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久井当下指着前方问道:“前面那座大的寺庙是什么所在?”
朱瑛上前定睛一看,只见果真好大一座寺庙,远远望去寺前有一条寺河直通运河。朱瑛心道:以前曾听说同福有一座大寺庙叫福严禅寺,估计就在这里。朱瑛告诉龟板,这座寺庙可能就是创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已有近一千五百年历史的福严禅寺,自己从没来过,不知是也不是,太君既然有兴趣,反正河道相通,不妨过去看看。
久井一听来了精神,当即命令船队沿寺河入港,直接泊在山门前,令保安团全体在船中等候,久井只带了龟板连同朱瑛、徐耀连、朱尚文弃舟上岸,一路浏览进来,只见前面有一座石拱桥,桥中央条石上端刻“凤桥”二字,果然是福严禅寺。凤桥北堍,曲径通幽,南端两侧,各有古井一口,古井北面,是一片古松林,虬枝盘曲,郁郁葱葱,景致幽雅。中有巨松,北侧便是福严寺建筑群,鳞次栉比,丹碧辉映。寺院东西,各有一条曲流卧于朱墙脚下。最北面是天中山,山后两河相抱,绿水悠悠。综观整个福严寺,劝农桥如凤嘴,古井像凤眼,山路是凤颈,巨松上大松球像凤冠,东西两曲流中的狭长小洲如凤翅,山后两河像两条摇曳的凤尾,整座寺庙一派“凤水宝地”之像。
原来这福严禅寺身世不凡,历来被视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唐乾符三年(876年)敕额“千乘禅院”。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始易今名。几经兴衰,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费隐禅师(名通容)驻锡福严,殿堂宝舍,百废俱修,故尊其为中兴福严祖师。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净念上人(名悟善)移住福严,募金重修,增屋益室,使丛林古刹重达鼎盛。由于历史悠久,寺庙规模宏大,殿宇房屋便有120多间,寺藏珍贵文物、名人字画甚多,沿廊石碑琳琅满目。
却说众人进了福严寺,朱瑛和徐耀连、朱尚文大字不识几个,对此毫无兴趣,反是久井和龟板两个鬼子,四下里东瞧西看,如入宝山,尤其是那个久井,竟是流连忘返,一面喜不自胜地与龟板说个滔滔不绝。朱瑛和徐耀连、朱尚文看得目瞪口呆,不知这俩鬼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朱瑛等人做梦也想不到,这个杀人不眨眼的鬼子久井居然是个虔诚的信佛之人,如今途经这么大个寺庙,自然礼佛参拜一番。
久井看得如痴如醉,尤其在“福严寺七宝”前久久不肯离去,福严寺历经十朝,留下不少文物古迹,号称“福严寺七宝”,其一为清初两广总督大力将军吴顺恪(六奇)由粤中赠送海宁查继佐(伊璜)的“绉云石”,在道光年间由崇德县蔡锡琳以千金购得后赠于福严寺,置于天中山麓“挂瓢亭”前,这“绉云石”横看如壮士托天,侧看如美女梳妆,远观如刺空铁笔,近察似破土之玉,真是天然清趣,石中至宝,现存放在杭州花圃盆景园。另有直径1.4米,重达5000公斤的铜铸石補钟,这石補钟造型古朴庄重,钟钮上的双照龙、钟顶花纹和钟股上三尊大小佛像,皆精美无比。钟体外壁铸刻着楷书、阳文的钟铭和《金刚经》、《大悲咒》、《心经》等,约一万字,字迹清秀遒劲。钟体内壁,镶嵌着大青石四块,石補钟的名字亦由此而来。据光绪《石门县志》记载:“福严寺住持通容(即费隐)募铸大钟,溶时铜汁不足,通容投以石,钟遂成,声尤清远,四方来观音咸诧为奇迹。”其它还有直径1.73米,重达560斤的阴阳镜;有泥塑金装形态各异的五百罗汉及由宋至清的十数块碑记,这些被合称为“福严寺七宝”。
久井如痴如醉,赞叹不已,对龟板慨然说道:“等到战争结束,把这些宝物送到日本奈良,当可保护得更好。”
龟板也是由衷感叹,一面背诵着刚看到的清代同治十一年至光绪六年石门知县余丽元的诗:“玉溪东去小溪通,路转桥横起梵宫。万介修篁绿云绕,一山缥缈落天中。”“绉云赠石固英豪,石供空立见亦高。从此名山千古寿,不知沧海有波涛。”
这两个鬼子摇头晃脑欣赏了一回,看得朱瑛等人迷惑不已,心说这鬼子办事也实在不靠谱,昨天还急着星夜驰援乌镇,现在居然有心慢呑呑观庙。
众人重新登船,久井忽然想起一事,问朱瑛道:“偌大一座有名寺院,怎么连一个僧人也不见?”
朱瑛心中发笑,僧人们老远看见鬼子伪军的船来了不逃跑躲避等着你来杀啊?
一路上久井、龟板对福严禅寺赞不绝口,闲话少叙,说话间,汽船进了乌镇,但见四处寂静无声,远远望见一座巨大的石拱桥,这便是乌镇人称“浮澜桥”的福昌桥了。
浮澜桥南北向横跨在浮澜桥港上,为单孔石拱桥。相传初为明宣德年间乌镇人浮澜先生所建,正德十三年重建,更名福昌桥。但老百姓不忘浮澜先生造桥的善举,一直称之为浮澜桥。
却说船队进入南栅,朱瑛见市面上寂静怕人,心存疑惑,刚想命令泊船侦察,久井狠狠瞪了一眼,意为嫌朱瑛胆小怕死。朱瑛无奈,只得继续前行。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