚三问:"那么,一归何处?"川海把烧火棍往炉中一插:"喏!"眼开老和尚开心地笑了。他知道,川海真的已经开悟了。他将川海拉到法堂,对大众说:"乾隆爷要封我做国师,山僧我实在不想千里迢迢到那京城里去。因此,我要走了。今后,川海上座就是你们的方丈了。"说着,眼开禅师将大红袈裟披在了川海身上,腿一盘,死了。

在四百多年前的日本,丰臣秀吉〔4〕虽然不是皇帝,却比皇帝还要令人敬佩,令人敬畏。

那时候,正处在日本战国时期,丰臣秀吉经过几十年浴血奋战,打败了各个分割势力,并于1590年消灭了强大的北条氏,结束了多年的战乱,最终实现了全国统一。因此,直到现在,日本人都对他崇敬有加。

〔3〕伙头军:做饭的伙夫,打仗时也用来杀敌。

〔4〕丰臣秀吉,日本战国时代末期封建领主,统一了战国中的日本。

当时,扶桑岛上还有另外一个人物--千利休。他没有丰臣秀吉的赫赫战功,也没有权倾朝野的势力,他仅仅是一个禅客。他之所以在全日本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了如今,是因为一杯茶--他把禅宗道场独特的喝茶仪式发挥到了极致,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茶道由他而兴。

丰臣秀吉听说千利休的庭院中栽满了牵牛花,姹紫嫣红,非常美丽。他想,牵牛花是一种非常普通的花,它能装点出怎样独特的风景?有一天,他令人通知千利休,要在第二天早晨举办一个欣赏牵牛花的茶会。

然而,翌日清晨,当丰臣秀吉与众多随从来到千利休的庭院时,里面空空荡荡,连一株牵牛花的影子都没有!原来,在前一天,当千利休听说丰臣秀吉要来举办牵牛花茶会时,将满园的牵牛花全部拔掉了!

这不是故意捉弄人吗!此情此景,丰臣秀吉的气愤与恼怒可想而知,甚至,他腰间那把饮血无数的利剑,已经透出杀气!他带着满腔愤恨向茶室冲去,要找千利休算账!然而,当他走进茶室,忽然有一种异样的感觉--茶室的壁龛中,一枝牵牛花赫然入目!

它有着一种独特的神韵,似乎集天地精华于一身,令所有的人精神一振。因为它的独立存在,周围的氛围格外安谧、平和,静而灵动,清而温馨……丰臣秀吉欣赏过全日本所有名贵、珍稀的鲜花品种,但是,唯有这朵牵牛花给他带来的惊喜、美感最为强烈,他的心情也从未像现在这样愉悦……其实,这不过是一朵最为普通的牵牛花。是禅者的智慧,赋予了它艺术的灵魂,于是,它便具有了一种横亘天地的魅力!

其实,每一朵花都是独特的,都是天地精魂所化,都是宇宙真谛的体现,都蕴涵着真理的无穷魅力。关键是发现。

我们每一个人也是一样。

心语

人们常用"茶,泡茶,泡好茶;坐,请坐,请上坐"来讽刺世人待人接物的势利。其实,看人下菜碟几乎是每一个人不自觉的习惯,也可以说是人之常情。而赵州从谂的待客之道,很是出乎我们的预料。更让我们感到惊诧的是,清代眼开禅师迎接圣驾的方式。意想不到的是,他们非但没有因此得罪那些帝王,反而赢得了更多的尊重。

从待人接物,处理各方面的关系,我们明显感觉到了禅者思维方式的奇妙。如何处理各方面的关系,是现在职场最头痛的问题之一。有人特爱巴结、吹捧老板,用刻薄一点的话说,简直就是"阿谀奉承界的一朵奇葩"。的确,人人都爱戴高帽,都爱听奉承话,或许短期之内,老板会对那些人有好感。然而,过分奉承上司,是职场同事最讨厌的现象之首,也最让人看不起。一个为讨好老板而让同事厌恶的人,工作起来必定寸步难行。

再说,能成功干出一番事业的老板,绝对不是"武大郎开店",他真正需要、真正重视的,必然是有真才实学的人。打铁要靠自身硬。如同燕、赵二王对赵州禅师前倨后恭,就像乾隆皇帝对眼开禅师认识的先后不同,只要你自身具有较高的价值,能给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就能赢得尊重与重用。

2.慧根不分性别

有人问灌溪志闲禅师:"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志闲禅师回答:"钵盂里装饭,锛子中盛汤。"人家说不懂。他说:"傻小子,这有什么难懂的呢?饿的时候你自然会端起碗来吃喝。等到饱了的时候,你自然就把饭碗放下了。"这样说禅,可谓别具一格,别开生面,传神至极,生动至极。难怪当时人们称他为"灌溪尊者"呢!要知道,只有大菩萨、大阿罗汉之类的贤圣,才会被称为尊者啊!

尊者自有不凡之处。唐乾宁二年(895年)五月二十九日,灌溪尊者世寿将尽,他像五台隐峰禅师倒立而终一样,上演了惊世骇俗的一幕:他是走着死的--他老先生与弟子们约定,向前走了七步,垂手而逝!

这位了不起的灌溪志闲尊者,本来是临济义玄的徒弟。以临济的棒喝威力之巨大,禅机之凛冽,锤炼了他多年,竟然未能使他大彻大悟。可见,志闲这块顽石真够硬的。

如同当年临济挨了黄檗三顿大棒,仍然不能契入禅机,需要大愚禅师和风细雨再轻轻点化一下才能恍然大悟一样,灌溪志闲这位临济的弟子,他的悟道因缘竟然在大愚的徒弟--末山了然--一位百炼钢化作绕指柔〔5〕的尼师手里。

是巧合,还是历史的必然?志闲禅师是河北馆陶县人。他自小出家,又在临济会下勤学苦练多年,可是脚跟并未真正点到地上。一天,他再次来到方丈问法。临济突然一把抓住他的胸口,急切中,他开口说道:"衣领,衣领!"是脖子被衣领勒得难受,还是担心衣领撕裂,或者是"已经领悟"禅机的简称?

临济大师推开他,轻轻叹了一口气,说:"就饶你这一次吧。"志闲禅师情知自己又未得到师父的印可。不是么,自己的病自己清楚,心窍之中就像塞着一团抹布,要多憋闷有多憋闷,要多难受有多难受。志闲禅师不禁有些心灰意冷了。是啊,以临济大师之能,仍不能使自己开悟,今生还有什么指望呢?

他默默告别师父,离开临济禅院,到处云游去了。志闲禅师不再参禅问道,一钵一杖,以草鞋丈量着大江南北的山河大地。

〔1〕魃(bá)魔,传说中造成旱灾的鬼怪。〔2〕两序:指古代禅林中,在佛殿法堂正式聚会时,序列于佛殿法堂两侧的僧众。即东序和西序。〔3〕伙头军:做饭的伙夫,打仗时也用来杀敌。〔4〕丰臣秀吉,日本战国时代末期封建领主,统一了战国中的日本。〔5〕百炼钢化作绕指柔:经过百炼的钢,竟然变成可以绕指的柔软之物。比喻使火暴强硬的性情变得柔顺。

同类推荐
  • 静心里,都有最美的风景

    静心里,都有最美的风景

    心不静,路上再美的风景也不能愉悦心灵;心若静,处处是美景。本书以此为主线,通过作者对人生和生活的了悟,集以散淡智慧的文字,通俗深刻的故事,传达乐观向上的生活理念和工作方式,让读者学会静心应对紧张生活、焦躁心态、工作不顺及人生起落。
  • 二十而励

    二十而励

    海归现身说法,教诲年轻人做人处事、自我经营、创业、积累人脉、打造执行力、实现目标,以及如何面对爱情、学习、获得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等,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
  • 明察秋毫(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明察秋毫(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明察秋毫原本是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用来形容人能洞察事理,明白是非。如今社会万象纷繁复杂,五光十色的现象层出不穷,明察秋毫这项能力更显重要。让我们在本书精彩动人的小故事里,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感悟人生,完善修养,收获智慧,走向完满。
  • 感悟生活

    感悟生活

    涂抹种种油彩,简单的生活变得异常复杂;越冠冕堂皇和理直气壮,生命的本真离得越远,越陌生;抬眉处,是一个个错失,一次次遗憾……躲进世界最黯淡的角落,就能掩藏同样黯淡的自己。隔着厚厚心门,却想倾听别人的心跳。究竟什么是真正的生活,究竟如何才能接近生命的本相?不过是血肉之躯,却想超负荷承载。实则不堪一击。是生活错待了自己,还是自己错待了人生?竟然成为连自己都讨厌的人,是表演的需要,还是生活的需要?我们问过天,问过地,能不能在夜阑人静的时刻,再一次问问自己?
  • 心智何来:培养你的超常创新思维

    心智何来:培养你的超常创新思维

    本书将创新思维的理论基础与创新活动的实践应用有机结合起来旨在指导人们灵活运用“创新”这把利剑,刺破阻碍发明创造的壁垒,斩断通往成功顶峰的绊脚石,在竞争激烈的信息时代永立不败之地。
热门推荐
  • 贾仁流浪记

    贾仁流浪记

    贾仁不是流浪汉,他只是个喜欢胡思乱想的年轻人。他本来不需要流浪,亲情爱情友情他都拥有,但他还是走上了这条路,至于路的尽头是什么,谁也不知道。
  • 司徒山空传

    司徒山空传

    《十四年猎鬼人》最新番外。从茶馆伙计到一代宗师的逆袭之路;纵跨岁月70年,一个川东老道的传奇一生!
  • 瑞州洞山良价禅师语录

    瑞州洞山良价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除魔之战

    除魔之战

    世界在某一天变了,一群极端丑陋的恶魔占据了岛屿,还把它极端阴暗的气息释放向岛屿西边的大陆,渗透进土壤形成诡异的恶魔气候。一时间天寒地冻,沙雪纷飞,昏黄灰暗!这群恶魔在视世界如无物!正义的人们开始集结,愤怒的勇士拿起武器。曾几何时,大陆与岛屿的人们一样,拥有阳光的温柔,雨后天空的清澈,绿野山林的惬意,可是现在只有恶魔气候,阴冷冰寒,狂沙暴雪,寸草不生!战争号角随之吹响!战争意志也已点燃!歼灭释放气息的恶魔!歼灭占据岛屿的恶魔!歼灭染指世界的恶魔!……聆听先祖之言。我们已经取得这样地力量,取得守住我们自己世界的力量!并将为之牺牲!为之杀戮!为之疯狂!……
  • 怕鬼的阎王

    怕鬼的阎王

    崔判官竟然是性感妩媚的御姐!十殿王……萝莉?御姐?少妇?孟婆不应该是一个老婆婆嘛!,怎么变成一个银发大姐姐了。喂?你好,九叔抓鬼有限公司!什么!你说你家内裤经常不翼而飞,好的一定是西方堕天使干的。喂?你好,九叔抓鬼有限公司!哦哦,是旱魃(女拔)啊,又干旱了么,好的我去帮你湿润干旱的土地…………阎王大人,哈迪斯宴请您,给你庆祝登基,阎王大人,上次你抓的所罗门七十二魔神,经过严刑拷打,我们得到了情报……
  • 成语接龙

    成语接龙

    本书精选了近五百个人们常用、常见的成语,并且以接龙的方式进行串联,在成语接龙之后配用精炼的文字、精准的诠释、精彩的论点,之后再对重点成语进行详细论述,配备历史典故等。
  • 谁动了我的爱情(上):爱情公式

    谁动了我的爱情(上):爱情公式

    城市中有一群人,他们平凡,屡屡无为,却也渴望爱情,婚姻。只是,在这纸醉金迷的世界中,却发现爱情太难。于是,有了剩女,剩男。不是他们不要爱情,只是在渐渐的寻找过程中,有些早已忘记爱情究竟是什么?有些慢慢的开始失望,所以,有人结婚,有人离婚,有人独身。夜未央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在平凡的女孩,没有理想没有追求,只是当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结婚生子,自己的独立慢慢成为一种孤寂,她动心了。只是她所期盼的简单爱情怎么就那么的难?爱情的公式究竟是什么?所谓的成本究竟该如何算?究竟,是谁动了我们的爱情????
  • 武妖独尊

    武妖独尊

    武妖大陆,妖兽横行,吴起重生少年时代,突然发现自己再次站在命运的转折点,不甘心重蹈覆辙,他迎难而上,开辟妖脉,在绝路中轰出一个未来······
  • 哈利波特之凡人的崛起

    哈利波特之凡人的崛起

    无家族,无实力,无传承的三无主角。如何从泥巴种崛起呢?嗯!主要看作者心情。
  • 云珹

    云珹

    一次背叛,她和他成为陌路,她却意外的认识了他的小叔……某女:“你到底想干嘛?”某男:“做我未婚妻。”某女:“……”几日后……“去民政局。”某男对某女说。(第一次写,有不好的地方希望多给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